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向·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教版·總復習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選修二第2講中國近代的民主思想和世界人民爭取民主的斗爭選修二目標定位方法警示探究考點梳理典例剖析鞏固提升目標定位明確考向把握主線課程標準1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反對專制的斗爭:(1)了解19世紀后半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基本主張,認識當時中國社會各階層對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應。(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和孫中山關于民主的主要論述,比較其觀點的異同。(3)簡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基本內容,說明其對中國社會民主化進程的影響。(4)說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對專制斗爭的史實,認識中國近代史上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斗爭的歷史進步性和艱巨性。(5)了解抗日戰爭勝利前后人民群眾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爭取民主斗爭的史實,認識其在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意義。2.近代歐洲工人爭取民主權力的斗爭:(1)簡述憲章運動要求普選權斗爭的基本史實,認識歐洲早期無產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對歐洲民主化進程的影響。(2)說出第一國際推動各國工人參加民主運動、巴黎公社建設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嘗試和第二國際爭取工人民主權利的斗爭史實,認識近代以來人類在民主化領域的進步,也是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不懈斗爭的結果。本講主要講述了近代中國人民和近代歐洲的工人階級在民主思想指導下,為了反對專制、實現民主而進行的一系列斗爭。近代中國社會的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建立民主制度的探索與嘗試。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和發展,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爭取民主權利方面取得了巨大勝利,但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政治地位并未因此提高,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為爭取自己的民主權利,同資產階級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英國的憲章運動、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巴黎公社是重要事件。考綱要求1.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反對專制的斗爭:(1)康有為、梁啟超和孫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對專制的斗爭;(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抗日戰爭勝利前后人民群眾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2.近代歐洲工人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1)第一國際;(2)第二國際考點梳理1.民權思想的啟蒙(1)表現:①康有為:認為人人有“自主之權”,人人有“自立之權”,還主張“人人平等”。只有這樣才不違背天賦人權的“公理”。②梁啟超:人人有自主之權的原則與專制君主集中權力于一人,是完全對立的;中國“歷古無民主”是中國社會進化緩慢,國家長期積弱不振的重要原因;中國若再不開放民權,就要亡國滅種。近代中國對民主理論的探索(2)意義:①表達了資產階級對平等、自由、民主的向往,但沒有多少可行性,社會影響有限。②是后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先聲。2.孫中山的民權思想(1)內容:①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學說的核心,是維新派民權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更是孫中山建立理想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重要原則。②“五權憲法”原則是孫中山民權思想的基本內容。借鑒了西方三權分立學說。(2)意義:孫中山的民權思想,包含的理論、內容和一系列設想,凝聚著孫中山民主思想的精華。[考點小結]1.推翻帝制(1)1894年11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成立。(2)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提出革命綱領,并闡發為三民主義。(3)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統治瓦解。(4)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5)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以憲法的形式,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它第一次以憲法形式提出主權在民的思想,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反專制的法律武器。近代中國反專制的斗爭2.捍衛共和(1)原因: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其后袁世凱搶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踐踏民主。(2)過程:①孫中山高舉討袁旗幟,號召、發起二次革命。②1917年孫中山組織了護法運動。(3)結果: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重新去探索救國救民的新道路。特別提醒:辛亥革命前后反對專制的斗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其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其重要原因是未發動群眾。[考點小結]1.中國共產黨及各階層民主力量堅決回擊國民黨的專制獨裁。2.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治建設:(1)內容:實行選舉制度;實行“三三制”原則。(2)作用:為新中國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3.抗戰勝利后爭取民主的斗爭:(1)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確定了堅決避免內戰,建設民主國家的原則。(2)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打破了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4.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考點小結]1.憲章運動(1)背景:工人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在議會改革中沒有獲得選舉權。