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外國文學成人教育試題_第1頁
蘇州大學外國文學成人教育試題_第2頁
蘇州大學外國文學成人教育試題_第3頁
蘇州大學外國文學成人教育試題_第4頁
蘇州大學外國文學成人教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州大學外國文學成人教育試題c名詞解釋(25分)性本能理論:“權力意志”:意識流小說:后期象征主義:未來主義:簡答題(40分)德國表現主義戲劇?簡述高爾基的三部曲簡評多麗絲萊辛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藝術特色?論述題(35分)普魯斯特評論喬伊斯評論成人教育試題c答案名詞解釋性本能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繁衍與個體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論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著廣義的含意,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欲望,性本能沖動是人一切心理

2、活動的內在動力,當這種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力必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 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口欲期;肛門期;性欲期;潛伏期;生殖期。剛生下來的嬰兒就懂得吸乳,乳頭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歲半以后學會自己大小便,糞塊摩擦直腸肛門粘膜產生快感,叫做肛門期性欲。兒童到3歲以后懂得了兩性的區別,開始對異性父母眷戀,對同性父母嫉恨,這一階段叫性欲期,其間充滿復雜的矛盾和沖突,兒童會體驗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結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結,這種感情更具性的意義,不過還只是心理上的性愛而非生理上的性愛。只有經過潛伏期到

3、達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為最高滿是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為目的,這就進入了生殖期。 弗洛伊德認為成人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前三個發展階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兒童的早年環境、早期經歷對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成人的變態心理、心理沖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創傷性經歷和壓抑的情結。“權力意志”是一種神秘的精神力量,它在量上是不變的,它的存在是絕對的、永恒的。但它不是僵死不動的,它像河流,奔騰不息,像海洋、洶涌潮湃。在它永恒的運動變化中,事事物物被創造出來,復又被消滅,世界就這樣不斷推陳出新,幻化不已。在尼采哲學中,權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質,一切事物無不是權力意志的

4、表現。人的一切行為、活動都是權力意志的表現。人們追求食物、追求財產、追求工具、追求奴仆和主子,根源都在于權力意志。在社會生活中,壓迫、剝削、奴役、戰爭、人們之間的爭斗等等,都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相互作用的表現。生物機體吸取營養,就是它們作為權力意志去占有、吞噬、征服環境。生命就是有機體發揮權力意志去剝削外界環境,驅使環境為自己服役的過程。化學中的分解和化合,無非是一種權力意志侵占、征服另一種權力意志。物理學中的引力和斥力的對立,其實就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的爭奪。在一切事物中,權力意志的發揮都表現為抗強欺弱。事物間形形色色的爭斗現象,其根源在于“一種永不厭足的表現權力的意圖,或權力的運用,作為創造本能的

5、權力的應用。”意識流小說是盛行于歐美,產生了廣泛影響的一個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主張直接寫個人內心意識的流動,成為一種“或許是最純粹的自我表現形式”。“意識流”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柏格森、弗洛伊德都為意識流小說的理論做出貢獻。小說結構超越了物理時空,采用“心理時空”,現實與幻覺交錯,過去、現在與未來顛倒并置。英國的喬伊斯、美國的福克納是主要代表。后期象征主義也是西方盛極一時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注重內在體驗的象征表現,主張超越純粹個人情感,力圖高度概括世界面貌,注重對于傳統的借鑒和學習。象征主義興起于法國,擴展到歐美各地,主要代表有法國詩人瓦雷里、阿波利奈爾,俄國詩人勃洛克、葉賽

6、寧,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美國詩人龐德,英國詩人葉芝、艾略特,意大利詩人蒙塔萊,西班牙詩人洛爾伽,比利時詩人維爾哈倫等。未來主義是20世紀以意大利為中心的反傳統文學流派。它謳歌力量、運動和速度,追求刺激性沖擊力,清洗傳統文化,有狂熱的無政府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的反叛激情,仇視過去,鼓吹暴力、恐怖和戰爭。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馬索馬里內蒂(1876一1944)在巴黎費加羅報用法文發表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隨后,未來主義的“詩歌宣言”、“戲劇宣言”、“電影宣言”、“音樂宣言”、“舞蹈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等掀起了一股熱潮。未來主義為現代主義發展打下基礎,以新奇的藝術構思啟發了創新思路,對現代主義

