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前兒童衛生保健學前兒童衛生保健第一章學前兒童身體發育特點及衛生保健
目錄:
第二章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及健康評價第三章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及保健第四章學前兒童生活與教育的衛生保健第五章學前兒童營養與膳食衛生
第六章學前兒童身體疾病及預防第七章學前兒童的安全與急救
第八章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目錄:第二章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及健康評價
第一章學前兒童身體發育與衛生保健本章導讀:本章主要對學前兒童解剖生理特點進行全面概括的闡述,通過教學使學生對學前兒童機體各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有所了解,基本掌握人體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各種功能活動的規律,為今后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奠定理論基礎。第一章學前兒童身體發育與衛生保健本章導讀:
初步了解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及各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生理功能;
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及一些特殊的生理現象;
掌握學前兒童各系統形態結構的特點及生理功能的規律;
掌握學前兒童的保健要點及方法;
具備為學前兒童創設有利生長發育環境的技能;
熟悉并能配合家長做好促進學前兒童健康成長的工作。123456初步了解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及各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生理功能;
第一節人體基本概述一、人體形態結構特點人體是從受精卵開始發育的,經過生長和發育,機體逐漸成熟,在各個年齡階段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規律,學前年齡階段尤其突出。(一)人體的基本形態從外表看,整個人體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和四肢等幾個部分。人體的表面是皮膚,皮膚下面有肌肉和骨骼。頭部——分為腦顱與面顱軀干部——前面可分為胸、腹兩部分,后面可分為背、腰、骶幾部分四肢——分為上、下肢。上肢有肩、上臂、肘、前臂、手等部分,下肢包括髖、大腿、膝、小腿、足等部。,第一節人體基本概述一、人體形態結構特點(二)人體的基本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存在于細胞間的物質稱為細胞間質;許多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人體的組織;不同的組織相互結合構成器官;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構成系統。在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下,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執行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二)人體的基本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二、人體生理活動規律人體結構是生理功能實現的物質基礎,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人體及各個組成部分所表現出來的是各種生命活動的規律和生理活動的調節機制。(一)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1、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指機體主動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新陳代謝過程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同化作用、異化作用。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特征,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停止。二、人體生理活動規律人體結構是生理功能實現的物質基礎,結構與2、生長和發育生長一般指生命個體的生長,從生物學意義上說,當受精卵開始發育時,即意味著生命開始了其生長的過程。發育是生命個體在生長的過程中,各系統、器官和組織都要經歷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直至機體各部器官系統功能的完善和成熟。一般性的成熟即表明該個體發育的成熟,具有了生殖的能力。3、生殖生命體生長發育到一定的階段后,能夠產生和自己相似的子女,稱為生殖。通過自我復制延續種系的過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2、生長和發育(二)生理功能的調節機體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通過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幾種方式進行的。1、神經調節神經系統建立了一種相對獨立活動的組織形式,它能夠將信息從一個部位傳到另一個部位而相互獨立,互不干擾。通過神經系統而實現的調節機制,不僅使機體內部聯系起來,而且使機體與外部環境聯系起來。神經調節主要是通過反射來實現的,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發生的反應。(二)生理功能的調節機體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通過神經調節、體液調2、體液調節機體的某些細胞能產生某些特異性化學物質,如內分泌腺細胞分泌的激素,可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各處,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功能活動,這種調節稱為體液調節。3、自身調節許多組織、細胞自身也能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發生適應性反應,這種反應是組織、細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賴于外來神經和體液因素的作用,因此稱為自身調節。以上三種調節,各具有其重要性和特點:神經調節的特點是迅速而精確,作用部位較局限,持續時間較短;體液調節的特點是效應出現緩慢,作用部位較廣泛,持續時間較長;自身調節是作用精確的局部調節,對維持機體細胞自穩態具有重要意義。2、體液調節第二節學前兒童身體各系統特點與保健人類的身體是由各系統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活動規律共同構成的。學前兒童與成年人一樣,身體也是由不同的系統構成的。一、運動系統
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運動系統具有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運動等功能
第二節學前兒童身體各系統特點與保健人類的身體是由各系統的(一)骨骼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連結而成,約占體重的20%。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1.骨骼的形態結構特征(1)骨的形態全身骨一般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四類。(2)骨的結構以長骨為例,一般由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構成。(3)骨的成分骨的化學成分包括有機質和無機質。有機質主要是骨膠原纖維,使骨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質主要是鈣鹽,使骨堅硬并具有脆性。(4)骨的生長骨的生長有加長和加粗兩種方式(一)骨骼
2.骨連結骨與骨之間的連結稱骨連結。骨連結有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兩種。(1)直接連結直接連結是骨與骨之間以結締組織膜或軟骨直接連結。(2)間接連結間接連結稱為關節,是骨的主要連結方式。關節由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構成關節的特點是活動幅度大,嬰幼兒關節的伸展性及柔韌性超過成人,故關節的活動范圍大于成人;但關節的牢固性較差,如外力作用不當,容易發生脫臼。2.骨連結(二)骨骼肌運動系統的肌肉都是骨骼肌,附于骨骼,受意志支配,故又稱隨意肌。全身肌肉約有600多塊,成人約占體重的40%。肌的形態多種多樣,根據其外形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構成,肌腹通過收縮、舒張產生力,肌腱無收縮功能。肌肉收縮時牽動它所附著的骨產生運動。(二)骨骼肌運動系統的肌肉都是骨骼肌,附于骨骼,受意志支配,(三)幼兒運動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骨骼發育特點及保健(1)新生兒顱骨尚未完全骨化,留有結締組織膜,稱囟門,可分為前鹵和后鹵。前囟,出生后1~2歲閉合后囟,出生后2~3個月閉合。(2)成人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這些彎曲的形成可保持身體平衡、減少走路與跳躍時對腦的沖擊和震蕩。新生兒的脊柱僅骶骨有彎曲,其他彎曲是隨小兒的生長發育逐漸形成的。(3)胸廓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連結共同圍成的。如果嬰幼兒缺鈣,易使胸廓前后徑擴大,胸骨突出形成雞胸。
(三)幼兒運動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骨骼發育特點及保健(4)上肢骨一般較輕、小,關節靈活性較大。兒童的腕骨約在10~13歲才能完成骨化,所以幼兒腕部力量不足,為他們準備的玩具要輕。嬰幼兒的肘關節較松,當肘部處于伸直位置時,若被猛力牽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牽拉肘”。(5)骨盆由髖骨、骶骨、尾骨及其骨連結組成髖骨是由髂骨、坐骨和恥骨愈合而成的,這三塊骨愈合較晚,一般在20~25歲才能完全愈合;在戶外活動及游戲中,應避免幼兒從高處向下跳到硬的地面上(6)足骨的跗骨和跖骨借骨連接形成向上突隆的弓形,稱為足弓,足弓具有彈性,能緩沖行走與跳躍時對身體和腦所產生的震蕩。嬰兒會站、會走以后逐漸出現足弓。但是腳底的肌肉、韌帶還不結實,若運動量不合適,就容易使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4)上肢骨一般較輕、小,關節靈活性較大。2、幼兒肌肉發育特點及保健各肌肉群的生長發育不平衡,大肌肉首先發育,小肌肉發育較遲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占體重的百分比亦逐漸上升學前兒童肌肉收縮力差,易疲勞,但因新陳代謝旺盛,又易恢復由于肌肉群發育的不平衡,嬰幼兒上、下肢的大肌肉群發育較早,但手部的細小肌肉群發育較遲幼兒肌肉的力量和能力的儲備都不如成人,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時要適時讓幼兒休息,避免過度疲勞3.幼兒運動系統的保健要點2、幼兒肌肉發育特點及保健各肌肉群的生長發育不平衡,大肌肉首二、消化系統
