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規制的理論與實踐6自然壟斷和經濟性規制_第1頁
政府規制的理論與實踐6自然壟斷和經濟性規制_第2頁
政府規制的理論與實踐6自然壟斷和經濟性規制_第3頁
政府規制的理論與實踐6自然壟斷和經濟性規制_第4頁
政府規制的理論與實踐6自然壟斷和經濟性規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府規制

6自然壟斷和經濟性規制1、由7.23動車事故:鐵路的特征2、自然壟斷行業的特征3、解決自然壟斷的三種方式4、公有企業5、特許經營權招投標6、經濟性規制7、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的特征什么是壟斷?孟子“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一個企業是市場上的唯一賣家,且市場上沒有其他替代品供選擇。(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鉆石與其他寶石的區別壟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市場進入障礙壟斷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類型:

1、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美國鋁業公司),南非德比爾鉆石公司(80%)

2、政府創造的壟斷:

賦予企業專利權等,形成市場壟斷。(可口可樂)

行政壟斷: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東印度公司。

3、自然壟斷: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

4、行動壟斷:市場策略的壟斷行為自然壟斷市場壟斷政府創造的壟斷行動壟斷壟斷的利潤是一種社會代價嗎?壟斷利潤和政府稅收壟斷與創新保護壟斷者的限制:生產與銷售是否有合理的壟斷什么是經濟性規制?自然壟斷三種解決方式經濟性規制的工具目標、工具動車之殤

2011年7月23日20時34分,北京開往福州的D301動車組行至溫州方向雙嶼路段下岙路與杭州開往福州D3115動車組發生追尾,導致后車四節車廂從橋上墜下。造成脫軌,悲劇突然降臨,帶走了近40個生命,留下了200名傷員。中國高速鐵路第一次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全球高速鐵路繼1998年6月3日艾雪德列車出軌事故之后發生的第二起重大傷亡事故。艾雪德列車出軌事故是1998年6月3日發生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策勒區艾雪德村落附近的嚴重鐵路事故,造成101人死亡,88人受傷,也是德國境內傷亡最慘重的鐵路事故,事故原因起于一個設計不良的車輪。2005年,4月25日,日本旅客鐵道公司福知山線列車脫軌,撞到9層公寓,107人死亡。事故發生后,搜救行動是否過早結束、恢復通車是否過急、墮地的后車車頭被迅速掩埋、官方控制媒體和司法系統以及越早簽訂賠償協議得到更多賠償等問題使中國鐵道部遭到了中國社會各界的質疑。事故發生前,中國經歷了六次鐵路大提速,中國高速鐵路也經歷了十年的發展,從而擁有了全世界最大規模以及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然而跨越式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比如票價升高、低票價車次減少、級別較低的車站消失導致居民出行不便等,而不斷提高的火車運營速度也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憂慮。2011年2月,力主推動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因“涉嫌嚴重違紀”而被免去鐵道部黨組書記、鐵道部部長的職務。盛光祖接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職務。他強調鐵路建設不能過度超前,高速鐵路降低速度、降低票價。為什么人們關注火車事故,遠甚于汽車事故?討論:鐵路的特征是什么?鐵路具有自然壟斷的特點

(一)鐵路運輸的網絡特性一體化的運行網絡,高度化的集中調度,按照事先制定的線路運行,是鐵路運輸的特點。衡量這些產業網絡作用的最佳指標是網絡上的流量(交通、電力、通訊信號等)。(二)鐵路資產具有沉淀性與專用性

鐵路產業依賴鐵路網絡為整個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因此企業在經營鐵路運輸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產業網絡的建設,這些產業網絡形成了大規模的固定資本,它們折舊時間長,變現能力差,從而導致了整個鐵路產業大量的資本沉淀。一旦投入也就很難收回,所形成的企業資產也難以改為其它用途。(三)鐵路運輸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特點

隨著運量的增加,鐵路的固定成本會被均勻分攤,所以,鐵路增加運輸,成本增加很小,平均成本不斷下降,,而網絡流量越多,邊際成本越小。當長期平均總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降低時,規模經濟就出現了。鐵路運輸不僅僅經營客運,還經營貨物運輸,有著范圍經濟的特點。(四)鐵路運輸的重要性

