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工程師安裝專業講義_第1頁
造價工程師安裝專業講義_第2頁
造價工程師安裝專業講義_第3頁
造價工程師安裝專業講義_第4頁
造價工程師安裝專業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第六章管道工程供熱、供水、通風、空調及燃氣工程安裝

第一節給排水、采暖、燃氣工程安裝

一、給排水工程

(一)給水系統

1.室外給水系統

室外給水系統的任務是從水源取水,按照用戶對水質的要求進行處理,然后將水輸送到用水區,并向用戶配水。

(1)室外給水系統的組成。給水系統通常由下列部分組成:

1)取水構筑物。

2)水處理構筑物。

3)泵站。

4)輸水管渠和管網。

5)調節構筑物。

(2)配水管網的布置形式和敷設方式。配水管網可以根據用戶對供水的要求,布置成樹狀網和環狀網兩種形式。

樹狀管網是將從水廠泵站或水塔到用戶的管線布置成樹枝狀,只是一個方向供水,供水可靠性較差,投資省。環狀網中的干管前后貫通,連接成環狀,供水可靠性好,適用于供水不允許中斷的地區。

配水管網一般采用埋地敷設,覆土厚度不小于0.7m,且在冰凍線以下。通常沿道路或平行于建筑物敷設。配水管網上設置閥門和閥門井。

2.室內給水系統

(1)室內給水系統組成。室內給水系統由引入管(進戶管)、水表節點、管道系統(干管、立管、支管)、給水附件(閥門、水表、配水龍頭)等組成。當室外管網水壓不足時,還需要設置加壓貯水設備(水泵、水箱、儲水池、氣壓給水裝置等)

(2)給水方式及特點。

1)直接給水方式。是室內給水管網直接與外部給水管網連接,利用外網水壓供水,如圖6.1.1所示。適用于外網水壓、水量能經常滿足用水要求,室內給水無特殊要求的單層和多層建筑。

這種給水方式的特點是供水較可靠,系統簡單,投資省,安裝、維護簡單,可以充分利用外網水壓,節省能量。但內部無儲水設備,外網停水時內部立即斷水。

當室外給水管網水質、水量、水壓均能滿足建筑物內部用水要求時,應首先考慮采用這種給水方式。當外管網的水壓不能滿足整個建筑物的用水要求時,室內管網可采用分區供水方式,低區管網采用直接供水方式,高區管網采用其他供水方式。

2)單設水箱的給水方式。單設水箱的供水方式是室內管網與外網直接連接,利用外網壓力供水,同時設置高位水箱調節流量和壓力,如圖6.1.2所示。適用于外網水壓周期性不足、室內要求水壓穩定、允許設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這種方式供水較可靠,系統較簡單,投資較省,安裝、維護較簡單,可充分利用外網水壓,節省能量。設置高位水箱,增加結構荷載,若水箱容積不足,可能造成停水。

3)設儲水池、水泵的給水方式。儲水池、水泵的給水方式是室外管網供水至儲水池,由水泵將儲水池中水抽升至室內管網各用水點,如圖6.1.3所示。適用于外網的水量滿足室內的要求,而水壓大部分時間不足的建筑。當室內一天用水量均勻時,可以選擇恒速水泵;當用水量不均勻時,宜采用變頻調速泵,使水泵在高效工況下運行。

這種供水方式安全可靠,不設高位水箱,不增加建筑結構荷載,但外網的水壓沒有充分被利用。為了安全供水,我國當前許多城市的建筑小區設儲水池和集中泵房,定時或全日供水,也采用這種小區供水方式。

4)設水泵、水箱的給水方式。水泵、水箱的給水方式是水泵自儲水池抽水加壓,利用高位水箱調節流量,在外網水壓高時也可以直接供水,如圖6.1.4所示。適用于外網水壓經常或間斷不足、允許設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設置的水箱儲備一定水量,停水停電時可以延時供水,供水可靠;可以充分利用外網水壓,節省能量。安裝、維護較麻煩,投資較大;有水泵振動和噪聲干擾;需設高位水箱,增加結構荷載。

5)豎向分區給水方式。對于層數較多的建筑物,當室外給水管網水壓不能滿足室內用水時,可將其豎向分區。各區采用的給水方式有:

①低區直接給水,高區設儲水池、水泵、水箱的給水方式。這種給水方式是低區與外網直連,利用外網水壓直接供水,低區利用水泵提升,水箱調節流量,如圖6.1.5所示。

適用于外網水壓經常不足且不允許直接抽水,允許設置高位水箱的建筑。在外網水壓季節性不足供低區用水有困難時,可將高低區管道連通,并設閥門平時隔斷,在水壓低時打開閥門由水箱供低區用水。

②分區并聯給水方式。分區設置水箱和水泵,水泵集中布置(一般設在地下室內),如圖6.1.6所示。適用于允許分區設置水箱的各類高層建筑,廣泛采用。

各區獨立運行互不干擾,供水可靠,水泵集中布置便于維護管理,能源消耗較小。管材耗用較多,水泵型號較多,投資較高,水箱占用建筑上層使用面積。

③并聯直接給水方式。分區設置變速水泵或多臺并聯水泵,從儲水池中抽水。根據用水的水量或水壓,調節水泵轉速或運行臺數,如圖6.1.7所示。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高層建筑。

這種給水方式供水較可靠,設備布置集中,便于維護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層使用面積,能量消耗較少。水泵型號、數量較多,投資較高,需設置水泵控制調節裝置。

④氣壓水罐并聯給水方式。各區均采用水泵自儲水池抽水加壓,利用氣壓水罐調節水壓和控制水泵運行,如圖6.1.8所示。適用于不宜設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氣壓水罐給水方式的優點是水質衛生條件好,給水壓力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但氣壓水罐的調節儲量較小,水泵啟動頻繁,水泵在變壓下工作,平均效率低、能耗大、運行費用高,水壓變化幅度較大,對建筑物給水配件的使用帶來不利的影響。

⑤分區串聯給水方式。分區設置水箱和水泵,水泵分散布置。自下區水箱抽水供上區使用,如圖6.1.9所示。適用于允許分區設置水箱和水泵的高層建筑(如高層工業建筑)

這種給水方式的總管線較短,投資較省,能量消耗較小。但供水獨立性較差,上區受下區限制;水泵分散設置,管理維護不便;水泵設在建筑物樓層,由于振動產生噪聲干擾大;水泵、水箱均設在樓層,占用建筑物使用面積。

⑥分區水箱減壓給水方式。分區設置水箱,水泵統一加壓,利用水箱減壓,上區供下區用水,如圖6.1.10所示。適用于允許分區設置水箱、電力供應充足、電價較低的各類高層建筑。

這種給水方式的水泵數目少,維護管理方便;各分區減壓水箱容積小,少占建筑面積;下區供水受上區限制,能量消耗較大;屋頂的水箱容積大,增加了建筑物的荷載。

在可能的條件下,下層應利用外網水壓直接供水,中間水箱進水管上最好安裝減壓閥,以防浮球閥損壞和減緩水錘作用。

⑦分區減壓閥減壓給水方式。水泵統一加壓,僅在頂層設置水箱,下區供水利用減壓閥減壓,如圖6.1.11所示。適用于電力供應充足、電價較低的各類高層建筑。

這種方式的設備、管材較少,投資省;設備布置集中,便于維護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層使用面積;下區供水壓力損耗較大,能量消耗較大。

根據建筑物形式,減壓閥可有各種設置方式,如輸水管減壓、配水立管減壓、配水干管減壓、配水支管減壓等。

(3)給水管網的布置方式。給水系統按給水管網的敷設方式不同,可以布置成下行上給式、上行下給式和環狀供水式三種管網方式。

3.室內給水系統安裝。

(1)給水管道材料的規格、性能和連接。給水管道的材料應根據水質要求和建筑物的性質選用。

1)鋼管。建筑給水常用的鋼管有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焊接鋼管和無縫鋼管。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焊接鋼管是應用于給水系統最多的一種鋼管。鋼管鍍鋅的目的是防銹、防腐、防止水質惡化、被污染,延長管道的使用壽命。該鋼管是用《碳素結構鋼》GB/T700一2006規定的Q195、Q215A和Q235A的軟鋼制造,表面采用熱浸鍍鋅,其縱向焊縫用爐焊法或高頻焊法焊成。有普通管和加厚管兩種。采用螺紋連接。

無縫鋼管按照制造方法分為熱軋和冷軋兩種。用普通碳素鋼、優質碳素鋼、普通低合金鋼和合金結構鋼制造。其有關標準見《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GB/T8163——1999.無縫鋼管承壓能力較高。一般采用焊接。

2)給水鑄鐵管。具有耐腐蝕、壽命長的優點,但管壁厚、質脆、強度較鋼管差,多用于DN大于或等于75mm的給水管道中,尤其適用于埋地鋪設。給水鑄鐵管采用承插連接,在交通要道等振動較大的地段采用青鉛接口。

近年來在大型高層建筑中,將球墨鑄鐵管設計為總立管,應用于室內給水系統。球墨鑄鐵管較普通鑄鐵管壁薄、強度高。球墨鑄鐵管采用橡膠圈機械式接口或承插接口,也可以采用螺紋法蘭連接的方式。

3)給水塑料管。給水硬聚氯乙烯管(UPVC),輸送水的溫度不超過45℃。UPVC管一般采用承插連接,其中承插粘接適用于管外徑20~160mm;橡膠圈連接適用于管外徑大于或等于63mm;與金屬管配件、閥門等的連接采用螺紋或法蘭連接。UPVC管螺紋連接時,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帶作為密封填充物,不宜使用厚白漆、麻絲。

給水聚丙烯管(PP管),適用于系統工作壓力不大于0.6MPa,工作溫度不大于70℃。給水聚丙烯管采用熱熔承插連接。與金屬管配件連接時,使用帶金屬嵌件的聚丙烯管件作為過渡,該管件與聚丙烯管采用熱熔承插連接,與金屬管配件采用螺紋連接。

用于給水還有其他塑料管,如聚乙烯(PE)管,適用于輸送水水溫不超過40°C,其有關標準遵循《給水用聚氯乙烯(PE)管材》GB/T13663的規定;交聯聚乙烯(PE—X)管;聚丁烯(PB)管,適于輸送水水溫為—20~90℃。

4)其他管材包括銅管、不銹鋼管、復合管,見表6.1.3.

