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對故宮博物院進行了整體改造,將“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陳列室”移至外東路,將手工藝館遷至內東路,還在故宮設立了“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史料陳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陳列室”等專題陳列室,并向公眾開放。這次故宮博物院改造(
)A.順應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 B.宣告了封建專制帝王時代的終結C.破除了廣大群眾的封建殘余思想 D.彰顯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風貌2.古代中國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規教育的行列之外,這一局面直到近代教會女校出現之后才被改變。教會女校的創辦初衷是文化侵略,培養中國的基督教宣傳者,后來也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和近代科學課程。教會女校的開辦(
)A.體現了文化侵略的雙重影響 B.提高了婦女的政治權利C.改變了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 D.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3.下表為1902年彭翼仲創辦的兒童蒙學讀物《啟蒙畫報》的欄目設置(部分)情況。據此可知,《啟蒙畫報》的基本主題是(
)倫理實說
掌故識略
本國歷史
本國地輿
格致述古
算率
化理初階初級物理
普通植物(也作普通植物學)
動物情狀
衛生術
教育精神家庭教育
課蒙喻言
博物小品
時聞
各國新聞
海國軼事
西事起原A.民主與科學 B.洋務與救亡 C.愛國與維新 D.革命與西學4.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貴文物以各種方式流出宮外。后來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員會在組織點查清宮物品時,發現清室專制復辟的企圖。為杜絕這一妄想,委員會認為必須迅速成立故宮博物院。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宮成了故宮,終于向平民百姓開放。這一行為(
)A.意在清算滿清王室的倒行逆施 B.消除了清室帝制復辟殘余C.利于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識 D.得益于國民大革命的推動5.1932年國民政府在教育部下設體育委員會,專門負責設計指導、督促全國體育工作。1933年及1936年,教育部先后設置“體育督學”和“體育組”兩個系統,前者負責督查各地對體育法的執行,后者主管學校體育與軍事管理、訓練等。這些措施(
)A.增強了全體國民身體素質 B.源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C.有利于健全學校教育體系 D.有力地提升了軍事戰斗力6.1450—1500年間,歐洲圖書量猛增至900萬冊,鐵鏈加鎖的圖書逐漸消失。圖書館原有的管理圖書與生產圖書兩大職能逐漸分離,形成圖書館和圖書出版兩個行業。歐洲圖書業的發展變化得益于(
)A.行業生產技術改進 B.傳教士推動中西交流C.市民渴求獲得新知 D.聯通東西新航線開辟7.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央電視臺將賽事轉播等信息系統遷移至云平臺,采用“奧運轉播云”向全球轉播;冬殘奧會還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數字人手語生成服務。這說明(
)A.冬奧會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 B.奧林匹克文化融合中國文化C.科學技術促進人類文化共享 D.中華文化不斷向外輻射傳播8.下表列舉了多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領獎服的設計思路。這主要說明了(
)時間和舉辦地設計思路2000年悉尼以龍為核心圖案,這一年恰好是中國的龍年,上衣胸前動感十足的巨龍,寓意“巨龍騰飛”。2008年北京以祥云為核心圖形,古時祥云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延續到現在又增添了和諧、共生的內涵,這與此次奧運主題恰好一致。2012年倫敦融入中國書法形式,上衣上蜿蜒的“龍”字造型將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形象融入其中,生動地將北京、倫敦兩屆奧運會舉辦地連接起來。2016年里約熱內盧將剪紙藝術與現代霓虹燈光效果相結合,營造出“光影龍”的樣式,將跑步過程里的“跑步”動作與龍的整體相結合。A.運動服裝兼具審美和實用功能 B.中國的體育事業與文化交融共進C.文化借助特定的載體得到傳播 D.體育活動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9.清朝修撰《四庫全書》后,七座官方藏書樓仿寧波民間藏書樓天一閣規制修建。乾隆曰:“故吾于貯四庫之書,首重者經,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數典天一之閣,亦庶幾不相徑庭也夫。四庫七閣名字均取水傍,雖鎮江文宗,外似獨異,而細籀其涵誼,則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乾隆此話旨在強調(
