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調研考試高一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共150分鐘,分值150分。2.請在答題卡規(guī)定區(qū)域作答,其他區(qū)域作答一律無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的建筑體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一個獨特的建筑體系。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世代經驗的累積所創(chuàng)造的。這個體系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qū):西起蔥嶺,東至日本、朝鮮,南至越南、緬甸,北至黑龍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區(qū)域在內。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考古學家所發(fā)掘的殷代遺址證明,至遲在公元前15世紀,這個獨特的體系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來,中國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發(fā)展了這個體系的特長,不斷地在技術上和藝術上把它提高,使之達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九點,而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做中國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chuàng)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中國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物與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門、窗、墻、瓦、檻、階、欄桿、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戧獸、正房、廂房、遊廊、庭院、夾道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chuàng)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作點綴裝飾用的。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運用這“文法”的規(guī)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匯”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摘編自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有刪改)材料二藝術素材依托于時代,藝術素材來源于生活。生于封建社會的曹雪芹因早年生活在北京、江浙兩地,所以其筆下的《紅樓夢》就體現(xiàn)了許多中國建筑的顯著特征。《紅樓夢》中的建筑體現(xiàn)了一種秩序美。這些建筑猶如封建社會的秩序一樣,有長幼尊卑的區(qū)別,有君臣、父子的嚴格界限,不可有絲毫的逾越。例如,門在《紅樓夢》中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其中,大門用于正規(guī)的禮儀。元妃省親的時候是將“鑾輿抬入大門”。還有一些重要的儀式和節(jié)日大門也會開;賈家除夕祭祀“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并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寶玉娶親時也是“大轎從大門進”,賈府賞中秋開夜宴時也是“園子正門俱已大開”,禮樂精神在“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從建筑的組合來講,《紅樓夢》中的建筑,無論是個體或群體,都具有強烈的中軸線平面布局、用對稱的布置體現(xiàn)一種嚴謹規(guī)整的效果,呈現(xiàn)出對稱之美。中國古代建筑,為強調“尊者居中”、等級嚴格的儒家之“禮”,其平面常作中軸對稱均齊布置。正因如此,《紅樓夢》中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這種布局最便于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仆之間在住房上體現(xiàn)出明顯的差別,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xiàn)這一布局原則。《紅樓夢》中的建筑還滲透著含蓄曲折美。含蓄就是“隱”,“隱”能使作品內容深刻,耐人尋味,而建筑的含蓄則能給人遐想的空間。《紅樓夢》中府邸的入口處的影壁和穿堂的屏風就是“隱”在建筑上的表現(xiàn)。它們使整個建筑具有豐富的層次感,使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空間變換的感覺。大觀園里的建筑有的沒有明顯的軸線、基本造型是曲線形,以“含蓄”為標準,展現(xiàn)了曲折幽深、藏而不露的神韻。在“大觀園試才題匾額”這一回中,大觀園的山石水木,樓閣亭榭,曲廊畫橋或是“一帶粉垣,里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或是“五間清廈連著卷棚,四面出鷹”;或是“粉垣環(huán),,綠柳周垂……兩邊盡是游廊相接”,廳堂軒館,樓閣臺榭,處處可見曲勢,時時顯得優(yōu)美,尤其是曲廊,人行其中,幽靜深邃,可以使人產生廣闊的聯(lián)想,給人以美的享受。(摘編自黎書文《<紅樓夢>中的建筑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有刪改)材料三(黛玉)想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三間廳,廳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建筑具有自己豐富的“詞匯”,如梁、柱、枋、檁、門等都組成了中國建筑的“文法”。