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異物中藥莫混淆_第1頁
同名異物中藥莫混淆_第2頁
同名異物中藥莫混淆_第3頁
同名異物中藥莫混淆_第4頁
同名異物中藥莫混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同名異物中藥莫混淆中藥中有同名異物現象,易引起混淆。中藥名稱的標準化、規范化,應以《藥典》中所收載的名稱為準,處方中不用別名。現列舉部分同名異物中藥加以區別。一、紫金龍和虎杖紫金龍:為罌粟科植物藤鈴兒草的根。本品辛苦微寒,具有鎮痛止血、消炎降壓之效,內服用治各種疼痛,外用可治外傷出血,以止血之功為優。虎杖:別名紫金龍,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本品微苦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通經、祛痰止咳等多種功用。內服治關節痹痛、濕熱黃疸、經閉等,外用治燒燙傷、跌仆損傷,以活血散瘀見長。二、桂皮和肉桂桂皮:為樟科植物天竺桂、細葉香桂等的樹皮。桂皮辛溫,暖脾胃,散風寒,通血脈。其散寒止痛、溫通血脈的作用與肉桂類同而力弱,多用于寒濕痹證,或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肉桂:別名桂皮,為障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本品辛熱,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引火歸元,多用于腎陽不足、心腹冷痛及上熱下寒證。又善入血分,溫通經脈,用治寒凝血瘀之痛經、閉經。此外,少量配伍于補益氣血方藥中,有鼓舞氣血生長之妙用。三、豆蔻(姜科、肉豆蔻科)和草豆蔻姜科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實。本品辛溫香燥,既能溫化中焦之寒濕以醒脾和胃,又能宣化上焦之濕以通暢氣機,適用于上中二焦之濕阻氣滯證。肉豆蔻科豆蔻:別名豆蔻,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為種仁。本品辛溫,可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常用于脾腎虛寒所致之久瀉久痢、滑脫失禁等癥,又能溫中行氣,治療寒凝氣滯之脘腹脹痛。草豆蔻:別名豆蔻,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本品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用治寒濕內阻脾胃之脘腹脹滿冷痛、惡心嘔吐等。四、金不換、三七、菊三七和土大黃金不換;為防已科植物華千金藤的塊根。本品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善治胃痛、痢疾及癰疽腫痛、跌打損傷等。三七:別名金不換,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三七苦甘溫,可散瘀止血、消腫止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對出血兼有瘀滯者尤為適宜,是跌打損傷之要藥。菊三七:別名金不換,為菊科植物草三七的根莖。功用與三七相似,但散瘀止血作用弱,可解毒消腫,多用于跌打傷痛、瘡癰腫毒等。土大黃:別名金不換,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本品苦寒,可清熱解毒、行瘀殺蟲,用治肺癰、腮腺炎、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等,內服外用皆可。此外,大金牛草、地不容、白接骨、虎頭蕉等,亦稱金不換,因來源不同,藥用有別。五、文蛤和五倍子文蛤:為帝蛤科動物文蛤的貝殼。本品咸平,具有清肺化痰、軟堅散結之功,善治痰熱互結而致的癭瘤、瘰疬等。五倍子:別名文蛤,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等葉上的倍蚜科昆蟲寄生的蟲癭。五倍子酸而咸寒,收斂固澀,兼有降火之效,對各種滑瀉、遺精自汗而兼虛熱者,用之最宜。外用又能收濕斂瘡,可治瘡瘍潰爛難愈之癥。六、重樓和拳參重樓: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樓或七葉一枝花的根莖。本品苦寒,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用治一切癰瘡腫毒、咽喉腫痛、蟲蛇咬傷等,外涂內服皆效。其水煎劑,尚有平喘、定驚之效。拳參:別名重樓,為蓼科植物拳參的根莖。本品苦酸寒,用治癰瘡腫毒、咽喉腫痛,功同重樓,但本品味酸,有收斂之性,常用于痔瘡便血、赤白痢疾等。七、竹黃和天竺黃竹黃:為肉座菌科真菌竹黃的子座。本品性淡平,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定驚化痰,多用于風濕痹證、四肢麻木等。天竺黃:別名竹黃,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被竹黃蜂咬洞后于竹節間貯積的汁液,干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本品性甘寒,功用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治痰熱驚風,熱病神昏,為兒科要藥。八、黑脂麻和亞麻子黑脂麻;別名胡麻、黑芝麻,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種子。本品甘平,可滋養肝腎、潤燥滑腸,用于肝腎陰虧、精血不足而致的須發早白、久病脫發或血虛津虧、腸燥便秘等。亞麻子:別名胡麻,為亞麻科植物亞麻的種子。本品祛風潤燥,善治風毒所致皮膚干燥瘙癢或津枯便秘,而補肝腎、益精血之力弱。上述幾組藥材,雖名稱相同,卻是異物。有的盡管同類同效,但不盡相同,或功用截然不同,為避免混用,建議處方中不用別名。幾對容易混淆的中藥五加皮和香加皮五加皮性溫、味辛、苦。具有消炎抗菌、鎮痛、解熱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酸痛、四肢痙攣、腰膝酸軟和體虛乏力。香加皮性溫、味辛、苦有毒。具有明顯的強心、利尿、消水腫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心力衰竭,風濕性關節炎、心慌、氣短和下肢水腫等癥。兩藥作用完全不同,不可相互替用。半夏和水半夏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入脾,胃經。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解毒、止嘔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咳嗽多痰、哮喘、胸脘滿悶和惡心嘔吐等癥。水半夏性咳嗽痰多、支氣管炎。水半夏無鎮咳作用。藥物功能不同,不可相互代用。大黃和土大黃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下、消炎抗菌、收斂、利膽、止血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牙齦腫、口舌生瘡、瘀血閉經、癰腫瘡毒和燒傷燙傷等癥。而土大黃無清熱解毒的作用,臨床直接使用有致腹痛的副作用,配方時切不可用土大黃代替大黃。雞血藤與大血藤雞血藤性平、味甘、濕,具有活血補血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月經不調、肢體麻木和放射性白細胞血、止痛、抗菌消炎等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胃用十二指腸潰瘍等癥。西藥作用有異,不可相互替用。半枝蓮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甾體。性辛平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止痛作用。主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跌打刀傷、蛇咬傷等。內服煎湯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搗敷。血虛者不宜服。半支蓮系江西民間草藥。性苦寒。有清熱解毒作用。治咽喉腫痛,燙傷、跌打損傷,濕瘡。以外用為主,搗汁含漱(治咽喉痛)或搗爛外敷。木鱉子和番木鱉木鱉子與番木鱉是兩味不同的中藥,但由于其名近木鱉子,又叫木蟹。其功能主要是消腫散結,祛毒生肌,但由于其毒性較大,內服治病很少,大部分是外用于治療疔瘡癰腫,瘰疬癬疥等疾病。如有人用木鱉子仁30克,研為細末,置于25O毫升陳醋中浸泡一周,過濾取液外涂,治療神經性皮炎、于體癬及禿瘡,療效很好。番木鱉有馬錢子之別名。番木鱉是一種劇毒的藥物,主要含有番木鱉堿(土的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