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高補班_第1頁
2019-2020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高補班_第2頁
2019-2020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高補班_第3頁
2019-2020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高補班_第4頁
2019-2020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高補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2020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高補班一、選擇題1“黃氏(黃宗羲)之說,根本上不脫儒家思想理路,卻將儒家政治、社會觀推演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藍圖若以為其所論仍與現代不侔(mu,相當)而定其為無新見,則失于以現代事物為絕對尺度。”材料在評價黃宗羲學說時,運用的是()辯證分析的方法與同時期西方橫向比較的方法置于特定歷史條件下評價的方法以“現代”事物印證過去的方法A BC D2下圖是甘肅莫高窟壁畫“農作圖”中的一幅,這反映出( )A唐代在西北率先實現了生產工具的革新B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已影響到西北地區C中國的農業開始確立鐵犁牛耕的模式D土地的日益集中導致人民生活困苦3一位美國記者贊

2、嘆道:“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的偉大傳奇。”他說的“偉大傳奇”是指( )A二萬五千里長征 B農村包圍城市C取得抗戰勝利 D千里躍進大別山4“985工程”是1998年中國政府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建設工程。國家啟動這一工程具體是為了( )A、落實過渡時期總路線B、貫徹“雙百”方針C、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D、實現“十二五”規劃5 20世紀50年代“農民申請加入合作社”和80年代“農民領取生產承包合同書”的相同之處是( )A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大變革B在實踐中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重

3、要組成部分C目的是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服務D農民獲得生產與分配的自主權,克服了平均主義61609年,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邀請,格勞修斯發表了論海上自由,主張海洋應該為人類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個國家均可自由地(通過海洋)穿行到另外一個國家,并可自由地與之進行貿易活動”。下列評述正確的是( )A直接導致了第三次英荷戰爭的爆發B標志著資本主義自由放任政策的開始C為荷蘭海外殖民擴張活動進行了辯護D對英國的殖民霸權提出了嚴重的挑戰7齊民要術自序:“蓋神農為耒耜,以利天下。堯命四子,敬授民時。舜命后稷,食為政首。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這段話主要強調( )A儒家對農業的重視B改進生

4、產工具的意義C歷法與農業的關系D農業技術的重要性8列寧曾指出,經過1861年改革,“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其主要論據應是A. 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B. 農民通過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C. 農民能得到屬于自己的份地 D. 農民仍然受到村社的嚴格管理9馬克思在稱贊巴黎公社的領導者時說:“這些勤務員經常是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的。”他們“公開地老老實實地辦事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活動,不自命為絕對正確,沒有文牘主義的敷衍拖拉作風,不恥于承認和改正錯誤”。對以上材料的認識正確的是A說明公社領導人的權力制約與民主作風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賦人權的思想C表明國家政權機關已變為“社會公仆”

5、D體現了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10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國理念是A竭力濟貧以安撫廣大民眾B政治的最高目標是仁政C維護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統治D實行變法獎勵耕戰112015年5月,新疆霍城墾區居民王振明因一根電線落地而觸電身亡,其妻狀告該地供電部門失職,要求人身損害賠償,最終獲賠39732元。其法律依據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12明末袁宏道說,江南地區出版業繁榮,不少書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這一現象反映了A.商

6、品經濟繁榮 B.市民文化流行C.印刷工藝提高 D.思想控制削弱13下圖漫畫名為射豬斬羊圖,上有對聯:“萬箭射豬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斬羊頸問畜牲還想么?”下列與漫畫主旨最為接近的主張是( )A“師夷長技以制夷”B“中體西用”C“扶清滅洋”D“科學為第一要義”14觀察下列圖片,你從中獲取的信息主要是( )A中國傳統農業生產經歷了粗放到精耕細作的演變B中國傳統農業工具以石器為主C中國傳統農業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D鐵器的廣泛使用反映了我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15孟子告子曰:“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獎賞),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貪官)在位,則

7、有讓(責罰)。”這說明A中央集權已經確立 B周王權威至高無上 C獎賞諸侯以地為據 D考察監督維護分封16在1971年10月25日,美國代表布什說:“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他哀嘆,那些表決后歡聲雷動的代表們“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腳”。布什所說的是什么歷史事件A萬隆會議獲得圓滿成功B中國在日內瓦會議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C中國復關談判勝利D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7“突破禁區,把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并且調整了美國政策以適應國際關系結構中發生的深刻變化。”下列各項中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中美簽訂朝鮮停戰協議B中美聯合公報發表C中國恢復

8、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8新中國建設道路,從“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題詞摘要:“一五”(19531957):工業增速,超額完成;“二五”(19581962):;“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深化;“十一五”(20062010):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其中空格處的主題詞應該是A改革開放走向興起B大躍進,大倒退C解決溫飽成效顯著D指令登場市場控制19沃爾特巴奇霍特在英國憲政中說:“英國政體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的緊密結合其連接點就是內閣,內閣本屬行政機構,但在職能上亦屬立法機構,是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密切結合和近乎一體的配合。”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內閣兼有

