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檔簡介
顱腦應用解剖吳顯斌目錄壹端腦解剖貳基底節胼胝體解剖叁間腦解剖肆腦干解剖伍小腦解剖陸腦室和腦池斷層解剖三種基本斷面01將人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矢狀斷面02將人體分為前后兩部分冠狀斷面03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分橫斷面端腦解剖第一章正常解剖
腦的組成端腦(大腦)間腦中腦腦橋延髓小腦正常解剖
端腦正常解剖
端腦
外部形態每個大腦半球的外部形態可以概括為三個面、四個極、六個葉1.背外側面是大腦半球膨隆的凸面,此面與顱頂內側面相平行。2.內側面是位于半球間裂之內,兩半球相對的一面,內側面垂直且比較平坦。3.底面底面凹凸不平,與顱底內側面相適應,其前部位于顱前窩及顱中窩,后部位于小腦幕的上方。正常解剖
端腦
外部形態每個大腦半球的外部形態可以概括為三個面、三個緣、四個極、六個葉正常解剖
端腦
外部形態每個大腦半球的外部形態可以概括為三個面、四個極、六個葉1.額極是額葉的最前端。2.顳極是顳葉的最前端。3.枕極是枕葉的最后端。4.島極是島葉的前端、相當于島域,隱藏在顳葉深方。正常解剖
端腦
外部形態每個大腦半球的外部形態可以概括為三個面、四個極、六個葉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外側裂:兩側大腦半球外側面,將額葉、頂葉和顳葉分開分為淺部和深部,淺部在腦表面可見,深部通常稱為側裂池,島葉是外側裂池的底。側裂池內有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外側裂:兩側大腦半球外側面,將額葉、頂葉和顳葉分開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中央溝:將額葉和頂葉分開,是大腦凸面最深的一條腦溝。前方:額葉中央前回--軀體運動皮層后方:頂葉中央后回--軀體感覺皮層起自半球的上緣,下端達大腦外側裂與之伴行的中央前溝、中央后溝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中央溝:將額葉和頂葉分開,是大腦凸面最深的一條腦溝。中央溝的識別方法總結駝峰征:兩側中央溝從中線部的后內上方走向前外下方,呈倒“八”子形倒”T”字征:額上溝呈前后走向,以直角相交于中央前溝,構成倒“T”字征。寬帶征:分列中央溝兩側的中央前后回課明確辨認,中央前回比中央后回明顯寬闊,稱為“寬帶征”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頂枕溝:將頂葉和枕葉分開前上方:頂葉后下方:枕葉前方為楔前葉,后方為楔葉,也是大腦前動脈和大腦后動脈皮質支供血區的分界。枕葉內側面為距狀溝,自頂枕溝向枕極延伸頂枕溝:將頂葉和枕葉分開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正常解剖
區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半腦縱裂:將大腦半球分為左右半球大腦鐮:為硬腦膜折返形成,前窄后寬,內有上下矢狀竇,后方與小腦幕相延續大腦前動脈:由前向后走行于縱裂內額葉:位于中央溝的前方及外側裂的上方,主要功能與精神、語言及隨意運動有關。背外側面:其后界為中央溝,下界為大腦外側裂。額葉的背外側面有3條主要的腦溝,分成4個腦回。中央溝前方有與其平行的中央前溝。兩溝之間為中央前回。在中央前溝前方有上、下兩條與背內側緣平行的腦溝,即額上溝與額下溝。額上溝以上為額上回。額上、下溝之間為額中回。