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_第1頁
2023年《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_第2頁
2023年《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_第3頁
2023年《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_第4頁
2023年《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GJ/T440-2023《住宅風系統技術標準》11總則1為統一住宅風系統工程技術要求,保證工程質量,改善住宅的室內空氣質量,制定本標準。本標準適用于建住宅和既有住宅的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術語2outdoorair引入室內的室外空氣。exhaustair室內排至室外的空氣。風系統outdoorairsystem由風機、凈化等處理設備、風管及其部件組成,將風送入室內,并將室內空氣排至室外的通風系統。無管道風系統ductlessoutdoorairsystem與通風器相連接的室內側送〔排〕風口不需要連接風管,直接向室內送〔排〕風的風系統。集中式風系統centralizedoutdoorairsystem的風系統。分戶式風系統householdoutdoorairsystem每個住戶單獨設置的風系統。uniflowoutdoorairsystem僅風經送風機送入室內或僅排風經排風機排至室外的單一流向的風系統。bidirectionalflowoutdoorairsystem風經送風機送入室內的同時,排風經排風機排至室外的風系統。熱回收風系統outdoorairsystemwithheatrccovery風和排風同時經過熱交換芯體或風和排風通過蓄熱體實現熱回收的風系統。居住面積habitablearea除廚房和衛生間之外的其他功能房間的使用面積的總和。4設計4設計4.1一般規定4.1一般規定計、風管系統設計、凈化處理設計和監測與掌握等。主要活動區,并應將室內空氣排至室外。地自然補風或機械補風。風系統宜結合住宅的空調供暖系統進展設計。風系統施工圖設計文件應包括以下內容:設計說明;主要設備表;系統圖;平面布置圖;風主機安裝大樣圖;管道連接詳圖;風口安裝大樣圖;3根本規定3根本規定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時,住宅應設置風系統:住宅自然通風無法滿足通風換氣要求;室外污染嚴峻;住宅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格、后期的運行維護等選擇系統類型。80%~90%。風系統宜實行設計與施工一體化模式。》GB50016的有關規定。當技術經濟合理時,應承受熱回收風系統。8監控系統圖、原理圖、布線圖。風量計算風量計算風系統的最小設計風量設計宜承受換氣次數法,并應按下式計算:min式中:Q ——最小設計風量(m3/h);minF——居住面積(m2);h——房間凈高(m);n——最小設計風量設計換氣次數〔次/h〕,按表4.2.1選取。4.2.1最小設計風量設計換氣次數注:人均居住面積為居住面積除以設計人數或實際使用人數。住宅臥房和起居室的風量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224.2.1CO應取較大者作為臥房的風量設計值。室內CO濃度限值所需的風量應按下式計算:22式中:Qb——臥房風量(m3/h);xC——室內CO2散發量(L/h),按室內人數和每人呼出的CO2量進展計算;yC2——室內CO2濃度限值(%)0.1%;yC0——室外CO2濃度(%)0.04%。4.2.1的規定。風系統的設計風量應取按換氣次數計算的最小設計風量和按臥房與起居室計算的風量之和的較大者。風系統設置風系統設置系統。集中式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應設計機房和風管公共空間;設計風量應取各住戶設計風量之和;入戶送風管上應裝設閥門,且閥門關閉時應嚴密;戶內送風末端管段上宜裝設風量調整閥;風機應承受變速調整。當符合以下狀況之一時,住宅宜承受分戶式風系統:住戶對室內空氣質量要求不同;住戶需要獨立掌握系統運行的模式;住戶使用時間不同;既有住宅改造設置風系統。分戶式風系統設計宜符合以下規定:宜承受雙向流風系統;當無法承受雙向流風系統時,宜承受單向流或無管道風系統;嚴寒和嚴寒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宜承受熱回收風系統。