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1頁
《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2頁
《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3頁
《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4頁
《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編制組二〇二二年十月目 錄背景情況和起草過程 1背景情況 1必要性說明 2起草過程 2國內外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進展 3國內進展 3國外進展 5小結 6制定基本原則和內容框架 7基本原則 7內容框架 7主要內容說明 8范圍 8規范性引用文件 9術語和定義 10系統構成 監測點位布設 監測污染物 15監測方法 18站房建設 29質量控制 30質量保證 36數據采集、傳輸和信息系統平臺 37驗收 39數據審核 40數據統計 41污染預警 434.15評價 43先進性說明 45參考文獻 45PAGEPAGE17《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編制說明背景情況5521991源復雜的現狀,加大了監控管理難度,在VOCs境預警、應急處置和信訪處理等工作中存在迫切的監測監控需求。202033<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的通知》要求,工業園區開展集中治理和統一管理,開展園區監測評估,建立環境信息共享平臺,提升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監測監控能力,石化、化工類工業園區應建設監測預警監控體系,開展走航、網格化監測以及溯源分析等工作。環辦監測函〔2021〕218PM2.5O3監測布點、建設方式,明確了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的要求和時間表,表明此項工作已經進入業務化工作流程。為此亟需相關的技術標準予以規范和推動工作。無論是城市臭氧及PM2.5空氣質量污染管控需求還是工業園區特征污染監控監管需求,構建全面的工業園區特征污染自動監測網絡體系是園區空氣污染管控的主要手段,是大氣污染精準管控的重要抓手。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園區配置了相關特征污染物在線監測儀器,但是由于管理分散、應用缺乏,發揮的作用有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①網絡建設缺乏系統規劃;②監測因子缺乏代表性;③監測質量和規范化不完善;④重建設輕運行,儀器運轉狀態差,監測數據有效率低;⑤信息系統平臺建設滯后。因此,構建自動監測技術指南,從而指導園區構建空氣污染物自動監測網絡,對于管理支撐意義重大。因此,在以上背景下,編制組結合近年來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的工作經驗積累,研究制定了《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必要性說明一般來說,工業園區因為污染企業分布集中,污染排放較為復雜,尤其是空氣污染企業,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園區空氣污染監測對于及時掌握園區內污染排放情況,快速識別污染企業從而針對性采取管控措施,以減少園區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以來,特別是“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出臺的多項管理制度中明確提出加強工業園區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201986號熱點監控網絡加速形成”;《關于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環辦監測〔2020〕9號)提出“推動重點工業園區、產業集群建立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物監測體系”;《“十四五”全國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網絡能力建設方案》(環辦監測函〔2021〕218號)提出工業園區專項監測能力建設范圍、監測項目、監測布點、建設方式。6建設提供指導。起草過程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牽頭,聯合上海大學、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安徽省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中心)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科44家單位及公司成立了編制組。(2021),總結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安徽、廣西等省市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組織召開了多次研討會,對《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制定思路和方案進行研討,編制完成征求意見稿。國內進展我國的工業園區,種類繁多、企業集中、污染排放強度高、潛在環境風險或影響較大,有必要加強預警監控體系建設。目前,工業園區的預警監控體系建設,主要以地方自我組織和建設為主,大多都處在摸索或試點探索階段,建設成熟并進入業務化運行的比例還不高。我國工業園區的預警監控體系,在預警監控功能上,主要以園區整體的風險監控和預警為主,將園區作為一個整體,通過網格化布設相應的傳感器或者開展走航觀測,來發現園區內的異常排放區域或企業。