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導游詞_第1頁
趵突泉導游詞_第2頁
趵突泉導游詞_第3頁
趵突泉導游詞_第4頁
趵突泉導游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篇一:趵突泉導游詞尊敬的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公園。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天然泉水為主要景觀,融合江南園林特色,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自然山水公園,是濟南市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趵突泉公園建于1956年,因為園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它位于濟南市中心,總面積10.5公頃,與大名湖、千佛山并稱為濟南市三大名勝。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與其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等20多處泉組成趵突泉泉群。趵突泉水質潔凈,清冽甘美,水溫一年四季恒定在18攝氏度左右。3座泉眼浪花飛濺,"趵突騰空"為濟南八景之一。在2003年以前的幾年時間內,由于持續干旱,加上工農業用水,地下水位下降,趵突泉的水位達不到噴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當年趵突泉噴涌的壯觀景象,只能從一些圖片和我的介紹中領略一下趵突泉當年的風采。但是,由于近年濟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節水保泉措施,如關閉市區所有自備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庫等,加上近年天公作美,降雨量超過30%以上。從2003年9月6日開始,所有泉水復涌,至今水勢旺盛。今天大家都很幸運,我想應該能初步領會到很久以前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美景的意境了吧!東門:趵突泉公園有3個門。我們看到的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筑的大門就是趵突泉的東門。大門匾額上"趵突泉"3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來濟南時題寫的。假山:進入大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座假山。這座假山建于1964年,是選用濟南南部山區的山石筑成的。這些山石因為石質、色澤與江蘇無錫太湖石有相似之處,所以被稱為北太湖石。大家知道為什么要迎門建假山嗎?這是采用我國古典造園藝術中"障景"的手法,把園中的美景擋在后面,讓人留有懸念,激起繼續參觀的念頭。中國有句古話,叫逢峰右轉,就是說遇到山峰往右轉。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右轉,繼續參觀。晴雨溪: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趵突泉的一大奇觀,晴空萬里,但我們在看看溪面上水霧蒙蒙,雨點珠珠,如同晴天下雨,所以叫晴雨溪。龜石:我們說有名園必有名石。在我們前面就是這么一塊名石--龜石,是一塊著名的太湖石,由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收藏的。張養浩是濟南人,他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據記載,他曾經收藏了4塊名石,根據它們的形狀分別命名為龍、鳳、龜、麟,總稱為四大靈石。如今其他3塊靈石都已不知所在,只留下了這一塊龜石供人們憑吊。漓江有個九馬畫山,漓江導游有段唱詞"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狀元郎。"大家看這塊龜石的樣子,您是否也能看出九只神龜呢?這塊龜石姿態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堪稱濟南第一名石,具有太湖石瘦、皺、透、漏、秀的特點。游客大多在此與石合影,取延年益壽之意。漱玉泉:我們面前這一汪清泉也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名叫漱玉泉。大家看"漱玉泉"3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關于漱玉泉的來歷說法不一,其中一種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而來的。晉朝時,孫子荊要去隱居,就對好友王武子說欲"枕石漱流"因口誤說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說"流可枕,石可漱乎?"孫子荊回答說:"所以漱石,以礪其齒;所以枕流,以洗其耳。"隱寓潔身自愛、磨礪其志的意向。"漱玉"泉將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達了泉水清潔柔潤的水質。也有人講,古代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里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李清照的詞集《漱玉泉》而得名,但這就無從考證是先有詞集后有泉名,還是先有泉名后有詞集了。李清照紀念堂:我們右手邊這座古典風格的建筑是"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記載,于1959年為紀念杰出的宋代女詞人而建造的。紀念堂占地300平方米,具有宋代的建筑風格,經1999年擴建,現在面積4000多平方米,堂閣亭臺,溪水環繞,成為國內面積最大的李清照紀念堂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屏風上,是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為李清照題的詞,前面是"一代詞人",后面是"傳誦千秋"。這是郭沫若為李清照紀念堂題寫的一首詩中的幾句。全詩是:"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秋是著書。"院落里種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歡的植物。大家來看紀念堂正廳門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上聯是對李清照故居的考證,下聯《漱玉集》是李清照寫詞集,《金石錄》為她的丈夫趙明誠所著的考古專著,趙明誠去世后由李清照代為完成交于朝廷。"文采有后主遺風"是說李清照的詞風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風格。(李煜,作為帝王他是失敗的,而作為文人,他則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詞《虞美人》是這樣寫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相信大家對這首詞都非常熟悉。)