雙向流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應依據室內布局選用分室送風分室排風或分室送風集中排風的系統形式;20mm~25mm的縫隙。單向流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應校核風對建筑能耗和熱舒適的影響;房間應設置過流口或內門與地面間凈空應留20mm~25mm的縫隙;正壓單向流風系統風不應短路;負壓單向流風系統設計應依據門窗密閉性確定;負壓單向流風系統宜設計恒風量風口。無管道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宜承受一個房間設置一套無管道風系統;室內送風和排風不應短路。熱回收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中污染物種類等選擇;等防霜凍措施和冷凝水排放措施。室外風口和室內氣流組織設計室外風口和室內氣流組織設計風系統室外風口、排風口的選型和布置應符合以下規定:室外風口宜選用防雨百葉風口,并應設防蟲網;室外風口和排風口宜選用隔音型風口;室外風口應設在室外空氣較干凈區域,進風和排風不應短路;每個住戶的室外風口、排風口不應影響相鄰住戶;口等污染物排放口及空調室外機等熱排放設備的距離不應小于1.5m,當垂直布置時,風口應設置在污染物排放口及熱排放設備的下方;對分戶式風系統,當風口和排風口布置在同一高度時,宜在不同方向設置;在一樣方向設置時,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的下方,風口和排風口垂直方向的距離不宜小于1.0m。合內部裝修或家具布置等確定。貼附射流送風。室內送風口、排風口的選型及布置應符合以下規定:3m/s;3m/s;送風口和排風口不應相對布置,在同一高度布置時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垂1.0m;應消滅凝露現象。風管系統設計風管系統設計風系統的風管宜承受圓形或長短邊之比不大于4的矩形風管。圓形和矩形風GB50243的相關規定。3.5m/s~4.5m/s,且不應超過6.0m/s2.0m/s~3.0m/s。應對風系統各環路的壓力損失進展壓力平衡計算15%。當通過調整管徑無法到達要求時,應設置調整裝置。通風器與室外連接的風管應進展保溫設計。風系統應設置風管測定孔、檢查孔和清洗孔。凈化處理設計凈化處理設計PM風系統凈化處理設計時,過濾設備的效率應依據當地室外空氣質量選擇。對的綜合凈化效率宜按下式計算:PM2.52.5 式中:E ——過濾設備對PM 的綜合凈化效率(%)2.5 in 2.5C ——設計室內PM 濃度(μg/m3in 2.5out 2.5C ——設計室外PM 濃〔μg/m3〕,取歷年平均不保證5dout 2.5過濾設備的容塵量宜按下式計算:式中:D——過濾器的設計容塵量(g);x10 C——室外顆粒物年平均濃度(mg/m3),對粗效過濾器、中效過濾器和高中效及以上過濾器,分別取工程所在地近三年的室外的TSP、PM 和PM 顆粒物年平均濃度x10 x 10E——粗效過濾器、中效過濾器和高中效及以上過濾器分別對TSP、x 102.5PM 的凈化效率(%);2.5dQ——風系統設計風量(m3/h);dt——過濾器更換時間(h)。監測與掌握4.7監測與掌握4.7.14.7.1風系統宜對以下參數進展監測:1室外的CO濃度、PM22.52室內的CO濃度、PM22.5濃度;濃度;3室內送風口的PM2.5濃度;通風器的啟停狀態;過濾器進出口靜壓差。4.7.2風系統的監控系統宜設置室內空氣污染物超標報警功能。4.7.3監控系統的CO和PM22.5傳感器應設置在能反映被測房間空氣狀態的位置。風系統宜依據CO濃度進展風量的掌握,運行風量不應小于設計風量。25設備材料5設備材料一般規定求。風系統選用的主要電氣元件應為國家強制認證的產品。通風器通風器風系統的通風器應依據風量和風壓選擇,并應符合以下規定:5%~10%;通風器的風壓應在系統計算的壓力損失上附加10%~15%。JG/T391的相關規定。通風器的電氣安全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局部:通用要求》GB4706.1的相關規定。《民用建筑隔聲設計標準》GB50118中對房間允許噪聲級的規定。具有熱回收功能通風器的熱交換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空氣-空氣能量回收裝置》GB/T21087的相關規定。