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省賽獲獎_第1頁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省賽獲獎_第2頁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省賽獲獎_第3頁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省賽獲獎_第4頁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省賽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時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必修2專題十六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

經驗與教訓

高分跨欄2

隨堂鞏固3

基礎再現1第2課時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來越顯示出其局限性。2.1953年斯大林逝世,為蘇聯體制改革提供了契機與可能。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概況1.赫魯曉夫改革(1)內容①農業(yè)方面:試圖改變過分集中的農業(yè)管理體制,擴大________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削減農業(yè)稅,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大規(guī)模開墾荒地和種植________。②工業(yè)方面:對工業(yè)________進行了改革,擴大了地方權力,但沒有使企業(yè)在經濟上獲得獨立自主的地位。集體農莊玉米管理體制③政治方面:在蘇共二十大上,對________個人崇拜及其嚴重后果進行了批判。會后,在全黨和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對斯大林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爭,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平反冤假錯案活動。(2)成效: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總體上的規(guī)劃和科學的試驗,未能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3)影響:沖擊了斯大林模式,打開了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閘門,具有探索性和開創(chuàng)性。斯大林?溫馨提示:赫魯曉夫改革從總體上說,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圍內,對其經濟模式的明顯不適應部分進行改革。從宏觀上看,赫魯曉夫是斯大林的繼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補者,而不是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從具體措施上看,赫魯曉夫在農業(yè)方面的成績比工業(yè)方面大,但工業(yè)方面提出的設想卻比農業(yè)方面的措施更為深刻地觸動了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1)內容:調整赫魯曉夫時期的政策,將經濟改革的重點放在________上,推行“新經濟體制”。(2)成效:改革使蘇聯國民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________實力和綜合國力大為增強。20世紀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過分追求穩(wěn)定,放慢改革步伐,經濟發(fā)展呈現________和________趨勢。(3)影響:對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作用。工業(yè)軍事停滯下降?溫馨提示: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與美國進行全球爭霸,對外采取“進攻性戰(zhàn)略”。為適應這種戰(zhàn)略,蘇聯傾全力發(fā)展國防工業(yè)和軍事技術,力圖在軍事競賽中超過對手,在具體措施中,仍以增加傳統重工業(yè)產品的產量為趕超西方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并采用傳統的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方法。1.(2011·煙臺質檢)有人評價赫魯曉夫“是徘徊在新舊時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腳跨進了新時代,而另一只腳又由于歷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舊時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這里“跨進了新時代”的主要含義是(

)A.改變了農業(yè)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進了蘇聯重工業(yè)的發(fā)展D.沖擊了斯大林模式解析:材料涉及對赫魯曉夫改革的評價問題。赫魯曉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給蘇聯社會帶來了一些生機,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取得突破,也沒有改變蘇聯農業(yè)落后的狀況,最終還是失敗了。答案:D3.戈爾巴喬夫改革(1)目的:改變國民經濟發(fā)展衰退的趨勢,維持蘇聯的________地位。(2)內容①經濟方面:制定了發(fā)展蘇聯社會經濟的“____________”,但由于困難重重,各項改革措施難以奏效,遂將改革重心轉向政治領域。超級大國加速發(fā)展戰(zhàn)略②政治方面: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代替“______________”,造成黨內和社會上的思想混亂;推出“民主化”和“公開性”,縱容自由化思想,使黨內外各種反對勢力成為難以控制的政治力量;推行政治多元化,實行________制,從根本上動搖了共產黨在國家政治體系中的領導地位。(3)影響:最終導致了蘇聯解體。①戈爾巴喬夫改革使整個社會陷入失控狀態(tài),政局不穩(wěn),經濟滑坡,思想混亂,民族分裂運動加劇。科學社會主義多黨②1991年,黨內一些高級干部為反對將聯盟變成邦聯而發(fā)動的“________”事件失敗后,國家大權落入以________為代表的“激進民主派”手中,蘇共被排擠出政權,蘇聯國家性質發(fā)生了質變,各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③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簽訂《____________》,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簽署了《____________》,蘇聯完全解體。④1991年12月25日,飄揚了________年的蘇聯鐮刀錘子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落;第二天,蘇聯被宣布停止存在。八一九葉利欽明斯克協議阿拉木圖宣言69?溫馨提示:社會主義建設不能違背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進行深刻的革命性變革,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制度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逐步完善。2.(2010·寧夏月考)就蘇聯改革,有人評述說:“赫魯曉夫把蘇聯改亂了,勃列日涅夫把蘇聯改死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說“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的主要論據可能涉及戈氏(