9、行政權和立法權 B行政權和立法權通過內閣有效結合C內閣權力凌駕于議會之上 D英國政治權力的基本架構混亂不清20貞觀政要載:“岷州都督高甑生,坐違李靖節度,又誣告靖謀逆,減死徙邊。時有上言者曰:甑生舊秦府功臣,請寬其過。太宗曰:雖是藩邸舊勞,誠不可忘,然理國守法,事須畫一 若甑生獲免,誰不覬覦?我必不赦者,正為此也。”材料表明A唐朝君主權力明顯加強 B太宗注重維護司法公正C唐朝政權內部斗爭激烈 D太宗堅持法家思想治國211870年以后,歐美國家重工業發展迅速。在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生產流程日趨復雜,一個產品需要多道工藝流程分工與技術的復雜性與19世紀前期不能同日而語。因此,壟斷組織在重工業的各個領

10、域中發展很快。這說明A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穩定性加劇B生產技術的發展是生產組織形式變革的催化劑C壟斷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主要動力D壟斷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整個過程22陳獨秀號稱是“文化偉人”“政治名人”,對近代中國曾產生過重大影響。作為“文化偉人”,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創辦新青年,由此掀起新文化運動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是文學革命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參加中共一大,一手締造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A BC D23三大改造以后,榮毅仁曾說:“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對于我失去的是剝削階級人與

11、人之間爾虞我詐、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為勞動人民的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信任,而這是金錢所買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 )在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對私人資本采取了贖買政策 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有力地促進了“一五”計劃的進展 民族資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 民族資本家通過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一部分A B C D24王家范在中國歷史通論中寫道:(中國政制)達臻“文明”一途,實應歸功于西周的創制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對此材料理解錯誤的是( )A西周的“創制”指分封制、宗法制B秦朝的“獨制”指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

12、C西周最高執政集團已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D秦朝君主集權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25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漢代從昭宣以下的歷任宰相,幾乎全是讀書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讀書知識分子而獲入仕途。”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官僚政治體制的確立 考試為主的選官制度實行儒學地位的明顯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權力A. B. C. D. 二、綜合題26閱讀下列材料: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6項中的1項或幾項標準: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

13、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4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6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它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請回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就絲綢之路向世界遺產大會提出四條申遺理由,并加以說明。(要求所提理由需依據評選標準,條理清楚,符合歷史事實。) 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

14、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漢武帝把這項事業繼承下來,并推向前進。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基業得以奠定。 張傳璽中國古代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形成的三個階段材料二 唐宋到明清時期,通過科舉考試的官員出身、來源情況對比,左邊餅狀圖為唐書所載830進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為兩宋、明清官員任官前的出身情況比例 材料三 (朱元璋)在中國傳統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創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廢止宰相,改用內閣大學士。照法理講,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廳,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廷秘書,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

15、帝發布。但這也不是說即由皇帝一人獨裁專制。皇帝的命令,因于傳統政治習慣之束縛,依然必先經過內閣。照法理論,內閣大學士的身份決非真宰相,但就當時實際情形論,內閣大學士卻漸漸變形站到以往傳統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學士身份而真正執行宰相職權,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講是越權的,張居正便吃了這個虧。 錢穆國史新論材料四 (馮天瑜等著)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秦漢以后“定型為以儒學為正宗,兼納百家、融匯釋道的帝國文化”;而“在商品經濟有較充分發育的基礎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葉以前的整個中國社會都相當幼弱。”中華文化史(1)根據材

16、料一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西漢時期如何推進中國“大一統”局面的發展。(2)依據材料二的圖表,分析科舉制從唐宋到明清時期有什么發展變化?這些變化對中國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明朝內閣權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響。(4)指出導致清中葉以前“市民文化”在整個中國社會中相當幼弱的主要原因參考答案ABACB CABAC DBCAD DBBBB BDCCC 26例如:第一條中的敦煌藝術;第二條中伊斯蘭文化的傳播;第三條中新疆的坎兒井;第四條中的中亞文明的開創和發展;第五條中的樓蘭古城遺址;第六條中的佛教傳播路線等。(每點3分,四點共12分。主要考查論證思維,只要合理,同樣得分。)27(1)西漢的推動:解決郡國并行制問題,逐步消除了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設置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勢力的發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通過文化“一統”加強政治“一統”。(2點4分)(2)變化:來自士族、特權階層的子弟減少;來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斷增長。(2分)影響:科舉制往更公平的方向發展,為貧寒階層改變命運(處境)提供了更寬的途徑,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同時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學思想束縛,阻礙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