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口性別構成分析_第1頁
廣東人口性別構成分析_第2頁
廣東人口性別構成分析_第3頁
廣東人口性別構成分析_第4頁
廣東人口性別構成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人口性別構成分析內容摘要:本文根據廣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簡要分析廣東人口性別構成狀況及變化趨勢,并對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關鍵詞:人口性別分析反映人口性別構成一般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分別計算男性和女性人口在總人口中的百分比;另一種是以女性人口為100計算男性人數對女性人數的百分比(性別比)。人口性別構成直接影響結婚率和婦女生育率,并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廣東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值得關注。一、廣東常住人口性別比狀況及變化特征(一)常住人口性別比首次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回顧建國以來歷次全國人口普查,廣東總人口性別比變化具有兩個特征(見圖1):一是除2000年外,其余五次人口普查,全省總人口性別比均呈逐步上升趨勢;二是2000年以前的五次人口普查,廣東總人口性別比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是全國總人口性別比較低地區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廣東常住人口為10432.0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5440.06萬人,女性人口為4991.99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2.15%和47.85%;總人口性別比(女=100)為108.98,比2000年的103.68上升5.3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104.90)高4.08個百分點。這是六次人口普查中廣東總人口性別比首次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10年來全省總人口性別構成發生了顯著變化,從總人口性別比較低地區轉變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圖1 廣東與全國歷次人口普查性別比女=100從人口構成分析,跨省流動人口性別比變化是影響廣東總人口性別比變化的主要原因(見表1)。2000年人口普查,廣東戶籍人口的性別比為106.54,與全國常住人口性別比106.30基本持平,但由于廣東常住人口中跨省流動人口的性別比只有95.58,使全省常住人口性別比下降為103.6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62個百分點;2010年,廣東戶籍人口性別比為106.34,比2000年微降0.2個百分點,但由于跨省流動人口性別比從95.58大幅上升為125.49,常住人口性別比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顯著上升5.3個百分點。上述情況表明,廣東跨省流動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時為1506.49萬人,2010年增加到2149.78萬人)性別構成的變化對全省常住人口性別比變化產生深刻影響。表12000年和2010年廣東各種人口性別比的變化情況單位:女=100年份廣東常住人口廣東戶籍人口廣東跨省流動人口全國常住人口2000年103.68106.5495.58106.302010年108.98106.34125.49104.90(二)珠三角地區總人口性別比大幅提高2000-2010年,珠江三角洲9市的性別比都在上升,且上升幅度較大。2010年珠三角總人口性別比為112.79,比2000年提高11.58個百分點,其中東莞、深圳和中山的上升幅度更大,從總人口性別比低于100的地區上升為超過113的地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個百分點以上。與珠三角地區總人口性別比變化趨勢相反,粵東、粵西和山區五市的性別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別下降1.05個、1.81個和1.76個百分點。分市看,陽江、潮州、梅州和廣州總人口性別比的變化幅度相對較小,在J.21-0.94個百分點之間(見表2)。表2 2000年和2010年廣東分地區性別比單位:女=100地區2000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減(百分點)廣東103.68108.985.30珠三角101.21112.7911.58廣州108.59109.530.94深圳97.19118.3121.12珠海100.23108.698.46佛山109.91116.736.82

江門100.95104.723.77肇慶102.14104.922.78惠州101.67111.269.59東莞89.02117.8128.79中山98.98113.1114.13粵東103.91102.86-1.05汕頭101.80100.68-1.12汕尾106.82105.16-1.66潮州102.48103.160.68揭陽105.14103.62-1.52粵西110.90109.09-1.81湛江111.67109.19-2.48茂名110.11108.24-1.87陽江110.67110.880.21山區104.37102.61-1.76韶關106.79103.86-2.93梅州101.13100.44-0.69河源101.80100.00-1.80清遠106.85105.02-1.83云浮106.32104.63-1.69(三)城鎮總人口性別比顯著上升城鎮作為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中心,一般為人口凈流入地,而鄉村一般為人口凈遷出地。城鄉人口的不同遷移結構是造成城鄉人口性別結構差異的直接原因。隨著廣東遷移流動人口性別結構的改變,城鄉人口性別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0年廣東城市、鎮、鄉村人口性別比分別為111.63、110.61和104.42,分別比2000年提高了6.56個、10.24個和0.33個百分點。2010年城市、鎮的性別比明顯高于鄉村和全省平均水平,且提高的速度較快。這主要是因為廣東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廣東的鎮區,尤其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鎮區聚集了大量的企業,吸納了數量龐大的省內外勞動力,由于遷入人口明顯改變了以往以女性為多數的結構,致使廣東城鎮人口的性別比發生較大變化。2000年廣東城市、鎮和鄉村的人口性別比均比全國高,分別高2.83個、3.07個和2.17個百分點;2010年廣東城市和鎮人口性別比與全國差異繼續擴大,分別高于全國性別比6.98個和5.29個百分點,而鄉村人口性別比則比全國低0.45個百分點(見表3)。表3 2000年和2010年廣東與全國城鄉人口性別比類別2000年2010年單位:女類別2000年2010年單位:女=100

