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理論教案3籃球競賽規則與裁判法_第1頁
籃球理論教案3籃球競賽規則與裁判法_第2頁
籃球理論教案3籃球競賽規則與裁判法_第3頁
籃球理論教案3籃球競賽規則與裁判法_第4頁
籃球理論教案3籃球競賽規則與裁判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編碼 : CZ6Z8R2B8O5 HG8G1X1K6F2 ZK4G8A6F8Y6雨天室內理論課:籃球競賽規章與裁判法第一課時(一)違例及其罰就 違例是違反規章的行為;裁判員應依據以下基本原就來判定是否違例:規章的精神和意圖以及堅持競賽完整的需要;在每場競賽中運用常識的一樣性,在競賽中要記住有關隊員的才能以 及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在競賽把握和競賽流暢之間保持平穩的一樣性,對于參與者們正想做 什么以及宣判什么對競賽是正確的,要有一種“ 感覺”;罰就是發生違例的隊失去球權,由對方在最靠近違例的地點擲界外球,直 接位于籃板后面的地方除外; 假如球進入球籃但投中無效, 隨之而來的擲界外球 應在罰球線延

2、長線界外處;裁判員宣判程序:鳴笛并做停表手勢違例手勢 新的攻擊方向;1、運球違例(兩次運球或非法運球)運球的概念:持球隊員在原地或移動中,用單手連續按拍借助地面反彈起 來的球的技術;球在一手或雙手之中停留的一剎那運球即停止;不能翻腕運球(攜 帶球),不能雙手同時拍球,不能兩次運球;漏接:運球開頭或終止時,隊員偶然地失去球,接著又復原把握球;漏接不是運球;2、持球移動違例(走步)(1)中樞腳的確定“ 三不碰” 可以再次接觸球;第一種類型:隊員雙腳著地接到球(原地接球),可用任一腳作中樞腳,一 腳抬起的一剎那,另一腳就成為中樞腳;其次種類型:隊員在移動或運球中接到球;第一種情形:隊員接到球時一 腳

3、正觸及地面, 另一腳一觸及地面, 原先那只腳就成為中樞腳; 如隊員跳起原先 觸及地面的那只腳并雙腳同時落地,就哪只腳都不能成為中樞腳;其次種情形:隊員接到球時雙腳離開地面:A、雙腳同時落地,任一腳都可作為中樞腳;B、兩腳分先后落地,先觸及地面的腳是中樞腳;同時落地,哪只腳都不能成為中樞腳;(2)判定持球移動C、一腳落地又跳起這只腳并雙腳確定中樞腳后,隊員在傳球或投籃中,可抬起中樞腳,但在球離手前不準 落回地面; 隊員開頭運球時, 在球離手前不準提起中樞腳;哪只腳都不能作為中 樞腳時,如隊員傳球或投籃,可抬起一腳或雙腳,但在球離手前不準落回地面;如運球,在球離手前哪只腳都不行以抬起;3、球回后場

4、違例(1)三個必備條件: A、把握球隊才能顯現球回后場;B、必需是把握球隊使球從前場進入后場;C、必需是把握球隊的隊員在后場第一觸球;(2)球回后場違例的幾種情形:隊員從前場跳起,在空中直接從中圈跳球中獲得把握球,并一腳或雙腳落回后場; 隊員在前場跳起于空中獲球后落在后場;隊員從后場起跳, 在空中接住同隊隊員從前場傳來的球后落在前場;隊員騎跨中線時接前場來球等等;(3)不算球回后場違例的情形:被防守隊員斷回后場的球,可以被雙方任一球隊重新獲得; 運球隊員在中線鄰近由后場向前場做后轉身運球,即使身體接觸了前場地面但球運在后場地面上,場;4、球出界與擲界外球違例連續向前運球; 在前場投籃出手后球彈

5、回后當球觸及界外隊員或任何其他人員、界線上或界線外的地面或任何物體、籃板的支柱或背面時即為球出界;5、時間類的違例(1)3 秒違例:在競賽計時鐘已經啟動、某隊在場上把握活球時,該隊隊員在對方限制區內不得停留超過連續3 秒鐘;隊員在限制區內停留接近3 秒時,可答應他向籃下運球投籃; 連續投搶不受 3 秒規章限制; 隊員預備離開限制區時 或當處于限制區內的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且球正在離手或已離手時不算 3 秒違例;(2)5 秒違例:罰球隊員在裁判員遞交球后5 秒沒有投籃出手;擲界外球的隊員在裁判員遞交球后或已將球放在他可處理球的地點后 5 秒沒有將球擲入場內;持球隊員被嚴密防守,在5 秒內沒有傳、投

