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雨水排水設計規范【篇一: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 條文說 明】室外排水設計gb50014-2006條文說明規范總則1.0.1 說明制訂本規范的宗旨目的。1.0.2 規定本規范的適用范圍。 本規范只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城鎮、工業區和居住區的永久 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設計。關于村莊、集鎮和臨時性排水工程,由于村莊、集鎮排水的條件和 要求具有與城鎮不同的特點;臨時性排水工程的標準和要求的安全 度比永久性工程為低,故不適用本規范。關于工業廢水,由于已逐步制訂各工業廢水的設計規范,故本規范 不包括工業廢水的內容。1.0.3 規定排水工程設計的主要依據和基本任務。1989 年 12
2、月 26 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 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一切城鎮,都必須制定城鎮規劃,按照規劃實施管理。城鎮總體規 劃包括各項專業規劃。排水工程專業規劃是城鎮總體規劃的組成部 分。城鎮總體規劃批準后,必須嚴格執行;未經原審批部門同意,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據此,本條規定了主要依據。2000 年 9 月 25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293 號頒發的建設 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規定,設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根據建設工 程的要求,對建設工程所需的技術、經濟、資源、環境等條件進行 綜合分析、論證,充分體現節地、節水、節能和節材的原則,編制
3、 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 統一的設計文件。據此,本條規定了基本任務和應正確處理的有關方面關系。1.0.4 規定排水制度選擇的原則。分流制指用不同管渠系統分別收集和輸送各種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 水方式。 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系統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 水方式。分流制可根據當地規劃實施和經濟情況,分期建設。污水由污水收 集系統收集并輸送到污水廠處理;雨水由雨水系統收集,并就近排 入水體,可達到投資低, 環境效益高的目的,故推薦新建地區采用分流制。舊建成區由于歷 史原因,一般已采用合流制,要改造為分流制難度較大,故規定同 一城鎮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同時規定合流
4、制排水系統應設置污 水截流設施,以消除污水和初期雨水對水體的污染;初期雨水由于 路面污染和管渠中的沉積污染,其污染程度相當嚴重,對水體保護 要求高的地區,可對初期雨水進行截流、調蓄和處理。雨水資源是 陸地淡水資源的主要形式和來源,在缺水地區,宜對雨水進行收集、 處理和綜合利用。1.0.5 規定進行排水系統設計時,從較大范圍綜合考慮的若干因素。根據國內外經驗,污水和污泥可作為有用資源,應考慮綜合利用, 但在考慮綜合利用和處置污水污泥時,首先應對其衛生安全性、技 術可靠性、經濟合理性等情況進行全面論證和評價。與鄰近區域內的污水和污泥的處理和處置系統相協調包括: 一個區域的排水系統可能影響鄰近區域,
5、特別是影響下游區域的環 境質量,故在確定該區的處理水平和處置方案時,必須在較大區域 范圍內綜合考慮;根據排水專業規劃,有幾個區域同時或幾乎同時建設時,應考慮合 并處理和處置的可能性,因為它的經濟效益可能更好,但施工時間 較長,實現較困難。前蘇聯和日本都有類似規定。如設計排水區域內尚需考慮給水和防洪問題時,污水排水工程應 與給水工程協調,雨水排水工程應與防洪工程協調,以節省總造價。根據國內外經驗,工業廢水只要符合條件以集中至城鎮排水系統 一起處理較為經濟合理。在擴建和改建排水工程時,對原有排水工程設施利用與否應通過 調查作出決定。1.0.6 規定工業廢水接入城鎮排水系統的水質要求。 從全局著眼,
6、工業企業有責任根據本企業廢水水質進行預處理,使 工業廢水接入城鎮排水系統后,對城鎮排水管渠不阻塞,不損壞, 不產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氣體,不傳播致病菌和病原體,不危 害操作養護人員,不妨礙污水的生物處理,不影響處理后出水的再 生利用和安全排放,不影響污泥的處理和處置。排入城鎮排水系統 的污水水質,必須符合現行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 )、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 cj3082 )等有關標準的規定。1.0.7 規定排水工程設計采用新技術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規范應及時地將新技術納入。凡是在國內普遍推廣、行之有效、積 有完整的可靠科學數據的新技術,應積極納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 展,
