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人身世遭遇解讀詩歌的藝術風格_第1頁
從詩人身世遭遇解讀詩歌的藝術風格_第2頁
從詩人身世遭遇解讀詩歌的藝術風格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詩人身世遭遇解讀詩歌的藝術風格高考題目中關于詩歌鑒賞的角度有形象、思想內容、表達技巧等幾個方面。有時候命題人可能會提一個看似籠統,實那么詳細的問題,比方:對這首詩歌的藝術風格方面進展鑒賞。我們很多同學便對這么個龐大的問題無從下手了。其實,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不必驚慌。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這樣的概念。什么是藝術風格,它包括那些方面,而在這一首詩歌中比擬突出的是什么,順著這個思路走,你就知道命題者想讓你從什么角度答題了。論文聯盟.LL.編輯。那么什么是藝術風格?藝術風格就是一個作家或者藝術家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個性。這種特色和個性的形成,往往與個人的身世與人生際遇有關系。所以,理解

2、一個詩人的藝術風格的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可以知曉一點有關這個作者的知識,比方他所生活的時代,他一生有哪些重要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無因時代或者生活變故而發生風格上的改變?貫穿此人一生的有那些重要的人生理想或者抱負,這些都是理解一個作者一首詩歌的一些必要前提。再者,藝術風格分多方面的內容,比方表現手法,比方修辭手法,比方其他的表達技巧等等。在這里以李白的詩歌為例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盛唐詩歌的氣,情,神在李白的詩歌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發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實浩瀚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可以說:“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3、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到達了完美的統一。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非常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方,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極度的夸大、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夢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在?夢游天姥吟留別?

4、、?蜀道難?等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望天門山?是李白七絕佳作中的一首。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在大自然懷抱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屬興到神會,一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剎那的感覺,無窮的韻味,所表現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當然,僅僅憑借一首?望天門山?是缺乏以說明李白的七絕之妙的。李白的七絕,以山水詩歌和送別詩為多。在這些詩歌中,有一種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氣質,以其天真純樸的童心,與山水冥合。無論寫景言情,都有種一氣流貫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山中問答?。轉貼于論文聯盟.ll.李白不僅七絕的成

5、就卓越,而且樂府和歌行體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績。如樂府詩?蜀道難?,?行路難?等運用大膽的夸大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觀感受,以縱橫恣肆的文筆形成了磅礴的氣勢。李白將自己的浪漫氣質帶入樂府,使古題樂府詩歌獲得新的生命,把樂府詩歌創作推向無與倫比的頂峰。而李白的歌行創作成就比樂府高。如?夢游天姥吟留別?等作品,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到達了隨心所欲而變化莫測,搖曳多姿的境界。充分表達了盛唐詩歌氣來,情來而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壯大奇偉的陽剛之美。綜觀李白詩歌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李白是個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一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他的作品藝術個性也是獨一無二的。同時,我們對他的

6、創作風格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他的詩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詳細事件做細致的描繪。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鮮明的特點是,它往往是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與噴發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他的詩歌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詩歌中的意象多為:大鵬,巨魚,長鯨,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壯美雄奇之物。這為其提供了更多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詩歌語言風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根本色彩。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修飾的詩,常呈現出透明純潔而又絢麗奪目的光榮,反映出其不肯茍同與世俗的高潔人

7、格。為什么李白的創作風格是如此的浪漫飄逸又奔放奇逸?這就使我們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李白出身于一個富有的,有文化教養的家庭。使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的少年時代生長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氣氛濃郁的地方,環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甚大。道教影響,幾乎伴隨他的一生。大約18歲左右,他學習縱橫術。我認為,就是因為他青少年時代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使他具有了狂傲飄逸灑脫的氣質。開元十二年724,李白開場游歷生活,并屢次希求薦用,屢遭失敗。使他對朝廷充滿不滿與絕望的情緒,但又關心國家大事,希望建功立業的心情并無減退。直到李光弼出征東南,他半道病還,病逝為止。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詩人一般的“濟蒼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時,道教思想貫穿他一生。因此,他過于理想化的人生設計與失敗之間不停地來回,使他常陷于悲憤,不平,絕望之中,又保持著自負,自信和豁達,昂揚的精神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