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報告_第1頁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報告_第2頁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報告_第3頁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報告_第4頁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29杭州市科技情報調研課題(2006434M11)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浙江科技學院項目名稱: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任務來源:杭州市科學技術局承擔單位:浙江科技學院協作單位:浙江樹人大學杭州市格林農莊課題組成員:李長安 浙江科技學院 樊錢濤 浙江科技學院陳梅蘭 浙江樹人大學趙玉虎 浙江科技學院呂海萍 浙江科技學院李 秦 杭州市格林農莊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可行性調研報告摘要: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地發展,同時又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維護農業生態平衡,已成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問題。實踐證明,傳統農業解

2、決不了這一問題;現代石油農業的生物學產量大為提高,但給農業環境帶來的問題在某些方面更為嚴重。因此利用生態循環農業的組合技術,也就是各種單項技術的優化組合和裝配來提高農業的生物學產量的研究已成為必然。根據杭州市的生態建設規劃,杭州市要在十二年內建成一個生態城市,其中農業的生態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如何根據杭州的地理位置,氣候、地質、地貌、土壤資源等特點,通過調研篩選出一個適合杭州的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從而以點帶面,全面的推進杭州市的生態農業建設,促進杭州生態城市建設有很重要的意義。關鍵詞: 生態農業; 傳統農業;循環模式 組合技術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

3、168098482 第一章緒論 PAGEREF _Toc168098482 h 3 HYPERLINK l _Toc168098483 1.1現代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 PAGEREF _Toc168098483 h 3 HYPERLINK l _Toc168098484 1.2調研的動機與目的 PAGEREF _Toc168098484 h 3 HYPERLINK l _Toc168098485 第二章 國內外生態農業循環的主要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485 h 4 HYPERLINK l _Toc168098486 2.1按循環的范圍進行分類 PAGEREF _Toc1680

4、98486 h 4 HYPERLINK l _Toc168098487 2.1.1 農田內循環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487 h 4 HYPERLINK l _Toc168098488 2.1.2 種養間的循環結構 PAGEREF _Toc168098488 h 5 HYPERLINK l _Toc168098489 2.2基于農業的大循環 PAGEREF _Toc168098489 h 5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0 2.2.1農業經營實體之間的循環 PAGEREF _Toc168098490 h 5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

5、1 2.2.2城市工礦和農村之間的循環 PAGEREF _Toc168098491 h 5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2 2.2.3農業與地球生物化學循環 PAGEREF _Toc168098492 h 6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3 2.2 按接口技術的連接方向不同分類 PAGEREF _Toc168098493 h 6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4 2.2.1時空結構型 PAGEREF _Toc168098494 h 6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5 2.2.2食物鏈型 PAGEREF _Toc168

6、098495 h 6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6 2.2.3時空食物鏈綜合型 PAGEREF _Toc168098496 h 6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7 2.3 按產生能源的要求設計的生態農業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497 h 7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8 2.3.1 北方四位一體能源生態農業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498 h 7 HYPERLINK l _Toc168098499 2.3.2南方“豬沼果”能源生態農業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499 h 7 HYP

7、ERLINK l _Toc168098500 2.5.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態農業摸式 PAGEREF _Toc168098500 h 7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1 第三章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方式與存在問題 PAGEREF _Toc168098501 h 9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2 2.1杭州市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狀況 PAGEREF _Toc168098502 h 9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3 2.2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呈現的特征 PAGEREF _Toc168098503 h 9 HYPERLINK l

8、_Toc168098504 2.1.1 “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04 h 9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5 2.1.2杭州市“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05 h 10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6 2.1.3竹林(果園)雞共生生態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06 h 20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7 2.1.4生態庭院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07 h 21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8

9、2.1.5綜合生態水產養殖場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08 h 22 HYPERLINK l _Toc168098509 2.1.6加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09 h 22 HYPERLINK l _Toc168098510 2.1.7秸桿還田生態循環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10 h 23 HYPERLINK l _Toc168098511 2.1.8“草莓網紋瓜(蔬菜)”間作套種模式 PAGEREF _Toc168098511 h 24 HYPERLINK l _Toc168098512 2.1.9塑料薄膜回收 P

10、AGEREF _Toc168098512 h 24 HYPERLINK l _Toc168098513 2.1.10農藥、肥料的使用 PAGEREF _Toc168098513 h 24 HYPERLINK l _Toc168098514 第四章 結論和建議 PAGEREF _Toc168098514 h 25 HYPERLINK l _Toc168098515 致謝 PAGEREF _Toc168098515 h 26第一章緒論1.1現代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生態農業。它不僅高度地涵蓋了各種先進農業的理論和模式,而且又使各種先進的理論和模式緊密地

11、結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從而產生出“三個效益”的統一,是農業理論和農業生產上的一大突破。現代生態農業的內涵主要包括如下八個方面:一是在現代食物觀念引導下,確保國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進一步依靠科技進步,以繼承中國傳統農業技術精華和吸收現代高新科技相結合;三是以科技和勞力密集相結合為主,逐步發展成技術、資金密集型的農業現代化生產體系;四是注重保護資源和農村生態環境;五是重視提高農民素質和普及科技成果應用;六是切實保證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七是發展多種經營模式、多種生產類型、多層次的農業經濟結構,有利引導集約化生產和農村適度規模經營;八是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牧漁,種養加、貿工農

