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閱讀專題訓練二十篇(練習版)_第1頁
古詩詞閱讀專題訓練二十篇(練習版)_第2頁
古詩詞閱讀專題訓練二十篇(練習版)_第3頁
古詩詞閱讀專題訓練二十篇(練習版)_第4頁
古詩詞閱讀專題訓練二十篇(練習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閱讀專題訓練二十篇(練習版)1.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城中蛾眉女【唐】寒山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鸚鵡花前弄,琵琶月下彈。長歌三月響,短舞萬人看。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A.首聯中“珠佩”“珊珊”描繪出一位城中美女珠光寶氣、光彩照人的形象。 B.頷聯中“花前弄”“月下彈”展現了她平日里悠閑自在、富貴雅致的生活。 C.頸聯中“長歌”“短舞”“萬人看”說明“蛾眉女”在社交宴會上備受矚目。 D.尾聯以“未必長如此”來諷刺貴族們這種花天酒地的墮落生活不會長久。2、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第10題。(3分)寄杜北山①【南宋】王磁②倦客蕭蕭兩鬢秋,柳絲無力絆歸舟。曉風落葉辭高樹,夜月行人在別洲。千里關河鄉國夢,一江煙浪古今愁。雁聲過盡青天闊,卻憶同登望海樓。【注釋】①杜北山:宋代詩人。②王鏃(zī):南宋詩人,宋亡后隱居不仕。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詩人頭發花白稀疏,秋意蕭索,表現詩人對漂泊生活的厭倦。B.頷聯寫晨風里樹葉蕭蕭而下,夜月中游子寄居他鄉,表現了詩人的落寞。C.頸聯通過“鄉國夢”“古今愁”,道出詩人歸心之切、愁思之濃。D.尾聯通過“青天闊”“望海樓”表達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旅宿[唐]杜牧下列對這首詩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4.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問題。金城北樓①(唐)高適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垂竿已羨磻溪老②,體道③猶思塞上翁④。為問邊庭更⑤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注釋】①此詩作于詩人赴邊途中經過金城時。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呂尚。③體道:體悟道理。④塞上翁:《塞翁失馬》中的邊塞老頭。⑤更:經歷。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詩人登高遠望,看到了晴空萬里、積水連山的金城美景。 B.頷聯寫水聲如箭,殘月如弓,氣勢磅礴,給人以急促緊迫之感。 C.頸聯寫“羨磻溪老”“思塞上翁”是抒發了自己能一展雄才的喜悅之情。 D.尾聯寫“怨”,不僅描寫羌笛的聲音,也體現出詩人對邊關形勢的擔憂。5、閱讀下面的詩,完成第10題。(3分)登池州翠微亭詩宋·岳飛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明月歸。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起句寫自己年復一年征戰疆場,過著長期緊張的軍旅生活。B.“特特”,有兩層意思,一是當特地講;一是指馬蹄聲,交待了這次出游是騎馬去的,成為尾句的伏筆。C.第三句著眼于主觀感受,雖是好山好水,但因重任在身,所以顯得不值得一看。D.這首記游詩,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6、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第10題。(3分)立冬夜舟中作宋范成大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增。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棱。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中一“老”一“寒”寫出詩人面對時光飛逝、年華難留的無奈和辛酸。B.頷聯中詩人站在山頭望“樵火”和“漁燈”,流露出歸家期盼和對自由的向往。C.頸聯中千疊浪影來回淹沒沙痕,有“長江后浪推前浪”之哲趣,與節氣更替應景。D.尾聯交代行舟目的,想要一睹峨眉風采,需等到天明,表現了詩人從容的心態.7.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第10題。(3分)塞上逢故人【唐】王建百戰一身在,相逢白發生。何時得鄉信,每日算歸程。走馬登寒壟①,驅羊入廢城。羌笳三兩曲,人醉海西②營。【注】①壟:田埂。②海西:北海西頭,指極偏之地。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交代詩人長年征戰沙場九死一生,描繪了士兵在戰爭中的艱辛和歲月的滄桑。B.頷聯寫詩人久盼家書望眼欲穿,每日計算回去的路程,表現了他思念親人、歸鄉情切。C.頸聯描寫戰余生活,詩人驅馬放羊于寒壟之間,傍晚又驅趕回城,雖艱苦卻悠閑。D.尾聯寫詩人塞上見到故人,只有羌笳助興,悲喜交加,一醉方休,愁緒深沉。8.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送柴侍御①王昌齡流水通波接武岡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注】①本詩是詩人貶謫龍標時的送別之作。②武岡:即今湖南武岡縣。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中“接”字化遠為近,百余里的距離一水相接,如近在咫尺。B.第二句中“不覺”一詞表達詩人為寬慰友人,強壓心底的“離傷”C.第三句詩人用“同云雨”安慰友人,“青山”也無法阻隔兩人情意。D.第四句借“明月”勸慰友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與家鄉同在,不必感傷。9..下面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書文山卷后①謝翱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無處堪揮淚,吾今改姓名。【注釋】①“文山”是文天祥的號。“卷”指文天祥的詩集。謝翱,南宋遺民,曾任文天祥的諮議參軍,南宋亡后,隱遁山林,以保持民族氣節。A.首聯“魂飛”引出詩人閱讀文天祥詩集之后心游萬仞,思接天地的激奮、感發心理。 B.頷聯既表現自己沒有追隨文天祥從容赴義的遺憾,又傳達出對自己茍活人生的否定。 C.頸聯用“丹心”“碧血”的典故贊美文天祥赤膽忠心捍衛南宋,精神光照華夏大地。 D.尾聯以“無處”寫元朝統治者的謹懼威壓,以“改姓名”寫自己隱姓埋名的打算。10.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勸學(唐)孟郊擊石乃有火,不擊元①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②,他得非我賢。