B.中國建筑的“文法”是經由兩三千年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C.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xiàn)出中國建筑中軸線平面對稱的布局原則。D.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雖然講究規(guī)則、對稱;但建筑中的風景卻也有著不規(guī)則、不對稱的美,通過造型的起伏形成曲折有致的境界。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的建筑體系是一個獨特的建筑體系,它不僅在地域上分布范圍廣泛,而且形式上都大同小異。B.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既有極大的“拘束性”,呈現(xiàn)出統(tǒng)一性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注重靈活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出“千變萬化”的一面。C.《紅樓夢》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喪事皆由正門出靈,可見府第大門反映著古代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體現(xiàn)了儒家的禮儀規(guī)范。D.《紅樓夢》中的建筑不僅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的多種特征,而且映射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3.下列詩句中不能體現(xiàn)中國建筑具有“藏而不漏的神韻”一項是()A.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B.密鎖重關掩錄苔,廊深閣回此徘徊。C.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D.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4.材料一在語言運用方面很有特點,請舉例進行分析。5.材料三描寫的“榮國府”體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特征,請結合材料二的觀點加以分析。【答案】1.A2.D3.C4.①邏輯嚴密。運用“或是……或是……”“因而”“無論……都……”“但”“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等表關聯(lián)的詞語,使文章條理清晰。②準確恰當。“至遲”“已經”“基本上”等詞語,語言簡潔、嚴謹。③生動形象。“文法”“詞匯”“文章”“大文章”“小品”等詞語,運用比喻使論述生動活潑,易于理解。5.①黛玉進榮國府時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體現(xiàn)中國建筑的秩序美。②“正面上房”與“兩邊廂房”體現(xiàn)中國建筑平面常作中軸對稱均齊布置的對稱美。③榮國府穿堂放著大插屏,穿山游廊廂房的設計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滲透著含蓄曲折美。【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如梁、柱、枋、檁、門等都組成了中國建筑的‘文法’”錯誤,偷換概念。梁、柱、枋、檁、門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而“文法”是指運用這些構件建造時沿用的慣例法式。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而且形式上都大同小異”錯誤。由原文“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可知,原文說的是“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B.“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既有極大的‘拘束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注重靈活創(chuàng)新”錯誤。由原文“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可知,表示程度的副詞使用不當,應是“一定的拘束性,極大的靈活性。”C.“《紅樓夢》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喪事皆由正門出靈”錯誤。根據材料二第二段“有長幼尊卑的區(qū)別,有君臣、父子的嚴格界限,不可有絲毫的逾越”可知,秦可卿為寧國府兒媳婦,尤二姐為妾,她們出殯不能由正門出。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C.畫棟飛上了南浦的云,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運用夸張手法既寫出了滕王閣居高臨遠之勢,又寫出了滕王閣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不能體現(xiàn)中國建筑具有“藏而不漏的神韻”。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語言特點的能力。邏輯嚴密。句子“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中運用“或是……或是……”,句子“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chuàng)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中運用“因而”,句子“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中運用“無論……都……”,句子“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中運用“但”,句子“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物與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中運用“所以”,句子“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中運用“之所以……是因為……”等表關聯(lián)的詞語,使文章條理清晰。