我們看到的紀念堂正廳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這是由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創作的,用漢白玉雕塑,塑像象征著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廳內陳列李清照生平事跡介紹,墻上是當代名家的題詠字畫,玻璃柜里陳列著李清照著作的各種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種專著期刊等。大家看墻上還有一幅畫像,是李清照31歲時的畫像。李清照看上去是不是顯得很老,不錯。為什么會這樣呢?待會兒我給大家介紹她的生平的時候就知道了。大家隨我右轉,到新開辟的李清照蠟像館去了解一下這為著名女詞人的一生。蠟像館分為四部分。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1101年,李清照18歲,與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丞相趙挺之的第三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學者。婚后夫妻恩愛,志同道合,除做詩填詞外,還收集金石書畫,并著有《金石錄》一書。在創作形式上,她善于運用白描手法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語言清麗動人、通俗流暢,世稱"易安體",對后世影響頗大。在詞學評論上,她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嚴格劃清詩和詞的界限,反對以作詩的方法作詞。在名家輩出的宋代詞壇上,李清照獨樹一幟,成為詞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稱之為"詞圣"。李清照一生奮筆不輟,著述甚豐。原有《易安居士文集》7集、《李易安集》12卷,可次這些作品多已失散,現僅存《漱玉詞》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由于李清照前期與丈夫過著悠閑的生活,而且趙明誠經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頌自然和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如《如夢令》、《怨王孫》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遠游的丈夫而作的。詞中寫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從中可見她相思之苦。在《醉花陰》一詞中她寫道:"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然而,女詞人這種沉痛,并不是個人的無病呻吟。在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讓敵的情況下,個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個具有愛國心的人應有的那種蘊涵國家興衰之感的沉痛。她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流傳至今的《夏日絕句》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慷慨激昂,正義凜然,以寧死不肯渡烏江的項羽來諷刺當時倉皇南逃、不敢收復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涼的。有關她的記載截止到73歲。但是,這為曠世女詞人美輪美奐的詞句和高風亮節的情操卻將永世流傳。趵突泉景區: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區,首先我來看一下濼源堂楹聯。我們看濼源堂楹柱上懸掛的木刻楹聯,上面寫的是元代趙孟頫的詠泉的佳句,上聯是;"云霧潤蒸華不注",下聯是:"波濤聲震大明湖"。字是魏體,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棼先生書寫的。這兩句楹聯把趵突泉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華不注是一座小山,位于濟南東北部,因非常"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說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于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贊揚,稱贊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趵突泉導游詞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到濟南的趵突泉來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李秋立,你們叫我李導好了。今天,我帶大家到趵突泉游園賞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愉快的游園時光。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征。可以這樣說,不游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說到過濟南。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于1956年,因為公園里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游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里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里由亭臺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筑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吐騰涌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梁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云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贊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贊美的文章。"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游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桿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里,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里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里。再見!