在工業園區的企業微觀預警監控體系建設上,大部分園區開展的還不多;少數發達地區的園區企業開展了企業層面預警監控體系建設,功能上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網格化監測監控或走航觀測,有一部分企業開展了針對排放口的預警監控體系建設;但是因子上目前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以及表征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非甲烷總烴上,開展其他因子、具體VOC組分監測監控的還不多。國家層面2018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配合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開展了典型工業園43方式。根據《“十四五”全國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網絡能力建設方案》(環辦監測函〔2021〕218號)要求,2022年初,部分地區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報送了本地工業園區空氣專項監測情況,具體包括:遼寧:665參數,VOCs種物質;65或惡臭等特征指標65或惡臭等特征指個園區+696重金屬等環評要求項目手工監測;e)四川:26f)寧夏:362項手工監測;g)福建:45參數,VOCs或惡臭等特征指標;從各省報送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各地工業園區空氣污染監測體系建設內容差別較大,部分園區建設內容遠遠無法滿足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各地普遍存在數據分析應用較弱,多數地方偏重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缺少與園區內企業的互動,難以實現快速溯源的目的。地方層面臺灣省案例臺灣制定了《特殊性工業區緩沖地帶及空氣質量監測設施設置標準》,近期又頒布了“修正草案”。將金屬冶煉、煉油、石化、紙漿、水泥制造、農藥、煉焦、基礎型電力、樹脂塑膠橡膠、石化中間體、酸堿、半導體、光電材料等工1/4的區域包含上述類型,則需要執行標準。標準要求特殊性工業區應該在區域四周及內部設置緩沖1個空氣質量監測站,在4染物、酸堿氣、硫化物、持久性有機物。3300419.6km染物,企業和環保部門都開展了大量摸底調研。根據企業自查,共計測定種VOCs。二甲苯、甲苯、丙酮、2-101,3-分析出210種污染物,與企業自測基本一致。根據管理需求,六輕工業區空氣122-1TO-1414種極性化合物標準氣體,59上海市案例2013VOCs和無組織監控技術難點,實現有毒有害氣體有效防控,探索基于在線監測的產業園區空氣特征污染新型預警管理模式。推進高密度高精度特征污染監測網絡建設。首批選擇在高橋石化、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區、星火開發區、老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寶鋼股份(上海地區)、金山二工區和上海化工區奉賢分區等十大重點產業園區,集60OVOCs150余個物種。建成了監測預警體VOCs監控的跨越式發展,實現空氣污染從人防到技防的監管模式升級,以應對產業園區惡臭和有毒有害等排放突出問題,為應急事故和集中投訴等問題提供有效技術支撐。在此基礎上,建立VOCs污染評價管理體系。積極探索在線監測數據應用方式,建立污染溯源管理機制。嘗試監測執法聯動,利用新技術精準快速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國外進展美國德州案例2060VOCs位居全美第一、二名。207080RegionalMonitoringNetwork,HRM)。HRM522300km2包括:6種基準污染物(CO、Pb、NO2、O3、SO2、PM10/PM2.5)150種VOCs,H2SOC/EC凈輻射量等氣象參數。VOCs624小時連續樣品。HRM229000VOCs100VOCs監測數據。HRMRadian公司簽約,委托操作營運。管理委員會負責經費的使用和數據審核。休斯敦市政府委員會、德州環境質量委員會和美國環保署負責定期抽測和監督。經費來源為區內工廠或公司志47家公司(50%)共同提供經費,每年22030004-6億美元開展污染減排。過去16VOCs濃度(苯系物)平均削減80%,一氧化氮亦減少約80%。HAMA案例HAMA工業區內含有大量鋼鐵、化學生產和回收等企業,為掌握年在該地13TRSNO2NO、NOx、PM10;(2)非連續性:TSP、VOCs、SO2、TRSNO2TSP保持不變,PM10泰國麥普塔普特案例特性,2006320082Maptaphut6個監測站,VOCs1,3-丁二烯超過標準,據此泰國政府開展持續監測,監控人體健康暴露風險。小結國內外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成效顯著,從綜合管理、監測體系、設計特點、成效及問題、管理模式等角度總結對本標準研究與制定的借鑒:綜合管理方面,石化、醫化、冶金等行業,因排放惡臭或有毒有害的大氣污染物,廠群矛盾突出,影響社會穩定,已經受到了國內外政府部門的高度關監測體系方面,構建自動監測體系是解決工業區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技術在線監測基礎上,各地均配套定期開展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加強污染源排放監管等措施,以實現污染排放的可控,特別是針對部分有毒有害的半揮發性有機物和重金屬的監控。擴展至4km,或更遠區域;設備以在線監測設備為主,因子包含非甲烷總烴、VOCs焦等工業區開展顆粒物中的半揮發性有機物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成效及問題方面,監控體系的構建,對于工業區及內部企業無形中產生了約束作用,起到了污染減排的威懾效果。但電子鼻等惡臭分析儀目前技術尚未成熟,預警也處于摸索階段,工作完善尚需時日。