)A.總結傳統文化精髓 B.彰顯君主豐功偉績C.拉攏江南知識分子 D.加強思想文化控制10.明代有學者評述說:“今之雕印,佳本如云,不勝其觀……佳人出游,手捧繡像(插圖小說),于舟車中如拱璧(珍寶);醫人有術,索圖以示病家。”這說明A.市民文化影響力得到提高 B.雕版印刷開始大規模普及C.小說適應了市民階層需要 D.科技進步促進了文化傳播11.書院是我國古代教育機構,自宋朝以來,全國的書院數量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中國古代書院的發展時期宋元明清官辦書院110519722200民辦書院509181507935A.總體規模一直在發展壯大 B.成為古代教育的主體力量C.與科舉制度的興廢相始終 D.反映了專制制度強化趨勢12.下列有助于直接推動人類文化傳承的有A.學校-印刷術-圖書館-博物館B.史詩-戰亂-大規模移民-火藥C.傳說-課堂-戰后談判簽訂條約D.歷史遺跡-文獻史料-自然災害13.據學者研究,古代書院發展的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歷代各類書院建設情況。由此可知,中國古代書院的發展時期官辦書院民辦書院性質不明其他性質合計宋代1105091010720元代51181631296明代97250721641699清代2200935721223878A.與科舉制度的興廢相始終 B.反映了專制制度強化趨勢C.總體規模一直在發展壯大 D.成為古代教育的主體力量14.晚清民國時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鎮華僑踴躍捐資助學,當地學校不但收費低廉,甚至免費并聘請名師碩儒或留洋歸來的學子做老師,出現了“鄉村雖偏僻,但無一二里無童聲”的盛況。據此可知A.當地教育經費問題得以解決 B.科舉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C.當地傳統教育模式即將瓦解 D.華僑家國情懷助力教育發展15.“中國”是一個3000余年前形成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歷史概念(見下表)“中國”一詞內涵的不斷發展變化反映了時期“中國”的內涵西周最高統治者天子的居住之地。戰國勢力強大的諸侯稱自己的國都為“中國”。秦一清中原王朝的代名詞。分裂狀態下各分裂政權都認為自己是“中國”,都以實現統一“中國”為目標。1912年后“中國”成為國家正式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A.疆域的不斷擴大 B.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C.文化認同的加強 D.近代以來國家意識的產生16.下表是中國近代中小學課程的設置。據此可知A.清政府的學校教育全盤西方化 B.民國時期的基礎教育重文輕理C.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中國傳統 D.課程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17.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從未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組成,既包括定居于黃河、長江流域的較早以農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華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少數民族文明。它的演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過程中整合為一體的過程。……此后雖然歷經戰亂與分裂,不斷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進來,但沒有任何一種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這個大格局始終保持著它的完整性而沒有打破。——嚴文明《中華文明史》(第一卷)材料二
宋代的畢弄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15世紀40年代,德國工匠谷登堡在中國活字印刷和油墨技術的基礎上,創造出了金屬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壓榨機改裝成了印刷機,代替了純粹的手工操作,從而提高了質量和效率,使得文字信息的機械化生產和大量復制成為可能。谷登堡的印刷術標志著印刷時代的新紀元。1455年,谷登堡用他的活字印刷方法印刷了第一批拉丁文《圣經》,這個事件標志著西方進入了一個信息迅速、廉價傳播的時代。——摘編自《外國新聞史名詞解釋》(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谷登堡的技術成就及其對文化發展的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關于中國古代書院教學管理制度的確立,學術界公認有以下四個標準:第一,理學在書院的基礎上得以發展,書院則借助理學更加鞏固。第二,書院逐漸成為獨立于官學之外的文化機構,理學家們在這里講學授徒、刻書藏書,頗具影響。第三,南宋時期,書院經過不斷發展,機構設置已經非常完善,日常教學、學生管理以及經費來源等趨于合理。第四、自朱熹制定《白鹿洞書院揭示》以來,書院大都開始制定學規來指導學生的日常行為,宣傳自身學派的主張。——摘編自陳金肅《書院中國系列:宋代書院制度》宋代書院發展歷程中蘊含諸多有關文化傳承的歷史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中國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1.D【詳解】依據材料“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陳列室移至外東路,將手工藝館遷至內東路……”,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初期,將清代的帝后生活陳列館簽到外東路,而彰顯人民特色的手工藝館遷至內東路,反映出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風貌,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故宮博物館的改造,未涉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排除A項;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排除B項;故宮博物館的改造彰顯出人民當家做主,并未涉及破除廣大群眾的封建殘余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2.A【詳解】在從事文化侵略,宣傳西方宗教和培養基督教徒的同時,近代教會女校還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和近代科學課程,改變了古代中國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規教育行列之外的局面,體現了文化侵略的雙重影響,A項正