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骨折(gǔzhé)概論福建中醫學院骨傷系洪振強第一頁,共六十九頁。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遭到破壞者,稱為骨折。中醫傷科在骨折治療上具有獨特(dútè)的優點:體現在復位、固定、練功活動和藥物治療四個方面。第二頁,共六十九頁。第三頁,共六十九頁。第四頁,共六十九頁。第五頁,共六十九頁。第六頁,共六十九頁。第七頁,共六十九頁。第八頁,共六十九頁。第九頁,共六十九頁。第十頁,共六十九頁。第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第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第十三頁,共六十九頁。外因(wàiyīn)直接暴力:這類骨折多為橫斷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處軟組織損傷較嚴重。間接暴力:包括傳達暴力、扭轉暴力等。多在骨質較弱處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處軟組織損傷較輕。筋肉牽拉:如跌倒時股四頭肌劇烈收縮可導致髕骨(bìngǔ)骨折。疲勞骨折:多發生于長途跋涉后或行軍途中,以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1/3疲勞骨折多見。這種骨折多無移位,但愈合緩慢。第十四頁,共六十九頁。內因(nèiyīn)年齡和健康狀況;骨的解剖位置和結構狀況(zhuàngkuàng);骨骼病變。第十五頁,共六十九頁。骨折(gǔzhé)移位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一方面與暴力大小、作用方向及搬運情況等外在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肢體遠端的重量、肌肉附著點及其收縮牽拉(qiānlā)力等內在因素有關。第十六頁,共六十九頁。成角移位:以角頂方向稱為向前、向后、向內或向外成角。側方移位:四肢按骨折(gǔzhé)遠段、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稱為向前、向后、向內或向外側方移位。縮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疊或嵌插,骨的長度因而縮短。分離移位:兩骨折端互相分離,骨的長度增加。旋轉移位:骨折段圍繞骨的縱軸而旋轉。第十七頁,共六十九頁。第十八頁,共六十九頁。分類(fēnlèi)對骨折進行分類,是決定治療方法(fāngfǎ)、掌握其發展變化規律的重要環節。分類的方法(fāngfǎ)很多,主要的分類方法(fāngfǎ)有:第十九頁,共六十九頁。根據骨折(gǔzhé)處是否與外界相通分為閉合骨折:骨折斷端不與外界相通者;開放(kāifàng)骨折:有皮膚或粘膜破裂,骨折處與外界相通者。第二十頁,共六十九頁。根據骨折損傷(sǔnshāng)程度分為單純(dānchún)骨折;復雜骨折:并發神經、重要血管、肌腱或臟器損傷;不完全骨折:骨小梁連續性僅部分中斷。完全骨折:骨小梁連續性全部中斷。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九頁。根據骨折線形態(xíngtài)分為橫斷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包括(bāokuò)“T”形和“Y”型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縫骨折;骨骺分離;壓縮性骨折。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九頁。根據(gēnjù)骨折整復后穩定程度分為穩定骨折: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橫形骨折等。不穩定骨折:復位后易再移位(yíwèi),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等。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九頁。根據(gēnjù)骨折后就診時間分為新鮮骨折:傷后2~3周以內(yǐnèi)就診者。陳舊骨折:傷后2~3周以后就診者。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九頁。根據受傷(shòushāng)前骨質是否正常分為外傷(wàishāng)骨折:骨折前骨質結構正常,純屬外力作用而產生。病理骨折:骨質已有病變(如骨髓炎、骨結核、骨腫瘤等),經輕微外力作用而產生。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九頁。診查要點(yàodiǎn)通過詢問受傷經過,詳細體格檢查,輔以X線攝片,綜合分析(fēnxī),即可正確診斷。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九頁。一般(yībān)情況
疼痛;
腫脹(zhǒngzhàng);活動功能障礙。第二十八頁,共六十九頁。骨折(gǔzhé)特征畸形;骨擦音(cāyīn);異常活動,又稱假關節活動。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九頁。畸形、骨擦音和異常活動(huódòng)是骨折的特征,只要有一種出現,即可在臨床上初步診斷為骨折。第三十頁,共六十九頁。X線檢查(jiǎnchá)無移位(yíwèi)的腕舟狀骨、股骨頸骨折早期和肋軟骨骨折,X線片不容易發現。當X線片與臨床診斷有矛盾,尤其是臨床上有肯定體征,而X線片顯示陰性時,必須以臨床為主。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九頁。骨折(gǔzhé)并發癥外傷性休克;感染;內臟損傷;重要血管損傷:如肱骨髁上骨折傷及肱動、靜脈(jìngmài),股骨髁上骨折傷及腘動、靜脈(jìngmài),脛骨上段骨折傷及脛前或脛后動、靜脈(jìngmài)。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缺血性肌攣縮;脊髓(jǐsuǐ)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脂肪栓塞;墜積性肺炎;褥瘡;尿路感染及結石;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九頁。