人體的一切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給的。食物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過程。吸收則是指經過消化的食物成分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由消化系統完成的。(一)消化系統的組成與功能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管分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和肝臟。
二、消化系統人體的一切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給的
1、消化管的特征:口腔:口腔內有牙齒和舌。人一生中先后出現兩副牙----乳牙和恒牙.食管:幼兒期食管比成人短而窄,粘膜柔軟,管壁較薄且彈力組織發育較差,易受損傷。胃:
嬰幼兒胃粘膜血管豐富,胃肌層發育較差,胃壁較薄,消化能力較弱,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在胃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小腸: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嬰幼兒腸道肌肉組織和彈力纖維尚未發育完善,腸的蠕動能力比成人弱,加上植物神經調節能力差,容易發生腸功能紊亂。大腸: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殘余的水分、無機鹽和暫時貯存糞便。嬰兒過了半歲,就可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1、消化管的特征:2、消化腺的特征: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腸腺、胰和肝臟,它們能夠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促使食物消化分解的消化酶。
(1)唾液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滋潤口腔、濕潤與溶解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分解食物和殺菌作用。
(2)肝臟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肝臟具有許多重要的功能:如分泌膽汁、物質代謝、儲存能量、解毒等作用。
(3)胰腺: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的雙重功能,對機體的新陳代謝起到重要的作用。2、消化腺的特征:(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消化——食物通過消化管的運動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為可吸收成分的過程。吸收——食物經過消化后,透過消化管黏膜上皮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1、食物的消化口腔消化→→胃內消化→→小腸內消化→→大腸內消化2、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經過消化以后,營養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小腸是營養物質吸收的主要部位(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消化——食物通過消化管的運動和消化液的(三)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1)消化器官的特點及保健乳牙是嬰幼兒的咀嚼器官,從出生到2歲半是乳牙發育的重要時期。嬰兒的胃呈水平狀,賁門括約肌不夠發達,吮吸時常吸入空氣,使嬰兒容易發生溢乳現象。嬰幼兒腸道肌肉組織和彈力纖維尚未發育完善,腸的蠕動能力比成人弱,加上自主神經調節能力差,容易發生腸功能紊亂。嬰兒過了半歲,就可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幼兒應養成早飯后排便的習慣。(2)消化腺的特點及保健6~7個月的嬰兒,唾液分泌增加,但口腔淺,嬰兒還不會及時把口水咽下去,所以常流延口外,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流涎”。幼兒的肝臟相對比成人大,但幼兒肝功能不健全,肝臟分泌的膽汁較少,對脂肪的消化能力較差。2.幼兒消化系統的保健要點(三)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三、呼吸系統人體不斷地吸取外界的氧氣和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呼吸。呼吸是由呼吸系統完成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及肺組成(一)呼吸道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三、呼吸系統人體不斷地吸取外界的氧氣和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的過(二)呼吸器官1.肺和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由胸膜包裹著。肺組織呈海綿狀,質軟而輕,富有彈性。組成肺的最小單位叫肺泡,肺泡是半球形的囊泡。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成人肺泡約有3~4億個,總面積約100平方米。2.呼吸運動呼吸運動是呼吸肌在神經系統控制下,進行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所形成的。氧氣從外界進入肺泡,然后進入血液,再進入組織;體內的二氧化碳從組織進入血液,再到達肺泡,排出體外。(二)呼吸器官1.肺和氣體交換(三)幼兒呼吸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呼吸器官的特點及保健嬰幼兒由于面部和顱骨發育未完全,易受感染,引起充血、流涕,造成鼻腔閉塞,呼吸困難,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管腔較成人狹窄,容易引起感染,導致呼吸道狹窄而發生阻塞現象。幼兒耳咽管較寬、短,而且平直,上呼吸道感染時易并發中耳炎。嬰幼兒的聲帶還不夠堅韌,如果經常喊叫或扯著嗓子唱歌,金嗓子將變成“啞嗓子”。2.幼兒呼吸功能的特點及保健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快在胎兒時期肺臟已發育,出生后隨年齡的增長而進一步發育,主要是肺泡的分化。嬰幼兒肺的彈力組織發育較差,血管豐富,肺泡數量較少;胸腔狹小,但肺相對較大,呼吸肌不發達,故吸氣時肺擴張有限,換氣不夠充分。3.幼兒呼吸系統的保健要點(三)幼兒呼吸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呼吸器官的特點及保健四、血液及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淋巴系統是血液循環系統的輔助部分。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在心臟的泵動作用下,血液在血管內川流不息地流動。(一)血液血液是一種黏稠的液體,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液按含氧量的多少分為兩種,一種叫動脈血,另一種叫靜脈血1.血漿血漿由大約90%的水和100多種溶質組成,血漿是血細胞生存的環境,血漿中各種成分的相對恒定,是維持血細胞正常功能的重要條件。四、血液及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淋巴系2.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又稱紅血球,沒有細胞核,呈中央雙凹的圓盤狀,因含有血紅蛋白而呈紅色,其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紅細胞的重要功能是通過血紅蛋白為機體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白細胞:呈圓形,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五種類型。白細胞的功能:具有吞噬病原性細菌的能力,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血小板:是小塊的細胞碎片,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2.血細胞(二)血液循環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周而復始地、不間斷地沿一個方向流動。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循環的管道,瓣膜是保證血液按一個方向流動的特有結構。1.心臟的特征心臟位于胸腔內,膈肌上方的兩肺之間而偏左;心臟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由中膈分為互不相通的左右兩半,共有四個腔,分別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有很強的收縮和舒張能力,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力量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二)血液循環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周而復始地、不間2.血管的特征
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類動脈: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去的血管,它的管壁厚、彈性纖維多,彈性大。靜脈:靜脈是將血液由各器官、組織送回心臟的血管。靜脈管壁的構造與動脈相似,但管壁較薄,彈性纖維和平滑肌較少,彈性小。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是血液與組織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2.血管的特征3.體循環和肺循環人體的血液循環,借助心臟節律性搏動,血液經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最后返回心臟。根據血液循環的路線不同,將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搏出→主動脈及各級動脈→全身各組織的毛細血管(進行物質、氣體交換后)→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搏出→肺動脈及其分支→肺泡毛細血管(釋放二氧化碳,攜帶氧氣)→肺靜脈→左心房。體循環和肺循環這兩條循環途徑在心臟內相互連通,人體的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3.體循環和肺循環4.心率、脈搏和血壓心率: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是交替進行的,心臟每分搏動的次數叫心搏頻率,簡稱心率。脈搏:心臟收縮,左心室射血入主動脈,主動脈壁先行擴張。主動脈這種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著動脈管壁向遠處傳播,就形成了脈搏。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叫血壓。心臟收縮時血液流動對血管壁的最高壓力,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血液流動對血管壁的最低壓力,稱為舒張壓。4.心率、脈搏和血壓(三)幼兒循環系統的保健1.幼兒循環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嬰幼兒血液的特點及保健胎兒期紅細胞增生旺盛,初生時紅細胞多,血紅蛋白含量高。嬰幼兒時期要供給充足的營養,多攝取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出生時白細胞數較高,以后開始下降,5歲后逐漸達到成人水平。(2)嬰幼兒心臟、血管的特點及保健幼兒心臟的重量占體重的百分比大于成人。心臟發育不完全,心肌收縮力較弱.