7、新技術還會不斷涌現。規范不應阻礙或抑制新技術的發展,為 此,鼓勵積極采用經過鑒定、節地節能、經濟高效的新技術。1.0.8 規定采用排水工程設備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的主要原則。 械化和自動化設備。1.0.9 關于排水工程尚應執行的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規定。 有關標準、規范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 )、建 筑設計防火規范( gbj16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 gb18918 )和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 gbj87 )等。 為保障操作人員和儀器設備安全,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 的規定,監控設施等必須采取接地和防雷措施。 由于排水工程的污水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
8、物質,根據建筑設計防 火規范 gbj16 的規定,建筑物應按二級耐火等級考慮。建筑物構件 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以及室內設置的消防設施均應符合建筑設 計防火規范 gbj16 的規定。排水工程可能會散發惡臭氣體,污染周圍環境,設計時應對散發的 臭氣進行收集和凈化,或建設綠化帶并設有一定的防護距離,以符 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918 的規定。鼓風機尤其是羅茨鼓風機會產生超標的噪聲,應首先從聲源上進行 控制,選用低噪聲的設備,同時采用隔聲、消聲、吸聲和隔振等措 施,以符合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 gbj87 的規定。1.0.10 關于在特殊地區設計排水工程尚應同時符合有關專門規范的
9、規定。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規定城市旱流污水設計流量的計算公式。 設計綜合生活污水量 qd 和設計工業廢水量 qm 均以平均日流量計。 城市旱流污水 ,由綜合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組成。綜合生活污水由居 民生活污水和公共建筑污水組成。居民生活污水指居民日常生活中 洗滌、沖廁、洗澡等產生的污水。公共建筑污水指娛樂場所、賓館、 浴室、商業網點、學校和辦公樓等產生的污水。 規定地下水位較高地區考慮入滲地下水量的原則。 因當地土質、地下水位、管道和接口材料以及施工質量、管道運行 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當地下水位高于排水管渠時,排水系統設計應 適當考慮入滲地下水量。入滲地下水量宜根據測定資料確
10、定,一般 按單位管長和管徑的入滲地下水量計,也可按平均日綜合生活污水 和工業廢水總量的 1015% 計,還可按每天每單位服務面積入滲的 地下水量計。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和廣州市市政園林局測 定過管徑為 1000 1350mm 的新鋪鋼筋混凝土管入滲地下水量,結 果為:地下水位高于管底 3.2m ,入滲量為 94m3/(km2d) ;高于管底 4.2m ,入滲量為 196 m3/(km2d) ;高于管底 6m ,入滲量為 800 m3/(km2d) ;高于管底 6.9m ,入滲量為 1850 m3/(km2d) 。上海某 泵站冬夏二次測定,冬季為 3800m3/ ( km22d ),夏季為
11、 6300 m3/ ( km22d );日本指南規定采用經驗數據,按每人每日最大污水量 的 1020% 計;英國規范建議按觀測現有管道的夜間流量進行估算; 德國 atv 標準規定入滲水量不大于 0.15l/(s2hm2) ,如大于則應采取 措施減少入滲;美國按 0.01 1.0m3/(d2mm-km) (mm 為管徑, km 為管長)計,或按 0.228 m3/(hm22d) 計。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水力計算時,公式 (3.1.1) 后應加入入滲地 下水量 qu ,即 qdr=qd+qm+qu 。規定居民生活污水定額和綜合生活污水定額的確定原則。 按用水定額確定污水定額時,排水系統完善的地
12、區可按用水定額的 90%計,【篇二: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gb 50015-2003設計雨水流量應按下式計算:(4.9.2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區的雨水管道的設計降雨歷時, 可按下列規定確定: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設計降雨歷時按 5min 計算。居住小區雨水管道設計降雨歷時應按下式計算: (4.9.4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排水設計重現期應根據建筑物的重要程度、 匯水區域性質、地形特點、氣象特征等因素確定,各種匯水區域的 設計重現期不宜小于表 4.9.5 中規定
13、的數值:各種屋面、地面的雨水徑流系數可按表 4.9.6 采用。雨水匯水面積應按地面、屋面水平投影面積計算。高出屋面的 側墻,應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為有效匯水面積計算。 窗井、貼近高層建筑外墻的地下汽車庫出入口坡道和高層建筑裙房 屋面的雨水匯水面積,應附加其高出部分側墻面積的二分之一。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應設置溢流口、溢流堰、溢流管系等溢 流設施。溢流排水不得危害建筑設施和行人安全。一般建筑的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工程與溢流設施的總排水能力 不應小于 10 年重現期的雨水量。重要公共建筑、高層建筑的屋面雨 水排水工程與溢流設施的總排水能力不應小于 50 年重現期的雨水量建筑屋面雨水管道設計
