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病論文判斷及技巧解答(共4篇)_第1頁
遺傳病論文判斷及技巧解答(共4篇)_第2頁
遺傳病論文判斷及技巧解答(共4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遺傳病論文判斷及技巧解答〔共4篇〕第1篇:淺談人類遺傳病遺傳方式的判定及技巧遺傳學方面的知識一直是歷年來興盛不衰、常考常新、考上就難的熱門題型。近年來,文章中重要考察細胞核遺傳細胞質遺傳,綜合題考察基因型的推導及遺傳病概率的計算,而這些題目的解答,首先首當其沖的是遺傳方式的判定,下面我結合自己的一點教學經歷體驗,簡單談會談斷技巧。一、斷定能否為母系遺傳若系譜中,女性患者的后代全部患病,女性正常的后代全部正常,即后代的性狀老是與母方一致,跟父本無關,則為母系遺傳;否則不是母系遺傳。不遵守孟德爾遺傳定律。該定律適用要有三個前提:真核生物、核基因、有性生殖。二、一般的判定步驟和技巧〔一〕先判定顯隱性細心觀察家族系譜圖中能否處在“無中生有〞,若有則是隱性遺傳病,能否存在“有中生無〞情況,若有則為顯性遺傳病。但是許多題目十分是這些年的高考題,系譜圖中沒有這些明顯的特征,只能作最大可能性的揣測。〔1〕若該病在各代之間呈連續遺傳,該病很可能是顯性遺傳病。〔2〕若該病呈現隔代遺傳,往往是隱性遺傳病。〔二〕常染色體遺傳還是性染色體遺傳的判定1.常染色體遺傳還是性染色體遺傳的判定。統計子代群體中,同種表現型群體的性別比例,推斷遺傳類型。一般情況下,若同種表現型群體的性別比例均為1:1,則說明子代性狀與性別無關,屬于常染色體遺傳;假如性別比例不是或者不全是1:1,則為伴性遺傳。2.已經知道伴性遺傳,伴Y染色體遺傳的判定。統計該性狀在群體的出現情況,若僅在雄性個體中表現,雌性個體中不表現,且呈現親子代雄性個體連續相傳的現象,則推斷為伴Y染色體遺傳;若雌性個體中也有該性狀表現,則推斷該性狀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而是伴X染色體遺傳。3.已經知道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還是伴X隱性染色體遺傳的判定。方法一:統計群體中,表現該性狀個體的雌雄比例,若雄性個體明顯多于雌性,則該性狀可能為伴X隱性染色體遺傳。方法二:從表現該性狀的雌性個體切入,統計該個體的父本以及子代中的雄性個體的表現型,假如全部表現為該性狀,則該性狀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該病在人群中發病的特點: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呈現隔代穿插遺傳現象;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患病。假如統計的個體中,有一個沒有表現出該性狀,則該性狀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4.已經知道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還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判定。方法一:統計群體中,表現該性狀個體的雌雄比例,若雌性個體明顯多于雄性,則該性狀可能為伴X顯性染色體遺傳。方法二:從表現該性狀的雄性個體切入,統計該個體的母本以及子代中的雌性個體的表現型,假如全部表現為該性狀,則該性狀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該病在人群中發病的特點: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呈現世代遺傳現象;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患病。假如統計的個體中,有一個沒有表現出該性狀,則該性狀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三〕謹記常見遺傳病的類型省時高效正規考試中出現的遺傳疾病遵守客觀事實,所以我們要謹記常見疾病所屬類型尤為主要。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白化炳、苯丙酮尿癥、先天聾啞、鐮刀型紅細胞貧血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有——并指、多指、軟骨發育不全;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有——抗維生素D佝僂病、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癥;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色盲、血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伴Y遺傳——外耳道多毛癥。