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之虛詞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之虛詞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之虛詞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之虛詞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之虛詞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45文言文閱讀之虛詞(原卷版)

【考點解讀】

《新課標》對文言文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這意味著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

主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夠運用注釋、工具書等輔助手段,把握文言文的大意。

2、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學生要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基礎知

識,通過閱讀和思考,感悟文言文的內涵和韻味,并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3、背誦優(yōu)秀詩文一定的篇目。中考通常會考查規(guī)定范圍內的文言文背誦篇目,以檢驗學生的記憶和理

解程度。

4、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能分析文章的表達技巧。這要求學生能夠深入理

解文言文所表達的主題、情感,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篇章結構等。

5、能閱讀課外淺易文言文,大致理解其內容。中考文言文閱讀不僅局限于課本內容,還會涉及課外的

淺易文言文,考查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要求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在中考中準確理解、分

析和解答與文言文相關的題目。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是中考的必考內容,凡是考查文言文的中考試卷,都會直接或者間接

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有的直接命題,有的通過文言文翻譯考查。

文言虛詞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主要的作用是組合語言單位。虛詞種類有副詞、介

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代詞七類。

實詞注重詞義的理解落實,虛詞注重詞義與用法的比較辨析。虛詞雖然比實詞數(shù)量少,但難度大。因

為一個虛詞往往具有多種意義和用法,難以把握。所以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常用的文言虛詞,一定要在弄清其

出現(xiàn)的語境的基礎上,分析結構,確定用法,聯(lián)系語境,理解含義,然后代回句中檢驗,看句意是否連貫、

順暢。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學會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形成解決課外文言虛詞問題的遷移能力和運

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6個:“之、其、而、然、則、乃、以、于、焉、何、為、若、且、雖、

乎、者”。《中考考綱》強調了前6個:之、于、而、以、為、乃。

“在文中的用法”,主要考查考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并辨別文言虛詞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虛

詞的考查常常用比較的方式,即.挑出句子中字形相同虛詞,比較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考點點撥】

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與用法;

二是虛詞在朗讀中的作用;

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譯。

前兩種是對文言虛詞的顯性考查,后一種是對文言虛詞的隱性考查。

、常見虛詞及用法

常用相當于現(xiàn)代漢

用法例句

虛詞語的詞或作用

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出師表》)

1、代人、代事、代物。他(們)、她(們)、

代人多是第三人稱。它(們)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

2、代第一人稱的。我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3、指示代詞,表近指。這(這件事)屬予作文以記書。(《岳陽樓記》)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結構助詞:定語前置

之1可譯為“的”,有

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的可不譯。

心語(名詞)之間。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助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2、結構助詞:用在主謂

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不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性。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3、書構助詞:賓語提前

不譯何陋之有?(《愛蓮說》)

的標志。

4、莒構助詞:定語后置

不譯居廟堂多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的標志。

公將鼓書。(《曹劌論戰(zhàn)》)

5、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期年之后。(《鄒忌諷齊王納諫》)

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

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無義,譯時應省去。數(shù)月之后。(《鄒忌諷齊王納諫》)

間,使之湊成四個字,

只起調整音節(jié)的作用。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輟耕本壟上。(《陳涉世家》)

動詞至U、往、到……去

至本市,而忘操之。(《鄭人買履》)

基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

竭基廬之入。(《捕蛇者說》)

1、第三人稱代詞。可代基妻獻疑日……(《愚公移山》)

他的、它的(包括

人、代事物,用在名詞

復數(shù))

之前,作領屬性定語。而置之基座。(《古代寓言二則》)

乃重修岳陽樓,增基日制。(《岳陽樓記》)

屠大窘,恐前后受不敵。(《狼》)

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

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

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他、它

百姓多聞基賢,未知基死也。(《陳涉世家》)

代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不能加“的”)

詞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

語修飾語)。

3、活用為第一人稱。可

②我的、我(自己)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基身。(《幼時記趣》)

