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登高》課47張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課件】《登高》課47張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課件】《登高》課47張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課件】《登高》課47張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課件】《登高》課47張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登高望遠,思親懷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登高望遠,傷時悲己。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下!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3、登高望遠,抒懷勵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一腔詩意,悲盡三秋杜甫《登高》賞讀學習目標

1.理解本詩所繪之景、所抒之情及繪景、抒情之法。

2.學會用意象疊加法、字句推敲法、誦讀體驗法等欣賞詩歌。

3.感受杜甫心系蒼生、情寄邦國、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他的詩激蕩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圣”。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郁頓挫。沉郁指思想情感的豐富、深厚、濃郁、憂憤、蘊藉;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上半場:狂放青年,游山玩水年少優游

十九歲,出游

二十歲,漫游吳越,歷時數年。

二十四歲,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落第。父親時任兗州司馬,赴兗州省親,到齊趙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

三十二歲,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相約同游梁宋,會見了詩人高適,是第三次漫游,之后又到齊州。

三十三歲,在齊魯又與李白相見,飲酒賦詩,討論煉丹求仙,共同訪問了兗州城北的隱士范野人,互贈了詩篇,從此以后再也沒有見面。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做官的,所以家庭條件還不錯,接受的教育也好。杜甫在少年時代就小有才名。

等長大之后,杜甫和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一樣,選擇去當驢友,到處游山玩水,當個文藝青年。

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結識自己的偶像李白,于是毅然決然和李白組隊窮游,不多久,一個叫高適的又加入了他們。三人開始找仙人、采仙草、煉仙丹的浪漫修仙過程。下半場:抑郁中年困守長安

三十五歲,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參加考試。權相李林甫“野無遺賢”的鬧劇,使士子全部落選。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都無結果。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不得志,貧困。

三十九歲,玄宗舉行盛典,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四十三歲,被授予河西尉,不愿任,朝廷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為生計接受。十一月,往奉先省家,小兒子餓死。

杜甫來到長安的第二年,唐玄宗辦了個臨時科舉,面向全國選秀,只要你有才藝,都可以來報名。杜甫當然也報了名。

考試通不過,想當官就只剩下“求舉薦”一條路了。可是,雖然杜甫自認為很有才,不過運氣不站在他這邊。杜甫的投稿都沒什么回音。

父親又去世了好幾年,沒有經濟來源又沒有人供養的杜甫就要斷糧了。他的詩和遠方都成了回憶,現在的日子就剩下茍且了。實在沒辦法,杜甫給一些貴族作賓客,靠寫詩維持生活,還兼職賣過藥。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短期任職

四十五歲,四月投奔肅宗,授為左拾遺。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華州。經宰相張鎬力救而得釋放,但從此肅宗不再重用。九月,長安收復。十一月回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于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四十六歲,暫離華州探親。

四十七歲,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大敗。返回途中創作“三吏”和“三別”。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后來又經歷很多坎坷與無奈,杜甫也當了縣尉和兵曹等官職,但是無奈杜甫受不了官場黑暗和生活困苦,辭職投靠親友,第一站就是成都。蜀中漂泊

四十七歲,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立秋后,因對污濁時政痛心疾首,放棄華州司功參軍職務,西去秦州,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建成“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都,全家寄居四川。

五十二歲,春,嚴武再鎮蜀,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武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后又辭職。五、六年間,寄人籬下,生活苦。

五十三歲,四月,嚴武去世,離開成都,輾轉各地,于766年到達夔州。得都督柏茂林照顧,得以在此暫住,參加勞動,創作達到了高潮。《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客至》《蜀相》《登高》舟中長逝

五十六歲,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年底冬天漂泊到湖南岳陽,寫下《登岳陽樓》。由于生活困難,不能北歸,被迫更往南行。大歷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又由潭州到衡州,復折回潭州。