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九頁。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九頁。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九頁。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九頁。損傷性骨化(骨化性肌炎):關節內或關節附近骨折、脫位后,因損傷嚴重或處理不當等原因,致使血腫擴散或局部反復出血,滲入(shènrù)被破壞的肌纖維之間,血腫機化后,通過附近骨膜化骨的誘導,逐漸變為軟骨,然后鈣化、骨化。在X線片上可見到骨化陰影。臨床上以肘關節損傷容易并發,常嚴重影響關節功能。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九頁。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內骨折整復不良,以致關節面不平整(píngzhěng)或關節面壓力狀況改變,引起關節軟骨面損傷,形成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僵硬;缺血性骨壞死;遲發性崎形:少年兒童骨骺損傷,將影響該骨關節生長發育,日后逐漸出現肢體畸形。第四十頁,共六十九頁。骨折愈合(yùhé)過程骨折愈合的過程就是“瘀去、新生(xīnshēng)、骨合”的過程。整個過程是持續和漸進的,一般可分為血腫機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九頁。血腫(xuèzhǒng)機化期骨折斷端因血循環中斷,發生數毫米長的壞死。血腫逐漸機化→肉芽組織→纖維結締組織,使骨折斷端初步連接起來,即纖維連接,在骨折后2~3周內完成。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細胞在傷后不久即活躍增生,1周后即形成與骨干平行的骨樣組織,骨內膜亦發生同樣(tóngyàng)改變,只是稍晚些。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九頁。這一時期若發現有骨折對線、對位(duìwèi)不良,尚可再次手法整復、調整外固定或牽引方向加以矯正。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九頁。原始(yuánshǐ)骨痂形成期膜內化(nèihuà)骨:骨內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細胞增生,在骨折端內、外形成的骨組織逐漸骨化,形成新骨,稱為膜內化(nèihuà)骨。隨著新骨不斷增多,緊貼骨皮質內、外面逐漸向骨折端生長,彼此會合形成梭形,稱為內骨痂和外骨痂。軟骨內化骨:骨折斷端及髓腔內的纖維組織逐漸轉化為軟骨組織,并隨軟骨細胞的增生、鈣化而骨化,稱為軟骨內化骨,在骨折處形成環狀骨痂和髓腔內骨痂。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九頁。這些原始骨痂不斷鈣化而加強,經4~8周后,骨折可達臨床愈合。X線片上可見骨折處四周有梭形骨痂陰影,但骨折線仍隱約可見。若發現骨折復位不良,手法整復相當困難,調整外固定亦難以(nányǐ)改善骨折位置。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九頁。骨痂改造(gǎizào)塑形期骨折部位形成骨性連接,這一過程一般需8~12周。隨著肢體活動和負重,應力(yìnglì)軸線上的骨痂不斷得到加強,應力(yìnglì)軸線外的骨痂逐漸被清除。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九頁。骨折(gǔzhé)臨床愈合標準局部無壓痛,無縱向叩擊痛;局部無異常活動;X線照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功能測定:在解除外固定情況下,上肢能平舉1kg達1分鐘,下肢能連續徒手步行3分鐘,并不少于30步。連續觀察2周骨折處不變形,則觀察的第一天即為臨床愈合(yùhé)日期。第五十頁,共六十九頁。骨折(gǔzhé)骨性愈合標準具備臨床愈合標準的條件(tiáojiàn);X線照片顯示骨小梁通過骨折線。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九頁。影響骨折愈合的全身(quánshēn)因素年齡(niánlíng);健康狀況。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九頁。影響(yǐngxiǎng)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斷面的接觸:斷面接觸大愈合易,斷面接觸小愈合難,故整復后對位(duìwèi)良好者愈合快。斷端血供:小腿下1/3骨折、股骨頸骨折、腕舟骨骨折后,由于血供差,愈合遲緩。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九頁。損傷(sǔnshāng)的程度:有大塊骨缺損、斷端形成巨大血腫以及骨膜損傷(sǔnshāng)嚴重的骨折,愈合較困難。感染的影響;固定和運動:固定太過對愈合不利。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九頁。骨折(gǔzhé)的治療貫徹固定與活動統一(動靜結合)、骨與軟組織并重(筋骨并重)、局部與整體兼顧(內外兼治)、醫療措施與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密切配合(醫患合作)的治療原則,辯證地處理好骨折治療中的復位、固定、練功(liàngōng)活動、內外用藥的關系。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九頁。復位(fùwèi)復位是將移位的骨折段恢復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關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在全身情況允許下,復位越早越好。復位的方法有兩類,即閉合復位和切開復位。閉合復位又可分為手法(shǒufǎ)復位和持續牽引。持續牽引既有復位作用,又有固定作用。