篇三:濟南趵突泉導游詞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游,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并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筑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么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后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于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采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贊譽。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么叫馬跑泉呢?據說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后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說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于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贊揚,稱贊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后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嘆自身命運凄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處。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于兩岸泉水相對涌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象游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蕩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線",而元代詩人元好問多次游歷金線泉,卻不可得,甚為遺憾。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開,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這塊太湖石了嗎?它叫"待日峰",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布滿了圓月形成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當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梁彩緩,黃瓦紅柱,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柱上的詩刻:"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墻上,鑲嵌著30余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這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了趵突泉的地位。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歷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辟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傳說,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涌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濟南"家家泉不,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于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的巖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向濟南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里,碰到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泄不能,必須尋找出路。而在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十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鐘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與北岸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里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后七子"之一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字,表達了人們向李攀龍學習的心愿。明萬歷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幾經修葺,現在的滄園是三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流溪隨園,樓閣玲瓏,雕梁畫棟,彩漆紛呈,院中培植的名種名花異木,盆景,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庭院風格。這株"泰山松",蒼勁、雄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今天講解就到這里。講解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并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附:萬竹園(講解時可補充上)萬竹園位于公園西鄰,環境清幽,景色宜人,占地約18畝,由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有望水、白云、東高等名泉,是一種獨具風格的私人庭院。始建于元代,明朝隆慶四年被罷官的宰相殷士儋歸隱于此,曾易名為"通樂園",清朝時濟南詩人王萃購得此園,清末北洋常備軍第五鎮統制張懷藝圈購此地。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86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立。十八個展室中共陳列字畫、文物200多件,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書畫紀念館建筑布局上采用了對比襯托手法,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園充分利用泉池、溪流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修建樓、堂、亭、閣,曲廊環繞,院院相連,布局合理、有開有合、有高有低、有明有暗。主要建筑都規則地排列在軸線上。