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過秦論》同步練習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1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過秦論》同步練習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2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過秦論》同步練習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3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過秦論》同步練習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4頁
2021-2022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過秦論》同步練習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2022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過秦論同步練習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 11.1過秦論 1.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務:致力,專力從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業蒙:遭受 C.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納 D.振長策而御宇內振:舉起 2.對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的意義和用法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并吞八荒之心 北收要害之郡 杜赫之屬為之謀 商君佐之 焚百家之言 聚之咸陽 收天下之兵 A./B./ C./D./ 3.下列各項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約從離衡合從締交B.制其弊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C.陳利兵而誰何倔起阡陌之中D.贏糧而景從百有

2、余年 4.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活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外連衡而斗諸侯B.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C.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D.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5.下列對文中有關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二周:在東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時,東西周分治。西周都鞏,東周則都于河南東部舊王城,史稱東西二周。 B.陶朱:即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自稱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為富人的代稱。 C.八州: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D.連衡:秦

3、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的策略,使它們各自同秦國聯合,從而各個擊破。 6.下列對過秦論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A.文章的語言獨具特色,如辭賦一般華麗而千變萬化,多用對偶句與排比句,句子長短相間,讀來朗朗上口。 B.文章先敘述史實,說明秦由興到衰的過程,再列舉大量的事實進行論證,最后得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論,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C.文章最后一段從領袖的地位和指揮作戰能力、軍隊的裝備和素質四方面將九國之師和陳涉之眾進行對比,指出后者實際上力量不如九國強大,結局卻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 D.全文在敘述的基礎上,總結了秦朝滅亡的原因,闡明了作者關于治國應

4、施行仁義的主張。作者的目的是借古諷今,勸后世帝王以秦朝為鑒,對人民實行寬松的政策,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轍。 7.閱讀下面的新聞,概括其主要內容,不超過25字。 為期近兩個月的賈誼故居修繕工程即將完工,近日賈誼故居將恢復對外開放。 賈誼故居于11月3日開始閉館維修,重點對游客意見較大的油漆脫落、瓦片凌亂等方面進行了修繕。此次文物修繕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工程還涉及照明系統的維護、游覽道路的拓寬、陳列內容的改進等。根據游客建議,此次特別增加了賈誼名篇過秦論的展示,以彰顯賈誼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他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 據悉,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對賈誼故居大規模的修繕就有百余次。上一次是在2

5、009年,當時修繕的重點是恢復清代形制的門樓、改造內部園林等。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過秦論 賈誼 秦并兼諸侯山東三十余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鈕櫌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闔,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戰于鴻門,曾無藩籬之艱。于是山東大擾,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眾要市于外,以謀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見于此矣子嬰立遂不寤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

6、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阻險而不能進。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險塞而軍。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下未附,名為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師。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不患不得意于海內。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其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

7、不敢諫,智士不敢謀,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歲不絕。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由此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群臣之不信/可見于此矣/子嬰立/遂不寤藉/使子嬰有庸主

8、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B.群臣之不信/可見于此矣/子嬰立遂/不寤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C.群臣之不信/可見于此矣/子嬰立/遂不寤/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D.群臣之不信/可見于此矣/子嬰立/遂不寤/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國國君,規定要服從王命,定期朝貢述職。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匹夫之有

9、重于社稷也”中的“匹夫”便是此意。 C.大夫,在夏、商、周時是職官等級名,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D.五序,周王朝設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士,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朝吞并了六國,占據著險要地勢,修治武器。然而陳涉憑著幾百名散亂的戍卒,卻所向無敵。 B.子嬰連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備,雖然選取了能力中上的輔佐之臣,也難免秦朝的敗亡。 C.秦從秦繆公到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國君,經常在諸侯中稱雄,這與秦險固的地勢有著密切的關系。 D.秦朝丟掉了周代合乎根本大道的治國傳統,所以不能長治久安。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

10、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其救敗非也。 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 (5).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秦滅亡的原因。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個不少于300字的議論性文段。 某新學期伊始,時任湖北隨州二中校長的王桂蘭以“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嗎”為主題,為學生做了開學后的第一次講話。“叛逆和瘋狂的青春當然可以,但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活在)底層!”“怕吃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若想成為非常之人必須學會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就是刻苦!” 她的講話迅速在網絡走紅,大家紛紛轉發、討論關于“吃苦”的話題,王