用作定語或小主語。

基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那、那個、那些、

4、指示代詞:表遠指。

那里太祖乃悟,卒用蘇人。(《趙普》)

5、指示代詞這種有蔣者,專蘇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不能名基一處也。(《口技》)

6、示代詞,表示“其中

其中的

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不一犬坐于前。(《狼》)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募如地石何?(《愚公移山》)

副測度、反詰、婉商、期大概、難道、還是、

詞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可要等,或省去界真無馬邪?不真不知馬邪?(《馬說》)[前一個譯作“難道”,

末的語氣助詞配合。后一個譯作“恐怕”]

連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基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以不若余之專爾。(《送

如果、還是

詞設;或表選擇。東陽馬生序》)

將軍向寵……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出師表》)

③介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在、從

于詞時間。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治水必躬親》)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孟子〉二章》)

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先帝在時……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向、對、同、給、

表示動作的對象。

到等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

被受制于人

為主動者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

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

比較孔子日:“苛政猛干虎也。”(《捕蛇者說》)

表原因由于、因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

溫故頂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一般不譯,有時可

并列關系

譯為又中峨冠也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扁鵲望桓候也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尉劍挺,廣起,奪畫殺尉(《陳涉世家》)

環(huán)畫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承接關系就、接著或不譯

一鼓作氣,再耐衰,三顧竭。(《曹劌論戰(zhàn)》)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捕蛇者說》)

窺鏡畫自視,又弗如遠甚。(《鄒忌諷齊王納諫》)

④連

而詞畫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記》)

轉折關系但是、可是、卻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耐不染(《愛蓮說》)

顧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遞進關系而且、并且或不譯

學西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河曲智叟笑兩止之日(《愚公移山》)

施施畫行,漫漫畫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修飾關系地、著或不譯

吾恂恂而起……則弛然所臥。(《捕蛇者說》)

呼爾W與之。(《〈孟子〉二章》)

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

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

連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就、便、原來是、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核舟記》)

則詞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已經是

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

系。

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

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假使、如果;

的情況;有的用于后面死于安樂》)

那么

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斷的結果。

表示轉折、讓步關系。

可是、卻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說》)

表示意思有轉折時。

表示選擇。就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

詞是、就是、就

和確認作用。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

才不悟前假寐,蓋以故。(《狼》)

接。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

就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接。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表示出人意料。竟、竟然,卻

⑥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竹溪記》)

判斷句中,表判斷。是、就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連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

于是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詞折。

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不以物喜,不以弓悲(《岳陽樓記》)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

目的。)(《出師表》)

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

因為、由于

因C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⑦介

以詞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用、拿、憑借、依

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據(jù)、按照、用(憑)

條件。(《〈孟子〉二章》)

什么身份

"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屠懼,投以骨(《狼》)

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把、拿、用

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先帝……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活板》)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表示目的。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連表示結果。以至、因而

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有時相當于連詞“而”,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

只是不能用于轉折關

系。醉則更相枕以臥(《始得西山宴游記》)

表示承接關系,“以”

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

可譯為而或省去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

方式。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形陋。(《〈世說新語〉三則》)

動詞認為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夫戰(zhàn),勇氣電。(《曹劌論戰(zhàn)》)

表示判斷語氣。

蓋竹柏影包。(《記承天寺夜游》)

表示肯定語氣。了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

⑧氣

助表示疑問語氣。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八則》)

也詞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

表示感嘆語氣。呀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當余之從師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表疑問語氣。嗎、呢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于?(《捕蛇者說》)

助表測度語氣吧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

⑨詞

用于感嘆句啊、呀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叫囂乎東西,琪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對(于),在,在....