(2)綱領:《人民憲章》。(3)經過:三次請愿活動。(4)影響:①是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近代歐洲工人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②對英國社會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③推動了歐洲無產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程。2.第一國際(1)成立背景:①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人運動不斷高漲。②各國工人階級加強合作的愿望增強。③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經驗并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為建立新的國際組織創造了條件。(2)成立:1864年,在倫敦成立;它是第一個世界性的工人組織。(3)主要活動:領導工人運動,支持工人斗爭。(4)歷史意義: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3.第二國際(1)成立背景:①19世紀70年代以后,工人運動再度高漲。②科學社會主義的廣泛傳播,使歐美許多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政黨,要求加強國際聯系。(2)成立:1889年7月,在紀念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100周年之際,第二國際成立。(3)主要活動:①指導工人階級的罷工斗爭。②引導工人階級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合法斗爭。(4)歷史意義:①在第二國際的指導下,歐美工人運動的規模更大、組織性進一步增強,斗爭形式也更加靈活多樣。②有力地推動了近代社會的民主化進程。[考點小結]典例剖析 (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4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準了預備立憲的方案,九年內計劃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設立諮議局、資政院,開辦地方自治,清理財政,推行普及國民教育,修訂法典,厘定官制、官規,宣布憲法,頒布議院法、選舉法,進行上下議院議員選舉等。1910年(宣統二年)11月,清廷發布上諭:“今者,人民代表吁懇既出于至誠,內外臣工強半皆主張急進,民氣奮發……應即俯順臣民之請……著縮改于宣統五年,實行開設議院。先將官制厘定,提前頒布試辦,預即組織內閣。迅速遵照欽定憲法大綱,編訂憲法條款,并將議院法、上下議院議員選舉法,及有關于憲法范圍以內必須提前趕辦事項,均著同時并舉。”1911年5月,責任內閣成立,13名國務大臣中滿人9人,其中皇族7人,漢人僅4人,時人形象地將此稱為“皇族內閣”。——摘編自金毓黻《宣統政紀》等請回答:(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908年、1910年清政府在預備立憲安排上的區別,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預備立憲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解析]本題以清末新政為切入點,考查晚清預備立憲,主要考查學生材料闡釋與運用的能力。第(1)問,提取并比較材料中1908年預備立憲方案的內容(預備期限、政治變革、教育變革)與1910年預備立憲方案的內容(縮短預期、制定憲法、進行政治變革),說明差別;聯系材料中“內外臣工強半皆主張急進”“民氣奮發”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發展等史實說明其原因。第(2)問,提取材料中預備立憲的內容,歸納其騙局的特點,并結合資產階級革命形勢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分析其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答案](1)區別:預備立憲期限縮短;調整預備立憲內容,增加設立內閣。原因:革命形勢的發展;立憲派和部分官員的推動;清政府意圖化解統治危機。(2)革命成為大勢所趨;清廷借立憲維護統治;立憲派大失所望。 (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4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40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強調敵后政權在性質上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指示規定,在政權的人員分配上,“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產黨在政權中的領導作用,是要靠黨員的質量來保證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數,不是要盛氣凌人地要人家服從,而是要以黨的正確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別人愿意接受我們的建議。各抗日根據地比較認真地貫徹了三三制原則,在陜甘寧邊區,1941年根據三三制原則進行了改選,黨外人士擔任鄉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總數三分之二。根據地內的開明紳士由此得以進入政權機構。——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等請回答:(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日根據地政權實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權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實行三三制的主要意義。[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根據地的三三制原則,考查學生對史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讀與綜合分析能力。第(1)問,第一小問要從1940年的抗戰背景對根據地建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要求把握;第二小問,特點要根據材料“共產黨在政權中的領導作用”,以及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把握。第(2)問,意義從對抗日根據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作用,以及對中國民主建設的借鑒意義分析。[答案](1)原因:鞏固抗日根據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需要調動各階層積極性,實行民主。特點: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聯合;民主協商。(2)廣泛團結了抗日力量,調動各階層積極性;保證了各階層民主權利;根據地人民民主政權得到鞏固。 (2013·福建·41B)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歐洲今日政治之進化,其動力全在十八世紀之末,而以諸大家發明學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陸克(今譯洛克)、法之孟德斯鳩、盧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謂書中三先生學說重譯、編輯,以成是編,聊為吾中國政治進化之前驅云耳。——摘自《清議報》(1901年)材料二盧梭學說,于百年前政界變動最有力者也,而伯倫知理(歐洲政治思想家)學說,則盧梭學說之反對也。二者孰切真理?