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按摩與正骨手法_第1頁
九按摩與正骨手法_第2頁
九按摩與正骨手法_第3頁
九按摩與正骨手法_第4頁
九按摩與正骨手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按摩與正骨手法中醫手法概論

一、前言

中醫在我國運動創傷領域中的應用和開創者,乃原中國武術協會主席、中國著名骨傷科專家、中國第一所體育醫院首任院長,我們的先師鄭懷賢教授!

2021/3/202

鄭氏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拜師中國多位武學和武醫大師習武學醫,博采各家之長,鑄就了武術太極、形意、八卦、擒拿、刀槍棍劍和飛叉絕技,形成了鄭氏中醫傷科學術思想體系。

1958年,在原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的指示下,在成都創建了中國第一所體育醫院,1959年開辦了全國骨訓班,1960年開辦了運動醫學系,為中國培養了大批中醫骨傷和運動創傷人才,桃李滿天下。體育醫院能發展成為國家體委成都運動創傷研究所和現在的四川省三甲骨科醫院,應德澤于鄭懷賢教授的福田。成都體育醫院為中國的體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的貢獻。

2021/3/203

鄭氏擅長按摩推拿手法、正骨手法、導引練功、傷科藥物、經穴按摩、運動按摩和心理治療等絕技,真乃集大成者也!他最早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中醫運動創傷人才,最早出版了《傷科診療》、《傷科按摩術》等醫著,最早為中國的優秀運動員療傷治病,最早跟中國女排出國參見比賽。他開創了中國中醫在運動醫學史上運用的先河,無與倫比,不愧為中國一代武醫宗師和中國運動創傷創始人。2021/3/204

二、手法概述

《漢書.藝文志》序:

《方技略》《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

《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

《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方技者,皆生生之興,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唵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021/3/205

現今手法統稱推拿或正骨手法。古稱按摩、按蹻、案杌等。早在五千年前上古時,按摩已與針灸、藥物和導引吐納一樣,成為華夏祖先廣泛使用的一門古老醫術了,有其獨特療效?!巴颇谩边@一名稱,始見于明代。清代大型醫典《醫宗全鑒》已正式把按、摩、推、那四法列為傷科正骨八法之中。2021/3/206

中國推拿療法不僅是華夏祖先最古老的醫術之一,而且是祖國醫學(中醫)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別于古希臘按摩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按摩,不僅歷史悠久,而更重要的,她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逐漸完善起來的一門科學。

中國推拿療法是術者用單手(足)或雙手(足)在患者體表或經絡穴位上實行各種手法,以達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消腫止痛、舒筋解痙、通利關節、松解粘結、開達抑遏、平衡陰陽、調節和提高臟腑機能等作用,以達治療疾病、恢復功能的目的。2021/3/207三、清本溯源,引經據典,深刻理解

按摩的作用機理。

原始社會:用石針刺割癰瘍,用按壓止痛止血、摩擦生熱等最古老醫療方法。2021/3/208《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砭石、橋引、案杌毒熨?!币粨芤姴≈畱蛭迮K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榒髓腦,揲荒爪幕,湔脘腸胃,漱滌五臟,練精易成。2021/3/209《內經.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發乃去。”張隱庵釋曰:“術數者,調養精氣之法也?!比绨茨夤?、導引吐納等。2021/3/2010《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021/3/2011《黃帝內經》:

有關按摩論述,《素問》中有九篇,《靈樞》有五篇?!稘h書.藝文志》載有中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早于《神農本草經》、《難經》等醫著。2021/3/2012《血氣形志篇》:“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薄杜e痛論》:“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2021/3/2013《調經論》:“虛者,聶辟(皮膚松弛)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詔之,故快然而不痛?!薄吧癫蛔阏?,視其虛絡,按之致之,刺而利之,無出其血,無泄氣,以通其經,神氣乃平。”歧伯又曰:“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于不足,神氣乃得復。”2021/3/2014《陰陽應象大論》:“中滿者,寫之于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慓悍者,按之收之;其實者,散而寫之。”2021/3/2015《靈樞.五邪》:“邪在肺…….,取之膺中外腧(相當于云門、中府穴),背三節五臟之旁(相當于肺腧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021/3/2016《靈樞.癲狂》:“厥逆腹脹滿、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脅(相當于章門、期門穴);嗔而動手者,與背腧(相當于肺、膈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2021/3/2017《周禮疏》按語:“扁鵲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飲湯,子儀脈神,子游按摩?!薄痘茨献印罚毫輵颍A佗:“五禽戲?!薄督饏T要略》