通風器對PM2.5的凈化能效分級應符合表5.2.6的規定;通風器宜選用節能級,PM2.5的凈化能效應按下式計算:E 2.5式中:η——通風器對PM 的凈化能效[m3/E 2.5vQ——通風器的額定風量(m3/h);v2.5 Ev ——通風器的PM 一次通過凈化效%測試方法按本標準附錄A2.5 W——通風器的額定功率(W)。2.5表5.2.6通風器對PM 的凈化能效分級2.5過濾設備過濾設備可集成在通風器殼體內部。過濾設備的效率、阻力和容塵量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空氣過濾器》GB/T14295和《高效空氣過濾器》GB/T13554的規定。過濾設備應符合以下規定:不宜承受油性過濾器;過濾器宜選用阻隔式;裝置應能自動斷電;應符合衛生要求,且不應對風產生二次污染;靜電式過濾器1h臭氧濃度增加0.05mg/m3;可清洗、可更換的過濾器應拆裝便利,清洗方法應簡潔;阻隔式過濾器宜選用本錢低、便利選購、具有通用規格的產品。應設置在顯著位置。風管風管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43的相關規定。風管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符合以下規定:1非金屬風管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中不燃A級或難燃B級的規定;11非金屬風管所用壓敏〔熱敏〕膠帶和膠粘劑固化后的燃燒性能應犯難燃B1級;3PVC材料的法蘭燃燒性能應犯難燃B級;114風管連接處密封材料燃燒性能應為不燃A級或難燃B級。1風管的強度應能滿足在1.5倍工作壓力下接縫處無開裂。風管的漏風量應符合以下規定:矩形風管的允許漏風量應按下式計算:fg(5.4.4)fgfg式中:L——風管在其工作壓力下的允許漏風量[m3/〔h·m2〕];fgP——風管系統的工作壓力(Pa)。50%。非金屬及復合風管的污染物濃度限值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非金屬及復合風管》JG/T258的相關規定。風閥5.5風系統中選用的成品風閥應符合以下規定:風閥規格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并應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風閥應啟閉敏捷,構造結實,殼體嚴密,防腐良好,外表平坦;風閥法蘭與風管法蘭應相匹配;承受驅動裝置的風閥在最大工作壓差下應操作正常;有保持任意開度的鎖定機構。風閥的閥片允許漏風量應滿足下式要求:Lfg≤17.00△P0.58 (5.5.2)式中:Lfp——空氣標準狀態下閥片允許漏風量[m3/(h·m2)];△P——閥片前后承受的壓差(Pa)。風閥的最大工作壓差不應小于產品名義值的風閥的最大工作壓差不應小于產品名義值的1.1倍。當風閥全開時,有效通風面積比不應小于80%。恒風量調整閥在規定的壓差范圍內,流量波動范圍不應超過額定流量的10%。5.6風口5.6風口的幾何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通風空調風口》JG/T14的相關規定。風口的機械性能應符合以下規定:風口的活動零件應動作自如,阻尼應均勻,不應卡死和松動;導流片可調或可拆卸的產品應調整拆卸便利和牢靠,定位后不應松動;帶調整閥的風口閥片應調整敏捷牢靠,阻尼應均勻,定位后不應松動。66施工安裝一般規定6.1一般規定應按設計要求對其類型、材質、規格及外觀等進展驗收并應形成驗收文字記錄。施工安裝前應符合以下規定:施工圖紙和有關技術文件應齊全;應已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應已對施工人員進展崗前培圳和技術交底;設備材料進場檢驗應已合格并應滿足要求;施工現場應具有供電條件,應有儲放設備材料的臨時設施。B第B.0.1條和第B.0.2條的規定。一般規定一般規定應按設計要求對其類型、材質、規格及外觀等進展驗收并應形成驗收文字記錄。施工安裝前應符合以下規定:施工圖紙和有關技術文件應齊全;應已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應已對施工人員進展崗前培圳和技術交底;設備材料進場檢驗應已合格并應滿足要求;施工現場應具有供電條件,應有儲放設備材料的臨時設施。B第B.0.1條和第B.0.2條的規定。通風器安裝通風器安裝通風器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安裝時應校核通風器運行重量對吊頂、地面或屋面、墻體荷載的影響;通風器不應安裝在非承重墻上;安裝應固定平穩,應有防松動措施,并應實行減振措施;安裝時應保證通風器進、出風方向的正確;風管與通風器的連接處應裝設柔性接頭,長度宜為150mm~300mm。