曰:盧氏之言,藥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藥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藥證相反,則舊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藥不可不慎也。——摘自梁啟超《新民叢報》(1903年)(1)材料一中“學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對盧梭等人思想的看法。(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實際,如何理解梁啟超“用藥不可不慎”的觀點?[解析]本題考查歐洲啟蒙思想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主要考查考生材料分析、闡釋問題的能力,試題難度較大。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并聯系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第(1)問,從材料中涉及的人物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可知,“學理”是指歐洲啟蒙思想;然后從材料出處、內容判斷“看法”的內容,說明啟蒙思想主要是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第(2)問先提取材料出處的時間信息“1903年”(戊戌變法已失敗、《辛丑條約》已簽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掀起高潮),以及報刊信息《新民叢報》(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梁啟超等人反對民主革命的報刊),再結合材料二內容進行分析、說明。[答案](1)啟蒙思想;指引當時中國政治變革。(2)梁啟超認為,治病要對癥下藥,一種新思想的引進要切合國情;共和制不適合當時國情;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才是出路。但梁啟超的君主立憲思想在當時中國是行不通的。 (2013·新課標全國Ⅰ卷·4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夫西人設立新聞紙館,上以議國家之得失,下以評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價,可以悉外國之情形,原為有益之舉。今宜仿而行之,惟不準議朝廷得失。凡外國物價,外國情形,及中國人而被外國人欺凌者,或傳教不公道者,皆可寫入新聞紙,布告各國,咸使聞知,使歸曲于彼;且以見中國百姓痛恨洋人,必將激而生變。庶彼君臣聞之,惕然知懼,必飭令彼國公使領事,自行約束。——《李鴻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條說》(1867年)材料二19世紀70年代后,維新派開始辦報。他們在辦報實踐中提出,報紙必須“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當”,報事確而速。嚴復強調辦報須“一舉足不能無方向,一著論則不能無宗旨”。有維新人士倡言:“無古今中外,變法必自空談始。故今日中國將變未變之際,以擴張報務為第一義。閱報之多寡,與愛力之多寡有正比例;與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啟超提出:“所貴乎報館之著述者,能以語言文字開將來之世界也。”并說:“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閱報愈多者,其人愈智;報館愈多者,其國愈強。”——摘編自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1)比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務派與維新派在辦報宗旨、任務、目的方面的認識有何不同。(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戊戌變法前報紙在推動近代中國民主進程中的作用。[解析]第(1)問,難度較低,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按照題意要求從宗旨、任務、目的三個方面直接進行概括歸納即可,但應注意語言表達的規范性。第(2)問,可以轉換為近代中國報紙具有哪些功能,無論是洋務派還是維新派創辦的報紙都具有傳播西學拓展國人視野的作用;當然維新派創辦報刊的政治性功能較強,不僅進行了救亡圖存和啟蒙思想的宣傳,有助于開啟民智,而且還為變法作了輿論準備。[答案](1)宗旨:洋務派注重對外宣傳,維新派強調政治屬性。任務:洋務派強調披露洋人之事務,維新派倡導為維新變法服務。目的:洋務派意在維護朝廷并警示洋人,維新派強調利用報紙傳播新思想,改變國人的精神面貌。(2)逐步沖破封建專制的言禁,拓展了國人視野;進行了救國圖存和啟蒙思想的宣傳,有助于開啟民智;為社會變革作了輿論準備。 (2013·山東文綜·36)辛亥革命爆發后,山東巡撫孫寶琦曾致電清內閣,闡述對時局的看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頃者,憲法信條,業經頒布,君權削盡,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從,反多獨立。……重以土匪蜂起,列強環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決江河。然察其所為,決非種族相仇,實渴望共和政體。……依臣愚見,莫如毅然改計,俯順輿情,實行公天下,宣布共和。——孫寶琦致內閣電(1911年11月11日)(1)概括指出孫寶琦的電文反映了哪些史實。(2)結合史實,說明清政府是如何應對“各省民情”的。[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前后中國局勢的發展演變。第(1)問,可以從清政府、革命人士、帝國主義、人民大眾四個角度歸納史實。第(2)問,首先應該明確“各省民情”就是要求實行民主共和,然后結合材料回答清政府政策的“變化”。[答案](1)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實行預備立憲;武昌起義爆發后,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帝國主義伺機擴大對華侵略;實行共和成為大勢所趨。(答出三個要點即可)(2)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4課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教案(表格式)中職高教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3.1不等式的意義 教學設計 2025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
- 5《搭石》(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統編版
- 涉外接待原則課件
- DB41∕T 1842-2019 航空油料輸油管道系統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
- (5.3)敘述動作-樊淑敏
- Moto3G新品上市路演培訓手冊
- 5 把它們放進水中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二年級上冊人教鄂教版
- 2025徐州市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服務合同
- 2025建筑器材租賃合同
-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期中試卷及答案
- 初一泛讀黑布林 《霍利的新朋友》
- 粉筆國考行測模考大賽第十季
- 老年綜合評估和老年綜合征PPT通用通用課件
- 超星爾雅學習通《人力資源招聘與選拔》章節測試含答案
- 路面級配砂礫石墊層施工總結報告
- 主提升機司機培訓課件
- 變壓器容量計算表
- 連續油管作業技術(共122頁).ppt
-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培訓
- 3號鋼筋加工場桁吊安裝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