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120.2521CCSP1521遼 寧 省 地 方 標 準DB21/T3929—2024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gionalseismicsafetyevaluation2024-02-292024-02-292024-03-29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21/T3929DB21/T3929—2024DB21/T3929DB21/T3929—2024目 次前言 I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總體要求 2評價內容 2工作內容 2評價程序 3區域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評價 3區域地震活動性分析 3區域地震構造評價 4近場區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評價 5近場區范圍和圖件比例尺 5地震活動性 5地震構造 5目標區斷層活動性評價 6目標區主要斷層勘查 6目標區主要斷層活動性鑒定 6目標區地震構造分析 6目標區地震工程地質條件勘測 7圖件比例尺 7工程地質條件資料調查 7地球物理勘探 7地震工程地質條件鉆孔勘察 7場地巖土動力性質測量 8資料處理 8地震動預測方程確定 8地震動預測方程表達 8基巖地震動預測方程確定 8概率地震危險性評價 8地震統計區劃分 8潛在震源區劃分 8地震活動性參數確定 9地震危險性分析計算 9目標區地震動參數確定 10目標區地震反應分析模型的建立 10目標區輸入地震動時程的確定 10I目標區地震反應分析計算 10目標區地震動參數確定 11目標區地震動時程確定 11目標區場地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12斷層錯動 12砂土液化 12軟土震陷 13地震崩塌滑坡 13區域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服務系統建設 13參考文獻 15II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遼寧省地震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遼寧省震災風險防治中心、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歸口管理部門通訊地址: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44號,聯系電話文件起草單位通訊地址: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44號,聯系電話IIIIIIDB21/T3929DB21/T3929—2024DB21/T3929DB21/T3929—2024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作內容、技術要求和技術方法。本文件適用于遼寧省行政區域范圍內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7741—2005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GB/T18207.1防震減災術語第1部分:基本術語GB/T18207.2防震減災術語第2部分:專業術語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500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GB500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21—200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T50269地基動力特性測試規范DZ/T0170淺層地震勘查技術規范JGJ83軟土地區巖土工程勘察規程3術語和定義GB/T18207.1、GB/T18207.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目標區targetarea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所指定的場地范圍。3.2區域region地震活動構造、地震活動對目標區地震動特征有影響且不小于目標區邊界外延150km的區域。[來源:GB17741—2005,5.1.1,有修改]3.3近場區nearfieldregion25km的區域。[來源:GB17741—2005,6.1.1,有修改]13.4設定場點givensite目標區內具體擬建設工程場地范圍。3.5地震構造seismicstructure與地震孕育和發生有關的地質構造。