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1頁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2頁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3頁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4頁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知識點歸納總結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一、常見的建筑1、人類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2、新的建筑材料指(鋼材)(玻璃)(塑料)(混凝土)。3、江南的房屋多為 (瓦房),主要為了適應當地 (多雨)。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5、(建筑機械)迅速發展,(建筑技術)的進步及各種(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繼出現。6、樓房構成層次:磚墻房間單元樓房7、不同地區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8、傣族竹樓用木支架架起來,可防潮、防蛇蝎四川民居屋頂大,晴天可擋太陽,雨天可遮風雨;窗大,便于通風采光

2、;圓頂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擋風取暖。北京四合院適合冬季冷多風沙的天氣,漂亮又擋風遮寒;江蘇民居,地基高,屋頂瓦片壘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9、建筑技術的進步及各種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繼出現,我們現在的建筑功能更具綜合性了。10、人類房屋是怎樣發展變化的?建筑技術的進步對人類房屋的發展有什么促進作用?答:人類房屋的發展經歷了由天然洞穴到現在的高樓大廈,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的過程。建筑技術的進步促進了人類房屋的。 二、巧妙的結構 1、趙州橋拱形結構,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結構,泰姬.馬哈陵圓屋頂結構,金字塔三角結構,安菲爾鐵塔框架結構,悉尼

3、歌劇院薄殼結構。英吉利海峽大壩實心結構2、為了使房屋結實,耐用,屋頂或墻體的鋼架結構一般是(三角形)。3、建筑物的結構有薄殼結構,(如:體育館);實心結構(如:大壩、橋墩);框架結構(如:鐵架橋)4、在建筑結構中,拱形結構能夠(承載更多重量);空心結構可以(省材料);三角結構有(穩固)的作用。5、北京奧運會主體體育館構造為(鳥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學)結構。6、人們根據(王蓮)結構建造了(頂棚跨度極大的展覽廳)。7、直徑相同的實心紙棍和空心紙棍,實心紙棍更易折斷。8、為了使樓板輕便而結實,把樓板制成了(空心)。9、建筑物結構分類:(1)整體結構:三角形、球形、弧形。(2)屋頂結構:平頂、圓頂、

4、弧形頂。(3)墻體結構:實心、空心、框架。(4)材料結構:鋼結構、磚木結構、竹結構。10、各具特色的結構:葉脈網狀結構,使葉面更加堅固、更容易吸收營養。人體骨骼空心及拱形結構,抗壓能力強。貝殼薄殼結構,抗壓能力強。一種病毒菱形及柱體支架結構,能增加穩固性。蜂巢六邊形及管狀結構,質量輕、空間大抗壓能力強。雪花六角形結構,不易分散。鳥巢框架結構,結實穩固。DNA雙螺旋結構,不易折斷。葉片氣孔橢圓型結構,有利于呼吸。11、空心結構的特點:空心結構可以承受更大更重的力,所以樓板、立柱做成空心的。 實心結構的特點:實心輥承重能力弱,易折斷,所以橋墩、大壩是實心結構。 拱形結構的特點:可增大建筑物的承受力

5、使建筑物更加堅固,所以橋梁是拱形的。三角形結構特點: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易變形的特點。三、美麗的建筑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現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還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協調一致)上。2、對于公園長廊,我們應側重欣賞它的(圖案)美,壁紙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裝飾)。3、仿生學建筑除了具有美麗的外觀外,還具有(科學性)。4、設計師設計建筑時,既要考慮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慮建筑物的(結構),還要考慮如何體現(建筑物的美)。5、我們從建筑物的造型、圖案、色彩、裝飾、功能等方面欣賞建筑物的美。6、建筑裝修材料有:瓷磚、壁紙、裝飾木線、石膏板。四、人體的構成

6、1、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有的結構簡單,只有(一個細胞);有的結構復雜,由(數億個細胞)構成。2、細胞的觀察需要的儀器是(顯微鏡)。3、觀察細胞需借助顯微鏡或凸透鏡,使用顯微鏡兩眼都要睜開。4、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5、從外部形態上看,人體由(頭)(頸)(軀干)(四肢)組成。6、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有機體7、細胞是怎樣構成人體的?答: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有的結構簡單,只有一個細胞,有的結構比較復雜,由數億個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氧氣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和能量。8、細胞的作用?答: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

7、吸取氧氣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和能量。9、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一、實驗題目: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二、實驗要求:說明植物體是由細胞組成的。三、實驗器材:顯微鏡、洋蔥、鑷子、滴管、載玻片、針、蓋玻片、吸水紙、紗布。四、操作步驟: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2、用紗布將載玻片、蓋玻片擦干凈。3、用滴管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4、用鑷子在洋蔥鱗片葉上撕下一小片表皮。5、將撕下的表皮放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針將其展開。6、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先將一邊接觸載玻片的水滴邊緣再慢慢把蓋玻片放平,制成臨時切片。7、將臨時切片放到顯微鏡上,調整顯微鏡與臨時切片位置,調好