廣東比全國高低(百分

點)2000年 2010年全部103.68104.94108.98104.90-1.264.08城市105.07102.24111.63104.652.836.98鎮100.37103.44110.61105.323.075.29鄉村104.09106.26104.42104.872.17-0.45二、分年齡人口性別比特征分年齡性別比是指某一年齡組人口中以女性為100,相應的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之比。它受出生、死亡、文化、經濟、自然環境、人口遷移等因素的影響。(一) 出生嬰兒性別比仍偏高出生嬰兒性別比反映的是新生的男嬰數量與女嬰數量的比例關系。嬰兒是指出生后不滿一周歲的人,包括剛脫離母體的活嬰,也包括即將滿周歲但尚未滿周歲的小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出生嬰兒性別比應是穩定的,且各國大體近似,一般男女嬰數量的比值在103-107左右,超出這一范圍表明性別比偏高或偏低。與2000年人口普查比較,廣東出生嬰兒性別比大幅下降。2010年廣東出生人口1083819人,其中,男591941人,女491878人,性別比為120.34,比2000年(130.3)下降近10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明顯減小,2000年廣東出生嬰兒性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44百分點,2010年上述差距縮小到2.4個百分點,可見10年來全省綜合治理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分區域看,2010年出生嬰兒性別比最低的是粵東地區為112.08,其次是珠三角和粵西地區,分別為120.08和122.74,最高的是山區5市,達到123.87。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呈現大幅下降,但仍遠高于人口學的正常值范圍,并且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工作任重道遠。(二) 0-14歲少兒人口性別比升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0年廣東0-14歲少兒人口性別比為122.78,比2000年上升5.55個百分點;同期,全國0-14歲少兒人口性別比為117.99,上升4.43個百分點。2000-2010年,廣東0-14歲少兒人口分年齡組的性別比變化情況存在明顯差異。2010年廣東0歲、1-4歲組性別比分別為120.38和122.87,比2000年減少10.88個和6.34個百分點;而5-9歲、10-14歲組則分別從2000年的116.27和109.87增加到125.62和120.99,增幅為9.35個和11.12個百分點(見表4)。可見5-14歲人口性別比顯著上升,導致廣東少兒人口性別比上升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0-14歲少兒人口性別比高,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同時跨省流動少兒人口數量大幅增加,性別比高,進一步推高了全省少兒人口性別比。2010年,在廣東常住的0-14歲跨省流動少兒人口為129.31萬人,占全省少兒人口總數的7.35%,是2000年的2.8倍。跨省流動少兒人口性別比非常高,達135.53,遠高于廣東少兒人口的平均性別比,若剔除這部分人口全省少兒人口性別比將下降1個百分點。表42000年和2010年廣東少兒人口分年齡組人口性別比單位:女=100年份0歲1-4歲5-9歲10-14歲2000年131.26129.21116.27109.872010年120.38122.87125.62120.992010年比2000年增減-10.88-6.349.3511.12(百分點)(三) 15-24歲人群性別比發生逆轉2000年人口普查廣東15-19歲和20-24歲人口的性別比分別為85.58和88.80,是勞動適齡人口中僅有的兩個性別比低于100的年齡組;2010年15-19歲和20-24歲人群性別比上升為108.28和105.36,比2000年高22.70個和16.56個百分點。由于15-24歲人口的性別構成發生逆轉,這次人口普查廣東15-64歲各年齡組人口性別比均超過100,在104-111之間變動。15-24歲人口性別比發生逆轉與跨省流動人口的年齡分布和性別構成變化有直接聯系。2000年15-24歲跨省流動人口總量達706.86萬人,占跨省流動人口總量的46.92%,性別比為63.91;2010年同一年齡段的跨省流動人口為610.2。萬人,占跨省流動人口的28.38%,性別比上升到105.04。(四) 65歲以上老年人口性別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0-14歲少兒人口以及15-64歲勞動力年齡人口情況不一樣,近兩次人口普查廣東老年人口性別比均低于全國水平,但差距明顯縮小。2000年廣東老年人口性別比為80.2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9.35個百分點,而2010年廣東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別比為88.97,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71個百分點。上述情況說明隨著衛生醫療水平的改善,老齡人口的平均壽命有所提高,特別是男性人口壽命增幅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廣東老齡人口的性別結構。圖2廣東2000年和2010年老年人口性別比對照圖三、廣東出生人口男女性別失衡原因及治理建議2010年,廣東出生人口的性別比雖比2000年大幅下降,但仍嚴重偏離103-107的正常值范圍,其積累效應將可能導致出現“婚姻擠壓”現象,造成社會不穩定。廣東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使多年來人們的生育性別取向產生效應,因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在不允許多生孩子的情況下,一些家庭就想方設法生男孩,這不僅表現在對傳宗接代的認識上,也反映在男女待遇的差別上,在一些地區,至今仍有一些民俗,生女孩被排斥。二是超生人口的性別取向更突出。據廣東2010年人口普查長表匯總資料推算,二孩出生人口性別比要比一孩高16.42個百分點,三孩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則比一孩高27.77個百分點。三是養老問題。目前社會養老機制尚不健全,社會保障在老有所養方面未能達到人們的期望,農村基本上靠家庭養老,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四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用非法手段終止女嬰妊娠成為導致性別比居高不下的技術原因。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關鍵是要形成男女平等的社會氛圍和道德規范,逐步扭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實行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長和婦女發展的社會經濟政策,改善女性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狀況。具體建議如下:第一,各級政府要把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當作目前人口計生工作的重點來抓。對綜合治理工作落實不到位,造成出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