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專業版課件_第1頁
艾滋病專業版課件_第2頁
艾滋病專業版課件_第3頁
艾滋病專業版課件_第4頁
艾滋病專業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后,破壞人體細胞免疫(CD4+)功能,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臨床表現為多種難以治愈的感染和腫瘤,最后導致死亡。HIV病毒從進入細胞到復制成新的病毒的感染過程。急性感染期:暴露HIV,2-4周出現急性病毒感染癥狀,1-2周后緩解。潛伏期:HIV感染到發病,一般2--15年,平均8--10年。窗口期:HIV感染到出現HIV抗體約4-14周。臨床期:出現癥狀到死亡,一般半年-2年。傳染期:HIV感染到死亡前。艾滋病感染史

HIV/AIDS全球流行概況1981年6月5日,美國發現首例艾滋病病人。

who報告到2003年底全球累積HIV/AIDS6990萬,現存活約有4180多萬,其中小于15歲兒童320多萬。

到2003年底全球已有2790多萬死于艾滋病。

2003年全球新感染500多萬,其中15歲以下兒童70萬,平均每天有1.4萬人感染HIV。2003年全球死亡310萬,成人250萬,15歲以下兒童50萬平均每天有8000多人死于艾滋病。

WHO估計報告數僅為實際感染人數的1/4。

我國1985年發現首例艾滋病病人和4例HIV感染者。到2003年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臺灣和香港、澳門)累計報告62159例(其中AIDS8742例),已死亡2359例,居亞洲第二位,世界14位。2003年全國31個省共報告新發現HIV感染者2169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120例),比2002年增長34.90%。2003年報告死亡1147例據專家估計,累計HIV感染者估計人數約102萬人,到2003年現存活84萬,其中現有病人估計數約8萬。如果沒有有效的干預行動,到2010年,我國HIV感染人數很可能達到1000萬。我國HIV/AIDS流行概況我國HIV/AIDS時間分布特點(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985—1988)為傳入期:全國只報告19例HIV感染者,分布于7個省,多為外籍公民或海外華人,只在浙江有4例血友病病人因應用污染的進口第Ⅷ因子而被感染。

第二個時期(1989—1994)為局部流行期(擴散期)

HIV/AIDS擴散到21個省。

1989年10月云南省瑞麗市在吸毒人群中發現146例HIV感染者。其它省在吸毒人群中偶有HIV感染者發現。在性病患者、暗娼、歸國人員中以性接觸傳播HIV感染的例數逐年增加。

第三個時期(1995至今)為廣泛流行期(增長期)全國31個省報告發現HIV/AIDS,HIV感染者人數迅速上升。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流行地區明顯擴大,迅速傳入新疆、廣西及四川等地,已有28個省報告在注射毒品者中發現HIV/AIDS。1995年起在我國中部一些地區的地下采血(漿)點的供血員中發現大批的HIV感染者。性病患者、暗娼中發現經過性接觸傳播的感染者人數迅速增加。已經出現母嬰傳播病例

全國累計報告HIV感染者按地區分布

(1985-2003.12)1-5051-500501-10001001-50005001-10000>10000HIV感染者數傳播途徑分析:

經血傳播為主,其中靜脈注射毒品感染為主要傳播途徑,占51.2%。性接觸傳播占比例在上升,性病病人、暗娼、嫖客、男性同性戀人群中HIV感染者增多。母嬰傳播占0.4%

1995-2000年哨點監測全國注射吸毒者平均艾滋病感染率1995199619971998199920000.021.76.610.812.110.0五年期間增長約500倍

據浙江省公安廳統計,截止2004年5月31日,我省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有47623例,涉及85個縣(市、區),其中82.64%為青少年,靜脈注射吸毒比例為12.35%。專家估計實際吸毒人數為在冊人數的5—8倍。我省的吸毒人數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

2.不安全性行為

(1).賣淫嫖娼:在我國通過異性性接觸傳播HIV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哨點監測資料表明,暗娼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3年的1.2%:性病病人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3年的1.5%。全國從事商業性賣淫女人數超過600萬,接客使用避孕套的比例﹤30%。