幼兒血管內徑相對比成人寬,毛細血管非常豐富。兒童年齡越小,血管壁越薄,血管彈性也越小。(3)嬰幼兒心率、脈搏、血壓的特點年齡越小,每分鐘心率、脈搏次數就越多。兒童血壓比成人低得多,年齡越小,血壓越低。2.幼兒循環系統的保健要點(三)幼兒循環系統的保健1.幼兒循環系統的特點及保健五、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人體結構和功能最為復雜的一個系統,是統帥和管理其他各器官、系統活動的“司令部”。(一)神經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由腦發出的12對腦神經和由脊髓發出的31對脊神經組成。五、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人體結構和功能最為復雜的一個系統,是統
神經系統中樞神經
間腦小腦大腦
脊髓周圍神經腦神經——支配頭部各器官的運動脊神經——支配軀干和四肢的運動植物性神經——分布于內臟(交感、副交感)腦干(延腦、橋腦、中腦)腦干
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系統中樞神經間腦脊髓周圍神經腦神經1.中樞神經系統(1)腦腦位于顱腔內,由腦干、小腦、間腦和大腦組成腦干包括延髓、腦橋和中腦。腦干中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重要中樞,(2)脊髓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內,脊髓比椎管短,呈前后略扁的圓柱形。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主要功能是反射和傳導。2.周圍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由12對腦神經、31對脊神經組成腦神經支配頭部各器官的運動,并接受外界的信息,使人產生感覺和表情;脊神經支配軀干和四肢的運動,并感受刺激。1.中樞神經系統3.神經元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神經元包括一個細胞體和與其相連的突起構成,突起有兩種:軸突和樹突。軸突較長,只有一個,分支少,可將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樹突很短,呈樹狀分枝,能接受刺激。
神經元按照它的功能特點可以分為傳入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三類。3.神經元(二)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1.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一個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5部分組成。反射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二)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1.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3.神經元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神經元包括一個細胞體和與其相連的突起構成,突起有兩種:軸突和樹突。軸突較長,只有一個,分支少,可將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樹突很短,呈樹狀分枝,能接受刺激。
神經元按照它的功能特點可以分為傳入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三類。3.神經元
2.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主要是指大腦皮質的生理活動。(1)優勢原則:人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與有關的大腦皮質區域是否處于“優勢興奮”狀態有關。學前兒童大腦皮層優勢興奮灶的形成與其對活動的興趣有關,興趣能促使“優勢興奮”狀態的形成。(2)鑲嵌式活動原則: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在“司令部”里有著十分細致的分工(大腦皮質被分為54區)。大腦皮質的工作區與休息區不斷輪換,這種“鑲嵌”式活動方式,使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有勞有逸,以逸待勞,維持高效率。(3)動力定型:當身體內、外部的條件刺激按照一定的順序,經不變地重復多次以后,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關系就“固定”下來,條件反射的出現越來越恒定和精確,這就是動力定型。學前兒童一切技能和習慣的訓練和培養,都是動力定型的形成過程。2.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3.睡眠:睡眠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的抑制狀態,可以促進精力和體力的恢復。睡眠由兩個交替出現的不同時相組成,即慢波睡眠以及異相睡眠。(三)幼兒神經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神經活動的特點及保健(1)神經系統發育迅速(2)神經纖維的髓鞘化(3)高級神經活動的特點:嬰幼兒高級神經活動的抑制過程不夠完善,興奮過程強于抑制過程,興奮占優勢,且易擴散,往往形成較大的大腦皮層興奮區。而抑制過程形成較慢,故嬰幼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2.幼兒神經系統的保健要點3.睡眠:六、感覺器官感覺是人認識世界的最初階段,感覺器官包括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一)視覺器官——眼1.視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由眼球和一些附屬結構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內容物構成。眼球壁分為外、中、內三層膜。內容物是眼內透光的物質,包括房水、晶狀體、玻璃體,它們和角膜共同構成眼的折光系統。2.視覺的形成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一個折光系統。物體發出的光線經折射系統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當物像沒有落到視網膜上時,物像就模糊,視力就不好,稱為非正視眼。非正視眼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視)眼。六、感覺器官感覺是人認識世界的最初階段,(二)聽覺器官人耳有雙重感覺功能,即既是聽覺器官又是機體位置和平衡感覺器官。1.耳的結構和功能:耳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組成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由耳蝸、前庭和半規管組成2.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經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
→鼓摸的振動引起了三塊聽小骨的振動,
→聽小骨的振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聽覺感受器發生興奮,→興奮由位聽神經傳導給大腦皮質的聽覺中樞,從而使人感知聲音。(二)聽覺器官人耳有雙重感覺功能,即既是聽覺器官又是機體位置(三)幼兒感覺器官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眼的特點及保健
(1)幼兒眼的特點幼兒眼球前后軸較短,呈生理性遠視。隨著眼球的發育,眼球前后距離變長,逐漸轉為正視。幼兒晶狀體的彈性好,具有很強的調節能力,如長時間看近距離的東西,容易引發近視。(2)幼兒眼的保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注意眼的安全和衛生定期進行視力檢查(三)幼兒感覺器官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眼的特點及保健
2.幼兒耳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耳的特點嬰幼兒由于耳廓皮下組織很少,血液循環差,易生凍瘡。外耳道比較狹窄,皮下組織少,加之骨膜和軟骨膜發育尚不完全,易引起外耳道炎性腫脹。幼兒的咽鼓管較成人的短,管腔寬,位置水平,細菌容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發中耳炎,甚至可導致腦膜炎。幼兒的聽覺較成人敏銳,故而對噪音也更敏感,若長期處在噪聲環境中,將導致煩躁不安、聽覺遲鈍。(2)幼兒耳的保健要點禁止用銳利的工具挖耳避免噪聲的影響避免藥物的影響2.幼兒耳的特點及保健七、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是人體的調節系統,它由許多內分泌腺、內分泌組織和內分泌細胞組成,釋放的化學物質被稱為激素,它直接進入血管、淋巴管內,然后通過血液運送到全身。(一)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
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有:垂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島和性腺等