表6.1.3其他給水管材的類型.金屬管類復合管類銅管不銹鋼管鋁塑復合管襯里鋼管薄壁銅管薄壁型PE—Al—PEPVC襯里鋼管厚壁銅管螺紋型PEX—AL—PEXPE襯里鋼管銅管和不銹鋼管強度大,比塑料管材堅硬、韌性好,不宜裂縫、不宜折斷,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能;延展性高,可制成薄壁管及配件。更適用于高層建筑給水和熱水供應系統中。

復合管是金屬與塑料管混合型材料,現有鋁塑復合管和鋼塑復合管兩類。它結合金屬管材和塑料管材的優點,適用范圍大,是很有前途的給水管材。適用于輸送自來水、生活熱水。

(2)室內給水管道安裝。室內給水管道的敷設有明裝或暗裝兩種形式。明裝時,管道沿墻、梁柱、天花板、地板等處平行敷設。暗裝時,給水管道敷設于吊頂、技術層、管溝和豎井內。衛生設備支管可敷設在墻內。暗裝時應考慮管道及附件的安裝、檢修可能性,如吊頂留活動檢修口、豎井留檢修門。

給水管道的安裝順序應按引入管、水平干管、立管、水平支管安裝,亦即按給水的水流方向安裝。

1)引入管的敷設。室內給水管網供水應根據建筑物的供水安全要求設計成環狀管網、枝狀管網或貫通枝狀管網,同時引入管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如環狀管網和枝狀管網應有2條或2條以上引人管,或采用儲水池或增設第二水源。引入管應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給水管網。每條引入管上應裝設閥門和水表、止回閥。當生活和消防共用給水系統,且只有一條引入管時,應繞水表旁設旁通管,旁通管上設閥門。

給水管道室內外界限劃分:以引入管閥門為界,或以水表井為界,或以建筑物外墻皮1.5m為界。

2)干管安裝。給水橫干管宜敷設在地下室、技術層、吊頂內,宜設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裝置。

給水管與其他管道共架或同溝敷設時,給水管應敷設在排水管、冷凍水管上面或熱水管、蒸汽管下面。給水管與排水管平行埋設時管外壁的最小允許距離為0.5m,交叉埋設時為0.15m.如果給水管必須鋪設在排水管的下面時,應加設套管,其長度不小于排水管徑的3倍。

給水管道穿過地下室外墻或構筑物墻壁時,應采用防水套管。穿過承重墻或基礎時,應預留洞口并留足沉降量,一般管頂上部凈空不宜小于0.1m.

3)立管、支管安裝。給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礙生產操作、交通運輸和建筑物的使用。

冷、熱給水管上下并行安裝時,熱水管在冷水管的上面;垂直并行安裝時,熱水管在冷水管的左側。

4)塑料管的安裝。塑料管道一般宜明裝,在管道可能受到碰撞的場所,宜暗裝或采取保護措施。給水聚丙烯管宜暗裝,暗裝的方式分為直埋和非直埋兩種。直埋是指嵌墻和地坪面層內敷設;非直埋是指管道井、吊頂內或地坪架空敷設。

塑料管應遠離熱源,立管距灶邊凈距不小于400mm;當條件不具備時,應采取隔熱防護措施,但最小凈距不得小于200mm.管道與供暖管道的凈距不得小于200mm.塑料管與其他金屬管道平行時,應有一定的保護距離,凈距離不宜小于lOOmm,且塑料管道布置在金屬管的內側。

塑料管道穿越樓板、屋面時,必須設置鋼套管,套管高出地面、屋面100mm,并做好防水。

采用金屬管卡固定管道時,金屬管卡與塑料管之間應用塑料帶或橡膠物隔墊。

5)附件的設置。常用的給水附件有:水表、閥門、止回閥、減壓閥等。

①水表。水表是計量裝置,應在有水量計量要求的建筑物裝設水表。直接由市政管網供水的獨立消防給水系統的引入管,可以不裝設水表。住宅建筑應在配水管上和分戶管上設置水表,安裝螺翼式水表,表前與閥門應有8~10倍水表直徑的直線管段;其他(旋翼式、容積活塞式等)水表的前后應有不小于300mm的直線管段。按照三表集中設在公共部位、盡量不進戶的精神,分戶水表宜設在戶門外,如設于管道井、分層集中設于走道的壁龕內、水箱間。當分戶水表必須設置在戶內時,表外殼距墻表面不得大于30mm;表前后管段長度大于300mm時,其超出管段應煨彎沿墻敷設。

②閥門。給水管網上應設置閥門;如引人管、水表前后和立管、環狀管網分干管、枝狀管網的連通管處,工藝要求設閥門的生產設備配水管或配水支管處。

管徑小于等于50mm時,宜采用閘閥或球閥;管徑大于50mm時,宜采用閘閥或蝶閥;在雙向流動和經常啟閉管段上,宜采用閘閥或蝶閥,不經常啟閉而又需快速啟閉的閥門,應采用快開閥。

減壓閥設置在要求閥后降低水壓的部分。

止回閥的設置。

(3)管道防護及水壓試驗。

1)管道防腐。為防止金屬管道銹蝕,在敷設前應進行防腐處理。管道防腐包括表面清理和噴刷涂料。表面清理一般分為除油、除銹和酸洗三種,施工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處理方法。噴刷的涂料分為底漆和面漆兩類,涂料一般采用噴、刷、浸、洗等方法附著在金屬表面上。

埋地的鋼管、鑄鐵管一般采用涂刷熱瀝青絕緣防腐,在安裝過程中某些未經防腐的接頭處也應在安裝后進行以上防腐處理。

2)管道防凍防結露。其方法是對管道進行絕熱,由絕熱層和保護層組成。常用的絕熱層材料有聚氨酯、巖棉、毛氈等。保護層可以用玻璃絲布包扎、薄金屬板鉚接等方法進行保護。管道的防凍防結露應在水壓試驗合格后進行。

3)水壓試驗。給水管道安裝完成確認無誤后,必須進行系統的水壓試驗。室內給水管道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4)給水設備設置。建筑給水設備包括水泵、水箱、儲水池、氣壓給水裝置等。

1)水泵。

2)水箱。水箱用于儲水和穩定水壓。

3)儲水池。

4)氣壓給水設備。

氣壓給水設備有定壓式、變壓式、氣水接觸式和隔膜式等多種形式。

(二)排水系統

1.排水系統分類

排水系統根據所接納的污廢水類型不同,可分為生活污水管道系統、工業廢水管道系統和屋面雨水管道系統三類。

2.排水系統體制

3.室外排水系統組成

室外排水系統由排水管道、檢查井、跌水井、雨水口和污水處理廠等組成。室外污水排除系統與雨水排除系統可以采用合流制或分流制。

4.室內排水系統組成

室內排水系統的基本要求是迅速通暢地排除建筑內部的污廢水,保證排水系統在氣壓波動下不致使水封破壞。其組成包括以下幾部分:

(1)衛生器具或生產設備受水器,是排水系統的起點。

(2)存水彎。是連接在衛生器具與排水支管之間的管件,防止排水管內腐臭、有害氣體、蟲類等通過排水管進入室內。如果衛生器具本身有存水彎,則不再安裝。

(3)排水管道系統。由排水橫支管、排水立管、埋地干管和排出管組成。排水橫支管是將衛生器具或其他設備流來的污水排到立管中去。排水立管是連接各排水支管的垂直總管。埋地于管連接各排水立管。排出管將室內污水排到室外第一個檢查井。

(4)通氣管系。是使室內排水管與大氣相通,減少排水管內空氣的壓力波動,保護存水彎的水封不被破壞。常用的形式有器具通氣管、環行通氣管、安全通氣管、專用通氣管、結合通氣管等。

(5)清通設備。是疏通排水管道、保障排水暢通的設備。包括檢查口、清掃口和室內檢查井。

5.排水管道管材與連接

6.室內排水管道安裝

室內排水管道一般按排出管、立管、通氣管、支管和衛生器具的順序安裝。也可以隨土建施工的順序進行排水管道的分層安裝。

(1)排出管安裝。排出管一般鋪設在地下室或地下。排出管穿過地下室外墻或地下構筑物的墻壁時,應設置防水套管;穿過承重墻或基礎處應預留孔洞,并做好防水處理。

排出管與室外排水管連接處設置檢查井。一般檢查井中心至建筑物外墻的距離不小于3m,不大于10m.

