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學案樣本_第1頁
師說學案樣本_第2頁
師說學案樣本_第3頁
師說學案樣本_第4頁
師說學案樣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師說》設計人:董光芒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說”文體知識及“古文運動”文學常識。2、讀懂文意,掌握重點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使用方法。3、學習正反對比論證方法。4、樹立尊師重教思想,培養謙虛好學風氣。教學重點:1、朗誦背誦,了解文義2、掌握重點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使用方法3、領會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把握全文論證結構。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本課主要任務是在了解寫作背景、熟悉作家基礎之上把握文意,以學生自學為主,培養其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力;誦讀是學習文言文主要方法,重復誦讀使學生了解文意,深入體會文章思想內容與藝術格調。一、導語同學們,當今社會尊師重教蔚然成風,不過,在唐代,魏晉以來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不論學業怎樣,都有官可做。所以,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卻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觀點,批判“恥學于師”陋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千古佳作《師說》,從中感受韓愈非凡勇氣和斗爭精神。二、解題“說”是古代散文中一個文體,屬議論文范圍,能夠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三、作者介紹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提倡者。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之為韓昌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稱“韓吏部”。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后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日后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傳頌優異散文。他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四、古文運動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優異散文,果斷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興趣他們提倡那種古文。韓愈用其出色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基礎。因為他對古文提倡,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師說》可看作是提倡古文莊重宣言。五、教師朗誦誦課文學生注意讀音、句讀、語氣六、學生自由朗誦請學生查字典疏通文字,并依照注解初步搞清文章含義。教師巡回指導。要求能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七、指定四名學生朗誦課文(一人一段)其余學生傾聽,看看有沒有讀不準字音,讀不清句讀,讀不出語氣,并進行糾正,然后一起朗誦八、研讀課文,深入了解字詞句含義(1)請完成下面預習,提倡查工具書、討論。(2)學生相互討論,也可將自己疑難問題提出,并討教于周圍同學(3)最終將小組疑難問題記下準備向老師或全班同學質疑一、通假字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2、或師焉,或不焉()二、古今異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3、吾從而師之:4、是故無貴無賤:5、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6、句讀之不知:7、小學而大遺:8、師無須賢于弟子:三、詞類活用1、吾從而師之()2、其下圣人也亦遠矣()3、于其身也,則恥師焉()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5、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6、而恥學于師()7、小學而大遺()8、吾師道也()四、特殊句式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不拘于時,學于余4、師無須賢于弟子5、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五、一詞多義1、道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于是廢先王之道()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有碑仆道()吾師道也()策之不以其道()何可勝道也哉()2、師古之學者必有師()吾師道也()吾從而師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十年春,齊師伐我()3、傳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六藝經傳皆通習之()朔氣傳金柝()舍相如廣成傳舍()4、其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歟()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出人也遠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于其皆出于此乎()拜送書于庭()學于余(恥學于師)()于其身也()師無須賢于弟子()不拘于時()6、則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7、乎生乎吾前()其皆出于此乎()8、之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擇師而教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句讀之不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輟耕之壟上()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君將哀而生之乎()蚓無爪牙之利()吾欲之南海()9、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十、課后作業朗誦課文,結合語境,翻譯課文,試著背誦本文。第二課時本課重點是歸納積累實詞、虛詞使用方法和特殊句式,翻譯重點句子。了解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學過程:一、檢驗背誦情況二、學生展現疑難問題三、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朗誦、討論、釋疑、翻譯,并歸納整理重點實詞、虛詞使用方法和特殊句式四、研習課文方法:師生共同討論探究,分析歸納,邊講邊板書1、分析第1段: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2、分析第2段:思索:(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絡?(2)這段文字利用怎樣論證方法?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道”“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癥結。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四個“圣”和四個“愚”詞性有兩種:一個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意思;一個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是否”。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原因。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授之書”“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人不能處理(修身、治國)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作者在這組本身矛盾對比中,對不從師表現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否定。最終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道相同”“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意思。“其可怪也歟”,是帶諷刺語氣感嘆句。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言行加以描述,并發出帶有諷刺語氣強烈感嘆。本段利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3、分析第3段:思索:第3段與第1段關系怎樣?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第二層:用孔子言和行兩方面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事例。孔子言論中“三”,應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么解釋才能表現格言警辟性。最終作者從孔子事例中推斷出:“弟子無須不如師,術業有專攻”結論。4、分析第4段:思索:作者為何稱贊李蟠?四、依照以上內容層次分析,學生自由背誦課文五、作業1、歸納整理2、朗誦背誦六、當堂練習一、以下詞語中加點字全都正確一組是(

)。A.

孰(shú)萇弘(cháng)經傳(zhuàn)針砭時弊(biǎn)

B.諛(yú)

句讀(dòu)

諂媚(chǎn)

不拘于時(jū)

C.郯(dàn)嚴謹(jīn)或不焉(fōu)惑之不解(huò)

D.聃(dān)貽之(yí)師襄(xiāng)以資切磋(chuō)二、下面判斷有誤一項是()A.《師說》選自《昌黎先生集》,“說”是古文中一個文體,屬議論文范圍,通常為陳說自己對某種事物看法。B.作者韓愈,字退之,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韓氏是望族,世稱韓昌黎,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唐代古文運動提倡者。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D.《師說》用了六個字——傳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師職能作用給概括出來了。三、“道”字講法不一樣其余三項一項是()A.師道之不復,可知矣B.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四、對“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一句解釋正確一項是()。A.不了解書本上字句,有跟老師學習,這只是小方面學習;不能處理疑難問題,有卻不跟老師學習,這是把大方面放棄了。我沒看出這種人是明白事理。B.不了解書本上字句,有不跟老師學習,這是把大方面放棄了;不能處理疑難問題,有卻跟老師學習,這只是小方面學習。我看不出這種人是明白事理。C.不了解書本上知識,不能處理疑難問題,或者以他為老師,或者不以他為老師,這是小方面學習,大方面放棄。我沒能見到他明白事理。D.不了解書本上字句,不能處理疑難問題,或者學習,或者不學習,大方面放棄小方面學習。我怎能看出他聰明呢?五、閱讀下面文段,然后回答下列問題。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無須不如師,師無須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1.解釋文中加點詞。常:之徒:及:是故:于:是:2.把下面兩個句子譯成當代漢語。原文: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譯文:原文: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譯文:3.這段文字中心句是()。A.圣人無常師B.三人行,則必有我師C.是故弟子無須不如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