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寫作指導:“根與魂”講評 課件_第1頁
2024屆高考寫作指導:“根與魂”講評 課件_第2頁
2024屆高考寫作指導:“根與魂”講評 課件_第3頁
2024屆高考寫作指導:“根與魂”講評 課件_第4頁
2024屆高考寫作指導:“根與魂”講評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廣東金太陽高三10月聯考作文“根與魂”講評課件

一、真題呈現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以上兩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對“根”和“魂”進行了深入的闡述。請據此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真題

二、審題指導審題指導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材料立意即可;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散思維多向立意。一般說來,一則材料至少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審視:“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個事件,針對其背景、寫作目的的不同,就產生了幾個不同的審視角度。從文體上看,本題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平時復習的情況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寫,注意記敘文要以情動人,議論文要觀點鮮明,論據典型,論證有力。本次作文解析審題: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提供了兩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闡述的是“根”和“魂”的問題。首先要準確把握“根”與“魂”的內涵,在現代漢語里,“根”與“魂”是經常用到的兩個詞,前者比喻事物的本源,后者比喻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或民族的精神。審題指導其次要把握材料的重點,第一則材料表明了什么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講的是培“根”筑“魂”;材料二強調的是不要丟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這個“根”和“魂”,講的是要守住自己“根”筑“魂”。寫作時可側重其一,亦可兩者兼顧。審題指導審題指導延伸理解審題指導延伸理解審題指導延伸理解審題指導延伸理解

三、參考立意1.培“根”筑“魂”;2.了解自己的“根”和“魂”,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3.守住我們文化的“根”和“魂”;等等。參考立意

四、優秀標題《不忘中華傳統之根,激活現代中國之魂》《培根筑魂新時代,一爿赤誠寫華章》《守根脈筑新魂,求發展向未來》《守護優秀傳統“根和魂”,綻放中華文化“花與果”》《培根鑄魂,強國有我》《不忘根與魂,守護向未來》《守好文化“根與魂”,善于繼承勇創新》優秀標題

五、作文素材1.歲月失語,為石能言。(馮驥才)2.人應該站在傳統上,內心才會深刻。(林清玄)3.不懂得傳統的人正如沒有地圖的旅行者,不可能遠行。(北島)4.人類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傳,高雅的失傳。(木心)5.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孔穎達)6.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魏征)(五千年文明,長風浩蕩。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彰。)7.拂去歷史的煙塵,從文化的根底處,發現千年一嘆的回眸。(張濤甫)8.文化看上去無形無色,卻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從何處來,往哪里去。(柴靜)9.我愿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重回漢唐》)10.站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歷史的星空,居于中間的“人”,是為賡續千年的薪火所在。11.“古老的種子,它生命的胚芽蘊藏于內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里播種。”(泰戈爾)12.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治國理念,積淀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之道,包含著“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理想精神,傳承著“愛國如家”“先憂后樂”的家國情懷。我們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13.單霽翔:喚醒故宮的“掌門人”故宮博物院保管的珍貴文物一共是168萬件,占全國定級的珍貴文物的41.98%。為了不讓99%的文物沉睡在庫房里,單霽翔認為“我們必須開放更多區域,舉辦更多展覽”。慢慢地,從過去只開放30%的區域,故宮如今,已經開放到80%,那些“游客止步”紛紛解禁。“人們可以在里面盡情歡笑,這就是博物館的責任。”在展示更多藏品后,單霽翔還在故宮舉行“元宵燈會”,這是故宮第一次大規模夜間開放,紫禁城的夜間風光展現人前。不僅如此,在他的帶領下,品類繁多、玩法新奇的故宮文創紛紛上線,人們得以親近那些曾被“束之高閣”的文物藏品。單霽翔曾許下心愿,“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給下一個600年。”如今,故宮已拂去了歷史封塵,煥發活力,以更平易近人、青春生動的形象為大眾所熟悉。14.樊錦詩曾是北大的天之驕子,卻在1963年畢業后奔赴了這座位于西北荒漠中的小鎮,與她的老師段文杰一樣,開始了與敦煌幾十年的“廝守”時光。當時在自然環境破壞、洞窟本體老化與游客蜂擁而至的三重威脅下,莫高窟一度岌岌可危。樊錦詩為了讓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藝術瑰寶“活”得更久,大膽構思了“數字敦煌”。“數字敦煌”是一項敦煌保護的虛擬工程,利用現代數字技術拍攝、掃描、獲取、存儲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樊錦詩和她的團隊利用數字技術,為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建立數字檔案,讓莫高窟“容顏永駐”。樊錦詩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護、研究事業中,只要一說起敦煌,已是高齡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著光亮。15.白先勇:昆曲義工白先勇自稱“昆曲義工”,他在《細說牡丹亭》的發刊詞中動情地說,他覺得上天留他,是因為他有事情沒有完成,而推廣昆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第一批“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中國昆曲位列第一。而在當時,和許多傳統戲種一樣,昆曲也存在著演員老化、觀眾老化、演出形式老化、乏人問津的危機。2004年4月,白先勇老師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橫空出世,讓年輕人也愛上昆曲的作品就此誕生。可以說,正是昆曲版《牡丹亭》的推出,才引發了近年來兩岸三地乃至世界范圍的昆曲熱。16.李子柒,90后美食視頻播主,中華文化輸出與傳承者。李子柒在海外的人氣比在國內還高,從她沾滿煙火氣的田園生活中,西方人體會到了古老東方文化的美妙,并為之深深折服。央視稱贊她“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卻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李子柒的海外爆紅不僅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而且也讓我們認清了一個道理:融入生活的文化更能打動人。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李子柒這樣的“網紅”越多越好。