準確恰當。“考古學家所發(fā)掘的殷代遺址證明,至遲在公元前15世紀,這個獨特的體系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中“至遲”“已經”“基本上”等詞語,語言簡潔、嚴謹。生動形象。結合“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chuàng)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可知,“文法”“詞匯”“文章”“大文章”“小品”等詞語,運用比喻使論述生動活潑,易于理解。【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結合“《紅樓夢》中的建筑體現(xiàn)了一種秩序美。這些建筑猶如封建社會的秩序一樣,有長幼尊卑的區(qū)別,有君臣、父子的嚴格界限,不可有絲毫的逾越。例如,門在《紅樓夢》中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其中,大門用于正規(guī)的禮儀”可知,黛玉進榮國府時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體現(xiàn)中國建筑的秩序美。結合“從建筑的組合來講,《紅樓夢》中的建筑,無論是個體或群體,都具有強烈的中軸線平面布局、用對稱的布置體現(xiàn)一種嚴謹規(guī)整的效果,呈現(xiàn)出對稱之美。中國古代建筑,為強調‘尊者居中’、等級嚴格的儒家之‘禮’,其平面常作中軸對稱均齊布置。正因如此,《紅樓夢》中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可知,“正面上房”與“兩邊廂房”體現(xiàn)中國建筑平面常作中軸對稱均齊布置的對稱美。結合“《紅樓夢》中的建筑還滲透著含蓄曲折美。含蓄就是‘隱’,‘隱’能使作品內容深刻,耐人尋味,而建筑的含蓄則能給人遐想的空間。《紅樓夢》中府邸的入口處的影壁和穿堂的屏風就是‘隱’在建筑上的表現(xiàn)。它們使整個建筑具有豐富的層次感,使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空間變換的感覺”可知,榮國府穿堂放著大插屏,穿山游廊廂房的設計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滲透著含蓄曲折美。(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雷雨(節(jié)選)曹禺選段一周樸園(點著一枝呂宋煙,看見桌上的雨衣,向侍萍)這是太太找出來的雨衣嗎?魯侍萍(看著他)大概是的。周樸園(拿起看看)不對,不對,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舊雨衣,你回頭跟太太說。魯侍萍嗯。周樸園(看她不走)你不知道這間房子底下人不準隨便進來嗎?魯侍萍(看著他)不知道,老爺。周樸園
你是新來的下人?魯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兒來的。周樸園
你的女兒?魯侍萍
四鳳是我的女兒。周樸園
那你走錯屋子了。魯侍萍
哦。——老爺沒有事了?周樸園
(指窗)窗戶誰叫打開的?魯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地走向中門)周樸園
(看她關好窗門,忽然覺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貴姓?魯侍萍
我姓魯。周樸園
姓魯。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魯侍萍
對了,我不是,我是江蘇的。周樸園
你好像有點無錫口音。魯侍萍
我自小就在無錫長大的。周樸園
(沉思)無錫?嗯,無錫,(忽而)你在無錫是什么時候?魯侍萍
光緒二十年,離現(xiàn)在有三十多年了。周樸園
哦,三十年前你在無錫?魯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沒有用洋火呢。周樸園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遠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歲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無錫呢。魯侍萍
老爺是那個地方的人?周樸園
嗯,(沉吟)無錫是個好地方。魯侍萍
哦,好地方。周樸園
你三十年前在無錫嗎?魯侍萍
是,老爺。周樸園
三十年前,在無錫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魯侍萍
哦。周樸園
你知道嗎?魯侍萍
也許記得,不知道老爺說的是哪一件?周樸園
哦,很遠的,提起來大家都忘了。魯侍萍
說不定,也許記得的。周樸園
我問過許多那個時候到過無錫的人,我想打聽過。可是那個時候在無錫的人,到現(xiàn)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著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三十年前在無錫有一家姓梅的。魯侍萍
姓梅的?周樸園
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慧,也很規(guī)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來,——你知道嗎?魯侍萍
不敢說。周樸園
哦。魯侍萍
我倒認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周樸園
哦?你說說看。魯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慧,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周樸園