[來源:GB17741—2005,3.1]3.6新構造neotectonics新近紀到第四紀初期的地質構造。3.7活動斷層activefault晚第四紀以來有活動的斷層。[來源:GB17741—2005,3.5]3.8地震動參數groundmotionparameter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運動的物理參數,包括峰值、反應譜和持續時間等。[來源:GB17741—2005,3.19]3.9超越概率probabilityofexceedance[來源:GB17741—2005,3.20,有修改]3.10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groundmotioncharacteristicperiodofresponsespectrum[來源:GB17741—2005,3.20,有修改]3.10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groundmotioncharacteristicperiodofresponsespectrum規準化的反應譜曲線開始下降點所對應的周期值。[來源:GB17741—2005,3.21]3.11地震地質災害earthquakeinducedgeologicaldisaster在地震作用下,地質體變形或破壞所引起的災害。[來源:GB17741—2005,3.23]4總體要求評價內容目標區主要斷層活動性鑒定、地震危險性分析、地震動參數評價和地震地質災害初步評價。工作內容基本工作內容應包括:區域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評價;近場區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調查與評價;目標區主要斷層勘測和活動性鑒定;地震動預測方程確定;目標區概率地震危險性分析;2目標區場地地震工程地質條件勘查;土層波速與非線性參數測試;場地地震反應分析與地震動參數確定;地震地質災害評價等。5評價程序評價程序包括: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及成果表述三個步驟,具體評價流程見圖1。成立項目組編制實施方案成立項目組編制實施方案基礎資料整理分析現場調查與勘測分析計算目標區地震動參數確定目標區地震地質災害評價數據庫建設成果應用項目實施成成果表述圖1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流程6區域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評價區域范圍和比例尺圖件根據目標區所處的地震構造、地震活動、歷史地震影響等地震環境,確定區域范圍。區域范圍150km,并對區域范圍選取的合理性進行論述。編制區域大地構造分區圖、區域新構造圖、區域地震構造圖、區域破壞性地震震中分布圖、區1:1000000。所有區域圖件應標明目標區位置。區域地震活動性分析地震資料搜集和目錄編制,應符合以下要求:3根據正式公布的地震目錄和地震報告,搜集整理相關地震資料;歷史地震資料包括區域內自有地震記載以來的全部破壞性地震事件;儀器記錄地震資料包括區域內自有儀器記錄以來所記錄到的可定地震參數的全部地震事件;編制區域破壞性地震目錄,包括發震時間、地點、震級、震源深度、震中烈度及定位精度等;地震目錄均需注明資料起止時間。區域地震震中分布圖的編制,應符合以下要求:分別編制破壞性地震震中分布圖和區域性地震臺網記錄的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圖;注明資料起止時間;標注重要地震事件的震級和發震日期。分析區域地震活動時空特征,應包括以下內容:不同時段各級地震資料完整性、可靠性;地震的空間分布特征;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地震活動時間分布特征和未來地震活動水平。分析區域現代構造應力場特征,應包括以下內容:搜集、補充區域震源機制解資料,編制震源機制解分布圖;分析區域現代構造應力場的方向、性質及其與區域構造活動的關系。編制破壞性地震影響烈度圖,評價目標區最大地震影響烈度。應包括以下內容:搜集對目標區有影響的地震烈度資料;評價區域地震影響烈度和頻次;編制破壞性地震等震線圖和綜合等震線圖。區域地震構造評價分析區域地質構造背景,應包括以下內容:搜集區域地層、地質構造等方面的資料;編制區域大地構造分區圖,應反映大地構造分區、構造層等內容;分析區域地質構造背景。分析區域新構造特征,應包括以下內容:搜集區域新構造時期地層與地質構造資料;編制區域新構造圖;分析地震發生的新構造背景。分析地震發生的地球物理場及深部構造特征,應包括以下內容:搜集地球物理場和深部構造資料;編制區域布格重力異常圖、航磁異常圖、地殼厚度圖,標注重要地震事件的震中位置;分析地震發生的地球物理場與深部構造特征。