有“膏摩”記載。2021/3/2018《肘后備急方.救卒中惡方》:“救卒中惡死,以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边@是最早的指針按摩用于中風昏迷急救的記錄。2021/3/2019《抱撲子.內篇.遐覽》:“按摩導引經十卷?!备鸷橥瞥缇苿┮曰钛獮橹??!端鍟?百官志》:“隋代太醫署,設有醫、禁咒和按摩之科,各科設博士及助教各二人。”2021/3/2020《諸病源候論》:記載了大量療疾的導引、按摩方法。

《舊唐書.百官志》:“太醫令掌醫療之法,亟為之二,其屬有四,曰醫師、針師、按摩師、咒禁師,皆以博士以教之。”2021/3/2021《新唐書.百官志》:“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并以九品以下,掌教導引之法以除疾,損傷折跌者正之?!闭f明隋唐時期,按摩醫師是集按摩、導引和正骨之大成,在太醫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1/3/2022《備急千金方》

專門論述了按摩法,載有摩、擦、捻、推、托、搌、打、捩、捺等手法。還記有“天竺國按摩”(婆羅門法)和“老子按摩法“老子按摩法”是按摩與導引相結合的方法?!靶弘m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囪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風?!碧拼?,摩膏種類很多,如草莽膏、丹參膏、烏頭膏、木防己膏等。2021/3/2023《唐六典》:“按摩可除風、寒、暑、濕、饑、飽、勞、逸”八疾。《外臺秘要》:“如初得傷寒一日,昔頭痛背強、宜摩之佳。”2021/3/2024《仙授理傷續斷方》

記有“拔伸、捺正、捺平、屈伸等正骨手法?!庇涊d:一、煎水洗;二、相度損處;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八、夾縛;九、服藥。2021/3/2025《圣濟總錄》:“可按可摩,時兼而用,通謂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藥,曰按曰摩,適所用也……。世之論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導引而解之。夫不知析而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導引,益見其不思也。大抵按摩法,每以開達抑遏為義,開達則雍蔽者以之發散,抑遏則慓悍者有所歸宿。”對“血不得散”的痹癰,“則摩之所施,亦可以理推矣?!澳χ畡e法,必與藥俱,蓋欲挾(藥)于肌膚,而其勢駿利。若療傷寒以白膏摩體,手當千遍、藥力乃行,又不可不知也。”在宋代,風行膏摩治痹病是中國按摩發展史的一大創新進步。2021/3/2026《醫說》記錄用器械按摩“搓滾舒筋法”。宋遼金元時期,戰事紛亂、宦官當權、朝廷腐敗,崇尚藥物,輕視外科、按摩醫技。將“瘍科”改為“瘡腫兼析瘍科”。元代,太醫院正式成立“正骨兼金鏃科”和“瘡腫科”,按摩醫技在正骨科、內外科和民間流傳。明代.正式成立“金鏃科”、“接骨科”,后改名外科、正骨科或正體科和按摩科,“按摩”改為“推拿“之說。2021/3/2027

清代《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將按摩推拿納入正骨八法之中,并作了精要的闡述:“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謂徐徐擦摩之也。此法蓋為皮膚筋肉受傷,但腫硬麻木、而骨未斷折者設也?;虻鴵溟W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癰,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薄巴普撸^之手推之,使還舊處也。