14、流態宜符合下列狀態:檐溝外排水宜按重力流設計。長天溝外排水宜按壓力流設計。高層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宜按重力流設計。工業廠房、庫房、公共建筑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宜按壓力流設計。高層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應單獨排放。陽臺排水系統應單獨設置。陽臺雨水立管底部應間接排水。屋面雨水管道如按壓力流設計時,同一系統的雨水斗宜在同 一水平面上。屋面排水系統應設置雨水斗、不同設計排水流態、排水特征 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統應選用相應的雨水斗。雨水斗的設置應根據屋面匯水情況并結合建筑結構承接、管 系敷設等因素確定。雨水斗的設計排水負荷應根據各種雨水斗的特性、并結合屋 面排水條件等情況設計確定。天溝布置應以伸縮縫、沉降縫、變形縫為
15、分界。天溝坡度不宜小于 0.003 。居住小區內雨水口的布置應根據地形、建筑物位置、沿道路 布置,下列部位宜布置雨水口:道路交匯處和路面最低點。建筑物單元出入口與道路交界處。建筑雨水落水管附近。小區空地、綠地的低洼點。地下坡道入口處(結合帶格柵的排水溝一并處理)。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懸吊管應按非滿流設計,其充滿 度不宜大于 0.8 ,管內流速不宜小于 0.75m/s 。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埋地管可按滿流排水設計,管內 流速不宜小于 0.75m/s 。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的最大設計泄流量,應按表 4.9.22 確定。壓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道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懸吊管與雨水斗出口的高差應大
16、于 1.0m 。懸吊管設計流速不宜小于 1m/s 。立管設計流速不宜大于 10 m/s 。雨水排水管道總水頭損失與流出水頭之和不得大于雨水管進口、 出口的集合高差。懸吊管水頭損失不得大于 80kpa 。壓力流排水管系各節點的上游不同支路的計算水頭損失之差,在 管徑小于等于 dn75 時,不應大于 10kpa ;在管徑大于等于 dn100 時,不應大于 5kpa 。壓力流排水管系出口應放大管徑,其出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1.8m/s ,如其出口水流大于 1.8m/s 時,應采取消能措施。各種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徑和橫管的最小設計坡度宜按表確定。雨水排水管材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1 重力流排水系統多層建筑宜
17、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高層建筑宜采 用承壓塑料管、金屬管。2 壓力流排水系統多層建筑宜采用內壁較光滑的帶內襯的承壓排水 鑄鐵管、承壓塑料管和鋼塑料復合管等,其管材工作壓力應大于建 筑物凈高度產生的凈水壓。用于壓力流排水的塑料管,其管材抗環 變形外壓力應大于 0.15mpa 。小區雨水排水系統可選用埋地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鋼筋混凝土管、 鑄鐵管等。建筑屋面各匯水范圍內,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 2 根。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懸吊管管徑不得小于雨水斗連接 管的管徑,立管管徑不得小于懸吊管的管徑。壓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立管管徑應經計算確定,可小于 上游橫管管徑。屋面雨水排水管的轉向處宜做順水連接。屋面排
18、水管系應根據管道直線長度、工作環境、選用管材等 情況設置必要的伸縮裝置。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統中長度大于 15m 的雨水懸吊管,應設檢 查口,其間距不宜大于 20m ,且應布置在便于維修操作處。有埋地排出管的屋面雨水排出關系,立管低部應設清掃口。雨水檢查井的最大間距可按表 4.9.34 確定。寒冷地區,雨水立管應布置在室內。雨水管應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的承重結構上。【篇三:雨水口布置要求】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cjj 37-90第條 雨水口的設置規定如下: 一、道路匯水點、人 行橫道上游、沿街單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徑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 水口等處均應設置口。道路低洼和易積水地段應根據需要適當增加 雨水口。
19、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聯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緣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緣石平箅式雨水口適用于有 緣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適用于無緣石的路面、廣場、地面低洼聚 水處等。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適用于有緣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 適用于箅隙容易被雜物堵塞的地方。聯合式口是平箅與立式的綜合形式,適用于路面較寬、有緣石、徑 流量較集中且有雜物處。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約為 /,聯合式雨水口約為 /。大雨時易被雜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應乘以 的系數。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經計算確定。四、平箅式口的箅面應低于附近路面,并使周圍路面坡 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進水孔底面應比附近路面略低。雨水口