1.腦垂體
腦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出生時已發育很好。一般在4歲以前及青春期生長最為迅速,機能也較活躍。垂體受下丘腦控制,能分泌多種激素,支配著甲狀腺、腎上腺、性腺的活動。腦垂體分泌的生長素,是從出生到青春期影響生長最重要的激素。兒童時期若缺乏生長素,則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稱為“侏儒癥”,而智力發育一般正常;若生長素過多則患“巨人癥”。七、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是人體的調節系統,它由許多內分泌腺、2.甲狀腺出生時甲狀腺已經形成,以后逐漸生長,到14~15歲腺體發育最快,其機能達到最高峰。主要生理功能是促進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具有促進組織分化、生長和發育成熟的作用,對維持骨和腦的發育非常重要。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兒童,會引起“呆小癥”(克汀病),表現為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身材矮小。3.胸腺胸腺在出生后兩年內生長很快,以后隨年齡的增長而繼續增長,至青春期后逐漸退化,成人胸腺組織被脂肪組織代替。胸腺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密切關系。4.腎上腺腎上腺由皮質和髓質兩部分組成。2.甲狀腺(二)幼兒內分泌系統的保健及保健
1.幼兒內分泌系統的特點生長素是由腦垂體分泌的,在一晝夜中生長素的分泌量并不均勻,夜間入睡后生長素才大量分泌。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缺碘的最大威脅是影響嬰幼兒的智力發育、生長受阻等。
2.幼兒內分泌系統的保健要點保證嬰幼兒有足夠的睡眠,以促進其正常生長發育;為嬰幼兒提供科學合理的膳食,常食含碘豐富的食物,防治碘缺乏癥;不盲目服用營養品,防止嬰幼兒性早熟。(二)幼兒內分泌系統的保健及保健1.幼兒內分泌系統的特點
八、泌尿生殖系統(一)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代謝產物是通過泌尿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的。人體內代謝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泄。泌尿系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它們的功能分別是泌尿、輸尿、貯尿和排尿。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它們的功能分別是泌尿、輸尿、貯尿和排尿。
八、泌尿生殖系統(一)泌尿系統1、泌尿系統的結構(1)腎腎單位是腎的基本功能單位,每個腎約有100~130萬個腎單位。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2)輸尿管輸尿管是一對肌性管道,上端與腎盂相連,下端與膀胱相通。
(3)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內,是暫時儲存尿液囊狀器官,伸縮性很強,成年人膀胱可儲尿350~500ml。(4)尿道尿道是尿從膀胱排出體外的通道。男性尿道細長,長約20cm,兼有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短而粗,長約3~5cm。1、泌尿系統的結構2.尿液的生成當血液流經腎臟時,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濾出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和集合管時,通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進入腎盂形成終尿。原尿量很大,大約每天180升,而排出的終尿量一般每天僅1~2升,約為原尿量的1%左右。3.幼兒泌尿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解剖生理特點腎臟在1歲和青春期發育最快。年齡越小,腎小管越短,其重吸收和排泄功能越差;腎小球濾過率越低,尿濃縮能力越差。嬰幼兒膀胱容量較小,貯尿功能差,故年齡越小每日排尿次數越多。嬰幼兒尿道較短,新生男嬰尿道長5~6厘米,女嬰1~2厘米,并且生長速度緩慢。2.尿液的生成3.幼兒泌尿系統保健:嬰幼兒尿道短,尤其是女嬰更短,細菌經尿道上行,易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注意清潔嬰幼兒外陰部。保健要點:飲水要充足,每天為嬰幼兒供應足夠的飲用水,可以減少泌尿系統感染;培養幼兒定時排尿的習慣,防止尿頻和憋尿;保持外陰清潔,無論男女兒童,盡早穿滿襠褲,大便后、睡覺前應清洗,并要注意清洗方式;要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氣味,發現異常,及時就醫。3.幼兒泌尿系統保健:(二)生殖系統1.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生殖系統分內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兩部分.男性內生殖器由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射精管和前列腺等組成,外生殖器包括陰囊和陰莖。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有分泌雄性激素和產生精子的功能。女性內生殖器由卵巢、輸卵管、子宮和陰道組成。女性外生殖器官又叫外陰,由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道口等組成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它能夠產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2.人類的生殖人類的生殖過程包括受精、著床、妊娠、分娩、授乳等。(二)生殖系統1.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九.皮膚皮膚覆蓋在人體的表面,保護機體免受外界環境的直接刺激。(一)皮膚的構造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皮膚內有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屬物。(二)皮膚的主要生理功能1.保護功能:皮膚的結構堅韌、柔軟、富于彈性,能防御和緩沖外力打擊、摩擦和擠壓等機械性損傷2.體溫調節功能:體溫的相對恒定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皮膚在體溫調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3.分泌與排泄功能:皮脂腺分泌皮脂,能滋潤皮膚和毛皮。4.感覺功能:真皮中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能感受冷、痛、熱、癢等各種刺激。九.皮膚皮膚覆蓋在人體的表面,保護機體免受外界環境的直接刺(三)幼兒皮膚的保健1.幼兒皮膚的特點(1)皮膚的保護功能差:嬰幼兒皮膚細嫩,表皮的角質層比較薄,表皮較容易脫落,真皮的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發育差,皮下脂肪較少。(2)調節體溫的功能差:皮膚在體溫調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嬰幼兒皮膚的調節功能比成人差。(3)吸收功能強:嬰幼兒皮膚薄嫩,通透性較強,有些物質可以完全通過皮膚吸收,如化妝品、外用藥、農藥、苯、酒精等都可經皮膚被吸收到體內,引起中毒。2.幼兒皮膚的保健要點每天用清洗,保持皮膚的清潔。嬰幼兒的衣服應寬松舒適、簡潔大方,內衣選擇柔軟、透氣的棉布。嬰幼兒不宜佩帶任何首飾,不使用成人用的護膚、清潔用品及化妝品。經常帶嬰幼兒到戶外進行活動鍛煉,讓孩子多接受陽光和空氣的沐浴。(三)幼兒皮膚的保健1.幼兒皮膚的特點【實踐操作】
一、常用檢測及操作方法(一)正確的刷牙方法正確的刷牙方法是順著牙齒生長的方向刷,先將牙刷平放在口腔里,刷毛輕壓牙齦的邊緣,然后輕輕轉手腕將刷毛逐漸轉向牙面,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反復刷動。每刷一個地方,需要往返5~10次。刷完外面,再刷里面。刷牙能預防齲齒,為了維護口腔衛生,每天至少要刷兩次牙,尤其不能忽視晚上睡前這一次。強調飯后刷牙是有一定道理的,日常生活中可用漱口來代替。因為剛進食,食物碎屑與牙齒附著尚不緊,認真漱口可除去大部分食物殘渣。漱口水可直接用清水,也可用淡鹽水、淡茶水。【實踐操作】一、常用檢測及操作方法
(二)輸血及血型鑒定
1.輸血為保證輸血的安全,必須遵循輸血原則。在準備輸血時,必須保證供血者與受血者的血型相符異型輸血只有在搶救時,情況緊急又找不到同血型時方可考慮采用,而且應特別謹慎,輸血不可太快太多,以防止給血者血漿中的凝集素不能被受血者的血漿稀釋。