2021/3/2028

拿者,或兩手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若腫痛已除,傷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轉接不甚便利,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又或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是傷雖平,而氣血之流行未暢,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經絡氣血也。蓋人身之經穴,有大經細絡之分,一推一拿,視其虛實酌而用之,則有宣通補瀉之法,所以患者無不愈也?!币陨险撌觯浞终f明了按摩推拿療法對急性關節扭傷、錯縫或瘀腫疼痛、損傷中后期的氣血凝阻、筋肉粘連、關節功能障礙等有較好的治療作用。2021/3/2029四、國內各家手法簡介2021/3/2030

1、唐.會昌間,藺道人《仙授理筋續斷秘方》(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記載:“一、煎水洗。二、相度損處。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八、夾縛。九、服藥。2021/3/20312021/3/20322、校正醫宗金鑒.卷七十一:外治手法: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摩法、推拏(拿)法。2021/3/20332021/3/20343、北京中醫學院:《簡明中醫傷科學》(1959年)治筋八法:按法、摸法、推法、拿法、揉法、打法、擅法、運法(被動運動)脫臼八法:提法、端法、挪法、正法、屈法、挺法(托)、扣法、捏法。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2021/3/20352021/3/20364、上海中醫學院主編

《中醫骨傷科講義》(1964年)正骨復位方法:解除疼痛、手摸心會、適當位置、對準方向、拔伸牽引、端提捺正、反折回旋、推拿按摩。復位后須用推拿按摩手法理筋,順著筋經之羅列序屬用輕手法推拿按摩,達到舒筋活絡、理順筋經、散瘀退腫的目的。2021/3/20375、尚天裕(1984年)《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骨科學》

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回繞屈伸收展成角折頂端擠提按夾擠分骨搖擺觸碰對扣捏合按摩推拿2021/3/20386、《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骨傷科學》(1986.12)理傷手法:拔伸、旋轉、屈伸、分骨、折頂、回旋、捺正、擠壓、按摩推拿。理筋手法:順肌腱束方向作推、摩、揉、按等手法。分筋:點按,并向四周揉、搓、推、擦或深按分離粘連。彈筋:拿起,迅速在指間滑落彈回的手法。拔絡:作橫向推拔手法。2021/3/20397、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1998年)手法復位1)復位的時機2)復位方案制定3)手法復位的要領A、觸診判斷:臺階感、上下對比、骨端摩擦感、穩定感。B、創傷機制施行手法(無具體手法)C、保護及利用軟組織合頁的穩定作用。D、牽引手法的合理使用。E、以遠折段向近折段對線對位F、促進肌肉移位因素的轉化:體位放松下G、采取必要的“過度復位”如肱骨髁上骨折盡量橈偏。2021/3/20408、方先之尚天裕等著(1966年)《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1)手摸心會;2)拔伸牽引;3)旋轉屈伸:

在拔伸牽引下,首先矯正旋轉及成角移位將骨折遠段旋轉屈伸,置于一定位置,使遠近折段才能軸線相對,重疊移位才能較容易矯正。如肱骨外科頸內收型骨折復位時,牽引方向應是先內收內旋位,而后外展,再前屈上舉過頂最后內旋緊骨折,把上舉的肩關節慢慢放下,才能矯正骨折的嵌插重迭,向外向前成角及旋轉移位。2021/3/20414)端提擠按;5)搖擺觸碰;6)按摩推拿;7)夾擠分骨8)折頂回旋2021/3/20422021/3/20432021/3/20449、杜自明《中醫正骨經驗概述》(1960年9月)軟傷手法點穴:只用拇指穴理筋分筋彈筋拔絡升降(屈伸活動)滾搖(作關節旋轉)按摩(醫宗金鑒)鎮定法:在復、分、理筋等手法后,靜止不動,停留片刻。捏按2021/3/2045正骨手法1)牽:拔伸2)長;用力收入骨3)擠:捺正(擠壓傷處)4)靠:夾縛,即固定2021/3/20462021/3/204710、鄭懷賢編講(1958年6月)