排出管在隱蔽前必須做灌水試驗,其灌水高度應不低于底層衛生器具的上邊緣或底層地面的高度。

排水管室內外界限劃分:以排出管出戶第一個排水檢查井為界。

(2)排水立管安裝。

(3)排水橫支管安裝。

(4)排水鑄鐵管安裝。

(5)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安裝。

7.通氣管的安裝

(1)伸頂通氣管。生活排水管道或散發有害氣體的生產污水管道,均應將立管延伸到屋面以上進行通氣,即設置伸頂通氣管。伸頂通氣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m,且必須大于最大積雪厚度。在通氣管口周圍4m以內有門窗時,通氣管口應高出門窗頂0.6m或引向無門窗一側。在經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上,通氣管口應高出屋面2m并根據防雷要求考慮設置防雷裝置。伸頂通氣管的管徑不小于排水立管的管徑,但在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13℃的地區,應在室內平頂或吊頂以下處將管徑放大一級。

(2)輔助通氣系統。

8.清通設備

(1)檢查口和清掃口。檢查口為可雙向清通的管道維修口,清掃口僅可單向清通。

立管上檢查口之間的距離不大于10m,但在最低層和設有衛生器具的二層以上坡屋頂建筑物的最高層設置檢查口;平頂建筑可用通氣管頂口代替檢查口。立管上如有乙字管,則在該層乙字管的上部應設檢查口。

在連接2個及以上的大便器或3個及以上的衛生器具的污水橫管上,應設清掃口。

在轉彎角度小于135o的污水橫管的直線管段,應按一定距離設置檢查口或清掃口。

污水橫管上如設清掃口,應將清掃口設置在樓板或地坪上與地面相平。

(2)地漏。用于排泄衛生間等室內的地面積水,形式有鐘罩式、筒式、浮球式等。

(3)檢查井。

(三)熱水供應系統

1.熱水供應系統的組成

2.熱水供應系統分類

(1)按供水范圍分類。

(2)按熱水管網循環方式分類。

(3)按熱水管網運行方式分類。

(4)按熱水管網循環動力分類。

(5)按熱水供應系統是否敞開分類。

(6)按熱水管網布置圖式分類。

3.熱水供應設備

(1)熱源。建筑集中熱水供應所需熱源,根據該建筑所在地區條件,可利用工業余熱、廢熱、地熱、太陽能、電熱、城市集中供熱網,區域鍋爐房,燃油、燃氣家用鍋爐等。

(2)系統加熱設備。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加熱設備,應視采用的熱源、熱媒和位置等情況選用。

1)電加熱器。電加熱器是利用電能通過電阻絲加熱冷水的設備。

2)太陽能熱水器。由集熱器、儲水箱、給水箱、循環管、循環泵等組成。

3)燃氣熱水器。燃氣熱水器的熱源有天然氣、焦爐煤氣、液化石油氣和混合煤氣四種。按燃氣壓力分為低壓和中壓熱水器。

4)熱水鍋爐。燃料燃燒直接加熱熱水。設備、管理簡單,熱效率高,適用于用水較均勻、耗熱量不大的單層或多層建筑。

5)汽水混合加熱器。包括多孔管直接加熱冷水和蒸汽噴射器加熱冷水。

6)容積式熱交換器。有臥式和立式兩種。熱媒為高壓蒸汽或高溫熱水。熱媒進人加熱器底部的U型加熱管放出熱量后,返回鍋爐。

7)快速式熱交換器。采用行程式結構,不能儲存熱水,熱效率較高、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8)水箱盤管加熱。水箱盤管的原理與容積式交換器的相同,在水箱底部設加熱盤管對水箱中儲存的冷水進行加熱。

(3)熱水儲水箱。

4.熱水供應管道

(1)熱水管道管材。熱水管網應采用耐壓管材及管件,一般可以采用熱浸鍍鋅鋼管或塑鋼管、鋁塑管、聚丁烯管、聚丙烯管、交聯聚乙烯管等。賓館、高級公寓和辦公樓等宜采用銅管和銅管件。

(2)附件。

1)水表。設在水加熱器的冷水進水干管上,用于計量系統熱水總用量;用于計量分戶用水或個別供水點用水量的水表,一般布置在配水支管上。

2)閥門。在熱水供應系統中配、回水主干管上、配水立管上、接出超過5個配水點支管上、加熱設備、儲水器、自動溫度調節器、疏水器、循環水泵等進、出水管上裝設閥門。

止回閥應裝設在閉式水加熱器、貯水器的給水供水管上,開式加熱水箱給水管、加熱水箱與其補給水箱的連通管上,熱媒為蒸汽的有背壓疏水器后的管道上,熱水供應管網的回水管上,循環水泵出水管上,阻止水逆流輸配。

安全閥為系統泄壓,防止系統發生超壓事故。

在熱交換站內匯集、分配熱介質,以供應幾個室內熱水供應系統而設的集水器、分水器、分汽缸。

3)管道熱伸長補償器。用管道敷設形成的L形和Z字彎曲管段來補償管道的溫度變形。對室內熱水供應管道長度超過40m時,一般應設套管伸縮器或方形補償器。

4)排氣和泄水裝置。在上行橫干管最高處或干管向上抬高管段最高處設自動排氣閥,以利于排氣。泄水裝置設于管網最低處或向下凹的管段處,以利于泄空管網中的存水,便于檢修。

5)疏水器。靠近用汽設備凝結水管末端處或蒸汽管水平下凹敷設的下部設置,排除凝結水。

6)膨脹水罐與膨脹管。在閉式集中熱水供應系統中設膨脹水罐、膨脹管,用于補償儲熱設備及管網中水溫升高后水體積的膨脹量。

7)熱水溫度、壓力觀測和水溫自動調節裝置。為便于觀測水加熱器、儲水器和冷熱水混合器中水溫,均應裝設溫度計。對有壓的設備,如閉式水加熱器、儲水罐、鍋爐、分水缸、分汽缸上裝設壓力表。

(3)管道安裝。熱水管道與給水管網相同,有明裝和暗裝兩種方式。一般建筑的熱水管網采用明裝,只有在建筑或生產工藝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采用暗裝。

熱水管道的室外部分當不能在管溝內敷設時,可采用保溫材料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直埋地敷設。

(4)保溫。熱水供應系統中的水加熱器、儲水器、熱水箱及配水干管、回水管等應進行保溫。常用的保溫材料有超細玻璃棉、玻璃棉、膨脹珍珠巖、石棉、巖棉、聚氨酯現場發泡、礦渣棉等。

(5)水壓試驗。

二、采暖工程

采暖是用人工的方法向室內供給熱量,保持一定的室內溫度,以創造適宜的生活條件或工作條件的技術。

采暖系統包括熱源、熱網和熱用戶。目前最廣泛應用的熱源是鍋爐房和熱電廠,此外也可以利用核能、地熱、太陽能、電能、工業余熱作為采暖系統的熱源。熱網是由熱源向熱用戶輸送和分配供熱介質的管道系統。熱用戶指從采暖系統獲得熱能的用熱裝置。

(一)供熱鍋爐

供熱鍋爐是為采暖及生活提供蒸汽或熱水的設備,詳細介紹見第五章第二節。

(二)熱網

熱網除了管道系統之外,還包括安裝在其上的附件,主要附件有管件(三通,彎頭等)、閥門、補償器、支座和器具(放氣、放水、疏水、除污等裝置)等,這些附件是保證熱網正常運行的重要部分。

1.熱網的形式

(1)按布置形式可分為枝狀管網、環狀管網和輻射管網。

枝狀管網是呈樹枝狀布置的管網,是熱水管網最普遍采用的形式。布置簡單,基建投資少,運行管理方便。

環狀管網是干線構成環形的管網。當輸配干線某處出現事故時,可以切除故障段后,通過環狀管網由另一方向保證供熱。環狀管網投資大,運行管理復雜,管網要有較高的自動控制措施。

輻射管網是從熱源內的集配器上分別引出多根管道將介質送往各用戶的管網。管網控制方便,可實現分片供熱,但投資和金屬耗量大,比較適用于面積較小、廠房密集的小型工廠。

(2)按介質的流動順序可分為一級管網和二級管網。

一級管網是由熱源至熱力站的管道系統。

二級管網是由熱力站至熱用戶的管道系統。

2.熱網與采暖用戶的連接

熱網與采暖用戶的連接方式可分為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兩種。

直接連接是用戶系統直接連接于熱水網路上,熱網供水(蒸汽)直接進入熱用戶的散熱器,放熱后返回熱網回水管。當熱網為高溫水供熱,網路供水溫度超過用戶要求的供水溫度時,可采用裝設噴射器或裝設混合水泵連接。間接連接是在熱力站或熱用戶處設置換熱器,用戶系統與熱水(蒸汽)網路被換熱器隔離,形成兩個獨立的系統,用戶與網路之間的水力工況互不影響。