12、有機結合,把農業和農村發展聯系在一起,推動農業向產業化、社會化、商品化和生態化方向發展。1.2調研的動機與目的根據杭州市的生態建設規劃,杭州市要在十二年內建成一個生態城市,其中農業的生態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如何根據杭州的地理位置,氣候、地質、地貌、土壤資源等特點,通過調研篩選出一個適合杭州的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從而以點帶面,全面的推進杭州市的生態農業建設,促進杭州生態城市建設有很重要的意義。第二章 國內外生態農業循環的主要模式生態農業的實質是在系統觀和戰略觀點指導下,把生態效益盡可能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統一起來,實現高產、高質、高效、循環、再生的農業方式。 循環既是生態農業賴以實現的方

13、式,又是生態農業運轉的必然結果。通過對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及主要管理關鍵的了解,將能夠更好地明了當地生態農業發展的選擇,確定循環農業的主要努力方向。生態農業模式按不同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有幾種。 2.1按循環的范圍進行分類2.1.1 農田內循環模式1、 間套種:例如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的間套種,就有不同物種間的養分交換,產生養分在作物間的循環;2、秸稈還田:通常是上一茬的作物秸稈,通過秸稈還田成為下一茬作物的養分,也有通過堆肥成為下一茬作物的養分;3、 農田養殖:稻田養鴨、養魚、養蟹、養青蛙等動物取食農田雜草和小動物,動物糞便回田成為作物肥料;4、坡地水保措施: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坡地養分和水

14、分可以更多地在林地、果園和梯田中循環利用。例如果園種草(生物措施)可以使養分留在果園內循環,水平梯田(工程措施)和水窖建設可以減少水分和養分離開坡地,增加循環; 5、接種根瘤菌或菌根菌:利用作物根系分泌物與微生物之間的物質相互作用,達到互利和循環的目的;6、 施肥控制:通過平衡施肥、控釋肥、精確農業等措施控制肥料的使用時間和使用量,減少養分投入和流失,可以增加系統內的利用效率和循環比例; 2.1.2 種養間的循環結構 1、種養直接連接:植物飼料動物肥料關系,例如飼料作物(玉米、大豆、苜蓿、象草、蘇丹草、黑麥草、三葉草)種植與養牛、養豬、養雞、養魚的結合,作物秸稈喂飼動物,動物糞便肥田;2、加沼

15、氣環節:豬沼果模式,四位一體(養豬沼氣種菜溫室)模式;3、加食用菌環節:(養殖業糞便種植業秸稈培養基)培養食用菌菌渣做農田肥料; 4、加蚯蚓環節:通過蚯蚓處理作物秸稈、動物糞便、污水處理廠污泥等,使廢物資源化后再重新利用,例如利用蚯蚓進行秸稈堆肥、糞便堆肥、污泥堆肥等;5、加魚塘環節:著名的桑基魚塘就是基上種桑養蠶,蠶沙下塘養魚,塘泥回基肥桑的循環模式,今天已經演化出花基魚塘、蔗基魚塘、草基魚塘、塘邊養鴨、塘邊養豬等循環體系; 2.2基于農業的大循環 2.2.1農業經營實體之間的循環種植業公司養殖業公司,種植業農場養殖業農場,種植業專業戶養殖業專業戶等經營實體之間的循環模式,例如專業果場向養雞

16、企業定期購買雞糞,種茶專業戶向種蔗專業戶購買蔗葉覆蓋茶園、向養牛專業戶收購牛糞等;2.2.2城市工礦和農村之間的循環七十年代前工業不發達,城市垃圾主要是有機物,大多數直接返還農村做有機肥。八十年代后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固體廢物以填埋焚燒為主、廢水集中處理為主,截斷了返還農村的通道。現在逐步提倡垃圾分類收集,其中的有機成分鼓勵更多循環到農林業。由于推行工業污水的達標排放、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分離、有害物質的處理技術進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更多可以適合循環使用;2.2.3農業與地球生物化學循環農業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本身就是全球物質循環的一部分,其中植樹造林和保護森林,對增加碳的循環吸收量,穩定大氣

17、二氧化碳濃度有重要作用。2.2 按接口技術的連接方向不同分類2.2.1時空結構型這是一種根據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征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而合理組建的農業生態系統,使處于不同生態位置的生物種群在系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陽能、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在時間上多序列、空間上多層次的三維結構,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均佳。具體有果林地立體間套模式、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農戶庭院立體種養模式等。2.2.2食物鏈型這是一種按照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規律而設計的一種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系統中一個生產環節的產出是另一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得系統中的廢棄物多次循環

18、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并有效的防止農業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具體有種植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養殖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種養加工三結合的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等。2.2.3時空食物鏈綜合型這是時空結構型和食物鏈型的有機結合,使系統中的物質得以高效生產和多次利用,是一種適度投入、高產出、少廢物、無污染、高效益的模式類型。2.3 按產生能源的要求設計的生態農業模式2.3.1 北方四位一體能源生態農業模式 在農戶庭院或田園,選一處坐北朝南、背風向陽的空地,建一個200-600平方米的日光溫室,其內部一端(南側除外)是20平方米的畜禽和1平方米的衛生廁所,畜禽舍

19、下部是6-10立方米的沼氣池,就組成了一個“四位一體”,農村能源生態模式。主要形式是養雞雞糞喂豬豬糞進入沼氣池沼氣用于生活燃氣照明、沼氣液渣作肥料生產大棚蔬菜,實現了養殖糞便的循環再利用,既改善生態循環,又增加了效益。2.3.2南方“豬沼果”能源生態農業模式該模式是利用山地、農田、水面、庭院等資源,采用“沼氣池、豬舍、廁所”三結合工程,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展“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園(或蔬菜、魚池等)面積、生豬養殖規模、沼氣池容積必須合理組合。工程技術:豬舍建造技術、沼氣池工程建設技術、貯