〔四〕舉例下面我就詳細用例題談談。以下圖所示的遺傳系譜中有甲〔基由于A、a〕、乙〔基由于B、b〕兩種遺傳病,其中一種為紅綠色盲,且Ⅱ-9只攜帶一種致病基因。請分析回答:〔1〕可判定為紅綠色盲的是病。而另一種病屬于染色體上的性遺傳病。〔2〕假如只通過胚胎細胞染色體進行性別檢測,能否確定后代能否會患遺傳病?請說明理由:。〔3〕Ⅲ-14個體的乙病基因來源于Ⅰ代中的。解析:〔1〕分析題中遺傳系譜圖,Ⅱ-5和Ⅱ-6都正常,Ⅲ-11患甲病,可判定甲病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紅綠色盲屬于伴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為乙病。〔2〕Ⅱ-8和Ⅱ-9的后代男女都可能患乙病〔都不患甲病〕,因而只通過胚胎細胞染色體進行性別檢測不能確定后代能否會患乙病。〔3〕Ⅲ-14個體的乙病基因來源于Ⅱ代中Ⅱ-8和Ⅱ-9,Ⅱ-8中的來源于Ⅰ代中的Ⅰ-2,Ⅱ-9中的來源于Ⅰ代中的Ⅰ-3,因而Ⅲ-14個體的乙病基因來源于Ⅰ代中的Ⅰ-2和Ⅰ-3。答案::①乙常隱②不能,由于后代男女都可能患乙病④Ⅰ-2和Ⅰ-3所以,把握有效的方法對精確盤算遺傳方式,十分是條件隱含的情況,顯得尤為主要。在理科知識的學習中,老師教給學生解題技巧,而不是靠死記硬背把握知識,只要把握了學習技巧,學生能力舉一反三,能力融會貫穿地把握所學知識,進而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總之,教學中老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將本學科知識最大限度地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宣羅山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4期第2篇;染色體病教學在遺傳病預防中的意義隨著醫學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些過去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流行癥、營養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遺傳病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人們對人類疾病中遺傳因素的決定作用愈加看重,社會對遺傳病預防有著迫切的需求。通過近年到來床遺傳學學科在國內外發展狀態分析,論述了染色體病教學在遺傳病預防中的意義與研究價值,同時介紹了遺傳病預防中重要的幾種染色體病,并進行了染色體病教學的瞻望。臨床遺傳學是遺傳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一門穿插學科,重要是研究臨床各種遺傳病的診斷、產前診斷、預防、遺傳咨詢和治療。進而控制遺傳病在家族中的再發,進而提升人口質量[1]。染色體數目或構造異常導致的疾病就稱為染色體病。據文獻報道我們國家每年出生染色體異常的新生兒約10萬人,在活嬰兒中染色體異常者占0.3%[2]。一般來說染色體病沒有好的治療方法,以至改善癥狀都很難。因而,廣泛開展染色體病研究教學,對優生優育以及提升人口素質有很主要的意義。國內外臨床遺傳學學科發展概述臨床遺傳學是一門有關遺傳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以及預后的臨床學科,直接與臨床遺傳學從業人員對遺傳病患者的診治及其家族的咨詢相關,它作為人類醫學遺傳學中的主要部分,從上四十年代至今獲得了宏大的發展。但臨床遺傳學這一學科的國內發展仍然比較落后。究其原因,重要與專科人才不足有關,包含遺傳咨詢師,有碩士以上學歷的臨床遺傳學醫生以及臨床遺傳學科研人員等。還由于人們的看重水平不夠。近些年,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經濟蒙受能力加強,對生育也看重起來,進而臨床醫療效勞在社會上有了很大的需求。由于以前的看重不夠,我們并沒有專科的臨床遺傳學醫生,當前各科醫生對于臨床遺傳學還在探索探求階段[3]。因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臨床遺傳效勞從業人員刻不容緩。常見的染色體病種類常染色體三體綜合征:染色體減數分裂的后期Ⅰ、Ⅱ不分離導致三體的構成。最常見的三體綜合征重要是13,18,21三體綜合征。①13三體綜合癥〔PatauSyndrome〕:分為標準型、嵌合型和易位型。大部分為標準型,其核型為46,XX〔或XY〕,+13,易位型大部分以13和14羅伯遜易位居多。13三體綜合征的重要癥狀是面部畸形,如前腦發育缺陷、小頭等,腦及內臟畸形,如無嗅腦等,肌張力低下,癲癇發作,伴有手指相疊加,多指〔趾〕。90%的患兒出生6個月后死亡,存活至3歲的少于5%,平均壽命為130d,預后不詳[4]。