(2).男性同性戀:根據研究估測我國男性同性戀者約為1500萬。其中從事商業性的有38萬,1998—2001年四次調查發現,該人群HIV感染率在2.5—17.7%之間。同性戀特殊的性行為方式傳播HIV概率是異性傳染的15倍。

3.人口流動頻繁據統計中國每年流動人口的總量為0.8-1.2億,以農村流向城市為主,多數為青壯年。檢出的HIV陽性者中,外地流動人員(吸毒者)占71.9%。4.大眾缺乏HIV/AIDS傳播和預防知識中國CDC在2002年公眾抽樣調查,對HIV的傳播和預防的平均知曉率在32.8-40.3%之間。1985年發現4例血友病患者,注射美國進口第Ⅷ因子感染HIV。截止2003年底共發現565例(其中AIDS94例)死亡51例,565例中,男女比例為3.6:1;20~39歲占75.93%。2003年發現156例(其中AIDS29例),死亡11例。估計我省實際存在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已超過10000人浙江省HIV/AIDS流行現況艾滋病病毒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首次發現HIV。198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癌癥研究所,從艾滋病病人中分離到HIV-1型。1986年在西非分離到HIV-2型。HIV-1型又可分為:A、B、C、D、E、F、G、H、IJ、K、及M、N、O14個亞型。HIV-2型又可分為:A、B、C、D、E、F、G7個亞型HIV-1型和HIV-2型傳播途徑、引起的臨床癥狀等相同。HIV-2型毒力較弱,病程較長,癥狀較輕

流行株

主要分布地域

B’ 遍布全國各省市(占47.5%)C,B’/C重組株

云南、新疆、四川和西北地區

(占34.1%)E 東南沿海和西南邊境(占9.6%)A、D、F和G

散布于我國有勞務輸出的不同省份我國已經發現的HIV-1流行株及其地域分布艾滋病病毒抗原結構示意圖兩型HIV結構基因和抗原

p68、p53、p34p66(或p65)、p51、p31

pol多聚酶基因

p56、p26、p16p55、p24、p17(或p18)

gag群抗原基因

gp140/gp105、

gp36gp160/gp120、gp41

env包膜蛋白基因

HIV-2

HIV-1在室溫(22~27℃)液體環境下可存活15天以上對熱很敏感,經56℃處理30min可使HIV在體外對人的T淋巴細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滅活血清中的HIV);經過60℃3小時或80℃30min作用后不能檢出感染性病毒。WHO推薦的逆轉錄病毒滅活方法是100℃20min。對溫度的抵抗力

對化學品的抵抗力HIV耐堿不耐酸,在pH3.0條件下病毒滴度在10min可下降4個對數,而pH高達9.0時,病毒滴度下降甚微。HIV對化學因素很敏感,在室溫中0.5%次氯酸鈉或70%酒精只需1min可滅活HIV。

發病機理HIV主要靶細胞是表面有CD4表位的T細胞。CD4表位是對HIV包膜蛋白(GP120)有親和力的受體,在gp41的協助下可使HIV的膜與CD4+T細胞的細胞膜融合,病毒核心蛋白及RNA進入細胞漿中。發病機理

當CD4細胞計數低于200/mm3時,免疫功能嚴重破壞,導致免疫缺陷、出現各種條件性感染和惡性腫瘤-----形成AIDS。發病機理

1.病毒直接損傷2.非感染細胞受累3.HIV感染干細胞4.免疫損傷CD4+T細胞受損傷的方式及表現:

發病機理單核-巨噬細胞功能異常B細胞功能異常表現自然殺傷細胞(NK)損傷的異常表現HIV相關腦病卡波濟肉瘤HIV感染后的免疫應答HIV感染后CD4、CD8T細胞變化CD4細胞(Th細胞)絕對計數持續減少CD8細胞(Ts細胞)增高,到疾病晚期時下降比例倒置,CD4/CD8<1.0周CD4/mm3血漿病毒滴度036211110912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100年34567890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原發感染急性HIV感染廣泛HIV波散淋巴結浸潤臨床潛伏機會性感染死亡