20、肥池建設技術、水利配套工程等。運作方式:沼氣用于農戶日常做飯點燈,沼肥(沼渣)用于果樹或其他農作物,沼液用于拌飼料喂養生豬,果園可以套種蔬菜和飼料作物,從而保證了育肥豬的飼料供給。農戶除養豬外,還包括養牛、養雞等養殖業;果業也可包括糧食、蔬菜、經濟作物等種植業。核心技術:養殖場及沼氣池建造、管理技術,果樹(蔬菜、魚池等)種植和管理等。2.5.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態農業摸式“五配套”能源生態農業模式是解決西北干旱地區的用水,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其主要內容是,每戶建一個沼氣池、一個果園、一個暖圈、一個蓄水窖和一個看營房。“五配套”模式以農戶庭院為中心,以節水農業、設施農業與

21、沼氣池和太陽能的綜合利用作為解決當地農業生產、農業用水和日常生活所需能源的主要途徑,并以發展農戶房前屋后的園地為重點,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等為手段,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以土地為基礎,以沼氣為紐帶,形成以農帶牧(副)、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結合的配套發展和良性循環體系。據陜西省的調查統計,推廣使用“五配套”模式技術以后,可使農戶從每公頃的果園中獲得增收節支3萬元左右的效益。第三章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的方式與存在問題2.1杭州市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狀況杭州市是一個多山的地區,“八山、半水、分半田”,淳安、建德、桐廬、臨安基本屬于山區,富陽、蕭山和余杭的一部分也

22、屬于山區。杭州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光溫同步、雨熱同季,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毫米,以春雨、梅雨和臺風雨為主,常年梅雨量350550毫米,約占全年的2531%;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2.2 杭州市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呈現的特征由于杭州各市縣自然資源、農業資源、地理狀況和經濟狀況的差異,各地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發展類型為多樣性。目前,按產業類型分,主要有種植主導型、畜牧養殖主導型、水產養殖主導型、綜合開發利用型

23、等。具體分以下幾種類型:2.1.1 “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 該模式是針對蓄禽養殖場畜禽污水的特點進行設計的,畜禽污水處理有一定的難度,一是排水量大,沖擊負荷強;二是固液混雜,有機質濃度較高,CODcr在8000mg/L10000mg/L之間;三是生豬養殖業系微利產業,受到自然和市場的雙重壓力。目前,國內外同類研究情況如下對于養殖場糞便污水的處理,國內外研究人員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既有好氧處理,也有厭氧處理,還有好氧+厭氧處理,以及氧化塘、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總體上來說可分為三種模式:還田模式,無動力自然處理模式,機械化處理模式。1、還田模式糞污還田是一種傳統的、經濟有效的糞污處置方法,可

24、以使畜禽糞尿不排向外界環境。它適用于遠離城市,經濟落后,土地寬廣,有足夠的農田消納養殖場糞污的地區,規模較小的分散養殖戶大多采用這種處置方法。2、無動力自然處理模式這種模式是中國沼氣研究和推廣人員在凈化沼氣池基礎上開發的一種養殖場糞污處理工藝。廢水處理以環境效益為主,同時兼顧能源(沼氣)回收。以厭氧消化為主體工藝,結合氧化塘或土地處理系統、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系統,可以使處理出水達到排放標準。它適用于離城市較遠,經濟欠發達,土地寬廣,地價較低,有灘涂、荒地、林地或低洼地可作廢水自然處理系統。養殖場規模中等,一般年出欄在5萬頭以下。當地勞動力價格較低,以人工清糞為主,水沖為輔,沖水量中等。這種模式

25、比較符合我市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際。3、機械化處理模式這種模式糞污處理系統由預處理、厭氧處理、好氧處理、后處理、污泥處理及沼氣凈化、儲存與利用等部分組成,需要較為復雜的機械設備和要求較為復雜的機械設備和要求高的構筑物,其設計、運轉均需要受過較高教育的技術人員來執行。與前兩種模式相比,這是一種技術含量最高的處理模式。它適用于地處大城市近郊,經濟發達,土地緊張,沒有足夠的農田消納豬場糞污的地區。豬場規模大,一般出欄在5萬頭規模以上。當地勞動力價格昂貴,主要使用水沖清糞,沖洗水量大,5萬頭豬場排放的糞尿污水在500m3/d以上。2.1.2杭州市“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1.“蓄禽沼作物”、“

26、蓄禽沼魚”生態模式(1)循環方式根據杭州市的土地資源及自然條件現狀,目前杭州市及各區縣開發出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為主要內容、以厭氧發酵沼氣池技術為核心、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為目標的農能生態項目。該工程采用了厭氧處理法凈化高濃度畜禽污水,通過排水系統預處理系統厭氧發酵系統厭氧過濾系統沼氣輸配系統沼肥輸配系統等工藝流程,使畜禽污水變廢為寶成為沼肥和沼氣,有力地保護了養殖場周邊生態環境。其主要厭氧發酵系統如圖1所示:沉淀池厭氧發酵池厭氧過濾池水壓間圖1 厭氧發酵系統簡而言之,就是將養殖場的糞便污水作為厭氧發酵沼氣池的原料,在嚴格缺氧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作用,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成優質可燃氣體沼氣和綠色有機肥