也許,也許你弄錯了,不過你不妨說說看。魯侍萍
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guī)矩的。周樸園
(苦痛)哦。魯侍萍
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她抱在懷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樸園
(汗涔涔地)哦。魯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選段二周樸園嗯,——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魯侍萍哦,——那用不著了。周樸園怎么?魯侍萍這個人現(xiàn)在還活著。周樸園(驚愕)什么?魯侍萍她沒有死。周樸園她還在?不會吧?我看見她河邊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絕命書。魯侍萍不過她被一個慈善的人救活了。周樸園哦,救活啦?魯侍萍以后無錫的人是沒見著她,以為她那夜晚死了。周樸園那么,她呢?魯侍萍一個人在外鄉(xiāng)活著。周樸園那個小孩呢?魯侍萍也活著。周樸園(忽然立起)你是誰?魯侍萍我是這兒四鳳的媽,老爺。周樸園哦。(有刪改)6.下列對戲劇相關內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樸園看到魯待萍以為她是“新來的下人”,但是看到她關窗戶的動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覺得她很奇怪。B.周樸園慌忙地問:“你——你貴姓”,從語氣中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慌亂,已懷疑眼前的老媽子可能是當年的梅侍萍。C.周樸園說無錫是“好地方”,深層指年輕時他和“梅小姐”之間的美好回憶,可見其對過去的眷戀懷念。D.周樸園夸梅侍萍“很賢慧,也很規(guī)矩”而魯侍萍卻自貶,表現(xiàn)了曾經的悲慘遭遇對侍萍的打擊之大,內心怨恨之重。7.下列對戲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侍萍關窗戶引發(fā)周樸園的詢問,而周樸園的詢問又引出下文周樸園和魯侍萍的相認,以此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B.節(jié)選部分巧妙運用“回顧”與“穿插”的方法,把現(xiàn)實和過去交織起來,推動劇情的發(fā)展,展示了人物之間的多重關系。C.節(jié)選部分明線是魯侍萍與周樸園過去的矛盾;暗線是魯侍萍以局外人的口吻訴說自己的苦難經歷,揭露周樸園的虛偽、冷酷。D.魯侍萍在對話中既有意隱蔽身份,又在語言動作中不斷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這正是劇中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8.戲劇人物的用語、語氣都各有特色,有時通過同一個字也能探知人物不同的內心活動。請根據選段一兩處畫橫線中的“哦”字簡要分析。9.某個劇本對選段二的部分文字作了增刪:(1)增添了一個字“就”:那(就)用不著了。(2)刪除了“哦,救活啦?”與“(忽然立起)”兩處。有人認為增添的十分巧妙而刪除的明顯不足,請就此談談你的理解。【答案】6.B7.C8.(1)周樸園對面前老媽子的回答表示驚奇(驚訝);(2)周樸園良心受到譴責、做賊心虛的尷尬與惶恐不安。9.(1)增添的“就”是副詞,起加強語氣作用,更好突出魯侍萍對周樸園惺惺作態(tài)的反感;(2)刪除“哦,救活啦?”不能突出周樸園因吃驚而重復魯侍萍語言的神情;(3)刪除“(忽然立起)”不能表現(xiàn)周樸園極度恐慌的心理,不能更好地突出他對眼前如此熟悉那段往事的人表示懷疑。【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B.“已懷疑眼前的老媽子可能是當年的梅侍萍”錯誤,由后文看,此時他只是覺得眼前的人很奇怪,但是沒有懷疑她就是侍萍。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C.“節(jié)選部分明線是魯侍萍與周樸園過去的矛盾;暗線是魯侍萍以局外人的口吻訴說自己的苦難經歷”錯誤,明線是魯侍萍以局外人的口吻訴說自己的苦難經歷,暗線是魯侍萍與周樸園過去的矛盾。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語言能力。第一個,侍萍說“我倒認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周樸園說“哦?你說說看”,可見,此時的“哦”更多的是奇怪,周樸園沒想到這個老媽子會認識姓梅的年輕姑娘。第二個,前文是侍萍的回憶,“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她抱在懷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交代了當初侍萍和周樸園的故事,周樸園始亂終棄,導致侍萍無可奈何,選擇帶著孩子投河而死。這時周樸園汗涔涔地說“哦”,表現(xiàn)了他內心對當初自己行為的尷尬和惶恐,良心受到了暫時的譴責。【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語言的能力。增刪詞語是否有必要,需要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看增刪的內容能否起到更好的文學效果。(1)“那用不著了”與“那(就)用不著了”相比,增加副詞“就”,“就”在這里起加強肯定語氣,指出根本不需要為侍萍修墳墓,更能體現(xiàn)出侍萍對周樸園作為的反感。(2)前文周樸園說“她還在?不會吧?我看見她河邊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絕命書”,接著侍萍說“不過她被一個慈善的人救活了”,所以周樸園才會非常吃驚地問“哦,救活啦?”,此處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為了突出人物的心理,如果刪掉,就不能表現(xiàn)他內心的震驚。