管理模式方面,基本分為兩類模式,美國模式以工業區(或區域商會)出資為主,政府部門負責監管;臺灣模式以工業區和政府共同出資,雙方共同負責網絡運行和數據應用。基本原則(HJ/T193-2005)(環辦監測函〔2021〕218號)等為依據,將工業園區空標準執行后有利于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的規范和監測質量的提升,有利于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制定更精準化的工業園區管理決策,推進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內容框架全面調研、了解目前國內外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站點建設、自動監測調研國內外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方面的技術規范,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工業區排放特征,廣泛了解國內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實際運維和質控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編制工業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指南征求稿。標準1。圖1指南編制路線范圍管理和數據應用等體系化的技術內容。考慮到我國工業園區形式多樣,部分園區企業相對分散,空氣污染相互影響較小,或者涉氣企業較少,本指南適用于經各級人民政府認定的空氣污染企業相對集中的工業園區開展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系統的設計、建設、驗收、運行與應用等,包括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的工業園區,以及其他涉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較大的工業園區。對于執行。本指南是對工業園區空氣污染監測網建設進行的指導性規定,使用者可以是工業園區管理部門,可以是生態環境部門,這兩類主體可以參考本指南實現對工業園區及周邊環境敏感目標的監測、預警、應急、分析、評估等目的。規范性引用文件標準文件編制過程中引用了多個已發布標準規范,作為規范文本必不可少的條款:(試行中的相關內容。測定便攜式氣相色譜-(HJ919)式傅里葉紅外儀法》(HJ920)、《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氣相色譜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1010)、《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的應急測定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法》(HJ1223)(DB31/T31/T1090)等國家和地方標準中相關內容。(PM10PM2.5)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PM10)(SO2、NO2、O3CO)(PM10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安裝和驗收技術規范》(HJ655)(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安裝驗收技術規范》(HJ193)和《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氣相色譜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1010)中相關內容。自動監測站房及輔助設備定期巡檢、常規因子監測儀器運行維護、質量控制及數據審核引用《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HJ817)和《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HJ818)。監測網絡的數據采集與傳輸,信息平臺的通訊接口、通訊流程和監測因子編碼等的定義與設置引用《污染源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212)。術語和定義本指南的術語和定義重點對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的相關專用術語進邊界監測點位、周邊監測點位、移動監測點位、數據審核、信息系統平臺,由于現有標準規范無相關規定,又確有規范定義的必要,因此參考國內外技術文件和已發表論文著作,并參考類似術語和定義的表述方式,對其進行規范。得對于現有標準規范中已有相關定義的術語,例如揮發性有機物、量值溯源、質量保證、質量控制等,本指南中直接參照已有標準規范中的定義。工業園區 industrialpark指以發展工業產業為導向,地理邊界和管理主體明確、基礎設施和管理體系完整的工業區域。參考《2018中國化工園區30強》中化工園區的定義制定,根據GB/T1.1-2020要求,盡量一般性描述。產業集群 industrialcluster指在某一特定領域,通常指以一個主導產業為主的市場領域中,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聚集的區域。產業集群的概念是1990年,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首次提出,首次出現于《國家競爭優勢》一書,根據原文翻譯而來。4.3.3空氣污染自動監測子站 automatedairpollutionmonitoringstation針對工業園區環境空氣質量和空氣特征污染物的排放影響進行連續自動監測的設備、配套設施。HJ817特征污染物排放”。4.3.4園區監測點位 interiormonitoringsite位于工業園區內部,用于監測受園區內部各類典型排放源大氣污染集中影響的點位。