27、料沼肥,沼氣用于農戶的炊事用能和發電,沼肥用于種植各種農作物,同時推廣“豬沼果”、“豬沼竹”、“豬沼種”等農業生態模式,對生物質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多層次開發利用。這樣,該生態工程具備了消除污染、產生能源和綜合處理的三大功能,既消除了農業環境污染,又解決了一部分的能源問題,而且在厭氧發酵過程當中,病原菌、寄生蟲卵等一些病菌可被殺死,切斷了養殖場內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傳播環節。(2)較典型的幾家養殖場富陽市新旺養殖場是新登鎮生豬養殖規模最大的養豬場,地處新登上旺村,常年存欄量為3600頭。干糞由人工清理并作為有機肥出售,日排畜禽污水(沖欄水)35噸,水質中的CODcr在8000mg/L10000mg/

28、L之間,有機物濃度較高。厭氧發酵系統日產沼肥33噸,建設1畝氧化塘,并配套高壓污水泵一臺輸送沼肥,按季節性和農作物用肥需求,合理安排用肥計劃,沼肥施用范圍:50畝果樹園,320畝竹筍兩用林,410畝農田,16畝幼樹苗。富陽市場口鎮東圖畜禽養殖場是以生產烏雞綠殼蛋等產品為主的蛋雞畜禽場,蛋雞常年存欄量為5萬羽。干糞由人工清理并作為有機肥使用,日均畜禽污水(沖欄水)6噸,水質中的CODcr在20000mg/L30000mg/L之間,有機物濃度非常高。東圖畜禽養殖場厭氧發酵系統日產沼氣2225m3,可滿足該場日常用氣。由養殖場人工排出的干糞殘渣收集到儲糞池作為商品肥出售,按存欄量50000羽雞養殖場

29、的固體糞便產生量,建設50m3的儲糞池,并采取有效的防滲防漏措施,池壁滲透性標準為110-7cm/s,防止污染周邊水環境,同時在其上面搭建雨棚,防止降雨(水)的進入。在滿足進出料要求的前提下,將儲糞設施兩面封閉建造,切斷畜禽糞便中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蟲卵的傳染途徑,減少來自糞便中病原體可能引起的疾病傳播風險。沼肥施用范圍:1500畝珍珠蚌養殖塘、500畝荒山(種植板栗和玉米)、農田等。富陽市新沙奶牛場地處東洲街道新沙村,奶牛常年存欄量為100頭。干糞由人工清理并作為有機肥出售,日排畜禽污水(沖欄水)14t,水質中的CODcr在10000mg/L12000mg/L之間,懸浮物和有機物濃度較高

30、。新沙奶牛場厭氧發酵系統日產沼氣24m3,可滿足該場日常用氣。由養殖場人工排出的干糞殘渣收集到儲糞池作為商品肥出售,按存欄量100頭奶牛養殖場的固體糞便產生量,建設60m3的儲糞池,沼肥施用范圍:青飼料田(280畝)、食用桑果(330畝)、意柳樹(610畝)、農田、菜園等。新安江萬秋生態養殖場,建沼氣池容積320立方米,年豬場污水排放量6500噸,全部經過沼氣工程處理,并配備20立方米容積儲氣柜及脫硫、氣水分離設備。利用沼氣用作豬舍和管理房加溫、照明,為附近20個農戶提供炊事、照明能源;利用沼氣替代石油液化氣,采用噴火槍對母豬產房進行消毒滅菌;利用沼氣發電,解決了飼料加工、抽水、高壓泵抽吸沼肥

31、動力能源;利用沼肥種植140畝果園、10畝茭白、蓮藕等,多余沼液還提供當地農民種菜。運河鎮興旺蔬菜有限公司為例,該場在大棚內養豬,通過“豬”與“蔬菜”形成小生物圈,與為利用,互相促進。產生的沼氣主要用于食堂炊事、點燈和冬季大棚加溫(用沼氣燈可在一小時內升溫3)。呂連發養殖場處理后的沼液用于養魚、及馬鈴薯、番薯、桃樹、梨樹、板栗等作物,沼渣及干濕分離后的干糞經堆漚發酵腐熟后用于茶園、果園;同時產生的沼氣用于養殖場食堂炊事、點燈。黃菊芳生豬養殖場處理后的沼液泵入茶園五只貯肥池后澆灌茶園及馬鈴薯、番薯等到作物。沼渣及干濕分離后的干糞經堆漚發酵腐熟后用于茶園、竹林及馬鈴薯、番署等作物。通過我們調研發現

32、,該模式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得較好,基本上規模的養殖場都采用了該模式,資源得取了綜合利用,污染基本達到零排放。2“蓄禽作物”相結合模式(1)循環方式該工藝通過人工清理的方式,清理鮮糞到貯存間貯存,經一定時間風干后出售,部分鮮糞則作豬場綠化帶及生態林場有機肥用。豬尿及其它污水則排入沉淀池,分三級梯度沉淀,經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發酵的綜合處理,達到抑制和殺滅有害微生物、凈化水質的目的。上層清液流入凈化池進一步凈化沉淀,凈化后的水流放魚塘進行循環利用,而沉淀池的固體渣,能過定期清理,運至魚塘、生態林場和綠化帶作基肥。(2)典型養殖場浙江藍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循環方式,具體做法: 春末至秋末,豬場糞污經干

33、濕分離后,豬糞熟化至20畝大棚養蚯蚓,蚯蚓活體用作生態鱉基地的餌料,污水經生化處理后,用作水稻田施肥用水。秋末至春末,豬場糞污水經干濕分離后,熟化干糞到茶園、梨園施冬春肥,污水厭氧酸化處理后用于牧草田種植墨西哥玉米及黑麥草養羊。在生態鱉基地也形成生態小循環:用蚯蚓和專用鱉飼料喂甲魚,甲魚排泄物給水中鳙魚吃,鳙魚排泄物給池塘底層螺螄吃,螺螄作為水中清道夫,凈化有機物生成小螺螄再給甲魚當餌料,甲魚的池塘底泥又給堤壩上的梨樹做有機肥。 最終,形成了圍繞豬場廢棄物污染生態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將豬場廢棄物變廢為寶,綜合科學利用,園區逐步發展形成了蚯蚓養殖、生態鱉養殖、湖羊養殖、水稻、牧草、黃花梨、大棚蔬