8、后組織學生順序觀察。8、整理物品放回原處。注意:A、要盡力選薄一些的洋蔥表皮,制成臨時切片。B、為了看得清楚,可用紅墨水染色。方法是:將一滴紅墨水滴到蓋玻片的邊上。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水。紅墨水就被吸了過去,表皮就被染色了。五、消化與吸收1、在消化系統中,大塊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顆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過程叫(消化)。2、消化后營養成分穿過(小腸壁)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吸收)。3、消化分解后的營養成分,主要在(小腸)被吸收掉。4、暴飲暴食,可能引發的疾病是(急性腸炎)5、消化后的營養物質通過血液被送往全身各處,來滿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體的正常活動。6、食物經過的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小

9、腸、大腸、肛門。各個器官的作用:口腔(唾液)咀嚼,初步消化食物;肝臟(膽汁)分解酒精;胰腺(胰液)分解消化油膩、酒精食物;胃(胃液)人體內主要的食物消化器官;小腸(腸液)吸收營養物質;大腸暫時存儲食物殘渣。7、大量飲酒對(肝臟)損害最大。8、過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飲酒的結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腫,急性發炎,然后壞死。9、怎么保護消化系統?(怎么保護消化器官?答案相同)答:(1)保護牙齒,早晚刷牙,飯后漱口;(2)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咽;(3)飯前飯后不做劇烈運動,飯后不馬上看書(4)食物和餐具要清潔衛生,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10、養成哪些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保證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保持我們健康

10、成長?答:(1)吃飯細嚼慢咽,要有規律。(2)飯前便后要洗手。(3)不可暴飲暴食,不吃過冷、過熱、過咸、變質食品。(4)合理搭配蔬菜水果。(5)注意口腔衛生,少飲酒,禁煙,保持良好心態。(6)飯后不立刻讀書寫字,不做劇烈運動。11、暴飲暴食好嗎?說說你的理由。答:不好。(1)暴飲暴食會使唾液腺的分泌不能滿足需要,咀嚼肌需要不停地運動。(2)暴飲暴食會導致胰腺充血水腫,急性發炎,然后壞死。(3)暴飲暴食會使胃脹大,增加胃的壓力。(4)暴飲暴食、大量飲酒會使肝臟增加消毒負擔。六、呼吸與交換1、人士的呼吸過程:從鼻腔或口腔吸入新鮮空氣,通過咽、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肺,新鮮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肺泡里,被

11、血液送到全身各處。從全身各處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被血液運回到肺,在經過支氣管、氣管、喉、鼻腔,排出體外。2、吸氣時胸腔(擴張),呼氣時胸腔(收縮)。2、通過呼吸,我們可以將(氧氣)輸送到體內,并將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3、(感冒)是人類最易感染的(呼吸道傳染病)。4、吞咽食物和呼吸都要經過(咽),所以(咽)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5、(肺)是人體氣體交換最重要的器官。呼吸系統中人體主要器官是(肺)6、人體中負責給自然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是(呼吸系統)7、生活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答:一氧化碳中毒,大量吸煙,大氣污染。8、適當加快呼吸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氧氣)。9、感冒了吃

12、什么藥?為什么?答:板藍根,銀翹片,傷風感冒膠囊,感康等用于抗病毒,解熱,止疼;如果伴有發燒,扁桃體發炎,可用一些抗生素,如頭孢類、羅紅霉素、紅根草,用于消炎、殺菌、抗病毒。10、感冒藥能治愈感冒嗎?答:不能,因為只有強壯的肌體才能抵抗感冒。11、感冒是怎樣發生和傳染的?答:感冒是由于細菌或病毒進入人體呼吸道引起的。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吐痰等含有細菌或病毒的飛沫傳染。12、怎樣減少呼吸道疾病?答:答:(1)不接觸流感病人。(2)保證充足睡眠。(3)勤鍛煉,勤洗手,勤通風。(4)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13、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實驗一、實驗題目: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二、實驗要求:測一測

13、自己的肺活量三、實驗器材:膠皮管、2500ml大瓶子(可用大可樂瓶代替)、200ml燒杯、水、水槽、筆、膠條。有條件可直接用肺活量計四、操作步驟:1、選一個盡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為測量瓶,將膠條垂直貼在瓶上。2、用200ml的燒杯向測量瓶中加水,每加200ml在膠條上做一刻度標記,直至加滿測量瓶,做出完整的刻度標記。3、找一個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4、將裝滿水的測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讓瓶中的水流出來。5、深吸一口氣,然后通過膠皮管用力向倒置的測量瓶中呼出,呼氣過程中不要停頓。呼氣完成時,迅速封住管口,記錄瓶中氣體的容量,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七、循環與運輸1、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

