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政治的擴展_第1頁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_第2頁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_第3頁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_第4頁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課前預習隨堂訓練課堂探究情境導入情境導入

“14日,星期二,無事。”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出自法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一本200多年前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記事簿。這是路易十六對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正是這一天成為改寫法國歷史的最重要的日子。這一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專制王權的象征——巴士底獄。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聽到了大臣的匯報。他吃驚而困惑地問:“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不,陛下,是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使法國開始了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思考:經過艱難、曲折的道路,法國于第三共和國時期最終確立共和政體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同時期德國的狀況如何?課前預習課標要求:(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2)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通史坐標:概念解讀:1.法國的君主派:

法國大革命后,支持在法國實行君主制的派別被法國共和派稱為“君主派”。他們不是一個真正的政治派別,而是對各種支持君主制的派別的統稱,他們大部分人屬于資產階級,他們支持君主制的原因是對共和制下的動蕩恐懼。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是在1870年至1940年統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建立于普法戰爭之后,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法國而垮臺。第三共和國是法國第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共和國,并贏得法國人對共和政體的支持。3.三次王朝戰爭:普魯士和奧地利是德意志最強大的兩個邦國1864年,普奧聯合發動對丹麥的戰爭,爭取了原隸屬于丹麥王國的兩個德意志邦。1866年,俾斯麥策動了普奧戰爭,擊敗奧地利。普魯士吞并了德意志大多數邦國。1870年,俾斯麥策動了普法戰爭,擊敗法國,迫使南德意志的小邦國臣服于普魯士。德意志最終完成統一。4.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分為兩類,一是議會制君主制,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議會制君主制的國家;二是二元制君主制,統一后的德意志帝國即是這一類型,指君主處于國家實際權力中心的地位,君主通過任命議員來控制議會,有時還可以任命國家的高級官員甚至議會主席。內閣作為最高的行政機構,君主有權任命內閣首相,內閣成員也由君主批準,內閣只對君主負責,不對議會負責。知識梳理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1.震蕩中的法國(背景)(1)政權更迭:波旁王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帝國)→復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2)政局動蕩:黨派林立,執政者變換頻繁,政局動蕩不安,政治運動與人民斗爭此起彼伏。(3)保皇派恢復帝制的活動①梯也爾政府:破壞“國際工人協會”組織,屠殺巴黎公社戰士,取消出版、結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建立了一個“沒有

的共和國”。②麥克馬洪計劃破產:計劃直接著手恢復帝制,準備發動政變,由于各階級的反對和保皇派內部分歧,計劃失敗。共和派2.“一票共和”(確立)(1)標志:1875年,國民議會以一票的微弱優勢通過法案,頒布

.憲法(即1875年憲法),共和政體得以最終確立。(2)1875年憲法的內容①行政權歸于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任期七年,有權任命文武官員、締結條約、實行大赦等,經

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②立法權屬于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③其他規定:確定《

》為國歌,7月14日為國慶日。④把“政府的共和國形式”永遠不得動搖、“凡曾統治過法國的家族成員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等內容寫進憲法。眾議院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馬賽曲3.共和政體的影響(1)是法國工業革命完成后進入

發展時期的必然結果。(2)總統和參議院的權力很大則是保皇派和資產階級共和派相互妥協的產物。(3)法國的共和政體并不鞏固,共和派人士還需進行長期的頑強斗爭。【拓展延伸】法蘭西共和國之路的艱難歷程(1)艱難的原因:①法國的封建勢力強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臺。②共和國時期政局動蕩、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滿。③法國小農經濟發達,君主制傳統還很濃厚。(2)說明問題:①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的強大。②封建專制主義觀念的根深蒂固。③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弱小。④新事物發展道路的曲折性。

工業資本主義二、脆弱的德國民主1.背景:經過三次王朝戰爭,德國完成了統一。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皇帝,宣告

成立。2.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確立標志:1871年4月,《德意志帝國憲法》通過。(2)《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①確立了德國的聯邦體制:由22個邦和3個自由市組成,帝國政府掌握軍事、外交、海關和銀行立法等權限,各邦則保留一些自治權。②確立德國的

政體:行政權屬于德意志皇帝,皇帝擁有巨大權力,是國家元首;宰相由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立法權屬于聯邦議會(帝國最高機構)和帝國議會(

產生,作用很小)。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普選3.評價(1)局限性:確立了

與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是虛,君主專制是實,帶有濃厚的封建、軍事色彩。(2)進步性:帝國的成立和憲法的頒布,是德國邁入

時期的標志。從此,德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4.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美大陸的確立(1)時間:19世紀70年代。(2)方式:通過革命戰爭或和平改革制定憲法,設立議會。(3)特征①以選舉和

為主要特征。②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實行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③都實行資產階級的政黨政治。容克貴族民主立憲資本主義議會立法(4)意義①從政治體制上對君主專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為資產階級

大廈的頂梁之柱。②調節、緩和了社會矛盾,穩定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秩序。③擴展到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規律總結】

德意志帝國名不副實的君主立憲制政體,取決于其國情、歷史傳統、統一方式、社會現狀等。雖然德意志帝國政體保留濃厚的封建和軍國主義傳統,但相對于其歷史上的政體而言,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在形式上君主權力受憲法的制約。民主政治基礎驗證一、請背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及影響,以檢驗自己對教材知識的預習效果。二、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材料一答案提示:由封建專制到民主共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1)思考:法國共和政體歷經曲折,最終確立,這說明了什么?材料二帝國依據本憲法規定在聯邦領土內行使立法權,帝國法律應高于各邦法律……帝國立法權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行使之。……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執行之權屬于皇帝……——蔣相澤《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2)思考:結合材料二,分析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答案提示: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了德國的聯邦體制,明確了在代議體制中,德國皇帝握有大權。課堂探究探究點一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探究素材】材料一

