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同步練習-第3節 群落的演替_第1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同步練習-第3節 群落的演替_第2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同步練習-第3節 群落的演替_第3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同步練習-第3節 群落的演替_第4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同步練習-第3節 群落的演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

第3節群落的演替

基礎過關練

題組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類型辨析

1.在由裸巖向森林的初生演替過程中,一般會經歷裸巖階段一地衣階段一苔辭階

段一草本植物階段T灌木階段一喬木階段。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衣分泌的有機酸可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苔辭階段土層加厚,有機物增多,

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過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漸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喬木群落演替速度較慢是因為喬木生長周期較長

D.在演替的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群落所處的非生物環境都是一樣的

2.(2022黑龍江延壽期中)一個廢棄魚塘的演替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

的是()

甲乙丙丁

A.演替的先后順序為乙一丙一甲一丁

B.生物多樣性的復雜程度排序為丁>甲>丙》乙

C.此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

D.此演替過程屬于次生演替

3.(2022遼寧大連期中)下列有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沙丘、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

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

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時間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很容易發展到喬木階段,次生演替很難發展到喬木階段

4.(2022廣東汕頭月考)如表是自然演替下某群落植物種類組成的變化情況。

演替喬木層優勢

物種總數(種)

階段物種數(種)

編號喬木灌木藤本草本針葉樹闊葉樹

A732613

B420330

C18741006

據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⑴處于演替早期的階段是(填編號),依據

是;若該群落是在原始森林被砍伐后的地段上重新

形成的,則此演替類型屬于O

⑵據表推測,動物種類最多、分層現象最復雜的群落所處的演替階段是—(填

編號)O

⑶不同演替階段中喬木層的優勢樹種不同,主要原因是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

后期樹種具有的特點。

題組二認識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5.(2022湖南湘潭檢測)下列有關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

()

A.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都是破壞性的

B.人類活動可以任意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

C.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要遠遠超過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

D.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6.(2021湖南衡陽一模改編)2019年,某地發生了森林火災,記者回訪發現,該地現

已人工栽種了紅松幼苗,部分區域已經形成了紅松闊葉混交林。下列分析錯誤的

是()

A.群落演替到喬木階段后物種組成穩定不變

B.群落在演替的過程中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大后趨于穩定

C.人工栽種紅松幼苗大大提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

D.群落中優勢物種的改變可作為群落演替的標志

7.(2022江西景德鎮檢測)云杉是優良的木材樹種,云杉林是我國西部和西南部高

山針葉林中的一個主要森林群落類型。如圖是一個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發生的

幾個變化階段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云杉林

A

云杉定居階段

(云杉、楊、樺混交群落)

采I

消小葉樹種階段復

退(樺、杉木楊群落)生

雜草群落

A

-----?采伐遺跡

(D"采伐消退”過程說明了O

(2)“復生”過程對于生物群落的變化來說屬于演替。

(3)云杉林被采伐后所發生的變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許多因素影響的,其中來自群

落內部的因素有,來自外界環境的因素

有。(各舉兩例)

⑷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樣了,原因

是O

題組三認識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8.(2021遼寧沈陽二中期末)某塊退耕還林的農田隨著時間的推移,優勢物種由喜

陽的草本植物逐漸向耐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轉變,許多地段還出現了灌木林,甚

至喬木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喬木層的疏密程度不會影響草本層的水平結構

B.退耕還林的農田只要時間足夠長都能逐漸演替成森林

C.該演替類型與沙丘上進行的演替類型不同,前者速度快,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

D.與灌木林相比,喜陽的草本植物在光照、養分等方面占有競爭優勢

9.(2022湖北黃岡月考改編)為了恢復生態環境,某地著力推進退耕還草生態工程

建設。在退耕還草過程中,草原植被的優勢種發生如下變化:第廣2年,狗尾草等;

第3?6年,羊草等;第7?8年,貝加爾針茅。第10~15年恢復形成穩定的貝加爾針

茅草原群落。回答下列問題:

⑴在退耕還草的過程中,第1?2年的優勢種狗尾草在第3飛年時被羊草替換。此

現象說明這兩個物種的生態位存在現象。

⑵退耕還草的第7?8年,退耕區域的貝加爾針茅的年齡結構屬于o在該

階段貝加爾針茅的分布呈一叢一叢的斑塊狀,其間生長著其他草本植物,這反映

了群落具有結構。

⑶退耕還草工程改造過程中草原群落發生了演替,隨著演替的進行,該

草原群落的將增加。15年后的貝加爾針茅草原群落(填“是”

或“不是”)頂級群落,理由是

能力提升練

題組一掌握群落演替的類型和特點

1.(2022安徽合肥模擬)為調查某自然保護區發生山火后第25年生物群落的恢復

情況,科研人員比較了發生山火前的原始林群落⑸)和發生山火25年后的恢復群

落(S2)的植被生物量(指某時間單位面積內現存生物的有機物總量),調查結果見

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群落所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在不斷增加