②18三體綜合征〔18-Trisomysyndrome,Edwardssyndrome〕:分為標準型,即47XX〔XY〕+18,占80%;嵌合型,即46XY〔XX〕/47XY〔XX〕+18,占10%;易位型,即D/E或E/G易位,占10%,還可見雙三體48XXY〔XXX〕,+18。18三體綜合征可見的特征性表現為手指屈曲,手指疊加和多指現象,身體發育延遲緩慢,生殖系統發育不全,面部畸形,如腭弓高且窄,鼻孔上翻。90%有不同類型的心臟病,40%可有馬蹄腎,40%可有消化道畸形,骨盆狹窄,預后不詳。③21三體綜合征〔DownSyndrome〕:又稱唐氏綜合征或先天愚型。其標準核型為47,XX〔或XY〕,+21,占92.5%。易位型為3p、3q部分三體綜合征,群體發病率為1/600~1/800。21三體綜合征的典型癥狀為患兒呈典型癡呆面容,四肢關節過度屈曲,眼間距寬,舌大并常伸出口外,半數左右的患兒有先天性心臟病。50%患兒在5歲前死亡,患者平均壽命為16歲。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患者壽命明顯延長,可達40歲左右[5]。性染色體病:①Turner氏綜合征:又稱先天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典型核型為45,X,占55%,其余為嵌合型和構造異常的核型,常見的嵌合型46,XX/45,X和46,X,i〔Xq〕。重要表現為女性性腺發育不全,原發性閉經,身材矮小,蹼頸,肘外翻,智力一般正常或稍差。②Klinefelter綜合征:又稱克式綜合征或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80%的核型為47,XXY。15%的患者為嵌合型,46,XY/47,XXY;46,XY/48,XXXY;其他核型約為5%。如:48,XXXY;49,XXXXY,群體發病率為1/1000。重要表現為男性第二性征發育差,例如無胡須,體毛少,睪丸發育不全,25%的患者出現乳房發育,患者一般身材高,四肢長[6]。染色體病教學的意義和應用染色體病是出生缺陷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染色體病給患者、家人和社會都帶來了嚴重危害,在染色體病教學中學生能把握染色體病的知識框架,學習到怎樣預防遺傳性疾病的發生,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考慮,尋找避免遺傳病發生的對策,加強社會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在學習了染色體病的類型、原因及預防后,要求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分析遺傳病的系譜,認識遺傳病的危害,理解并積極宣傳。提升染色體病的教學質量,有利于臨床醫師對染色體病的認知,運用現代科技技術做到出生前的遺傳病預防。染色體病教學的瞻望染色病教學在將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有:一是網絡化。當今網絡技術和規模發展極快,網絡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恰當結合,傳遞遺傳病預防教育信息,使老師、媒體、學生自立溝通,實現染色病遠程教育,實現資源分享化,對實現遺傳病預防具有很大的優勢。二是臨床病例討論教學的運用。這種方法是在教學目的和培養目的的原則上,老師將典型臨床病例提供應已經把握有關基礎知識理論的學生,同學在情景想象中,由老師的進行指引,學生憑仗其知識構造和背景,發現、分析和解決這種臨床病例中的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并構成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7]。基礎課老師通過與臨床病例討論教學能夠加深對染色體病基礎知識的理解,深切進入領會遺傳病預防的主要性。染色體病教學的普及有利于社會對遺傳病預防的認知和看重,隨著顯帶技術和高分辨技術等技術的發展,研究者能夠細心地觀察、分析和比較各號染色體、各區、各帶的增減與特定的臨床癥狀及生化免疫指標間的關系等等,通過這些研究將可繪制出人類染色體表型圖,降低出生缺陷,減少遺傳病發生率,提升人口質量。溫得中劍平趙宋早霞楊劍麗朱玉琢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年6期第3篇:〔人類遺傳病〕一節的教學案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人類遺傳病〕一節既是一個難點,又是高考中一個主要考試點。怎樣讓學生突破該難點?在平常教學中進行各類題型及方法的歸納總結顯得尤為主要。