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藝術中的矯飾之氣_第1頁
中國清代藝術中的矯飾之氣_第2頁
中國清代藝術中的矯飾之氣_第3頁
中國清代藝術中的矯飾之氣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清代藝術中的矯飾之氣

2世紀,中國的設計和藝術影響了西方的服裝。19世紀,他的絲綢和絲綢的美麗圖案成為歐洲的領土。隨著絲綢之路進入歐洲,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開始流行起來。在中國封建王朝走向沒落之前,這個東方古國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精湛的藝術造詣、悠久的歷史文化及神秘的東方氣韻深深地吸引著歐洲大陸的人們,尤其是中國清代的設計藝術風格曾影響了歐洲歷史上的洛可可服飾藝術,歐洲美術史家們還創造了“Rococo-Chinois”一詞來概括這一文化現象。一、中國清代的設計風格1.作為山水人物之園林清代庭園設計造園組景不拘一格,碧水、綠樹、古墻、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互融合,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庭園內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之曲水回環、松堤柳岸,突出輕盈通透,其中尤以奇石之千姿百態、設置組合之巧妙而獨樹一幟;布局上高低錯落,處處相通,曲折回環,撲朔迷離。總體的基調是空處有景,疏處不虛,小中見大,密而不逼,占水栽花,幽而有芳,加上工程精密細致,達到了步移景異的變幻效果。2.家具的造型特點我們所指的清代家具,是指清代盛世時期的家具。這一時期的家具特點總體可以概括為兩點:一為造型上的渾厚與莊重。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太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后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雄偉、莊重。二為裝飾上的求多、求滿、富貴、華麗。多種材料并用,多種工藝結合,在一件家具上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裝飾,如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時的家具,最常見的就是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但過分追求裝飾,往往使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有時忽視使用功能,不免有爭奇斗富之嫌。這種家具風格的形成,與清代統治者所創造的世風有密切關系。3.清代絲綢紡織品的設計特點清代的絲織紋樣繁縟,少有留白,色彩華麗,富于裝飾效果;用色和諧,秀麗典雅,具有詩意美;喜用金線,有富麗輝煌的效果。4.中國陶瓷的特點葡萄牙人德里奧早在1610年就贊嘆中國瓷器“是人類至今所創造的最美麗的藝術品”。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帝王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是中國陶瓷史上最光耀燦爛的時期。隨著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使陶瓷業更多彩多姿。只是,由于批量生產及仿制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此時的陶瓷雖然也時有驚人之作,但大多流于匠氣而缺少創意。二、世紀的藝術樣式在西洋服裝史上,洛可可藝術(Rococoart)是法國18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洛可可服飾藝術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被稱為路易十五式。1.rocalle巖狀從詞源來看,rococo一詞與法語rocaille(巖狀飾物)相關。17世紀,法語rocaille一詞常用以稱謂巖洞,也有一說即中國假山設計,travailderocaille巖狀工藝為travail的同意語。洛可可即由巖狀工藝和貝殼工藝引伸而來,指室內裝飾、建筑、繪畫、雕刻、家具、陶瓷、染織、服裝等各方面的一種流行藝術風格。2.洛可拉emporarate洛可可藝術改變了古典藝術中平直的結構,采用C形、S形和貝殼形渦卷曲線,敷色淡雅柔和,形成綺麗多彩、雍容華貴、繁縟艷麗的裝飾效果。