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件_第1頁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件_第2頁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件_第3頁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件_第4頁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中國近代經濟結構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代表著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進步方向。閱讀下列反映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狀況的示意圖(注:小樹代表民族資本主義),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簡述每個階段的原因。圖1圖2圖3圖4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偉大的歷史性轉折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導語】◆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歷程①1949—1956年: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1949--1952年:政權鞏固,經濟恢復(歷史條件)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初級)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誤嚴重③1966--1976年:“文革”動亂,社會主義建設嚴重破壞④1978—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92年十四大召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階段第一階段: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第二階段:曲折發展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階段:“十年動亂”中的國民經濟(1966—1976年)第1課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時間工農業生產總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56年)1、國民經濟的恢復(49年-52年):(1)措施:①土地改革運動;②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2)結果:①工農業產值和主要產品產量均超過歷史最高水平;②國營企業的發展壯大(3)意義: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基礎。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1953年)(1)內容:①規定“過渡時期”的含義(49-56)……②規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過渡時期總任務:“一化【主體】三改造【兩翼】”)(2)特點:●改造與建設并舉;●時間的長期性●實質: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與工業化建設同步進行(生產關系變革與生產力發展同步進行)(3)兩者關系:工業化是主體(核心),三改造為工業化建設服務依據:中心環節:重點:成就及原因:3、一五計劃(53年-57年):過渡時期總路線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一九五二年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亦即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而制定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我們國家在過渡時期的中心任務,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中心環節,則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合理地利用東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業基礎,發揮它們的作用,而特別是對于以鞍山鋼鐵聯合企業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進行必要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擴大生產規模,供應國民經濟的需要,支援新工業地區的建設……

——《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1955)優先發展重工業東北地區借鑒蘇聯經驗,工業基礎薄弱工業基礎優越,靠近蘇聯易受援助思考:一五的重大企業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集中在這里?目前我國正實行的什么戰略與這地區有關?第一個五年計劃(53-57)4、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1)內容:(2)實質:(3)結果:(4)意義:(5)存在的問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形式、政策)對農業、手工業和改造(形式)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變革1956年底完成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①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也標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②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變革(三次劇變)。改造后期,急躁和粗糙(急于求成)到1956年底全國建立了75.6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農戶達1.1億,占農戶總數的96.3%。但是……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長了急于求成的情緒,在合作社的發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強迫農民入社。結果出現了一些農民殺豬砍樹,賣羊賣牛,不積極生產,甚至出現破壞農具的現象。到1956年底全國建立了75.6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農戶達1.1億,占農戶總數的96.3%。(1)想一想:農村社會發生了什么變化?小農經濟已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材料一黑龍江孫吳縣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數據:1956年1月,對全縣手工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鎮內組織起手工業生產合作社6個:鐵木社(34人)、被服社(11人)、工藝社(11人)、皮革社(6人)、調味社(7人)、食品社(9人);另有參加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農村工匠6人,計84人。占全縣手工業工人總數的97.7%。(2)手工業行業的生產資料發生了什么變化?小手工業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材料二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的趨勢。……全行業公私合營,是使資本主義所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步驟。(3)全行業公私合營意味著什么?資本主義工商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材料三(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

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5)綜合上述材料,我國社會發生了什么巨大變化?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上建立起來,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材料四主要矛盾

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先進的社會制度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二、曲折發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時間、地點:1956年、北京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內容:材料:“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選自《中共八大決議》問題:(1)中共八大認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這一矛盾的實質是什么?(2)中共八大作出這一論斷的依據何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參考答案(1)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是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依據是: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二、曲折發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2、“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1958年,全國共生產鋼1108萬噸,其中合格的鋼只有800萬噸。1月9日報道2000斤6月30日報道5103斤7月25日報道9195斤9月25日報道130434斤1959年各地報道水稻畝產情況——“大躍進”中各地報道的農產量紀錄:一顆白菜500斤,小麥畝產12萬斤,水稻畝產13萬斤,土豆畝產120萬斤“看,衛星田的稻子長得多么豐滿,16歲的女孩坐在稻穗上,也掉不下來。”這是大躍進時期一張名為《稻穗上的姑娘》新聞圖片的文字說明。這塊“衛星”田號稱“畝產四萬三千斤”。后來,稻穗上的姑娘回憶說:“那年,隊長帶著我們連夜突擊,從附近將33畝即將成熟的稻連根拔起,移栽到衛星田里。幾十萬棵稻穗一夜間移栽到一丘田里,絲風不透。為了防止稻穗倒伏,還從山上砍來近千斤圓竹,穿插中間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來記者照了相。”1958年《人民日報》經常出現的一句話:“地的產量是由人的膽量決定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大躍進”時期農業“高產衛星”宣傳畫千斤重的大南瓜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大躍進”時的宣傳漫畫【感悟歷史】

什么是人民公社的特點?1958年以后,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點叫一大二公。所謂大,就是將原來一二百戶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戶以至一二萬戶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鄉一社。所謂公,就是一切財產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實行絕對平均主義和部分供給制(包括大辦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叫做共產主義因素)。這些實際上都是對農民的剝奪,使農民驚恐和不滿,紛紛殺豬宰羊,砍樹伐木,造成生產力的很大破壞,并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給農業生產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感悟歷史】人民公社時期的“共產風”(1958年)

鼓足干勁加油干

放開肚皮吃飽飯人民公社好【感悟歷史】頭遍哨子不買帳,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時農村的順口溜這是河南建國人民公社的8名勞動力5個小時的勞動成果,僅1.042畝小麥。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二、曲折發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2、“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3、“八字”方針(1960年)成效:調整、鞏固、充實、提高★調整什么?1965年,國民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三、“十年動亂”中的國民經濟(1966---1976年)“文革”對國民經濟的影響:①直接損失5000億元;②與發達國家差距拉大了;③20世紀70年代,使中國失去了一次極其寶貴的發展機遇。“文化大革命”動亂十年,在經濟上,只是國民收入就損失人民幣500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建國30年全部基本投資的80%,超過了建國30年全部固定資產的總和。——李先念【小結與升華】1、1956—1966年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有哪些重要的經驗教訓?2、“文革”十年,留給我們哪些重要的教訓?①經濟建設要實事求是,從國情出發;②經濟建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正確處理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關系;③經濟建設要注意綜合平衡,穩步發展,不能急于求成④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①實事求是,正確分析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②社會主義建設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抓住發展機遇④必須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鞏固練習1、“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現象,主要由于A、經濟建設缺乏經驗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D、蘇聯政府背信棄義2、人們對于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為中國國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