額下溝與大腦外側裂之間為額下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額葉:內側面以扣帶溝與扣帶回分界,后界以中央溝上端向下到扣帶溝的連線為界。額葉內側面前方大部分為額上回,又稱為內側額回。其后方以旁中央溝與旁中央小葉為界。旁中央小葉是扣帶溝緣支和旁中央溝之間的部分。旁中央小葉被中央溝末端分為前大、后小兩部分,是中央前、后回延伸到內側面的部分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頂葉:位于中央溝的后方,外側裂的上方,頂枕溝的前方。主要有皮質感覺區、運用中樞(緣上回)及閱讀中樞(角回)背外側面有與中央溝平行的中央后溝,在兩溝之間為中央后回。頂內溝始自中央后溝的上段,與背內側緣平行向后,頂內溝把頂葉后部分為上、下兩部。上部為頂上小葉。下部為頂下小葉,頂下小葉的前部圍繞外側裂后支末端的部分,稱為緣上回。頂下小葉的后部圍繞顳上溝末端的部分,稱為角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頂葉:位于中央溝的后方,外側裂的上方,頂枕溝的前方。內側面:在扣帶溝緣支的后方,頂枕裂的前方,頂下溝的上方。內側面由扣帶溝緣支分為前后兩部,前部較小是旁中央小葉的后部,是中央后回在半球內側面的延續。頂葉內側面的后部較大,稱為楔前葉,此葉在扣帶溝緣支的后方,頂枕裂的前方,頂下溝的上方。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枕葉:在半球的內側面上,此葉位于頂枕溝的后方。主要與視覺有關。枕葉在半球的背外側面比較小,前部的界限不明顯,自頂枕溝的上端至枕前切跡的連線為枕葉的前界,表面有一些不規則而又不恒定的溝回,可見短小的枕橫溝和枕外側溝,枕極前方有月狀溝。這幾條短溝分界一些小的腦回。枕外側溝的上方為枕上回,下方為枕外側回(枕下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枕葉:內側面有一條深而恒定的裂隙,稱為距狀裂,兩岸皮質是初級視覺中樞,此裂起自胼胝體壓部的下方斜向后上,與頂枕裂會合后,又彎向后下方,止于枕極內側面,或繞過枕極至背外側面。距狀裂將枕葉分為上、下兩回:上方的稱為楔回(楔葉),其前界為頂枕裂;下方的稱為舌回,其下界為側副裂。舌回的后部屬于枕葉,前部歸入顳葉。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顳葉:有與大腦外側裂相并行的兩條溝,即顳上溝與顳中溝。顳上溝起自顳極附近,幾乎與外側裂平行,末端彎向后上,伸入到頂下小葉的后部。顳中溝位于顳上溝的下方,常由2~3條短溝斷續連成。顳上溝與顳中溝將顳葉背外側面分為上、中、下3個回,即顳上回、顳中回、顳下回。在大腦外側裂內,顳上回上面的后部,有幾個橫行的腦回,稱顳橫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顳葉:顳葉位于大腦外側裂的下方,在頂枕溝與枕前切跡連線的前方。功能有感覺性語言中樞(優勢半球顳上回后部)、聽覺中樞(顳上回中部及顳橫回)、嗅覺中樞(溝回和海馬回前部)及記憶、精神活動(顳葉前部、海馬)等。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島葉:位于大腦外側裂的深部。是大腦皮質的一部分。與內臟的運動和感覺相關。由于其周圍的皮質發育較快,故腦島部的皮質被包埋于深部。遮蓋腦島的皮質,稱為島蓋,由于島蓋系鄰近各葉參與形成,故分別稱為額蓋、頂蓋和顳蓋。拉開或切開島蓋,可見腦島呈三角形,其尖端朝向前穿質,尖的內側稍隆起,稱為島閾。在腦島的周圍,繞有環狀溝,在腦島上有斜向前的腦島中央溝,將腦島分為較大的前部及較小的后部。前部被溝分為3~4個島短回,后部為島長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邊緣葉:位于大腦半球的內側面,包括扣帶回、海馬旁回、海馬結構、隔區和梨狀葉等。