34、菜種植及周邊山地茶葉種植的農業產業結構。目前該模式已成為全省的模版,而浙江藍天農業循環經濟標準正在緊張制定當中。萬強農莊總面積1000余畝。內建有4200平方米的標準豬舍,年產生豬5000多頭;園內還建有以黃花梨為主的總面積達520畝的水果園。萬強農莊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豬場每天產出的生豬糞尿首先經過干濕分離:豬糞進行堆積發酵和微生物接種,成為微生物有機菌肥、用于果園;稀液通過三級沉淀后用電泵抽至山上的八個貯存池之中,經果園中鋪設的地下管道成為果樹的水肥,噴施于果園中。農莊完全實現了封閉式循環,污物的“零排放”,做到了糞尿等污物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使農莊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道路。杭州昌

35、興動物養殖場把干糞提供給果農作有機肥,而豬糞水運往人工濕地種殖黑麥草,黑麥草作為魚糖中魚的青飼料。而氧化塘還可種殖水葫蘆和浮萍,用來喂養家禽和魚類。余杭金兔牧業中心兔糞綜合利用模式處理,經發酵處理的肥水泵入高塔并經管道后灌溉農田糧食作物、基地牧草,干濕分離后的干糞經堆漚發酵腐熟后用于農田、茶園、果園、竹林作有機肥。 4、該模式在推廣過程中的困難實施種養平衡一體化,將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是徹底解決畜禽污染的有效途徑。高濃度畜禽污水經過厭氧發酵處理,有機物含量如CODcr、BOD5可降解85%90%,產生的沼液、沼渣是適合農作物用肥的綠色無公害肥料,將沼肥用于農業生產,可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實現

36、畜禽污水的“零排放”,降低養殖場的治污成本,又可為種植業提供肥源,還促進了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但該污染治理工程在應用推廣中,存在著許多實際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養殖場和種植戶在短期內都有不利因素對于養殖場來說,建造有效、適宜的污水治理及配套設施需較高的成本;而對于種植戶來說,使用液態沼肥比化肥成本更高(主要是運輸和施用成本)。另外,根據農作物的養分需求進行肥料的施用也很困難,因為比起化肥來,沼肥的性質具有更加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如果種植戶要對沼肥進行計算并且沒有養分剩余,種植戶會面臨產量的損失和產品質量的負面影響。鑒于以上情況,只有在明確的政策要求下,在給予養殖場、種植戶適宜的建議和財

37、政支持條件下,在政策制定者、各方面專家以及養殖場和種植戶達成廣泛協作關系的情況下,種養結合才有可能成功地被引入。因此,畜禽污水的治理不僅是養殖場自身的事,與種植戶也有密切的關系,只有制定出合理的扶持政策和科學的用肥技術指導,讓施用沼肥的費用與化肥的費用相當,才能使種植戶有主動施用沼肥的意愿,種養結合一體化進程才能健康穩定地發展。(2)收益滯后性及收益率不高 從本質上來說,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是一種能源與環境的綜合性工程,其特點是在處理畜禽污水過程中,既可以獲得高效的能源,又可得到優質有機肥料、飼料和其它有機物質,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增加農民的收入,而且對生態環境具有清潔和保護作用,其環境功能十分

38、突出,這一點在工程完成以后表現的非常明顯。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在短期內不是很明顯。以富陽市東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為例: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總投資52.32萬元,年運行費用0.20萬元,年收益4.12萬元,按使用壽命20年計算,年實際純收入為1.30萬元,投資回收期很長。從財務角度看,工程的經濟效益評價比較差,缺乏較高的獲益率,在現階段還不具備商業化運行的能力,需要政府對此類項目實施投資補貼的政策。(5)融資渠道單一,財務評價失真養殖場污染治理項目的主要融資渠道是農戶自籌、銀行貸款和財政補助,而政府和銀行在進行項目評估時,通常采用一般工業項目的評估方法,由于治理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效益相比,

39、后者更為突出,但未以貨幣形式體現出來,而用常規財務評估的結論往往導致貸款評估失敗。因此,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的融資渠道不僅單一而且很不暢通,有必要改變象糞便污水治理工程這類環境效益比經濟效益顯著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評估方法和融資渠道。(6)消納大面沼肥土地的缺乏目前,畜禽污染治理有兩大難題,除了上面提到的資金問題,其次是能消納沼肥的大面積種植土地的問題,現在不少規模化養殖場附近的田地大都分田到戶,養殖場不可能有這么大的精力一家一戶進行談判收購或轉包過來,而如果沒有足夠的土地消化沼肥,畜禽污染治理的排放水就必須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其治理成本將是一般畜禽養殖場所難以承受的。 (7)零星養殖戶攤廣

40、難度大目前種養結合模式推廣主要集中在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范圍內,以養豬為例,通常在500頭以上。因為有省財政補助,同時各區縣財政按1:1配套,故種養結合模式養殖戶還是較愿意接受的。而對零星的養殖戶在推廣這種模式過程中難度非常大,原因有以下:一是國家無相應的補助政策,導致農民的積極性不高,其次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對該模式不了解,最后由于農民的經濟實力的限制。因此今后零星養殖戶排放的蓄禽廢水是農村主要污染源,也是構成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3稻鴨共生生態模式(1)模式的循環方式就是把傳統依靠化肥、農藥種植水稻的單一模式,調整為稻+鴨、稻+鴨+萍和稻+鴨+萍+角類等的多物種、多類型的種養模式。形成依靠鴨