CD4細胞與血漿病毒滴度一、傳染源: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二、傳播途徑(三種):

1.性接觸傳播

2.經血液傳播⒊母嬰傳播三、易感人群:人群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艾滋病流行環節艾滋病的傳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均為艾滋病的傳染源。目前主要集中在共用注射器的靜脈注射吸毒者、賣淫嫖娼者、同性戀者和感染HIV的孕婦中。急性感染期傳染性最大。急性感染期和無癥狀感染期的HIV感染者由于潛伏期長,癥狀不特異,傳播意義更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血液、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傷口滲出液等)、器官組織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艾滋病傳播途徑1、經性接觸傳播

性接觸者越多,感染危險性越大同性或異性

性接觸傳播比例逐年上升,并將成為我國未來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傳播途徑。高危人群:高危場所三陪女、嫖客、性病病人、男性同性戀者等。危險性行為:多性伴,頻繁更換性伴,不使用或不正確使用安全套,肛交,口交等;2、經血液傳播①共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目前是我國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因素)輸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③使用被HIV污染又未經消毒的器械靜脈注射吸毒傳播共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采供血和醫源性傳播河南省上蔡縣邵店鄉艾滋病病人組照河南“艾滋病”村河南“艾滋病”村年邁的老祖母無奈地望著自己的孫女,她的孫女已經到了艾滋病的晚期,瀕臨死亡。河南“艾滋病”村河南“艾滋病”村

1)圍產期傳播2)哺乳傳播3)宮內感染3、母嬰傳播

傳播的有效性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接觸傳播

傳播的重要性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

傳播概率

傳播概率與傳播途徑、病毒載量和感染階段相關,艾滋病感染初期的傳染性最大。

性接觸傳播1/10~1/100;輸血傳播95%;母嬰傳播15~40%。

非傳播途徑一般日常生活接觸、工作接觸:(擁抱、握手、游泳、淺吻、共用手巾、茶杯、餐具、臥具、電話、公共浴室等)咳嗽和打噴嚏蚊蟲叮咬艾滋病的人群易感性從個體和生物學角度,每個個體都易感。易感性與個體危險行為有關。臨床表現臨床分期

1、急性HIV感染期2.無癥狀HIV感染期3.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征

4.艾滋病期1.急性HIV感染期(Ⅰ期):

暴露HIV2-4周后可出現急性病毒感染癥狀,類似單核細胞增多癥,表現為:發熱、咽喉痛、皮疹、肌痛、關節痛、腹瀉等,持續1-2周后自行緩解,HIV抗體陰性。從HIV侵入到出現抗-HIV抗體,稱為窗口期,窗口期為4周-14周。在這段時間內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等體液中已含有大量HIV,已具有傳染性。2.無癥狀HIV感染期(Ⅱ期):此期長短因人而異,可數月到十多年。很少有癥狀或體癥。血液中抗-HIV陽性,P24陽性,CD4細胞逐步下降,可分離到艾滋病病毒。(存活時間15年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無癥狀HIV感染者稱長存活者,可能終身不發?。?.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征

(Ⅲ期)除腹股溝淋巴結以外,全身其他部位兩處或兩處以上淋巴結腫大。直徑1cm以上,活檢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4.艾滋病期(Ⅳ期):機體免疫功能進行性惡化,病人出現多種表現:進入艾滋病期至死亡時間約為半年到二年。主要表現為:(1)體質性疾?。?)神經系統癥狀(3)嚴重的臨床免疫缺陷,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4)繼發腫瘤(5)其他疾病4.艾滋病期:主要癥狀:廣泛的條件致病性感染惡性腫瘤神經精神癥狀(癡呆)抗-HIV陽性,滴度可能下降(體液免疫功能受損)P24陽性,可分離到艾滋病病毒病毒載量↑>50(copies/mL)

