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配置江前后湖泊帶夏季水生植物種類組成及生物量對比研究_第1頁
破配置江前后湖泊帶夏季水生植物種類組成及生物量對比研究_第2頁
破配置江前后湖泊帶夏季水生植物種類組成及生物量對比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破配置江前后湖泊帶夏季水生植物種類組成及生物量對比研究

通江湖泊是指湖泊與河流相連的湖泊。長江中下游淡水湖群歷史上大多為通江湖泊。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期間,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人們大規模圍湖造田,導致該區眾多湖泊與長江隔絕。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恢復沿江湖泊與長江的連通,不僅具有重要的航運經濟意義,而且能增強湖泊水體自凈能力并改善其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然而,湖泊通江往往使得長期隔絕的江湖瞬間發生對流,從而導致了湖濱帶范圍及各項環境因子的劇烈變化,這勢必對湖泊湖濱帶水生植物生長分布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安徽破罡湖通江伊始及次年夏季的水生植物全面調查,首次對比研究了通江對該湖水生植物生長分布的影響,以期為湖泊通江方式研究及通江后湖泊水生植物管理提供依據。1破僚-破轅湖水系破罡湖(N30°39′,E117°8′)亦稱破崗湖,位于長江北岸,安徽省安慶市境內,主要由破罡湖、石塘湖、白澤湖等小湖組成,以破罡湖湖面最大,故統稱為破罡湖。該湖是我國沿江濕地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全球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湖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區,年平均氣溫16.5℃。湖區全長13Km,最大寬度7km,湖泊面積66km2,湖底高程為8.7m,歷年最高水位為13.5m,平均水位為10.0m,平均庫容為0.3億m3。1959年起,破罡湖完全與長江隔斷。2006年國家水利局和安徽省決定沿江湖泊一律通江,同年6月2日,破罡湖正式通江。2學習方法2.1夏季水生植物采樣根據破罡湖水生植物生長特點,參照梁子湖研究方法,僅調查該湖夏季水生植物狀況。調查分階段進行:2006年7月20日~7月28日為第一階段,該階段距破罡湖通江僅1月余,遠小于水生植物的更新周期,其結果可視為通江前該湖夏季水生植物結果。2007年7月24日~2007年8月1日為第二階段,主要研究通江一周年后該湖夏季水生植物狀況。采樣方法:根據破罡湖的湖體形狀,沿湖岸設置17個樣點,除在通江溝渠中(破罡湖通江大閘)設置2個點及江水入湖口設置2個點外,其余沿岸每隔3Km設置1點,如圖1。在每個采樣點,對沉水、浮水(浮葉)植物使用采草器隨機采樣3次,獲取完整植株,沖洗干凈并區分類別,各物種分別計數,稱其鮮重。對挺水植物僅目測蓋度。2.2相對生物量和優勢度水生植物群落劃分依生活型不同分為沉水、浮水(浮葉)和挺水群落,各群落數量特征用相對頻度、相對生物量和優勢度來表示,各生活型群落建群種按優勢度劃分。沉水及浮水(浮葉)植物群落優勢度計算:優勢度(DV)=[相對頻度(RF)+相對生物量(RB)/2]×100%;挺水植物群落優勢度計算:優勢度(DV)=[相對頻度(RF)+相對蓋度(RCO)/2]×100%。3結果與分析3.1浮水及浮葉群落組成為掌握通江前破罡湖相關數據,我們在通江后的第一時間對該湖湖濱帶水生植物進行了調查。