(三)用戶采暖系統

1.采暖系統的組成

室內采暖系統(以熱水采暖系統為例)一般由主立管、水平干管、支立管、散熱器橫支管、散熱器、排氣裝置、閥門等組成。熱水由入口經主立管、供水干管、各支立管、散熱器供水支管進入散熱器,放出熱量后經散熱器回水支管、立管、回水干管流出系統。排氣裝置用于排除系統內的空氣,閥門起調節和啟閉作用。

2.采暖系統的分類

(1)按熱媒種類分類。采暖系統分為熱水采暖系統、蒸汽采暖系統和熱風采暖系統。

熱水采暖系統是熱媒為熱水的采暖系統。

根據熱水在系統中循環流動動力的不同,熱水采暖系統又分為自然循環熱水采暖系統(即重力循環熱水采暖系統)和機械循環熱水采暖系統。按供水溫度可將熱水采暖系統分為高溫水采暖系統和低溫水采暖系統。我國將供水溫度高于100℃的系統稱為高溫水采暖系統,供水溫度低于或等于100℃的系統稱為低溫水采暖系統。

蒸汽采暖系統為熱媒是蒸汽的采暖系統。

熱風采暖系統為熱媒是空氣的采暖系統。用熱水或蒸汽將熱能從熱源輸送至熱交換器,經熱交換器把熱能傳給空氣,由空氣再把熱能輸送至各采暖房間。

(2)按供、回水方式分類。可分為上供下回式、上供上回式、下供下回式:下供上回式和中供式系統。

(3)按散熱器連接方式分類。熱水采暖系統可分為垂直式與水平式系統。

垂直式采暖系統是不同樓層的各組散熱器用垂直立管連接的系統,一根立管可以在一側或兩側連接散熱器。水平式采暖系統是同一樓層的散熱器用水平管線連接的系統,便于分層控制和調節。

(4)按連接散熱器的管道數量分類。熱水采暖系統可分為單管系統與雙管系統(用一根管道將多組散熱器依次串聯起來的系統為單管系統;用兩根管道將多組散熱器相互并聯起來的系統為雙管系統。

(5)按并聯環路水的流程分類。可將采暖系統劃分為同程式系統與異程式系統各環路總長度不相等的系統為異程式系統;各環路總長度基本相等的系統為同程式系統。

(四)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

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與以往采用的水平式系統的主要區別在于:①水平支路長度限于一個住戶之內;②能夠分戶計量和調節供熱量;③可分室改變供熱量。滿足不同的室溫要求。系統在每戶供水管上安裝熱表(如表本身無過濾器,在熱表前的管道上還應設置過濾器)和調節閥,在供回水管上安裝鎖閉閥和關斷閥,在戶內每組散熱器上安裝溫控器。將每戶的鎖閉閥、調節閥、熱表及向各樓層和各住戶供給熱媒的供回水立管設在公共的樓梯間豎井內,便于供熱管理部門控制和抄表。通常建筑物的一個單元設一組供回水立管,多個單元的供回水干管可設在室內或室外管溝中。為了防止鑄鐵散熱器鑄造型砂以及其他污物積聚,堵塞熱表、溫控閥等部件,分戶式采暖系統宜用不殘留型砂的鑄鐵散熱器或其他材質的散熱器,系統投入運行前應進行沖洗,此外用戶入口還應裝設過濾器。以下介紹幾種分戶熱計量采暖系統形式。

1.分戶水平單管系統

分戶水平單管系統可采用圖6.1.17形式。

2.分戶水平雙管系統

3.分戶水平單雙管系統

4.分戶水平放射式系統

(五)輻射采暖系統

1.概述

輻射采暖是指提升圍護結構內表面中一個或多個表面的溫度,形成熱輻射面,依靠輻射面與人體、家具及圍護結構其余表面的輻射熱交換進行采暖的技術方法。

2.輻射采暖的分類

按供熱范圍可以分為局部輻射采暖(如燃氣器具或電爐)和集中輻射采暖;按輻射面溫度可以分為高、中、低溫輻射采暖;按熱媒可以分為熱水、蒸汽、空氣和電輻射采暖。

3.地板輻射采暖系統的組成

地板輻射采暖系統主要由鎖閉閥、調節閥、關斷閥、過濾器、熱表、集水器、分水器、排氣閥、加熱管等組成。熱水由設在公共樓梯間豎井內的供水立管流入用戶地板輻射采暖系統供水管,經過濾后進入分水器,分配到各組加熱管環路中,放出熱量后再由集水器、回水管流到公共樓梯間豎井內的回水立管中。鎖閉閥由供暖管理部門啟閉,調節閥用于調節進入用戶采暖系統的流量,關斷閥供用戶啟閉之用,需要熱計量時應安裝熱表,集水器、分水器用于分配和收集各組加熱管環路中的熱水,分(集)水器頂部應安裝自動或手動排氣閥,為避免水中雜質堵塞熱表,需在其前設置過濾器。連接在同一個分(集)水器上的各組加熱管的幾何尺寸長度應接近相等,每組加熱管與分(集)水器相連處應安裝關斷閥。加熱管可采用鋁塑復合管等熱塑性管材。加熱管的布置,應根據保證地板表面溫度均勻的原則而采用,通常采用平行排管、蛇形排管、蛇形盤管三種形式。

(六)蒸汽采暖系統

蒸汽采暖系統根據供汽壓力可分為低壓蒸汽采暖系統(供汽表壓力≤0.07MPa)、高壓蒸汽采暖系統(供汽表壓力>0.07MPa)和真空蒸汽采暖系統(供汽絕對壓力<0.1MPa)根據立管的數量分為單管蒸汽采暖系統和雙管蒸汽采暖系統。根據蒸汽干管的位置分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系統。根據凝結水回收動力分為重力回水和機械回水。根據凝結水系統是否通大氣分為開式系統(通大氣)和閉式系統(不通大氣)根據凝結水充滿管道斷面的程度分為干式回水系統和濕式回水系統。

(七)熱風采暖系統

熱風采暖適用于耗熱量大的建筑物,間歇使用的房間和有防火防爆要求的車間。具有熱惰性小、升溫快、設備簡單、投資省等優點。熱風采暖系統主要有集中送風系統、熱風機采暖系統、熱風幕系統和熱泵采暖系統。

(1)集中送風的采暖形式比其他形式可以大大減少溫度梯度,因而減少由于屋頂耗熱增加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耗熱量,并可節省管道與設備。一般適用于允許采用空氣再循環的車間,或作為有大量局部排風車間的補風和采暖系統。對于內部隔斷較多、散發灰塵或大量散發有害氣體的車間,一般不宜采用集中送風采暖形式。在內部隔墻和設備布置不影響氣流組織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大廠房內,宜采用集中送風系統。

(2)熱風機采暖主要設備為暖風機。暖風機是由通風機、電動機及空氣加熱器組合而成的聯合機組,是熱風供暖系統的備熱和送熱設備。在風機的作用下,空氣由吸風口進入機組,經空氣加熱器加熱后,從送風口送至室內,以維持室內要求的溫度。

(3)空氣幕是由空氣處理設備、通風機、風管系統及空氣分布器組合而成的一種產品,其利用條形空氣分布器噴出一定速度和溫度的幕狀氣流,借以封閉建筑物的大門、門廳、通道、門洞、柜臺等。其作用是:減少或隔絕外界氣流的侵入,阻擋外界塵埃、有害氣體及昆蟲等進入室內。空氣幕的送風形式,一般常用的有上送式、側送式和下送式三種。

熱泵采暖系統見本章第二節“通風空調工程安裝”。

(八)采暖系統的主要設備和部件

1.水泵

常用的水泵有循環泵、補水泵、混水泵、凝結水泵、中繼泵等。

(1)循環水泵。使水在閉合環路中循環的動力設備。循環水泵提供的揚程應等于水從熱源經管路送到末端設備再回到熱源一個閉合環路的阻力損失,即揚程不應小于設計流量條件下熱源、熱網、最不利用戶環路壓力損失之和。一般將循環水泵設在回水干管上,這樣回水溫度低,泵的工作條件好,有利于延長其使用壽命。

(2)補水泵。為保持系統內合理壓力工況,從系統外向系統內補水的水泵。補水泵常設置在熱源處,當熱網有多個補水點時,還應在補水點處設置補水泵(一般在熱力站或中繼站)

(3)混水泵。使供暖熱用戶系統的部分回水與熱網供水混合的水泵。來自熱網供水管的高溫水在建筑物用戶入口或熱力站處,與混水泵抽引的用戶或街區網路部分回水相混合,降低溫度后,再進入供暖系統。

(4)凝結水泵。用于輸送凝結水的水泵。凝結水泵臺數不應少于2臺,其中1臺備用。凝結水泵可設置在熱源、凝水回收站和用戶內。

(5)中繼泵。熱水網路中根據水力工況要求,為提高供熱介質壓力而設置的水泵。當供熱區域地形復雜或供熱距離很長,或熱水網路擴建等原因,使熱力站入口處熱網資用壓頭不滿足用戶需要時,可設中繼泵。

