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浙江專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一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6講羅斯福新_第1頁
2019屆浙江專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一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6講羅斯福新_第2頁
2019屆浙江專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一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6講羅斯福新_第3頁
2019屆浙江專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一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6講羅斯福新_第4頁
2019屆浙江專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一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6講羅斯福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6講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考試標準考試內容考核要求考情播報考查頻度必考加試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和影響(2)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和意義

bc

2.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斯大林模式”

c(2016·4月,28)考查1913~1939年美、德、英、蘇經濟的發展(2016·10月,30)綜合考查二戰前蘇聯經濟的建設成就4次2考

3.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戈爾巴喬夫改革

c

考點一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梳理·基礎知識]一、(加試)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和影響(b+)1.內容 (1)農業:實行____________。將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 (2)工業:大小企業一律收歸國有,實行__________的管理政策。 (3)產品分配上:取消_________,糧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國家統一分配,實行實物配給制。 (4)實行成年人____________,規定“不勞動者不得食”。余糧收集制自由貿易高度集中勞動義務制2.影響 (1)積極:適應了_________,將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來,保障了紅軍的軍備供應,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供了保證,鞏固了新生蘇維埃政權。 (2)消極: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弊病和錯誤,遭到廣大農民的反對。戰時需要[史論要點]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在當時的戰爭條件下,這種政策基本上是正確的。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限度,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把它作為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嘗試是失敗的。二、(加試)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和意義(c+)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已不適應戰爭結束后的新情況,余糧收集制引發農民的強烈不滿,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1921年,列寧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2.內容 (1)農業:以____________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可自由支配納稅后剩余的糧食。 (2)工業: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部分國企采取租讓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轉給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實行______________。 (3)商業:允許商品買賣,實行_________。 (4)分配制度:廢除平均主義的實物配給制,實行_________的工資制。固定的糧食稅國家資本主義自由貿易按勞取酬3.影響 (1)經濟: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為國家實現工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政治:克服了國內的政治危機,鞏固了_________和蘇維埃政權。 (3)理論:是列寧總結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找到的一條俄國向_________過渡的正確途徑,是列寧從俄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俄國社會主義建設進行的有益探索。工農聯盟社會主義[微點撥]

新經濟政策實際上是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允許私人經濟等多種成分的存在,允許商品經濟的發展。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對俄國這樣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如何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是一條適合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突破·核心要點]要點一(加試)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特點與影響

史料

否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歷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當時種種災難性后果的根源是離開了歷史的分析。——學者王斯德 [讀史用史]史料主張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歷史問題,要求看到特殊條件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積極作用。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發揮了怎樣的積極作用?

提示:適應了戰時需要,將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來,保證了軍事上的勝利。(2)20世紀20年代初,蘇俄農民喊出了“打倒列寧和馬肉,恢復沙皇統治和豬肉”的口號,這說明了什么?提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要點二(加試)新經濟政策的實質與影響

史料[識圖解史]

圖示顯示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使蘇俄經濟很快走出困境,鞏固了工農聯盟,克服了國內的政治危機。結合所學,簡述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什么?提示:在國家掌握主要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恢復和發展,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恢復發展經濟。[精練·選考題組]【例】

(加試)數據考查蘇俄新經濟政策的意義 (2016·溫州3月選考模擬)對下表解讀合理的是(

)1913~1925年世界制造業生產指數(1913年為100)

1913年1920年1925年世界10093.6121.6歐洲10077.3103.5俄國/蘇俄/蘇聯10012.870.1美國100122.2148.0世界其他地區100109.5138.1A.一戰嚴重破壞了各交戰國經濟B.美國經濟實力因一戰超過歐洲C.馬歇爾計劃促進歐洲制造業復蘇D.新經濟政策推動蘇聯制造業恢復解析

圖示中美國數據1920年高于1913年,A項不準確;B項與史實不符;C項是二戰后的事情;蘇俄經濟1925年迅速發展,得益于新經濟政策的推行。故選D項。答案

D練1

(加試)設置情景考查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2015·浙江會考)在蘇俄實行某一政策后,農民可以公開售賣他們的產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廠又可以在私營企業主的經營下營業,重工業、銀行和礦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見當時蘇俄實行的是(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方針 D.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

材料主旨反映蘇俄“國家資本主義”。

答案

B練2

(加試)史料考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改編)有學者認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超越了客觀歷史階段,而是戰時客觀現實的反映和需要,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該學者強調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 A.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B.是特定條件下的軍事性非常措施 C.與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不相符合 D.促進了蘇俄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解析

