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文本與翻譯研究_第1頁
副文本與翻譯研究_第2頁
副文本與翻譯研究_第3頁
副文本與翻譯研究_第4頁
副文本與翻譯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副文本與翻譯研究究【編者的話】“讀書與研究欄目,是由“書評一欄變更而來。其聚焦點凸顯在“讀書與“研究,而與時下的“書評作一區(qū)分。其一,在學風急躁的當下,作為大學學報的同人,理應倡導讀書,注重文本的精讀,不能丟掉讀書人的根本功;其二,就大學作為教學研究機構者而言,讀書與研究,猶如須臾不可別離,不斷生長的生命體,少之不可。開拓這個新欄目,使那些愛讀書,有考慮,提問題,作研究的讀書人,有了一個從不同的學術視角,對文本的研究得以呈現(xiàn):有思想、有興趣的心得。當然,它應具有犀利的目光,獨到的見解,翔實的材料,精辟的分析,而自成學術品格的“生命結晶,讀之使人深思益智。摘要副文本理論關注處于正文本邊緣的其他文

2、本形式,也給翻譯研究帶來了新的視角。在翻譯研究中,譯序跋是呈現(xiàn)譯作、譯者及當時社會語境的最重要的副文本。?林琴南書話?是林紓翻譯副文本的大聚集。通過對其中翻譯副文本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林紓翻譯副文本既有指向“書里邊的內容,完成對讀者的作品導讀;又有指向“書外邊的內容,折射出了當時歷史語境下林紓的翻譯目的功利性、翻譯標準、文學比較觀以及林紓翻譯的心路歷程。關鍵詞副文本;翻譯序跋;林紓;翻譯中圖分類號i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2201-0045-05“副文本paratext這一概念,是法國著名的敘事學理論家杰拉德熱奈特geraldgenette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是指

3、“圍繞在作品文本周圍的元素,包括序、跋、標題、題詞、插圖、圖畫、封面以及其他介于文本與讀者之間促進文本呈現(xiàn)的元素。1(44)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由正文本和副文本組成。副文本包圍并延長正文本,甚至在正文本中充當構造成分,與正文本共同組成文本。在翻譯研究中,副文本也是不可或缺的。塔希爾-居爾薩格拉在?文本并不說明的東西翻譯研究中副文本的應用?中就強調了翻譯研究中副文本的積極作用,認為“副文本為深化理解譯作的產(chǎn)生與承受提供了價值參考,是翻譯史研究中一個主要的史料來源。1(47)序跋作為副文本的元素之一,具有廣闊的言說空間和指涉范圍,并直接與正文本構成“互文,因此在副文本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翻譯副文本

4、的序跋對于翻譯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它是譯者翻譯思想的重要載體,“幾乎所有關于翻譯的考慮都是以譯者前言的形式附在詳細文本里的2(161),因此是研究與評價譯者、譯作及當時翻譯歷史語境的重要根據(jù)。“翻譯序跋應該成為翻譯文學研究的新文本和新角度,成為“翻譯文學研究的新領域3。然而,長期以來,翻譯界對翻譯副文本的研究一直處于邊緣地帶:作為翻譯副文本的序跋更多是被視為翻譯研究的參考文獻,而不是單獨的研究對象;大量的序跋集也僅僅是作為史料而出現(xiàn),缺乏對其進展系統(tǒng)研究。因此,本文將以序跋集?林琴南書話?中收錄的林紓翻譯副文本為研究對象,進展多層面討論,以期拋磚引玉,引起譯界對序跋研究的重視。一、作為翻譯副文本

5、的序跋集:?林琴南書話?概況根據(jù)熱奈特,按副文本與文本的位置關系、出現(xiàn)的時間關系副文本分別可以分為“內文本在文本之內和“外文本在文本之外、“前副文本在文本之前出現(xiàn)、“原創(chuàng)副文本和文本同時出現(xiàn)和“后副文本在文本之后出現(xiàn)4。譯序跋是譯作文本中非常重要的副文本。所謂譯序跋,顧名思義,就是出如今譯作文本前、后的序言和跋語,還包括譯余剩語、凡例、小引等,它們出如今譯本內部,與譯本同時出現(xiàn),屬于“內文本,是“原創(chuàng)副文本。譯序跋主要是關于其人其譯的表達,也會涉及文本的翻譯經(jīng)過、意圖乃至出版、傳播等內容,為我們理解譯作提供了直接根據(jù),也為我們研究歷史上的翻譯現(xiàn)象翻開了一扇窗。?林琴南書話?可謂就是這樣一扇窗。