搜集區域斷裂活動性資料,評價區域內各主要斷層的活動性,應符合以下要求:對目標區可能產生較大影響、且資料不充分的區域性斷層應補充現場調查工作,每條斷層應1分析區域主要斷裂的展布、產狀、規模、性質等幾何學、運動學參數,給出斷裂活動性分段和最新活動時代;編制主要斷裂活動特征一覽表,宜包括斷層規模、產狀、性質及活動性分段、最新活動時代及其依據等內容。根據實地調查和已有資料分析,編制區域地震構造圖,應包括以下內容:4第四紀以來活動的主要斷層及其活動時代、性質及產狀;歷史地震和現代地震地表破裂帶;第四紀以來活動盆地及其性質;現代構造應力場方向;新近紀以來的地層和第四紀巖漿巖;新近紀或第四紀以來的地層等厚線。區域地震構造特征分析,應符合以下要求:分析地質構造背景、新構造特征、斷裂活動特征等與區域強震活動的關系,評價區域地震構造條件;評估主要發震構造及其最大潛在地震。近場區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評價近場區范圍和圖件比例尺25km25km收集近場區地質構造、地形地貌資料,編制近場區地質構造圖和剖面圖,基礎地質資料滿足不1:250000近場區地震構造圖、近場區地震震中分布圖和近場區主要斷層活動性鑒定材料圖的比例尺應不1:250000。1:100~1:1000。所有近場區圖件應標明目標區位置。地震活動性應對參數有疑問且可能影響目標區的地震事件進行核查。應編制近場區地震目錄和近場區地震震中分布圖。地震活動性分析,應包括以下內容:近場區地震活動強度、頻度水平;近場區地震活動密集、叢集、彌散等空間分布特征,以及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分析近場區地震與構造的關系。地震構造應分析近場區地質構造特征,根據地貌與第四系發育特征,分析新構造運動特征。應結合地震構造背景,確定近場區主要斷層。近場區主要斷層活動性鑒定,應符合以下規定:鑒定內容包括活動時代、活動性質和分段等;基巖或淺覆蓋區斷層,采用露頭追索、微地貌測繪、槽探、測年等地質地貌手段進行調查,2覆蓋區隱伏斷層,已有資料不能確定已知主要斷層的活動時代時,選用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鉆孔地質聯合剖面探測和測年等手段進行勘察;調查活動褶皺的最新變形時代與特征;收集地殼形變、考古等資料,分析斷層現今活動特征;5編制近場區主要斷層活動性鑒定材料圖,包括觀測路線、觀測點、地球物理勘探測線、槽探與鉆探等實際資料位置和編號;編制近場區斷層活動性特征一覽表,包括斷層走向、斷層長度及其區內長度、斷層活動性分段、最新活動的性質與產狀、最新活動時代及其依據、斷層及其附近破壞性地震、斷層到目標區的距離等內容。近場區地震構造圖應包括以下內容:第四紀以來有活動的主要斷層、褶皺及其活動時代;斷層活動性質和產狀;第四系分布;如果資料滿足,宜提供厚度等值線分布;第四紀盆地的范圍及其活動性質;地震震中位置;地震地表破裂帶。近場區地震構造環境綜合評價,應符合以下規定:分析近場區地震活動與構造活動的關系;論述近場區地震構造特征,評價發震構造最大潛在地震。目標區斷層活動性評價目標區主要斷層勘查應開展斷層控制性調查與探測,查明目標區是否存在斷層。存在可能通過目標區的斷層時,應查明斷層通過目標區的位置與展布、性質、產狀、活動等。開展目標區斷層調查,宜符合以下要求:對隱伏斷層宜采用淺層地震勘探方法進行探測,如需要時可采用多種方法聯合探測;淺層地震勘探測線的布設應能控制目標區內斷裂的走向,并至少從兩個不同方向布設交叉測線保證有效覆蓋目標區范圍;對裸露區發育的主要斷層,應采用遙感解譯、地質地貌調查、槽探或剝離剖面等方法進行勘查。目標區主要斷層活動性鑒定目標區第四紀以來有活動的主要斷層應開展活動性鑒定,并符合以下要求:對于隱伏斷層可采用跨斷層鉆孔聯合地質剖面探測法等;對近地表斷層及裸露斷層可采用地表地質調查或探槽,結合地層、地貌年代測定等,確定斷層的位置、規模、產狀、最新活動時代以及斷層活動性特征;2GB/T36072—20181:5000~1:10000。編制目標區主要斷層活動性特征一覽表和目標區主要斷層分布圖。目標區主要斷層分布圖包括1:50000。目標區地震構造分析分析目標區地震構造特征,評價目標區主要斷層的性質、活動時代、位移和運動特征。分析目標區主要斷層與近場區活動斷層的構造聯系,評價目標區范圍內發震構造潛在地震活動產生地表斷錯的可能性。6目標區地震工程地質條件勘測圖件比例尺目標區地質地貌填圖、目標區工程地質分區圖和目標區鉆孔布置圖等圖件比例尺宜采用1:10000~1:50000。1:100~1:1000。控制性綜合工程地質剖面圖宜采取適當比例成圖。工程地質條件資料調查開展目標區工程地震勘察前應收集、整理和分析目標區相關的衛星遙感影像、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資料等。應對目標區進行地質地貌填圖,根據目標區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質條件、鉆探和原位測試結果,編制目標區工程地質分區圖。應評價目標區地震地質災害。地球物理勘探目標區被第四系覆蓋時,應采用淺層地震等有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進行控制性探測。DZ/T0170、GB/T36072—20182結合鉆孔勘察以及地球物理勘探測線,勾繪目標區第四系覆蓋層厚度。