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廣域網技術_第1頁
第3章廣域網技術_第2頁
第3章廣域網技術_第3頁
第3章廣域網技術_第4頁
第3章廣域網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章廣域網技術

WAN基礎3.1公共交換電話網3.2

ADSL

3.3綜合業務數字網3.4

幀中繼3.5

PPP3.6

DDN3.7

廣域網絡技術和一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的電信資源密切相關。包括廣域網(WAN)、公共交換電話網(PSTN)、ADSL網絡、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幀中繼FR、PPP和數字數據網(DDN)。3.1WAN基礎

廣域網(WAN)是覆蓋地理范圍相對較廣的數據通信網絡,一般利用公共通信設施進行傳輸,形成地域廣大的遠程處理和局部處理相結合計算機通信網,實現局域資源共享與廣域資源共享相結合。

3.1.1WAN與OSI/RM

3.1.2WAN的物理層實現 1.物理層接口標準(1)EIA/TIA-232(RS-232)。(2)EIA/TIA-449(RS-449)。

(3)X.21。(4)V.35。(5)G.703/G.704。(6)HSSI。

2.廣域網設備 廣域網使用的設備包括調制解調器、廣域網交換機、ISDN終端適配器、ADSL終端適配器、訪問服務器和信道服務單元/數據服務單元(CSU/DSU)等。

3.1.3WAN的數據傳輸與交換 1.點到點鏈路 點到點鏈路(Point-to-pointLink,PPL)提供一條預置的廣域網通信路徑,該路徑從客戶端通過公用電信網絡連接到遠程網絡。

2.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CircuitSwitching)是在收到數據連接時啟動,通信完成后終止,與使用的普通電話線語音通信類似。綜合業務數字網絡(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ISDN)就是電路交換的范例。

3.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PacketSwitching)是一種廣域網交換方式,用戶共享公用電信網絡資源。

4.廣域網虛電路 虛電路(VirtualCircuit,VC)是為了保證兩個網絡設備之間可靠通信而建立的一種邏輯鏈路。虛電路有交換式虛電路(SwitchedVirtualCircuit,SVC)和永久性虛電路(PermanentVirtualCircuit,PVC)兩種類型。

5.廣域網撥號服務 撥號服務(DialupService,DS)為通過廣域網連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需求撥號路由選擇(Dial-on-demandRouting,DDR)和撥號備份(DialBackup,DB)是兩種常用的撥號服務方式。3.2公共交換電話網 3.2.1PSTN 電話通信是最普通的公共交換電話網(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PSTN)服務,用戶可以通過公共交換電話網打電話,也可以利用Modem進行數據通信。

3.2.2PSTN的傳輸特性 PSTN是面向連接的模式,在通信之前必須通過指令在通信雙方之間尋找一條路由,建立一條鏈路。3.3ADSL 3.3.1ADSL概述 數字用戶線(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是以銅質電話線為傳輸介質的傳輸技術,它包括HDSL、SDSL、VDSL、ADSL和RADSL等,一般統稱為xDSL。

3.3.2xDSL的實現

xDSL系統主要由局端設備和客戶端設備組成。局端由DSLAM接入平臺、DSL局端語音分離器、數據匯聚設備(IPC)等組成,其中IPC為可選的設備。

語音分離器將線路上的音頻信號送入電話交換機,高頻數字調制信號送入DSL接入系統。DSLAM接入平臺可以同時插入不同的DSL接入卡和網管卡等。

3.3.3ADSL的應用 1.ADSL接入LAN的方法 2.Internet的接入 3.專線網的接入 4.遠程的接入3.4綜合業務數字網

3.4.1ISDN的概念 綜合業務數字網(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ISDN)是一種國際標準。

ISDN使用電話載波線路進行撥號連接,在程控數字交換機內采用了數字交換技術,在交換機之間采用了數字中繼,但在用戶入網接口上仍然采用模擬語音信號傳輸。

3.4.2ISDN協議參考模型 1.ISDN與OSI/RM分層通信模型

圖3.2ISDN分層通信模型與OSI/RM的比較

2.ISDN鏈接的基本結構

圖3.3典型功能組和基本連接模式

3.4.3ISDN的BRI和PRI ISDN提供兩種用戶網絡接口:基本速率接口(BasicRateInterface,BRI)和基群速率接口(PrimaryRateInterface,PRI)。