CD4細胞計數小于200/mm3;CD4/CD8比值<1淋巴細胞總數小于1200/mm3WHO提出的HIV感染臨床分類:A類:急性感染期、無癥狀HIV感染期、持續性淋巴結腫大綜合征。B類:出現HIV感染相關細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臨床表現。C類:出現神經系統癥狀、腫瘤及并發其他疾病。分級1.CD4+T淋巴細胞>0.5X109/L,總淋巴細胞

>2.0X109/L;2.CD4+T淋巴細胞0.2~0.49X109/L,總淋巴細胞1.0~1.9X109/L;3..CD4+T淋巴細胞<0.2X109/L,總淋巴細胞<1.0X109/L;主要條件致病性感染和腫瘤真菌感染或其他條件致病菌感染(如口腔霉菌感染、隱球菌腦膜炎等)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感染、皰疹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腦炎等活動性肺結核或非典型分枝桿菌及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卡波濟氏肉瘤(KS)主要條件致病性感染和腫瘤

卡氏肺囊蟲肺炎(PCP)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的癥狀和體征,或出現癡呆全身性淋巴腺腫大宮頸癌弓形體病艾滋病重度消耗性惡液質病人(重度消耗性惡液質)卡波氏肉瘤卡波氏肉瘤毛狀粘膜白斑艾滋病病人實驗室檢查一、HIV實驗室檢查方法:1、病毒分離培養

初篩ELASA2、HIV抗體檢測確證WB3、HIV抗原監測4、病毒核酸檢測二、免疫缺陷檢查:1、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

2、CD4細胞計數〈200/ul時,很容易發生機會性感染3、CD4/CD8比值〈1,表示CD4細胞減少三、條件性感染病原體檢查HIV抗體檢測-篩查試驗流程圖摘自《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試行)

樣本篩查檢測一陰一陽均陽性反應陰性報告送確認實驗室進行確認重復檢測均陰性反應陽性反應原有試劑+另一種篩查試劑篩查試劑陰性反應

WB確認分析

2型不同結構蛋白

HIV-1HIV-2Env gp41 gp36 gp120 gp105 gp160 gp140Gag p17 p16 p24 p26 P55 p56Pol p31 p34 p51 p53 p66(65) p68診斷一、急性HIV感染:1、流行病學史有多個性伴或配偶、性伴抗-HIV抗體(+)靜脈吸毒史用過進口第Ⅷ因子等血制品有性病病史輸入未經抗-HIV檢測的血液抗-HIV陽性母親所生子女有償賣血者(特別是采漿還輸血球者)2、臨床表現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3、實驗室檢查抗-HIV抗體由陰性轉陽性(窗口期抗體陰性)CD4/CD8比值〉1,CD4細胞計數正常二、無癥狀HIV感染者1、流行病學史同急性HIV感染2、臨床表現,常無任何癥狀及體征3、實驗室檢查抗-HIV抗體陽性

CD4細胞計數正常,CD4/CD8〉1三、艾滋病:

AIDS1、流行病學同急性HIV感染2、臨床表現原因不明免疫功能低下持續不規則低熱〉1個月原因不明淋巴結持續腫大(直徑〉1cm)慢性腹瀉〉4-5次/日,一個月以上。3個月內體重下降10%以上合并條件致病菌感染和腫瘤: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卡氏肺囊蟲肺炎,弓形體病、活動性肺結核、卡波濟氏肉瘤、中樞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等中青年患者出現癡呆癥3、實驗室檢查抗-HIV抗體陽性

