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培優卷2023年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期中測試卷(一)選擇題1.1949年6月19日,毛澤東給宋慶齡寫了一封親筆信:“慶齡先生……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此信邀請宋慶齡北上商籌建設大計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B.確定了新中國的國歌、國徽C.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2.1949年某日,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有關北京的報道,其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是亞洲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刻,雖然不是所有的中國都在共產黨的手中,但毫無疑問,無論好壞,這是擁有近5億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同質種族群體的政府。”該報所報道的事件應該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制定C.三大戰役的勝利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3.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出兵干涉,美國侵犯我國主權的行動有()①出兵朝鮮②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③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④美軍飛機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①②②④②③③④4.新中國成立初期,捍衛了亞洲與世界和平,保衛了國家獨立,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的事件是()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頒布B.抗美援朝C.西藏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5.一位農民在給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說:“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做夢也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個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么高興啊!’……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信中的“這個夢想實現了”是因為()A.土地改革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人民公社化運動D.農業生產合作社6.1949年以后,中國出現的第一個城市化階段是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這個階段中國城市人口從5765萬增加到9949萬,增幅為72.58%。其主要原因是()A.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B.大煉鋼鐵運動在全國的進行C.“一五”計劃中優先發展重工業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7.下列成就不屬于我國“一五”計劃時期的是()A.大慶油田的建成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C.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D.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8.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為鞏固、建設新生政權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計劃開始實施③抗美援朝戰爭爆發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③①④②③④①②④①②③④③②①9.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一些農村吹哨上工,農民“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這一順口溜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中國已經“跑步進入共產主義”B.走集體化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挫傷了農民積極性D.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10.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貢獻是()A.研究總結了我國建設發展的經驗和問題B.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C.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D.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11.如圖是小明在復習時繪制的時間軸。其中,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嚴重失誤是()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過急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D.堅持“兩個凡是”的方針12.有人說,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黨的歷史上繼延安整風運動之后的又一次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其得出這一結論的最主要依據是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A.系統糾正了黨內的主觀主義B.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C.全面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D.實現了黨的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13.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國邁出對內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A.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B.大力發展民營經濟C.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在沿海設立經濟特區14.下面是1978年、199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比重表(%)。表格反映了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B.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C.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推動D.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15.(獨家原創試題)流行語往往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下列流行語反映了改革開放時代特征的是()A.“公私合營”B.“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一大二公”C.“以階級斗爭為綱”D.“招商引資”“科學發展觀”16.1980年,我國在廣東和福建率先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其中不包括()A.深圳B.珠海C.廈門D.海南17.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相同點是()A.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開放C.鞏固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D.指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8.鄧小平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會議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9.201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的重大貢獻是()A.回答了在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的重大問題B.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C.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的問題D.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20.《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①建設創新型社會②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二、非選擇題1.“三農”問題關系著農民的切身利益,新中國成立后我黨對農村政策進行了多次調整。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1)圖1中農民的行為是否合法,說明你的判斷理由。(2)圖2中1949年到1957年我國糧食人均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圖3中農民“人社”的“社”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什么變化?(4)圖4中小崗村農民的做法,體現了我國哪次會議的決策?隨后農村實行了怎樣的改革?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后……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鄧小平材料二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示意圖材料三2010年5月,在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喀什將以“東有深圳、西有喀什”為目標而向東亞、南亞、西亞廣闊市場,努力把喀什建設成為世界級的國際化大都市。——摘編自亞心網(1)根據材料一,歸納新時期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圖片中序號所對應的經濟特區的名字。(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一說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中的作用。3.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政策,這些政策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材料一到1952年底,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和一定的生產資料;每年需向地主繳納的3000多萬噸糧食的地租也被免除。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長40%.農民收入大大提高。材料二1953-1957年工業生產情況簡表(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2)材料二反映的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一的歷史事件與材料二的現象有什么聯系?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國加入農業合作社的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6.3%,加入手工業合作社的人數占手工業者總數的91.70/0;全國私營工業人數的990/0、私營商業人數的85%,都實現了公私合營。(4)材料三反映了我國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有什么重大歷史影響?材料四(5)圖1、圖2分別反映了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什么嚴重失誤?材料五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簽下“生死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6)小崗村農民的這一冒險舉動,創造了后來農村的什么政策?(7)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你認為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哪些原則?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夢”是百年來的“現代化”夢想,主要有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許多中國人的個人夢——財富、名譽、地位;二是中華民族的國家和集體之夢——大國夢、強國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并將自己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結合在一起,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夢想。提到“中國夢”,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美國夢”。