若門戶打開,自南向北,就形成"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萬竹園是在北方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樓、堂、亭、廡參差錯落,園內木雕、石雕、磚雕堪稱三絕。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案》中。大明湖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泉城濟南,您在停留其間將由我來做為您的陪同,希望您能喜歡我的講解,我將盡我所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大明湖作為一處風景名勝,之所以盛名遠播、歷久彌新,自有其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自然風景和人文內涵兼而有之,不僅風光秀麗,更有深厚悠久的文化積淀。因為自古以來濟南就是齊魯文體交匯之地,所以人文薈萃,文教昌盛,又因大明湖風物絕佳,更受到四方文士名流的鐘愛,吟詩作賦,在這里留有大量的遺跡,歷代文人也都有詩文留在大明湖。古代的時候大明湖比現在大幾十倍,它的名字也幾經變更,宋朝時稱湖,北魏和唐朝時因這湖里盛產蓮子而得名蓮子湖。"大明湖"的稱謂最早是在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濟南行記》中。好了,前方這座古樸端莊的仿古建筑就是大明湖的東門了,大明湖公園于1958年正式建成,一共有三個門,東門于1985年9月落成,門上的題字是當代書法家會同題寫的,讓我們一起進去吧。大家一定看到了,迎門的就是環列的假山,這在中國園林藝術中有個名字叫"開門見山",與這個成語的意思恰恰相反,中國園林講究迂回曲折,借助花木山石的掩映,增強園林的層次感和儲蓄美,陸游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這種意境的生動寫照。古人說"曲徑通幽",我們順著這條小路往前走,就會看到風光旖旎的大明湖象一幅巨大的畫卷一樣徐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大明湖公園面積約86公頃,其中湖面面積約為46公頃,它的水源是濟南七十二名泉的泉水,水質清冽而且水量充足,固有"久旱不干"的特點。前方那座精巧別致,色彩明快的建筑是"匯波樓",傍晚登臨,霞光滿天,映在湖面上別有情趣,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的"匯波晚照。"匯波樓始建于元代,下面的這座北水門原為舊城的城門,宋代時候建有泄洪排水的作用,大明湖多余的湖水就是從這里流入城外的小清河,最后匯入大海。因此大明湖"久雨不漲"的關鍵就在于此。那么,這座北水門又是誰興建的呢?說起他來,那可是鼎鼎大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當時曾鞏任齊州知州,愛民如子,頗有政績,后人為紀念他就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南豐祠",就是左邊這一組院落。大家看,大明湖的全景已盡收眼底了,我們站在北岸,向南可以望見南山蒼翠,近觀盈盈碧波。沿岸種植了八百余株垂柳,盛夏之時,柔枝點水,婀娜多姿,紅蓮白荷爭奇斗艷,一紅一綠相映成趣,可是大明湖中一大盛景,豈不知這碧柳紅荷還真有一段婉約動人的"荷柳情緣"呢。傳說在很久以前,湖畔有一對青年男女,兩人癡心相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天,一個闊少年路過此地,見姑娘生得美貌,硬要搶了去做妾,姑娘萬般無奈,躍入湖中,殉情而死,小伙子見狀,也脫身為柳,根植在湖邊,這湖里的粉荷綠柳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隔湖相望,只能用輕風來互訴衷腸,但兩個人永遠永遠也不會分離了。夏天走在湖邊,輕風吹過時,我真的感到空氣中彌漫著脈脈的溫情。如果說大明湖是姑娘的美目,那歷下亭就是美目中的眸子了。前方小島上的亭子就是大明湖的點睛之筆-歷下亭。它年代久遠,幾經興廢,唐朝時,在現今五龍潭附近,清初移至湖中,唐天寶四年中,著名詩人杜甫,和當時任北海太守的大書法家李邕曾飲宴于此,杜甫即興做詩一首《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歷下亭就是由此而得名。詩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就題在游廊的門上,為清代的木質結構建筑,門上的楹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就是郭沫若先生的傳神之筆。大明湖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因而也就流傳了許多故事和傳說。關于大明湖的由來就有這樣一種說法。古時候,這一帶有一個大明國寺,表面上香火鼎盛,莊嚴肅穆,可是寺里的和尚卻不守規矩,與官府勾結欺壓百姓,坑騙擄掠前來進香的良家婦女。這附近住著一位官人,他的妹妹虔心信佛,非常想親自到大明國寺燒香還愿,官人怕她遭到不測不讓她去,妹妹于是乘著官人不在家時來到了大明國寺。和尚們見她如花似玉,就將她霸占在寺內。官人回家一聽,又驚又怒,騎上馬提著大刀就追到了大明國寺,這時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閃電過后,天塌地陷,大明國寺從此就沉入地下,官人也救出了妹妹。再說那些惡僧遭了天遣,有的變成了蛤蟆,見到人們安居樂業,只能氣得生氣鼓肚,卻叫不出聲來了。說到這里,大明湖還有一個特異之處就是"青蛙不叫,蛇不見。"說是唐朝時,湖邊真武屆里有一位高天師,呼風喚雨法力無邊,他收了個門徒,徒弟出師時要考試,就是捉拿湖里的的蛇精蛙怪,徒弟揮舞著神劍,不一會就把蛙怪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蛇精,高天師收了蛇精做真武大帝手下的一員大將,而青蛙呢,被打得又聾又啞,再也叫不出聲來了。后來人們分析說因為大明湖的水是泉水,長年在18℃,水溫低,不適宜水蛇生長,青蛙不能發情,所以也叫不出聲來。大明湖主要的景點都在北岸,第一個就是我們面前高臺上的這座氣象巍峨的廟宇,這就是真武廟,濟南市現存最大的道教廟宇。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四大宗教,其中唯一的土生土長的一種就是道教,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李耳(又名老聃)被尊為道教的教祖,他的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經》)是道家的主要經典。道家的至上神是三清真人,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分為兩派,金代形成全真派,主張煉氣,清修,道人要出家修行。它的創始人就是《神雕俠侶》中提到的那位武功蓋世的"中神通"王重陽,在元代形成的正一派可謂俗家辮子,崇拜鬼神,畫符念咒,代表人物是張天師張陵。金元之際,濟南道教興盛,全真派的高人丘處機曾來濟南傳教,真武廟就建于元代。各位請看,臺階前這對活靈活現的小獅子非常精美。我有個問題要問大家了,請問哪一個是雌獅子,哪一個是雄獅子呢???對了,這位朋友答得非常好,左邊這頭腳下是一頭小獅子,右邊這頭腳下是一個繡球,所以左邊是雌,右邊是雄,現在我們上去看一看,大家一起數一下一共有多少級臺階。一共是36級,為什么是36呢?道教的數字很有講究,有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另外,皇帝被尊為九五至尊,四九三十六,就是說比皇帝要低一個等級,可見皇帝是真龍天子下凡,連神仙也要讓他一籌。