2.散熱器

安裝在采暖房間的散熱設備。制造散熱器的材質有鑄鐵、鋼、鋁、銅以及塑料、陶土、混凝土、復合材料等,其中常用的為鑄鐵和鋼。鑄鐵散熱器造價低廉,耐腐蝕性好,水容量大且熱穩定性好;鋼制散熱器美觀,結構尺寸小,耐壓強度高。散熱器的結構形式有翼型、柱型、柱翼型、管型、板型、串片型等,常用的為柱型和翼型散熱器。柱型散熱器傳熱性能好,表面不易積灰,但組對費時費工。

3.排氣裝置

由于水中溶有空氣,水被加熱后,空氣從水中析出,再加上補水帶入空氣,因此系統中有空氣存在,如不及時排除,易在系統中形成氣塞,阻礙水的通行。因此在系統中需安裝排氣裝置,收集和排除空氣。

(1)集氣罐。通常安裝在供水干管的末端。當熱水進入集氣罐內,流速迅速降低,水中的氣泡便自動浮出水面,聚集在集氣罐的上部。在系統運行時,定期手動打開放氣管上的排氣閥門排氣。

(2)自動排氣閥。依靠水對浮體的浮力通過杠桿機構傳動,使排氣孔自動啟閉,實現自動阻水排氣的功能。

(3)冷風閥。又稱跑風門,多用在水平式和下供下回式系統中,它旋緊在散熱器上部專設的絲孔上,以手動方式排除空氣。

4.膨脹水箱

膨脹水箱用于容納系統中水因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膨脹水量、恒定系統的壓力和補水,在重力循環上供下回系統和機械循環下供上回系統中它還起著排氣作用。膨脹水箱上的配管包括膨脹管、循環管、信號管、溢流管、排水管、補水管(空調系統)。

膨脹水箱分兩種,一般常用的為開式高位膨脹水箱。開式膨脹水箱構造分圓型和方型兩種。在寒冷地區,膨脹水箱應安裝在采暖房間;如供暖有困難時,膨脹水箱應有良好的保溫措施。非寒冷地區膨脹水箱也可露天安裝在屋面上。膨脹水箱安裝高度應高出系統最高點,并有一定的安全量。

閉式低位膨脹水箱為氣壓罐。這種方式不但能解決系統中水的膨脹問題,而且可與鍋爐自動補水和系統穩壓結合起來,氣壓罐宜安裝在鍋爐房內。

5.除污器和過濾器

除污器(或過濾器)安裝在用戶入口供水總管上,以及熱源(冷源)、用熱(冷)設備、水泵、調節閥等入口處,用于阻留雜物和污垢,防止堵塞管道與設備,其結構類型詳見第一章第三節。

6.補償器

補償器又稱伸縮器,設置在固定支架之間,用以補償管道的熱伸長,從而減小管壁的應力和作用在閥件或支架結構上的作用力。供熱管道上采用的補償器主要有自然補償器、方形補償器、波紋管補償器、套筒補償器和球形補償器等,前三種是利用補償器材料的變形吸收熱伸長,后兩種是利用管道的位移來吸收熱伸長。選用補償器時,應考慮敷設條件、補償器的維修工作量、補償器的工作可靠性和價格等因素。補償器介紹詳見第一章第三節。

7.分水器、集水器、分汽缸

當需從總管接出兩個以上分支環路時,考慮各環路之間的壓力平衡和流量分配及調節,宜用分汽缸、分水器和集水器。分汽缸用于供汽管路上,分水器用于供水管路上,集水器用于回水管路上。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一般應安裝壓力表和溫度計,并應保溫。

分汽缸上應安裝安全閥,其下應設置疏水裝置。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按工程具體情況選用墻上或落地安裝;一般直徑較大時宜采用落地安裝;當封頭采用法蘭堵板時,其位置應根據實際情況設于便于維修的一側。

8.噴射器

分為水噴射器和蒸汽噴射器。

(1)水噴射器。熱網供水管的高溫水進入水噴射器,在噴嘴處形成很高的流速,動壓升高,靜壓降低到低于回水管的壓力,回水管的低溫水被抽引進入噴射器,并與供水混合,使進入用戶系統的供水溫度低于熱網供水溫度,符合用戶系統的要求。水噴射器無活動部件,構造簡單,運行可靠,管路系統的水力穩定性好;但由于抽引回水需要消耗能量,熱網供、回水之間需要足夠的資用壓差,才能保證水噴射器正常工作。通常只用在單幢建筑物的供暖系統上,需要分散管理。

(2)蒸汽噴射器。蒸汽在噴射器的噴嘴處產生低于用戶系統回水的壓力,回水被抽引進入噴射器并被加熱,通過蒸汽噴射器的擴壓管段,壓力回升,使熱水用戶系統的熱水不斷循環。采用蒸汽噴射器的熱水供熱系統可以替代表面式汽—水換熱器和循環水泵,起著將水加熱和循環流動的雙重作用。

9.分戶熱計量分室溫度控制系統裝置

(1)鎖閉閥。分兩通式鎖閉閥及三通式鎖閉閥。具有調節、鎖閉兩種功能,內置專用彈子鎖,根據使用要求,可為單開鎖或互開鎖。

(2)散熱器溫控閥。散熱器溫控閥是一種自動控制散熱器散熱量的設備。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閥體部分,另一部分為感溫元件控制部分。當室內溫度高于給定的溫度值時,感溫元件受熱,其頂桿就壓縮閥桿,將閥口關小,進入散熱器的水流量減小,散熱器散熱量減小。室溫下降,動作相反,從而保證室溫處在設定的溫度值上。溫控閥控溫范圍在13~28℃之間,控溫誤差為±1℃。由于散熱器溫控閥具有恒定室溫的功能,因此主要用在需要分室溫度控制的系統中。

(3)熱計量裝置。

1)熱量表。

2)熱量分配表。熱量分配表不是直接測量用戶的實際用熱量,而是測量每個用戶的用熱比例。

10.閥門

閥門是用來開閉管路、控制流向、調節和控制輸送介質參數(溫度、壓力和流量)的管路部件。根據其功能可分為:

(1)關斷閥。起開閉作用。常設于冷熱源進出口、設備進出口、管路分支線(包括立管)上。也可用作放水閥和放氣閥。常見的關斷閥有閘閥、截止閥、球閥和蝶閥等。

(2)止回閥。這類閥門用于防止介質倒流。利用流體自身的動能自行開啟,反向流動時自動關閉。常設于水泵的出口、疏水器出口以及其他不允許流體反向流動的地方。止回閥分旋啟式、升降式和對夾式三種。

(3)調節閥。用于調節和控制介質流量、壓力和溫度的閥門。

閥門介紹詳見第一章第三節。

11.支座

直接支承管道并承受管道作用力的管路附件。根據對管道位移限制情況,可分為活動支座和固定支座。

(1)固定支座。不允許管道和支承結構有相對位移的管道支座。主要用于將管道劃分成若干補償管段,分別進行熱補償,從而保證補償器的正常工作。

(2)活動支座。允許管道和支承結構有相對位移的管道支座。常用的活動支座有滑動支座和滾動支座。

(九)采暖入口裝置

室內采暖系統與室外供熱管網相連接處的閥門、儀表和調壓裝置等統稱為采暖系統入口裝置,其作用是用來接通(或切斷)熱媒,以及減壓、觀測熱媒的參數。通常入口裝置可設置在地下室或地溝內。

熱水采暖系統入口裝置主要由調壓裝置、關斷閥、除污器、壓力表、溫度計等組成。當熱源參數比較穩定時,調壓裝置宜選用調壓板調整各建筑物入口處供水(或回水)干管上的壓力。調壓板材質,蒸汽應用不銹鋼,熱水可用鋁合金或不銹鋼。

當供熱系統不大時,也可采用截止閥來調節,其特點是節約投資、不易堵塞、又便于檢修。

當供熱系統較大時,尤其是改擴建管網,宜用專門調節用的平衡閥,解決水平失調效果良好;平衡閥宜安裝在回水管路上,盡可能安裝在直管段上。

當需要計量流量或熱量時,應在供水總管上除污器之后裝設流量計或熱表。當熱網的供水溫度高于采暖系統的供水溫度,且熱網的水力工況穩定、入口處的供回水壓差足以保證混水裝置工作時,宜設混水裝置,并安裝在除污器之后,否則可采用換熱器。

(十)管道和設備的安裝

1.管材、管道連接及管道安裝

(1)管材和管道的連接。采暖管道通常都采用鋼管,室外采暖管道都采用無縫鋼管和鋼板卷焊管,室內采暖管道常采用普通焊接鋼管或無縫鋼管,常用的地板采暖管主要有交聯聚乙烯(PE—X)管、交聯鋁塑復合(XPAP)管、聚丁烯(PB)管、無規共聚聚丙烯(PP—R)管。鋼管的連接可采用焊接、法蘭盤連接和絲扣連接。焊接連接可靠、施工簡便迅速,廣泛用于管道之間及補償器等的連接。法蘭連接裝卸方便,通常用在管道與設備、閥門等需要拆卸的附件連接上。對于室內采暖管道,通常借助三通、四通、管接頭等管件,進行絲扣連接,也可采用焊接或法蘭連接。一些塑料管材也可以采用熱熔連接。