(3)“忽然立起”是潛臺詞中的動作描寫,當侍萍說自己和孩子都在外鄉(xiāng)活著的時候,周樸園內心極度震驚、恐慌,因此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突然站了起來,如果刪去就難以表現(xiàn)他此時的心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材料二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年少,未宦事韓。秦破韓,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沛公之從洛陽南出軒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遂北至藍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漢元年正月,(沛公)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張良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使良授齊王信印。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zhàn)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夫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縣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謚為文成侯。(改編自《史記·留侯世家》)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使良授齊王信印/B.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使良授齊王信印/C.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使良授齊王信印/D.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使良授齊王信印/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左尹,古代官職名,令尹的輔佐,地位相當于丞相,與之相對應的有右尹。B.婚姻,與現(xiàn)代漢語的“婚姻”含義有所不同,文中指劉邦和項伯結為兒女親家。C.漢元,以漢之元年為起點的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紀元,文中指劉邦正式稱帝的年號。D.崩,是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項伯夜訪張良,勸他離開,因為他們交情友好,以告密來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這使迫在眉睫的戰(zhàn)爭出現(xiàn)了轉機。B.張良年少之時膽略非同一般,家族世代相韓。當韓被秦滅亡后,他用盡自家財產尋求刺客暗殺秦王,為韓報仇。C.劉邦與各路諸侯約定共同追擊項羽,諸侯不至。劉邦采用張良計策,各路諸侯到來,最后楚軍戰(zhàn)斗失利,堅守固陵。D.劉邦封賞張良,張良婉言拒絕。韓信卻自立為王,給劉邦以威脅和壓力。從中可見張良的洞察秋毫,淡泊名利和忠誠。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2)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14.高帝曰“夫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結合材料二簡述子房之功。【答案】10.D11.C12.C13.(1)之所以派遣官兵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變故發(fā)生。(2)大王為什么不燒斷所經過的棧道,告示天下人你沒有再回來的想法,用這個辦法來穩(wěn)住項王的心。14.(1)設疑兵之計,以利誘敵,打敗秦軍;(2)火燒棧道,消除項羽憂慮;(3)舉薦良才,共建功業(yè),擊敗楚軍;(4)授齊王印,穩(wěn)定內部局勢;(5)獻計促成諸侯之會。【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句意: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zhèn)守齊國。不然可能發(fā)生變亂。”漢王也醒悟了,就派遣張良前往,去授予韓信齊王王印。“寧……乎”,固定句式,前后斷開,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漢王亦悟”,主謂結構,“漢王”是句子的主語,故應在“漢王”前斷開,排除A。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文中指劉邦正式稱帝的年號”說法有誤。劉邦此時并未正式稱帝,同時年號是漢武帝首創(chuàng),漢元并非年號。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最后楚軍戰(zhàn)斗失利,堅守固陵”說法有誤。根據原文“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zhàn)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可知,是漢軍戰(zhàn)斗失利,堅守固陵,而非楚軍。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所以……者”,表示原因;“出入”,偏義復合詞,偏指“入”;“非常”,古今異義詞,意外事故。(2)“何不”,為什么不;“示”,告示;“固”,穩(wěn)住。【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能力。根據原文“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可知,張良能設疑兵之計,以利誘敵,打敗秦軍。根據原文“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可知,張良能火燒棧道,消除項羽憂慮。根據原文“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可知,張良能舉薦良才,共建功業(yè),擊敗楚軍。