真武廟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原名玄武,是道教的四方神(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之一,北天星區,色黑屬水,大家看這座英明神武的金身坐像就身著黑袍,人們把真武大帝供奉在大明湖畔就是希望他能鎮住水里的妖魔鬼怪。左右墻上的彩繪壁畫畫的就是真武大帝的生平。傳說真武大帝原來本是西方凈樂國的一位王子,自幼慕道,而且非常奇異,從小喜歡與猛虎相伴戲耍,太上老君見他有慧根,便點化他去武當山修煉。歷經四十二年,受盡磨難,終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升仙之際為了脫去凡胎,他剖開肚子,拿出自己的腸子和肝臟,變成了龜蛇二將,成為自己手下的護法神。真武大帝立志要"斬盡天下妖魔,普救眾生",別看這龜蛇二將長相丑陋,他們的本事可不小,幫著真武大帝降妖捉怪立下了汗馬功勞。前邊這兩座塑像原塑于明代是當時廟里塑像中最為生動傳神的兩座,二將肌肉突兀,神彩飛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可惜都毀于十年動亂中,只有前邊這座小的銅鑄龜蛇合體像是廟中的真品。兩邊的十四位神仙也都是真武大帝手下的愛將,最后面四座就是風伯、雨師、雷公、電母。我們再到后面看一看啟圣殿。明成化年間增修,供奉真武大帝的父母,兩座塑像手中都拿著笏板,因為人神不能對視,手拿護板,才能與真武大帝相見。大家看笏板上畫有北斗七星圖,也是真武大帝的符號,上面的匾額所題"父母天長",取"天長地久"之意,祝愿父母健康長壽,是藝術大師劉海杰題字時正好八十八歲,而且父母還健在,"父母在,不言老"。"年方八八"的意思就是,盡管我八十八歲了,在父母面前我還是孩子,剛剛八十八歲。各位朋友可以上一柱香來祝愿父母福壽安康。從北極廟可以飽覽全湖風光,因為這里地勢高峻,俯看碧波蕩漾的湖面更別有一番情趣。湖上的百極洲,湖心亭,歷下亭三座小島代表了道家勝境蓬萊三島。三島中間是1985年5月1日落成的百米噴泉,共103個噴頭,主噴頭射程高達100米。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百頭齊噴,水柱直沖云霄,藍天碧水之間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非常壯觀,也是大明湖的一大勝景。前邊就快到鐵公祠了,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人物。鐵公原名鐵鉉,是河南鄭州人,自幼聰名好學,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常識,他處事明斷,辦案公允,明太祖特賜字"鼎石"。曾任過山東布政司使和兵部尚書等官職。公元1400年,明燕王朱棣與其侄朱允文爭帝位,揮師南下,至濟南城時,鐵鉉固守城池,勢不開城,還險些放石砸死朱棣,燕王只好又回到北京,兩年后又發兵繞道而行,到得南京推翻建文帝,隧收復濟南,鐵鉉孤軍奮戰,不敵被擒。傳說鐵鉉忠貞節烈,對朱棣破口大罵,朱棣命人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讓他吃下去,又架起油鍋,放鐵鉉下去受沸油煎熬之苦。鐵鉉不肯求饒,在油鍋里還不肯正眼看朱棣,背對朱棣。朱棣大怒,命人用鐵鉤將他翻過來,突然之間,油花飛濺,眾人近不得身,只好作罷,就地埋了。當時鐵鉉只有三十七歲。乾隆皇帝感念他忠心效主,1792年建了此祠以紀念。我們面前的這座園中之園就是鐵公祠了,園中之園是中國園林構景手法之一,增加借景的內容和游賞的層次美感,獲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的開敞和封閉。宏大寬廣和精美小巧的對比,增強了環境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效果。園內有曲廊花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與篇四:趵突泉導游詞濟南趵突泉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濟南國際旅行社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馬,是濟南國際旅行社的一名專職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小馬!托大家洪福今天我非常幸運的能和大家一起游覽濟南,我會竭盡全力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在旅途中小馬若是有服務不到、照顧不周的地方呢,還請大家多多批評,小馬一定立即改正!同時希望小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大力配合,提前預祝我們此行合作愉快!那么現在呢,我們的旅游大巴已經走在了前往趵突泉公園的路上。在此期間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濟南吧。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城市,一直以來都是山東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她還是著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素以清泉明湖馳名于世,市內天然涌泉星羅棋布,晶瑩碧澈,蜚聲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泉城。說到泉城啊,就不得不提趵突泉,在濟南七十二泉當中趵突泉那是穩坐第一把交椅啊,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了趵突泉公園,大家是不是非常期待呢?那好,帶好自己的物品,隨小馬,下車!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筑的大門呢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座迎門假山,有的游客問要了,為什么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呢?您有所不知啊,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后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于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個山洞,洞頂和入口處采用了大塊的石頭,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贊譽。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它最初被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這個人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之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這塊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有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留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合影留念。