材料強調“特殊”及“客觀歷史階段”,可判斷B項符合題意。

答案

B考點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與改革[梳理·基礎知識]一、(加試)“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c+)1.表現 (1)社會主義工業化:1925年提出,優先發展_______,使蘇聯成為世界工業強國,但也導致輕重工業比例失調。 (2)農業全盤集體化:工業化高速發展的需求;蘇聯開始出現糧食收購危機,1937年實現____________。 (3)經濟體制方面: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_________。重工業農業集體化計劃經濟2.成就 (1)1928~1932年,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2)1933~1937年,實行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工業產量躍居_____第一、世界第二。 (3)建立了相對獨立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外的經濟體系。3.影響 (1)積極 ①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兩個五年計劃使蘇聯成為工業化強國。歐洲②開辟了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新型工業化模式。③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2)弊端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②長期計劃指令壓制地方和企業積極性,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③經濟體制日益僵化,成為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歷史根源。[史論要點]

斯大林模式是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探索,在初期和戰爭時期曾發揮過積極作用;但也存在嚴重弊端,制約著蘇聯經濟發展。它不是社會主義的唯一模式。二、(加試)戈爾巴喬夫改革(c+)1.內容 (1)經濟:制定“_______________”,試圖以經濟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預經濟。 (2)政治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代替“科學社會主義”;(危害)逐漸背離了社會主義改革道路,造成黨內和社會上的思想混亂。 ②倡導“公開性”和“民主化”;(危害)縱容自由化思想,使黨內外各種反對勢力趁機崛起,成為難以控制的政治力量。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實行_____制;(危害)從根本上動搖了共產黨在國家政治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加速發展戰略多黨2.結果: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1)使整個社會陷入失控狀態。國家政局不穩,經濟連年滑坡,思想領域極度混亂。 (2)1991年《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以“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代替了原先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聯盟變成了一個松散的邦聯。 (3)“八一九”事件后,蘇聯國家政權發生質變,各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 (4)1991年《_____________》簽署,蘇聯完全解體。阿拉木圖宣言[易錯易誤]

戈爾巴喬夫改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長期得不得糾正,從而積累了大量矛盾和問題,戈爾巴喬夫改革激化了這些矛盾。[突破·核心要點]要點一(加試)斯大林模式

史料一

斯大林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運動,體現著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原則,從理論到實踐都明顯地改變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據葉書宗《關于蘇聯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問題》[讀史用史]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斯大林的經濟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相比有哪些“改變”?提示:改變了新經濟政策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路線,實行直接過渡;改變了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實行單一的公有制;改變了計劃和市場調節并存的模式,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史料二

(2017·課標全國Ⅰ,34改編)蘇聯時期的漫畫《又是斯大林格勒》[識圖解史]

圖示反映了西方國家聽到“斯大林格勒水力發電站開始建筑”時驚慌失措的局面。該漫畫應該發表于什么時期?如何理解西方國家首腦的反應,蘇聯其時的體制因素是什么?提示:美蘇“冷戰”時期。西方國家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蘇聯經濟的發展。斯大林模式使蘇聯短期內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要點二(加試)戈爾巴喬夫改革史料一

有人曾形象地說:“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手術刀不是揮向黨身上的腫瘤,而是揮向黨的脖子。”[讀史用史]史料中“腫瘤”指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據此指出戈爾巴喬夫改革存在的嚴重問題。提示:戈爾巴喬夫改革沒有解決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走上了否定共產黨領導、否定社會主義的道路。史料二

他擺弄這個國家,就像家庭主婦擺弄卷心菜一樣。他以為只要把外面的爛葉子剝掉,就會有里邊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剝下去,一直到剝光為止。[讀史用史]結合圖示內涵,簡述上述史料是如何評價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提示:(1)突破舊體制,進行根本性變革。(2)缺乏科學的改革思想,更缺乏配套措施。(3)政治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導致蘇聯解體。[精練·選考題組]【例】

(加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歷史作用 (2017·嘉興3月測試)20世紀30年代的頭五年,蘇聯在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與蘇聯建交的熱潮。這一現象(

) A.反映出蘇聯發展模式及廣闊市場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吸引 B.說明作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的蘇聯開始得到各國認可 C.證明斯大林模式是蘇聯現代化建設道路探索的正確選擇 D.反映出歐美各國在緊張的國際局勢下積極謀求集體安全解析

1929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而蘇聯計劃經濟迅速發展,市場廣闊,故A項正確;第二大工業強國應為斯大林模式形成后,故B項錯誤;事實證明斯大林模式自身存在許多缺陷,故C項錯誤;這一建交熱潮主要源于經濟利益,而非集體安全需要,故D項錯誤。答案

A練1

(加試)史料考查戈爾巴喬夫改革 (2017·溫州中學3月模擬)戈爾巴喬夫說:“多一些社會主義,意味著社會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開性和集體主義……多一些公民對全國事務及其對國際事務的良好影響的關切。總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會主義本質所包含的內容。”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的蘇聯改革(

) A.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B.背離了馬克思主義 C.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

解析

戈爾巴喬夫改革推行“民主化”、“公開性”等“新思維”,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導致蘇聯走向解體。故選B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