4.3.5邊界監測點位 fencelinemonitoringsite位于工業園區邊界,用于監測評價園區環境空氣質量、特征污染排放現狀以及園區大氣污染對周邊輸送影響的點位。4.3.6周邊監測點位 peripherymonitoringsite位于工業園區周邊居民集中區、投訴集中區或人口高密度區,用于監測工業園區排放對周邊居民區影響的點位。4.3.7移動監測點位 mobilemonitoringsite指可移動的監測點位,用于監測固定點位無法覆蓋的區域,或在應急或其他特殊要求情況下,進行機動駐點監測或移動監測。4.3.8數據審核 datavalidation修正、補遺的行為。4.3.9信息系統平臺 informationsystemplatform利用通信技術對自動監測網絡數據進行集成,實現數據存儲、處理、共享和業務化應用等功能的整合。系統構成工業園區自動監測網絡主要由空氣污染自動監測子站及配套的數據采集和傳輸系統、信息系統平臺構成。監測點位布設參考《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HJ655)、《大氣污染物(HJ/T(GB37822)區周邊的監測點位布設原則。不同于常規的城市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布設主要原則為包括區域代表性,工業區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布設應重點考慮如何獲取更多的無組織源排放信息和捕捉敏感區域受到的影響。2-50m結果確定。邊界監測點位應首選設置在主導風向和第二主導風向(季節的主導風向)10km2210-50350km2需求增加點位。園區面積越大、排放源越分散,宜設置更多監測點位。周邊監測點位應設置在園區周邊第一或第二主導風向下風向距園區邊界4km2km點位位置選取監測點位布設影響到工業區空氣污染監測數據是否有代表性、空氣污染時段能否及時捕捉到,以及污染溯源的準確性等。合理的監測點位布設可以及時捕捉園區內部典型污染源的排放情況,反映園區排放污染物對周邊鄰界區域的污染狀況,及時發現園區周邊敏感區域,如集鎮、居民集中區等受到的源于工業區域的空氣污染。設計監測布點方案的準備工作包括工業區基礎信息調研、獲取工業區環境空氣污染分布地圖、模擬重點排放源或排放去與擴散覆蓋區域,在此基礎上結合一定的布點原則制定布點方案(圖4-1)。圖4-1 監測布點流程工業區基礎信息調研內容包括園區內主要排放源的分布、區域的年度主導風向、區域典型的污染季節以及污染季節的主導風向情況、園區周邊集鎮和居民區等敏感區域分布情況等。這些信息是進行監測布點設計的基礎信息。園區內和邊界觀測點應盡量布設在重點排放源的下風向。由于工業園區無組織排放源密集、不直觀,且排放位置和強度存在一定的動態變化特征,因此系統地、充分地摸清園區內重點排放源所在位置和區域非常必要。國內工業園區面積大部分在幾到幾十平方千米不等,因此采用實測法獲取園區內部無組織排放重點區域是一種相對便捷和準確的方法。實測方法包括走航監測方法和網格化手工采樣監測方法。考慮到走航監測技術的多樣性以及不同監測技術可檢出污染物組分的有限PTRSPIGC-MS4-2SPI-TOFMSPTR-TOFMS多次走航監測數據均值的空間分布情況,分析結果顯示無組織排放高濃度區域在園區西北部方位。由于這兩類設備對于低碳類脂肪烴類監測效果不佳,因此還要再結合其他類走航監測設備監測結果綜合判斷園區內無組織排放源分布情況。4-2采用網格化手工采樣監測方法時也應在靜穩氣象或低風速條件下進行,且應在相同區域分不同時段多次采樣獲取均值數據。此外,也可參照工業園區內各企業的排放清單中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情況獲取園區內重點排放企業和裝置情況。獲取園區重點排放源分布情況后,可采用擴散模型模擬重點排放源在全年時段對周邊環境影響情況,參考模擬的相對高濃度擴散污染區域作為監測站點布設的位置(圖4-3)。圖4-3Aermod擴散模型模擬一段時間內典型排放源污染區域點位類型數量結合國內外工業園區監測布點調研結果,國內外工業園區布點方式較為相似,主要分為4類點位:第一類為企業內部裝置區無組織排放監測點位,第二類監測站的布點方式也有差異。園區內微站網格化監測采用網格式布點方法。(最重季節的主導風向綜合考慮。工業園區應設置不少于2個邊界監測點;園區面積越大、排放源越分界微型站加密監測宜采用扇形布點法或同心圓布點法。4km2km鎮、道路、公園等人口密度或流量相對較高的區域。監測污染物工業區所監測的污染物的項目主要是基于主導產業和具體工藝考慮確定;可以考慮的工業區內企業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文件、企業竣工環保驗收資料、企業自行監測和監督性監測的資料進行確定。本標準中基于典型的行業排放系數、各級排放清單和國家重點行業VOCs治理方案提出的優先控制污染物,參照掌握的各類源譜,提出了建議考慮的特征污染物的物種名單。選擇原則是根據監測技術的可達性,可以分階段開展監測。優先考慮光化學活性較強、嗅閾值較低、排放量較大的污染物開展監測,逐步涵蓋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的組分。本標準中建議的名單分為常規污染物、綜合性指標、有機物(細分為臭氧前體污染物、PM2.5前體污染物、有機惡臭(異味)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其他有機物)、無機污染物(無機惡臭(異味)物質、其他無機污染物)、溫室氣體。所有的污染物項目分為基本項目和選擇項目,基本項目是一般情況應該選擇的項目,而選擇項目則是綜合考慮區域產業的物料、生產工藝、尾氣排放情況和環境風險等級等選取監測的污染物因子。常規污染物:選擇臭氧和PM2.5為基本項目,考慮區域環境質量和行業結構特點,選擇SO2、NO2、CO、PM10。TVOC臭氣指數等監測項目。有機污染物的臭氧前體污染物按照國家2019年的重點行業VOCsMIRPOCPVOCs基于氣溶膠生成系數確定的前體污染物。有機惡臭(異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主要項目加以確定。