BRI又稱基本速率入口,包括兩條64kbit/s雙工的B信道和一條16kbit/s雙工的D信道,一般表示為2B+D,總的速率為144kbit/s,適用于音頻、視頻和數據的電路交換通信。

這兩個B信道被網絡按兩個獨立的連接來處理,并能同時傳輸相互間獨立的一路話音和一路數據,或者同時傳輸兩路數據。3.5幀中繼 3.5.1幀中繼概述 幀中繼網(FrameRelay,FR)是在分組交換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廣域網技術。

幀中繼是一種基于標準的協議,幀中繼網絡中的設備分兩大類: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連接設備(DCE)。

DTE通常被看作是網絡的終端設備,一般放在用戶端,如終端、PC、路由器等都是DTE。DCE是屬于通信服務公司的網絡互連設備,其功能是提供網絡的定時和交換服務,完成廣域網上的數據傳輸。

3.5.2幀中繼術語 1.虛電路 幀中繼技術提供面向連接的數據鏈路層的通信,即在每對設備之間都存在一條已定義好的通信連接,且該連接有一個連接識別碼。

虛電路在DTE設備間提供雙向通信信道,并通過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碼進行識別。

虛電路可以跨過幀中繼網絡的任意一組DCE設備,如交換機等。 幀中繼虛電路分為交換式虛電路(SwitchedVirtualCircuit,SVC)和永久性虛電路(PermanentVirtualCircuit,PVC)兩類。

(1)交換式虛電路。 ①建立呼叫狀態 ②數據傳輸狀態 ③空閑狀態 ④終止呼叫狀態

(2)永久性虛電路。 永久性虛電路是在幀中繼網絡的DTE設備之間建立一個永久連接。與SVC不同,PVC上的通信不需要使用建立和終止呼叫操作,它總是處于數據傳輸狀態或空閑狀態。

(3)擁塞控制機制。 擁塞控制機制為了降低網絡開銷,幀中繼采用簡單的擁塞通知機制,而不是虛電路流控機制。

2.幀中繼的標準信息幀格式 幀中繼的幀包括標志字段、幀頭和地址字段、用戶數據字段及幀檢測序列(FCS)幾個部分。其中標志字段指示幀的開始和結束。

3.本地管理接口及幀格式 本地管理接口(LocalManagementInterface,LMI)是基本幀中繼標準的擴充功能集。是CiscoSystems等公司于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3.6PPP

3.6.1PPP的工作原理 點對點協議(Point-to-pointProtocol,PPP)是由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定義,用來取代串行IP(SeriesLineInternetProtocol,SLIP),具有支持多種協議、錯誤檢測和鏈路管理等功能。

3.6.2標準PPP的幀格式圖3.8PPP的幀格式

3.6.3PPP的協議族 PPP的協議族包含以下幾個協議。

(1)鏈路控制協議(LinkControlProtocol,LPC)。 ①鏈路的建立和配置協調 ②鏈路質量檢測 ③網絡層協議配置階段 ④關閉鏈路

(2)IP控制協議(IPControlProtocol,IPCP)(3)口令授權協議(PasswordAuthenticationProtocol,PAP)(4)詢問握手授權協議(Challenge-HandshakeAuthenticationProtocol,CHAP)

3.6.4PPP應用 從通信協議的角度,利用PPP在PSTN中通過RS-232C標準異步串行線路傳送IP/IPX數據包是普通應用的典型方式。3.7DDN

3.7.1DDN概述 數字數據網(DefenseDataNetwork,DDN)是一種以數據通信為業務的數字網絡。

DDN有如下特點。(1)DDN是傳輸網絡。(2)DDN支持任何通信規程,不受任何約束,完全透明的傳輸網絡。

(3)DDN采用同步轉移方式進行數據信道傳輸,網絡內部采用了時分復用(TDM)技術。(4)DDN采用全程數字方式高質量傳輸數據信息。

(5)DDN向用戶提供多種速率的數字數據專線服務,其全透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