地震工程地質條件鉆孔勘察開展地震工程地質條件勘察,鉆探、取樣和試驗分別按照GB50021—20014.1、9.2、9.411地震工程鉆孔,應符合下列規定:依據目標區工程地質條件和目標區建設工程的功能布局規劃,合理布置鉆孔。劃分目標區場I700m,對于淺部土層結構復雜地段應當加密鉆孔進行控制;500m/s100m500m/s100m500m/s的深度。采集分層巖土的原狀土樣,應符合下列規定: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場地條件鉆孔;取樣鉆孔數量不少于總鉆孔數量的三分之一,對特殊地層具有控制作用,同時兼顧空間均衡分布;取樣鉆孔宜進行原狀土樣采集并選取典型土樣進行動三軸或共振柱試驗;5m測試鉆孔巖土層物理性能指標,應符合以下規定:測試物理性能指標包括比重、天然密度等;測試可能發生飽和砂土液化土層的標準貫入錘擊數、粘粒含量等指標,并測量地下水位、可液化地層厚度、埋深等。7場地巖土動力性質測量GB/T502691m,并在地層分界面附近加密測點。應通過動三軸或共振柱試驗,測量巖土動剪切模量比與剪應變關系、阻尼比與剪應變關系。資料處理應以目標區建設規劃布置圖為底圖,編制目標區鉆孔布置圖,包括所有地震工程鉆孔和收集鉆孔位置,標注鉆孔編號、孔口標高、鉆孔深度等信息。結合目標區淺部土層結構三維模型和鉆孔勘測、原位測試、巖土樣試驗結果等,建立目標區地層結構數據體,應符合以下規定:鉆孔柱狀圖包括層序號、層底埋深(m)、層厚(m)、地質時代、土類名稱與土質描述等信息;根據鉆孔及地質資料編制不同方向的控制性綜合工程地質剖面圖;700m,豎向控制節點間5m。應編制目標區場地類別分區圖。地震動預測方程確定地震動預測方程表達地震動預測方程宜采用數學函數式,或以表格形式給出方程各項系數。地震動預測方程應反映高頻地震動的震級和距離飽和特性。地震動預測方程宜考慮震源錯動性質影響。地震動時程的強度包絡函數應表現上升、平穩和下降三個階段的特征。基巖地震動預測方程確定具有足夠強震動觀測數據的地區,應采用由統計方法建立的地震動預測方程。缺乏足夠強震動觀測數據的地區,應采用類比性方法確定地震動預測方程。需進行豎直向地震反應分析時,宜確定豎直向地震動預測方程。地震危險性分析采用斷層源或斷層破裂源時,應確定采用斷層距距離參數的地震動預測方程。應論證地震動預測方程的適用性。概率地震危險性評價地震統計區劃分應采用GB18306—2015應基于地震區、地震帶劃分,并依據地震活動性參數統計的需要,確定地震統計區。潛在震源區劃分劃分背景地震活動潛在震源區時,應綜合考慮以下構造條件或地震活動特征:8新構造活動分區;第四紀構造活動形式及強度分區;中小地震活動度與頻度分區。劃分構造潛在震源區時,應綜合考慮以下構造條件或地震活動特征:破壞性地震震中;微震和小震密集帶;古地震遺跡地段;地震空間分布圖像的特征地段;斷層活動分段與級聯;第四紀斷陷盆地;活動斷層的端部、轉折處或交匯處等特殊部位;深部構造。確定潛在震源區主破裂取向及其方向性函數。地震活動性參數確定地震活動性參數應包括:地震統計區的震級上限;地震統計區的震級下限;地震統計區的震級-頻度關系系數;地震統計區的地震年平均發生率;潛在震源區的震級上限;潛在震源區各震級檔空間分布函數。確定地震統計區的地震活動性參數應符合下列要求:基于地震統計區內已發生的最大地震震級和地震構造特征,確定地震統計區震級上限;分析地震統計區地震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代表性,以及統計方法等導致的結果不確定性,綜合確定地震統計區震級—頻度關系;分析地震統計區現代地震活動水平以及未來地震活動趨勢,確定地震統計區的地震年平均發生率;根據區域地震活動水平和震源深度確定震級下限。確定潛在震源區的地震活動性參數應符合下列要求:依據背景地震活動潛在震源區內中小地震活動水平和震級、地震構造背景,確定背景地震活動潛在震源區震級上限;依據構造潛在震源區內地質構造條件以及地震活動特征確定構造潛在震源區震級上限;依據潛在震源區內構造規模、活動性、大震復發特征等地震構造條件和各震級地震活動水平,綜合評定不同震級檔地震在各潛在震源區內發生可能性,確定空間分布函數;潛源震級上限應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如潛源有修訂,并跨越已有區帶,邊界也應相應修改,活動性參數應做相應調整。地震危險性分析計算65063102100631029點不大于700m。應計算給出地震動參數超越概率曲線。15應對地震動預測方程的統計不確定性進行校正。宜分析潛在震源區及地震活動參數不確定性對地震危險性分析結果的影響。地震危險性分析結果表述應符合以下規定:以圖和表格的形式給出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動參數;以表格形式給出對計算控制點地震危險性起主要作用的各潛在震源區的貢獻,并分析地震環境對地震危險性分析結果的影響特征;總體性評價地震危險性分析結果的合理性。