2.血型的鑒定:ABO血型的檢測方法是,在雙凹載玻片上分別滴上一滴A血清、B血清,然后在每血清中分別滴加一滴受檢者稀釋的血液,使紅細胞和血清混勻并靜置幾分鐘后,根據出現凝集現象的情況就可以鑒定受檢者的血型。凝集情況:若是A型血,則與B血清發生凝集B型血,則與A血清發生凝集AB型血,則與A血清、B血清都發生凝集O型血,則與A血清、B血清都不發生凝集(二)輸血及血型鑒定二、幼兒園觀察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在托兒所或幼兒園觀察了解各年齡段兒童解剖生理特點及保健要點。2.選擇附近的幼兒園進行見習,在教師的指導下,要求學生圍繞以下問題,分別在各年齡班觀察并記錄,回到學校后分組討論并完成實踐報告:(1)觀察幼兒園如何開展衛生保健工作,初步了解小、中、大各年齡班保健工作的重點。(2)選擇某一年齡班觀察幼兒生長發育狀況,選擇班級中身體發育“異常”的兒童進行個案研究。(3)觀察并分析幼兒睡眠的特點及不良習慣,并設計與家長配合糾正的實施方案。(4)觀察幼兒園在組織幼兒活動時如何利用“優勢原則”、“鑲嵌式活動”和“動力定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二、幼兒園觀察分析學前兒童衛生保健學前兒童衛生保健第一章學前兒童身體發育特點及衛生保健
目錄:
第二章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及健康評價第三章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及保健第四章學前兒童生活與教育的衛生保健第五章學前兒童營養與膳食衛生
第六章學前兒童身體疾病及預防第七章學前兒童的安全與急救
第八章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目錄:第二章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及健康評價
第一章學前兒童身體發育與衛生保健本章導讀:本章主要對學前兒童解剖生理特點進行全面概括的闡述,通過教學使學生對學前兒童機體各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有所了解,基本掌握人體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各種功能活動的規律,為今后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奠定理論基礎。第一章學前兒童身體發育與衛生保健本章導讀:
初步了解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及各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生理功能;
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及一些特殊的生理現象;
掌握學前兒童各系統形態結構的特點及生理功能的規律;
掌握學前兒童的保健要點及方法;
具備為學前兒童創設有利生長發育環境的技能;
熟悉并能配合家長做好促進學前兒童健康成長的工作。123456初步了解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及各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生理功能;
第一節人體基本概述一、人體形態結構特點人體是從受精卵開始發育的,經過生長和發育,機體逐漸成熟,在各個年齡階段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規律,學前年齡階段尤其突出。(一)人體的基本形態從外表看,整個人體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和四肢等幾個部分。人體的表面是皮膚,皮膚下面有肌肉和骨骼。頭部——分為腦顱與面顱軀干部——前面可分為胸、腹兩部分,后面可分為背、腰、骶幾部分四肢——分為上、下肢。上肢有肩、上臂、肘、前臂、手等部分,下肢包括髖、大腿、膝、小腿、足等部。,第一節人體基本概述一、人體形態結構特點(二)人體的基本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存在于細胞間的物質稱為細胞間質;許多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人體的組織;不同的組織相互結合構成器官;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構成系統。在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下,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執行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二)人體的基本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二、人體生理活動規律人體結構是生理功能實現的物質基礎,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人體及各個組成部分所表現出來的是各種生命活動的規律和生理活動的調節機制。(一)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1、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指機體主動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新陳代謝過程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同化作用、異化作用。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特征,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停止。二、人體生理活動規律人體結構是生理功能實現的物質基礎,結構與2、生長和發育生長一般指生命個體的生長,從生物學意義上說,當受精卵開始發育時,即意味著生命開始了其生長的過程。發育是生命個體在生長的過程中,各系統、器官和組織都要經歷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直至機體各部器官系統功能的完善和成熟。一般性的成熟即表明該個體發育的成熟,具有了生殖的能力。3、生殖生命體生長發育到一定的階段后,能夠產生和自己相似的子女,稱為生殖。通過自我復制延續種系的過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2、生長和發育(二)生理功能的調節機體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通過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幾種方式進行的。1、神經調節神經系統建立了一種相對獨立活動的組織形式,它能夠將信息從一個部位傳到另一個部位而相互獨立,互不干擾。通過神經系統而實現的調節機制,不僅使機體內部聯系起來,而且使機體與外部環境聯系起來。神經調節主要是通過反射來實現的,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發生的反應。(二)生理功能的調節機體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通過神經調節、體液調2、體液調節機體的某些細胞能產生某些特異性化學物質,如內分泌腺細胞分泌的激素,可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各處,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功能活動,這種調節稱為體液調節。3、自身調節許多組織、細胞自身也能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發生適應性反應,這種反應是組織、細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賴于外來神經和體液因素的作用,因此稱為自身調節。以上三種調節,各具有其重要性和特點:神經調節的特點是迅速而精確,作用部位較局限,持續時間較短;體液調節的特點是效應出現緩慢,作用部位較廣泛,持續時間較長;自身調節是作用精確的局部調節,對維持機體細胞自穩態具有重要意義。2、體液調節第二節學前兒童身體各系統特點與保健人類的身體是由各系統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活動規律共同構成的。學前兒童與成年人一樣,身體也是由不同的系統構成的。一、運動系統
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運動系統具有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運動等功能
第二節學前兒童身體各系統特點與保健人類的身體是由各系統的(一)骨骼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連結而成,約占體重的20%。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1.骨骼的形態結構特征(1)骨的形態全身骨一般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四類。(2)骨的結構以長骨為例,一般由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構成。(3)骨的成分骨的化學成分包括有機質和無機質。有機質主要是骨膠原纖維,使骨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質主要是鈣鹽,使骨堅硬并具有脆性。(4)骨的生長骨的生長有加長和加粗兩種方式(一)骨骼
