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遼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課程標準:1、了解這一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取得的成就;2、了解這一時期商業和城市的發展及經濟重心的的南移的史實;3、了解這一時期社會變化的原因及特點。第一頁,共32頁。第11課遼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課程標準:第一頁,共32頁。1宋代壁畫反映了當時主人家富足的生活場景;宋代的瓷器聞名遐邇;元代青花至今都是人們喜愛的藏品,而這些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二頁,共32頁。宋代壁畫反映了當時主人家富足的生活場景;宋代的瓷器聞2一、農業的發展1、原因(1)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經濟逐步得到發展;(2)唐宋時期,南方戰亂較少;(3)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4)統治者的重視;(5)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第三頁,共32頁。一、農業的發展1、原因第三頁,共32頁。32、表現(1)糧食作物:①稻麥復種制在南方普及;②實現一年兩熟部分或一年三熟;北宋自越南引進占城稻
稻麥復種制就是以稻,麥兩種糧食作物輪種的復種方式。每年六月份種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獲后,翻耕播種三麥,越冬至來年五月收獲,麥茬翻耕灌溉后再種水稻。第四頁,共32頁。2、表現北宋自越南引進占城稻稻麥復種制就是以4(2)經濟作物的種植:①棉花種植始于宋,元代大力推廣,促進棉紡織業發展;②部分地區出現固定經濟作物種植戶,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經濟結構。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棉紡車第五頁,共32頁。(2)經濟作物的種植: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棉紡車第五頁,5(3)人口數量增加:
宋代人口實際數量超過1個億。第六頁,共32頁。(3)人口數量增加:第六頁,共32頁。6(4)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漠北、東北、西北、云南等地農業都有顯著進步。遼代采取賜貧農耕牛、墾荒免賦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業;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統,成為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金朝將具有先進農業文明的漢人遷至東北各地,充實人口,開墾荒地;元世祖時,中央設立負責農業和水泥機構大司農司,向全國頒布《農桑輯要》一書指導農業生產。第七頁,共32頁。(4)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遼代采取賜貧農耕牛、墾荒免賦等措施73、結果(1)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2)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3)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也得到很大開發第八頁,共32頁。3、結果(1)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第八頁,共38二、手工業的發展1、制瓷業:(1)宋代五大名窯(汝哥定鈞官);(2)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紅;(3)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中華文明新象征;
汝窯官窯
定窯哥窯鈞窯
洗貫耳瓶
劃花萱草葵瓣口碗
葵口盤玫瑰紫大花盆第九頁,共32頁。二、手工業的發展1、制瓷業:汝窯官窯9宋代五大名窯定窯:在河北曲陽,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胎質薄而堅硬,瓷釉潔白瑩潤。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汝窯:在河南寶豐,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哥窯:相傳在浙江龍泉,開片較大,為冰裂紋或形成一種無規則的蜘蛛網線,叫百圾碎。官窯:在河南開封,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釉面多有開片。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第十頁,共32頁。宋代五大名窯定窯:在河北曲陽,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胎質薄而堅10青花瓷和釉里紅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佳。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稱。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
第十一頁,共32頁。青花瓷和釉里紅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112、礦冶業:①煤炭開采量大;②都城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③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鶴壁(宋代相州)發掘了北宋時期的一個大型采煤遺址,發現這個煤礦井深46米,有10個回采工作面,井下有完整的巷道和排水系統。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大型采煤遺址,可見宋朝人的挖煤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南宋莊綽“官賣石炭增二十余場,而天下市易務,炭皆官自賣”
——《宋史食貨志》第十二頁,共32頁。2、礦冶業: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鶴壁123、印刷業:(1)提高印制效率,推動文化普及和造紙業發展;(2)傳到歐洲后,為歐洲社會轉型以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的出現準備了條件。(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圖書,除國子監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門和地方官署都刻書、印書,全面開展了政府刻書事業……刻書內容范圍更加擴大,不僅刻印儒家經典著作,又遍刻正史、醫書、諸子、算書、字書、類書和名家詩文……——錢存訓《印刷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第十三頁,共32頁。3、印刷業:(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圖書,除國子監134、紡織業:(1)絲織業:北宋時南方勝過北方,四川、江浙比較發達;(2)棉紡織業:宋末元初興起,出現先進的棉紡織工具,品種較多“號為冠天下”的蜀地絲織品南宋棉毯第十四頁,共32頁。