在印花圖案上則是大量采用自然花卉并作為主題,所以有人稱這個時期法國的印花織物為“花的帝國”(TheEmpireofFlora)。在處理上重寫實,再用莖蔓把花卉相互連接起來,就像中國的折枝花卉,有時還配上一些鳥類圖案。洛可可的紋樣造型多不均衡、不對稱,帶有反秩序、反常規的裝飾傾向,有輕快、優雅的運動感。在奢麗纖秀和華貴嫵媚中,呈現陰柔之韻和矯柔之態,色澤柔和、艷麗,崇尚自然,人物意匠諧謔、飄逸,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愛,如浪漫的愛、性愛、母愛等。3.洛可可服裝圖1洛可可風格被歐洲人稱做造作的藝術,在服裝上比巴洛克風格更能顯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藝術的延續。相比巴洛克藝術而言,洛可可藝術更趨向一種精制、幽雅,具有裝飾性的特色,追求唯美。受這種特色的影響,當時的服裝非常注重細節,尤其是邊角的修飾,如領口和袖口處大大的花邊。18世紀的洛可可服裝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臺展開的優雅樣式。這個時代的沙龍以女性為中心,女性是供男性觀賞和追求的“藝術品”和“寵物”。這樣的社會環境使女裝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18世紀的著名畫家布歇,曾為蓬帕杜夫人畫了一幅肖像畫(見圖1)。夫人穿的是典型的洛可可式服裝。那緊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羅布和下面的襯裙是用艷麗的藍綠色緞子做的,胸部V字形打開,露出倒三角的絲質胸擋,胸擋上繪有精美的圖案,裝飾著寶石。蓬帕杜夫人的這個胸擋從上到下,按大小順序依次排列著十個玫瑰色的緞帶蝴蝶結,非常豪華,且女性味十足。袖口的三層飛邊是用高級的蕾絲做的,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歐洲女裝中流行的獨特裝飾,當時袖長及肘,肘部在袖口處用纖細的蕾絲或經過抽紗刺繡的細棉布做的三段波浪狀飛邊裝飾,十分奢華。這種典型的法國式洛可可裝飾完美地保持著調和,表現出一種洗練、精致和纖細的美。三、從裝飾和裝飾方面分析早在17世紀,中國青花瓷器在歐洲已成風尚,后來取代銀器,成為正式宴會的餐具。18世紀時,中國正處于康乾盛世,而此時的歐洲還在飽嘗戰亂之苦,當那些從中國回來的傳教士們將一幅美好的中國圖景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時,立即引來了整個歐洲的無比驚羨。1700年1月,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的凡爾賽宮舉辦了一個“中國節”宴會,身著中國式服裝、坐著八臺大轎出場的路易十四引起全場的一片驚嘆。這時,中國藝術品已成為歐洲宮廷非常流行的收藏品。歐洲皇室豐富的中國藝術收藏,使歐洲上層社會爭相仿效,推動了歐洲的中國藝術熱,同時,也給歐洲各國藝術家提供了眾多的接觸中國藝術的機會。由于歐洲社會對中國藝術尤其是對裝飾有精美繪畫的瓷器的熱衷,中國瓷器在歐洲供不應求。18世紀后半葉,在法國依然上演著一股近乎瘋狂的“中國熱”浪潮。當時,法國在壁毯、服飾、家具、室內裝飾、刺繡、染織圖案和瓷器等設計上,大量模仿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風格,并把這種風格稱為“中國風格”,Chinoiserie這個詞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中國的亭臺樓閣、秋千仕女、工筆畫的花鳥風月、工藝品、扇子、屏風、青銅器等,以及中國傳統圖案中的龍、鳳、獅子等題材,大量出現在法國的印花織物圖案中。另外,中國的刺繡品對后來的洛可可藝術產生了更大的影響,洛可可服飾中的大量印花圖案也明顯地受到中國花鳥畫的直接影響。“Rococo-Chinois”一詞表現了這一特定時期中西兩種文化的關系。也可以說“Chinoiserie”就是洛可可藝術產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是決定性的原因。從清代設計藝術的風格來看,這一時期的中國設計藝術偏重于工藝表現,無論家具或服裝,我們都可以從傳世的藝術品中看出,從外部造型上來講變化并不多;少了清代以前皇朝的雍容大氣,裝飾紋樣之繁瑣重疊、雕琢之精美華麗,令人眼花繚亂。這種矯飾的氣息與當時法國宮廷的審美趣味合拍,立即被吸收融匯于法國的藝術中。清代藝術作品中的精描細繪、鑲金嵌銀、喜用嫩綠粉紅,以及用盡曲線之美的裝飾,當然就融入到法國洛可可服飾藝術中。其矯飾的色彩、纖柔的形象和瑣細的造型是中為洋用的最好例證。清代設計藝術風格和歐洲洛可可服飾藝術的繁瑣裝飾,恰恰反映了正在走向沒落的封建王朝統治者自信不足、王者之風蕩然無存的現實狀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