與大腦皮質有廣泛聯系,參與高級神經、精神和內臟的活動。邊緣葉呈環形包繞大腦半球頸的周圍,外界是扣帶溝、頂下溝、距狀裂前部和側副裂;內界是胼胝體的上面和脈絡膜裂。邊緣葉又以胼胝體溝和海馬裂分為內外二帶形區。胼胝體溝始于胼胝體嘴的腹側,緊沿胼胝體背面后進,最后繞到胼胝體壓部的下方移行于海馬裂。海馬裂始于胼胝體壓部的下方,然后向顳極前進,終于海馬回鉤。邊緣葉外帶又稱為穹隆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海馬:位于側腦室下角底及內側緣,齒狀回外側,形狀如海馬,全長約5cm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海馬:海馬是大腦皮質的一個內褶區,在側腦室底部繞脈絡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負責記憶、學習、精神、行為和內臟功能。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海馬:正常解剖
各葉的溝和回正常解剖
各葉的功能區域正常解剖
各葉的功能區域基底節和胼胝體
解剖第二章基底節:位于大腦半球基底部的深部灰質黑團,包括尾狀核、豆狀核(殼核和蒼白球)、屏狀核及杏仁核。新紋狀體病變出現肌張力減低-運動過多綜合征,舊紋狀體及黑質病變可出現帕金森、帕金森綜合征?;坠潊^尾狀核前段膨大,稱為尾狀核頭尾狀核中部稍細,稱為尾狀核體尾狀核后部更細,稱為尾狀核尾基底節區豆狀核在島葉深部,,包括蒼白球與殼,全部包埋于髓質中,其外側面較平坦,與屏狀核隔以外囊,內側面隔內囊與尾狀核及丘腦相分隔基底節區基底節區內囊:位于丘腦、尾狀核和豆狀核之間的白質區,兩側內囊呈向外側開口的雙“><”形;是由上、下行的傳導束密集而成,可分三部:前肢(豆狀核與尾狀核之間)、后肢(豆狀核與丘腦之間)、膝(前后肢匯合處)。是組成錐體外系的主要結構,通往大腦皮層的運動神經纖維和感覺神經纖維,均經內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基底節區基底節區基底節區基底節區MRI基底節區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的巨大白質聯合,構成側腦室體部和額角的頂。胼胝體纖維進入兩側半球后散開,投射到整個半球皮質。它把兩大腦半球對應部位聯系起來,使大腦在功能上成為一個整體。對于兩半球間的協調活動有重要作用。胼胝體胼胝體:從前到后分為四部分:前下細薄的嘴部,前面彎曲的膝部,較長平直的體部,后端膨大的壓部胼胝體
胼胝體膝部
胼胝體壓部間腦解剖第三章位于中腦和端腦之間,是大腦的“入口區”,與兩側大腦半球分界不清兩側間腦之間的窄腔稱第三腦室分為5個部分:背側丘腦(丘腦)、后丘腦、上丘腦、下丘腦、底丘腦體積不到中樞神經系統的2%,但功能結構復雜,是自主神經系統的皮質下高級中樞上丘腦-松果體下丘腦-垂體、視交叉間腦間腦間腦丘腦:是間腦中最大的一部分,形狀如卵圓形的灰質結構丘腦是最大的皮質下感覺接收站,接受所有從內、外環境刺激而來的本體感受沖動和外周感受沖動。丘腦還是一個重要的整合中樞和協調中樞,來自不同身體部分的不同傳入沖動在丘腦內被相互整合并產生感情色彩,各種基本情感如痛苦、反感、舒適等,在丘腦水平即已調整成形,然后傳導至相應的皮質區。間腦丘腦:是間腦中最大的一部分,形狀如卵圓形的灰質結構間腦丘腦:是間腦中最大的一部分,形狀如卵圓形的灰質結構松果體:位于四疊體池內,間腦頂部,大腦中央附近,分泌褪黑素間腦松果體:位于四疊體池內,間腦頂部,大腦中央附近,分泌褪黑素間腦間腦垂體:垂體是一個豌豆大小的腺體,位于顱底蝶鞍中央的垂體窩內,呈橢圓形,垂體上端借漏斗與下丘腦相連。是最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垂體調控著其他許多內分泌腺的功能,因此它有時也被稱為主腺。