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九頁。復位(fùwèi)標準解剖復位:骨折移位完全糾正,恢復了骨的正常解剖關系,對位(指兩骨折端的接觸面)和對線(指兩骨折段在縱軸上的關系)完全良好,稱為解剖復位。所有骨折都應爭取(zhēngqǔ)達到解剖復位。第五十八頁,共六十九頁。功能復位:骨折某種移位未完全糾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yùhé)后,對肢體功能無明顯妨礙,稱為功能復位。對不能達到解剖復位者,應力爭達到功能復位。第五十九頁,共六十九頁。功能復位(fùwèi)標準:對線:旋轉移位須完全矯正。成角移位視具體情況而定,但成人不宜超過10°,兒童不宜超過15°。另一方面,部位不同,要求也不同,肱骨干骨折一定程度成角對功能影響不大,而前臂雙骨折若有成角畸形將影響前臂旋轉功能。對位:長骨干骨折,至少達1/3以上,干骺端骨折至少達3/4左右。長度: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下肢骨折縮短2cm以內,若無骨骺損傷,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自行矯正,成人則要求縮短移位不超過lcm。
第六十頁,共六十九頁。復位注意事項:復位時,先將患肢所有關節放在肌肉松弛的位置;骨折(gǔzhé)復位必須掌握“以子求母”,即以遠端對近端的復位原則;常用復位手法有:拔伸、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觸碰、分骨、折頂、回旋等。第六十一頁,共六十九頁。固定(gùdìng)已復位的骨折必須持續地固定在良好的位置上,防止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分為外固定和內固定兩大類。外固定有夾板(jiābǎn)、石膏繃帶、持續牽引和外固定支架等;內固定如鋼板、螺絲釘、髓內釘、鋼絲、克氏針及哈氏棒等。第六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練功(liàngōng)可防止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關節(guānjié)僵硬以及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練功要循序漸進,逐步加大活動量,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第六十三頁,共六十九頁。骨折早期(傷后1~2周內):患肢肌肉作舒縮活動,骨折部上、下關節不活動或僅輕微活動。骨折中期(兩周以后):逐步活動骨折部上、下關節。骨折后期(骨折已臨床愈合(yùhé)):加強傷肢各關節的活動,上肢著重于各種動作的練習,下肢著重于行走負重訓練。第六十四頁,共六十九頁。外用藥初期: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期(zhōngqī):接骨續筋;后期:舒筋活絡。第六十五頁,共六十九頁。內服藥初期: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期:接骨續筋;后期:壯筋骨(jīngǔ)、養氣血、補肝腎。第六十六頁,共六十九頁。骨折崎形愈合、遲緩(chíhuǎn)愈合、不愈合的處理原則骨折畸形愈合(yùhé):骨折發生重疊、旋轉、成角而愈合(yùhé),稱骨折畸形愈合(yùhé)。骨折遲緩愈合:骨折愈合速度緩慢,超出該類骨折正常臨床愈合時間,X線片顯示骨折端的骨痂少,骨折線不消失。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時間再三延長后,仍未愈合,X線片顯示骨折斷端互相分離,骨痂稀少,稱骨折不愈合。第六十七頁,共六十九頁。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常見(chánɡjiàn)原因:骨折端夾有較多軟組織;開放性骨折清創中過多地去除碎骨片,造成骨缺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力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德陽市中學江縣市級名校2025年初三下第三次周考綜合試題含解析
- 西藏拉薩片八校2025年高三寒假測試二歷史試題含解析
-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計算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咸寧市嘉魚縣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濰坊食品科技職業學院《朝鮮語會話(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煙臺城市科技職業學院《健康評估技能》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錦州市2025屆下學期第三次考試英語試題(輔導班)試題含解析
- 二零二五股權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
- 小學生三年級家長會課件
-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培訓講課
- 病歷書寫與管理基本規范-麻醉科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3年《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質量管理手冊》
- 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
- 第二屆全國物流設計大賽一等獎作品:北京交通大學一隊全國決賽作品
- 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
- ABB變頻器ACS510說明書
-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
- 全國青年教師觀摩大賽數學賽課一等獎作品教學設計模板(三)
- 汽車4S店維修結算清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