41、在稻叢間中耕、除草,吃蟲、吃萍、排泄和換羽還田肥土等多項功能,實現不施化肥、農藥,不污染環境的有機稻作生產體系,育稻米、鴨和魚肉等都屬無公害產品,可放心食用。因此,稻鴨共育以水田為基礎,種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的自然生態和人為干預相結合的復合生態系統。(2)該模式的特色該模式的特色首先是不施化肥、農藥,為鴨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沒有污染又舒適的活動場所,其間的害蟲(包括飛虱、葉蟬、蛾類及其幼蟲、象甲、螻蛄、福壽螺等)、浮游和底棲小生物(小動物)、綠萍,為鴨提供豐富的飼料,并減少對水稻生育的危害;稻的茂密莖葉為鴨提供了避光、避敵的棲息地。鴨在稻叢間不斷踩踏,使雜草明顯減少,有著人工和化學除草的效果

42、;鴨在稻間不斷活動,既能疏松表土,又能促使氣、液、土三相之間的交流,從而把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長的氣體排到空氣中,氧氣等有益氣體進入水體和表土,促進水稻根系、分蘗的生長和發育,形成扇形株型,增強抗倒能力,起了中耕的作用;鴨在稻叢間連續活動,排泄物和換下來的羽毛,不斷掉入稻田,給水稻以追肥。據調查統計,一只鴨在稻叢間兩個月左右時間累計排泄物相當于47gN、70gP2O5和3lgK2O,按50m2稻間放養1只鴨的密度,其排泄物能夠滿足水稻正常生育所需的氮、磷、鉀養分。因而,稻鴨共育的自然生產系統,可以實現種稻低成本;生產的優質稻米無公害,野生化的鴨肉成為鮮美的綠色食品而售價高,效益好;稻區環境不受污染

43、,稻田可持續種養。 (3)這種模式主要優勢一是中耕除草。鴨子在稻田活動,起到了中耕耘田作用,是典型的“護田工”;二是除蟲;三是培肥土壤;四是抑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此外,稻鴨共育可以減少肥料、農藥的使用量,又能增產增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典型例子富陽市高橋鎮開展了本項目研究:稻種篩選常優l號、秀水110為實施的主栽品種。生產上,5月20日左右播種,6月20日左右移栽。鴨種選擇紹興麻鴨和雜交鴨。公鴨為主,搭配適量母鴨。放養前半個月購雛鴨,先在室內養5天左右,做好疫病預防工作,然后在放養區附近臨時水塘適應性馴養。雛鴨于7月5日左右入田放養,9月15日左右趕鴨出田,稻鴨有效共生期

44、達到75天左右。稻鴨共生期內的主要生產技術(1)合理稀植,確定適宜的放養密度:每667大田放養鴨子1112只,有利于放養鴨活動、覓食。(2)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施肥次數比對照田塊減1次追肥,施肥總量每667比對照減少6.5(尿素)。(3)分田塊擱田:全生長期采用有水層灌溉。同時為協調鴨子需水與水稻擱田之間的矛盾,當苗數達到計劃穗數的80時,在同區塊內采用分田塊適度擱田的方式,以滿足鴨子和水稻的生長生育要求。(4)科學防治病蟲草害鴨子是雜食性動物,它在田問覓食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使其成為控制有害生物發生量的自然天敵,對鴨子難以控制的稻叢間雜草人工拔除,螟蟲、刮青蟲等用“銳勁特”農藥進行防治。(

45、5)合理補充鴨食由于田間生物難以滿足鴨子的實際食量要求,補充鴨食是有效的輔助措施。補充鴨食主要在這三個時期:一是鴨子放入大田初期(1天左右),補充易消化、富營養的小鴨飼料;二是10天后,補充已提前繁育的綠萍(不添加其它人工飼料);三是后期,待鴨子長到l1.5后,逐漸增加補充一些早稻谷和綠萍等青飼料。鴨子出田后應在售前肥育1015天。 試驗結果(1)水稻單產提高、增產增收:示范區2.34h農田,平均單產447667,比對照增加2l667,增幅為4.93,以當年市場售價1.4元計,每667增收29.4元。(2)節約了生產成本:由于鴨子能夠比較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鴨糞又具有肥田作用,化肥、農藥施用次

46、數和用量明顯減少,明顯節約了生產成本支出。試驗期間減施一次除草劑,每667節約成本4元;減少3次病蟲防治,每667節約15元;少施尿素6.5,節省成本1O元;每667省工0.5工,節約成本12.5元。合計每667節省成本總額為41.5元。(3)養鴨增收:示范區共放紹興麻鴨和雜交鴨420只,收捕成鴨420只,成活率達100。養鴨收入6391元,扣除養鴨成本(鴨苗款、飼料款、藥劑款)l630元,純收入4761元,平均每667增收136元。 陸水良農場的“三種五養”模式“三種”:水稻、青飼料、馬鈴薯。“五養”:三批肉鴨、一批番鴨、一批土雞。三種五養”的季節安排:在養殖業上陸水良分別在2月下旬飼養第一

