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8.3兒童支氣管哮喘_第1頁
(8.3.1)-8.3兒童支氣管哮喘_第2頁
(8.3.1)-8.3兒童支氣管哮喘_第3頁
(8.3.1)-8.3兒童支氣管哮喘_第4頁
(8.3.1)-8.3兒童支氣管哮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支氣管哮喘鄧麗君因“支氣管哮喘”發作于泰國清邁逝世。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WHO估計全球約有3億人罹患哮喘發達國家高于發展中國家我國最近20年來,患病率明顯上升1990年1.09%,2000年1.97%,2010年3.02%。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1993年:WHO與美國國立公衛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制定了Global

INitiativefor

Asthma(GINA),目前已成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1993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相應制訂了我國的“兒童哮喘防治常規”2008年:《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哮喘的定義慢性氣道炎癥: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等共同作用氣道高反應性:可逆性氣流受限臨床表現: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咳嗽哮喘的定義2014年GINA將哮喘定義為異質性疾病支氣管哮喘是以慢性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以反復發作的咳嗽、喘息、氣促、胸悶為主要臨床表現,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或加劇。病因哮喘的原因很復查,涉及到遺傳、環境、免疫、心理等因素最重要的是家族史及環境因素,因而哮喘是遺傳及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哮喘是多基因遺傳病,遺傳度36-79%多數患兒有嬰兒濕疹、過敏性鼻炎、食物或藥物過敏史父母哮喘病史或過敏性疾病史環境因素過敏原:吸入性(塵螨、蟑螂、動物變應原、霉菌、花粉)及食物感染:如RSV、MP等空氣污染:大氣中的SO2、煙油漆等冷空氣與氣候變化劇烈運動、阿司匹林、胃食管反流等主要病理生理變化氣流受限于氣道高反應性以上病理生理變化共同作用下引發了哮喘發作:咳嗽、氣促、喘息、胸悶支氣管痙攣氣管壁炎癥性腫脹氣道中粘液栓形成氣道重塑臨床表現前驅期:卡他癥狀流清涕、打噴嚏發作期:輕:咳嗽、呼吸困難、喘息、胸悶(小年齡不能表述)重:端坐呼吸、驚恐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體檢:呼氣性呼吸困難、三凹征、肺部聞及哮鳴音,呼氣相延長;嚴重病兒因出現廣泛氣道阻塞,哮鳴音可以消失,即所謂“沉默肺(閉鎖肺)”,是哮喘最危險的體征。臨床表現哮喘急性發作經合理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和糖皮質激素等哮喘緩解藥物治療后,仍有嚴重或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者,稱為哮喘持續狀態如支氣管阻塞未及時得到緩解,可迅速發展為呼吸衰竭,直接威脅生命哮喘持續狀態輔助檢查肺通氣功能檢測:主要用于可配合小孩,一般大于5歲支氣管舒張試驗FEV1變異率大于12%最大呼吸峰流量(PEF)測定輔助檢查炎癥反應檢測: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誘導痰技術FeNO會受到含氮食物、感染等因素影響輔助檢查變應原檢測: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螨蟲、牛奶等血清變應原:特異性IgE測定,總IgE測定,包括了消化道及呼吸道變應原變應原檢測皮膚點刺試驗:生理鹽水和組胺對照診斷標準(典型)反復喘息、咳嗽、氣促、胸悶,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呼吸道感染、運動以及過度通氣(如大笑和哭鬧)等有關,常在夜間和(或)凌晨發作或加劇。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上述癥狀和體征經抗哮喘治療有效,或自行緩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氣促和胸悶。診斷標準(不典型)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哮鳴音),應至少具備以下1項:①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吸人速效β2受體激動劑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增加≥12%②抗炎治療后肺通氣功能改善:給予吸人糖皮質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藥物治療4~8周,FEV1增加≥12%1)證實存在可逆性氣流受限2)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3)最大呼氣峰流量(PEF)日間變異率(連續監測2周)≥13%咳嗽變異性哮喘(特殊)咳嗽>4周、夜間、清晨多發,干咳無感染征象,抗感染治療無效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有效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肺功能正常,激發試驗陽性或日間PEF≥13%(2周)個人或1、2級親屬特應性疾病史,或變應原檢測陽性以上1-4項為診斷基本條件分期急性發作期:突然發生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或原有癥狀急劇加重慢性持續期:指近3個月內不同頻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現過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臨床緩解期:指經過治療或未經治療,癥狀、體征消失,肺功能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并維持3個月以上分級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病情嚴重程度分級急性發作嚴重程度分級(6歲及以上)急性發作嚴重程度分級(<6歲)控制水平分級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6歲及6歲以上6歲以下鑒別診斷反復呼吸道感染:RSV,肺炎、毛細支氣管炎起病較緩慢,支氣管擴張劑無效支氣管異物:有異物吸入病史、嗆咳,經內科治療咳嗽、喘息無法緩解,胸部X片可以發現,CT+氣道重建先天性疾病:先天性血管、氣管畸形等異物先天血管畸形防治原則哮喘控制治療應越早越好要堅持長期、持續、規范、個體化治療原則急性發作期:快速緩解癥狀,如平喘、抗炎治療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防止癥狀加重和預防復發,如避免觸發因素、抗炎、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防止氣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注重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藥物治療吸入速效β2受體激動劑糖皮質激素抗膽堿能藥物硫酸鎂茶堿白三烯調節劑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AIT)β2受體激動劑短效(SABA):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長效(LABA):沙美特羅、福莫特羅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1mg/次,或丙酸倍氯米松混懸液0.8mg/次,每6-8小時1次(ICS)糖皮質激素口服潑尼松龍或潑尼松1-2mg/kg.d,療程3-5天靜滴甲強龍1-2mg/kg.次琥珀氫化可的松5-10mg/kg.次根據病情可間隔4-8小時重復使用短療程3-5天其他藥物抗膽堿能藥物:異丙托溴銨硫酸鎂(安全有效)茶堿(靜脈用藥必須在醫院,監測血藥濃度)白三烯調節劑受體拮抗劑(LRTA):孟魯司特鈉、扎魯司特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AIT)

通過逐漸增加劑量的變應原提取物對過敏患兒進行反復接觸,提高患兒對此類變應原的耐受性,從而控制或減輕過敏癥狀的一種治療方法AIT是目前可能改變過敏性疾病自然進程的唯一治療方法。AIT適用于癥狀持續、采取變應原避免措施和控制藥物治療不能完全消除癥狀的輕、中度哮喘或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患兒。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AIT)目前國內使用的變應原為塵螨舌下含服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治療室應常規配備急救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