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基本項目是苯,選擇項目以國家發布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第一批)的污染物為主,同時兼顧國家重點行業VOCs治理方案的優先控制污染物確定。其他有機物的基本項目根據VOCs排放源譜的檢出率比較高的指標確定,選擇為丙烷、異丁烷、正丁烷、異戊烷,特征污染物則基于上海市典型工業區檢測的結果,檢出率比較高的物種,另外增加了附錄A中的特征污染物。(異味(味)擇項目確定為氯氣、氟化氫、溴化氫、溴素及其他典型的無機特征污染物。溫室氣體將二氧化碳、甲烷作為基本控制項目,將SF6、鹵代烴作為選擇控制項目。4-1類別基本項目擴展性項目確定依據常規污染物PM2.5PM10O3、SO2NO)、CO/針對所有工業區的常規控制項目非甲烷總烴是VOCs綜合性指標的國際上構建觀測網絡的必備項目;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統計,工業引起的臭綜合性指標非甲烷總烴臭氣濃度(或者臭氣指數或者惡臭單位OU值)a60%~70%,氣在線檢測的設備受到了嗅辨方法的限制,因此考慮允許按照日本的臭揮發OU值的在線檢測方法作為臭氣濃度的替代方法。性有氟氯碳化物、氫氯氟碳化消耗臭氧層考慮新污染物行動計劃的要求,特別機物/物、哈龍、四氯化碳、甲物質適用于電子工業(比如半導體行業)基氯仿、甲基溴PM2.5O3前體污染物HJ1010-2018附錄A57種揮發性有機物甲基丁烷、異丁烯、甲基-1-丁烯、2-甲基3-甲基-1-2-HJ1010-2018VOCs施可能造成的惡臭污染物來考慮。醛、丙醛、丁醛、戊醛、(2)拓展項目中PM2.5和臭氧的前2-酸甲氧基乙酯、二甲基喃、四氫呋喃等體污染物,根據國家2019年以來的重點關注的污染物在HJ1010-2018MIR值大小(MIR為主要參考值)POCPHJ1010-2018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項目以759-20152019年以來的重點關注的污染物在HJ759中沒有的項目當然列入。增加了其他揮發性有機物的內A中給出的基于行業特可以扣除HJ1010HJ759類惡臭考慮甲硫醇和苯乙烯為基本(異味DB31/1025-2016加了日本和韓國惡臭污染控制的一些項目考慮。有毒有害污染物HJ759-2015附錄A中規定的67種揮發性有機物甲醛、丙烯腈、乙腈、丙烯酰胺、環氧乙烷、異氰酸酯類、乙醛等其他揮發性有機物/附錄A中行業特征污染物b惡臭污染物有機惡臭(異味)污染物甲硫醇、苯乙烯正辛烷、2,2,4-三甲基戊烷、2,3,4-三甲基戊烷、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乙炔、異戊二烯、反-2-丁烯、順-2-丁烯、1,3-丁二烯、異丙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烯、1,2,4-三氯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無機惡臭(異味)物質硫化氫、氨臭氧其他無機污染物/氯氣、氯化氫、氟化氫、溴化氫、溴素附錄A中行業特征污染物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鹵代烴、氧化亞氮關于溫室氣體考慮二氧化碳和甲烷廢水、固體廢物處理的園區、石化、化工、煤焦等行業為主的園區。注:a:采用臭氣指數或者惡臭單位OU值時僅僅作為參考,也可以折算為臭氣濃度。b:結合附錄A中行業特征污染物,根據工業區行業類型以及本表中其他類型的項目確定需要補充的監測項目。為了給與基于行業的特征污染物的選擇指導,標準給出了附錄A,提出了典型行業的特征污染物。監測方法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的目的服務于工業園區空氣污染精細化減排和PM2.5協同防控,根據工業園區空氣污染物排放特征和精細化減排及溯源工作的需要,可將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項目分為常規污染物、揮發性有機物、惡臭污染物、其他無機污染物、溫室氣體和氣象要素六大類。針對不同監測項目,國內外已有監測方法種類較多,按照監測方式可分為點式監測、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和廣西省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開展情況進行調(SO2NO2O3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空氣揮發PM2.5O3(表4-25)。器為能滿足國家PM2.5與O3國家和地方監測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監測項目可采用本文件推薦的監測方法。PAGEPAGE19表4-2 監方列表類別監測類型監測方法監測內容應用場景參考標準配置建議常規污染物點式監測β射線法顆粒物環境質量監測評估HJ653基本配置振蕩天平法化學發光法氮氧化物HJ654基本配置紫外熒光法二氧化硫、硫化氫基本配置紫外光度法臭氧基本配置非分散紅外吸收法、氣體濾波相關紅外吸收法一氧化碳基本配置HJ1010-2018附錄A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57種揮發HJ1010HJ604基本配置烴點式監測監測評特征監測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質譜法HJ759-2015附錄A中規定的67種揮發性有機物HJ759擴展性配置氣相色譜-光離子化檢測器法主要為不飽和脂肪代烴、含氧烴與溯源/擴展性配置抽取式傅里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法含氧烴/擴展性配置揮發污染特征監測與溯源性有低碳烷烴、烯烴、部機物線式監測傅里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法分芳香烴、鹵代烴和含氧烴/擴展性配置差分吸收光譜法主要為芳香烴/擴展性配置傳感器法TVOC/擴展性配置網格監測分布式質譜污染預警和溯源/擴展性配置分含氧烴(如快速質譜、氣相色譜-相關標準中規定的DB31/T揮發性有機物,主