好了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么叫馬跑泉呢?據說是由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因此叫做馬跑泉。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非常能打仗,金兵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在一次激戰當中,敗走麥城,口渴難耐。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洶涌而出,后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再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于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遺風"說的是她的詞作成就。橫批是"一代詞人"。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稱為濟南四大名泉。老金線泉的"金線"已經很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古時侯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放,芳香撲鼻,所以尚志堂院也稱作玉蘭院。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北面的建筑就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歷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辟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說,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也就是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的時候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啊,于是就立了個"蓬山舊跡"坊。如果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就會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從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涌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很多贊譽。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路上飲用。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鐘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張欽書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大家自由觀賞一下。好了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那么趵突泉的游覽到此就結束了。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不得不跟大家說再見了,怎么樣,大家覺得此行過的充實愉快嗎?小馬怎么覺得不舍得與大家分別呢?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多的不舍也只能化作對下次再見的期待了,記住小馬,下次有機會再來濟南的話,記得一定要找小馬,小馬是您永遠的朋友!臨別借張學友的一首歌送給大家:"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謝謝大家,再見!青島棧橋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青島國際旅行社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馬,是青島國際旅行社的一名專職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小馬!托大家洪福今天我非常榮幸的能和大家一起游覽青島,我會竭盡全力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在旅途中小馬若是有服務不到、照顧不周的地方呢,還請大家多多批評,小馬一定立即改正!同時希望小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大力配合,提前預祝我們此行合作愉快!那么現在呢,我們的旅游大巴已經走在了前往棧橋的路上。棧橋是青島的象征,青島人的驕傲,它位于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呢,她就像一條彩虹橫臥在海上,而最末端的回瀾閣就像是漂浮在海上一樣,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的美稱。上世紀30年代啊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不少文人墨客都為棧橋留下了不少詩篇和贊譽。大家一定都喝過青島啤酒吧,那么小馬就要問一下大家是否還記得青島啤酒的商標呢?對,它就是以青島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大家看現在呢咱們已經來到了棧橋邊,在車上看是不是相當的不過癮哪?那就帶好自己的物品,隨我下車!現在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具有代表性的宏偉建筑為何稱作棧橋呢?關于棧橋的定義,詞典中解釋說:"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么又會成為青島的標志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扎青島,為便于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在的棧橋。另一座是位于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也叫做"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借著演習的名義,從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青島,棧橋成為了德軍侵占青島的見證。德軍侵占青島后,將原先的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制橋架上面鋪有木板,并且設有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然是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以后,棧橋逐漸失去了它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人開放。1911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為"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呢成為了青島第一景。