5km目標區地震動參數確定目標區地震反應分析模型的建立500m/s100m地震反應分析模型的建立應符合以下規定:地表、土層界面及基巖面均較平坦時,可采用一維土層反應分析模型;地表、土層界面或基巖面起伏較大時,應采用二維或三維土層反應分析模型;選用二維或三維分析模型時,應考慮邊界效應;IV100m目標區輸入地震動時程的確定50%確定目標區土層地震反應分析的各計算點基底輸入地震動時程。合成自由基巖表面地震動時程的目標反應譜應選擇指定超越概率水平的基巖地震動反應譜。采用人工合成方法確定各計算控制點自由基巖表面地震動時程,應符合下列規定:50.16;5%;合成地震動的加速度時程所對應的速度和位移時程應無基線漂移。目標區地震反應分析計算一維模型可采用等效線性化波動法進行地震反應分析計算,其模型土層厚度應劃分得足夠小,1/20~1/5101/12~1/8范圍內取值。應開展鉆孔土層模型的地震反應分析計算,并符合以下要求:針對每種基巖地震動的所有輸入地震動時程樣本進行土層地震反應分析;計算鉆孔土層反應分析模型地表處地震反應的地震動時程,并計算相應的地震動反應譜;基于輸入地震動時程樣本結果,綜合給出不同超越概率水準基巖地震動輸入下鉆孔的地表地震動峰值和反應譜;進行二維及三維模型求解時,應給出地面以下不同方向的地層結構橫縱剖面圖,剖面上應給出地層巖性、地層起伏、土層參數、鉆孔及計算點分布情況,并宜對二維及三維模型的峰值加速度和反應譜計算結果與一維模型的峰值加速度與反應譜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目標區地震動參數確定目標區地震動參數應包括地表水平向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應譜。GB18306—2015(5%,最小周期值應不0.04s6s)。目標區為自由基巖地質條件時,應根據地震危險性分析結果確定目標區地震動參數。5010063%、10%、2%六個水準;應以等值線或分區的形式表示目標區地震動參數分區結果;55gal20%;0.05s;1:50000。目標區地震動時程確定合成目標區地震動時程時,應符合以下規定:采用多組時程法合成目標區地震動時程;應以目標區地震動規準反應譜作為擬合目標反應譜(0.05)人工合成地震動時程,每512.2.4a)、b)、c)款要求。設定場點工程場地地震動參數確定應根據場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給出場地類別;GB18306—201511700m200m200m700m對需要豎向地震動的建設工程,依據水平向地震動參數結果,采用豎向與水平向地震動比值2/3。在場地附近地震活動對地震危險性起主要貢獻情況下,1;對需要地震動時程的建設工程,依據場點與選定控制點地震動參數結果差異,按比值法對選定的控制點地震動時程進行調整處理,作為該場點的場地地震動時程。目標區場地地震地質災害評價斷層錯動活動斷層斷錯災害評價應包括以下內容:活動斷層地表破裂影響帶寬度應包括地震斷層造成的地表直接斷錯、破裂在內的斷層帶寬度與斷層兩側以外、具有較強變形程度的范圍;通過跨斷層地質剖面、跨斷層探槽地質剖面及其它有效手段確定活動斷層變形帶寬度;利用淺層地震勘探、鉆探、槽探及其它有效手段確定隱伏活動斷層變形帶寬度;根據活動斷層性質與產狀、幾何結構、最大潛在地震、活動斷層上斷點埋深等因素評估潛在地震地表破裂影響帶寬度;應分析活動斷層性質,宜給出斷層面上走滑和傾滑位移分量,并根據斷錯事件實測位移數據或依據統計關系估算等方法,評價最大潛在位移;15000~110000。對目標區內任意設定場點工程,應分析設定場點與活動斷層地表破裂影響帶的空間關系。砂土液化(至少包括目標區地震基本烈度及高于地震基本烈度一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前需要注意的問題
- 2025北京市民用建筑工程給排水計量裝置專項合同BC
- 2025年上海土地流轉合同模板
- 特種設備使用協議
- 山羊合作養殖合同范本
- 鋼琴出租協議書范本
- 2025甲乙雙方銀行國內保理業務合同(應收賬款池融資版)
- 2025企業單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書模板
- 2025簡化版企業合同范本
- 2025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知識點:合同法律效力的認定與合同的解除
- 季節性安全檢查表(四季)
- 2023年貴州省中學生生物學競賽考試(初賽)試題( 含答案解析 )
- 商住小區施工組織設計
-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21版
- 工程爆破實用手冊
- 《犯罪學》教學大綱
- 詩歌藝術手法:《揚州慢》【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二語文課內知識點拓展延伸(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
- GA/T 1509-2018法庭科學現場制圖規范
- 臨床醫學概要課件
- 模板及支撐計算書
- 電信智慧家庭工程師3級認證考試題庫-下(判斷題大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