吊頂式通風器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標準圖集進展安裝;錨固技術規程》JGJ145的規定;吊裝通風器與頂棚和吊頂之間應有肯定的距離,并應預留檢修孔;安裝后應進展調整,并應保持機組水平。落地式通風器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應在經過設計且有足夠強度的水平根底上安裝,通風器應固定在根底上;當安裝在室外時,應實行防護措施;安裝位置應便于修理,且通風器檢修操作面與墻面的距離不應小于600mm。壁掛式通風器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當安裝在室外時,應具備室外安裝防護條件或實行防雨措施;修應由專業人員操作。墻式通風器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墻體開孔時,孔洞直徑應比墻式通風器套管直徑大10mm~15mm;墻體孔洞和墻式通風器套管之間的縫隙應填密實;0.01~0.02的坡度坡向室外;挨次安裝;室內面板應與套管連接結實;安裝不應破壞墻體的構造和影響墻體的熱工性能。窗式通風器的安裝不應影響窗戶的氣密性,并應符合以下規定:宜承受嵌入式或壓條固定式安裝;窗戶的隔熱、隔聲性能不應受影響;窗戶的窗框、玻璃的構造安全性不應受影響;窗式通風器與窗戶的外觀應協調,安裝宜美觀。風管及部件的安裝風管及部件的安裝通風器室外側風管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0.01~0.02,并應坡向室外;當建住宅的風管穿外墻時,孔洞宜預留,預留位置應正確;200mm;當承受非金屬風管且風管穿外墻時,宜承受金屬短管或外包金屬套管;室外側風管不應有彎曲。通風器室內側風管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300mm~500mm處不應變徑或加彎頭處理,風管應平直;不同管徑風管連接時應承受同心變徑管連接,風管走向轉變時不應承受90°直角45°彎頭;柔性短管的安裝應松緊適度,不應扭曲;可伸縮性金屬或非金屬軟風管的長度不宜超過2m,且不應有死彎或塌凹;既有住宅的風管不應穿梁,過梁時可承受過梁器;建建筑穿梁應預留孔洞;建住宅的風管穿過室內墻時,墻上宜預留孔洞,孔徑不應大于100mm。風與空調工程施工標準》GB50738的規定。風管的連接應符合以下規定:標準《通風管道技術規程》JGJ/T141的規定。硬聚氯乙烯圓形風管的連接可承受套管連接或承插連接。當直徑不大于200mm40mm~80mm,粘接處應嚴密和結實。當承受150mm~250mm,其厚度不應小于風管壁厚。其他類型風管的連接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通風管道技術規程》JGJ/T141的規定。地送風風管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43的規定,并應在合格后交付下道工序。形,調整應敏捷、牢靠;條形風口安裝的接縫處連接應自然,不應有明顯縫隙。室外風口安裝時,風口與墻壁間的空隙應進展防水密封處理。同一廳室、房間內的風口安裝應排列整齊。閥門安裝的位置、高度、進出口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連接應結實、嚴密。風閥應安裝在便于操作及檢修的部位,安裝后的手動或電動操作裝置應敏捷、牢靠。過濾設備安裝過濾設備安裝獨立的風過濾設備單元應安裝在通風器室外側風管道上方向正確,與管道的連接應嚴密。穿透縫。監控系統施工6.5監控系統施工傳感器的安裝應結實、美觀,不應破壞室內裝飾布局的完整性。監控系統的導線穿管敷設應符合以下規定:導管直徑應與所穿導線的截面、根數相適應,管內導線不應有接頭;明配管應橫平豎直、整齊美觀;暗配管時宜沿最近的路線敷設,宜削減彎曲;埋地管路不宜穿過設備根底。77檢驗、調試及驗收一般規定一般規定風系統在投入使用前應進展系統的調試,調試應包括以下內容:設備單機試運轉和調試;系統試運轉和調試。風系統的調試和驗收應進展記錄,會簽文件和立卷應歸檔。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43的有關規定。調試和試運行調試和試運行試和試運轉完畢后,應供給完整的調試和試運轉資料及報告。風系統運行前應在室外風入口和室內排風口處設置臨時用過濾器對系統進展保護。設備試運轉和調試應符合以下規定:試運轉和調試記錄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第B.0.3條的規定;功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正常運轉時間不應少于8h;風量調整閥手動、電動操作應敏捷、牢靠;掌握系統的檢測元件和執行機構應能正常動作。系統聯合試運轉及調試應符合以下規定:系統聯合試運轉及調試記錄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第B.0.4條的規定;系統總風量調式結果與設計風量允許偏差應為-5%~+10%;現象;