2.骨連結骨與骨之間的連結稱骨連結。骨連結有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兩種。(1)直接連結直接連結是骨與骨之間以結締組織膜或軟骨直接連結。(2)間接連結間接連結稱為關節,是骨的主要連結方式。關節由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構成關節的特點是活動幅度大,嬰幼兒關節的伸展性及柔韌性超過成人,故關節的活動范圍大于成人;但關節的牢固性較差,如外力作用不當,容易發生脫臼。2.骨連結(二)骨骼肌運動系統的肌肉都是骨骼肌,附于骨骼,受意志支配,故又稱隨意肌。全身肌肉約有600多塊,成人約占體重的40%。肌的形態多種多樣,根據其外形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構成,肌腹通過收縮、舒張產生力,肌腱無收縮功能。肌肉收縮時牽動它所附著的骨產生運動。(二)骨骼肌運動系統的肌肉都是骨骼肌,附于骨骼,受意志支配,(三)幼兒運動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骨骼發育特點及保健(1)新生兒顱骨尚未完全骨化,留有結締組織膜,稱囟門,可分為前鹵和后鹵。前囟,出生后1~2歲閉合后囟,出生后2~3個月閉合。(2)成人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這些彎曲的形成可保持身體平衡、減少走路與跳躍時對腦的沖擊和震蕩。新生兒的脊柱僅骶骨有彎曲,其他彎曲是隨小兒的生長發育逐漸形成的。(3)胸廓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連結共同圍成的。如果嬰幼兒缺鈣,易使胸廓前后徑擴大,胸骨突出形成雞胸。
(三)幼兒運動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骨骼發育特點及保健(4)上肢骨一般較輕、小,關節靈活性較大。兒童的腕骨約在10~13歲才能完成骨化,所以幼兒腕部力量不足,為他們準備的玩具要輕。嬰幼兒的肘關節較松,當肘部處于伸直位置時,若被猛力牽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牽拉肘”。(5)骨盆由髖骨、骶骨、尾骨及其骨連結組成髖骨是由髂骨、坐骨和恥骨愈合而成的,這三塊骨愈合較晚,一般在20~25歲才能完全愈合;在戶外活動及游戲中,應避免幼兒從高處向下跳到硬的地面上(6)足骨的跗骨和跖骨借骨連接形成向上突隆的弓形,稱為足弓,足弓具有彈性,能緩沖行走與跳躍時對身體和腦所產生的震蕩。嬰兒會站、會走以后逐漸出現足弓。但是腳底的肌肉、韌帶還不結實,若運動量不合適,就容易使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4)上肢骨一般較輕、小,關節靈活性較大。2、幼兒肌肉發育特點及保健各肌肉群的生長發育不平衡,大肌肉首先發育,小肌肉發育較遲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占體重的百分比亦逐漸上升學前兒童肌肉收縮力差,易疲勞,但因新陳代謝旺盛,又易恢復由于肌肉群發育的不平衡,嬰幼兒上、下肢的大肌肉群發育較早,但手部的細小肌肉群發育較遲幼兒肌肉的力量和能力的儲備都不如成人,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時要適時讓幼兒休息,避免過度疲勞3.幼兒運動系統的保健要點2、幼兒肌肉發育特點及保健各肌肉群的生長發育不平衡,大肌肉首二、消化系統
人體的一切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給的。食物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過程。吸收則是指經過消化的食物成分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由消化系統完成的。(一)消化系統的組成與功能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管分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和肝臟。
二、消化系統人體的一切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給的
1、消化管的特征:口腔:口腔內有牙齒和舌。人一生中先后出現兩副牙----乳牙和恒牙.食管:幼兒期食管比成人短而窄,粘膜柔軟,管壁較薄且彈力組織發育較差,易受損傷。胃:
嬰幼兒胃粘膜血管豐富,胃肌層發育較差,胃壁較薄,消化能力較弱,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在胃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小腸: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嬰幼兒腸道肌肉組織和彈力纖維尚未發育完善,腸的蠕動能力比成人弱,加上植物神經調節能力差,容易發生腸功能紊亂。大腸: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殘余的水分、無機鹽和暫時貯存糞便。嬰兒過了半歲,就可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1、消化管的特征:2、消化腺的特征: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腸腺、胰和肝臟,它們能夠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促使食物消化分解的消化酶。
(1)唾液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滋潤口腔、濕潤與溶解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分解食物和殺菌作用。
(2)肝臟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肝臟具有許多重要的功能:如分泌膽汁、物質代謝、儲存能量、解毒等作用。
(3)胰腺: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的雙重功能,對機體的新陳代謝起到重要的作用。2、消化腺的特征:(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消化——食物通過消化管的運動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為可吸收成分的過程。吸收——食物經過消化后,透過消化管黏膜上皮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1、食物的消化口腔消化→→胃內消化→→小腸內消化→→大腸內消化2、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經過消化以后,營養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小腸是營養物質吸收的主要部位(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消化——食物通過消化管的運動和消化液的(三)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1)消化器官的特點及保健乳牙是嬰幼兒的咀嚼器官,從出生到2歲半是乳牙發育的重要時期。嬰兒的胃呈水平狀,賁門括約肌不夠發達,吮吸時常吸入空氣,使嬰兒容易發生溢乳現象。嬰幼兒腸道肌肉組織和彈力纖維尚未發育完善,腸的蠕動能力比成人弱,加上自主神經調節能力差,容易發生腸功能紊亂。嬰兒過了半歲,就可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幼兒應養成早飯后排便的習慣。(2)消化腺的特點及保健6~7個月的嬰兒,唾液分泌增加,但口腔淺,嬰兒還不會及時把口水咽下去,所以常流延口外,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流涎”。幼兒的肝臟相對比成人大,但幼兒肝功能不健全,肝臟分泌的膽汁較少,對脂肪的消化能力較差。2.幼兒消化系統的保健要點(三)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三、呼吸系統人體不斷地吸取外界的氧氣和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呼吸。呼吸是由呼吸系統完成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及肺組成(一)呼吸道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三、呼吸系統人體不斷地吸取外界的氧氣和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的過(二)呼吸器官1.肺和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由胸膜包裹著。肺組織呈海綿狀,質軟而輕,富有彈性。組成肺的最小單位叫肺泡,肺泡是半球形的囊泡。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成人肺泡約有3~4億個,總面積約100平方米。2.呼吸運動呼吸運動是呼吸肌在神經系統控制下,進行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所形成的。氧氣從外界進入肺泡,然后進入血液,再進入組織;體內的二氧化碳從組織進入血液,再到達肺泡,排出體外。(二)呼吸器官1.肺和氣體交換(三)幼兒呼吸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呼吸器官的特點及保健嬰幼兒由于面部和顱骨發育未完全,易受感染,引起充血、流涕,造成鼻腔閉塞,呼吸困難,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管腔較成人狹窄,容易引起感染,導致呼吸道狹窄而發生阻塞現象。幼兒耳咽管較寬、短,而且平直,上呼吸道感染時易并發中耳炎。嬰幼兒的聲帶還不夠堅韌,如果經常喊叫或扯著嗓子唱歌,金嗓子將變成“啞嗓子”。2.