(2)管道安裝要求。

1)安裝前,必須清除管道和設備內的污垢和雜物;安裝中斷或安裝完后,在各敞口處應該臨時封閉,以免管道堵塞。

2)采暖管道的安裝,管徑大于32mm宜采用焊接或法蘭連接。

3)管道穿過基礎、墻壁和樓板,應配合土建施工預留孔洞。

4)在同一房間內,安裝同類型的采暖設備及管道配件,除特殊要求者外,應安裝在同一高度上。

5)安裝管道時,應有坡度。如設計無要求,其坡度應符合下列規定:熱水采暖和汽水同向流動的蒸汽和凝結水管道,坡度一般為0.003,但不得小于0.002;汽水逆向流動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得小于0.005。

6)管道從門窗或其他洞口、梁柱、墻垛等部位繞過,轉角處如果高于或低于管道水平走向,在其最高點或最低點應分別安裝排氣或泄水裝置。

7)管道過墻或樓板,應設置鐵皮套管或鋼套管。安裝在內墻壁的套管,其兩管端應與墻壁飾面取平。管道穿過外墻或基礎時,應加設鋼套管,套管直徑比管道直徑大兩號為宜。

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要高出樓板地坪20mm,底部則與樓板齊平。管道穿過廚房、廁所、衛生間等容易積水的房間樓板,應加設鋼套管,其頂部應高出地面不小于30mm。

8)明裝鋼管成排安裝時,直管部分應相互平行,曲線部分則曲率半徑應相等。

9)水平管道縱、橫方向彎曲,立管垂直度,成排管段和成排閥門安裝允許偏差須符合有關規定。

10)管徑DN≤32不保溫采暖雙立管道,兩管中心距應為80mm,允許偏差為5mm。熱水或蒸汽立管應置于面向的右側,回水立管則置于左側。

11)管道支架附近的焊口,要求焊口距支架凈距大于50mm,最好位于兩支座間距的1/5位置上,在這個位置上的焊口受力最小。

12)采暖系統安裝完后,在使用前,應用水沖洗,直到污濁物沖洗干凈為止。

13)管道除銹、刷油和保溫。

2.采暖設備安裝

設備安裝應按設計的型號、規格、位置進行,并執行相應的規范。

(1)散熱器安裝。不同散熱器,其安裝方法和要求不盡相同。排管散熱器一般用鋼管現場制作。鋼串片式、板式和扁管式散熱器,其規格、接口以及防腐處理等,廠家在出廠前已做好。對于目前使用較多的翼形(圓翼型和長翼型)散熱器和柱型(鑄鐵和鋼制)散熱器,圓翼型散熱器的長度及接口法蘭是生產中已確定的,一般不再需要串接。鋼制柱型散熱器一般是按設計要求的片數成組供應,兩端一正絲、一反絲的DN32的接口也已在出廠前焊好。而鑄鐵長翼型、柱型散熱器,則需根據設計要求,先組對成組,經試壓合格后,再就位固定等,其安裝過程包括安裝前的檢查、散熱器片的除銹及刷油、散熱器的組對、散熱器試壓和散熱器就位固定。

(2)膨脹水箱安裝。安裝要求為:

1)膨脹水箱頂部的入孔蓋應用螺栓緊固,水箱下方墊枕木或角鋼架。

2)膨脹水箱內外刷樟丹或其他防銹漆,并要進行滿水試漏,箱底至少比室內采暖系統最高點高出0.3m。

3)膨脹水箱有時與給水箱一同安裝在屋頂的水箱間內。如安裝在非采暖房間里,膨脹水箱要保溫。

4)膨脹管在重力循環系統中宜接在供水主立管的頂端兼作排氣用;機械循環系統中接至系統定壓點,一般宜接在水泵吸入口前,如安裝有困難時,也可接在采暖系統中回水干管上任何部位。膨脹管上嚴禁安裝閥門,但當建筑物內同時設有空調用膨脹水箱時,可安裝閥門,夏季空調系統運行時,可將此閥門關閉。膨脹管通過非采暖房間時,應做保溫。

5)循環管接至系統定壓點前的水平回水平管上,該點與定壓點之間應保持1.5~3m的距離,讓熱水有一部分能緩緩地通過膨脹管和循環管流過水箱,以防水箱里水結冰;但當水箱水沒有結凍可能時,可不設循環管。循環管應嚴禁安裝閥門,通過非采暖房間應保溫。

6)信號管是供管理人員檢查系統內是否充滿水。一般應接至人員容易觀察的地方,有條件時,宜接到鍋爐房內,也可接至建筑物底層的衛生間或廁所內。信號管應安裝閥門,通過非采暖房間時應保溫。

7)溢流管供系統內的水充滿后溢流之用。一般可接至附近下水道,但不允許直接與下水道相接。該管不應裝閥門。

8)排水管用于清洗水箱及放空用,可與溢水管一起接至附近下水道,該管應裝閥門。

9)補水管的補水可用手動或浮球閥自動控制。

10)安裝水箱時,下部應做支座,支座長度應超出底板100~200mm,其高度應大于300mm。支座材料可用方木、鋼筋混凝土或磚,與水箱間外墻應考慮安裝預留孔洞。

(3)排氣裝置的安裝。

1)集氣罐。一般可用厚4~5mm的鋼板卷成或用DN100~250的鋼管焊成,集氣罐的直徑應比連接處干管直徑大1倍以上,便于氣體逸出并聚集于罐頂。為了增大儲氣量,進、出水管宜接近罐底,罐上部設DN15的放氣管,放氣管末端有放氣閥門,并通到有排水設施處,放氣閥門的位置還要考慮使用方便。集氣罐需安裝在系統的高點。

2)自動排氣閥。常因失靈而漏水,需要維修更換,因此安裝時應在自動排氣閥與管路之間裝一個閥門。

(4)除污器安裝。除污器一般用法蘭與管路連接,前后應安裝閥門和設旁通管。

3.采暖系統清洗、試壓及試運行

(1)采暖系統清洗。

熱水采暖系統用清水沖洗,如系統較大、管路較長,可分段沖洗。

(2)采暖系統試壓。試壓的目的是檢查管路的機械強度與嚴密性。室內采暖系統試壓,可以分段試壓,也可以整個系統試壓。

試壓過程包括注水排氣和加壓檢漏。

1)注水排氣。

2)加壓檢漏。

(3)采暖系統試運行。包括系統充水、啟動運行和初調節。

三、燃氣工程

(一)燃氣的分類

燃氣是以可燃氣體為主要組分的混合氣體燃料。城鎮燃氣是指從氣源點通過輸配系統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工業企業生產等各類用戶公用性質的,符合國家規范質量要求的可燃氣體,主要有天然氣、人工燃氣和液化石油氣。

1.天然燃氣

天然燃氣是在地下多孔地質結構中自然形成的烴類氣體和蒸汽的混合氣體,并通過鉆井由地層中開采出來。

天然氣一般有四種:從氣田開采的氣田氣;隨石油一起噴出的油田伴生氣;含有石油輕質餾分的凝析氣田氣;以及從井下煤層抽出的礦井氣。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將天然氣作為城市燃氣使用。

(二)燃氣系統

城鎮燃氣供應系統由氣源、輸配系統和用戶三部分組成。

輸配系統應能保證不間斷地、可靠地向用戶供應燃氣,在運行管理方面應是安全的,在維修檢測方面應是簡便的。

1.燃氣管道系統

(1)系統的組成。城鎮燃氣管道系統由輸氣干管、中壓輸配干管、低壓輸配干管、配氣支管和用氣管道組成。

(2)系統的形式。城鎮燃氣管道系統由各種壓力的燃氣管道組成,其組合形式有一級系統、二級系統、三級系統和多級系統。

1)一級系統。采用只有一個壓力等級,即僅用低壓或中壓管網分配和供應燃氣的系統。一級系統可利用儲氣柜的壓力直接輸送燃氣至用戶,也可經低壓調壓器調壓后輸送燃料。

2)二級系統。一般由低壓和中壓或低壓和次高壓兩級管網組成。供應范圍大于一級系統,壓力工況改善,需使用壓送設備輸送燃氣。

3)三級和多級系統。在燃氣輸送量很大、輸送距離很遠而中壓管道又不能有效地保證長距離輸送大量燃氣時;或由于城市內難以敷設高壓燃氣管道;而敷設中壓管道金屬耗量和投資過大時;或以天然氣為氣源時采用。三級系統由高壓、中壓和低壓三級管網組成。

(3)系統壓力分級。

2.燃氣儲配站

燃氣儲配站的主要功能是儲存燃氣、加壓和向城市燃氣管網分配燃氣。燃氣儲配站主要由壓送設備、儲存裝置、燃氣管道和控制儀表以及消防設施等輔助設施組成。

壓送設備是燃氣輸配系統的心臟,用來提高燃氣壓力或輸送燃氣,目前在中、低壓兩級系統中使用的壓送設備有羅茨式鼓風機和往復式壓送機。

儲存裝置的作用是保證不間斷地供應燃氣,平衡、調度燃氣供氣量。其設備主要有低壓濕式儲氣柜、低壓干式儲氣柜、高壓儲氣罐(圓筒形、球形)

3.燃氣調壓站(室)

4.燃氣系統附屬設備

(1)凝水器。按構造分為封閉式和開啟式兩種,設置在輸氣管線上,用以收集、排除燃氣的凝水。封閉式凝水器無蓋,安裝方便,密封良好,但不易清除內部垃圾、雜質;開啟式凝水器有可以拆卸的蓋,內部垃圾、雜質清除比較方便。常用的凝水器有鑄鐵凝水器、鋼板凝水器等。