建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維修,不僅達到了防風浪、防腐蝕的要求,還在原有風韻的基礎上增加了美觀性使整個橋體煥發出青春。由此可見,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她身上不僅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了解放后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各位,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是不是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呢,讓我們一起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寬廣偉大吧。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就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這兒來游泳。往前走,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墻樓呢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全國最高紀錄,是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接下來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筑是青島的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宮,是一座集游覽、娛樂、演出、餐飲于一體的旅游場所。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建筑。大家看!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郁郁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而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后,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為"小青島"了。它的南邊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里有一戶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后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并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大家看到的那座古典建筑就是天后宮。她是青島市區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建筑,建于1467年。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德國占領青島后于1899年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碼頭,于是開辟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后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路。碧波拍打著橋面,白云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在"碧海藍天,紅瓦綠樹"的美景中體味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各位,棧橋的游覽到此也就結束了。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不得不跟大家說再見了,怎么樣,大家覺得此行過的充實愉快嗎?小馬怎么覺得不舍得與大家分別呢?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多的不舍也只能化作對下次再見的期待了,記住小馬,下次有機會再來青島的話,記得一定要找小馬,小馬是您永遠的朋友!臨別借張學友的一首歌送給大家:"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謝謝大家,再見!泰山碧霞祠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泰安國際旅行社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馬,是泰安國際旅行社的一名專職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小馬!托大家洪福今天我非常榮幸的能和大家一起游覽泰山,我會竭盡全力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在旅途中小馬若是有服務不到、照顧不周的地方呢,還請大家多多批評,小馬一定立即改正!同時希望小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大力配合,提前預祝我們此行合作愉快!山東有句古語:"濟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說的就是:濟南是個人才濟濟的大都市,而泰山則是各路神仙爭先居住的洞天福地。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以泰山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故碧霞祠的聲望遠搖海內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為道教的全國重點宮觀之一。現在呢我們已經來到了天街,就讓我們往前一探究竟吧!各位,現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游覽碧霞祠,它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以后,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勞和智慧,這不就是天上的宮殿嘛。古詩中啊,曾有詩人用"天門遙指碧霞祠,云霧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邊"等詩句來贊頌它。碧霞祠創建于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后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后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稱的。碧霞祠現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象征著全年360天。碧霞祠主祭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閑話》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代仁圣帝時,泰山上曾經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則淪于泰山頂的"玉女池"中。