介詞

上面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

疑問代詞哪里且厚置土石?(《愚公移山》)

詞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帶。(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

相當于“之”它

這篇文章。)(《捕蛇者說》)

懼有伏厚。(《曹劌論戰(zhàn)》)

用于動詞、形容詞

⑩不復出售(《桃花源記》)

兼之后,即兼有介詞

焉從這里、在那里

詞和代詞的作用。相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常(《愚公移山》)

當于“于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谩#ā墩撜Z》八則)

助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凈。(《愚公移山》)

句末疑問語氣助

詞了、呢

1司O肉食者謀之,又何間裁?(《曹劌論戰(zhàn)》)

里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表示假設。即使

□連今里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

雖詞

表示轉折。雖然故余里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

結構助詞。人、....的事物、....

□助的情況、……的原因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看,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

者詞

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

北山愚公煮,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

起指示作用。這樣、如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記》)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表轉折關系。然而、但是

詞避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在形容詞之后,

....地雜鏤相許(《愚公移山》)

然作為詞尾。

氣用于詞尾。……的樣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詞用于句尾,常與

“如““若”連用,……的樣子、好像……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鏤(《核舟記》)

構成“如……然”似的

“若……然”格式

表判斷。是中軒敞者為艙(《核舟記》)

□表動作行為。做向吾不為斯役(《捕蛇者說》)

為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介表示動作行為的對

向、對

詞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表示被動。被梅花為寒氣所勒(《西湖游記二則》)

表示動作、行為的為我謝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送董邵南游

替、給

替代。河北序》)

表示動作、行為的

為著、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目的。

表動作、行為的時

當、等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故事兩篇》)

間。

經常放在動詞前,

助同動詞結合,組成

所……的人、所……的

詞“所”字結構。“所”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事物、所……的情況

字結構是名詞性短

□語。

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

表原因。

所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表手段和目的師者,用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二、理解虛詞方法:

1、語境推斷法

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必須結合具體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題。用“焉”作例

子來說明。諸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語境是交代寫文章的目的

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由此可推斷“焉”是代詞,代文章。“得焉”即“能夠看到它顛

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將伐顓臾》)這句中的“焉”用在疑問句中,表示責備的語氣,由此

可推斷“焉”是疑問代詞,可譯為“何、哪里”。

2、句位分析法

一些虛詞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在句中一般起舒

緩語氣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語氣助詞,如“其李廣將軍之謂乎”;在句中,用在動詞后一般是代

詞,如“秦王恐其(代荊軻)破璧”,用在名詞、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助詞,如“爾其(語氣助詞,一定)無忘

乃父之志”。

3、對稱分析法

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

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

4、關注詞性法

要關注詞性差異,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常見虛詞數(shù)量上并不算多,但因為用法紛繁,學起來并不容易,

更主要的是,有些虛詞的使用只在詞性上存在細微的差別,意思都完全一樣,稍不留心,便會做出錯誤的

判斷,而另一方面,越是有難度的地方越能夠體現(xiàn)能力,故此又它們一直是各級、各類考試命題者青睞的

內容,屢考不衰,大家務必加以重視。

5、把握位置法

很多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明確這一點,不僅能在學習的時候做到綱

舉目張,事半功倍,答題時也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6、理解本質法

要理解虛詞用法的本質。應該說大多數(shù)虛詞的用法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積累,多總結,熟練

掌握并不難,但對其中一些虛詞的重要用法,如果沒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質特征,

便很容易在做題時丟分。

7、結合語意法

要結合具體語意理解虛詞。考試答題時,面對試卷中陌生的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詞不離句、句不

離段”的原則,結合具體語意,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

8、聯(lián)系課文法

聯(lián)系課文的虛詞是中考不可或缺的。虛詞題考查的基本方式是將試卷閱讀語段中的句子和必修課本中

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較異同,對于課本中的虛詞,我們要盡量做到全面掌握。

【考點典例】

一、【2021年江蘇徐州中考真題】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熙寧十年秋七月乙丑,河決于渲淵①,東流入鉗野,北溢于濟,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

兄子瞻適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鋪,畜土石,積芻菱,完窒隙穴,以為水備。故水至而民不恐。自