11、校長犀利的言辭也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有贊成的,當然也有質疑的。 對于王桂蘭校長的觀點,你怎么看?請寫一個議論性文段,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蒙:繼承。 2.答案:C 解析:為結構助詞,的。為代詞,這。為代詞,他。為動詞,到。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西周都于河南東部舊王城,東周都于鞏。 6.答案:D 7.答案:賈誼故居修繕工程即將完工,近日將恢復對外開放。 解析:作答本題,要仔細閱讀新聞材料,抓住新聞材料涉及的主要對象及事件。材料中涉及的主要對象是賈誼故居,事件是修繕工程即將完工,近日將恢復對外開放。對這些內容進行整理概括即可得出

12、答案。 8.答案:(1).D;(2).D;(3).B (4).貴為天子,擁有天下,自己卻遭擒獲,這是因為他們挽救敗亡的策略錯誤啊。 從而了解興盛衰亡的道理,明辨權位勢力的適當運用,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時。 (5).秦王滿足于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秦二世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子嬰孤立無親,無人輔佐。忠臣不敢進諫,智士不敢出主意。 解析:(1).“遂”“藉使”為連詞,其前應斷開,排除A、B兩項。“庸主之材”意為一般君主的才能,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項。 (2).五等爵位指的是公、侯、伯、子、男。 (3).原文說的是“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 (4).注意關鍵詞“禽”“

13、救”“非”的翻譯。注意關鍵詞“察”“審”“宜”“有時”的翻譯。 (5).題干問的是秦滅亡的原因,具體作答時,可從君主和臣下兩方面來分析。從君主的角度分析時,可從秦王、秦二世、子嬰三人的行為、處境等方面總結;從臣下的角度分析時,可抓住關鍵句“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等進行總結。 【參考譯文】 秦兼并了諸侯國,在崤山以東設置了三十多個郡,修整好各地的關隘,占據各地的險要地勢,整備精良的武器裝備,(派軍隊)守護著這些地方。然而陳涉憑著幾百名散亂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兵器,僅僅靠著農具,雖然沒有給養,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飯,縱橫馳騁天下,所向無敵。秦軍險阻之地防守不住了,關卡和橋

14、梁來不及關閉,長戟刺不了,強弩射不了。楚軍很快深入境內,鴻門一戰,竟然連像籬笆那樣的阻攔都沒有遇到。于是崤山以東大亂,諸侯紛紛起事,豪杰相繼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東征。章邯趁機憑借眾多兵力,在外面跟諸侯做交易,來圖謀他的君主。大臣們不忠誠,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子嬰登位,最終也不曾覺悟。假使子嬰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僅僅得到中等的輔佐之臣,崤山以東地區即使混亂,秦的地盤還是可以保全的,宗廟的祭祀也不會斷絕。 秦地,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環繞,形成堅固防御,是個四面都有險要關塞的國家。從繆公以來,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個國君,經常在諸侯中稱雄。難道代代賢明嗎?這是它的地理形勢造成的。況且天下各國曾經同心合

15、力進攻秦,然而卻被險要阻塞之地困住不能前進。難道是因為勇氣、力量和智慧不夠嗎?是地形不利,地勢不便啊。秦把小邑并為大城,在險要關塞駐軍防守。諸侯們出身平民,是為了利益聯合起來的,并沒有一般占據王位者的德行。他們的交往還不親厚,他們的下屬還未親附,名義上是說滅秦,實際上是為自己謀求私利呀。他們看見秦的防御是難以進犯的,就必定退兵。如果能安定本土,讓人民休養生息,以等待他們的衰敗,收服弱小,扶助疲敝,就不用擔心在天下實現不了自己的愿望了。貴為天子,擁有天下,自己卻遭擒獲,這是因為他們挽救敗亡的策略錯誤啊。 秦王滿足于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

16、禍患;子嬰孤立無親,自處危境,卻又柔弱而沒有人輔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在這個時候,世上并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啊,然而他們之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是因為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掉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雙腳緊靠著站著,閉上嘴巴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忠臣不敢進諫,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大亂,壞消息不讓皇上知道,這難道不可悲嗎?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所以設置公卿、大夫和士,來整飭法令,設立刑罰,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強盛的時候,禁止殘暴誅討叛亂,天下服從;衰弱的時候,也能靠春秋五霸為天子征討,諸侯也順從;它削弱的時候,也能內部加強守護,外部交好其他國家而使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強盛的時候,法規條例繁苛,刑罰殘酷,天下震動不安;等到它衰弱的時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順序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延續了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在根本的和次要的方面皆失,所以統治不能長久。由此看來,安定和危亡的綱紀相距太遠了!俗話說:“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