鐵路、供水、電力、煤氣、熱力供應、電信等自然壟斷行業,它們所提供的產品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須的商品或服務,自然壟斷行業通過它們的產業網絡,將這些服務或商品運送到千家萬戶,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保持社會的穩定。事故引發的爭論:很多學者認為,此次事故和中國鐵道部長期以來的政企不分,政監不分的管理格局脫不了干系。鐵路作為自然壟斷行業的代表,是政府規制的一個重要行業。如何從政府規制的角度來分析動車追尾事故,如何解釋我國鐵路的規制現狀?鐵路運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具有戰略性地位。縱觀政府規制的歷史,鐵路曾經是第一個引入政府規制的行業。而直到現在,鐵路的規制及其改革一直是政府經濟性規制的重點。鐵路有多重要中華民國的成立保路運動辛亥革命美國鐵路的兼并潮(收購平行線路)摩根財團華爾街的興起鐵路融資的集中化鐵路的建設和管理方式是現代各國政府政治制度和公共政策發展中的關鍵一步什么是經濟性規制?經濟性規制與社會性規制、反壟斷的區別目標、工具、規制過程規制機構自然壟斷解決方式?經濟性規制的工具什么是經濟性規制?政府的行政機構通過法律授權,通過制定法規、設定許可、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等行政處理方式對社會經濟個體在價格、產量、進入和退出等方面的決策進行限制。目的是增進公共利益或合法的私人利益,并使之避免或減少有個體經濟決策(生產、銷售及價格行為)帶來的損害。為什么要經濟性規制?自然壟斷行業信息不對稱:當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時,即使在競爭性經濟中仍然可能無法實現帕累托效率的最有資源配置。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以及大部分運輸業這類由多個企業構成的產業中,消費者往往無法擁有充分的信息在企業提供的多種產品和服務中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而且一旦由于競爭使一些企業發生倒閉,則會危及消費者的資產安全。自然壟斷行業如果一種產品的生產(或服務的提供)由一個廠商完成而成本最小,該產業就是自然壟斷產業。嚴謹些講,自然壟斷是指由于存在資源稀缺性和規模經濟效益、范圍經濟效益,使得提供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廠商或聯合起來提供多數產品(或服務)的廠商形成一家或極少數幾家廠商進行生產的效率更高,我們把這種由于技術原因或特別的經濟理由而成立的壟斷或寡頭壟斷稱為自然壟斷。自然壟斷認識的演進

對自然壟斷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1848:約翰?斯圖爾特?米爾(JohnStuartMill)倫敦的煤氣、自來水由一家煤氣公司和一家自來水公司壟斷經營,而不是像當時那樣由許多家企業競爭性經營,就會取得巨大的勞動經濟性。如果由一家企業經營特定的公共設施,按照當時的利潤率定價就可以大大降低收費價格。1887年,亨利?卡特?亞當斯(HenryCarterAdams)在《政府與產業行為的關系》一文中討論了自然壟斷問題。他把產業按照不變的規模效益、下降的規模效益和上升的規模效益分為三種類型,他認為,對第一、二種產業可以運用市場競爭機制,但對于規模效益遞增的產業應該實行政府管制。政府規制,維護大規模生產優勢,保護消費者免受壟斷企業濫用壟斷力量而造成損害的重要手段自然壟斷概念的延伸1、規模經濟效益。

規模經濟是指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產品和服務的平均成本出現下降的現象,從而一個企業能以低于兩個或者更多的企業的成本為整個市場供給一種物品或者勞務。2、范圍經濟效益。范圍經濟是指由于生產產品種類的增加,同時生產多種產品的平均成本低于進行單獨生產的平均成本的趨勢。這種情況下只生產一種產品的企業的定價就會高于同時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從而出現虧損進而退出市場,形成壟斷。縱向一體化的統一利益和對多種用戶提供多種服務的復合供給利益。發電輸電供電市內電話和長途電話自然壟斷概念的延伸3、成本劣加性假設在某個行業中有X種不同產品,Y個生產廠商,其中任何一個企業可以生產任何一種或者多種產品。如果單一企業生產所有各種產品的成本小于多個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該行業的成本就是成本劣加性的。如果在所有有關的產量上企業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該行業就是自然壟斷的。換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單一企業生產所有產品的成本小于多個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由單一企業壟斷市場的社會成本依然最小,該行業就是自然壟斷行業。自然壟斷的三個技術特征

一、提供服務時形成網絡系統電話產業就有將本地區所有固定電話都以電話線連接起來的網絡組織。這種網絡的規模越大,越需要龐大的固定資本投資。與此同時,規模越大,需求量越多,固定成本可以分攤到更多的用戶上,因而達到規模經濟效益。第二、這些產業能收到生產與分配的縱向統一利益和對多種用戶提供多種服務的復合供給利益,也就是范圍經濟效益。這些產業追加新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聯合生產要比單獨生產的成本低,即成本劣加性。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合起來成為新企業進入該行業的主要阻礙因素。