根據原文“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使良授齊王信印”可知,張良能進言建議授齊王印,穩(wěn)定內部局勢。根據原文“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zhàn)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可知,張良能獻計促成諸侯之會。參考譯文:材料一: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全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劉邦)他們一起死了。”張良說:“我是韓王派給沛公的人,現(xiàn)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于是張良進去,全部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說:“這件事怎么辦?”張良說:“是誰給大王出這條計策的?”劉邦說:“一個見識短淺的小子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領而稱王。’所以就聽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足以抵擋項王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當然不如啊。這將怎么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劉邦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張良說:“秦朝時,他和我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xiàn)在事情危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跟你比,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就進去見劉邦。劉邦捧上一杯酒祝項伯長壽,和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說:“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據為己有,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等待將軍到來。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材料二:留侯張良,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秦滅亡韓國時,張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沒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財來尋求刺客暗殺秦王,為韓國報仇,因他祖父、父親歷任韓國五代國君之相的緣故。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軒轅山時,張良率兵跟隨沛公。沛公打算率領兩萬人馬去攻擊峣山下的秦軍,張良勸說道:“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他們的將領是屠戶的兒子,買賣人容易用利益來動搖。希望沛公暫且駐留營壘,派一部分人先出發(fā),給五萬人準備糧餉,在周圍的山上多張掛旗幟,作為疑兵之計,然后派酈食其帶著貴重的財寶去誘惑秦將。”秦軍的將領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聯(lián)合一齊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接受他們。張良說:“這只是他們的將領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們不會聽從。如不聽從就一定會有危險,不如趁他們懈怠時去襲擊他們。”于是沛公率兵襲擊秦軍,大敗秦軍。于是向北追敵到藍田,交戰(zhàn)兩次,秦兵終于崩潰。于是到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漢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請領漢中地區(qū)。項王就答應了。張良趁機勸漢王說:“大王為什么不燒斷所經過的棧道,告示天下人你沒有再回來的想法,用這個辦法來穩(wěn)住項王的心。”項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對漢王的憂心,而向北發(fā)兵去攻打齊國。到了下邑,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我打算把函谷關以東地區(qū)捐送給別人,不知誰可以和我共建功業(yè)呢?”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軍的猛將,他和項王有隔閡;彭越和齊王田榮在梁地反叛,這兩個人馬上就可以使用。而漢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委任大事,獨當一面。如果打算捐棄關東之地,就送給這三個人,楚軍就可以打敗了。”最后擊敗楚軍的,正是靠了這三個人的力量。漢四年,韓信打敗齊國以后想自立為齊王,漢王非常生氣。張良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zhèn)守齊國。不然可能發(fā)生變亂。”漢王也醒悟了,就派遣張良前往,去授予韓信齊王王印。這年秋天,漢王追擊楚軍到了陽夏的南面,因戰(zhàn)斗失利而堅守固陵,諸侯們到了約定的時間還沒到。張良勸說漢王,漢王采用了他的計謀,諸侯們才都來到。漢六年正月,封賞有功之臣。高帝說:“運籌謀劃于帷帳之中,決戰(zhàn)取勝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勞。你自己在齊地選擇三萬戶作為封地吧。”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起兵,與陛下在留縣會合,這是上天把我授給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策,幸而時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縣就滿足了,不敢接受三萬戶的封地。”