6、、滾或運球時;(3)8 秒違例:攻擊隊員在后場把握活球時,該隊沒有在 8 秒內使球進入前場;(4)24 秒違例:當一名隊員在場上把握一個活球時,該隊必需在 24 秒內 完成投籃;必需中意以下條件才構成一次投籃:24 秒裝置鳴響之前球必需離手;球離手后在 24 秒鐘裝置鳴響前必需觸及籃圈;當在 24 秒接近終止時投籃,球已離手在空中飛行時 24 秒鐘裝置鳴響,如 球進入球籃,此球為投中;假如球觸及籃圈但未進入球籃,球仍是活球,沒有違 例發生并且競賽不中斷應連續進行;以下情形 24 秒從中斷處連續運算:球出界仍由原把握球隊擲界外球;裁判 員中止競賽以愛惜受傷隊員;6、干擾球違例(1)在投籃的時候,

7、當球在飛行中下落并完全在籃圈水平面上時,攻擊或 防守隊員均不能觸球;(2)當球在球籃中時,防守隊員不得觸球或球籃;(3)當球觸及籃圈時,攻守隊員都不得觸及球籃或籃板,但可以觸球;攻擊隊員違例,投中無效;防守隊員違例,球即使沒中也要判攻方得分;7、腳踢球與拳擊球 有意踢球、用拳擊球或用腿的任何部分攔阻球為違例,腳或腿偶然地碰球 不算違例;8、跳球 - 交替擁有 交替擁有規章是以擲球入界而不是以跳球來使球進入競賽的方法;在非每半時和決勝期開頭的跳球情形中,雙方球隊將交替在最靠近顯現下 一次跳球情形的地點擲球入界; 在每半時或決勝期最初的跳球中未獲得把握球的 隊應開頭交替程序,將球判給該隊在最靠近顯

8、現下一次跳球情形的地點擲球入界;當一名裁判員將球置于擲球入界隊員可處理時,交替擁有程序開頭, 當傳出的球觸及一名界內隊員或擲球入界隊發生違例時終止;其次課時(二)犯規及罰就 犯規是違反規章的行為,含有身體接觸和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犯規可分 為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就;宣判程序:鳴笛并做停表手勢 用手勢說明犯規隊員的號碼、犯規性質及罰罰就:由對方擲界外球;如犯規隊每節全隊累計達 4 次后,罰球 2 次;如被侵害隊員在做投籃動作,投中2 分或 3 分,加罰一次;不中就罰2 次或 3 次;身體接觸問題:1、接觸的概念(規章第七十三條)2、判定身體接觸的基本原就:規章的精神和意圖以及堅持競賽完整的需要;

9、運用“ 有利 /無利” 概念中的一樣性,裁判員不應妄圖靠不必要的打斷 競賽的流暢來懲處附帶的身體接觸,況且這樣的接觸沒有給有責任的 隊員利益,也未置他的對方隊員于不利;在每場競賽中運用常識的一樣性,在競賽中要記住有關隊員的才能以 及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在競賽把握和競賽流暢之間保持平穩的一樣性,對于參與者們正想做 什么以及宣判什么對競賽是正確的,要有一種“ 感覺”;3、處理身體接觸的原就:每個隊員都有責任盡量能防止發生身體接觸;每個隊員都有權占據沒有被對方隊員占據的位置;或落在起跳前未 每一名跳起在空中的隊員都有權落在自己起跳的位置,被對手占據的位置;從背后來的身體接觸不是正常的籃球競賽動作;身體

10、接觸負責;發生了身體接觸由造成身體接觸的人負責;規章對身體接觸與侵人犯規的如干規定:在背后的隊員通常要對1、合法的防守位置: 雙腳以正常跨立姿勢著地; 面對對手; 兩臂向上伸直,兩腳間的距離與身高成比例;2、防守把握球隊員和不把握球的隊員:(1)不把握球的隊員和任何防守他的對手必需考慮時間和距離的因素,即都不能離對手太近;假如隊員在上位時忽視了時間和距離的因素并發生身體接觸,他應對接觸負責;(2)在防守把握球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可置之不顧;3、誰先到達某處,誰就有權通過:判定阻擋與撞人的主要依據;攻擊隊員頭和肩部已越過對手并發生了接觸,判防守阻擋; 攻擊隊員以胸或肩撞在處于合法防守位置的對