確;材料與提高婦女政治權利無關,排除B項;改變儒家思想主導地位的是新文化運動,并非教會女校的創辦,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并非教會女校的文化侵略行為及其對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3.C【詳解】通過觀察表格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的兒童蒙學讀物在欄目設置中,注重宣傳本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突出介紹近代自然科學和世界知識,反映出《啟蒙畫報》的基本主題為愛國與維新,C項正確;民主精神在材料中并無明顯體現,排除A項;20世紀初,洋務運動在19世紀末已破產,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強調與“革命”相關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4.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組織點查清宮物品,成立故宮博物院,將皇宮變成故宮,向百姓開放,以遏制清室專制復辟企圖的做法,有利于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識,C項正確;清算滿清王室的倒行逆施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整個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排除A項;消除了清室帝制復辟殘余的說法絕對,且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1925年國民大革命剛剛興起,影響主要限于兩廣地區,排除D項。故選C項。5.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教育部重視學校中的體育教育,這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健全學校教育體系,C項正確;增強了的表述有些絕對,排除A項;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1935年的華北事變,材料涉及兩國時間,排除B項;有力的提升了的表述過于夸大,排除D項。故選C項。6.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5世紀中期到16世紀,歐洲圖書量劇增,圖書館的行業逐漸演變成圖書館和圖書出版兩個行業,結合所學可知,行業發展的原動力來源于技術的改進發展,A項正確;中西文化交流與題干主旨沒有直接聯系,排除B項;15世紀中期到16世紀,歐洲市民在國家中的占比相對較少,對圖書行業發展影響較小,排除C項;新航線開辟使得世界逐漸聯成一個整體,對歐洲圖書行業的影響,沒有直接聯系,排除D項。故選A項。7.C【詳解】根據“中央電視臺將賽事轉播等信息系統遷移至云平臺”“冬殘奧會還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數字人手語生成服務”可知,中國利用現代科技促進信息交流,促進人類文化共享,C項正確;可持續發展理念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材料無法體現,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奧林匹克文化融合中國文化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強調中國利用現代科技轉播奧運賽事,不能說明中華文化不斷向外輻射傳播,排除D項。故選C項。8.C【詳解】據材料“下表列舉了多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領獎服的設計思路”可知,2000年悉尼奧運會“以龍為核心圖案,這一年恰好是中國的龍年,上衣胸前動感十足的巨龍,寓意‘巨龍騰飛’”;2008年北京“以祥云為核心圖形,古時祥云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延續到現在又增添了和諧、共生的內涵,這與此次奧運主題恰好一致”;2012年“融入中國書法形式,上衣上蜿蜒的‘龍’字造型將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形象融入其中,生動地將北京、倫敦兩屆奧運會舉辦地連接起來”等,材料中的設計思路體現了文化借助奧運會領獎服展現傳播,C項正確;材料的主旨是“多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領獎服的設計思路”,而不是強調審美,排除A項;材料的主旨是“多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領獎服的設計思路”,未涉及“體育事業與文化交融共進”,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體育活動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9.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府修撰《四庫全書》,把儒家經典放在了首要位置,強化官方思想的正統地位,取“江河朝宗于海”的寓意,仿民間規制修建的藏書樓,體現思想文化的大一統等,從根本上說明乾隆帝重視加強思想文化控制,D項正確;總結傳統文化精髓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項;彰顯君主豐功偉績于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拉攏江南知識分子與材料內容無關,也非乾隆皇帝文化政策的本質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10.D【詳解】明代雕版印刷術的進步,導致“佳本如云”,“繡像”小說給人們帶來閱讀樂趣,醫書可以“索圖”,方便了技術應用和溝通等,說明科技進步促進了文化傳播,D項正確;市民文化影響力的提高與“醫人有術,索圖以示病家”不符,排除A項;雕版印刷的普及始于宋代,排除B項;小說適應了市民階層需要只是部分信息,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1.