一、本節的教學目的1、人類遺傳病的類型2、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3、人類基因組計劃及意義4、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二、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1、重要手段〔1〕遺傳咨詢:調查家庭遺傳史→分析遺傳病的傳遞方式→推斷后代的再發風險率→提出防治對策和建議,如終止妊娠、產前診斷等。〔2〕產前診斷: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基因診斷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1、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括的遺傳信息。2、意義:通過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能夠清楚明晰的認識到人類基因的構成、構造、功能及其互相關系,對于人類疾病的診治河預防具有主要意義。四、人類遺傳病的判定方法1、先確定伴Y遺傳:男病后代男皆病,且僅有男病。2、粗判顯隱性〔1〕若雙親無遺傳病,子代有患者,則該病由隱性致病基因控制,即“無中生有為隱性〞。〔2〕若雙親有遺傳病,子代有正常者,則該病由顯性致病基因控制,即“有中生無為顯性〞。3、細判遺傳病〔1〕肯定是常染色體遺傳:若雙親患病,子代中出現正常女性,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如此圖1〕;若雙親正常,子代中女性出現患者,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此圖2〕。〔2〕可能是伴X染色體遺傳:若系譜符合穿插遺傳條件,則為伴性遺傳,否則為常染色體遺傳。若患者女多男少,則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若患者男多女少,則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3〕穿插遺傳的特點:若父親患病,女兒一定患病;兒子患病,母親一定患病,則可能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若母親患病,兒子一定患病;女兒患病,父親一定患病,則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五、人類遺傳病的典例解析1、〔2011江蘇高考〕某家系中有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如此圖〕,其中一種是伴性遺傳病。相關分析正確的選項是〔〕A.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B.Ⅱ-3的致病基因均來自于Ⅰ-2C.Ⅱ-2有一種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種可能D.若Ⅲ-4與Ⅲ-5結婚,生育一患兩種病孩子的概率是5/12【解析】首先對甲病進行分析,“有中生無〞為顯性,Ⅱ-4和Ⅱ-5是甲病患者,所生孩子Ⅲ-7正常,故甲病應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是一種伴性遺傳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生了一個患乙病的男孩Ⅲ-6,故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A項正確。Ⅱ-3乙病的致病基因來自于Ⅰ-1,B項毛病。由系譜圖可知,Ⅱ-3的基因型為AaXbY,則Ⅱ-2的基因型一定為aaXBXb,只要一種基因型。Ⅱ-4和Ⅱ-5是甲病患者,Ⅱ-4又是乙病攜帶者,Ⅱ-4基因型為AaXBXb,Ⅱ-5的基因型為AaXBY,Ⅲ-8基因型有四種可能: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項正確。由Ⅱ-2和Ⅱ-3推知Ⅲ-4的基因型為AaXBXb,由Ⅱ-4和Ⅱ-5的基因型推知Ⅲ-5的基因型有兩種情況:1/3AAXbY、2/3AaXbY。Ⅲ-4和Ⅲ-5結婚,生育患兩種病孩子的概率:①AaXBXb×1/3AAXbY為1/3×1×1/2=1/6,②AaXBXb×2/3AaXbY為2/3×3/4×1/2=1/4。故生育一患兩種病孩子的概率為1/6+1/4=5/12,D項正確。【答案:】ACD2、〔2011?海南高考〕如此圖為某家族甲、乙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甲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遺傳病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已經知道Ⅲ-4攜帶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攜帶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以下問題:〔1〕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X、Y、常〕染色體上,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X、Y、常〕染色體上。