要為烷烴、芳香烴、部310002HJ759HJ1223擴展性配置分含氧烴污染特征JJF1172移動監測監測、應急監測與相關標準中規定的苯、苯乙烯光譜類(如便捷式傅里葉紅外儀法)溯源HJ919擴展性配置傳感器TVOC/擴展性配置類別監測類型監測方法監測內容應用場景參考標準配置建議遙感監測超光譜甲醛、乙二醛等揮發性有機物環境質量監測評估/擴展性配置衛星遙感甲醛、乙二醛/擴展性配置惡臭污染物點式監測氣相色譜-火焰光度檢測器法有機硫監測評與溯源DB31/T1089擴展性配置氣相色譜-質譜法二硫化碳/擴展性配置化學發光法氨氣/基本配置紫外熒光法硫化氫/基本配置傅里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法氨氣/擴展性配置差分吸收光譜法氨氣/擴展性配置網格監測傳感器法氨氣、硫化氫/擴展性配置移動監測快速質譜法部分有機硫化物、二甲胺應急監測和溯源DB31/T310002擴展性配置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法二硫化碳HJ1223擴展性配置便捷式傅里葉紅外儀法氨氣HJ920擴展性配置傳感器法氨氣、硫化氫、臭氣濃度(OU)/擴展性配置其他無機污染物點式監測激光光譜法(如離軸積分腔光譜法、光腔衰蕩法)氯氣、氯化氫、氟化氫、溴化氫、溴素環境質量監測評估/擴展性配置溫室氣體點式監測激光光譜法(如光腔衰蕩光譜法、離軸積分腔光譜法、光聲光譜、紅外光譜吸收、TDLAS光譜吸收法、QCL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六氟化硫等環境質量監測評估GB/T33672、GB/T34415、GB/T34286、GB/T34287擴展性配置非色散紅外法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QX/T67、JB/T11622擴展性配置氣相色譜法甲烷HJ604擴展性配置開放式監測紅外光譜法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等應急監測和溯源/擴展性配置激光光譜法(如開放式TDLAS光譜吸收法等)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等/擴展性配置氣象參數點式監測傳感器法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大氣壓污染成因分析和溯源GB/T33703基本配置垂直探測雷達風速風向的垂直分布QB/T620擴展性配置激光云高儀邊界層高度/擴展性配置常規污染物(PM2.5和(SO2NO2(PM2.5β-SO2、NO2O3、CO業園區空氣顆粒物和氣態污染物的精準監測和園區空氣質量狀況的評估。揮發性有機物點式監測、長光程監測、網格化監測、移動監測和垂直探測。點式監測VOCs環境質量評估、污染成因分析和溯源的需要。(MSD)等。其中,GC-FID法原理是樣品氣體經氣相色譜分離后,進入氫火焰離子化檢GC-FID57nmol/mol級,穩定性較強,可以滿足工業園區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組分精準監測的基本需要。GC-PID10.610.6eV的分子幾乎不能被電離,因此,PIDnmol/molGC-FID法聯合用于工業園區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組分的監測。GC-MS116GC-FIDGC-PIDGC-FID排放污染物的工業園區。線式監測限性,完成一個區域整個邊界的監控。美國環保署研究人員在清潔空氣法案(CAA)調查工作中使用了開放光路(Open-PathMonitoring)的監測方式,在化工企業邊界開展監測(fencelinemonitoring),每個化工企業至少使用一臺監測設備,監測其排放對周邊的影響。(DifferentialOpticalAbsorption(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是目前大氣污染監測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兩種光學方法。DOAS技術是利用光線在大氣中傳輸時各種氣體分子在不同波段對其有不污染物包括臭氧(O3)、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和芳香族有機物,鄰,對-DOAS技術對于大氣中的自由基及活OHNO3和亞硝酸(HONO)DOAS進行監測。DOAS技術的另一重要應用領域是利用太陽等被動光源對大氣邊界DOAS技術與系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的核心FTIR在紅外光譜分析方面有著明顯優勢,一次可以獲得全部光譜(2~15μm)數據,不;可以對多種分子進行同時測量。主要用于大氣中痕量氣體以及特定區域中污染氣體的測量。FTIR技術也用來測量發射光譜,如監測飛機發動機和煙囪等的排放氣體來反演氣體的濃度。除了采用人工光源外,FTIR也可以利用太陽、月亮等自然光源,FTIR測量大氣平流層、對流層的化學成分。FTIRNH3、HCNFTIR已有相關的標準分析方法(TO-16)。光學法測定速度較快,時間分辨率最快可達1分鐘,監測時效性好于色譜法(30分鐘一組數據);整個分析過程相對較為簡單,儀器的運行維護量較nmol/mol網格監測N2、O2、CO2、H2O、CO、CH4不被電離。電離產生帶正電的離子與帶負電的電子,在正負電場的作10.6eV10.6eV的揮發性有機物。該方法具有設備小、價格便宜、響應快等特點,除可搭載移動監測車開展移動監測外,還可搭載無人機開展聯合溯源監測。移動監測到關注,技術研發和探索應用不斷拓展。移動監測可搭載快速質譜、氣相色譜-充用于污染應急監測和溯源。VOCs單光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SPI-TOFMS)、質子轉移飛行時間質譜法(PTR-TOFMS)以及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為原理。