第三、自然壟斷的固定成本投入巨大,較大的沉淀成本。一方面,這些行業的固定資本由于投資額非常巨大,使新企業進入徒增困難;另一方面,這些巨大的固定成本由于折舊需要很長時間,又很難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是很大的沉淀成本。自然壟斷和經濟性規制自然壟斷問題:分配效率和生產效率的沖突從生產效率(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資源配置效率(沉淀成本)講,一家企業生產的成本低于多家企業同時生產。但是,如果市場上該行業只有一家企業,則企業家的逐利性會使其傾向于使定價高于成本,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怎么解決這個問題?解決自然壟斷的三種方式一是國家所有,即建立公有企業;二是對企業進行控制,即規制;三是對擁有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的價格按成本基礎進行控制。方法一:國有化公有化經營公有化經營就是由政府所有的企業去生產經營自然壟斷產品,這是解決自然壟斷問題的一個方法。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秦朝,食鹽和鐵由政府壟斷生產經營,古羅馬帝國擁有馬戲、武器之類的公有企業。郵政服務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由政府經營,在有些國家,彩票和白酒采用國有化經營。可見公有化經營由來已久,到目前依然存在。禁榷(jìnquè)“榷”的意思為獨木橋,意即酒類的生產與經營只能只官府專賣,民間不得經營。禁榷制度是指政府掌握某些商品的專賣權,私人不得隨意進行買賣的政策。例如鹽、鐵、藥等。漢武帝為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將鹽、鐵等希缺品、緊俏品的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政府壟斷經營,由政府設置專門的機構進行專賣。鹽官營的辦法是:民制、官收、官運、官銷。募民自備生產費用煮鹽,政府提供主要的生產工具牢盆(煮鹽用的大鐵鍋)以間接控制其生產,產品由官府收購。鐵的官營官府控制更緊,包括直接組織開礦冶煉,鑄造器物及銷售,即控制了生產和流通的全過程。民間私自煮鹽和鑄鐵會受“釱左趾,沒入其器物”的處罰。除鹽鐵之外,漢武帝的專賣制度還涉及酒類。禁榷(jìnquè)的優缺點禁榷制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平準物價,改進與推廣先進技術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抑制了商業的繁榮與發展,這些產業具有政府壟斷經營的共有弊病,成本高企,生產率低下,如不少鐵器質量低劣,規格不合要求,價格昂貴,還有強迫人民購買及強征人民作役的弊病。鹽業專營和鹽引

鹽業專賣就是國家實行壟斷經營。這種做法始于春秋時的齊國,始作俑者是管仲漢武帝想增強國力征服匈奴,于是采用大鹽商東郭威陽的意見,從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起在全國實行鹽業官賣制度。在產鹽的28郡和36縣設置鹽官(均由原來的鹽商擔任),招募百姓由政府提供“牢盆”(煎鹽之鍋)等工具制鹽,成品鹽由政府定價收購、設官販運,實行專賣。唐肅宗寶應六年,鹽業進行了“改革”,政府把生產和零售權都交給商人,政府只控制批發這一環節。宋代之后又逐漸形成了“鹽引制”,即商人花錢購買鹽引。鹽引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復雜貨幣”,它一身兼具“債”與“倉單”的所有性質與相關的“交易”特征。鹽引有價,因為鹽業的買賣與運輸,都不能沒有鹽引。鹽引的用法關鍵在于如果商戶合法販鹽,就必須先向官府購得鹽引。

到了明代,由于邊關缺糧,執行“開中法--鹽引代幣”∶鹽商們需要送運糧食到邊關,再從各個封疆大吏的手中換取他們手中的鹽引。到指定鹽場支鹽和販運鹽斤。明政府通過這一辦法的實施,既解決了北方邊鎮軍餉,又收到了鹽稅,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興起。從鹽引到走西口的晉商

清兵侵入中原后,蒙古地區歸入清王朝統治。山西商人進入外蒙古草原貿易,松遼平原和內外蒙古草原,成為山西商人販運貿易的新市場。當時,蒙漢貿易必須經過張家口和殺虎口(后改歸化城),俗稱東口和西口。山西商人作為政府推行財政政策和軍協餉供應的工具,提供邊鎮軍隊糧、布餉需,換取鹽引。從鹽引到徽商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江西婺源縣,徽州六縣指歙縣、黟縣、休寧、績溪、婺源(1949建國后,被劃入江西)、祁門。