“美國夢”的核心觀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認為美國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成功取決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摘編自程關東、張學成《當前“中國夢”研究評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中國夢”與“美國夢”的異同。材料二晚清以來,在列強的持續侵略和殘酷壓迫中,現代“民族”觀念逐漸引入。1917年李大釗比較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復興”的思想,“當以中華國家之再造、中華民族之復活為絕大之關鍵”。孫中山在“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也批評列強“不準弱小民族復興”的觀念。抗戰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成為中國最為響亮的政治口號和社會性全民話語之一。——摘編自黃興濤等《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復興”觀念之歷史考察》(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華民族復興”這一觀念形成的背景。(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夢”提出的意義。期中測試卷(一)1.B根據題干中的“1949年6月19日”“全國革命勝利在即”等建設大計”等信息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邀請宋慶齡參加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該會議上并沒有確定新中國的國歌,而是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也沒有確定新中國的國徽。故選B。2.A根據題干中的“l949年”“亞洲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同質種族群體的政府”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所說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故選A。3.D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朝鮮內戰爆發后,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困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4.B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抗美援朝。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之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分批回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故選擇B項。5.A根據材料“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夢想實現”并聯系所學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條件。故選A項。6.C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根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實行“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城市工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故城市人口增長較快。故選擇C項.7.A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取得的成就有: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等。大慶油田的建成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故選擇A項。8.A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一五”計劃開始實施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是在1950年10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所以正確的排列順序應為③①④②,故選A項。9.D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故D符合題意,此題選D。10.B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圍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故選B項。11.B據所學知識可知,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使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這是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嚴重失誤。故選B項。12.B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根據所學可知,“兩個凡是”方針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滿。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故選擇B項。13.C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這意味著我國邁出對內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故選C項。14.B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根據所學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隨后,城市改革全面展開,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故選擇B項。15.DA項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三大改造時期的流行語,故A項不符合題意。B項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流行語,故B項不符合題意。C項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流行語,故C項不符合題意。“招商引資”和“科學發展觀”是改革開放時代的流行語,故I)項符合題意。本題選擇D項。16.D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故選D項。17.A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兩者的共同之處是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故選A項。18.A根據所學可知,在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中共十三大上,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在中共十五大上,鄧小平理論被寫進黨章,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故選A項。19.D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一會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故選D項。20.B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故選B。二、1.答案:(1)合法。理由:當時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2)主要原因: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3)“社”:農業生產合作社。變化:由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4)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1農民廢除地主立的地界碑的行為是合法的,因為當時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2中1949年到1957年我國糧食人均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有:1950-1952年進行的土地改革和1953-1956年進行的農業合作化,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的發展。(3)根據圖3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網3中農民“人社”的“社”指的是三大改造中農民參加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大改造后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的變化是由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4)根據圖4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4中小崗村農民的做法,體現了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答案:(1)順應世界潮流;吸取中國歷史上因閉關自守而導致落后挨打的教訓: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和教訓。(2)①珠海;②深圳;③汕頭;④廈門。(3)經濟特區為我國的進一步開放起到示范作用;經濟特區為我國的進一步開放積累了經驗:經濟特區有助于擴大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等。解析:(1)據材料“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后……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可知,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原因是順應世界潮流;吸取中國歷史上閉關自守而導致落后挨打的教訓;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和教訓。(2)1980年,中央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置四個經濟特區。①是珠海;②是深圳:③是汕頭;④是廈門。(3)本問答案不唯一,符合題意即可。如經濟特區為我國的進一步開放起到示范作用;經濟特區為我國的進一步開放積累了經驗;經濟特區有助于擴大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等。3.答案:(1)土地改革。(2)“一五”計劃的實行。(3)土地改革的完成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4)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影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5)圖1:“大躍進”運動;圖2:人民公社化運動。(6)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7)應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調整要符合生產力水平;制定經濟政策要實事求是,符合基本國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穩中求進;等。(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使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2)根據表格的內容可以看出,1953-1957年,中國工業迅速發展,這是因為我國在1953-1957年實行了“一五”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丁業,促進了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為國家的丁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4)材料三體現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豐十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5)根據圖1和所學知識可知,“一個蘿卜千斤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幼兒園教學工作方案表參考
- 2025年政史教學工作方案
- 幼兒園創意畢業典禮方案2025年
- 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設計12025年
- 工程項目管理復盤
- 家庭教育促進法課件教案宣傳資料
-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應用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道路房建知識培訓課件
- 內蒙古豐州職業學院《互動媒體策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信陽市潢川縣2025屆六年級下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網絡零售行業分析
- 冷庫維護保養合同范本
- 餐廳前廳管理制度及崗位職責 后廚操作管理制度
- 2025念珠菌病診斷和管理全球指南解讀課件
- 碘對比劑應用護理安全性
- 第11課《山地回憶》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軍隊文職考試(會計學)近年考試真題題庫(含真題、典型題)
- 《礦井提升設備》課件2
- 被迫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電子郵件
- 工具表單-崗位價值評估表(海氏)
- 《肺功能測定及報告》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