7、文學有開拓意義。本來主義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劇作家雷莫基蒂,法國詩人阿波里奈,俄國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等。1、德國表現主義戲劇鵲起是因為東西分裂,時局動蕩,各自均缺乏安全感。表現主義主要書寫內心激情,突出社會主題,形成扭曲與變形為特征的風格。戲劇中的情節變成隱喻,自然環境變成舞臺布景,臺詞變成瘋狂吼叫,利用夢境、幻覺、影子、幽靈的穿插,激起了觀眾的興趣,達到了強烈的劇場效果。德國表現主義戲劇在人的觀念上有新意,語言簡練,總體上可以將它細分為三種類型:(一)精神型;(二)狂喊型;(三)自我型。格奧爾格凱澤(1878一1945)的表現主義代表作從清晨到午夜(1906)書寫金錢殘害人性的現實,體現對新人的

8、渴望,該劇由兩個部份組成,共分七個場景,劇情是由一個一個片段組成的,主人公是出納員,生活把他變成了一架機器。為了一個時髦女人,他卷款潛逃。他認為金錢可以買到一切,但卻事與愿違。人們在表達對一位權貴的尊重的時候,他發現金錢是無法與權勢抗衡的。一個女人的仁慈和無私感動了他,“世上所有銀行里的所有金錢,都買不到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少女出賣他時,他發現希望和信心徹底破滅了。最后,他選中自殺,離開了金錢無人性的世界。凱澤的劇作體現對新人的渴望,然而新人經歷種種苦難才能誕生,新人最終會給世界帶來安寧。凱澤的創作還有加萊的公民們(1917)、地獄道路塵世(1918-1919)、珊瑚(1916-1917)

9、、媒氣一(1917-1918)、媒氣二(1918-1919)三部曲以及美杜莎之筏(1940-1943)等。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表現主義風格,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探討人類精神更新這一思想。恩斯特托勒(1893一1939)的重要劇作轉變(Die Wandlung)、群眾與人(Masse Mensch)、德國青年亨克曼(Der deutsche Hinkemann)、哈啊!人生如斯(Hoppla, wir leben!),詩集燕子集,以及自傳德國青年(Eine Jugend in Deutschland,英譯我是德國人I was a German)等。群眾與人(1921)全劇有七個畫面,其中有三個

10、是夢幻畫面。敘述主角是中產階級卻支持革命,一方面反對政府的壓迫,一方面她的人道主義又反對暴力的革命手段,女人決定以自殺的方式尋求出路。全劇探討革命動機和暴力手段之間、人性要求和群眾自發的破壞力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2、簡述高爾基的三部曲童年(1913)、在人間(1916)和(我的大學(1923)三部中篇小說自問世以來,卻始終保持著藝術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成為高爾基創作中最受歡迎的作品。貫穿于三部曲始終的是自傳主人公阿遼沙,是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童年描述阿遼沙從父親去世到母親去世八年間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刻畫了外祖父一家人、家庭染坊的工人、房客、鄰居等眾多的人物形象。在人間以

11、阿遼沙在社會上獨自謀生的坎坷經歷為線索,記述他在鞋店、繪圖師家、圣像作坊、輪船上等所見所聞,提供了俄羅斯外省市民生活的生動畫幅。在人間告訴我們愚昧的重要表征,一是對知識的不尊重,對文化的否定和對理性的排斥,二是道德觀念淡薄,習慣于彼此仇恨,互相折磨。愚昧生活培養的“人對人的無法理解的仇恨”。我的大學則是阿遼沙在喀山時期的生活印象與感受的藝術記錄,其中展示了碼頭、大雜院、面包店、面包作坊、小雜貨鋪及村民的生活圖景,最后以一個骯臟的漁場結束,描寫了各階層人物的眾生相。我的大學告訴我們順從和忍辱是一種罪過。作家慨嘆道:“世界上還沒有誰能像我們俄國人這樣徹底否定生活的意義。”高爾基講述“極其討厭的故事