系統調試后各風口的風量與設計風量允許偏差應為±15%;GB50118的相關規定。驗收7.3風系統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應辦理竣工驗收手續附錄B第B.0.5條的規定。竣工驗收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通知書和竣工圖;主要材料、設備、成品、半成品和儀表的出廠合格證明及進場檢〔試〕驗報告;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工程設備、風管系統安裝及檢驗記錄;設備單機試運轉記錄;系統平衡調試記錄;觀感質量檢查記錄;通風效果檢驗報告。觀感質量檢查應符合以下規定:風管外表應平坦、無損壞;接收應合理,風管的連接以及風管與設備或調整裝置的連接應無明顯缺陷;風口應外表平坦,顏色全都,安裝位置正確,風口可調整部件應能正常動作;各類調整裝置的制作和安裝應正確、結實,調整敏捷,操作便利;工標準》GB50738的規定;風管的軟性接收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接收應正確、結實,自然無強扭;通風器的安裝應正確、結實;保溫層的材質、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外表應平坦、無斷裂和脫落。風系統調試完成后應進展通風效果檢驗7.3.4的規定。通風效果檢驗應承受連續監測或檢測方法。7.3.4通風效果檢驗工程及限值要求風系統的通風效果連續監測時應符合以下規定:連續監測時間不應少于30d,數據采集頻率不應低于6次/h。風系統設計除PM2.5時,監測期間內室外PM2.575μg/m35d。監測期間室內的外門窗應關閉,室內人數應與設計全都并正常活動。每個房間設置10.8m~1.5m,不應被墻面、家具等遮擋。227.3.6風系統的通風效果檢測應符合以下規定:45d的室內CO濃度和PM2.5濃度平均值作為檢驗結果。1風系統設計除PM2.5時,測試時應依據設計室外PM2.5濃度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測試開頭前外門窗關閉時間不應少于24h,風系統運行時間應大于24h。測試期間外門窗應關閉,室內人數應與設計全都,并應正常活動。50m2150m2時,應按超出面積比例增加點數。測點應在房間對角線上或呈梅花式均勻分布。測點距離地面高度應為0.8m~1.5m。測試采樣時間不應少于45min,采集頻率宜為1min,應取測試時間段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試結果。當測試結果不符合本標準表7.3.4的規定時,應重進展測試,測試時間不應少18h。當重測試仍不符合本標準表7.3.4的規定時,應判定通風效果檢驗不合格。7.3.75%1戶。運行維護8運行維護式。風系應制定相關的運行維護制度或手冊。風系統集中治理時應按現行國家標GB50365的相關規定執行。運行維護應包括日常維護保養和定期維護保養。日常維護保養應符合以下規定:通風器外觀應清潔,電氣線路應完好;風量調整閥應開啟到位,執行器電動、手動應靈敏;送風口、排風口應結實、清潔,調整風口應調整到位,風口濾網不應堵塞;通風器運轉應正常,掌握系統應正常工作。定期維護保養應符合以下規定:應每3~6個月對風口進展清洗,風口上應無積灰,過濾網中應無粉塵污漬。3~6個月對粗效過濾器進展清洗或更換,宜每3~6個月對靜電過濾器進展清洗。在室外污染嚴峻時應縮短清洗或更換時間。2年進展清潔和維護保養。應每年對通風器的風機葉輪進展清洗,風機葉輪上應無積灰。應每6個月檢查風管的氣密性,風管連接處應無開裂、漏風現象。應每6個月檢查監測掌握系統,并應定期保養。CO2濃度和PM2.57.3.57.3.6條執行。當發生傳染病等衛生狀況時,應對風系統進展清洗和消毒處理。附錄APM2.5附錄A具有凈化功能通風器的PM 一次通過凈化效率測試方法2.5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