4、紡織業:“號為冠天下”的蜀地絲織品南宋棉毯第十四頁,共3145、造船業:(1)廣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居于世界領先地位;(2)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3)南宋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配備先進指南針。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第十五頁,共32頁。5、造船業: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第十五頁,共32頁。15三、商業和城市的發展1、原因(1)自唐朝晚期開始,南方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取得重大發展,為商業的繁榮奠定了基礎;(2)自北宋開始,南方戰亂少,相對安定,為商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3)南宋政府重視商業,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則得動以百萬計。”第十六頁,共32頁。三、商業和城市的發展1、原因“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則得16
2.表現:(1)市場規模擴大:①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大眾服務商業成主流;②各民族政權間,官方榷場貿易和民間貿易繁榮。宋代互市圖(與少數民族的邊境貿易)南宋、金、西夏榷場分布圖第十七頁,共32頁。2.表現:宋代互市圖(與少數民族的邊境貿易)南宋、金、17(2)貨幣需求量劇增:原因:①商貿的繁榮②金屬貨幣攜帶不便表現:①錢幣鑄造量擴大;②北宋開始出現紙幣(交子);③元朝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元代紙幣
“川界用鐵錢,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街市買賣,至三五貫文,即難以攜持。”
——李攸《宋朝事實》第十八頁,共32頁。(2)貨幣需求量劇增:元代紙幣“川界用鐵錢,小錢18(3)海外貿易繁榮:①外貿稅成宋元的重要財源;②出口至亞非等國家地區絲織品、瓷器、茶葉等物品,進口香料、珠寶;③主要港口廣州、泉州、明州。第十九頁,共32頁。(3)海外貿易繁榮:第十九頁,共32頁。19(4)大城市空前繁榮:①北宋東京,南宋臨安人口超百萬;②元大都成為北方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元大都城復原平面圖北宋東京城第二十頁,共32頁。(4)大城市空前繁榮:元大都城復原平面圖北宋東京城第二十頁,20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回顧知識)政治:①北方戰亂,南方社會環境相對穩定;②政府的重視支持;經濟:中原人口的南遷,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其他: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②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第二十一頁,共32頁。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回顧知識)政治:第二十一頁,共32頁。21朝代表現特征規律魏晉南北朝①初步形成稻麥兼種、水陸互補的作物體系;②耕地面積和產量大幅度提高;③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④出現了人口百萬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開發①由北向南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②由內地向沿海逐漸轉移;③帶動了文化的南移中唐以后南方經濟逐漸超過北方南北經濟總量基本持平北宋①經濟上依賴南方;②戶口分布南多北少南方開始超過北方南宋經濟上南方超過北方正式成為經濟重心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元朝①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②重開大運河,改變路線,縮短航程;③開辟長途海運航線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四、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過程第二十二頁,共32頁。朝代表現特征規律魏晉南北朝①初步形成稻麥兼種、水陸互補的作物22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1、帶動南北交通運輸業發展(漕運、海運);2、文化重心南移,北宋科舉考試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分別錄取;3、促使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南方人口逐漸增加;4、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江浙逐漸成為人才集中的區域;5、促進了各民族地融合,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第二十三頁,共32頁。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1、帶動南北交通運輸業發展(漕運、海運);23三分之一領土,150年偏安,立足農耕,勸進商業,使南宋一朝漸成富強。都城臨安,皇城九里、人口百萬、生活奢華。尤其在農業、手工業、教育、科技、對外貿易、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因為宋室南渡,南方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軍事的重心,其中許多延祚至今。南宋之后,南方對于北方的歷史性超越,成為定局。《臨安夢華》第二十四頁,共32頁。三分之一領土,150年偏安,立足農耕,勸進商業,使南宋一24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根據所學知識及屏幕材料分析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發展原因?南宋、金、西夏榷場分布圖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歸入北卷;2、文化重心南移,北宋科舉考試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分別錄取;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棉紡車“號為冠天下”的蜀地絲織品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2、政策:開明開放的政策,鼓勵發展生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官方二十四史收錄的各省名人統計表南宋、金、西夏榷場分布圖①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大眾服務商業成主流;中原人口的南遷,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2、政策:開明開放的政策,鼓勵發展生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3、科舉制的進一步發展①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因為宋室南渡,南方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軍事的重心,其中許多延祚至今。③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金朝將具有先進農業文明的漢人遷至東北各地,充實人口,開墾荒地;◎元朝運河、海運路線圖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