于是封張良為留侯。高帝駕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謚號為文成侯。(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登岳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1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詩人昔日仰慕洞庭名勝,暮年終于登上岳陽樓,實現(xiàn)了目睹名湖的愿望。“昔聞”“今上”表達了登樓的感慨。B.頷聯(lián)實寫洞庭湖分斷吳楚、吐納日月的壯闊之景,體現(xiàn)出了洞庭湖廣袤無邊、氣勢磅礴的特點。C.頸聯(lián)詩人由登樓觀景轉寫個人處境,意境由開闊變?yōu)閴阂郑趥€人滄桑中蘊含著無限感慨。D.全詩從大處著筆,將復雜的情感與洞庭水勢融合,將江山的壯闊與個人胸襟的博大相映襯,吐納天地,悲愴蒼涼,催人淚下。16.本詩與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同為洞庭湖觀景抒懷之作,但所抒發(fā)的情感有所不同,請簡要概括。【答案】15.B16.①杜詩: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老病孤獨飄零的悲嘆;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②張詞:沉穩(wěn)泛舟的豪邁;超然物外的曠達;高潔被貶的憤慨。【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B.“實寫”說法錯誤,頷聯(lián)借助想象和夸張,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融進了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不是實寫。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詞情感的能力。杜詩頸聯(lián)直抒胸臆,多年戰(zhàn)亂和漂泊,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尾聯(lián)提到國事,并為之涕泗縱橫,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所以杜詩抒發(fā)了詩人年老多病、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張詞“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三句,反顧詞人的心路歷程。詞人借助月光自照,雖然仕途失意卻光明磊落。“肝肺皆冰雪”一句,既與上闋“表里俱澄澈”相照應,又顯示出詞人的心胸坦蕩,襟懷灑落。“盡挹西江”,這是借用佛教禪宗一口吸盡西江水來形容豪飲的氣概。“細斟北斗”是把天上的星斗想象為人間的酒器,用來慢慢地斟酒暢飲。這種幻覺中的意象,顯示詞人早已把人間的寵辱、榮華富貴拋之九霄云外。“扣舷”二句作為全篇的結尾,把讀者的思緒也一同拉到了物我兩忘的超塵絕俗的境地。“獨嘯”“短發(fā)蕭騷襟袖冷”,被免職了,不免帶有幾分蕭條與冷落,表達了高潔被貶的憤慨。(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說,即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自己治理三年即可大有改觀。(2)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描寫了詞人“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說六朝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此時只剩凄涼秋色,反映詞人吊古傷今的情緒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加之以師旅②.因之以饑饉③.短發(fā)蕭騷襟袖冷④.穩(wěn)泛滄浪空闊⑤.六朝舊事隨流水⑥.但寒煙衰草凝綠【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的寫法,“旅”“饉”“蕭”“騷”“襟”“滄”“衰”“凝”。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我想這些鯉魚“科學家”會對那些提出在水池之外還存在有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的魚()。它們認為,唯一真實存在的事物就是魚兒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池水表面變得混亂,水中的睡蓮在洶涌不息的水波沖刷下?lián)u擺不定。在它們看來,睡蓮似乎是自己在運動,沒有任何東西沖刷它們。因為就像我們看不見我們周圍的空氣和空間一樣,鯉魚們也看不見它們賴以生存的水,它們?yōu)樗徸约耗軌蜻\動而困惑不解。我常想,我們就像()地在池中游動的鯉魚。我們的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里度過,以為我們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我們()地拒絕承認就在我們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別的平行宇宙或多維空間,而這些都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力。如果我們的科學家發(fā)明像力這樣一些概念,那僅僅是因為他們不能用眼檢驗出無法看見的充滿于我們周圍空間的各種振動的原因。一些科學家視更高維數世界的說法,是因為他們不能在實驗室里便利地()它。18.依次填入文中括號里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冷嘲熱諷自鳴得意自以為驗證B.反唇相譏自以為是自鳴得意論證C.反唇相譏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論證D.