12、”是因為:“我很愛人們,不愿使誰痛苦。但我們不能把嚴峻的現實掩蔽在美麗的謊話中去生活”,“我們大家都在過著一種卑鄙醒斂的生活。”“當我批評我們的人民的無政府主義傾向、不熱愛勞動以及它的各式各樣的野蠻無知的時候,我沒有忘記:它不可能是另一種樣子。它在其中生活的種種條件,既不可能在它身上培養起對個性的尊重,也不可能培養起公民權利意識和正義感這是些充滿著無權、對人的壓迫、最無恥的諾言和野獸般殘酷的條件。應當驚奇的倒是,在所有這些條件下,人民仍然在自己身上保留著不少人類感情和一部分健全理性。”對俄羅斯人民美好的人類感情與健全理性的張揚,“在每個現象里探求它的肯定的品質,在每個人身上尋求他的美德”貫穿于

13、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始終。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的魅力來自作品的藝術成就,深刻的思想、真摯的情感,完美的藝術形式,純熟洗練的描寫,優美自如的語調,憂患沉郁的風格都使讀者獲得了極大的審美享受。三部曲凝聚了高爾基從艱辛探索中得到的生活真諦,作品中人物各具風采,自白與生活紀事交融,比喻奇妙、語言純樸,給人以真實的美感。三部曲是俄羅斯民族風情的藝術長卷,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價值和美學價值。3、簡評多麗絲萊辛多麗絲萊辛的代表作有金色筆記,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英國女作家,原因是“女性經驗的史詩作者,以其懷

14、疑的態度、激情和遠見,清楚地剖析了一個分裂的文化”。1950年,就以青草在歌唱一舉成名。金色的筆記主線是女作家安娜弗里曼沃爾夫的生命歷程。她寫了一篇關于她自己作為青年女性經歷作情人和母親的故事,是女性獨立的教課書。金色的筆記其實是她在非洲的生活的“黑色筆記”、是她的政治經歷“紅色筆記”、以及關于她自己的小說創作的“黃色筆記”總和,故事頻頻相互交叉、彼此呼應。金色筆記“在二十世紀那些描述男性女性關系的作品中,是開創性的”。4、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評論約翰克利斯朵夫羅曼羅蘭醞釀創作約翰克利斯朵夫由來已久。“在羅馬郊外的小山上,我仰觀滿天彩霞,俯瞰夕陽照耀的羅馬城,心中突然大為震動。一霎時,我仿佛

15、瞥見克利斯朵夫這個人物從地平線上涌現,站著涌現出來,額頭先出土。接著是眼光,克利斯朵夫的眼睛。身體的其余部分,慢慢地、從容不迫地、年長日久地,都涌現出來了。”“在霞尼古勒山上的一瞬間我就是那樣一個創造者。后來,我用了20年功夫,把這一切表達出來。”是“神示”要求他寫出偉大的文學著作。這部小說遭到巴黎輿論界的抵制:作者超越了民族意識,歌頌了一個德國藝術家;同時直言不諱地批評了巴黎文藝界。“直接接觸到那些生活在文學之外的孤寂的靈魂和真誠的心”,讀者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約翰克利斯朵夫共有4部,分為10卷,作品主要描寫約翰克里斯朵夫,一個藝術家的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

16、到成年后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表現了他對腐朽勢力和黑暗社會進行強烈反抗的英雄主義精神。克利斯朵夫出生在音樂世家,胸懷大志。祖父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大公爵夸這個6歲孩子是“再世莫扎特”。11歲時,約翰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擔。幾次愛情的打擊使他振作精神,埋頭音樂創作。克利斯朵夫對德國古典音樂大師的批評得罪了樂隊指揮、演奏家、歌唱家乃至觀眾。他來到法國巴黎,結識了詩人奧里維。他在瑞士偶遇已喪夫的葛拉齊亞,兩人心心相印。晚年的克利斯朵夫臨終之際對上帝自語:“我曾經奮斗,曾經痛苦,曾經流浪,曾經創造。讓我在你的懷抱中歇一歇吧。有一天,我將為新的戰斗而再生!” 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是

17、按照貝多芬的形象來塑造他的主人公的,逐漸地融進了莫扎特、亨德爾、瓦格納、沃爾夫等等大音樂家的音容笑貌。羅蘭自稱,他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是“對著鏡子來個自畫像”。克利斯朵夫成是20世紀西方充滿奮斗精神和追求精神的知識分子的形象,熱愛自由、忠于藝術,敢于抨擊經典的音樂大師和媚俗音樂。“我不是你的奴隸,我愛說什么就說什么,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愈來愈窒悶,藝術在墮落,厚顏無恥和道德淪喪的風氣腐蝕著政治生活”,這里充斥著“文藝的市集,智力的賣淫和腐化的精神”。對此,克利斯朵夫選擇反抗。“他看到人生是一場沒有休息,沒有僥幸的戰斗,凡是要成為無愧于“人”這名稱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著無形的敵人抗戰:天性中致