而垂體主要由恰好位于大腦中垂體上方部位的下丘腦控制調節。通過感知垂體調控下的腺體(靶腺)產生的激素水平,下丘腦或垂體就能決定靶腺需要刺激的強度??煞置诹N激素。間腦垂體瘤:間腦海綿竇:海綿竇是位于蝶鞍兩側硬腦膜兩層間不規則的腔隙,左右各一,包含靜脈竇,頸內動脈及Ⅲ-Ⅵ對顱神經的海綿竇段間腦海綿竇:海綿竇是位于蝶鞍兩側硬腦膜兩層間不規則的腔隙,左右各一,包含靜脈竇,頸內動脈及Ⅲ-Ⅵ對顱神經的1海綿竇段腦干解剖第四章腦干腦干: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在內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均與腦干有關。位于顱后窩前部,上接間腦,下續脊髓,延髓和腦橋的腹側鄰接顱后窩前部枕骨的斜坡,背面與小腦相連。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圍成的室腔為第四腦室。腦干表面附有第Ⅲ~Ⅻ對腦神經根。腦干及周邊腦干延髓:腹側以延髓腦橋溝為界,有椎體、椎體交叉、橄欖,橄欖背側有舌咽、迷走、副神經根絲背側以髓紋為界,下份:后正中溝、薄束結節、楔束結節、小腦下腳、第四腦室底部下界平齊枕骨大孔與脊髓直接相連腦干延髓:ventralportion腹側部分pyramidaltract錐體束olive橄欖dorsaltegmentum背側被蓋腦干腦橋:腹側有基底部、基底溝、小腦中腳、腦橋小腦三角,延髓腦橋溝從內到外有展神經、面神經及前庭蝸神經背側參與第四腦室的構成,有小腦上腳,上髓帆腦干腦橋:腦干腦橋小腦三角:錐形立體三角,集合了聽神經、面神經、三叉神經及小腦前上動脈等,出現聽神經瘤或腦膜瘤可造成壓迫癥狀腦干中腦:腹側上界以視束為界,有大腦腳、腳間窩,發出動眼神經背側上下有兩圓形凸起,為上丘、下丘,四疊體發出滑車神經腦干中腦:腦干MRI小腦解剖第五章小腦小腦:位于顱后窩,后上方隔小腦幕與枕葉底面相對,前下方與腦干之間,分別藉三對小腦腳相連。主要維持軀體平衡,控制姿勢和步態,調節肌張力和協調隨意運動的準確性。小腦小腦半球:包括絨球小結葉、小腦前葉及小腦后葉小腦蚓:為小腦中間狹窄的部分小腦扁桃體:位于蚓垂兩旁,延髓背側面,靠近枕骨大孔小腦小腦腦室和腦池第六章腦室系統腦脊液循環:雙側腦室脈絡叢—室間孔—第三腦室—中腦導水管—第四腦室—中間孔、兩個側孔—蛛網膜下腔、腦池、腦脊髓表面—蛛網膜下腔顆粒吸收—上矢狀竇。腦脊液不斷產生又不斷被吸收回流至靜脈,在中樞神經系統起著淋巴液的作用,它供應腦細胞一定的營養,運走腦組織的代謝產物,調節著中樞神經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停車場租賃合同書范文
- 2025供暖系統管道改造合同
- 2024年五月生態溝渠砂礫石氮磷吸附層技術附件
- 2025屆畢業生就業協議書與勞動合同有哪些不同之處
- 《2025廢舊電池回收處理合同》
- 漢語顎化現象舉例
- 海上風電場方向研究的價值相關的新聞報告
- 氮化鎵銦異質結結構
- 寶寶起名詞語大全
- 《走眼》小說閱讀
- 員工培訓請給我結果課件
- 2022年4月自考質量管理(一)試題及答案含評分標準
- 人教精通版五年級下英語unit 4 Revision優秀課件
- 思修堅定理想信念宣講教育課件
- 兩臺37kW三相交流電動機的動力配電柜設計
- 拖欠房租起訴書【5篇】
- 醫院臨時用藥申請表
- 農民合作社財務報表(專業應用)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儀表系統安全要求規格書編制導則
- 第4章-3D構型圖-Chem3D
- 第六章廣播電視的傳播符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