(2)補償器。補償器形式有套筒式補償器和波形管補償器,常用在架空管、橋管上,用以調節因環境溫度變化而引起的管道膨脹與收縮。埋地鋪設的聚乙烯管道,在長管段上通常設置套筒式補償器。

(3)過濾器。通常設置在壓送機、調壓器、閥門等設備進口處,用以清除燃氣中的灰塵、焦油等雜質。過濾器的過濾層用不銹鋼絲網或尼龍網組成。

5.燃氣長距離輸送系統

燃氣長距離輸送系統通常由井場集輸管網、氣體凈化設備、起點站、輸氣干線、輸氣支線、中間調壓計量站、壓氣站、管理維護站、陰極保護站、通信與遙控裝置、燃氣分配站等組成。輸氣管道長1Okm以上的稱之為長距離輸送。

(三)用戶燃氣系統安裝

1.燃氣管道材料

燃氣管道的材料很多,常用的管材有鑄鐵管、鋼管、塑料管和鋼骨架塑料管等。人工煤氣、天然氣管道材料及液化石油氣管道材料應分別根據系統壓力和敷設條件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人工燃氣、天然氣的中、低壓管道系統可以采用鑄鐵管或聚乙烯管和鋼管,而高壓系統必須采用鋼管。液態、氣態液化石油氣管道均采用鋼管。

燃氣管道根據管道口徑大小、敷設目的、用途,可分為干管、支管、引入管、室外管、室內管、用氣設備連接管等。其中干管口徑較大,通常采用鑄鐵管和鋼管。口徑75mm以上的支管和引入管,通常也采用鑄鐵管。口徑75mm以下的支管和引入管,通常采用鍍鋅鋼管外包絕緣防腐層。室外管、室內管、用氣設備連接管等口徑較小,通常采用鍍鋅鋼管。

(1)鑄鐵管。鑄鐵管是目前燃氣管道中應用最廣泛的管材,使用年限長,生產簡便,成本低,且有良好的耐腐蝕性。一般情況下,地下鑄鐵管的使用年限為60年以上,所以鑄鐵管是輸送人工燃氣的主要管材。

1)灰口鑄鐵管。灰口鑄鐵是目前鑄鐵管中最主要的管材。鑄鐵管的鑄造方法有連續式澆鑄和離心式澆鑄等。鑄鐵管根據材料和鑄造工藝分為高壓管、普壓管及低壓管等。用于燃氣管道的承插灰口鑄鐵管為普壓管。

鑄鐵管的接口主要為機械式接口,此外還有滑入式及承插式接口等。目前生產的鑄鐵管以機械式接口為主,法蘭接口也有供應。

2)球墨鑄鐵管。具有很高的抗拉、抗壓強度,其沖擊性能為灰口鑄鐵管的10倍以上。球墨鑄鐵管接口形式為承插接口與機械接口。

(2)鋼管。大口徑燃氣管通常采用對接焊縫鋼管和螺旋焊縫鋼管,小口徑燃氣管(DN200以下)通常采用鍍鋅鋼管或無縫管。大口徑鋼管的接口采用焊接或法蘭連接,小口徑鋼管(DN50以下)大多采用螺紋連接。

1)無縫鋼管。在燃氣輸送中,無縫鋼管主要用于小口徑管,其接口形式為螺紋或法蘭。

2)焊接鋼管(又稱卷焊鋼管)焊接鋼管的規格一般是用外徑及壁厚的公稱尺寸表示,但燃氣用鋼管則用公稱直徑的規格表示。根據焊縫的不同,焊接鋼管又可分為直縫焊接鋼管及螺旋縫焊接鋼管。

①直縫焊接鋼管。主要用Q235或甲類普碳鋼,由鋼板直接卷合對焊而成。

②螺旋縫焊接鋼管。螺旋縫焊接鋼管是將鋼帶按一定的螺旋線的角度(又叫成型角)

卷成管坯,然后將管縫焊接起來而制成的。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氣的輸送管線,城市燃氣管道也有應用。

(3)塑料管。目前主要采用聚乙烯管,聚乙烯管是地下天然氣管道常用管材。其接口形式有活接頭連接、焊接及熱熔連接等。

2.室內燃氣管道安裝

(1)燃氣引入管安裝。當引入管采用地下引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穿越建筑物基礎或管溝時,燃氣管道應敷設在套管內,套管與引入管、套管與建筑物基礎或管溝壁之間的間隙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填實;

2)引入管管材宜采用無縫鋼管;

3)濕燃氣引入管應坡向室外,坡度不小于0.01。

當引入管采用地上引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穿越建筑物墻體時,燃氣管道應敷設在套管內,套管內的燃氣管道不應有焊口等連接接頭,引入管地上部分應按相關要求設置防護罩;

2)地上引入管與建筑物外墻之間凈距宜為100~200mm;

3)引入管保溫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規定,表面應平整;

4)燃氣引入管安裝時,其頂部應裝三通。

燃氣管道室內外界限劃分,以引入管室內第一個閥門為界,或以地上引入管墻外三通為界。

(2)燃氣管道采用螺紋連接時,煤氣管可選用厚白漆或聚四氟乙烯薄膜為填料,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管選用石油密封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為填料。

(3)燃氣管道應沿墻安裝,當與其他管道相遇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平行敷設時,凈距不宜小于150mm。

2)豎向平行敷設時,凈距不宜小于150mm,并應位于外側。

3)交叉敷設時,凈距不宜小于50mm。

(7)燃氣管道敷設高度(從地面到管道底部或管道保溫層部)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有人行走的地方,敷設高度不應小于2.2m。

2)在有車通行的地方,敷設高度不應小于4.5m。

(8)室內燃氣管道在特殊情況下必須穿越浴室、廁所、吊平頂(垂直穿)、客廳時,管道應安裝在套管中,套管比燃氣管道大兩檔,套管與燃氣管均無接口,套管兩端伸出墻面側邊10~20mm。

(9)輸送濕燃氣的燃氣管道敷設在氣溫低于0℃的房間或輸送氣相液化石油氣管道處的環境溫度低于露點溫度時,均應采取保溫措施。

(10)燃氣管道采用焊接連接時,低壓燃氣管道焊縫的無損探傷應按設計規定執行;當設計無規定時,煤氣管道應對每一焊工所焊焊縫按焊口總數不少于15%進行抽查,且每條管線上的探傷長度不少于一個焊口,焊縫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規定的Ⅲ級焊縫標準。中壓B級天然氣管道全部焊縫需100%超聲波無損探傷,地下管100%X光拍片,地上管30%X光拍片(無法拍片部位除外)

3.燃氣器具的安裝

常用燃氣具有:燃具、熱水器、開水爐、采暖爐、沸水器、氣嘴等。

(1)各類燃具與電表、電器設備應錯位設置,其水平凈距不得小于500mm;當無法錯位時,應有隔熱措施。各類燃具的側邊與墻、水斗、門框等相隔的距離及燃具與燃具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200mm。當兩臺燃具或一臺燃具及水斗成直角布置時,其兩側邊離墻之和不得小于1.2m。

(2)燃具靠窗口設置時,燃具面應低于窗口,且不小于200mm;設置于樓梯下或斜坡屋頂下時,燃具面中心與樓梯、屋面的垂直凈距不得小于1000mm。

(3)燃具與燃氣管道宜采用硬管連接,鍍鋅活接頭內用密封圈加工業酯密封。采用軟管連接時,家用燃氣灶和實驗室用的燃燒器,其連接軟管長度不應超過2m,并不應有接口;工業生產用的需移動的燃氣燃燒設備,其連接軟管的長度不應超過30m,接口不應超過2個。燃氣用軟管應采用耐油橡膠管,兩端加裝軋頭及專用接頭,軟管不得穿墻、窗和門。

(4)熱水器應設置在操作、檢修方便又不易被碰撞的部位,熱水器前的空間寬度宜大于800mm,側邊離墻大于1OOmm。熱水器安裝在非耐火墻面上時,在熱水器的后背應襯墊厚度不小于1Omm的隔熱耐火材料,且每邊超出熱水器的外殼100mm以上。熱水器的上部不得有明敷電線、電器設備,側邊與電器設備的水平凈距應大于300mm;當無法做到時,應采取隔熱措施。熱水器與木質門、窗等可燃物的間距應大于200mm;當無法做到時,應采取隔熱阻燃措施。

(5)熱水器的供氣管道宜采用金屬管道(包括金屬軟管)連接,管徑不得小于設備上煤氣接管的標定管徑,冷熱水管徑必須與熱水器進出口管徑相符,燃氣管道的進口處裝置活接頭。熱水器的安裝高度,宜滿足觀火孔離地1500mm的要求。

4.計量裝置的安裝

(1)民用計量裝置應與燃具錯位安裝,不得安裝在燃具的正上方,與燃具的水平間距不得小于300mm;當無法錯位時,應在計量裝置的下部設隔熱板,板的尺寸不小于計量裝置底部的面積,計量裝置與低壓電器設備之間應有200mm的間距。商業及工業企業的燃氣計量表與各種灶具和設備的水平凈距應符合有關規定。