14、心率)。2、心跳的快慢與(運動劇烈程度)有關。3、心臟的大小與自己握緊的(拳頭)相似。心臟像一臺強有力的(泵),將(血液)推入(血管),推動(血液)流經全身各部位,從而將(養料)和(氧氣)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生長發育的需要。4、血管堵塞了需要做(血管擴張)手術,手術時醫生將一個小(支架)導入狹窄血管中,支架到達堵塞部位會膨脹,使血管腔擴大,血液可正常流過。5、正常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兒童的心率略(高)于成年人。6、心跳加快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流動加快),從而運送到全身(營養)和(氧氣)增加。7、動脈血的顏色呈鮮紅色,主要是因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氧氣)。8、血管中的血呈暗

15、紅色,此血管里的血為(靜脈血)。9、血液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是在(肺)內完成的。10、心臟內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11、心跳與脈博的頻率(一致)12、測量心率時要保持(平靜)。13、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和(血管)。14、運動員和一般人相比,心率較(慢),每搏輸出量(大)。15、測量脈搏的方法:(1)直接用聽診器測量。(2)用手的食指和中指摸頸動脈處。(3)用手的食指和中指摸腕處的動脈。16、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是?(心跳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答:心跳快慢與(1)心情有關;(2)是否運動有關;(3)身體受到外界刺激有關;(4)吃很辣很燙的食物有關。17、心臟是如

16、何工作的?答:心臟的大小與自己握緊的拳頭相似。心臟就像一臺強有力的泵,將血液壓入血管,推動血液流經全身各部位,從而將氧氣和養料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的需要。八、生理與適應1、從刺激呈現到反應開始之間存在的時間間隔,被稱為(反應時)。2、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恒星),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月亮是地球的(衛星)。3、神經系統由(腦)、(脊髓)、(神經)組成。4、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我們對刺激的感覺與真實情況并不相同,這就是(錯覺)。5、人類不僅具備(消化)(呼吸)(血液循環)(身體運動)等重要生理功能,且具有(感覺)(思維)(情緒)等重要心理功能。心理功能主要由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實

17、現的。6、舉出適應現象的例子答:(1)剛進入電影院瞬間什么也看不清,過一會兒就看清了。(2)下水游泳,剛開始覺的水很涼,后來不覺得那么涼了。(3)剛進花園聞到濃郁的花香,過一段時間,感覺不到那么濃郁的花香了。7、舉出產生錯覺的例子(1)胖人穿豎條衣服顯得瘦一些(2)鏡子可以讓人感覺室內空間增大。(3)看早晨的太陽比中午的太陽感覺大一些8、判斷:在任何情況下,人們對刺激的感覺與刺激的真實情況是一致的。(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刺激的感覺與刺激的真實情況是一致的;但是在特殊條件下,我們對刺激的感覺與刺激的真實情況并不相同。)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說明人看到的一定是正確的。(錯)九、健康成長1、在青

18、春期,我們的(身高)(體重)(肺活量)在明顯增長。2、每個人的青春期略有不同,一般為10歲到20歲,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歲。3、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4、青春期的發育,決定著我們以后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況)。5、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心理發生著重要的變化,主要表現在;(1)愿意獨立行事。(2)有許多小秘密不想讓別人知道。(3)總想去冒險,做大人不讓做的事。6、如何健康度過青春期?答:(1)身體發育迅速,活動量增大,需要全面合理的營養,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2)強壯的身體對我們一生都很重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適當的勞動。(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刷牙、洗澡、

19、勤洗衣服。(4)不要過分要求獨立的權力,青春期容易出現對事物判斷的失誤,產生不健康的心態,有事多和家長、老師交流、溝通,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十、小池塘大世界1、像池塘這樣,由水草、魚、蝦、水蚤和各種細菌等生物及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構成的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被稱為(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構成層次: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3、生態系統中的平衡不是不變的,而是一種動態平衡。校園生態系統構成:校園生態系統 生物 非生物 動物 植物 微生物 水 空氣 陽光 溫度 土壤 蟲子 蝴蝶 花 草 細菌 真菌 病毒十一、小瓶子大學問1、生態瓶實驗說明完整生態系統內,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生

20、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應保持平衡。2、能利用陽光和水制造營養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長的植物叫(生產者);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靠生產者的勞動成果生存的生物叫(消費者);能分解動物的糞便、尸體或腐爛植物的細菌等微生物叫(分解者)。3、地球上最大最復雜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4、(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5、生態農業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又(保護了生態環境)。6、利用生態瓶模擬生態系統時,必須具備的條件是(陽光)。7、地球上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大到整個海洋,整個陸地,小到一片草地,

