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木工藝的形成_第1頁
平木工藝的形成_第2頁
平木工藝的形成_第3頁
平木工藝的形成_第4頁
平木工藝的形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平木工藝的形成明式家具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以張耀、王世襄、胡德生、田家青和濮安國等一批學者為代表。對于明式家具的定義和成因,他們的看法較為接近。明式家具是指明中晚期至清代康雍時期,材質優異、工藝精良、造型優美的硬木家具。

明式家具的成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以蘇州為核心區域的吳地私家園林的興盛,園林的大星興起,對于家具的樣式、材質乃至陳設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二是優質硬木資源的豐富三是文人的參與,明中后期生活富裕、無心仕途的文人醉心于享受生活,他們編寫和參與戲曲演出,參與紫砂壺、家具的設計和制作。

但上述因素都未能確切解釋明式家具橫空出世的原因,而這或許與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有關,即明代小木作工藝,特別是平木工藝。明式家具主要以優質硬木為原材料,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制作明式家具時,為了解決硬木的平整和光順問題,要有非常精良的木作工具才便于打造,才能呈現優質硬木美麗的肌理和優雅的線條。

中國古代建筑按木工工藝的不同,將建造房屋木構架的部分稱為“大木作”,而建筑裝修和木制家具的部分被稱為“小木作”,前者為大木匠,后者為小木匠。隨著木作的分工和細化,木作的工具也有所發展,木作分工與工具發展相互促進。中國很早就出現了鋸子,進入唐代之后,傳統木作的分工越發明顯,木工工具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唐初解木鋸的普及,促進了木工的進一步分化。最遲在北宋前期,出現了用鋸按一定規格解木的專業工匠——鋸傭,這是繼之前大木作、小木作、雕作之外的又一重大分工。宋代還出現了架鋸,在現有資料中,這一情形初見于《清明上河圖》口,作品中出現了大量大框家具。《清明上河圖》中車輛作坊的匠人正在制造木車,一人坐在長凳上用工具打磨木料,手中用的工具不太清晰,大概是平木鏟,暫未發現今天的平木刨。有學者以繪畫、文字等資料為據,認為刨子大致出現在南宋末年,但目前尚未發現實物證據。此外,《清明上河圖》中還出現了木作工具的配套組合。平木工具種類的增多和木作I具材質等一些木工技術的新變化,為宋代以后平木工具和平推刨的發明,夯實了技術基礎。

刨子在歐洲古羅馬時期就已出現,但其使用方式和中國的刨子有很大的區別,歐洲的刨子回(圖2)是拉刨,人們在使用時要往懷里拉。目前,缺乏這種刨子流入中國的確切記錄,其對于中國刨子的影響,似乎沒有什么確切的依據。

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如今常見的傳統木作手工具接近成熟,木作工具的配套使用情況進一步改善。伐木所用的工具為鋸和斧解材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框鋸;而平木所使用的工具,由唐代以前的斤和礱等,優化為以刨、斤和斧及其他平木工具結合使用。之前很多學者認為中國的刨子出現于明中晚期,其時間與明式家具出現的時間相吻臺。但以上這些觀點,隨著2023年山東菏澤地區一艘元代沉船的考古發掘而被顛覆。這艘沉船中出土了一件木工平木工具的實物——刨子圖,它與歐洲的刨子在形式和使用上,具有較大的區別,兩者之間似乎沒有關聯。山東菏澤元代沉船出土的刨子與現代刨子相比,在形式上沒有明顯區別,它的表面有非常明顯的頻繁使用所造成的磨損痕跡。

刨子是木工用來對木材進行修整、削薄和造型的工具,它的發明和使用對家具的打造作用很大。按照用途,刨子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平木用的平推刨,它的刨身底部是平面狀;二是線腳刨,其刨身底部有特定的造型,用于刨出各種形態的線腳;三是磨工使用的耪刨。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刨子,如箍桶匠所用的桶里刨等。平木工序是小木作工序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粗平、細平和光料等層次。