《晉書》載,徽州人好“離別”,常出外經商。齊梁時,休寧人曹老常往來于江湖間,從事賈販。唐宋時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產的運銷外,商品茶和歙硯、徽墨、澄心堂紙、汪伯立筆等文房四寶產品的問世,更加推動了徽商的發展。唐代,祁門茶市十分興盛。宋代,徽紙已遠銷四川。南宋開始出現擁有巨資的徽商。朱熹的外祖父祝確經營的商店、客棧占徽州府(歙縣)的一半,人稱“祝半州”。明朝成化年間,徽商相繼打入鹽業領域,一向以經營鹽業為主的山西、陜西商人集團受到嚴重打擊,于是徽商以經營鹽業為中心,雄飛于中國商界淘寶停止售鹽2013年2月20日,淘寶發出通知,要求所有網店停止銷售“食用鹽”,而京東、當當等電商上也已經找不到食用鹽售賣。

淘寶方面稱鹽務管理局通告,根據國務院《鹽業管理條例》、《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銷售鹽需要《食鹽零售許可證》,并由當地和省鹽業主管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因無服務資質及交易資質,故淘寶網不允許發布和出售鹽。

專家解釋,網上銷售食用鹽涉嫌違法,而且會打破異地賣鹽的規定,我國食鹽碘含量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各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碘含量,異地買鹽會造成補碘過量或過低的情況出現。

英國的國有企業英國自然壟斷行業的國有化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倫敦港務局是英國自然壟斷行業中最早的現代公有化企業。1920和30年代,英國廣播公司、中央電力局、倫敦客運運輸局等國有企業相繼成立。194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英國興起了國有化的浪潮。民用航空、電報電話、郵政、鐵路、電力、城市交通、供水供氣等行業都國有化了,并相繼成立了英國歐洲航空公司、英國鐵路局、英國機場管理局、英國港務局、國家貨運公司、國家公共汽車公司、英格蘭運輸局、英國電力總局和英國煤氣公司等國有壟斷企業。總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英國工黨的政治家們都大力創建國有企業,把它看做幾乎是利他的事業。國有經濟的發展在20世紀30-40年代,國有企業制度有效性的思想基礎逐步得到西方國家的確認,即:國有企業可以被用于完成那些單純追求經濟目標的私有企業所無法實現的政治經濟目標。這種對國有企業目標的認識,在隨后的幾十年中,被很多學者視做分析國有企業行為的起點。進入1970年代特別是1980年代以后,國有企業在世界范圍內普遍表現出的低效率,致使人們對國有企業目標實施的有效性產生了質疑,有觀點認為,將經濟目標與非經濟目標捆綁在一起作為國有企業的使命和目標,是導致國有企業低效率的根源。有學者主張,國有企業應該像私有企業那樣追求經濟目標和開展經濟活動,變更產權屬性,避免國有企業的低績效現象。國有企業的雙重特性:公共性和企業性一、處于政府所有與管理下,具有與政府一般活動近似的性質;“公共性”二、由于它需要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確保一定的收入,并在經營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努力提高企業內部效率的義務,在這一意義上它又具有與私有企業相近的性質,“企業性”在國有企業的身后,人們總是可以同時看到兩股力量:一股是非經濟的、出于政治或意識形態考慮的力量,另一股是經濟的、出于實用主義考慮的力量我國建國后的公私合營一、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是在私營企業中增加公股,國家派駐干部(公方代表)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由此引起企業生產關系在多方面發生深刻變化:①企業由資本家所有變為公私共有。②資本家開始喪失企業經營管理權。③企業盈利按“四馬分肥”原則分配。二、1956年初,全國范圍出現社會主義改造高潮,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生產資料由國家統一調配使用,資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資本家身份行使職權,并在勞動中逐步改造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公私合營企業最后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為什么東來順的肉不嫩了?