法國……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①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注:①指通過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的共和政體。材料二

1870年后,②舊的容克地主貴族通過對外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并掌握了現代化領導權,③在隨后短短30年間,德國完成了經濟起飛,在工業生產方面甚至超過英、法。不過,④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給德意志民族帶來無窮災難。注:②表明了“錯位”的含義。③近代政體的確立有利于經濟的發展。④舊的容克地主貴族領導的現代化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殘余,將德國引入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深淵。【探究問題】(1)1870年后,法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標志是什么?法國能夠采取這種方式確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2)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指什么?這種“錯位”給德國的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3)到19世紀70年代,法、德兩國都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度,這對資本主義發展有何積極意義?【探究結論】(1)標志:通過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根源: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2)容克地主貴族掌握了德意志現代化的領導權。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之一。(3)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緩和社會矛盾,保證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持續繁榮。探究點二法國共和制與德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探究素材】材料一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①總統有權召開兩院的特別會議。在會議的閉會時期,如果兩院有絕對多數要求開會,總統也必須召集兩院。”注:①總統與兩院之間相互制約,代表了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的關系。材料二馬克思說:(德意志帝國實質上是一個)②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③并以警察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注:②反映出德國建立代議制,但“立憲是虛”。③德國帶有濃厚的封建、軍事色彩。【探究問題】(1)材料一體現了法國政體的什么特點?兩者之間的這種關系在憲法中還有何體現?(2)馬克思為什么說德意志帝國是“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3)兩國政體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探究結論】(1)特點:行政權與立法權相制約。體現: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可以解散眾議院。(2)在近代君主立憲體制中,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內閣對議會負責。而在德意志帝國,代表民意的議會,特別是帝國議會作用很小,實權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可見德國君主立憲制中立憲是虛,專制是實。因此,議會在德意志只起到粉飾門面的作用。(3)最大的不同主要在于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的關系。法國共和制下,兩會能夠制約總統權力;而德國皇權巨大,帝國議會不能對其形成制約。【知識拓展】法國共和制與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區別項目法國共和制德國君主立憲制不同點國家元首及產生方式總統,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制皇帝,世襲、終身制權力中心議會皇帝議會產生方式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由普選方式選出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帝國議會由普選產生元首、議會和政府的關系立法權控制行政權,總統對議會負責;總統任命內閣需經眾議院同意,解散眾議院,需征得參議院的同意行政權控制立法權;帝國皇帝擁有絕對的實權;帝國宰相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議會相同點都是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度;議會由兩院組成,下院由普選產生,享有立法權;總統或皇帝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總攬行政權力,有任免官員和解散議會的權力隨堂訓練編者選題表知識點題號易中震蕩中的法國1“一票共和”2脆弱的德國民主34綜合5、6解析:B

題干強調了示意圖顯示的是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進程,突出體現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復較量,說明法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的艱難曲折,故B項符合題意。一般來說,法國大革命1789年爆發,1794年熱月政變后結束,A項錯誤;1789年至1870年間君主制建立5次,共和制建立3次,C項錯誤;法國最終確立了共和體制,D項錯誤。一、選擇題1.下面是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進程示意圖,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

)A.法國大革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B.其實質是政治體制之爭C.1789~1870年法國君主制與共和制建立的次數相同D.法國資產階級與君主派最終達成妥協解析:D

依據題干中“君主立憲派”“共和派”等,結合所學可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何種政體展開了激烈斗爭。1875年,在廣大人民群眾堅決擁護下,國民議會僅以一票優勢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即1875年憲法,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2.這一部憲法是在冷漠中通過的:議員們既無熱情,又無掌聲。在溫和的君主立憲派眼里,這是他們無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國;而在溫和的共和派眼里,這是一個與其設想的憲政計劃相去甚遠的“妥協的共和國”。這部憲法是(

)A.英國《權利法案》 B.美國1787年憲法C.《德意志帝國憲法》 D.法國1875年憲法解析:B

德意志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宰相由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A、D兩項錯誤,B項正確;德意志帝國并沒有實行責任內閣制,C項錯誤。3.(2016石家莊期末)1890年,在德國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麥因與年輕的德皇威廉二世政見不合而辭職。這表明當時的德國(

)A.宰相對議會負責 B.宰相對皇帝負責C.實行責任內閣制 D.實行君主專制政體解析:C依據1871年的憲法,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任命官吏、創制法律、統帥軍隊、決定帝國對外政策以及主宰議會等大權,宰相只對皇帝負責,A項錯誤;由材料“將他擬定的憲法草案送給北德意志聯邦議會強行通過”可以看出該憲法不是由行政機關通過,B項錯誤;1871年憲法表明德意志帝國是容克貴族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君主立憲國家,但民主立憲是虛,君主專制是實,C項正確;依據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德國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兩部分組成,D項錯誤。4.(2016揚州期末)1866年,慣于專斷的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竟然像簽發公文一樣,將他擬定的憲法草案送給北德意志聯邦議會強行通過,故而有人稱這部憲法是俾斯麥的個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憲法就是以這樣一部憲法為藍本而形成的。這樣的路徑會使德意志帝國憲法(

)A.授予帝國宰相獨斷、專制的權力B.由行政機關通過,無需議會批準C.打上容克貴族烙印,具有專制色彩D.僅設立一院制議會——聯邦議會解析:B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英、美兩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高,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強大,因而確立的代議制政體相對完善;而德、俄兩國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導致了資產階級代議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