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凈以后,才猛然發現原來是曾經跌落在玉女池中的玉女石像。于是宋真宗下令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圣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到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看看,是不是給您一種非凡的震撼呢?由于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的蓋瓦、檐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廳內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的。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匾由康熙皇帝題字:"福綏海宇"。殿內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是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說,這碧霞元君、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進到北院,大殿之前有九脊重檐、黃琉璃蓋瓦的"香亭"居中,里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兩側又有銅鑄"金碑",亭前是明代嘉靖和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令人目不暇接,愈加感到了這里的不同尋常。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內空無一物,一覽無余,又怎能有此等韻味與效果呢?我們再到南邊的大山門看看,門的里面分別列有四尊銅像,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兩邊是兩座鐘鼓樓。南樓的門上曾設有歌舞樓,看來啊,元君奶奶也是愛聽歌看舞的。大門的外面是金藏庫,俗稱"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煙繚繞,紙火升騰。大家可在此燒幾株香火,祈求平安!香煙繚繞的泰山碧霞祠,還有眼前這巍峨的泰山,您想到些什么?朋友,今天的泰山之旅到此結束!友的一首歌送給大家:"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謝謝大家,再見!嶧城冠世榴園風景區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棗莊國際旅行社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馬,是棗莊國際旅行社的一名專職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小馬!托大家洪福今天我非常榮幸的能和大家一起游覽棗莊,我會竭盡全力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在旅途中小馬若是有服務不到、照顧不周的地方呢,還請大家多多批評,小馬一定立即改正!同時希望小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大力配合,提前預祝我們此行合作愉快!好了各位,現在我們的旅游車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冠世榴園,大家看,這樣規模的石榴園您是否感到是否非常震撼?冠世榴園位于棗莊市區南部、嶧城區西部的群山之陽。大家知道這兒有多少棵石榴樹嗎?讓小馬來告訴你吧,園區內有石榴樹530萬多株共48個品種,始建于西漢成帝年間,距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證為"吉尼斯之最",因而被譽為"冠世榴園"、"天下第一榴園"。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清香古老的青檀寺,大家是不是非常期待呢?那好,帶好自己的物品,隨小馬,下車------!來青檀寺游覽,一是觀千年古檀;二是朝佛。各位朋友咱們排好隊一位位往里進啊,跟著小馬咱往里面走!大家請看,這生長在青檀幽谷中的千年古檀,由于飽經風霜,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歲月雕塑成了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大家看,堅韌的青檀樹不僅生長在巖石中,而且根部裸露在外面。石榴園南邊有一處匡衡祠,就是為了紀念受到青檀精神鼓舞而鑿壁偷光、自學成才的西漢名將匡衡而修建的。大家看,在峽谷的盡頭就是矗立了千年的古寺青檀寺了。青檀寺始建于盛唐開元年間,原名為云峰寺,坐落在楚、漢兩山峽谷之中,因山谷中長滿青檀樹,所以改名為青檀寺。如今經過修復、完善的青檀寺,為魯南地區香火最旺盛、發展佛教文化旅游的名剎圣地。好了朋友們大家隨我進入院中吧。現在院中展現在大家眼前的這棵千年古銀杏樹,也叫公孫樹,白果樹,它老人家可是有1300多的高齡了,它乍一看是一株,其實呢它原本為雌雄兩株,后來長到了一起,成為雌雄同株,在小馬看來啊它就如同人的婚姻,年輕時相戀甜甜蜜蜜,到了中年就出現了分歧,經常鬧些小別扭,到了晚年呢又相濡以沫,共度余生。它的果實和葉子都是非常珍貴的的中藥材。好了大家可以去朝拜一下,保佑我們的親人能夠健康長壽。登上石階,您現在看到的這座小石樓叫做岳飛養眼樓。里面有岳飛端坐的塑像。當年岳飛曾經得了眼病在此養眼,老和尚就是用石榴的葉子為岳飛治好的眼疾,因為這個石榴葉子啊,具有清心明目、消毒敗火的作用。他治好眼病后回去大敗金兵,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座小石樓命名為"岳飛養眼樓"。樓下石壁上還留有"還我河山"的石刻。據記載,岳飛的抒情小詩《小重山》就是在這兒寫的。如此有意義的美景當前,大家一定不要錯過拍照留念的機會呀!大家自由活動二十分鐘,在此期間呢可以再登上前邊的報國塔欣賞一下風景。好了朋友們今天的游程到此就結束了。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不得不跟大家說再見了,怎么樣,大家覺得此行過的充實愉快嗎?小馬怎么覺得不舍得與大家分別呢?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多的不舍也只能化作對下次再見的期待了,記住小馬,下次有機會再來棗莊的話,記得一定要找小馬,小馬是您永遠的朋友!臨別借張學友的一首歌送給大家:"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謝謝大家,再見!滕州紅荷濕地篇五:濟南趵突泉導游詞趵突泉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游!在濟南停留期間,由我來接待你們并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近11萬平方米。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水溫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