明代的平推刨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很多文獻和資料中都有其形象。仇英團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中的勞動場景可以找到大星的小木作工具,其中有多處刨子的描繪,由此可見,當時對于刨子的使用已經十分廣泛。

在中國傳統家具的發展歷程中,木作技術和木作工具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平木工具刨子至遲在元朝就已出現,這是具有非凡意義的發明。既然刨子在元朝就已經面世,為何在明朝中期之前,基本沒有硬木家具呢?形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或許是工具的制約。明式家具的前身即最初的蘇作家具,其雖與之后出現的明式家具在形式和品類上幾無差別,但蘇作家具所使用的木材主要是櫸木,這是當時江南地區盛產的一種木材。櫸木木紋優美,但密度較低。蘇作硬木家具流行的時間不早于明代中期。明式家具大多使用光澤沉穩、比重大、質地堅硬的硬木,此類硬木家具表面平整難度較大。而明朝中期之前的木工刨子,因冶煉技術存在局限,不能很好地處理黃花梨等優質硬木,刨子的刨刃不夠鋒利,也無法應對刨平硬木時所產生的耐磨等問題。這一困難在明代中后期得以解決。

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莫過于明代范濂在《云間據目抄》所作的描繪,范濂因“直書時事,語侵郡邑”,幾乎被殺,為避禍而只能隱居,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云間據目抄》一書,里面的內容都是他親身經歷過的,因此可信度很高。該書卷一記載細木家伙,如書桌、禪椅之類,余少年曾不一見。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韓與顧、宋兩家公子,用細木數件,亦從吳門購之。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妝雜器,俱屬之矣。紈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貴,凡床櫥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相思木與黃楊木,極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靡也。尤可怪者,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裝鋪,庭蓄盆魚雜卉,內則細桌拂塵,號稱書房,竟不知皂快所讀何書也!

細木家具可以被理解為木材致密的家具品種,這其中雖然可能包括椐木(櫸木)家具,但主要是指以黃花梨和鐵力木等為代表的各種硬木家具。以上這段記載中有很多晚明時期蘇松區域人們在家具使用上的變化,簡釋如下。

其一,之前細木家具(書桌、禪椅等)很少見,平民百姓所用的家具多為銀杏木金器方桌類。其二,明朝隆慶、萬歷兩朝(1567-1620)后,普通衙役在家中使用細木家具攀附風雅,在家中設置書房,并陳設細木器、花木、盆魚。其三,富賈的家庭嫌棄櫸木家具太過便宜,而改購以花梨、癭木等貴重木材所打造的價值萬錢的奢侈家具。其四,萬歷時期松江人士可以輕易地從蘇州地區購得細木家具。

這些表明,明代隆慶、萬歷兩朝時期的細木家具才開始出現,但迅速為社會各(包括中、下)階層所接受,對家具陳設的講究已成為當時普遍的情形。文中確切寫明從蘇州購得細木家具,可見當時蘇州已經成為此類家具的產銷中心。

明朝木工刨具難題的解決,應受益于明朝中晚期的鋼鐵技術的新發展。據初刊于公元1637年的《天工開物》中關于冷拔技術的描述可知,當時已能制作鋼絲,因此明代木作雕刻用的鎪鋸(即現代的鋼絲鋸)很可能已經出現。嘉靖時稱蘇鋼”的冶煉法已經被發明。周志宏同考據認為:“蘇鋼冶煉法在國外還沒有類似發明,顯然是一種創造性的發明....整個過程適合現代的冶金原理,不用坩堝而創造出一種淋鐵氧化的方法而使渣鐵分開,成為比較純的工具鋼。”同時發明的還有”生鐵淋口法”,即運用生鐵水淋灌I具刀口,使工具有鋼的鋒刃,這也是明朝人民的獨特創造。“生鐵淋口法和蘇鋼”等冶煉技術的出現和成熟,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