6、該書由錢谷融主編,吳俊標校,是林紓出版物副文本的大集合。該書分為“異域稗販和“中土文錄兩部分:“異域稗販是林紓翻譯副文本,幾乎囊括了林紓譯作的所有序、跋、識語、小引、譯余剩言等副文本,共計79篇;“中土文錄為其文章之論。本文只討論“異域稗販篇的翻譯副文本。這些副文本是林紓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晚清民初中國積極向外學習和努力引進外國文學的見證,讓讀者不但能理解域外作家的生平、創(chuàng)作道路及風格等情況,還能深切感受到譯者為中外文學交流所作的不懈努力及翻譯的整個心路歷程,甚至還能從中窺探出晚清民初的政治和文化癥候。因此,序跋集?林琴南書話?不僅為當時的讀者,也為后來的林譯研究者提供了一把理解林譯與晚

7、清民初社會互動的鑰匙。二、對林譯序跋的分析正如翻譯研究包括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序跋也分為內、外兩種。周作人根據(jù)寫作的內外關系把序跋分為兩種:序跋的內容一方面指向“書里邊,涉及作品本身;另一方面指涉“書外邊,諸如作家身世、思想、文藝思潮與論爭、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文化背景等等5。與其他副文本要素相比,序跋有很大的獨立性,它可以游離詳細作品而存在并指向“書外邊,所以,翻譯序跋不但是研究譯本的副文本,還是研究譯本產(chǎn)生的外部研究的副文本,為深化翻譯史研究提供了契機。一“書里邊林譯序跋分析之一常言道:會讀書者先讀序,因為序指向“書里邊,會對作品進展介紹和評價,有助于普通讀者理解作品。葉圣陶就曾說:“序文的責

8、務,最重要的當然是在替作者加一種說明,使作品潛在的容易被無視的精神,很顯著地展現(xiàn)于讀者心中6(2)。因此翻譯序跋的主要特征首先是面向讀者的譯作導讀。“去掉譯序,是很不好的,讀者失去好指針,吃虧不少7(3)。林紓也高度重視序跋,把序跋作為文藝批評的一種特殊方法和引導讀者正確鑒賞作品、理解作品的一條重要途徑來對待的。林譯序跋對作品的導讀除開故事梗概外,主要表如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解題。有些書名直接與作品的主旨相關,但對那些令讀者費解的書名,就有必要進展解釋或說明。如林紓把美國斯托夫人的unletsabin譯成了?黑奴吁天錄?,林紓在?序?中寫道:“本名?黑奴受逼記?,又名?湯姆家事?余惡其名不典,

9、易以今名。8(4)在?歇洛克奇案開長序?中說,“命名不切,宜人之不以為異。今那么直標其名曰?奇案開撤8(65)。二是說明作品主旨。序文中對作品主旨的說明使讀者提早有了一種“前理解,閱讀正文本時就會去證實這種理解,從而會大大降低普通讀者承受新文學的難度。如林紓在?英孝子火山報仇錄序?中說,“書言孝子復仇,百死無憚,其志可哀,其事可傳,其行尤可用為子弟之鑒。8(26)三是提供背景資料。林紓大量的譯作序跋,都給譯作提供了相當詳實的背景資料,為讀者解讀小說文本作了先行的鋪墊。林紓的?洪罕女郎傳跋語?就有如閱讀指南:“大抵西人之為小說,多半敘其風俗,后雜入以實事。風俗者不同也,因其不同,而加以點染之方,