)A.沒有在經濟領域進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與美國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加劇了國內的經濟危機C.實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將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豐富的從政經驗、靈活的應對政策,個人獨斷專行解析:本題考查戈爾巴喬夫改革。A項不符合史實,戈爾巴喬夫首先在經濟領域進行改革,難以奏效后將改革重心轉向政治領域;B項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響;屬于其內容的是C項。D項與實際不符。答案:C一、正確認識赫魯曉夫改革1.從改革的背景看,赫魯曉夫的改革是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的,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斯大林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2.從改革的內容和影響來看:(1)政治上召開蘇共“二十大”,批判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平反冤假錯案,有利于蘇聯人民擺脫斯大林教條主義的束縛,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也推動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2)在經濟上從農業(yè)開始,首先解決糧食不足問題,具有相當的現實性。3.但是在改革中他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對斯大林的批判僅是集中于人身攻擊,流于簡單化和淺層次,沒有從根本上進行體制本身的變革。事實上,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不科學評價也引起了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的反共高潮,并引起了東歐一些國家思想上的混亂與內部政局的動蕩;在改革中他還缺乏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如盲目地在不適合玉米種植的地區(qū)擴大玉米種植面積。因此從根本上說他的改革是失敗的。1.丘吉爾曾說過:“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右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蘇聯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為(

)A.充分調動了農民和工人的生產積極性B.適時糾正了經濟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建設經驗D.開創(chuàng)并實行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解析:此題考查對斯大林這個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評價。在斯大林當政時期,蘇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斯大林模式),這種體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進蘇聯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實。答案:D二、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在指導思想、具體內容和結果等方面有何異同?1.指導思想(1)不同點: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都是在斯大林體制下進行的局部調整;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背離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方向,放棄了共產黨的領導。(2)相同點:都是針對高度集中的斯大林體制的弊端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2.具體內容;見人民歷史選修2P48。3.結果:赫魯曉夫的改革成效甚微;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定成果,后期陷入困境;戈爾巴喬夫改革則導致蘇聯解體。2.一些史學家認為:“以‘一半是失敗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這種較長遠的政治眼光看來,諸如赫魯曉夫這樣偉大的革新者們,只有在當他們的經歷成為歷史以后,才能得到我們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觀點表明赫魯曉夫的改革(

)A.徹底沖破了蘇聯原有模式的束縛B.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原有觀念的束縛C.拋棄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蘇聯的軍事力量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和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題干材料全面、實事求是地評價了赫魯曉夫的改革,肯定了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原有體制、觀念束縛的歷史作用。答案:

B一、選擇題1.在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時,赫魯曉夫提出15年內在人均產品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1961年他又聲稱蘇聯將在“20年內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不包括(

)A.赫魯曉夫缺乏實事求是的作風B.在經濟建設上急于冒進C.提出的目標不切合實際D.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解析:赫魯曉夫改革是在斯大林體制的框架內進行的,改革是為了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沒有背離社會主義的方向。答案:D2.下列關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社會主義國家中進行的最早B.沒有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束縛C.只局限于農業(yè)領域D.沒有取得任何成效解析:本題考查再認、再現歷史事實的能力和分析歷史現象本質特征的能力。A項明顯錯誤,此前有赫魯曉夫改革和東歐各國改革。他的改革重點放在工業(yè)方面,前期也取得了某些成效,故排除C、D。勃列日涅夫改革也只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某種修補,沒有實質性突破。答案:B3.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經濟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A.把重點放在農業(yè)方面B.把重點放在工業(yè)方面C.沒有改變經濟體制

D.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解析:本題考查對歷史知識的分析比較能力。解答時要充分對比并找到其共性的東西。沒有改變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是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答案:C4.(2010·福建卷)《華盛頓郵報》在某一時期陸續(xù)刊登了幾篇新聞評論,其標題分別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機會嗎?”、“西方的援助應當使蘇聯實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學對俄國如何走向資本主義觀點不一”。由此推斷,該時期是(

)A.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B.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時期C.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D.普京執(zhí)政時期解析:此題是情景再現題,干擾項主要在于D,根據評論可知該時期蘇聯與西方關系改善,思想活躍,反映了戈爾巴喬夫新思維外交和民主社會主義代替科學社會主義的執(zhí)政理念和影響。根據使蘇聯實行改造和俄國如何走向資本主義等信息說明是發(fā)生在巨變前。答案:C二、非選擇題5.閱讀下列材料:請回答:圖一與圖二反映的是一段什么歷史?圖三反映蘇聯經濟建設有何特點?圖一與圖三又有何內在聯系?解析:本題以三幅圖片設問,進行導入,考查同一時期的蘇聯和美國社會改革的比較。第(1)問,回答蘇聯和美國經濟建設的特點,第(2)問,要結合必修1學習過的美蘇爭霸進行分析,第(3)問,理解兩幅圖片分別代表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初期和高潮期。答案:圖一:斯大林執(zhí)政時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國家按計劃調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建立了比較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