東來順是北京城里一家有150年歷史的老字號飯館,它以涮羊肉出名。1955年,東來順搞了公私合營,改名為民族飯莊,從此它的羊肉再也涮不出原來的鮮美味道了。民間因此有人調侃說:“資本主義的羊肉經社會主義改造后,就不好吃了。”這些言論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里。

陳云對這一現象也早已觀察到了,自從公私合營之后,很多老字號的質量明顯下滑,除了東來順的羊肉,常常被群眾議論的還有全聚德的烤鴨。陳云專門針對東來順羊肉和全聚德烤鴨去作了調研。所以,當毛澤東向他提問時,他當即給出了回答。

東來順的問題是“我們輕易地改變了它的規矩。東來順原先只用35-42斤的小尾巴羊,這種羊,肉相當嫩。我們現在山羊也給它,老綿羊也給它,凍羊肉也給它,涮羊肉怎么能好吃?羊肉價錢原來一斤是一塊兩毛八,合營以后要它和一般鋪子一樣,統統減到一塊零八,說是為人民服務。這樣它就把那些本來不該拿來做涮羊肉的也拿來用了,于是羊肉就老了。本來一個人一天切30斤羊肉,切得很薄,合營后要求提高勞動效率,規定每天切50斤,結果只好切得厚一些。”

國有企業的管理特征國有企業在管理上同私有企業不一樣。對于私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以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私有企業的管理者受人力資本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約束,如果私有企業的管理者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他的聲譽會提高,個人價值會提高;如果他的業績差,就會有被解雇的危險。國有企業一般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目標。而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受政治影響比較大,國有企業則沒有這樣的懲罰機制。一般而言,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在追求個人利益時有更大的自由。根據佩爾茲曼模型,國有企業管理者往往利用價格工具獲得個人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國有企業管理者很多時候傾向于將價格定在利潤最大化價格之下。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太高,選民會抱怨,就會失去選民的政治支持;價格太低,企業虧損,選民要納稅補貼,也會失去選民的政治支持。所以,國有企業相對私有企業而言,企業的產品定價偏低一些;資本主義的原罪是,有福時并不一定為大家共享;社會主義的先天美德是,有難時大家一定同當。

——W·邱吉爾

近代以來我國的企業和國有企業

官督民辦

官辦

民辦

公私合營

國有和集體所有

民營化

國進民退官督民辦招商局李鴻章和盛宣懷招商局集團是國家駐港大型企業集團,擁有總資產3,416億元,管理總資產2.96萬億元。2011年母公司凈利潤138.21億元,在各央企中排名列第8位。招商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企業,亦為香港四大中資企業之一。

招商局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創立于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130余年來,曾組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商船隊,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第一家保險公司等,開創了中國近代民族航運業和其它許多近代經濟領域,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和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78年,招商局獨資開發了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蛇口工業區,并相繼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目前,招商局業務主要集中于交通運輸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經營與服務(港口、公路、能源運輸及物流)、金融投資與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三大核心產業。

買辦:跨國企業的中方高級經理人、官買辦買辦是近代中國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群。招商局的三個元老:唐廷樞徐潤鄭觀應中國最早的企業家官辦文人盛宣懷(第一個電報網和局,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亞洲最大的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督辦鐵路、創建天津大學、交通大學,1911年鐵路國有化引發四川保路運動導致辛亥革命)買辦商人鄭觀應(曾充當英商寶順洋行、太古輪船公司買辦,后在上海機器織布局、上海電報局、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和商辦粵漢鐵路公司等擔任高級職務,主要著作《盛世危言》)民間商人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面粉大王棉紗大王)士紳商人張謇張謇16歲中秀才,從軍赴朝,袁世凱的老師,對朝強硬,獲得賞識26年后41歲終得狀元狀元之路的時間長,后臺要到副總理1894年,剛中狀元,“慈禧回宮”,狀元又如何?一品大員又如何?還是匍匐在地任人驅使。“愿為小民盡稍有知見之心,不愿廁貴人更不值計較之氣;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棄官從商辦大生紗廠(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經》)南通新城1905年,張謇與馬相伯在吳淞創辦了復旦公學,這就是復旦大學的前身。狀元下海中國商人的政治抱負和商業倫理經商是器,而不是根本。商人如此考慮,政府也如此將商業工具化。方法二:特許經營權競標