C.S?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減少

D.S?群落今后的演替過程中草本植物生物量將下降

2.(2022湖北黃岡期末改編)研究人員對一處棄耕農田的演替過程記錄如表所示,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棄耕

0~11235~1050^150

年數

優勢植物馬唐草飛蓬草紫苑須芒草短葉松硬木杯

非優勢

——豚草豚草豚草火炬松山核桃

植物

A.棄耕的農田上和火災過后的草原發生的演替類型一樣

B.第0~1年生長的植物只有馬唐草,不同馬唐草高矮不一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此地塊上草本植物階段的演替速度比木本植物階段的快

D.農田演替過程中,原有的一些優勢種會被后出現的物種取代

3.(2021山東濟寧期末)以有機物的凈積累量(生物量)為指標,調查某農田在退耕

3年、10年及30年后群落中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結果如圖所

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MK)

生8o

6o的

比4o

2o皆

O外

A.圖中所示的演替結果顯示,優勢物種發生了明顯改變

B.在該退耕農田上群落演替的過程為草本植物階段一灌木階段一喬木階段

C.在該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大

D.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生物量基本不變P140定點1

4.(不定項)(2021遼寧撫順期末)在由裸巖向森林演替的過程中,各階段經歷的時

間差異很大:地衣和苔辭階段〉木本植物階段〉草本植物階段。下列相關推測錯誤

的是()

A.初生演替都要經歷裸巖、地衣、苔群、草本植物、灌木、喬木等階段

B.裸巖向森林的演替過程中,演替速度先慢后變快,后又變慢

C.地衣階段群落演替速度慢與其難以形成和積累土壤條件有關

D.演替過程中喬木逐漸取代灌木的優勢地位是因為灌木生長緩慢

題組二辨析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5.(2022四川周中中學檢測改編)全國勞模、陜西省防沙治沙先進個人張應龍

說:“歷史經過1000多年,讓綠洲變成了沙漠,共產黨領導群眾70年,把沙漠又變

回了綠洲。”張應龍所說的沙漠就是毛烏素沙漠。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人類活動可以使演替呈現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替代的顯著特征

B.毛烏素沙漠的演變,反映了人類的活動能夠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毛烏素沙漠區域內的演替過程伴隨著群落空間結構的改變

D.綠洲變成毛烏素沙漠屬于初生演替,該演替過程中優勢物種在發生更迭

6.(2021山東臨沂一模)為研究退耕還林的群落演替規律,利用“把同一時間內的

不同群落當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階段”原理,調查隨退耕年限的變化,群落中不

同植物類群的物種數變化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草木

退耕還林的年限

A.群落演替過程中,前一階段為后一階段的形成提供了適宜條件

B.植物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現為植物的更替

C.隨著退耕時間的延長,群落對光能等環境資源的利用更充分

D.在第2年人工種植喬木,草本植物物種數峰值出現的時間會推遲

題組三群落及其演替的綜合

7.(2022湖北江陵一中檢測)當土地停止耕種時,演替便開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

植物稱為先鋒植物,先鋒植物的出現是演替開始的標志。隨著演替的發展,棄耕地

周圍環境中的物種逐漸向棄耕地中擴散。在自然狀態下,演替會使植被得以恢復,

最終發展為穩定的生態系統。生態學家在研究某棄耕地區群落演替過程中,對不

同時期群落的豐富度指數進行了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棄耕土地上的演替屬于(類型)。土地在經數年精耕細作之后,以往植

被的痕跡往往被徹底清除,同時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態環境,這種環境不僅適于作

物,還適于不受耕作抑制的雜草生長,所以最早入侵棄耕土地的先鋒植物

是O

⑵隨著演替的發展,物種數量增多,群落內不同植物種群之間的—

關系明顯加劇,依據曲線圖,請描述物種豐富度在50a內的變

化:O

⑶經研究調查發現,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條件下無性繁殖,屬于克隆植

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這些克隆植物占據優勢地位,與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

克隆植物能通過分株之間的連接物實現資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環境

適應能力,這種現象叫生理整合。請據此推測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曲線下

降的原因:O

(4)在自然條件下,這片棄耕土地最終發展成為森林生物群落,在森林中自下而上

分別有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這屬于群落的,這種結構顯著提高了

群落的能力。

答案全解全析

基礎過關練

1.D2.D3.C5.D6.A8.C

1.D地衣首先在裸巖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機酸可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的過