《骨傷科講義》1)手術十三法摸、捏、按、提、推、拉、端、掛、頂、送、搬、搖(晃)、按摩。2021/3/20482)摩(按摩)術=按摩法旋轉法:掌根旋轉法、指面旋轉法、指背旋轉法揑法:五指和十指扣揑法搖法:彈法:指針法:壓法:擊法:掌側切擊、空拳蓋擊、空拳豎擊揉法:2021/3/204911、鄭懷賢主編

《正骨學》(1960年3月)正骨十三法:摸、揑、按、提、推、拉、頂、送、端、搬、搖、掛、按摩2021/3/2050按摩十三法(十五法)

1)表面撫摩(輕度按摩)2)深度按摩

3)揉揑4)搓揑5)摩擦

6)搖晃7)推壓8)揉

9)掌根砸(掌側切擊)

10)叩砸(空拳蓋擊)

11)半握拳叩(空拳豎叩擊)

12)提彈13)振動14)被動活動

15)經穴按摩(指針按摩)為按、摩、推、拿、揉、捻、運、壓、彈、搓、分、扣十二法2021/3/2051正骨十二法:

摸、揑、按、提、推、拉、頂、送、端、搬、搖、掛、按摩(被動活動、經穴按摩)2021/3/2052經穴按摩(1960年):按、摩、推、拿、揉、捻、運、壓、彈、搓(1962年):按、摩、推、拿、揉、捻、運、壓、搓、分、合、掐2021/3/2053

2021/3/205412、鄭懷賢《傷科診療》(1962年)正骨十二法:同《正骨學》按摩基本手法:

1)表面撫摩2)深度按摩

3)揉揑4)搓揑

5)摩擦6)搖晃

7)推壓8)揉

9)掌根砸(掌側切擊)

10)扣砸(空拳蓋擊)

11)半握拳砸(空拳叩擊)

13)提彈14)振動運動按摩(自我運動后、賽前按摩)2021/3/20552021/3/205613、鄭懷賢

《傷科按摩術》(1980年)十三法:撫摩、揉、揑、揉揑、搓、摩擦、推壓、搖晃、抖動、提彈、振動、叩擊、按壓2021/3/2057經穴按摩十二手法:按、摩、推、拿、分、合、揉、掐、捻、壓、運、搓2021/3/2058鄭懷賢《傷科診療》上冊1962年第一版1975年第二版正骨手法:

1)揑法2)按法3)提法

4)推法5)拉法6)送法

7)端法8)搬法9)搖法

10)掛法11)推法2021/3/2059按摩手法:

1)表面撫摸2)深部按摩

3)揉揑4)揉

5)搓6)揑

7)摩擦8)推壓

9)搖晃10)抖動

11)提彈12)振動

13)叩砸14)掌側擊

15)拍擊16)按壓2021/3/2060四、推拿的治療原則和要求

1、必須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遵循八綱辨證,皮肉筋骨經絡氣血辯證,局部與整體結合、標本結合辨證原則,輕急緩重地施行補瀉手法。2、正確診斷骨傷或筋傷,堅持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的原則。3、凡是筋肉損傷或關節扭錯傷,必須運用手法矯正關節錯縫。理筋復平傷筋,并加壓固定之。4、必須熟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扣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傷有輕重,手法各有所宜。5、術者必須要有強健體魄,手足必須練就功夫。6、本法宜與導引、針灸、藥物相結合治療,并辨證配合外用藥介質施行手法,以增其療效。2021/3/2061

五、常用傷科手法種類

鄭氏筋傷按摩十五基本手法:表面按摩、揉、捏、揉捏、推壓、按壓、搓、摩擦、搖晃、抖動、拿、提彈、彈撥、振動、擊法(叩擊、掌側擊、拍擊)滾。2021/3/2062(一)表面撫摩法

用手掌或指腹貼于皮膚上,做直線或圓形的輕輕撫摩動作。要求動作輕柔,用力均勻。本法具有鎮靜、止痛、催眠等作用,多在治療開始和結束時運用。2021/3/2063(二)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或手掌緊貼于皮膚上,做圓形或螺旋形的動作。根據不同部位和傷損淺深,力量可輕可重,畫圓幅度可小可大,頻率可慢可快,以力達筋肉或骨為宜。本法具有消瘀腫、行氣血和緩解疼痛的作用。2021/3/2064(三)捏法