11、手的軀干部位,判攻擊隊員撞人犯規;4、隊員的位置與球的關系:雙方隊員為搶球而發生身體接觸,宣判犯規時 必需考慮雙方隊員距球的位置;如隊員從對方隊員的旁邊或后面位置上去搶球,而對方已占據有利位置, 發生身體接觸, 前者負責; 如雙方面對面均處于有利位 置,發生身體接觸可不予考慮,除非隊員用臂、肩、臀或腿將對方推離;5、垂直原就:隊員對直接在他們上面的空間擁有權力;防守隊員不能將雙臂放在攻擊隊員上方, 以阻擋攻擊隊員垂直起跳和投籃;而撞在處于合法防守的隊員身上;攻擊隊員不能斜著跳起6、騰空的隊員:從場上某處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不受對方阻礙再落到原 地點上,也可落在場上另外在起跳時沒有被對手占據的地

12、點和從起跳點至落地點之間的直通路徑;當對手已跳起在空中后,隊員不得移至對手的路徑上;7、手測:當對手位于某隊員的視野之外時,有時的觸及是合法的;8、合法愛惜與非法愛惜:愛惜對手的隊員在愛惜時兩腳著地未移動為合法 愛惜;愛惜對手的隊員在移動中進行愛惜并與被愛惜的隊員發生身體接觸為非法愛惜;幾種特定犯規及其罰就:1、技術犯規:隊員或教練員及隨隊人員違反規章,漠視裁判員的勸告或有 不正值、不道德的行為都將被視為技術犯規;技術犯規不包含身體接觸;罰就:競賽中隊員的技術犯規判給1 次罰球和在中場擲界外球;競賽休息期間全部人員的技術犯規均判給兩次罰球;競賽中球隊席上的人員技術犯規,判給兩罰一擲;2、違反體

13、育道德的犯規:依裁判員的判定,使用超出規章的精神和意圖及 不合理的動作進行競賽而造成的侵人犯規;裁判員應依據以下原就來判定:假如一個隊員不是以打球為目的而發生身體接觸;假如一個隊員以打球為目的,但造成過度的身體接觸;如一名隊員拉、打、踢或有意地推對方;3、取消競賽資格的犯規: 任何技術犯規、 侵人犯規特別惡劣的不道德行為;罰就為:兩罰一擲;4、雙方犯規:雙方隊員同時犯規;競賽應以以下方式重新開頭:如雙方犯規發生時,球投中有效,就由投中隊對方在端線擲界外球;雙方犯規發生時如一隊把握球或被判給球權,近處擲界外球;就由該隊在離犯規發生最如雙方均未把握球或未判給球權,就進行交替擁有;5、特別情形下的犯

14、規:幾乎同時發生多起犯規,在此情形下的處理原就:登記犯規;罰就相同相互抵消跳球; 必需分出犯規的先后次序, 按次序進行罰球;后面如有新的罰就,前面罰就中的擲界外球權將被取消;6、打架:在打架時,任何坐席人員離開球隊席區域的界限應被取消競賽資 格,并登記教練員一次技術犯規,按教練員技術犯規進行懲處;第三課時 籃球競賽裁判法(一)裁判員的職責與權力 1、裁判員的組成:主裁判員、副裁判員、記錄員、助理記錄員、24 秒計時 員各 1 名;2、主裁判員的職責與權力:檢查和認可全部用于競賽的器材;指定正式競賽計時鐘、 24 秒鐘裝置、秒表,并確認記錄臺人員;在每節和決勝期的開頭在中圈執行跳球;在必要時有權