明宣德年間,科舉考試正式實行南北分卷錄取制度:應天及蘇、松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歸入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歸入北卷;一些文化較落后、士子登第困難的地區歸入中卷。每錄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官方二十四史收錄的各省名人統計表第二十五頁,共32頁。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元25四、社會的變化原因:1、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展;2、世家大族的衰弱;3、科舉制的進一步發展第二十六頁,共32頁。四、社會的變化原因:第二十六頁,共32頁。26金朝將具有先進農業文明的漢人遷至東北各地,充實人口,開墾荒地;洗貫耳瓶劃花萱草葵瓣口碗葵口盤玫瑰紫大花盆汝窯官窯定窯哥窯鈞窯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統,成為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5)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1、帶動南北交通運輸業發展(漕運、海運);第11課遼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②元大都成為北方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展;2、了解這一時期商業和城市的發展及經濟重心的的南移的史實;(從統一的市場、交通、生產進步、政府政策、經濟、政治等方面思考)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①由北向南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宋史食貨志》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①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大眾服務商業成主流;宋代壁畫反映了當時主人家富足的生活場景;①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2、政策:開明開放的政策,鼓勵發展生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佳。表現1、門第觀念淡化:(1)門第觀念仍然普遍;(2)婚姻擇偶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3)大批平民出身的士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政壇;第二十七頁,共32頁。金朝將具有先進農業文明的漢人遷至東北各地,充實人口,開墾荒地272.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1)賤民階層數量減少;(2)世襲奴婢減少,雇傭關系發展;(3)無地農民的人身束縛減少。第二十八頁,共32頁。2.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第二十八頁,共32頁。28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1)對土地買賣、典當不加干預;(2)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更自由,日常生活標準更松弛;第二十九頁,共32頁。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第二十九頁,共32頁。29思考:
根據所學知識及屏幕材料分析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發展原因?(從統一的市場、交通、生產進步、政府政策、經濟、政治等方面思考)1、政治: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2、政策:開明開放的政策,鼓勵發展生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3、中外交往、民族融合加強;4、交通便利(大運河、絲綢之路);5、經濟: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的繁榮;6、人民的辛勤勞動第三十頁,共32頁。思考:1、政治: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2、政策:開明30本課線索1個基礎:宋代農業的發展;
6個繁榮:手工業,商業經濟,邊境貿易,對外貿易,城市,貨幣;
1個轉移:經濟中心的南移;
3個變化:社會階層流動加快,人身自由增加,國家對社會控制放松;思維導圖第三十一頁,共32頁。本課線索1個基礎:宋代農業的發展;第三十一頁,共32頁31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農業:原因、表現、結果手工業:制瓷、礦冶、印刷、紡織、造船商業:原因、表現、經濟重心南移(原因、過程、影響)社會:原因、表現第三十二頁,共32頁。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農業:原因、表現、結果手工業:制瓷、礦32第11課遼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課程標準:1、了解這一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取得的成就;2、了解這一時期商業和城市的發展及經濟重心的的南移的史實;3、了解這一時期社會變化的原因及特點。第一頁,共32頁。第11課遼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課程標準:第一頁,共32頁。33宋代壁畫反映了當時主人家富足的生活場景;宋代的瓷器聞名遐邇;元代青花至今都是人們喜愛的藏品,而這些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二頁,共32頁。宋代壁畫反映了當時主人家富足的生活場景;宋代的瓷器聞34一、農業的發展1、原因(1)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經濟逐步得到發展;(2)唐宋時期,南方戰亂較少;(3)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4)統治者的重視;(5)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第三頁,共32頁。一、農業的發展1、原因第三頁,共32頁。352、表現(1)糧食作物:①稻麥復種制在南方普及;②實現一年兩熟部分或一年三熟;北宋自越南引進占城稻
稻麥復種制就是以稻,麥兩種糧食作物輪種的復種方式。每年六月份種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獲后,翻耕播種三麥,越冬至來年五月收獲,麥茬翻耕灌溉后再種水稻。第四頁,共32頁。2、表現北宋自越南引進占城稻稻麥復種制就是以36(2)經濟作物的種植:①棉花種植始于宋,元代大力推廣,促進棉紡織業發展;②部分地區出現固定經濟作物種植戶,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經濟結構。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棉紡車第五頁,共32頁。(2)經濟作物的種植: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棉紡車第五頁,37(3)人口數量增加:
宋代人口實際數量超過1個億。第六頁,共32頁。(3)人口數量增加:第六頁,共32頁。38(4)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漠北、東北、西北、云南等地農業都有顯著進步。遼代采取賜貧農耕牛、墾荒免賦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業;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統,成為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金朝將具有先進農業文明的漢人遷至東北各地,充實人口,開墾荒地;元世祖時,中央設立負責農業和水泥機構大司農司,向全國頒布《農桑輯要》一書指導農業生產。第七頁,共32頁。(4)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遼代采取賜貧農耕牛、墾荒免賦等措施393、結果(1)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2)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3)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也得到很大開發第八頁,共32頁。3、結果(1)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第八頁,共340二、手工業的發展1、制瓷業:(1)宋代五大名窯(汝哥定鈞官);(2)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紅;(3)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中華文明新象征;
汝窯官窯
定窯哥窯鈞窯
洗貫耳瓶
劃花萱草葵瓣口碗
葵口盤玫瑰紫大花盆第九頁,共32頁。二、手工業的發展1、制瓷業:汝窯官窯41宋代五大名窯定窯:在河北曲陽,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胎質薄而堅硬,瓷釉潔白瑩潤。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汝窯:在河南寶豐,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哥窯:相傳在浙江龍泉,開片較大,為冰裂紋或形成一種無規則的蜘蛛網線,叫百圾碎。官窯:在河南開封,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釉面多有開片。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第十頁,共32頁。宋代五大名窯定窯:在河北曲陽,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胎質薄而堅42青花瓷和釉里紅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佳。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稱。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
第十一頁,共32頁。青花瓷和釉里紅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432、礦冶業:①煤炭開采量大;②都城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③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鶴壁(宋代相州)發掘了北宋時期的一個大型采煤遺址,發現這個煤礦井深46米,有10個回采工作面,井下有完整的巷道和排水系統。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大型采煤遺址,可見宋朝人的挖煤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南宋莊綽“官賣石炭增二十余場,而天下市易務,炭皆官自賣”
——《宋史食貨志》第十二頁,共32頁。2、礦冶業: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鶴壁443、印刷業:(1)提高印制效率,推動文化普及和造紙業發展;(2)傳到歐洲后,為歐洲社會轉型以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的出現準備了條件。(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圖書,除國子監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門和地方官署都刻書、印書,全面開展了政府刻書事業……刻書內容范圍更加擴大,不僅刻印儒家經典著作,又遍刻正史、醫書、諸子、算書、字書、類書和名家詩文……——錢存訓《印刷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第十三頁,共32頁。3、印刷業:(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圖書,除國子監454、紡織業:(1)絲織業:北宋時南方勝過北方,四川、江浙比較發達;(2)棉紡織業:宋末元初興起,出現先進的棉紡織工具,品種較多“號為冠天下”的蜀地絲織品南宋棉毯第十四頁,共32頁。4、紡織業:“號為冠天下”的蜀地絲織品南宋棉毯第十四頁,共3465、造船業:(1)廣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居于世界領先地位;(2)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3)南宋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配備先進指南針。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第十五頁,共32頁。5、造船業: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第十五頁,共32頁。47三、商業和城市的發展1、原因(1)自唐朝晚期開始,南方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取得重大發展,為商業的繁榮奠定了基礎;(2)自北宋開始,南方戰亂少,相對安定,為商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3)南宋政府重視商業,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則得動以百萬計。”第十六頁,共32頁。三、商業和城市的發展1、原因“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則得48
2.表現:(1)市場規模擴大:①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大眾服務商業成主流;②各民族政權間,官方榷場貿易和民間貿易繁榮。宋代互市圖(與少數民族的邊境貿易)南宋、金、西夏榷場分布圖第十七頁,共32頁。2.表現:宋代互市圖(與少數民族的邊境貿易)南宋、金、49(2)貨幣需求量劇增:原因:①商貿的繁榮②金屬貨幣攜帶不便表現:①錢幣鑄造量擴大;②北宋開始出現紙幣(交子);③元朝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元代紙幣
“川界用鐵錢,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街市買賣,至三五貫文,即難以攜持。”