特許經營權競標,就是將自然壟斷產業的生產經營權,給予產品定價最低的競標者,當然,產品的質量是必須符合規定的。因為壟斷企業傾向于提高產品的價格,所以把競爭引入自然壟斷產業是一個很好的控制價格過高的辦法。在競標階段,企業之間的充分競爭,可以使最低的產品價格、最有效率的企業產生。特許經營權競標的優勢在于:不要求政府設立專門的規制機構,政府也不用過多的了解該產業的市場信息。54英國式拍賣(又稱增價拍賣)。當一個標的物,如明清紅木家具或者某地的石油開采權出售時,拍賣程序如下:拍賣主持人宣布一個標價,投標者(意向購買者)通過示意他是否愿意在這一個價格上購買對此作出反應,假如至少有兩個活躍的投標人(如果一個投標者愿意在現行標價下購買,他就是活躍的),拍賣主持人將提高標價,直至只剩下一位活躍的投標者。最后剩下的投標者將得到這一物品,所支付的價格是最后的標價。55特許經營權投標是通過拍賣的形式將特許經營權給予最低價格提供服務的投標者。假如拍賣主持人開出一個較高的標價,只要有兩個或者更多的投標者,拍賣主持人就不斷地降低標價。當價格下降到僅剩余一位投標者時,特許經營權就授予這位投標者。中標者為提供服務而收取的價格等于最后的標價。56如果在投標階段有比較充分的競爭,那么價格有望達到平均成本水平,效率最高的企業將得到特許經營權,同時也只能得到正常利潤。而且由于特許經營權通常設有規定期限,在潛在競爭壓力下,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為了防止在下一經營期限中喪失經營權,只能不斷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特許經營權投標制是用“為市場的競爭(CompetitionforMarket)”替代“市場內的競爭(CompetitioninMarket)”57特許經營權的優點能達到與規制同樣的結果,而且成本更低,因為它僅需要較少的信息而且不必設立規制機構。另外,特許經營權的獲得者由于能夠保留全部利潤,會主動想方設法利用資源和新技術,降低成本,從而避免公平收益率規制可能導致的過度投資的激勵。58特許經營權投標理論在城市公用事業中的應用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起,世界各國政府在對城市公用事業進行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特許經營權作為一種重要的運營模式引入其中,不僅減少了政府對公用事業的直接財政投入,避免了政府的債務風險,而且提高了公用事業的建設速度和運營效率。59城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權投標特點:第一,在選擇投資者或經營者的階段就引入競爭機制,通過第三方的中介進行公開拍賣選擇優勝者;第二,政府授權或通過公用事業投資公司授權,需要雙方置信承諾,不僅有市場競爭的程序,也有政府授權的程序第三,通過激勵性合約來規范雙方的權利和責任,約束雙方簽約后的行為。60北京地鐵的特許經營模式

2009年9月28日國內第一次采用特許經營模式運營的地鐵線路——北京地鐵四號線正式開通,這條線將享受不到政府的財政補貼,30年內完全“自負盈虧”。

四號線是一條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并引入社會運營商運營的軌道線路,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條以公私合營模式(PPP)建設的地鐵線路。PPP即政府、社會、公司共同投資模式。根據京港地鐵和北京市政府協議,四號線工程分為A、B兩個部分,總投資153億元,其中70%由北京市政府出資,30%由特許經營公司出資。A部分主要包括車站、區間土建及軌道鋪設,投資107億元,由北京市政府籌資建設并擁有產權。B部分主要包括車輛、通信設施等機電設備購置及安裝,總投資約46億元。京港地鐵獲得的是B部分。61

2005年2月,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首創集團公司和香港地鐵公司簽署了北京市地鐵四號線特許經營項目三方合作經營協議,共同出資組建PPP模式的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期限30年)。京港地鐵公司總投資為46億元,注冊資本15億元,其中香港地鐵公司和北京首創集團公司各占49%股份,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占2%股份。