程(見教材P38),在地衣開拓的基礎上,苔群生長起來,苔群的生長會進一步使巖

石分解,土層加厚,有機物增多(見教材P39),有利于植物的生存,A正確;群落演替

的不同階段中,不同類型群落有不同的優勢種群,這是由非生物環境不同造成

的,D錯誤。

2.D群落的自然演替一般是向著物種越來越豐富的方向進行的,故演替順序為

丁一甲一丙一乙,生物多樣性的復雜程度排序為乙〉丙〉甲〉丁;廢棄魚塘中發生的

演替為次生演替。

3.C沙丘、冰川泥和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是次生演替,A錯誤;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都存在競爭現象,B錯誤;

通常情況下,初生演替所需時間較長,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原因是發生次生演

替時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C正確;若環境條件允許,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

能發展到喬木階段,D錯誤。

4.答案(DB群落的物種數少、結構簡單次生演替(2)C(3)適應當前環

境的能力更強(或競爭能力更強)

解析(1)相對A和C來說,B群落的物種數少、結構簡單,處于演替早期的階段。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

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見教材P41)。在原始森林被砍伐后

的地段上重新形成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2)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為動物創造

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因此動物也有分層現象。據表中數據可知,演

替階段c植物種類最多,因此推測動物種類最多、分層現象最復雜的群落所處的

演替階段是Co(3)群落演替的優勢物種是指不僅數量多,對群落中其他物種的影

響也很大的物種。不同演替階段中喬木層的優勢樹種不同,主要原因是當環境條

件發生變化時,后期樹種具有適應當前環境的能力更強、競爭能力更強的特點。

5.D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

草原、建立人工群落,故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不都是破壞性的,A錯誤;人類

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控制下,但不能任意對生物與

環境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B錯誤;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有時超過其他因素

的影響(見教材P41),但不是遠遠超過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C錯誤。

6.A群落中的物種組成不是固定不變的,群落演替到喬木階段后,群落內的物種

組成仍會發生變化,A錯誤;結合次生演替的過程可知,人工栽種紅松幼苗大大提

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確;群落的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

個群落代替的過程,群落中優勢物種的改變可作為群落演替的標志,D正確。

7.答案(1)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有一定影響(2)次生(3)種子的數量和散布、

動物的活動人類活動、氣候變化(4)演替需要的時間長,期間環境條件會發生

變化,而且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

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

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

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云杉林消退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條

件等,因此“復生”過程對于生物群落的變化來說屬于次生演替。

8.C喬木層的疏密程度會通過影響光照強度來影響草本層的水平結構,A錯誤;

一般來說,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經過足夠長的時間,群落會演替成森林,如果是

在惡劣的條件下,則不會演替成森林,退耕還林的農田經長時間演替,不一定能演

替成森林,B錯誤;該演替類型為次生演替,沙丘上進行的演替為初生演替,二者演

替類型不同,前者速度快,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C正確;灌木較草本植物高大,根

系較發達,在光照、養分等方面占有競爭優勢,D錯誤。

9.答案(1)重疊(2)增長型水平(3)次生物種豐富度是該貝加爾針

茅草原群落已演替成穩定的群落

解析(1)優勢種的替換說明這兩個物種生態位存在重疊現象,因為競爭關系而

出現生態位分化。(2)根據題中信息,退耕還草的第7?8年,貝加爾針茅為優勢種;

第10~15年恢復形成穩定的貝加爾針茅草原群落,說明第7?8年貝加爾針茅種群

數量繼續增加,故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在該階段貝加爾針茅的分布呈一叢一叢

的斑塊狀,其間生長著其他草本植物,這反映了群落具有水平結構。

能力提升練

1.B2.B3.D4.AD5.D6.D

1.B發生山火后,原有植被雖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條件,甚至種子或其他繁

殖體,此時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S2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在不

斷增加,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增加,B正確,C錯誤;S2群落今后演替過程中草

本植物可能會繼續生長繁殖,生物量增加,D錯誤。

2.B群落的垂直結構是指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高矮不一的馬唐草屬于同種

生物,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B錯誤;通過表中數據可知,此地塊上草本植物出現

得早、占優勢的時間久,且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生長周期長,因此與草本植物階段

相比,木本植物階段演替速度慢,C正確;農田演替過程中,由于光照等環境條件的

改變,原有的一些優勢物種會被后出現的物種所取代,D正確。

3.D在題圖所示演替過程中,該農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占據優勢的優

勢種分別是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優勢物種明顯發生了改變,A正確;圖示演替過

程發生在退耕農田上,屬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過程為草本植物階段一灌木階

段一喬木階段,B正確;在該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大,C正確;圖示為某農

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群落中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生物量所占比例,

而不是其生物量總量,演替過程中,群落生物量先逐漸增加后維持相對穩定,D錯

誤。

4.AD條件適宜時一,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一般要經歷裸巖、地衣、苔葬、草本植

物、灌木和喬木等階段,但不是所有的初生演替過程都要經過這幾個階段,A錯誤;

裸巖向森林的演替過程中,最初由于沒有土壤條件和繁殖體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