拇指與其余四指分開,使手呈鉗形,用拇指和四指捏住傷肢筋肉,做間斷的用力對合動作,要求手指緊貼皮膚進行。若為筋腱或手指損傷,可用拇、食指行捏法。手法可移動或不移動,視病情而定,每分鐘以50——60次的頻率為宜。本法具有松解筋肉痙攣、促進血液、淋巴循環、消除腫痛的作用。2021/3/2065(四)揉捏法

手形同捏法,呈鉗形。將掌心和各指緊貼皮膚,掌心和五指一齊用力做向前移動的揉捏動作。當移動到一定距離后,手掌不離開皮膚迅速抽回,如此反復進行。在操作上有揉有捏的動作,揉捏同時進行。本法具有使深部組織、神經血管受到良性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通經活血、散瘀消腫的作用,多用于四肢肌肉酸痛、風濕痛、傷后瘀腫不散、筋肉粘連等。2021/3/2066(五)推壓法

用手掌根部或拇指腹緊貼于皮膚上,用力做直線平推或緩慢向前、向下的推壓動作。在腰背部,宜用雙手拇指并攏或呈“八”字形在棘突兩旁推壓脊柱,可縱推、橫推脊椎骨;在兩側腰背筋肉處,則宜用雙手掌根或全掌進行推壓手法。平推筋肉時,要求用力均勻,力達筋肉;2021/3/2067

推壓脊柱時,要求有節奏地向前下方做推壓手法,當推壓至一定距離時將手撤回,撤手動作猶如抽絲,然后再重復進行,也可在錯位或僵硬的脊椎處作橫向推擠手法。2021/3/2068(六)按壓法

用拇指、掌根、手掌或肘尖緊貼傷部痛點,用較大力量做向下的按壓動作。要求按壓力量由輕到重,逐漸加力。若力量不夠,可用雙手拇指端按壓或雙手重疊用力進行按壓手法。一次按壓時間可持續數秒至1分鐘,反復多次進行。腰部脊椎損傷或椎間盤突出癥,可在牽引下,用雙手掌重疊作快速、連續不斷的按壓抖動手法,起到脊椎整復、錯縫關節還位的作用。本法具有通絡鎮痛、舒筋解痙、整復關節錯縫等作用,多用于頸肩腰臀腿部深部組織傷痛及關節錯縫傷等。2021/3/2069

按壓手法

2021/3/2070(七)搓法

兩手五指并攏,自然分開,手掌緊貼于皮膚上,作相對用力、方向相反的來回搓動筋肉的動作。要求雙手動作輕快、協調,力量均勻、連貫,頻率一般較快。本法具有松解筋肉痙攣,促進血循和組織代謝,提高筋肉功能的作用,多用于胸、背、臀部和四肢關節筋肉傷痛,風濕痛等。2021/3/2071(八)摩擦法

手掌自然伸開,五指并攏,用全掌緊貼壓于皮膚上,做圓形和直線形的摩擦動作。要求先作圓形的摩動,然后再用力地作直線形的摩擦。術者腕部固定不動,以肘帶手進行摩擦,每個動作要迅速、利落、連續不斷,使皮膚筋肉有熱舒感。本法對組織有強力的良性刺激,具有興奮筋肉、神經,局部大量生熱,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環的作用,多用于大塊肌肉部位的勞損傷痛和風濕麻木等治療。2021/3/2072(九)搖晃法

用雙手分別握住患肢的遠側,作關節屈伸旋轉的搖晃活動。要求關節活動幅度由小到大,以達最大的旋轉活動為度,可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搖晃轉動活動。本法有松解關節粘連、滑利關節、恢復關節功能的作用,多用于肩肘髖膝等四肢大關節的傷病。在頸部,可用于雙手托持住患者枕頸部進行頸椎旋轉搖晃動作;在腰部,多用雙手重疊橫置于脊柱腰段上,做左右的搖晃腰椎的動作,對關節粘連、腰椎增生、勞損性傷痛、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較好作用。2021/3/2073