21、一個池塘。8、當生態系統中某一類生物突然減少甚至消失時,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9、北京大興留民營村,為了維持生態平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式確認為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10、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做?答:(1)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2)減少廢棄物,并盡量回收利用。(3)盡量少使用農藥,短距離路程盡量不乘汽車。(4)拒絕使用珍貴木材制品。(5)不購買野生動物制品。(6)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7)積極參加植樹活動。(8)見到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加以制止。十二、小行為大環境1、美國科學家建造“生物圈2號”模擬地球生物圈的試驗失敗了,證實(地球)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惟一的

22、家園。2、當你朋友掏鳥蛋時應怎么做?答:向他說明他的行為將會破壞生態環境。3、你朋友勸阻你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你怎么做?答: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4、你家附近的化工廠常將化工污水直接排入河水中,你怎么樣做?答:向工廠領導說明這樣做會破壞湖泊生態環境。5、人和生物圈有怎樣的聯系?答:人的生存和生物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物圈是人類的家,他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人的衣食住行用都離不開生物圈。6、為什么說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答:因為生物圈是無法替代的,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所以說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十三、浩瀚的宇宙1、(第一顆人造衛星飛上了太空),標志著人類進入了(太空時代

23、)。2、說說你知道的銀河系?答:從地球上看,銀河系是穿過夜空的一條滿是星星的帶子;從宇宙中看,銀河系就像一個不斷旋轉的大鐵餅;從側面上看,銀河系就像一只織布的梭子。銀河系實際上是由500億恒星2000億顆行星組成。3、科學家用光年來表示星球之間的距離。一光年就是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離。4、用自己的話描述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宇宙之間的關系。答:銀河系由恒星和行星組成。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普通的恒星,而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銀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滄海一粟。5、按照有大到小的順序是: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6、我國古代一些天文觀測儀器,其中有一個巨大的銅球引人注目,就是渾天儀,這表明50

24、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用一些儀器來觀測太陽、月球和星星。十四、探索宇宙1、中國航天的創始人是(錢學森)。2、天文學家把所有的空間以及其中的萬物叫做(宇宙)。3、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學家。4、(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標志著進入了現代天文學的時代。5、火箭是中國人一千年前發明的,當時使用的燃料是(火藥)。現在人們用(煤油)或(液態氫)作為火箭的燃料。6、常見的太空探測器及其用途:麥哲倫太空探測器圍繞金星運轉,它向地球發回無線電信號來展示金星表面的樣子;哈勃太空望遠鏡圍繞地球運轉,觀測宇宙深處,比地球上任何望遠鏡看得更遠;射電望遠鏡轉動巨耳收聽恒星信息;天文觀測站

25、觀測天文。十五、人造地球衛星1、科學家把(發射人造衛星)視為宇宙航行的開端。2、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把衛星發射到太空的國家是(前蘇聯)。第一個通訊衛星發射到太空的國家是(美國)。3、我們平時在電視上看到的精彩節目,是通過(通信)衛星傳送的。4、人造衛星有哪些重要用途?答:具有科學實驗、通信、導航、偵察、氣象預報、資源勘測和天文觀測等用途。我國明朝一位名叫萬戶的人試圖用火箭飛上天,但是他沒有成功,并獻出了生命。5、火箭是中國人最早發明的。火箭是利用了反沖力原理上天的。是中國人在1000多年前發明的,當時使用的燃料是火藥,現在人們使用煤油或液態氫作為燃料,可以產生巨大的推力,將各種衛星、載人航天艙或太

26、空探測器發射到太空中去。6、我們用氣球做模擬實驗來研究火箭的動力問題,實驗中我們發現空氣向下噴出,氣球向上飛出,氣球是靠反沖力力量前進的。火箭是靠煤油或液態氫的燃燒所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飛行的。7、常見的望遠鏡:伽利略的折射望遠鏡、牛頓的反射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世界上能觀測宇宙最深處的望遠鏡是哈勃太空望遠鏡。8、我們不能用望遠鏡觀測太陽,因為望遠鏡是利用凸透鏡制成的,這樣會對眼睛造成傷害。9、前蘇聯人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中飛行的宇航員,隨后又有許多宇航員曾在太空中飛行。10、在太空中生活、工作與在地球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答:(1)宇航員吃太空脫水食品。(2)太空中站著睡覺與躺著睡覺同樣舒服。(3)宇航員洗澡是個困難的事情。11、宇航員在太空中生活工作與在地球不同的原因是在太空處于失重狀態。12、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宇航員;崔志剛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十六、在太空中生活1、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是(楊利偉),他乘坐的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