北京市政府正式授予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建設、投資運營四號線的特許權,由其負責車輛、信號、通信等主要設備的投資建設任務,并在30年的特許經營期內負責運營和管理。運營期滿后,京港地鐵將項目設施無償地移交給北京市政府。北京市2009年共撥款15.2億元補貼北京地鐵公司,但京港地鐵需要“自負盈虧”。62特許經營權招投標的問題1、投標階段競爭不足2、沉淀成本問題3、服務質量和價格的信息搜集63水務企業的高溢價收購和水價上漲自來水水質標準和瓶裝水標準地方政府的甩包袱獲取資金聽證會不健全政企同盟64方法三:經濟性規制為了實現分配效率,則必須有多個企業來參與競爭以使價格降低至邊際成本,但這樣又會由于企業過多而導致生產上的無效率。因此,當某個行業的市場是自然壟斷時,為了達到生產效率和分配效率的平衡,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干預。政府干預一方面通過進入限制等手段形成和維持壟斷以達到最優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價格規制和其他手段來防止壟斷下的企業在自由決策是所產生的不良經濟后果,從而達到分配效率的最優。經濟性規制目的由于維持壟斷可以達到最優生產效率,因此要通過進入限制等手段形成和維持壟斷。同時,通過價格規制和其他手段來防止壟斷下的企業在自由決策是所產生的不良經濟后果,從而達到分配效率的最優。三者比較特許經營權競標、政府規制、國有化經營三者,可以分別代表政府和企業的三種關系,特許經營權競標是最市場化的一種,企業的自由度最高,而政府對企業的規制則是一種政府對企業的中度介入,而國有化經營則表示了企業完全介入微觀經濟層面的管理。198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范圍的放松規制和激勵性規制的興起,特許經營權競標逐漸被當做一種激勵性機制和放松規制的手段。經濟性規制的對象具有自然壟斷,以及信息不對稱的領域,例如運輸領域的鐵路和民航,電力、自來水、燃氣、電信行業等。基礎設施由公共設施、公共工程以及交通部門組成。其中,公共設施包括電力,燃氣,電信,自來水、環境衛生設施和排污系統,固體廢棄物收集系統和處理系統。公共工程包括公路、大壩和灌溉及排水用的渠道工程。交通部門包括鐵路,城市交通,港口,水運和機場。公用事業是指受公共利益影響的產業及其活動,包括為社會提供天然氣、人工煤氣、熱力、潔凈水、電力、垃圾處理和公共交通燈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壟斷行業網絡傳輸系統成本弱增性沉淀成本替代品競爭自然壟斷程度電力(發電)無中中中電力(配送)強強弱強城市天然氣(生產)無中中中城市天然氣(配送)強強中強中熱力供應強中弱強中城市供水強強強強郵政強弱中電信(本地)強強中強電信(長途)中小弱中中鐵路運輸中強強強中航空運輸中中弱強中城市出租汽車無小弱強弱我國壟斷行業目前我國的自然壟斷行業,主要集中在具有網絡系統特征的基礎產業和公共事業,如電力,鐵路,城市自來水等。與西方發達國家性比,我國市場化發育程度還不充分,壟斷存在的范圍要比西方國家廣泛。有學者分析認為,我國目前帶有自然壟斷性的行業,主要包括:1、電力;2、電信;3、鐵路;4、民航;5、高速公路;6、水運港口設施;7、郵政;8、天然氣生產和管道運輸;9、城市自來水;10、城市燃氣供給;11、城市居民供熱;12、城市排污。具體的行業情況,以及行業的主管部門、企業構成等。行業行業主管部門(規制機構)企業構成市場結構壟斷企業的市場份額鐵路鐵道部北京、上海、鄭州、南昌、蘭州、沈陽、柳州等鐵路分局和廣鐵集團、其他地方合資鐵路公司各鐵路分局在各自轄區內獨家壟斷民航民航總局運輸:國航、東航、南航三大集團,若干家地方航空公司航材:中國航空器材公司油料:中國航空油料公司、華南藍天航油公司運輸市場:寡頭企業壟斷航材、油料市場則是獨家壟斷國航、南航、東航、海航、深航五大航空公司占有國內民航運輸近90%市場份額電力能源部(1998)電力工業部(1993)國家經貿委電力司(1998)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2002)發電:5大發電集團、6大中央企業、地方國有發電公司、國家電網所屬電廠、眾多民營發電企業輸配電: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集團售電: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西藏電力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方水電等若干企業發電:壟斷競爭輸配電:不對稱雙寡頭壟斷售電:寡頭壟斷發電:2008年5大發電集團裝機容量約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44.90%供電:2008年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所屬供電企業分別占全國供電企業的69.4%、12.6%電信郵電部(1998年前)信息產業部(1998年后)工業與信息化部(2008年后)1999-2008年:市話:電信、網通、鐵通長途:電信、網通、聯通IP電話:電信、網通、聯通、鐵通、移動移動:移動、聯通、電信(小靈通)2008年后:電信、聯通、移動三大全業務企業1999-2008年:市話業務由電信和網通分別在南北地區獨家壟斷:長途和IP業務屬于壟斷競爭;移動市場屬于雙寡頭壟斷、增值和數據業務屬于壟斷競爭2008年后:電信市場結構為全業務企業寡頭壟斷移動市場:2001年移動公司與聯通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8%和22%2007年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0%和30%市政公用事業地方公用事業管理局或市政管委、市發改委、市政府相關的行業主管部門生產與銷售:國有自來水、燃氣、公交、地鐵公司、少數民營企業管網業務:國有自來水、燃氣、公交、地鐵公司生產與銷售業務屬于壟斷或者寡頭壟斷管網業務屬于獨家壟斷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的特征