〔2〕Ⅱ-2的基因型為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3〕若Ⅲ-3和Ⅲ-4再生一個孩子,則這個孩子為同時患甲、乙兩種遺傳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4〕若Ⅳ-1與一個正常男性結婚,則他們生一個患乙遺傳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5〕Ⅳ-1的這兩對等位基因均為雜合的概率是___________。【解析】〔1〕據圖分析可知兩病均為隱性遺傳病,根據Ⅲ-3和Ⅲ-4婚配后代Ⅳ-2和Ⅳ-3患有乙病,揣測該病是隱性遺傳病,且Ⅲ-4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因而揣測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則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Ⅱ-1和Ⅱ-2后代Ⅲ-2患有甲病,則Ⅱ-2一定為Aa,根據Ⅲ-3和Ⅲ-4的后代患有乙病,且Ⅲ-4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推斷出Ⅲ-3一定為XbXb,進而揣測出Ⅱ-2的基因型為AaXBXb,Ⅲ-3有兩種可能,為AAXBXb或AaXBXb;〔3〕Ⅲ-3的基因型為1/3AAXBXb或2/3AaXBXb,Ⅲ-4的基因型為AaXBY,他們生出兩種病同時患的男孩的概率為2/3×1/4×1/4=1/24;〔4〕Ⅳ-1的基因型為A_XBX—,與正常男性〔A_XBY〕婚配,生出患乙病男孩的概率為1/2×1/4=1/8;〔5〕Ⅲ-3的基因型為1/3AAXBXb或2/3AaXBXb,Ⅲ-4的基因型為AaXBY,他們的后代Ⅳ-1為雙雜合子的概率為:1/3AA×Aa雜合概率為1/6;2/3Aa×Aa雜合的概率為4/9,因而出現雜合的概率為11/18,XBXb×XBY后代女性中出現雜合的概率為1/2,綜合可知出現雙雜合的概率為11/18×1/2=11/36。【答案:】〔1〕常X〔2〕AaXBXbAAXBXb或AaXBXb〔3〕1/24〔4〕1/8〔5〕11/36孫瑋讀寫算2014年14期第4篇:拯救人類的遺傳病自生命誕生以來,各種生物就在與四周環境的互動中不斷完善自己,在這個經過中,有助于生存和繁衍的遺傳特征被保留下來,并代代相傳,而那些讓生物變得更軟弱的遺傳特征則被淘汰。對基因的優勝劣汰讓生物不斷地進化,直至出現了現前階段進化水平最高的人類。我們繼承了人類祖先所有的優勢基因,這些優秀的遺傳物質讓人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文明,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我們的老祖宗讓我們成為萬物之靈的同時,也將許多遺傳病留給了我們。遺傳病是指由于基因發生改變或由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這些疾病能夠一代一代地在家族中傳播,給患病者正常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遺傳病給人類造成了長期的危害,按理說在進化中逐步消亡才對。但事實上,這些致病基因卻在人類的基因庫中連續存在。為什么這些直接威脅到人類生命健康的基因得以保留下來呢?美國進化醫學博士沙倫·莫勒穆通過研究發現,這些致病基因竟然曾幫助人類戰勝過宏大的困難!進化不會無端地選擇那些會讓我們致病的遺傳特性,除非它們在傷害我們之前對我們提供了宏大的幫助。這就好比人們明知道某種藥物會在40年之后置人于死地,但仍然會服用它,由于這是唯一能讓人不在明天就一命嗚呼的方法。血色病讓歐洲人戰勝黑死病血色病是一種慢性鐵負荷太多的遺傳病。正常情況下,當機體檢測到體內鐵含量太多時,就會自動減少對鐵的吸收,進而降低體內的鐵含量。但對血色病患者而言,他們會不停地吸收食物中的鐵,這些過量的鐵被儲存在肝臟、心臟等器官中,隨著鐵在這些器官的累積,人到中年以后,這些器官會出現代謝和功能失常,導致肝臟衰竭、心力衰竭,最終危及生命。患有血色病的人群重要分布在西歐和北歐,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遺傳病在這些人群中普遍存在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14世紀中期的歐洲,這一時期絕對是歐洲人的噩夢。