幼兒呼吸功能的特點及保健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快在胎兒時期肺臟已發育,出生后隨年齡的增長而進一步發育,主要是肺泡的分化。嬰幼兒肺的彈力組織發育較差,血管豐富,肺泡數量較少;胸腔狹小,但肺相對較大,呼吸肌不發達,故吸氣時肺擴張有限,換氣不夠充分。3.幼兒呼吸系統的保健要點(三)幼兒呼吸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呼吸器官的特點及保健四、血液及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淋巴系統是血液循環系統的輔助部分。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在心臟的泵動作用下,血液在血管內川流不息地流動。(一)血液血液是一種黏稠的液體,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液按含氧量的多少分為兩種,一種叫動脈血,另一種叫靜脈血1.血漿血漿由大約90%的水和100多種溶質組成,血漿是血細胞生存的環境,血漿中各種成分的相對恒定,是維持血細胞正常功能的重要條件。四、血液及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淋巴系2.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又稱紅血球,沒有細胞核,呈中央雙凹的圓盤狀,因含有血紅蛋白而呈紅色,其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紅細胞的重要功能是通過血紅蛋白為機體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白細胞:呈圓形,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五種類型。白細胞的功能:具有吞噬病原性細菌的能力,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血小板:是小塊的細胞碎片,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2.血細胞(二)血液循環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周而復始地、不間斷地沿一個方向流動。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循環的管道,瓣膜是保證血液按一個方向流動的特有結構。1.心臟的特征心臟位于胸腔內,膈肌上方的兩肺之間而偏左;心臟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由中膈分為互不相通的左右兩半,共有四個腔,分別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有很強的收縮和舒張能力,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力量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二)血液循環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周而復始地、不間2.血管的特征
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類動脈: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去的血管,它的管壁厚、彈性纖維多,彈性大。靜脈:靜脈是將血液由各器官、組織送回心臟的血管。靜脈管壁的構造與動脈相似,但管壁較薄,彈性纖維和平滑肌較少,彈性小。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是血液與組織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2.血管的特征3.體循環和肺循環人體的血液循環,借助心臟節律性搏動,血液經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最后返回心臟。根據血液循環的路線不同,將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搏出→主動脈及各級動脈→全身各組織的毛細血管(進行物質、氣體交換后)→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搏出→肺動脈及其分支→肺泡毛細血管(釋放二氧化碳,攜帶氧氣)→肺靜脈→左心房。體循環和肺循環這兩條循環途徑在心臟內相互連通,人體的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3.體循環和肺循環4.心率、脈搏和血壓心率: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是交替進行的,心臟每分搏動的次數叫心搏頻率,簡稱心率。脈搏:心臟收縮,左心室射血入主動脈,主動脈壁先行擴張。主動脈這種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著動脈管壁向遠處傳播,就形成了脈搏。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叫血壓。心臟收縮時血液流動對血管壁的最高壓力,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血液流動對血管壁的最低壓力,稱為舒張壓。4.心率、脈搏和血壓(三)幼兒循環系統的保健1.幼兒循環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嬰幼兒血液的特點及保健胎兒期紅細胞增生旺盛,初生時紅細胞多,血紅蛋白含量高。嬰幼兒時期要供給充足的營養,多攝取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出生時白細胞數較高,以后開始下降,5歲后逐漸達到成人水平。(2)嬰幼兒心臟、血管的特點及保健幼兒心臟的重量占體重的百分比大于成人。心臟發育不完全,心肌收縮力較弱.
幼兒血管內徑相對比成人寬,毛細血管非常豐富。兒童年齡越小,血管壁越薄,血管彈性也越小。(3)嬰幼兒心率、脈搏、血壓的特點年齡越小,每分鐘心率、脈搏次數就越多。兒童血壓比成人低得多,年齡越小,血壓越低。2.幼兒循環系統的保健要點(三)幼兒循環系統的保健1.幼兒循環系統的特點及保健五、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人體結構和功能最為復雜的一個系統,是統帥和管理其他各器官、系統活動的“司令部”。(一)神經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由腦發出的12對腦神經和由脊髓發出的31對脊神經組成。五、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人體結構和功能最為復雜的一個系統,是統
神經系統中樞神經
間腦小腦大腦
脊髓周圍神經腦神經——支配頭部各器官的運動脊神經——支配軀干和四肢的運動植物性神經——分布于內臟(交感、副交感)腦干(延腦、橋腦、中腦)腦干
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系統中樞神經間腦脊髓周圍神經腦神經1.中樞神經系統(1)腦腦位于顱腔內,由腦干、小腦、間腦和大腦組成腦干包括延髓、腦橋和中腦。腦干中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重要中樞,(2)脊髓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內,脊髓比椎管短,呈前后略扁的圓柱形。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主要功能是反射和傳導。2.周圍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由12對腦神經、31對脊神經組成腦神經支配頭部各器官的運動,并接受外界的信息,使人產生感覺和表情;脊神經支配軀干和四肢的運動,并感受刺激。1.中樞神經系統3.神經元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神經元包括一個細胞體和與其相連的突起構成,突起有兩種:軸突和樹突。軸突較長,只有一個,分支少,可將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樹突很短,呈樹狀分枝,能接受刺激。
神經元按照它的功能特點可以分為傳入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三類。3.神經元(二)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1.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一個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5部分組成。反射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二)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1.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3.神經元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神經元包括一個細胞體和與其相連的突起構成,突起有兩種:軸突和樹突。軸突較長,只有一個,分支少,可將神經沖動從細胞體傳出;樹突很短,呈樹狀分枝,能接受刺激。
神經元按照它的功能特點可以分為傳入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三類。3.神經元