(2)掛裝型燃氣表的總閥門軸線應與墻面呈45°左右角度,表具合一型的總閥門軸線與地面垂直,總閥門的執手均應向上。掛裝型燃氣表的表背面與墻面應保持10~20mm的間距。

(3)燃氣表進出口鉛管的彎曲,應圓順、無明顯凹癟。

(4)法蘭表的進出口管上,必須裝有DN10的測壓點各一個。進出口管徑大于DN100時,應在進出口閥門的明支管上和出口閥門后的用氣管上開出DN32的內螺紋接頭及管塞各一套。法蘭皮膜表接裝時,進出口閥門不得與表法蘭直接鑲接,進出口閥門宜裝在管上。計量為6~34m3/h的燃氣表應單獨設置固定支架。

(5)居民用燃氣表的出口管如向上延伸,室內的應在出口管下端裝三通加管堵,在室外的應在三通下端裝集水管。

(6)住宅建筑掛裝燃氣表預留支管的管徑不應小于DN20(天然氣為DN15),高度宜離室內地坪2.2m,燃氣表底宜離室內地坪的高度為m。

5.管道的吹掃、試壓、涂漆

(1)燃氣管在安裝完畢、壓力試驗前應進行吹掃,吹掃介質為壓縮空氣,吹掃流速不宜低于20m/s,吹掃壓力不應大于工作壓力。吹掃應反復數次,直至吹凈,在管道末端用白布檢查無沾染為合格。

(2)室內燃氣管道安裝完畢后必須按規定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驗,試驗介質宜采用空氣,嚴禁用水。試驗發現的缺陷應按相關規定進行修補,修補后進行復試。

(3)強度試驗。

1)試驗范圍應符合以下規定:

①居民用戶為引入管閥門至燃氣計量表進口閥門(含閥門)之間的管道;

②工業企業和商業用戶為引入管閥門至燃具接入管閥門(含閥門)之間的管道。

2)試驗壓力應符合以下規定:

①設計壓力小于1OkPa時,試驗壓力為0.1MPa;

②設計壓力大于或等于10kPa時,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1MPa。

(4)嚴密性試驗。

1)嚴密性試驗范圍應為用戶引入管閥門至燃具接入管閥門(含閥門)之間的管道。

2)嚴密性試驗在強度試驗后進行。

3)中壓管道的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但不得低于0.1MPa,以發泡劑檢測不漏氣為合格。

4)低壓管道的試驗壓力不應小于5kPa。試驗期間,居民用戶試驗15mm,商業和工業企業用戶試驗30min,觀察壓力表,無壓力降為合格。

(5)燃氣管道應涂以黃色的防腐識別漆。第二節通風空調工程安裝

一、通風工程

(一)通風工程的任務

用通風方法改善室內空氣環境,就是在建筑室內把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污濁空氣排至室外,把新鮮空氣或經過凈化符合衛生要求的空氣送人室內。實施通風的目的在于通過控制空氣傳播污染物,采用凈化、排除或稀釋的技術,保證環境空間具有良好的空氣品質。

(二)通風系統的組成

通風系統分為兩類:送風系統和排風系統。

(三)通風方式

就通風的范圍而言,可分為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按通風動力的不同,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

1.全面通風

即對整個控制空間進行通風換氣,使室內污染物濃度低于允許的最高濃度的通風方式。全面通風實質是稀釋環境空氣中的污染物。對于散發熱、濕或有害物質的車間或其他房間,當不能采用局部通風或采用局部通風仍達不到衛生要求時,應輔以全面通風或采用全面通風。

(1)全面通風分類。全面通風可分為稀釋通風、單向流通風、均勻流通風和置換通風等。

(2)全面通風的氣流組織。全面通風效果不僅取決于通風量的大小,還與通風氣流組織有關。所謂氣流組織就是合理布置送、排風口和分配風量,選用相應的風口型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風量獲得最佳的通風效果。在設計全面通風系統時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是:應將干凈空氣直接送至工作人員所在地或污染物濃度低的地方;避免通風氣流發生短路。常用的送、排風方式有上送上排、下送上排及中間送、上下排等多種形式。

(3)事故通風。工廠中有一些工藝過程,由于操作事故和設備故障而突然發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或有燃燒、爆炸危險的氣體,為了防止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和防止進一步擴大事故,必須設有臨時的排風系統——事故通風系統。

事故通風的排風應避開人員經常停留或通行的地點;當20m內有機械進風系統的進風口時,排風口應高于進風口16m以上。如果排放的是可燃氣體,排風口應遠離火源20m以上。

事故通風的風機可以是離心式或軸流式的,其開關應分別設在室內外便于操作的位置。如果條件許可,可直接在墻上或窗上安裝軸流風機。排放有燃燒、爆炸危險氣體的風機應選用防爆型風機。

2.局部通風

3.機械通風

依靠機械動力(如風機)進行有組織通風換氣。包括機械進風和機械排風。

(1)機械進風。

(2)機械排風。

4.自然通風

利用室外風力或室內、外溫差產生的密度差為動力進行通風換氣。如果在建筑物外圍護結構上有一開口,且開口兩側存在壓力差,根據動力學原理,空氣在此壓力差的作用下將流進或流出該建筑,這就形成了自然通風,自然通風分為室內、外溫差作用下的自然通風和室外風力作用下的自然通風。在實際應用中,室內、外溫差作用下的自然通風現象與風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現象常同時存在,這時某一開口內、外兩側壓力差就等于兩種作用所產生的壓力差之和。

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風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措施,因此,對室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清潔度、氣流速度無嚴格要求的場合,在條件許可時,應優先考慮自然通風。

(四)工業建筑的除塵系統

工業建筑的除塵系統是一種捕獲和凈化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的局部機械排風系統。用排塵罩捕集工藝過程產生的含塵氣體,在風機的作用下,含塵氣體沿風道被輸送到除塵設備,將粉塵分離出來,凈化后的氣體排至大氣,最后收集與處理分離出來的粉塵。

根據生產工藝、設備布置、排風量大小和生產廠房條件,除塵分為就地除塵、分散除塵和集中除塵三種形式。

(五)氣力輸送系統

氣力輸送是一種利用氣流輸送物料的輸送方式。暖通空調中常利用氣流將除塵器、冷卻設備與煙道中收集的煙(粉)塵輸送到要求的地點。氣力輸送系統按其裝置的型式和工作特點可分為吸送式、壓送式、混合式和循環式四類,常用的為前兩類。

在低壓吸送式系統中,物料和空氣一起被吸入喉管(受料器),物料經喉管啟動、加速后沿輸料管送至分離器(設在卸料目的地),分離器分離下來的物料存入料倉,含塵空氣則經除塵器凈化后再通過風機排人大氣。整個系統在負壓下工作,所以也稱負壓氣力輸送系統。

壓送式系統分為以風機為動力的低壓壓送式系統和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高壓壓送式系統。低壓壓送式系統風機安裝在系統的前端,高壓壓送式系統利用壓縮空氣為動力,壓縮空氣經油水分離器、儲氣罐進人受料器(發送器)壓送物料。

(六)空氣幕

利用條形空氣分布器噴出一定速度和溫度的幕狀氣流,借以封閉大門、門廳、通道、門洞、柜臺等,減少或隔絕外界氣流的侵入,以維持室內或某一工作區域的環境條件,同時還可以阻擋粉塵、有害氣體及昆蟲的進入。空氣幕的隔熱、隔冷、隔塵、隔蟲特性,不僅可以維護室內環境,而且還可以節約建筑能耗。

空氣幕可由空氣處理設備、風機、風管系統及空氣分布器組成。空氣幕按照空氣分布器的安裝位置可以分為上送式、側送式和下送式三種。

(七)建筑防火防排煙

1.自然排煙

2.機械排煙

3.加壓防煙

(八)通風(空調)主要設備和部件

1.通風機

常用通風機:

(1)一般用途通風機。

(2)排塵通風機。

(3)高溫通風機。

(4)防爆通風機。

(5)防腐通風機。

(6)防、排煙通風機。

(7)屋頂通風機。

(8)射流通風機。

2.風閥

風閥是空氣輸配管網的控制、調節機構,基本功能是截斷或開通空氣流通的管路,調節或分配管路流量。

(1)同時具有控制、調節兩種功能的風閥有:①蝶式調節閥;②菱形單葉調節閥;③插板閥;④平行式多葉調節閥;⑤對開式多葉調節閥;⑥菱形多葉調節閥;⑦復式多葉調節閥;⑧三通調節閥等。①~③種風閥主要用于小斷面風管;④~⑥種風閥主要用于大斷面風管;⑦、⑧兩種風閥用于管網分流或合流或旁通處的各支路風量調節。

(2)只具有控制功能的風閥有止回閥、防火閥、排煙閥等。止回閥控制氣流的流動方向,只允許氣流按規定方向流動,阻止氣流逆向流動。防火閥平常全開,火災時關閉并切斷氣流,防止火災通過風管蔓延。排煙閥平常關閉,排煙時全開,排除室內煙氣。

3.風口

風口的基本功能是將氣體吸入或排出管網,通風(空調)工程中使用最廣泛的是鋁合金風口,表面經氧化處理,具有良好的防腐、防水性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