SPI-TOFMS通過半透膜采集環境空氣中的VOCs,利用真空紫外燈電離得后實現對不同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PTR-TOFMS是一款基于質子轉移反應原理(H3O++M→MHH2O,其中,H3O+為反應離子,MVOC)VOCVOC,腈、有機胺等)、硫化物(有機硫等)VOC,實現了海量化合物的實時在線分離和物種識別。可測的物質清單包括乙腈、丙烯、乙烯胺、乙醛、甲酸、乙醇、甲硫醇、丙烯腈、丙烯醛、丁烯、丙烯胺、乙二醛、丙酮、乙酸,二甲基硫、異戊二烯、丁腈、2-丁酮、羥基丙酮、苯、乙酸乙酯、甲苯、苯酚、苯乙烯、二甲苯、1,3,5-三甲苯、α-蒎烯、反-2-戊烯、環氧乙烷、丙醛、苯胺,GC-MS色譜-質譜法》(HJ1223-2021),523~6微克/立方米,相對較高,主要用于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8種揮發性有機物。傳感器詳見網格化監測部分。遙感監測業區環境質量的評估。(NO2SO2HONOVOCs等/可見)進((期間的空氣質量控制任務(日常的環保監測巡查任務同觀測任務。(AirMassSCD(VerticalColumnDensity,VCD)的計算過程中使用的污染物垂直先驗廓線主要由全球尺度的大氣化學傳輸模型提供,精度不足,網格分辨率低(100km),是衛星遙感反演誤RChmAM,減小因為先驗廓線精度不足而帶來的誤差。惡臭污染物點式監測氨的精準監測和環境質量評估。(碳FPD選擇性,其工作原理是含硫、磷化合物在富氫火焰中燃燒時生成化學發光物質,并能發射出特征波長的光,通過檢測這些特征光譜的變化得到有機硫化物的濃度,因此,FPD檢測器對于有機硫化合物的監測具有一定的優勢。上海市地方標準《環境空氣有機硫在線監測技術規范》(DB31/T1089-2018)中環境空氣及廠界中有機硫的在線監測方法采用GC-FPD法。此外,在線氣相色譜-質譜法也可用于部分有機惡臭污染物的監測,如二硫化碳。網格監測(典型模式Misselebrook32NH3等物質。移動監測譜法可監測部分有機硫化物和二甲胺等;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法可監測二硫化體原理見揮發性有機物移動監測部分和惡臭污染物網格化監測部分。其他無機污染物(相對較少,本指南中建議作為擴展性配置進行補充。溫室氣體點式監測TDLAS33672)、《大氣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蕩光譜觀測系統》(GB/T34415)、(GB/T34286)(GB/T照《本底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瓶采樣測定方法——非色散紅外法》(QX/T67)《非色散紅外氣體傳感器》(JB/T11622);可參照《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HJ759)。開放式監測監測和溯源。氣象參數點式監測根據自動氣象站觀測規范(GB/T33703-2017),區空氣污染成因分析和溯源提供基礎數據。垂直探測廓線、湍流強度、垂直氣流、邊界層(云底)高度、SNR(信噪比)自動監測中可作為污染成因分析和溯源的輔助監測手段。站房建設殊考慮:B.2B.3B.4GC-MS其他設施采取防爆措施。81.5m。面對面布置的機柜(架)1.2m;背對背布置的機柜(架)0.8m。當需要在機柜(架)(架0.8m(架0.8m易燃物品等。20RS485/232太網口等數字輸出,接入子站現場數據采集設備。質量控制包括工業園區自動監測網絡的運行應采用“”三方面保障站點高質量運行。質量控制。運行維護6HJ818、HJ817色譜法(GC-FID、GC-MS、GC-PID、GC-FPD/PFPD等)VOCs、NMHCVOCs監測運行質控技術規定、長三角區域大氣(DB31/T310006)C文件,參照執行;NH3H2S污染參照國家在研的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NH3、H2S)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質控技術規范的相關成果和要求編制形成了無機惡臭污染物()自動監測系統附錄D;對光譜吸收法連續自動監測系統,(HJ(HJHJ8185.2.1要求對站房及輔助設備定期巡檢。HJ818運維和質量控制工作。HJ817和質量控制工作。C護和質量控制等工作。無機惡臭污染物(氨、硫化氫)D行,定期開展巡檢、維護和質量控制等工作。E維護和質量控制等工作。F維護和質量控制等工作。質量控制回溯歷史監測數據,審核其監測數據的影響,并進行標識。監測系統質量控制和質量保障應從站點環境、大氣采樣、校準、質量控制、性能審核和質控檢查等環節實現(日常巡檢記錄表、運維(質控)月報等相關報告應置于所運維的自動監測站內備查):證,并編制相關自動監控系統的運維報告。標準,定期開展量值溯源工作。點曲線、精密度、殘留和檢出限等各項關鍵指標滿足具體標準規范的要求。(不低于一年一次對監測站點進行的現場全面質控檢VOCsHJ818HJ817C物(氨、硫化氫)D工作;光譜吸收法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應按照附錄EF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等工作。質量體系質量體系包括人員體系和關鍵質量文件(質量管理工作計劃、作業指導書和記錄表格)等。其中人員體系為涉及監測數據質量所有環節的工作和活動人員;考核確認,并建立相應的人員檔案,保存人員的培訓和考核記錄。助設備制定詳細的系統檔案,并通過示意圖的形式明確站點內在線監測系統組/型號/(如GC-MS/質譜條件設置等((間、地點、人員、配氣環境等)和使用記錄等。4-3監測系統調整、變更記錄表儀器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編號人員日期儀器維修前故障現象或調整信息更換配件名稱更換備件型號(或序列號)儀器調整、變更完成情況描述頻次、合格標準、耗品耗材、標準氣體和計量標準器具等各項要求。相關工作。(上,并能夠在現場調出)。與質控的關鍵環節,并應如實、詳細記錄內部檢查結果,于站點保存備份。