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的官辦書院數量不斷增多、比例變大,結合所學可知,官辦書院是政府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陣地,官辦書院數量增多、占比加重體現專制制度逐漸強化的趨勢,D項正確;元代書院發展曾短暫受挫,排除A項;書院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材料無法得出“主體力量”的結論,排除B項;科舉制度始于隋唐,這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C項。故選D項。12.A【詳解】學校能夠傳播和傳承知識,印刷術有利于加速文化的傳播,圖書館和博物館都能夠保存人類的文化成果,所以這些都能直接推動人類文化的傳承,故選A項;戰亂不利于文化的傳承,排除B項;戰后談判簽訂條約有可能對戰敗國造成巨大的傷害,激化國際矛盾和民族矛盾,這也不利于文化傳承,排除C項;自然災害是不利于人類文化傳承的,排除D項。故選A項。13.B【詳解】材料反映出明清時期的官辦書院數量和占比不斷增多,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官辦書院是政府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陣地,官辦書院數量增多、占比加重體現專制制度逐漸強化的趨勢,故B項正確;科舉制度始于隋唐,這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故A項錯誤;元代書院發展曾短暫受挫,故C項錯誤;書院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材料無法得出“主體力量”的結論,故D項錯誤。14.D【詳解】近代華僑踴躍捐資助學,使學校收費降低,優質師資聚集,偏僻的松口鎮初等教育有了很大發展,說明華僑家國情懷助力教育發展,D項正確;當地教育經費問題得以解決只是部分信息,與材料主旨不符,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科舉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B項錯誤;傳統教育模式即將瓦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項錯誤。15.C【詳解】從表格信息可知,”中國“一詞的內涵從周天子的居住之地發展為以中原王朝為雛形發展而來的獨立自主的國家的名稱,體現了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強,C項正確;“中國”一詞不是僅表現疆域的擴大,更深層表達的是文化認同,A項錯誤;西周、戰國時期還沒有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B項錯誤;表格涉及到的時間不僅僅是近代,D項錯誤。16.D【詳解】從材料“1913取消讀經講經,改為國文”,“1922年改修身為公民”看出中小學課程的變化表明社會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遷,D正確;1903年讀經講經明顯是古代傳統儒學思想,A錯誤;民國時期基礎教育從材料“修身、國文、外國語、理科、體操、縫紉(女子)等”看各科基本都有,看不出重文輕理,B錯誤;1922年仍然開國語,不能說全盤否定中國傳統,C錯誤。故選D。17.(1)特點:連續性;多元一體;包容性;凝聚性(或完整性)。(2)成就:采用金屬活字印刷將多種技術整合在一起,發明印刷機。意義∶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推進了文化的傳承、傳播與保護;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詳解】(1)特點:根據“中華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從未中斷過的文明”可知連續性;根據“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過程中整合為一體的過程”可知多元一體;根據“不斷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進來,但沒有任何一種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可知包容性和凝聚性。(2)成就:根據“金屬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壓榨機改裝成了印刷機”可知采用金屬活字印刷將多種技術整合在一起,發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營養師復習計劃試題及答案
- 保安證與營養師證的相互影響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營養師證書考試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5導游證資格考試探索方略試題及答案
- 總結全面的營養師考點試題及答案
- 音像制作常識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考試反復練習試題
- 演出經紀人資格考試新變化解析:試題及答案
- 經紀人實際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食品安全與營養試題分析
- 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動態評估制度
- 基礎教育改革專題課件
- 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題目)
- 四大穿刺技術操作規范
- 護士奮斗從n1晉升n2個人總結大全
- 格力2匹柜機檢測報告KFR-50LW(50530)FNhAk-B1(性能)
- 金合CAD操作說明
- BS EN ISO 15848-1-2015 工業閥-逸散性排放的測量、試驗和鑒定程序(中文)
- 土的承載比CBR試驗JTG34302020
- 【超星爾雅學習通】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網課章節答案
- 2022-2023學年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高三1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