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存在的壟斷性行業,一般都經歷過由自由競爭到壟斷的過程。我國壟斷行業的產生背景則與之完全不同,是由計劃經濟、全國高度壟斷的國家壟斷體制轉化而來的。鐵路、民航、郵政等由中央政府相應主管部門壟斷經營自來水,燃氣,公共交通等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經營。壟斷性產業行政壟斷的形成,并不完全是為了彌補市場機制的失靈,而是一開始就作為市場機制的替代物而出現的。行政壟斷的基本特征

一、主體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從外部表現看,行政壟斷的主體既可能直接體現為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也可能體現為代表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意志或利益的經濟實體(企業)。二、行政壟斷來源于行政權力。行政壟斷不同于自然壟斷或法定壟斷(StatutoryMonopoly)。自然壟斷由特定產業的技術經濟特征決定。法定壟斷通過立法產生,受到法律(甚至憲法)保護。與之相對,行政壟斷是政府運用行政權力的結果,與技術經濟特征沒有必然關系。三、強制性,屬于一種強制性壟斷。四、目標具有多重性。可能是公眾和社會長遠利益,可能是國家收入,也可能是某些行業的利益,甚至可能是少數人的利益。經濟性規制工具價格規制進入和退出規制產品質量、數量和其他鐵路史和政府規制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條鐵路,英國斯托克頓——達靈頓的鐵路正式通車了。在盛況空前的通車典禮上,由機車、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組成的載重量約90噸的“旅行”號列車,由設計者斯蒂芬森親自駕駛,上午9點從伊庫拉因車站出發,下午3點47分到達斯托克頓,共運行了31.8公里。19世紀50年代是英國鐵路修建的高潮時期,1880年主要的線路基本完成,1890年全國性鐵路網已形成,路網總長達32000公里。美國的情況美國的第一條鐵路于1828年開始鋪設,1830年完工,是從巴爾的摩到俄亥俄,僅有13英里。今天的馬里蘭州被認為是美國鐵路的誕生地。鐵路的出現在最初的年代中不過是水陸運輸和公路運輸的輔助手段而已。1835年時,美國鐵路的總長度為1277英里。到19世紀后半葉,美國成為世界上鐵路建設速度最快的國家,到1888年,美國鐵路里程要比全歐洲的鐵路里程數多26080英里。

美國政府對鐵路的規制鐵路在發展初期處于自由放任狀態。1865年后逐漸確立了在運輸業中的壟斷地位,成為“鐵老大”。價格歧視盛行,賄賂丑聞不斷,社會要求對鐵路進行規制的呼聲日益高漲。

1855年紐約鐵路監督委員會。鐵路公司收買委員會,1857年,委員會解散1867年Kelley(前農業部職員)發動格蘭杰運動,反對鐵路的高運費,認為對農業地區的經濟發展按照構成了傷害。要求制定反壟斷法。7年時間,100萬成員。1869年,馬薩諸塞州建立鐵路監管委員會,“陽光委員會”,將陽光照到該州的鐵路問題上。

19世紀70年代幾個農業州開始對鐵路進行限價等規制措施。接著規制范圍擴大到全國,在1887年頒布了州際商業法,聯邦政府設州際商業委員會(ICC),開始對鐵路進行規制。隨后逐步加強了對壟斷典型代表的鐵路的管制要求。ICC的權力越來越大,對鐵路公司的要求越來越嚴格。ICC制定最高限價,終止認為不合適的鐵路公司定價措施,直至取消公司自由定價權。

1917~1920年期間,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為適應戰爭的需要和盡快結束鐵路混亂的局面,聯邦政府成立美國鐵路委員會,實際接管了所有美國鐵路,把全國鐵路分成東部、西部、南部三個區域,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政府接管鐵路后,客運和貨運都有所增加,但經濟效益大大下降,從戰前的1917年贏利5.7億美元,變為1920年虧損15億美元。政府接管鐵路是美國政府經濟規制中少有的經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政府沒有再對鐵路進行接管。

1920年,聯邦政府把鐵路的管理權歸還私人手中。但后來的法律進一步規定,鐵路行業實行統一的收費標準,鐵路不能放棄“與公眾利益有關的”線路和客運業務,甚至要求鐵路公司交納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抽肥補瘦,并對鐵路雇工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樣,盡管鐵路公司所有權私有,但鐵路更多地具有了公益性質。其結果,鐵路失去了活力,在運輸市場上的份額逐漸減少,40年代以后鐵路開始陷入困境。我國鐵路壟斷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前:運營與管理體制:高度集中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