10、出以運動之法,等一事也,赫然觀聽異矣。8(40)因為浸染傳統(tǒng)思想的國人,很難理解異域言情小說的寫作章法,林紓認為“哈葛德之為書,可二十六種,言男女事,機軸只有兩法,非兩女爭一男者,那么兩男爭一女。8(40)這一習以為常的西方社會“機軸,顯然不合當下的中國國情;這種事先的風情交代,就是為了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閱讀消費文本。書外邊林譯序跋分析之二林紓的翻譯序跋不僅有指向“書里邊的內容,更有指向“書外邊的內容,而且指向“書外邊的內容更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林譯序跋折射出了當時歷史語境下林紓的翻譯目的功利性、翻譯標準,也反映了林紓的中西文學比較思想及其翻譯的心路歷程。1.歷史時代語境下的翻譯目的功利性熱

11、奈特發(fā)現(xiàn),“副文本可以讓讀者理解作者或出版者的目的:這是大多數(shù)序言的主要功能1。林譯序跋就是明證:林紓在大量的譯作序跋中表達了他的翻譯目的。正如功能主義目的論所強調的: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人類行為,與翻譯消費的外部環(huán)境有著親密的關系。林紓所處的時代,內憂外患,國將不國。經(jīng)歷了列強的侵略和蠶食,林紓時代的部分人從甲午海戰(zhàn)和公車上書失敗的事件中認識到洋務運動的局限性,從而認識到文化啟蒙的重要性。梁啟超、嚴復等由實學的翻譯轉而開始提倡“小說界革命,提倡譯印政治小說,以到達“救亡和“啟蒙。在那個年代,眾多譯者都借序跋來傳達個人心志和社會使命。林紓更是如此。他在?譯林序?中說:“吾謂欲開民智,必立學堂;學

12、堂功緩,不如立會演說;演說又不易舉,終之唯有譯書。9(4)他把譯書當做開啟“民智的途徑。“救亡也是他的翻譯目的。林紓在?黑奴吁天錄序?中將國人的命運與書中人物的命運進展類比,以此來警醒國人,他寫道,“其中累述黑奴慘狀,非巧于敘悲,亦就其原書所著錄者,觸黃種之將亡,因此愈生其悲懷耳。8(4)他又在?黑奴吁天錄跋?中說道:“當今變政之始,而吾書適成,人人即蠲棄故紙,勤求新學亦足為振作志氣,愛國保種之一助8(5)。在?霧中人敘?中,他“敬告諸讀吾書者之青年摯愛學生,當知畏廬居士之翻此書正欲吾中國嚴防行劫及滅種者之盜也8(46)。林紓在?劍底鴛鴦序?中寫道,“恨余無學,不能著書以勉我國人,但有多譯西產(chǎn)

13、英雄之外傳,俾吾種亦去其倦敝之習8(76)他在?深谷美人敘?中說,“余老矣,羈旅燕京十有四年,譯外國史及小說,可九十六種,而小說為多。其中皆名人救世言,余略微渲染,求合于中國之可行者8(113)。可見,林紓懷有崇高的翻譯目的,愿為“叫旦之雞,“冀吾同胞警醒8(94),他希望國人通過外國文學作品來理解外國列強,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師夷長技以制夷。2.特定文化系統(tǒng)中的翻譯標準“翻譯標準這一概念是以色列翻譯理論家吉迪恩圖里gidentury引入翻譯研究的。他認為,翻譯是一種受標準制約的行為,會在原文原語和譯文譯語兩套標準系統(tǒng)之間做出取舍。圖里指出,研究翻譯標準可根據(jù)兩種材料:一是譯文本身,因為譯文

14、是翻譯標準的集中表達;二是翻譯文本以外的材料,主要是準理論或批評文章10(40);圖里也把譯者言論看作重構翻譯標準的重要超文本資源11。譯作的序言跋語連同諸如譯者的書信、傳記等“外圍文字已構成翻譯話語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2。翻譯序跋這些“小文本為解讀社會文化“大文本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因為任何時代的文學翻譯總會受到譯入語文化系統(tǒng)各元素的影響和制約,翻譯序跋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正可以反映譯入語文化對譯者的制約及譯者所遵循的翻譯標準。在當時社會文化標準下,梁啟超倡導譯印政治小說,以求“救亡和“啟蒙。在這種功利性翻譯目的的驅動下,絕大多數(shù)譯者選擇的不是“充分性adequay而是“可承受性aeptabil