在1347年至1350年間,歐洲爆發了大規模的鼠疫,這場災難是空前絕后的,因感染鼠疫死亡的人數跨越2500萬,占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鼠疫的致病菌經皮膚、黏膜侵入機體后,進入淋逢迎進行增殖,進而導致淋逢迎腫大并迅速化膿、破潰,幾天之后就會產生生命危險。患者臨終前的皮膚呈黑紫色,因而這場瘟疫也被稱為黑死病。在這場黑死病的大爆發中,人體的免疫系統為什么沒能抵擋住致病菌的入侵呢?其實,在致病菌進入人體伊始,巨噬細胞〔人體內一種免疫細胞〕就會將其吞噬,不外,巨噬細胞卻無法殺死這些細菌,而是將其帶回淋逢迎,再做進一步的處理。在這個經過中,幫助致病菌突破重圍的就在于人體內一種主要的元素——鐵。鐵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雖然地球上鐵資源非常豐富,但能夠被生物利用的有機鐵卻相當匱乏,因而,對于細菌、真菌等生物來說,富含鐵元素的人體血液和組織無異于一座金礦。已有研究發現,鐵元素含量越高的人群,就越容易感染瘟疫等流行癥。由此看來,患有血色病的人體內有大量的鐵,這能否意味著他們更容易感染鼠疫呢?答案:恰恰相反,血色病患者體內太多的鐵重要沉積在臟器中,當這些臟器的細胞由于鐵過量而死亡時,另外一些細胞的鐵含量卻低于正常值,巨噬細胞就會出現鐵缺乏的情況。恰是這一特點,讓血色病患者對鼠疫有了更強的抵御能力。正常人群中,巨噬細胞中含有大量的鐵,當巨噬細胞吞噬病原菌以保衛機體時,它同時也將豐富的鐵元素贈予了這些病菌,某些病菌不僅不會被殺死,反而能夠利用巨噬細胞中的鐵元素快速地繁衍。當巨噬細胞將病菌帶到淋逢迎預備進一步消滅時,這些病菌變得更為強大,連整個淋巴系統都迫不得已了。這恰是感染鼠疫時的情形:腫大的淋逢迎就是致病菌將人體淋巴系統據為己用的直接后果。美國微生物學家尤金·溫伯格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抗入侵者有兩種手段:除了將細菌全部殺死,還能夠將它們餓死。而餓死細菌的關鍵就是鐵,沒有鐵,細菌就不能生存繁衍。因而,血色病患者由于巨噬細胞中缺乏鐵元素,它們除了能有效隔絕感染源,還能將致病菌活活餓死。它們比正常的免疫細胞具有更大的殺傷力。歷史學家和科學家普遍以為,直到18世紀,歐洲仍然會周期性地爆發鼠疫。血色病患者不僅在瘟疫中幸免于難,還將這一突變基因順利傳遞下去了,而連續不斷的瘟疫更是推動了這一基因的傳播,導致這一突變對北歐人和西歐人的影響一直連續到如今。糖尿病讓人類度過冰河期糖尿病是人類的一大殺手,如今,全糖尿病患者高達數億。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產生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血糖長期偏高會導致腎、心臟、神經等組織和器官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雖然糖尿病不會一下子危及到生命,但它的確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科學家還沒有完全揭開糖尿病的病因,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無論Ⅰ型糖尿病還是Ⅱ型糖尿病,遺傳因素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科學家已經發現多個導致糖尿病的基因突變。尤其是Ⅰ型糖尿病的發病存在明顯的遺傳傾向,這類疾病在北歐更為常見,全球范圍內,芬蘭人的發病率最高,瑞典緊隨其后,英國和挪威并列第三,緯度越向南,發病率就越低,非洲、亞洲等地Ⅰ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很低。根據前文的介紹,假如某一疾病的發病率在某一特定人群更高層次的話,這通常意味著該病的某些特點在歷史上曾經幫助了那些人的祖先度過了難關。糖尿病又曾幫助人類度過了什么難關呢?大約在1.3萬年前,地球經歷了最后一個冰河期——晚冰期。此次冰期來得非常迅速,全球氣溫急劇下降,幾萬米長的海岸線布滿冰層,即便地處溫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冰川也隨處可見,同時,宏大的冰川還在不斷向南推移。人們要想在嚴寒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需向環境中散發出大量的熱量以維持體溫的恒定,同時,還要防止血液結冰刺破血管。因而,排出水分,提升血液中糖的含量就成為了抵抗嚴寒的有效辦法。美國陸軍研究院對人體在極端環境下的生理反應進行了20年的研究后發現,當環境溫度極低時,人體排尿量會增長,這也就意味著身體內的水分減少了,同時,胰島素的分泌也會遭到抑制,導致血液中的血糖含量比正常情況下高出許多。高濃度的糖大大降低了血液的冰點,即使結冰,人體內的水分也只能構成更小的鋸齒狀構造的晶體,確保了晶體不會刺穿細胞壁或毛細血管。同時,血液中過剩的葡萄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