腰部搖晃法肩肘搖晃法2021/3/2074(十)抖動法

一般用雙手握持住肢體遠側關節部位,在持續牽引下作肢體的上下抖動動作。要求患者四肢關節放松,術者不得用猛力抖動,抖動幅度應逐漸增加,本法具有松解關節、筋腱粘連的作用,常與搖晃手法配合運用,多用于肩、髖、肘關節等部位。腰腿部疼痛者,可用雙手握住患者雙足踝上部作牽引抖動。2021/3/2075(十一)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用拇指與其余四指將筋腱或肌肉拿住,提起數秒鐘后,再松手放回原位,如此反復多次。要求手指用力提拿,使患者有強烈酸脹痛感,放松后感覺局部松快舒展。本法具有強烈地刺激肌肉、筋腱、神經和松解筋肉痙攣、促進氣血流暢、理筋強筋的作用,多用于全身筋肉痙攣、酸痛、風濕麻木疼痛等癥。2021/3/2076拿法

2021/3/2077(十二)提彈法

手法同拿法,只是在手指提起筋腱、肌肉、神經后,然后放開時用手指一彈,猶如提彈弓弦。要求手法迅速有力,快提快放。本法具有比拿法更強的作用,適應癥同拿法。2021/3/2078(十三)彈撥法

用單手拇指端或雙手拇指端在筋腱、肌肉或神經部位作用力地撥動,反復數次,猶如撥動弓弦。本法具有分筋、理筋、興奮神經、松解筋肉粘連和解痙、止痛的作用,多用于筋肉損傷痙攣、粘連、疼痛和風濕痹痛等癥。2021/3/2079(十四)振動法

用一手掌貼于皮膚上,另一手握拳有節奏地叩擊于手背上。要求叩擊有力,使損傷內部有振動的感覺。叩擊快慢應隨叩擊力量大小而不同,快者力宜輕,慢者力宜大。一般每分鐘以60次左右為宜。本法具有消散腔內瘀滯、宣通郁閉之氣的作用,多用于胸、背等深部組織傷和岔氣內傷等。2021/3/2080(十五)擊法叩擊法

用手指指端或手握成空拳狀作反復擊打傷部或酸痛部位的動作。指端叩擊多用于頭部或骨骼凸起部,而手空拳則可掌面朝下或用小魚際部進行擊打,多用于肩背部、腰臀部和四肢肌肉肥厚區。本法要求動作輕松、有節奏,發力在腕部,具有振動肌肉、氣血,促進血循、消除凝滯、肌肉疲勞酸痛等作用。2021/3/2081掌側擊法

兩手伸直,手指稍分開,用小指側擊打肌肉。其手法要求和作用,同叩擊手法。2021/3/2082拍擊法

手掌伸直,用單或雙手掌做輕巧有力地拍擊傷痛部位。要求有力均勻、有節奏,力量大小和拍擊頻率視傷情而定。本法具有調理氣血、緩解胸、腹悶脹疼痛、消除酸脹等作用,多用于胸、腹部傷痛和岔氣傷。

2021/3/2083(十六)滾法

手呈空拳狀,用小魚際側緊貼于治療部位,作手外翻、又內扣的往返滾動的動作。要求術者腕關節放松,手向外翻滾至中、食指背側,用力地進行來回滾動,不可跳動。本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促進血循、解痙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損傷后期筋肉勞損疼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2021/3/2084

鄭氏經穴按摩十二法:

經穴按摩,又稱指針、點穴或穴位按摩,是“以指代針”進行治病,主要是用拇指端或指腹在所選取的穴位或痛點(阿是穴)或經絡、筋經上施行不同的手法,以達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止痛鎮痛和調整機能等目的。經穴按摩是成都體育醫院鄭懷賢教授獨創、最具中國特色的按摩手法之一,具有悠久歷史,要求對傷情認真辨證施術,通常運用按、摩、推、揉、掐、撥、按、壓、拿、捻、分、合十二手法,在所施穴位處有酸麻脹痛等“得氣”感為度,或在傷損痛處運用手法以達理筋分筋、通絡鎮痛的目的。要求,指針時間,視傷情補瀉,宜停留一定時間,再徐徐放開。2021/3/2085經穴按摩手形2021/3/2086

常見的傷科穴位和取穴方法:

1.頭面、軀干部穴位

百會頭維攢竹印堂太陽人中下關風府風池天柱中府云門膻中缺盆天鼎天宗大椎風門肺俞膈俞肝俞膽俞腎俞志室十椎旁大腸俞次髎秩邊2021/3/2087上肢部穴位

肩髃肩井肩髎肩內陵肩貞尺澤曲池小海支溝大陵手三里列缺合谷后溪落枕腰痛穴阿是穴內關穴外關穴2021/3/2088下肢部穴位

環跳風市伏兔梁丘鶴頂膝陽關血海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犢鼻條口豐隆解溪承山三陰交懸鐘昆侖太溪太沖行間內庭陷谷涌泉俠溪仆參2021/3/2089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2021/3/2090鄭氏正骨十二手法:

整復是一切骨折和關節脫位治療的首要步驟,也是骨折治療基本原則的首要和關鍵。中醫擅長手法整復,而西醫擅長手術復位?!夺t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曰:“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辈娬{“正骨者,須心明手巧,必素知其體相,認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蜃еx而復合,或推之就而復位。”“雖在肉里,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笨梢姡嗅t強調的“無創下使患者不知其苦,就把骨折脫位整復成功”的手法整復術,是醫學追求的最高境界,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2021/3/2091手法整復中,必須注意以下原則:

1、任何骨折脫位傷,術者在手法整復前必須素知其體相,精悉其解剖結構,通過傷史、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資料,認真分析其受傷機轉和骨折類型、移位方向,制定出一個正確的整復方案和手法。

2、正確的整復手法,必須是逆受傷機轉的整復手法,也是減少損傷的、復位易成功的復位方法。一般都是多種手法配合進行整復才能成功。

3、整復時間宜越早越好,爭取一次復位成功。根據情況宜在麻醉情況下整復,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2021/3/20924、復位應力爭達到或接近解剖對位。部分粉碎性骨折或復雜性骨折難以達到近解剖對位者,則應盡量達到功能復位的要求,不要一味追求解剖對位,往往適得其反。

5、骨干骨折有旋轉和分離移位者必須完全矯正。下肢骨折:側向成角畸形必須矯正;前后成角畸形原則上成人不超過10°,兒童不超過15°;肢體短縮原則上成人不超過1cm,兒童不超過2cm。

6、復雜性骨折有旋轉、側向、前后移位者,手法整復時一般應先矯正旋轉移位,再整復側向、前后移位。前臂或脛腓骨雙骨折者,一般先整復穩定性骨折,再整復不穩定骨折。脫位伴骨折者,應先整復脫位,再整復骨折為宜。2021/3/2093常見的骨折脫位整復手法有(一)摸捏心會此法是骨折筋傷手法整復前重要檢查方法。摸捏心會就是術者用手摸捏方法來檢查判定骨折、脫位移位情況和筋肉傷損、腫脹情況,并結合影像學檢查,以達“知其體相,認其部位”。此法為骨折脫位整復的基本手法,貫穿于整個復位過程。要求摸捏傷處時宜由遠及近、先輕后重、由淺入深,細心檢查,摸捏心會,得心應手。2021/3/2094(二)拔伸牽引

此法是骨折脫位整復最為重要的手法。拔伸牽引具有極強的科學性,是減少損傷的正確整復方法。它不同于單純的對抗牽引,而是根據骨折重疊、成角、旋轉等畸形的骨縱軸方向,行逆受傷機轉的拔伸牽引,有拔出拉伸之義。待畸形和傷肢長度恢復時,根據骨折移位情況,再配合其它整復方法矯正側向、旋轉等移位,達到整復骨折脫位的目的。