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東西北門,水皆自城際山,雨晝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廬于

城上,調急夫、發(fā)禁卒以從事,令民無得竊出避水。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方水之淫也,

汗漫千余里,漂廬舍,敗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壯者狂走,無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習水

者浮舟楫樣、載梭餌以濟之,得脫者無數(shù)。水既涸,朝廷方寒澧淵,未暇及徐。子瞻日:“遭淵誠寒,徐則

無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請增筑徐城,相水之沖,以木堤捍之,水雖復至,不能

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親。于是即城之東門為大樓焉,堊以黃土,日:“土實勝水”。徐人相勸成之。

轍方從事于宋,將登黃樓,覽觀山川,吊水之遺跡,乃作黃樓之賦。

(選自蘇轍《黃樓賦并敘》)

注:①漫淵: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余兄子瞻適為彭城守②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B.①使民具畚錨②此人——為易言所聞

C.方水之淫也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D.①水里復至②故余里愚,卒獲有所聞

二、【2020年江蘇泰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容①幼穎悟,稍長,喜讀書。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騎射,然牛之好也。中統(tǒng)②初,以國師薦,入侍皇太

子于東宮,命專掌庫藏。每退直?,即詣國子祭酒④許衡,衡亦與進之。至元七年,世祖駐薛⑤鎮(zhèn)海,聞容知

吏事,召至,命權中書省掾⑥。事畢復前職,以忠直稱。十五年,奉旨像江西,撫慰新附之民。或勸其頗受

饋遺,歸賂權貴人,可立致榮寵。容日:“剝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還,惟載書籍葷車,獻之皇太子。

【注】①容:劉容。②中統(tǒng):年號名。③退直:這里指退朝。④國子祭酒:官名。⑤駐珅(bi):帝王

出行時沿途停留暫住。⑥掾(yuan):古代官府中屬官的通稱。

(節(jié)選自《元史?劉容傳》,有刪改)

10、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撫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誡子書》)

B.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C.聞之,欣然規(guī)往(《桃花源記》)

D.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三、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相關題目。

(甲)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

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

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

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日:“石也。”王以和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日:"石也。''王又

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繼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

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日:“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土而名

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日:和氏之璧。

(注)①璞:蘊藏有玉的石頭,未經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W,古代一種酷刑,斷足。③奚:何,為什

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一食或盡粟一石()

(2)第之不以其道()

(3)及厲王薨()

(4)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

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

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又嘗謂侍臣日:“君依于國,國

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

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節(jié)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此處指唐太宗。②哂(shen):微笑,此處含有微諷之意。③不暇顧:顧不上。④野宿:

在野外露宿。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上與群臣論止盜一狼得骨止

B.朕當去奢省費去因還鄉(xiāng)

C.目是數(shù)年之后日經喪亂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民之所以為盜有客之美我希

B.猶割肉以允腹能以徑寸之木

C.君富加國亡學則不思則罔

D.夫欲盛則費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

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口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口口,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三

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蒼翠萬疊,如列屏障,凡數(shù)十里不組。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

便風張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搖兀掀舞,才如一葉。過獅子磯,一名佛

指磯,葬壁百尺,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猶修舟行北岸,不得過其下。旁有數(shù)磯亦奇峭,口皆

非獅子比也。至馬當,所謂上元水府②。山勢尤秀拔,正面山腳直插大江。廟依峭崖架空為閣,登降者皆自

閣西崖腹小石徑,捫蘿側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晝晦,風勢橫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

帆,趨小港,竭力抗挽,僅能入港。

(選自陸游《入蜀記》,有刪改)

【注釋】①二千斛舟:指載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單位。②上元水府:長江水神廟之一。

6.最適合填入下面句子口中的一項是()

旁有數(shù)磯亦奇峭,□皆非獅子比也。

A.故B.以C.乃D.然

【考點精練】

一、文言文閱讀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

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是,魯直現(xiàn)左足,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