15、ity的初始標準。林紓,這位在清末民初文壇的領軍人物,就是當時翻譯標準的典型代表。他采取的就是當時的主流翻譯標準,“可承受性翻譯。在“譯什么和“怎么譯的問題上,林紓在序跋中也給出了充分的答案。在初始標準的引導下,譯者林紓選擇那些對中國當時社會大有裨益的作品進展翻譯,無論是政治小說、偵探小說、科學小說還是言情小說,林紓都會通過序跋的解讀,與愛國、尚武、啟蒙聯(lián)絡起來。如?伊索寓言?、?霧中人?等。在翻譯方法上,林紓采取述譯的方式。在?黑奴吁天錄例言?中,林紓寫道,“書中歌曲六七首,存其旨而易其辭;“節(jié)去其原文稍煩瑣者8(43-44),“刪節(jié)綱目8(76)。在翻譯語言上,鑒于晚清語境下購置小說者的“

16、百分之九十均為“出于舊學界而輸入新學說者9(336),為了便于讀者的承受,林紓與其他譯者一道,采取了文言。因此,采取文言的“述譯是當時主流的翻譯方式,是一種傾向于譯語文化的翻譯標準。3.中西文學比較思想林紓的中西文學比較思想是其翻譯過程的副產(chǎn)品。在以中國傳統(tǒng)的禮法、倫理、人情來詮釋譯述西洋小說的同時,林紓在序跋中對中西小說進展了有意識的比較,發(fā)現(xiàn)外國小說“處處均得古文義法9(4)。他把?史記大宛傳?與?斐洲煙水愁城錄?、?紅樓夢?與?孝女耐兒傳?及?水滸傳?與?塊肉余生述?進展了比較。林紓在?斐洲煙水愁城錄序?中提出:“西人文體,何乃甚類我史遷也!史遷傳大宛,其中雜沓十余國凡長篇巨制,茍得一貫

17、串精意,即無慮委散。?大宛傳?固極綿說,然前半用博望侯為之引線,隨處均著一張騫,那么隨處均聯(lián)絡。哈氏此書,觀其著眼,必描寫洛巴革為全篇之樞紐。此即史遷聯(lián)絡法也。8(31)在?孝女耐兒傳序?中將迭更司作品與?石頭記?比照,指出:“中國說部,登峰造極者,無假設?石頭記?。敘人間富貴,感人情盛衰,用筆縝密,著色繁麗,制局精嚴假設迭更司者那么掃蕩名士美人之局,專為下等社會寫照,奸獪駔酷,至于人意所未嘗置想之局,幻為空中樓閣,使觀者或笑或怒,一時顛倒至于不能自已,那么文心之邃曲,寧可及耶!8(77)。“此書?塊肉余生述?伏脈至細,一語必離微旨,一事必種遠因。手寫是間,而全局應有之人,逐處涌現(xiàn),隨地關合,

18、雖偶爾一見,觀者幾復忘懷,而閑著筆間,已近拾即是,讀之令人斗然記憶,循編逐節(jié)以索,又一一有是人之行珠,得是事之來源施耐庵著?水滸?,從史進入手,點染數(shù)十人,咸歷落有致。8(83)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外文學比較的過程中,林紓始終以中國傳統(tǒng)文學作為比較背景,以促進國人對外國小說的理解和認識。4.林紓的“譯路歷程對作家而言,序跋是一個作家長途跋涉中的點點印痕,其畢生所寫的序跋加在一起往往就是一個作家的成長史、藝術史和心靈史的寫照。對于譯者而言,譯序跋那么見證了譯者翻譯生涯的心路歷程。從林譯序跋署名來看:林紓1898年在譯作?巴黎茶花女遺事?及?序?中均署名為冷紅生,其口譯者也署筆名,而從1901

19、年?譯林序?、?黑奴吁天錄跋?中林紓就堂堂正正地署上真名。這一變化反映了初試牛刀的林紓在當時“翻譯為“君子弗為、“小說為“小道的文化語境中缺乏自信,持慎重態(tài)度,然而?巴黎茶花女遺事?“不脛走萬本極大地鼓舞了林紓,從此他用古文翻譯西洋小說,提升了小說的地位。林紓的翻譯生涯從1898年的?巴黎茶花女遺事?開始直到1924年逝世,前后26年。錢鐘書把林紓的翻譯生涯分為兩個時期。“癸丑三月民國二年譯完的?離恨天?算得前后兩期之間的界標。13(788)以?離恨天?為界,從林譯序跋來研究林紓的“譯路歷程:在79篇副文本中,以?離恨天譯余剩語?為界,前期共64篇少于150字的?序?、?跋?有5篇,占7.8%