青春③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注】①元:原本,本來。②運:運用。③自然:自然而然懂得道理。A.首聯:詩人以生活中擊石生火來說明思維碰撞才能產生智慧火花的道理。 B.頷聯:詩人將“學”與“不學”的結果進行了對比,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C.頸聯:詩人強調學習必須親力親為,必須親身實踐,別人是無法代勞的。 D.尾聯:詩人指出青春短暫時間寶貴,規勸年輕人珍惜光陰趁早努力學習。11.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中“莓苔”和“履痕”寫出雨后山中人跡罕至,呼應了詩題中的“尋”和“隱居”。 B.頷聯中“白云”寫出隱居處環境清幽,“春草”則寫出道觀已無人居,野草瘋長遮蔽門戶。 C.頸聯交代了詩人的尋蹤,詩人尋人不得繼續在山中緣山道探尋水源,尋訪常山道人蹤跡。 D.尾聯則寫詩人看見了“溪花”浮起“禪意”,寫出了詩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愜意自得。12.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九日登高臺寺清?沈輅萬里秋光客興賒①,同人九日惜年華。臺高不盡看楓葉,院凈何須坐菊花。對酒披襟形獨放,憑風落帽笑誰加。詩成合座皆珠玉,歸去遲遲滿落霞。注釋:①賒:長;遠。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秋光”“九日”點明登高的時間是重陽節,“客興賒”表達登高的雅興。 B.頷聯“楓葉”“菊花”分別寫出登高所見的景致和在菊花叢中設宴的場景。 C.頸聯“披襟”“落帽”描寫飲酒時狂放不羈和醉后無拘無束的種種形態。 D.尾聯“滿落霞”點明宴會在黃昏時結束,“遲遲”暗含宴會散去的遺憾與悲涼。13.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送魏八高適更沽淇上酒,還泛驛前舟。為惜故人去,復憐嘶馬愁。云山行處合,風雨興中秋。此路無知己,明珠莫暗投。A.首聯“更”“還”點出了送行的依依留別之狀,真情和祝福溶于杯酒之中、泛舟之時。 B.頷聯寫馬好像因了解人離別之苦而鳴聲含愁,借馬愁寫己意,表達難舍難分的惜別情。 C.頸聯中詩人遙想朋友途中的優美情境,云繞山巔,風調雨順,表達對朋友的美好祝愿。 D.尾聯情深意重,既希望朋友謹慎行事、珍惜前程,同時對朋友的才學表達了贊賞之情。14.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別離陸龜蒙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陳述丈夫不灑離別之淚,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堅強與剛毅。 B.頷聯描繪了詩人在餞別宴上揮舞長劍,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態。 C.頸聯寫出了壯士為了理想的實現而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 D.尾聯點明壯士懷抱強烈的建功立業的志向,決不會為離別嘆息。15.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勸學【唐】孟郊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設喻起筆,以擊石方能取火,來強調實踐的重要,從而突出“學”的重要性。 B.頷聯轉入正題,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指出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懂得大自然中的道理。 C.頸聯深入一步,強調自己努力的重要,畢竟他人的成果不是自己的賢能。 D.尾聯因果倒裝,告誡人們青春短暫,要珍惜青春,趕早為學。16.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送梓州①李使君[唐]王維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②翻救授,不敢倚先賢。【注釋】①梓州:位于蜀地,是李使君赴任之地。②文翁: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詩人遙想蜀地的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 B.頷聯描寫了一夜雨后,山間百道飛泉好像懸掛在樹梢上的雄奇秀美之景。 C.頸聯轉寫“輸”“訟”這些征稅、判案之事,正好貼合李使君就任后的職責。 D.尾聯告誡李使君不要效法文翁,而應該翻新吏治,重新對人民實施教化。17.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南浦別[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凄凄”表現了人物內心的凄涼愁苦。 B.第二句點出了送別的時間,“裊裊”表現了秋天景色的蕭瑟和黯淡。 C.第三句寫詩人每看已離去的友人一眼,就會引起內心“腸一斷”的陣陣酸楚。 D.第四句是詩人對離人的勸慰,他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18.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寫漁翁夜釣回來,懶得系船,讓漁船任意飄蕩。 B.次句點明“釣罷歸來”的時間、地點及懶得系船的原因。 C.三、四句敘述了小船一夜之間被風吹到長滿蘆花的淺水邊的經歷。 D.全詩描繪了江村寧靜優美的景色,表達了詩人隨性的生活態度。19.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夏日南亭懷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前兩句中“忽”“漸”二字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池月東升給人的一快一慢的實際感覺,而且表現出納涼時滿足的心理快感。 B.第五、六句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寫納涼的快感,意境清幽絕俗,恰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C.第七、八句是全詩的轉折點,由水亭納涼過渡到對友人的懷念上來,由愜意舒適生出遺憾怨恨。 D.最后兩句極有余味。這種懷念故人的情緒一直延續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居然在夢中會見了自己的好友。20.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送人赴安西[唐]岑參上馬帶關鉤,翩翩度隴頭。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帶吳鉤”“翩翩”勾勒出友人的勃勃英姿。 B.頷聯中“不是”二字,寫出友人報國之志的純粹。 C.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