P24抗原陽性

CD4細胞計數〈200/mm3CD4/CD8〈1(1)抗體檢測:生后18個月檢測抗體,陽性診斷為HIV感染。如果嬰兒出現癥狀,而18月時抗體檢測為陰性,須進一步做核酸確診。(2)核酸檢測:可以進行早期診斷,目前以2次不同時間的核酸檢測結果作為診斷的依據。均為陽性診斷為HIV感染,均為陰性診斷未感染。注:即使做了核酸檢測,仍然建議18個月時做抗體檢測,因為核酸與抗體檢測的符合率為98.8%。診斷母嬰傳播治療采用綜合療法,包括:抗HIV治療促進免疫功能治療抗條件性致病菌感染治療繼發腫瘤治療對癥治療中草藥治療抗病毒治療臨床目標: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病毒學目標:盡可能長時間地抑制病毒的復制,將病毒載量降至檢測閾值以下,避免或減少病毒發生變異;免疫學目標:盡可能地保護現有的免疫功能不受損害、提供時間使病人的免疫系統得以重建;

流行病學目標:減低HIV在人群中的傳播

抗HIV-1型病毒藥物阻止HIV在體內復制增殖,但不能清除體內病毒分為三大類:1、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阻止HIV-RNA直接聯接逆轉錄酶,阻止編碼成DNA(AZT、3TC、d4T、ddI)2、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作用逆轉錄酶、DNA聯結過程,使其成為缺陷DNA,使HIV、DNA整合后無法復制(施多寧efavirenz、奈韋那平NVP)3、蛋白酶抑制劑:作用于HIV復制的最后階段,由于蛋白酶被抑制,阻止感染的CD4細胞中形成的DNA聚集裝配成完整HIV英地那韋(佳息患indinavir)首選方案施多寧對妊娠的安全性資料欠缺–避免在妊娠或準備妊娠的女性中使用2004.3.23USPHS推薦的初治患者治療方案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法(HAART)PI為主方案

NNRTI為主方案克力芝+d4T/AZT+3TC

施多寧+AZT/TDF/d4T+3TC目前我國HIV治療HAART組方和藥物

①雙汰芝+佳息患

②EFV(施多寧)+佳息患+D4T(司他夫丁)

③NVP奈韋拉平+

DDI(去羥肌苷)+D4T(司他夫丁)

不足:價格貴、各種急慢性副作用、不能完全根除病毒何時開始治療?

(依據病毒載量;依據CD4計數)HIV感染臨床潛伏期8–10(?)年1=2年4–14周HIV病毒載量CD4淋巴細胞出現臨床癥狀治療開始《艾滋病診斷與治療指導方案》(試行,2002年)

病程CD4+T淋巴細胞病毒載量建議癥狀期任何值任何值治療無癥狀期CD4+T細胞<200/mm3任何值治療無癥狀期CD4+T細胞>200/mm3,但<350/mm3>30000(bDNA)或>55000(RT-PCR)建議治療。另外還要根據CD4+T細胞下降率和患者的愿望無癥狀期CD4+T細胞>350/mm3<30000(bDNA)或<55000(RT-PCR)建議延遲治療觀察。未經治療者3年發展至AIDS<15%.確定抗HIV藥物治療的時機及進行療效評價

機會性感染的對癥治療卡氏肺囊蟲肺炎(PCP):TMP-SMZ是首選藥物隱孢子蟲腸炎:可選用喹諾酮抗菌素,大環內酯抗菌素,螺旋酶素念珠菌性口腔炎、食道炎:酮康唑;氟康唑或伊曲康唑隱球菌性腦膜炎;急性期:二性酶素B;鞏固期:

氟康唑;維持治療期:酮康唑促進免疫功能治療

a干擾素(IFN—a):對HIV感染和kaposi肉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減少條件性感染的發生。目前主張用于HIV感染早期的治療,用量為300-500萬單位/日,肌肉注射,4周后改隔日一次。共8周為一療程。白細胞介素2(IL-2):可以增加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多用重組IL-220萬單位/日,靜滴,每周5次共8周丙種球蛋白:用于小兒HIV感染,可以減少條件性感染綜合性防控措施(一)開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護基本知識,(二)對有關人群進行HIV檢測,開展HIV/AIDS咨詢(三)嚴厲打擊賣淫、嫖娼、吸毒、販毒(四)針對性接觸傳播防控措施1、不搞性亂2、避免與HIV感染者、AIDS病人和高危人群發生性接觸3、提倡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4、積極治療其他性傳播疾病(五)針對經血傳播防控措施1、遠離毒品,不共用未經消毒注射器靜注毒品2、血液及其制品實行嚴格的艾滋病病毒檢測3、防止醫源性感染,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使用一次性用品4、醫療衛生單位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建立規范的消毒管理制度,安全處置廢棄物(六)針對母嬰傳播預防措施1、孕、產婦HIV/AIDS檢測2、HIV/AIDS婦女避免妊娠、哺乳;WHO總結防治艾滋病六條成功經驗1、安全血液2、改變吸毒方式不共用注射器吸毒3、治療性病4、使用安全套5、改變性行為6、抗HIV藥物治療思考題1.AIDS有哪些傳播途徑?2.HIV除侵犯CD4+細胞外,還侵犯哪些細胞?3.AIDS臨床分哪幾期?各有什么特點?4.艾滋病的診斷依據是什么?5.抗HIV的藥物分哪幾類?6.何為HAART療法?抗病毒治療的時機如何掌握?7.艾滋病的預防措施及其重要性?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

美國HIV職業暴露按對象分析 對象 暴露數 HIV(+)家庭醫師

325 0牙科醫師

900 5牙科醫師

616 28外科醫師

1,279 1乳腺外科醫師

468 2矯形外科醫師

1,174 2全球看因職業性HIV感染的頻率粘膜和傷口感染約為0.1%經皮膚接種為0.2%—0.4%HIV職業暴露的危險性暴露方式 平均感染率 95%CI

皮膚 0.30%

0.2-0.5% 粘膜 0.09%

0.006-0.5%前瞻性調查衛生人員接觸血液情況

類別

觀察數 1次血液接觸 1次尖銳傷外科手術* 10,013 6.4-50.4% 1.3-15.4%產科 230 32.2% 1.7%侵入性放射診斷 501 3.0% 0.6%急診室 9,793 3.9% 0.1%牙科 16,340 — 0.1%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證明HIV感染的危險因素接觸血液量大受損傷口深造成傷口的器械上有明顯的血跡器械曾插入靜脈或動脈內(采血的針頭)接觸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內死于AIDSHIV培養物病人處于窗口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是指:

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況。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分級(分為三級)

一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較短。

二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三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確定暴露級別暴露物是否是體液、含血體液或其沾染器械是否不需PEP血液或體液(暴露源)刺,割傷皮膚完整皮膚有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表皮擦傷、針刺傷口較深、見血液量小暴露時間短暴露量大暴露時間長2級暴露3級暴露1級暴露2級暴露暴露源類型

根據病毒載量水平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種類型。

輕度類型: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低

無臨床癥狀、CD4計數正常

重度類型: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滴度高

有臨床癥狀、CD4計數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確定暴露源是否為艾滋病病毒

陽性者

確定HIV傳染源頭嚴重程度

暴露源HIV陰性HIV陽性不能確定不需PEPHIV滴度低無癥狀、CD4正常傳染源HIV滴度高有癥狀、CD4低HIV暴露類型(輕度)HIV暴露類型(重度)HIV暴露類型不明醫務人員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防護措施:

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防護措施:

(一)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處理艾滋病人血液和體液必須戴手套,用浸有消毒液毛巾,清除血液和體液,用過毛巾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二)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三)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

局部處理:

(一)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二)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三)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預防性用藥:

預防性用藥方案分為基本用藥程序和強化用藥程序。

基本用藥程序:用兩種逆轉錄酶制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使用28天。

強化用藥程序:在基本用藥程序的基礎上,同時增加一種蛋白酶抑制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使用28天。預防性用藥:應當在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盡早開始,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超過24小時;即使超過24小時,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

發生一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輕度時,可以不使用預防性用藥;

發生一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重度或者發生二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輕度時,使用基本用藥程序。

發生二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重度或者發生三級暴露,使用強化用藥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不明時,可以使用基本用藥程序。

預防性治療的推薦方案暴露級別暴露源類型推薦方案1輕度可以不使用預防性用藥(本人決定)1重度使用基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