15、停止競賽;當球隊經裁判員通知后如拒絕出場競賽或阻擋競賽進行時,裁判員有權 宣布該隊棄權;在第 2 節、第 4 節和任何決勝期終止時, 仔細核對記錄表; 或必要時核 準比分;在任何必要時或裁判員之間看法不一樣時作最終準備;有權準備規章所未提及到的事項;競賽開頭前 20min 到達場開頭行使權力,競賽時間終了時權力終止;(二)競賽前的預備工作 1、開好預備會 2、做好預備活動3、賽前預備:競賽開頭前20 分鐘進入場地,與記錄臺取得聯系,檢查競賽設備,選擇競賽用球,觀看球隊練習情形,主裁判員宣布離競賽開頭仍有 3分鐘;(三)臨場裁判員的名稱及分工與協作1、名稱:執行裁判與協作裁判;前導裁判與追蹤裁判

16、;2、兩裁判員的工作原就:監控原就;捅進原就;查找縫隙原就;保持移動原就;3、追蹤裁判員的主要職責2 分投籃和 3 分試投;如某一隊員投籃,球離手前,是否該節時間已到或發生了 24 秒違例;籃圈水平面以上發生的情形,干涉得分和對球干擾;籃板球情形,特別留意外線隊員;有球和無球愛惜;用手觸摸對方;低策應區,特別是弱側;不在前導裁判員鄰近的犯規;帶球走違例,接近前導裁判員及靠近球籃;24 秒鐘裝置;當球不在其主要職責區域內時掩蓋無球區域;自己左側的邊線及中場線、球回后場;8 秒違例;4、前導裁判員的主要職責 籃下發生的的情形;中鋒策應情形;整個限制區內的活動;愛惜(絕大部分無球愛惜) ;搶籃板球情

17、形(搶籃板時推人) ;接近球籃的投籃情形;自己左側的邊線及端線;5、臨場裁判員的分工與協作(1)競賽開頭時為裁判員的分工與協作主裁判:鳴笛通知離競賽開頭仍有1 分鐘;與副裁判聯系;進入圓圈拋球(不銜哨,拋球后不動,成為追蹤裁判) ;副裁判:兩腳騎跨中線站立 (銜哨,做開表手勢);與主裁判和記錄臺聯系;觀看違例及犯規;擔任前導裁判;(2)跳球時的分工與協作:中圈跳球與兩個罰球圈跳球時的兩種跑動路線 一至;競賽中宣判爭球, 應在宣判后換完位, 由面對記錄臺的裁判員擔任執行裁 判;協作裁判總是擔任前導裁判;(3)半場的區域分工后協作:前導裁判負責的區域: 4、5 區及隊員在 6 區向籃下切入時;追蹤

18、裁判負責的區域: 1、2、3、5、6 區 5 區為共管區;當球在追蹤裁判的區域時,由追蹤裁判負責觀看球及球四周的情形,前導裁判觀看無球區及 3 秒違例;當球在前導裁判的區域時, 由前導裁判負責觀看球及球四周的情形, 追蹤裁判觀看無球區及 觀看;3 秒違例; 當球在共管區時, 兩人共同裁判員的移動 :追蹤裁判的移動,向下不應超過罰球線的處長線,向前不 應超過三分線, 向內不應超過球場的中樞線, 宣判時的距離應為 35 米;前導裁 判的移動是沿著底線, 面對球場迎著攻擊方向, 從他左側的 3 分線至右側的限制 區底角;裁判員的位置 :位置選擇的原就,看到攻守隊員之間的縫隙和球四周的情 況,兩裁判員

19、的視線始終“ 夾” 著球和 10 名隊員;全場攻擊時的移動 :前導裁判員攻擊方向的右側跑在球的前面;追蹤裁判 員跟在攻擊方向的左后方距球 35 米;(4)裁判員所負責的線與擲界外球時的協作:裁判員所負責的線 :前導裁判員負責攻擊方向右側邊線與前場的端線;追 蹤裁判員負責左側邊線與中線;各種位置上擲界外球的協作:后場擲界外球時,追蹤裁判擔任執行裁判;前場擲界外球時, 只有在前場右側邊線從罰球線的延長線至端線的距離內和端線 外擲界外球時,由前導裁判擔任執行裁判,其余均由追蹤裁判執行;(5)投籃時的分工與協作:當投籃的球在空中時,追蹤裁判應負責觀看球的飛行、攻守雙方有無干擾 球違例、球是否中籃;前導裁判負責觀看籃下隊員的肩部以下動作、有無犯規;在 4 區顯現 3 分投籃時和快攻中顯現3 分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