冷嘲熱諷自以為是自鳴得意驗證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20.文中畫橫線處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及表達效果。【答案】18.A19.那僅僅是因為他們不能用眼檢驗出充滿于我們周圍空間的無法看見的各種振動。20.(1)構成:“困惑不解”賦予鯉魚以人的情態(tài),把鯉魚當作人來寫。(2)表達效果:這一修辭使語言表達形象可感,生動活潑。說明鯉魚和人類對生存環(huán)境的認識是有限的,啟示我們要克服思維定式。【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詞語的能力。第一處,冷嘲熱諷:用尖酸刻薄的語言進行譏笑及諷刺。反唇相譏: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笑、諷刺對方。結合前后文可知,語境是說鯉魚“科學家”對那些魚“還有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的”說法的不贊同、嘲笑。選擇“冷嘲熱諷”。第二處,自鳴得意:自以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形容自我欣賞。自以為是:指自己認為自己正確,形容主觀不虛心的態(tài)度。語境形容游動的鯉魚內心很得意,選擇“自鳴得意”。第三處,自鳴得意:自以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形容自我欣賞。自以為是:指自己認為自己正確,形容主觀不虛心的態(tài)度。語境形容“拒絕承認就在我們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別的平行宇宙或多維空間”時的態(tài)度,表現(xiàn)魚的不虛心。選擇“自以為是”。第四處,驗證:通過試驗或應用來證實。論證: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語境形容在實驗室里證實“更高維數世界”,選擇“驗證”。故選A。【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語病:第一處,語序不當,“無法看見的充滿于我們周圍空間”定語語序不當,“充滿于我們周圍空間”屬于表示范疇的,應放在前面,改為“充滿于我們周圍空間的無法看見”;第二處,句式雜糅,“是因為……的原因”“句式雜糅,刪去“的原因”。【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修辭手法的構成和表達效果的能力。題干要求分析“構成”和“表達效果”,需要結合擬人修辭手法中將哪部分賦予了人的行為、心理等進行分析,然后再結合上下文分析效果。“它們?yōu)樗徸约耗軌蜻\動而困惑不解”中寫魚“困惑不解”,賦予了魚以人的心理、情態(tài),可見該句是把鯉魚當成人來寫的。鯉魚們因為思維所限,因此“看不見它們賴以生存的水”,并且理解不了“睡蓮自己能夠運動”,這種行為就像“我們看不見我們周圍的空氣和空間一樣”,因此,該句運用擬人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魚和人類受思維限制,導致思維受限的情景,從而告訴我們要克服思維定式,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由這“文法”和“詞匯”組織而成的這種建筑形式,既經廣大人民所接受,為他們所承認、所喜愛,(1),但它們在此產生的基礎上很快地就越過材料的限制,同樣運用到磚石建筑上去,這說明為什么在中國無數的建筑上都常常應用原先用在木材結構上的“詞匯”和“文法”。依據這條發(fā)展的途徑,讓中國建筑和歐洲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筑體系乃至埃及和其中兩河流域的建筑體系,是完全一樣的;(2),那些體系很早就舍棄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磚石為主要材料。在中國,則因很早就創(chuàng)造了先進的科學的梁架結構法,把它發(fā)展到高度的藝術和技術水平,所以雖然也發(fā)展了磚石建筑,(3)。這樣的主要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鐵路客運服務工作理念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yè)教學湖南鐵道左繼紅課件
- 臨夏餐廳仿真樹施工方案
- 《GB 15146.5-1994反應堆外易裂變材料的核臨界安全 钚-天然鈾混合物的核臨界控制準則和次臨界限值》(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國交通運輸課件
- 《GB 9683-1988復合食品包裝袋衛(wèi)生標準》(2025版)深度解析
- 生態(tài)修復項目苗木培育合同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三上學期第周物理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綜測評講
-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租賃合同范文
- 反恐維穩(wěn)培訓課件
- 大學生勞動教育通論(大連海洋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答案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深中共同體聯(lián)考八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
- 小區(qū)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實施細則
- 高凈值客戶行為與需求分析
- 2015-2024北京中考真題英語匯編:閱讀單選CD篇
- 游戲行業(yè)虛擬充值卡采購合同
- 血液透析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送餐配送車設計與實現(xiàn)(論文)11000字】
- 四旋翼無人機飛行姿態(tài)的幾種改進控制算法研究的任務書
- 《機械制圖(多學時)》中職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