47、批肉鴨,先在室內飼養710天,然后放養于冬閑田中,肉鴨主要采食春季雜草,再輔以種植的青飼料和其它食物進行飼喂,在5月1日左右出售。在6月初購進第二批肉鴨,7月初購進第三批肉鴨,室內飼養后放養于大田,進行稻鴨共育,第二、三批鴨分別在7月下旬、8月下旬捕獲上市。9月初飼養番鴨一批,利用室內外空閑地及魚塘進行飼養,然后放養于水稻收割后的大田,利用收割失落的稻谷和田間雜草為食,在元旦左右出售。在9月下旬飼養土雞一批,適應性訓練后放養于收割后的大田,在春節前出售。在種植業上:1、水稻 于5月上旬分批播種,6月上旬移栽,一周后放入肉鴨。9月底10月初開始收獲。2、青飼料10上旬播種。3、馬鈴薯1月中旬播種

48、,5月底6月初分批收獲。1、品種選擇水稻品種選擇:選擇植株較高,壯稈抗倒的優質高產良種,如兩優培九、協優9308、中浙優1號等。馬鈴薯選用東農303等早熟品種 。肉鴨品種選擇覓食力、抗逆力、適應性強的品種,如紹興麻鴨、西湖綠頭野鴨等。因三種五養”技術在一個水稻生長季節,需在稻田放養二批肉鴨,因此稻鴨共育的肉鴨宜選擇體型輕小、全生育期較短的西湖綠頭野鴨。牧草以雞、鴨喜食的黑麥草為主,青飼料以個體較大、產量高的浙大長蘿卜為主。水稻培育管理:水稻移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一般在移栽后至雛鴨入田之前每畝施尿素7.5kg,促進稻苗早發棵,后期基本不施肥,鴨排泄的糞便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肥料。稻田雜草靠

49、鴨捕啄食和踩踏為主,一般不施用除草劑。稻鴨共育期間稻田害蟲主要靠鴨捕食為主,一般不用藥劑防治,后期視田間蟲害發生情況,及時用藥防治。稻草全程覆蓋種植馬鈴薯技術:選用無病蟲,無凍害,表面光滑,新鮮,大小適中的薯塊作種薯。播前開溝做畦,一般畦寬100cm,不需全田翻耕。播種時,種芽向上,平放在畦面上。行株距為30 cm 30cm,畦兩邊各留20cm。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下,施用量一般為三元復合肥5075kg/畝,擺種施肥后蓋草,厚度以810cm為宜,播種后通常不需除草、追肥和灌溉,收獲時,只要掀去稻草就可以揀薯。2004年陸水良看管著510畝良田和10萬多羽雞鴨,個人年凈收入37萬元。憑此,他成了當

50、地乃至全國有名的種糧“老板”,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種植大戶”榮譽稱號,同時被省政府評為浙江省優秀種糧大戶。(5)該模式推廣存在的問題該模式在推廣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主要原因有以下宣傳不到位,認識有誤區。 由于目前各方面重視力度不夠,宣傳工作不到位,對稻鴨共作技術很多農戶存在認識誤區,認為種植水稻已經夠麻煩、夠辛苦,再放養鴨子,豈不是更麻煩。有許多農民認為稻田放養鴨子,鴨子會吃小秧,會爬倒小秧,其實稻田放了鴨,稻田的除蟲、除草、施肥、中耕渾水、刺激水稻生長等諸多農活都交給鴨子去完成,鴨子成了不付工資的打工仔。農戶所做的事主要是照看鴨子。稻鴨共作雖然增加了放養鴨子、設置圍欄、搭建簡易鴨舍

51、等用工環節,但這樣卻省工,節省了農藥、化肥、除草劑的成本,減少了化肥、農藥、除草劑對環境的污染,生產出無公害的大米和鴨肉。對農戶來說,這筆賬是合算的。機制不適應,操作有困難。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戶均規模小,農民不重視。近年來,由于中央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增加農民種糧收益,同時也增大了農戶對土地的依賴心理,盡管外出務工收入較高,但多數農戶不愿放棄自己承包責任田,使得農戶種植規模普遍偏小,新技術應用后,戶均增收300-500元,對農戶吸引力不大,而且新技術應用有一定技術要求,農戶對新技術示范興趣不大,往往選擇風險不大效益穩定的稻麥兩熟,思想難統一,影響該項技術推廣應用。二是干部怕煩神,工作

52、不到位。稻鴨共作作為一項新技術,其應用有一定技術要求,在推廣過程中需要村組干部宣傳組織發動農戶參加,需要干部多煩神多費心,無疑增加了村組干部的工作量,而其收入卻不因此增加,造成許多干部主觀上對此項技術推廣重視不夠受。三是技術人員不增收,推廣不積極。目前由于受體制限制,農技部門忙吃飯、忙工資,從事農資經營人員多,進行技術推廣技術人員少,加之技術推廣產生效益與技術人員收入不掛鉤,技術推廣新技術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四是政策不落實,推廣有難度。近年來中央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保證糧食生產數量,但在提高農產品品質方面出臺的政策不多,稻鴨共作技術是一項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與傳統農業

53、相比需要增加鴨苗、飼料、生物農藥、有機肥及圍網投入。雖然投入的增加,能實現收入的增加,但多數農民沒有嘗試過,心中無把握,如無政策支持,多數農戶仍會選擇傳統技術,以保證安全無風險。加之,目前絕大多數米業加工企業,只重視擴大收購加工規模,獲得加工費實現利潤的增加,不重視通過產品品質提升獲取高附加值來增加效益,對品質增效未放在議事日程,特別是生產加工對采取稻鴨共作方式,不用化肥農藥生產的有機稻米市場潛力、品質增收潛力還未充分挖掘出來。五是技術不規范,養鴨有風險。稻鴨共作的農戶在養鴨過程中,有鴨肝炎、鴨瘟等病害的發生,特別是夏季高溫時節,鴨子的抗逆性下降,發病的概率增加,如養鴨戶不能及時發現稻田中病死