發現沉水植物群落為馬來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群落(ASS.Potamogetonmalaianus+Myriophyllumspicatum),總生物量為2255g/m2,主要由5種植物組成,其中金魚藻(Ceratophyllumdemersum)和玻璃藻(Najasmarina)伴生分布于通江渠中的16、17號樣點,而在位于石塘湖的1、2、3、4號樣點及位于白澤湖的8號樣點則主要為馬來眼子菜、穗花狐尾藻和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分布。同時,10~15號樣點發現有少量金魚藻生長。浮水(浮葉)植物群落中,在3號及4號樣點,發現布有浮萍+紫萍群落(ASS.Lemnaminor+Spirodelapolyrrhiza),而野菱群落(ASS.Trapaincise)遍布石塘湖入破罡湖的狹長地帶及通江渠內;破罡湖挺水植物群落為蘆葦+蓮群落(Ass.Phragmitescommunis+NelumboAdans.),主要由4種植物組成,其中在破罡湖皖宜季牛水產養殖公司附近的12號樣點由岸邊往湖心蘆葦、黑三棱(Acoruscalamus)、蓮梯次分布。茭白(ZizaniaGronv)則見于14及15號樣點,有黑三棱伴生,其中茭白為菜農人工種植。以上各群落數量特征如表1。3.2調查對象的分布特征該階段沉水植物群落有玻璃藻+馬來眼子菜,群落總生物量為2886g/m2;挺水植物群落則有蘆葦+蓮群落;浮水植物群落以野菱群落為主。在調查中,還發現位于通江渠內的17號點為玻璃藻伴生金魚藻生長;在12、13號點,發現玻璃藻伴隨金魚藻生長,且金魚藻較多;而10、11、14、15號點,玻璃藻占據優勢;在樣點5、6、16處,沉水植物為玻璃藻單優群落;馬來眼子菜及菹草則在1、8、9號樣點有分布;穗花狐尾藻僅在8號點有分布。挺水植物蘆葦則隨處可見,在所調查的17個點中,除人工直立護岸帶外,總計有9個樣點出現了蘆葦;12號樣點依然延續了第一階段調查的梯度分布特點。浮葉植物菱遍布湖區各個避風處及通江渠內,有浮萍、紫萍點綴其間。以上各群落數量特征如表2。3.3浮水植物群落物種組成、蓋度及頻度變化由調查結果可知,通江前后破罡湖沉水植物群落物種組成雖然一樣,但各物種在群落中的相對優勢度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如圖2、3所示。對比各物種分布情況可知:通江一年后馬來眼子菜在2、3、4號樣點幾無分布,且該物種全湖平均生物量與通江前相比,減少了20.91%。同樣,穗花狐尾藻和菹草的分布頻度也有較大的下降。與之相反的是,玻璃藻開始大肆擴張,不僅取代馬來眼子菜成為破罡湖夏季沉水植物優勢種,而且分布范圍擴大到了江水入湖口。而金魚藻除生物量略有增加外,其分布范圍并未發生大的改變。由此可以推斷,通江引起的水動力條件改變對馬來眼子菜、穗花狐尾藻及菹草的生長及分布具有抑制作用,而對玻璃藻生長則十分有利。這與刁正俗等對水生植物的生態習性的研究相符。總體而言,破罡湖通江后,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并未減少,反而更為接近3000g/m2的同類湖泊最佳保有生物量。另外,雖然玻璃藻擴張勢頭強勁,但馬來眼子菜、狐尾藻及菹草的適應能力尚可期待,物種之間的協調平衡還有待長期的研究。浮水植物群落方面,較為明顯的變化是3、4號樣點浮萍+紫萍群落的消失,原因可能是江水潮汐導致破罡湖與石塘湖連接通道水體交流加快,使得浮萍、紫萍被沖散,從而鑲嵌到抗風浪能力較強的野菱群落中。浮萍、紫萍的消失能為填補其空白的先鋒物種爭取更多的光照及養分,這可能是r選擇的金魚藻生物量增加的重要原因。這種變化對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系統的利弊關系值得深入探討。就挺水植物群落而言,除茭白因農戶棄種及圍網養殖而減少1個分布點外,通江前后該群落的物種組成、蓋度、頻度基本沒有變化。這說明通江一年基本不影響湖泊挺水植物群落的生長及分布。4沉水植物生物量下降4.1通江一年破罡湖水生植物物種組成并無變化,該湖仍然延續了以往11屬12種的種群格局;同時,挺水植物群落生長分布也幾乎不受通江影響。4.2通江對破罡湖馬來眼子菜、穗花狐尾藻及菹草等沉水植物的生長產生了不利影響,造成其分布范圍縮小,生物量下降。與之相反,激烈的水流條件有利于玻璃藻擴散及競爭,從而導致該湖沉水植物群落優勢種由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