2.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主要是指大腦皮質的生理活動。(1)優勢原則:人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與有關的大腦皮質區域是否處于“優勢興奮”狀態有關。學前兒童大腦皮層優勢興奮灶的形成與其對活動的興趣有關,興趣能促使“優勢興奮”狀態的形成。(2)鑲嵌式活動原則: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在“司令部”里有著十分細致的分工(大腦皮質被分為54區)。大腦皮質的工作區與休息區不斷輪換,這種“鑲嵌”式活動方式,使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有勞有逸,以逸待勞,維持高效率。(3)動力定型:當身體內、外部的條件刺激按照一定的順序,經不變地重復多次以后,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關系就“固定”下來,條件反射的出現越來越恒定和精確,這就是動力定型。學前兒童一切技能和習慣的訓練和培養,都是動力定型的形成過程。2.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3.睡眠:睡眠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的抑制狀態,可以促進精力和體力的恢復。睡眠由兩個交替出現的不同時相組成,即慢波睡眠以及異相睡眠。(三)幼兒神經系統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神經活動的特點及保健(1)神經系統發育迅速(2)神經纖維的髓鞘化(3)高級神經活動的特點:嬰幼兒高級神經活動的抑制過程不夠完善,興奮過程強于抑制過程,興奮占優勢,且易擴散,往往形成較大的大腦皮層興奮區。而抑制過程形成較慢,故嬰幼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2.幼兒神經系統的保健要點3.睡眠:六、感覺器官感覺是人認識世界的最初階段,感覺器官包括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一)視覺器官——眼1.視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由眼球和一些附屬結構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內容物構成。眼球壁分為外、中、內三層膜。內容物是眼內透光的物質,包括房水、晶狀體、玻璃體,它們和角膜共同構成眼的折光系統。2.視覺的形成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一個折光系統。物體發出的光線經折射系統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當物像沒有落到視網膜上時,物像就模糊,視力就不好,稱為非正視眼。非正視眼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視)眼。六、感覺器官感覺是人認識世界的最初階段,(二)聽覺器官人耳有雙重感覺功能,即既是聽覺器官又是機體位置和平衡感覺器官。1.耳的結構和功能:耳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組成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由耳蝸、前庭和半規管組成2.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經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
→鼓摸的振動引起了三塊聽小骨的振動,
→聽小骨的振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聽覺感受器發生興奮,→興奮由位聽神經傳導給大腦皮質的聽覺中樞,從而使人感知聲音。(二)聽覺器官人耳有雙重感覺功能,即既是聽覺器官又是機體位置(三)幼兒感覺器官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眼的特點及保健
(1)幼兒眼的特點幼兒眼球前后軸較短,呈生理性遠視。隨著眼球的發育,眼球前后距離變長,逐漸轉為正視。幼兒晶狀體的彈性好,具有很強的調節能力,如長時間看近距離的東西,容易引發近視。(2)幼兒眼的保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注意眼的安全和衛生定期進行視力檢查(三)幼兒感覺器官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眼的特點及保健
2.幼兒耳的特點及保健(1)幼兒耳的特點嬰幼兒由于耳廓皮下組織很少,血液循環差,易生凍瘡。外耳道比較狹窄,皮下組織少,加之骨膜和軟骨膜發育尚不完全,易引起外耳道炎性腫脹。幼兒的咽鼓管較成人的短,管腔寬,位置水平,細菌容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發中耳炎,甚至可導致腦膜炎。幼兒的聽覺較成人敏銳,故而對噪音也更敏感,若長期處在噪聲環境中,將導致煩躁不安、聽覺遲鈍。(2)幼兒耳的保健要點禁止用銳利的工具挖耳避免噪聲的影響避免藥物的影響2.幼兒耳的特點及保健七、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是人體的調節系統,它由許多內分泌腺、內分泌組織和內分泌細胞組成,釋放的化學物質被稱為激素,它直接進入血管、淋巴管內,然后通過血液運送到全身。(一)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
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有:垂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島和性腺等
1.腦垂體
腦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出生時已發育很好。一般在4歲以前及青春期生長最為迅速,機能也較活躍。垂體受下丘腦控制,能分泌多種激素,支配著甲狀腺、腎上腺、性腺的活動。腦垂體分泌的生長素,是從出生到青春期影響生長最重要的激素。兒童時期若缺乏生長素,則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稱為“侏儒癥”,而智力發育一般正常;若生長素過多則患“巨人癥”。七、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是人體的調節系統,它由許多內分泌腺、2.甲狀腺出生時甲狀腺已經形成,以后逐漸生長,到14~15歲腺體發育最快,其機能達到最高峰。主要生理功能是促進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具有促進組織分化、生長和發育成熟的作用,對維持骨和腦的發育非常重要。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兒童,會引起“呆小癥”(克汀病),表現為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身材矮小。3.胸腺胸腺在出生后兩年內生長很快,以后隨年齡的增長而繼續增長,至青春期后逐漸退化,成人胸腺組織被脂肪組織代替。胸腺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密切關系。4.腎上腺腎上腺由皮質和髓質兩部分組成。2.甲狀腺(二)幼兒內分泌系統的保健及保健
1.幼兒內分泌系統的特點生長素是由腦垂體分泌的,在一晝夜中生長素的分泌量并不均勻,夜間入睡后生長素才大量分泌。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缺碘的最大威脅是影響嬰幼兒的智力發育、生長受阻等。
2.幼兒內分泌系統的保健要點保證嬰幼兒有足夠的睡眠,以促進其正常生長發育;為嬰幼兒提供科學合理的膳食,常食含碘豐富的食物,防治碘缺乏癥;不盲目服用營養品,防止嬰幼兒性早熟。(二)幼兒內分泌系統的保健及保健1.幼兒內分泌系統的特點
八、泌尿生殖系統(一)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代謝產物是通過泌尿系統,以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委托制酒合同范本
- 買賣合同范本
- 銀行創業貸款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范本最大利息
- 中考古詩詞模擬訓練及詳細講解
- 鄉村院子租賃合同范本
- 畢業論文答辯匯報
- 2025買賣合同優先權
-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數學試卷(含解析版)
- 軟件項目開發合同范本版2
- 500噸每日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 焊接工藝評定規程
- 第2課 我給家人泡杯茶(課件)-四年級上冊勞動鄂教版
-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絡穴、八脈交會穴、八會穴、下合穴
- 全文《中國式現代化》PPT
- 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 必修二英語單詞默寫
- 宋詞欣賞《虞美人·聽雨》課件
- 文言文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司馬光《與王介甫書》閱讀練習及答案
- 松木樁地基處理計算表格(自動版)
- IPC6012C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