六、優秀范文

1庚續文化根與魂,風物長宜放眼量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而民族復興的“根與魂”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古人云:“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上下五千年歷史縱橫,這片古老大地鐘靈毓秀,其智慧盡在傳統文化中。我以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必要的。優秀范文

中華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審美藝術滋養人們的心田。我們徜洋于文化長河,或驚羨于”桃之天夭,灼灼其華”的感大婚禮;或享受著“冷冷七弦上,靜聽松風寒”的片刻閑適;或振奮于"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的錚錚誓言;或涕零于“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責任擔當……。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中華文化中語言的絕美令人驚嘆,其韻味亦不可估量。優秀范文

中華傳統文化以其崇高的精種價值浸潤人們的靈魂。“朝聞道”的執著追求,“天行健”的自強不息時刻激勵著我們。在這樣擲地有聲的文化中,有的是屈子清白死直的氣節;有的是子美安得廣廈的大義;有的是魯迅血薦軒轅的情懷……中國人將骨子里的溫良與堅定發揮到極致。日本花滑運動員羽生結弦不斷突破自我,追逐夢想,央視主持人贈他一言:“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疫情爆發,中國積極馳援他國,卻只留一句活:“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中國人將最美的語言送給他人。秉持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理念,亦離不開傳統文化對精神的教化作用。優秀范文

庚續中華傳統文化需要創新發展,將其與時代結合起來。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止步于泛黃的書頁,而是應以一個令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進入大眾不見野。《典籍里的中國》這一檔電視欄目以互聯網為媒介,采用古今對接的表演模式讓一部部典籍、一個個遷客騷人進入我們的生活。深入人心。易中天、康震、馬瑞芳等現代學者參與聽書軟件的“百家講壇”欄目,品讀古典名著讓文化在茶余飯后的消遣的時刻潤澤疲憊的身心。這些傳承、弘揚傳統更化的方式成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優秀范文

“蛙鳴稻浪,詩書吟唱”。文化植根于中華民族的血脈。聽,仲尼立足杏壇之上傳遞溫柔敦厚的儒家思想;看,莊周站在山頂云海沉吟大道三千。中華文化如初春,如朝日,如漣漪,如珠玉。我們穿梭在優秀的傳統文"華之間,雖身著白衣,亦心有錦鍛。

在審美中體悟藝術之內涵,在教化中修養人格之崇高,以創新的姿態傳承、弘物傳統民族文化的根與魂,我堅信中華文化的長河必能風禾盡起,盈車嘉穗,光焰萬丈長!優秀范文

2建設文化強國,堅守“根”與“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丟了優秀文化傳統這個“根”和”魂”,我們的民族國家就沒有了根基,未來的發展就沒有希望。面對新百年的新征程,現代化的新使命,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我們自當守根脈鑄新魂,求發展向未來。

優秀范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丟了優秀文化傳統這個“根”和”魂”,我們的民族國家就沒有了根基,未來的發展就沒有希望。面對新百年的新征程,現代化的新使命,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我們自當守根脈鑄新魂,求發展向未來。

優秀范文

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綿延不絕,就源于守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條根脈。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歷史文化,就等于忘記了根本,丟掉了根基,割斷了精神命脈。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翻開中國歷史長卷,從甲骨竹簡到秦磚漢瓦,從詩文辭賦到水墨丹青……中華文明在歷史的沉浮跌宕中推陳出新、賡續發展,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綿延至今、從未中斷湮沒的文明形態,成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的歷史積淀和精神命脈,成為中華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堅實根基和基因密碼,成為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歷史鏡鑒。優秀范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