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_第1頁
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_第2頁
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它是集計算機科學、地的應用可以說已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在國內外的應用都非常之廣泛。GIS提供有用的信息。GIS層界線、斷層線、等值線等)、區圖(如地層單位、等值面圖等)及依附于這些圖件中的每一個圖元的屬性數據等。GIS多種相關要素進行疊加,從而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時更為直觀,更為簡便。揮統計數據的潛在作用,更好地揭示多種指標的空間分布規律和特征。地理信息系統在流域生態水文過程模擬研究中的應用在傳統的集總性概念模型和水動力學模型的基礎上,考慮區域/流域各種環GISGIS可以在生態水文研究中能發揮重要作用。MaidmentRS&GIS型從集總式到分布式轉化的橋梁。下面分述當前GIS在生態水文過程研究中的應用。LASCAMSHE、SWIM等可以模擬徑流、洪水以及營養物質的運移和分布,另外還考慮LAI、NDVI、土地利用等作為輸入數據,模擬土地利用等對水文的影響,可以用于生態水文過程研究。流域降水是分散地降落在流域下墊面上,各點產生的徑流流至統一出口斷model)和分布式模型(Distributedmodel)兩種類型。集總式參數模型沒水文過程模擬模型的發展方向。該單元面積上采用集中輸入和集中輸出,最后將各單元現行疊加程出口斷面的流模擬非常重要的一環。研究單元的劃分有多種類型,可以是格網(grid)、子流間變化僅僅作為空間。而目前時態GIS研究處于初級階段,虛擬GIS存在畫面單調,運行速度慢等問題,GIS功能仍需完善。其次,目前現有流域水文模型大都是概念性模型,和模型GISGIS簡單的看成一種數據管理工具,否則不會是真GISRS的耦合上多限于低層次文件交換,且僅限于具體工作中,只是一種數據共享的初級耦合,一體化式耦合模型的建立尚需時日。在信息獲取、管理、分析等發揮了重大作用;但目前地理信息系(COMGIS)GIS研究的深入使流域生態水文過程模擬結果更GIS的結合并不代表模型本身的高質量,GIS理論、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生態水文過程研究的深入,兩(DSS)可以衡量人類活動對區域水文、可成為決策的有力工具。地理信息系統在冰川邊界自動識別中的應用ft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等優點,已成為當前冰川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與GISft判別。等多種數據,提出了一種基于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改進的半自動集成分NDSINDVIDEMTM6GIS進行鄰接空間分析,將冰川及冰磧物覆蓋型冰川進行區別和分類。具體的方法和步驟如圖1所示.

圖1冰川/冰磧物覆蓋冰川集成分類技術方法流程TMftDEM能夠有效地糾正地形的影響,故本文基于DEMDozier提出的地形糾正公式對遙感圖像進行了地形糾正。數據分類數據分類的具體方法步驟如下:計算圖像的雪蓋指數(NDSI)0.57~0.90閾值之間)和非冰川區。(NDVI)0閾值分為兩類:植被區(大于閾值)和非植被區。EM24°為閾值分為兩類:冰磧物覆蓋區(小于閾值)和非冰磧物覆蓋區。減少步驟(3)TM5,1將步驟(3)和(4)得出的分類結果進行疊置分析,為了有效去除邊界存在的錯誤分類和噪聲,由DEM24度的像素,得到更為準確的冰磧物分布范圍。將(1)和(2)得到的分類結果進行疊置分析,得到3×3的中值濾波器過濾以減少噪聲。為了去除GISClassNum,3結果評價版貢嘎ftDEM85版貢嘎ft地形圖中已勾繪的冰川邊界進行對比:本方法總共2.3%>24°24°的區域于采用1989年的遙感圖像對其進行分析修正,導致末端邊界退縮。這些都可以通過最后的人工糾正進行調整以改善最終的分類精度。問題和展望冰川遙感監測的實施,這在我國季風海洋型冰川區尤為嚴重。Pauletal.提出了ft得了很好的效果。實際問題進行了簡化,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對積雪和冰川的區分未進行DEM冰川區復雜的氣候和地形條件引起的。GLIMSASTERETM+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它們都提供了更高空間分辨率的波段,尤其ASTER可以根據立體相DEMASTERDEM,通過本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實現冰川的分類和冰川變化ETM+ASTERTM地理信息系統在半干旱地區降雨-徑流關系模擬中的應用1/4流公式又不適用于廣大農村地區的工程規劃。為此,我們擬通過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方法解決這一問題。6本研究的數據收集是基于水文研究的需要進行的(Goodrichetal.,1993)。主要包括三個數據層,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降雨和植被。數字高程模型和集水區定界從數字高程模型自動解譯地形特征參數在過去的10年中已有很大的發展,DEM資源研究領域,DEM的主要用途是提取集水區邊界、水系網絡、集水區地形景觀特征如坡度、坡向等。1∶500000DEM,ARC/INFOTINDEM擬時,750m×750mDEM較為理想。主要提取的參數為集水區邊界和河流網絡,在ARC/INFOGRIDD8(八相鄰)方法進行集水區邊界和河流網絡的模擬。八相臨方法(Douglas,1986;FairfieldandLeymarie1991)對每一個柵格單元給出其相鄰的8881—徑流關系模型的6個集水區模擬結果。圖2由DEM生成的集水區邊界和河流網絡6M.anddonglasM.Johnston(1990)指出了手動劃分集水區面積和采用GIS在的差別。年均降雨分布年降雨量數據取自采用GIS中的空間插值方法生成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柵格插值,插值數據疊加得到考慮了海拔高度影響的降雨量1100100m的柵格數據。徑流數據徑流數據采用甘肅省水文總站1982年出版的《甘肅省地表水資源》中的1958~1980年水文站徑流統計數據。值表1研究區特征1STATISTI-CA中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到如下結果:RF=11100AP3.165NDVI-3.535A0.8013R=0.8013RF(m為年均降雨量(mm)(kmR0.8013程中存在損失。在采用分布模型計算時應注意這一點。圖3徑流量模擬結果與實測結果擬合情況31∶1(9.1682所示。表2定西高泉流域多年徑流數據較理想結果。從公式(2)可以看出,流域出水口的徑流量與流域面積并不是簡單GISRS干旱區降雨—徑流關系,從而為半干旱地區集4總結GIS,GIS球”的核心技術,不僅如此,它必將進入各行各業乃至千家萬戶,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提供地理信息服參考文獻嚴登華,何巖,鄧偉,等.生態水文學研究進展.地理科學,2001,21(5)黃奕龍,傅伯杰,陳立頂.生態水文過程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