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亂,逃往衡州,欲往郴州投靠舅父,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停泊,五天未進食。后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洪水又未退,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冬,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文學常識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時期。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律詩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或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中間兩聯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背景介紹《登高》寫于大歷二年(767)秋,是杜甫在四川的夔州所寫。其時,安史之亂剛剛結束,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杜甫此時“漂泊西南天地間”,家道艱辛,個人多病,尤其是壯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等又相繼去世。適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風大、猿嘯的蕭瑟景象觸動了杜甫的情懷,使他發出如此之人生慨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詩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悲1.首聯中有哪些意象?它們有什么特點?傳達出怎樣的情感?詩人的視線又是如何變化的?情感急(凄冷)高(人渺小孤單)哀(凄涼、悲哀)

清(冷清)白(慘白)飛回(孤獨)仰視

上俯視下意象風——天——猿嘯—渚——沙——鳥——意境:雄渾高遠,肅殺凄涼情感:孤獨無依,漂泊痛苦動靜結合、視聽結合2.頷聯中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落木——長江——人生之秋人生短暫時間永恒對比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狀悲之廣言悲之多時間從不止息1.懷古與遷逝之感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臨江仙》2.思念、離別、憂愁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卜算子》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江水”意象3.南宋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評析頸聯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登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八重愁苦:身逢戰亂時值悲秋離鄉萬里漂泊他鄉人到老年體弱多病孤獨無依國家多難01作客02常作客03秋時常作客04悲秋時常作客05萬里悲秋常作客作客悲01登臺02獨登臺03病中獨登臺04多病中獨登臺05百年多病獨登臺登臺悲4.尾聯中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喜時喝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憂時也喝酒:“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九日》“濁酒”與“清酒”相對。清酒,乃酒中之冠,冬釀夏熟,屬于好酒系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李白《行路難》濁酒,未提酒糟,酒色渾濁,屬于不太好的酒,價錢也便宜。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游《游山西村》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

《登高》一詩寫盡秋色,卻不單只有季節之秋,一顆詩心,三秋圖景,請尋找隱藏在詩意中另外三幅秋景圖,并結合詩句進行簡單的描繪。

季節之秋——秋風正勁,長天高遠,猿猴哀鳴,飛鳥盤旋,天地間闊大蒼茫、凄涼清冷的景象,皆傳達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葉是衰老的象征,“蕭蕭下”隱含著詩人心情的下墜,他感嘆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對滾滾長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嘆時光飛逝,生命短暫。國運之秋——戰亂雖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國事頹敗,觸動了詩人憂時傷世之感。三秋圖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心,處窮破之境而無厭世之心。

登高而當秋風搖落之時,沙渚清幽之處,故啼猿飛鳥各自有情。落木江波,一望無際,是所見者萬里皆秋,而以久客值此,其悲可知。

——唐汝詢“三秋圖,杜甫心”杜甫詩中有哪些悲意?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陽樓》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兵車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驚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的“悲”不僅是悲自然、悲個人,更深層的是悲社會、悲國家,相對于國家的風雨飄搖,詩人自己的生活困頓、年老多病,大自然的秋風蕭瑟,只不過是文本的表層。探究杜甫“悲”之根本

為了表達對杜甫無限的緬懷、崇敬之情,請結合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情感,對下聯。上聯:落木無邊,登高難釋家國恨。

下聯:長江不盡,望遠不解心中愁。長江不盡,賦詩且抒山河情。杜甫將他的詩寫在個人的悲歡里,鑲在人民的疾苦里,嵌國家的命運里,融在中華文明的血液里。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是杜甫是達也兼濟天下,窮也憂思天下,所以人們才稱他為詩圣。“圣”是刻在我們中華民族血液里的品格,一代一代人秉承“圣心”,才有了今日之中國。“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是杜甫的人生理想。當今華夏大地河清海晏,國泰民安,這盛世如你所愿。小結寫景首聯仰望云天秋風俯視江水渚洲頷聯無邊落葉不盡江水抒情頸聯悲秋作客多病登臺尾聯苦恨霜鬢新停酒杯悲狀悲之廣言悲之多哀婉孤獨沉郁高昂愁苦沉痛憂憤無奈

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清·楊倫《杜詩鏡銓》

氣象高渾,有如巫峽千尋,走云連風,誠為七律中稀有之作。——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