4-4(VOCs為例)序號檢查項目檢查內容評判備注1數據傳輸及站點環境條件數據傳輸是否真實、準確、及時是□ 否□(通訊線路、給排水設施、防雷等)是否穩定、合規是□ 否□站點內部消防、電力、空調、除濕、UPS、排風扇是否運行穩定合規是□ 否□2質量管理運維手冊及運維制度是否齊全是□ 否□標準氣體是否在有效期內是□ 否□是否有大小流量計校準記錄是□ 否□各儀器校準記錄、檢修記錄是否規范齊全是□ 否□3系統管理各儀器日常運維巡檢、維護保養記錄是否齊全是□ 否□采樣系統潔凈度是否合格是□ 否□采樣管路清潔、保溫現狀是否合格是□ 否□4動態稀釋儀小流量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大流量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是否有送檢記錄是□ 否□5VOCs 分析儀(GC/FID)分析儀流量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空白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工作點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精密度是否合格是□ 否□關鍵組分分離度是否合格是□ 否□保留時間漂移是否合格是□ 否□定性核查是否合格是□ 否□6VOCs 分析儀(GC/MS)分析儀流量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MS關鍵參數是否在合理范圍是□ 否□空白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工作點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精密度是否合格是□ 否□保留時間漂移是否合格是□ 否□定性準確度核查、日空白/單點質控、內標變化是否合格是□ 否□7非甲烷總烴現場空白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現場工作點通標檢查是否合格是□ 否□運維監管要求為確保自動監測網絡的長期穩定運行,應按照如下要求開展運維監管:行。如儀器出現故障應及時處理;錄測試結果并編制參數調整測試報告;8更換。質量保證量值溯源期內使用。(VOCs自動監測系統的量值溯源主要包括標準氣體的溯源和稀釋裝置中流量/壓力。總體可分為監測儀器及輔助測量設備、標準物質兩大類。源計劃并實施,保證監測儀器在有效期內使用。標準物質參考《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4.4.6對標準物質的要求:標準物質應盡可能溯源到國際單位制(SI)單位或有證標準物質。工業園區空氣污染自動監測站有較多儀器未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或尚無國家檢定規程的儀器,例如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儀、非甲烷總烴在線監測儀、H2S在線監測儀、NH3在線監測儀等都未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對于此類儀器可以采取比對測試的方式開展評估。性能審核1次。HJ8186.3的要HJ8176.2CF中進行了統一規定。人員管理技能,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崗。數據采集、傳輸和信息系統平臺數據采集與傳輸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自動監測數據的采集和傳輸整體流程及其通訊協議的標準和規范。通訊協議、數據格式有很大差異,集成困難。島。(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適用于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工況)監控中心之間的數據傳輸,規定了傳輸的過程及參數命令、交互命令、數據命本標準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沖突。該標準還規定了在線監控(監測)儀器儀表和數據采集傳輸儀之間的數據傳輸格式,同時給出了代碼定義。HJ/T212中要求執行。信息系統平臺(環發[2012]54號提出加快庫、規則庫、模型算法庫等信息數據庫。應用大數據分析模型構建出源清單+用模式。息系統平臺的應具備的主要功能:據及運行參數;工業園區的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評價;區中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對象,基于各類算法,實現污染物動態溯源解析;蓋了監控報警、溯源分析、數據查詢和數據顯示等實時功能。驗收收、系統聯網試運行和系統驗收三個部分,并分別規定了各步驟所需內容。部分:儀器設備檔案。安裝設備,按照技術要求開展儀器調試檢測與性能測試。備狀態參數相關信息,確保上傳信息可在信息平臺中正確解析。6072小時及以上,應重新開始試運行。理、在線率和數據標識是否符合要求等,出具驗收意見。數據審核常規污染物常規污染物的數據審核參照國家《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HJ818-2018)中“7數據有效(PM10PM2.5)數據有效性判斷”的規定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和有機惡臭(異味)污染物數據無效剔除處理,注明原因并保留原始記錄。具體情況如下:儀器狀態參數異常或儀器報警;標準氣體殘留;基線異常或積分錯誤且無法人工修正;標識位錯誤或其他數據采集錯誤;數據規律、邏輯性審核數據異常(如同分異構體相關性、組分比值并于儀器端核實確認無效的數據;VOCsVOCs組分數據視為無效。數據有效保留監測數據疑似存在干擾或其他因素導致的異常,但無法明確原因;變化趨勢趨于正常的,可剔除異常數據,重新計算小時數據并保留。數據重積分GC-FIDGC-MSVOCs組分整體質量較好,可手動重積分修正。數據補遺監測數據因通訊等連接問題導致上位端平臺數據缺失時。報警處理當站點監測數據達成設定的報警觸發條件時,應在半小時內對數據進行審其他污染物4.12.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