20、,后期為15篇少于150字的那么有7篇,占46%。從序跋數(shù)量和序跋篇幅來看,林紓對翻譯的熱愛從前期到后期是走下坡路的。在翻譯前期,林紓往往是每出一譯作,即寫一序。“他前期的絕大多數(shù)譯本有自序或旁人序,有跋,有?小引?,有?達旨?,有?例言?,有?譯余剩語?還時常附加暗語和評語。13(789)如林譯?黑奴吁天錄?就有?序?,有?跋?,還有?例言?。前期翻譯的林紓“精神飽滿,“興高采烈,隨時隨地準備表演一下他的寫作技巧。13(789)在副文本中,讀者也可以讀出林紓與所譯作品的親密關系,“當知畏廬居士正有無窮眼淚寓乎其中也。8(17)但在?離恨天?之后的12年里,盡管林紓還不斷翻譯外國小說,卻已沒有

21、前期那種熱情來寫序或跋了,只留了15篇。對翻譯序跋的寫作從另一方面證明林紓對翻譯的態(tài)度。他已不像1912年以前那樣“親近、隆重地對待他所譯的作品13(790)。“他對所譯的作品不再欣賞,也不甚感覺興趣。13(789)1916年他在?鷹梯小豪杰敘?中說:“余篤老無事,日以譯著自娛。8(120)這是他心情的寫照。因此,錢鐘書說他后期的態(tài)度“隨意,甚至是“冷淡、漠不關心13(790)。林紓翻譯的心路歷程由“熱情走向“冷淡,因為前期的林紓是一個“激進的革命分子,而辛亥革命以后,擁護“帝制的林紓認為君主己無,立憲無望,他的理想信仰出現(xiàn)危機,開始消沉了。語綜上所述,從副文本角度來看,林譯序跋不僅是對譯作的

22、導讀,也是當時語境下林紓翻譯目的功利性、翻譯標準、中西文學比較思想及林紓“譯路歷程的一面鏡子。我們不僅可以深化理解林紓,更能洞察林紓翻譯與當時社會歷史文化的互文關系。考察譯序跋這一副文本,可使翻譯副文本與譯作、譯者、文化語境、翻譯標準等之間的張力得以顯現(xiàn)。這種張力不但為深化譯者、譯作研究帶來了契機,也為翻譯副文本的研究提供廣闊的言說空間。本文只是一個翻譯副文本的個案研究,正如廖七一指出的,“批判地描繪副文本因素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時代或不同文化中相異的概念和定義,并且理解文本的產(chǎn)生和承受機制。這是既考慮翻譯文本,又考慮闡述譯文的原話語的方法論。1因此,翻譯副文本研究開拓了翻譯研究的新角度,給翻譯研究提

23、供了新的批評工具。參考文獻theherans.ulturaltransgressins-researhdelsintranslatinstudies:histrialandidelgialissues.beijing:freignlanguageteahingandresearhpress.2022.許寶強,袁偉.語言與翻譯的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李鋒.開拓翻譯文學研究新領域譯本序跋研究初探j.東方叢刊,2022(2):117.朱桃香.副文本對闡釋復雜文本的敘事詩學價值j.江西社會科學,2022(4):40.彭祥林.作為副文本的新文學序跋j.江漢論壇,2022(5):100.葉圣陶.雉的心.北京:新中國印書館,1924.赫靈華.魯迅序跋研究.延邊:延邊大學,2022.吳俊標校.林琴南書話.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0章艷.清末明初小說翻譯標準及譯者的應對.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22.11tury,giden.desriptivetranslatinstudiesandbeynd.shanghai:shanghaifreignlanguageeduatinpress,2001:65.12孫昌坤.譯作序言跋語與翻譯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22(6):128.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