2021/3/2095

有的骨折和肩、髖關節脫位在施行拔伸牽引手法時往往可獲得復位成功。拔伸牽引手法多為兩人配合進行,一人宜固定近端適度用力,另一人則握住傷肢遠端,沿骨畸形縱軸方向進行拔伸牽引手法。因此,要求術者認真分析骨折受傷機轉和移位畸形體相,才能達到正確的拔伸牽引手法的整復效果,而不是簡單的相反方向對抗牽引手法。望術者謹記拔伸的真正含義和道理,拔伸牽引須持續用力,不可一松一緊,不可猛力牽拉。術者手摸心會感知有骨擦音時,說明骨斷面相對,重疊基本矯正。可配合其它整復手法以矯正旋轉、側向、前后等移位。2021/3/2096(三)旋轉回繞

此法用于骨折斷端有旋轉移位者。宜在適度拔伸牽引下,確定骨端無明顯軟組織嵌卡后,方進行旋轉回繞整復手法。由于骨折暴力的復雜性和肌肉收縮力,往往發生骨折斷端間的旋轉移位,術者須認真分析、閱讀X線片或其它影像學資料,分清骨斷端旋轉方向,再逆旋轉方向進行旋轉回繞手法方可成功。臨床上多見于骨干短斜形骨折中折端斷面相對的旋轉移位,此類骨折易于用旋轉手法整復成功。2021/3/2097

少數短斜形骨折患者,折端斷面不相對,而是因過度旋轉發生骨折斷面“背靠背”的旋轉移位,多有軟組織嵌夾于骨折端,給手法整復帶來困難,因此,術者須仔細分析發生“背靠背”旋轉移位的方向,在適度拔伸牽引下,逆旋轉方向進行骨端回繞手法復位,一般都能取得滿意的復位效果。否則,會加大損傷,且復位不能成功。

2021/3/2098(四)推擠提按

此法為骨折脫位整復的常用手法。主要整復骨折脫位的側向、前后移位或成角移位畸形等。在牽引下,術者用雙手指或手掌置于骨折移位的遠、近端,作對向用力的推擠提按手法進行復位。一般有側向移位者,用推擠手法;有前后移位者,用提按手法;成角畸形者,一般在拔伸牽引下,同時配合推擠提按手法整復之。2021/3/2099

肱骨外髁骨折、內上髁撕脫性骨折、橈骨小頭脫位和腕、踝以下小關節脫位者,也常用推擠按壓等手法捺正整復之。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推擠提按整復側向、前后移位時(特別近關節部位的骨折和關節脫位),常配合傷肢的屈伸收展或旋轉等手法進行整復,易復位成功。

推提擠按手手法法2021/3/20100(五)屈伸收展

此法主要用于近關節部位的骨折成角移位和關節脫位的整復,如肱骨外科頸骨折、小兒肱骨髁上骨折及橈骨遠端骨折等的復位。根據成角移位畸形情況,助手在拔伸牽引傷肢下作屈、伸、展、收手法,同時術者在骨折部位運用提按推擠等手法以整復之。以肢體屈伸法矯正向前成角畸形,伸展法整復向后成角畸形,內收法矯正向內成角畸形,外展法整復向外成角畸形。2021/3/20101(六)擠拉分骨

此法用于尺橈骨骨折、脛腓骨骨折及掌骨、跖骨骨折發生移位、骨間隙變窄者。在適度牽引下(不宜過度用力牽引),術者用雙手拇指與食、中、無名指置于并列的兩骨折端間隙作前后擠壓手法,同時提拉分開靠攏的兩骨折端,以達到恢復骨間隙和骨折復位的目的。2021/3/20102(七)成角折頂

此法主要用于復位困難,有重疊畸形、前后方移位的橫型或鋸齒型骨折,常見于前臂骨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