20、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冰凍地區應對井及其基礎采取 防凍措施。在泥沙量較大的地區,可根據需要設沉泥槽。五、雨水口連接管最小管徑為。連接管坡度應大于或等 于,長度小于或等于,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 必要時口可以串聯。串聯的雨水口不宜超過三個,并應加大出口連 接管管徑。 雨水口連接管的管基與雨水管道基礎做法相同。七、平面交叉口應按豎向設計布設口,并應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 水流入交叉口。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j 22-87第 3.5.7 條 口的型式和數量,應按徑流量及泄水能力確定。 在道路縱斷面凹處和路面低洼集水點,應設置口;在地下管線頂上, 不應設置口。在道路交叉口處,應以不發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為原
21、則,按徑流趨向和等高線設計要求設置雨水口。雨水口的間距,宜采用 30 80m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雨水收集553 雨水口宜設在匯水面的低洼處,頂面標高宜低于地面10 20mm 。5 54 雨水口擔負的匯水面積不應超過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間距 不宜超過 40m 。5 7 雨水排除572 當綠地標高低于道路標高時,宜設在道路兩邊的綠地內, 其頂面標高應高于綠地 20 50mm 。573 雨水口宜采用平算式,設置間距不宜大于 40m 。5 72 推薦雨水口的設置位置和頂面設置高度。 綠地低于路面,故推薦雨水口設于路邊的綠地內,而不設于路面。 低于路面的綠地或下凹綠地一般擔負對
22、客地來的雨水進行入滲的功 能,因此應有一定容積儲存客地雨水。雨水排水口高于綠地面,可 防止客地來的雨水流失,在綠地上儲存。條文中的20 50mm ,是與 6 111 條要求的路面比綠地高 50100mm 相對應的,這樣, 保證了雨水口的表面高度比路面低。5 73 推薦雨水口形式和設置距離。 建設用地內的道路寬度一般遠小于市政道路,道路做法也不同。設 有雨水利用設施后雨水外排徑流量較小,一般采用平算式均可滿足 要求。間距隨雨水口的大小變化很大,比如有的成品很小,間距可 減小到 10 多米。核電廠總平面及運輸設計規范6.5.5 場地間距,一般為 30-80m; 低洼和易積水地段或少雨地區 ,的數
23、量,宜適當增減。平算式,算面應低于附近地面3cm ,且四周坡向雨水口。 6.5.6 城市型道路雨水口間距,宜按表 6.5.6 的規定設置,縱坡小于 3% 或雨水集流的地段,的間距要適當加密或采用橫隔道路的 多算雨水口。城市型道路間距 表 6.5.66.5.7 應設置在集水方便并與雨水干管檢查井或連接井的支管短捷處, 不宜設在建筑物門口、人行道出口和地下管道頂上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 50187 93第 6.4.6 條 ,應位于集水方便、與雨水管道有良好連接條件的地段。 口的間距 ,宜為 2550m 。當道路縱坡大于 2%時,雨水口的間距可 大于 50m 。其型式、數量和布置,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計算確定。當 道路的坡段較短時 , 可在最低點處集中收水,其 的數量應適當增加。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gb 50014 20064.7 雨 水 口的形式、數量和布置,應按匯水面積所產生的流量、的泄水能 力及道路形式確定。間距宜為 2550m 。連接管串聯雨水口個數不宜超過 3 個。 連接管長度不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防殺病毒軟件項目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聚烯烴類線纜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粉末橡膠聚硫橡膠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探索青少年健康飲食》課件
- 綜合樓裝修改造工程
- 韓國中美洲合作協議
- 高分攻略 籃球裁判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省直工傷保險協議機構申請表
- 種子繁育員個人履歷書寫試題及答案
- 透徹理解籃球裁判員試題及答案
- 產品終檢記錄表
-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word文檔(三篇)
- 暖通空調鍋爐系統詳細介紹
- MT 194-1989煤礦用巷道支架試驗方法與型式檢驗規范
- 蝴蝶小知識及標本制作
- FZ/T 13056-2021滌粘混紡色紡彈力布
-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教案- 美術鑒賞
- 構圖基礎課件
- 文件記錄控制培訓課件
- 禮儀文書寫作課件
- 微組裝建線匯總-微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