54、鴨子,其生蛆后其它鴨子一旦吃了此蛆極易死亡;自流灌溉地區,有時受天氣影響,不能及時進行稻田補水,也會造成稻田中鴨子受熱死亡,為減輕養鴨戶損失,鴨子往往會提早退出稻田,這些不但影響養鴨戶效益的提高,還對水稻后期病蟲害的控制效果有明顯影響。2.1.3竹林(果園)雞共生生態模式利用山地的地域優勢飼養優質雞,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利用山區丘陵地帶的雜果園或森林中放養土雞,覓食山中雜物,喂給少量配合飼料,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其營養價值豐富,肉味鮮美,倍受青睞。一是立體開發農林業,提高土壤利用率,竹林養雞有利于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使種植業和養殖業同步發展,促使農業由單一經營向立體復合經營方向發展,達

55、到一地多用,從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增加養殖業比重,有利于丘陵山地農作制度改革,發展多功能、高質量和高效益的農業。而竹林一雞農林系統模式為高效生態農業模式,不僅提供禽蛋類產品,促進竹子增產,又有利于農牧各業發展,調整農林業結構。丘陵山區若要發展,必須使山區種植業和養殖業資源得到合理開發,發展竹林一雞農林系統模式可促使種植業和養殖業比重向適宜方向發展,為丘陵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開辟新路。三是改善食品結構及品質,有利于人民健康,目前我國食品結構不盡合理,主要是動物蛋白比重較小,產品品質較差,農藥及有害物質殘留率較高。而竹林一雞農林系統模式中飼料實行原糧與飼料混合使用,雞生育期完全放養,產品品質提高

56、,杭州市畜牧獸醫總站抽樣檢驗結果表明,雞飼料及產品均符合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該模式的要點:一是雞舍的選址、建舍:育雛舍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干燥的山坡或丘陵地上,而且要求排水容易,舍內地面的地勢要稍高于周圍的地勢,有利于舍內排水和地面干燥,不宜建在低洼地,同時還要考慮遠離村莊及污染源。二是育雛前的準備和合適的溫度,育雛舍適宜溫度一般為3335,隨著日齡的增長,溫度可逐漸下降,從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至室溫1821。三是合適的濕度:一般在雛雞10日齡前,舍內濕度應保持65%70%,以后保持在55%60%。四是合理的通風和適宜的光照及合理的放養密度。該模式在放養期的飼養管理:一是放養舍的建造。二是

57、定期殺蟲和滅鼠等。該模式在杭州的山區實行得較多,種養簡單、方便,技術含量不高,特別在一些生態休閑農莊使用得較多。如余杭鎮格林農莊,現已種植各類果樹1000多畝,養殖本雞、綠殼蛋雞等三千多只,形成了雞在樹下覓食,雞糞尿等構成了果園的肥料。桐廬的香山農莊的“優質土雞竹園”發展模式,榮槐農莊的“優質土雞+板栗園”的發展模式等。該種生態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延長生態鏈。如果實的深加工等,如余杭格林農莊主要以生產密梨為主,而密梨的貯存與保鮮期卻是農莊令人頭痛的一件事,如能對密梨進行深加工,這樣就會增加更多的收入和就業機會。2.1.4生態庭院模式以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和太陽能熱水器利用為主要內容,實

58、行太陽能熱水器、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或戶用沼氣池)和優質燃氣(沼氣、石油液化氣、秸稈氣等)三配套,與農村改廁、改廚、改院相結合,形成農戶生態良性小循環,有效處理污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營造生態家園,增加清潔能源供給 ,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同時為農村環境整治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提供有效途徑。 基本要素:建造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分散或集中)或戶用沼氣池,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炊 事使用優質燃氣,核心技術: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技術; 杭州市濱江區山一村柴家塢自然村,全村44戶農戶的生活污水統一接入150立方米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進行處理,每家都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村里環境優美,被聯合國授予全球500 佳環保

59、生態村。2.1.5綜合生態水產養殖場模式 以漁業養殖為主,利用太陽能、沼氣作為魚塘冬季增溫的熱源,沼液作為魚飼料,沼渣作為種植飼料作物和蔬菜的有機肥料,建立水產養殖場生態良性循環。 基本要素:建一定水面的養魚塘(甲魚塘),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或根據養殖規模,配套建造 一個沼氣池,種植相應面積的飼料草生產基地。 核心技術:水產高產養殖技術; 太陽能熱水利用技術; 沼氣發酵技術;沼液養魚技術。2.1.6加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為了處理農副產品加工產生的廢棄物,采用厭氧發酵及時好氧處理技術,在作物長年季節可以充分利用廢水中的水肥資源進行農田灌溉,非種植季節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排放或回用作生產用水,同

60、時回收沼氣供民用,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態化處理,有效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基本要素:建造以沼氣發酵為核心技術的廢水處理工程,配套沼氣利用及廢水凈化回用等裝 置和設施。 核心技術:沼氣工程技術; 沼氣發酵技術; 好氧處理技術;典型模式:杭州市蕭山區城廂鎮下潦村榮達羽絨制品廠主要從事羽絨(毛)水洗加工,每日排放污水600多噸,嚴重污染環境,影響周邊的水產養殖和村民的環境衛生,為了治理污染,采用“水解厭氧好氧”處理技術,出水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同時年回收羽絨1700公斤,每日可得到回用水300噸,節約了水資源,年節支達20多萬元,一年即可收回投資。具有較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2.1.7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