——李攸《宋朝事實》第十八頁,共32頁。(2)貨幣需求量劇增:元代紙幣“川界用鐵錢,小錢50(3)海外貿易繁榮:①外貿稅成宋元的重要財源;②出口至亞非等國家地區絲織品、瓷器、茶葉等物品,進口香料、珠寶;③主要港口廣州、泉州、明州。第十九頁,共32頁。(3)海外貿易繁榮:第十九頁,共32頁。51(4)大城市空前繁榮:①北宋東京,南宋臨安人口超百萬;②元大都成為北方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元大都城復原平面圖北宋東京城第二十頁,共32頁。(4)大城市空前繁榮:元大都城復原平面圖北宋東京城第二十頁,52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回顧知識)政治:①北方戰亂,南方社會環境相對穩定;②政府的重視支持;經濟:中原人口的南遷,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其他: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②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第二十一頁,共32頁。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回顧知識)政治:第二十一頁,共32頁。53朝代表現特征規律魏晉南北朝①初步形成稻麥兼種、水陸互補的作物體系;②耕地面積和產量大幅度提高;③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④出現了人口百萬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開發①由北向南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②由內地向沿海逐漸轉移;③帶動了文化的南移中唐以后南方經濟逐漸超過北方南北經濟總量基本持平北宋①經濟上依賴南方;②戶口分布南多北少南方開始超過北方南宋經濟上南方超過北方正式成為經濟重心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元朝①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②重開大運河,改變路線,縮短航程;③開辟長途海運航線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四、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過程第二十二頁,共32頁。朝代表現特征規律魏晉南北朝①初步形成稻麥兼種、水陸互補的作物54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1、帶動南北交通運輸業發展(漕運、海運);2、文化重心南移,北宋科舉考試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分別錄取;3、促使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南方人口逐漸增加;4、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江浙逐漸成為人才集中的區域;5、促進了各民族地融合,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第二十三頁,共32頁。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1、帶動南北交通運輸業發展(漕運、海運);55三分之一領土,150年偏安,立足農耕,勸進商業,使南宋一朝漸成富強。都城臨安,皇城九里、人口百萬、生活奢華。尤其在農業、手工業、教育、科技、對外貿易、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因為宋室南渡,南方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軍事的重心,其中許多延祚至今。南宋之后,南方對于北方的歷史性超越,成為定局。《臨安夢華》第二十四頁,共32頁。三分之一領土,150年偏安,立足農耕,勸進商業,使南宋一56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根據所學知識及屏幕材料分析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發展原因?南宋、金、西夏榷場分布圖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歸入北卷;2、文化重心南移,北宋科舉考試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分別錄取;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棉紡車“號為冠天下”的蜀地絲織品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2、政策:開明開放的政策,鼓勵發展生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官方二十四史收錄的各省名人統計表南宋、金、西夏榷場分布圖①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大眾服務商業成主流;中原人口的南遷,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2、政策:開明開放的政策,鼓勵發展生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3、科舉制的進一步發展①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因為宋室南渡,南方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軍事的重心,其中許多延祚至今。③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金朝將具有先進農業文明的漢人遷至東北各地,充實人口,開墾荒地;◎元朝運河、海運路線圖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
明宣德年間,科舉考試正式實行南北分卷錄取制度:應天及蘇、松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歸入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歸入北卷;一些文化較落后、士子登第困難的地區歸入中卷。每錄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官方二十四史收錄的各省名人統計表第二十五頁,共32頁。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元57四、社會的變化原因:1、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展;2、世家大族的衰弱;3、科舉制的進一步發展第二十六頁,共32頁。四、社會的變化原因:第二十六頁,共32頁。58金朝將具有先進農業文明的漢人遷至東北各地,充實人口,開墾荒地;洗貫耳瓶劃花萱草葵瓣口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船舶租賃合同標準示范文本
- 簽訂的辦公樓租賃與物業管理合同
- 維護網絡安全應該怎做
- 國際物流模擬題與參考答案
- 電工基礎復習題(附參考答案)
- 旅游經濟學試題庫含答案
- 中級制圖員考試模擬題(附答案)
- 新上任管理崗位指南
- 場地租賃合同范例
- 采購供應合同集合
- 2023機關公文寫作與處理PPT模板
- 基坑支護、降水及土方開挖專項施工方案
- 幼兒數字1-100字帖練習
- 細胞生物學-7細胞信號轉導課件
- 攪拌站安全培訓試卷
- 茶葉市場營銷講義
- 走進中國傳統節日 詳細版課件
- GB∕T 37244-2018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 氫氣
- API SPEC 5DP-2020鉆桿規范
- 乙肝兩對半ppt課件
- 鍋爐空氣預熱器拆除安裝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