18、人死命的威力,蠱惑人心的欲望,曖晦幽密的思想,那些使你墮落、使你毀滅自己的念頭都是這一類的頑敵。”他聽見了自己的“上帝”在呼喊:前進吧,前進吧!永遠不要歇息。“人是不能為所欲為的,志向與生活是兩件事情,應該自尋安慰,主要是勿灰心,繼續抱著你的志向,繼續生活下去,其余的便不由我們作主了。”克利斯朵夫是一個“具有偉大的心的普通人”,富于人道主義情懷,對于社會問題深表關注,追求真摯的友誼和美好的愛情,致力于為人類造福的事業,主張用愛與藝術溝通人類、改造人的靈魂,減少社會的悲劇,實現人類友愛和諧的理想境界。“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

19、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晚年的克利斯朵夫進人“清明高遠的境界”,達到完滿的和諧統一。約翰克利斯朵夫展示人類精神歷險的史詩性作品,描述一顆堅強剛毅的心是如何戰勝自己心靈深處的怯懦卑鄙的陰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它是描述心靈歷程的史詩。“我的目的達到了”,“青年時期拼命的努力頑強奮斗,為了要跟別人爭取自己生存的權利,為了要在種族的妖魔手里救出他的個性。便是勝利后,還得夙夜警惕,守護他的戰利品友誼的快樂與考驗,使孤獨的心和全人類有了溝通。然后是藝術的成功,生命的高峰不料峰回路轉遇到了喪事、情欲、羞恥-上帝的先鋒隊,他倒下了劈面遇到上帝努力在主替我們

20、指定的范圍內完成主的意志。”“我想把自己的生命多少闡明些,我想把它的意義解釋給別人和我自己。”這部內容豐富、規模宏大、浩瀚深邃的長篇巨著奠定了羅曼羅蘭在20世紀世界文壇的地位,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遺囑”。約翰克利斯朵夫回蕩著音樂的旋律,序曲、主旋律、變奏與協奏、長調短調、尾聲等應有盡有,羅蘭自己稱這部作品為“音樂小說”,譜寫出了一部反抗黑暗、個人奮斗的英雄交響曲。“該書同時又通過音樂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和與沖擊,把二十世紀初葉那一代人的奮斗與激情,用宏大優美的藝術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這部書歌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上的經歷,它不僅僅是寫克利斯朵夫一個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萬

21、萬人的心靈歷程的寫照,是直正的英雄的描述。它贊揚著這樣一種精神:光明最終將戰勝黑暗,盡管其間要經過眾多曲折,但光明必將勝利。”論述題1、論普魯斯特馬塞爾普魯斯特是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讓桑德伊、短篇小說集歡樂與時日、文學評論集駁圣伯夫等。普魯斯特構思追憶似水年華,1906年開始寫作,到1913年,布局輪廓已定,7大部分,共15冊。1913年,第1部在斯萬家那邊普魯斯特自費印行,反應冷淡。1919年,第2部在少女們身旁出版獲龔古爾文學獎。1920至1921年發表第3部蓋爾芒特家那邊第1、2卷;1921至1922年發表第4部索多

22、姆和戈摩爾第1、2卷。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女逃亡者(1925)和第7部重現的時光(1927),是在作者死后發表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既有“我”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觀察,也有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有敘事更多的是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情節線索。“我”是一個家境富裕而又體弱多病的青年,經常出入上層社會,往來于茶會,舞會,招待會,鐘情一個女人接著就失戀了,在悲痛中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是寫作,他發現只有文學創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東西找回來。作者通故事與故事交叉重疊的方法,描寫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有姿

23、色迷人,談吐高雅而又無聊庸俗的人,有道德墮落,行為仇惡的人,有縱情聲色的浪蕩的人。因此有些西方評論家把它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相提并論,稱之為“風流喜劇”。追憶似水年華對外部世界的描述和感受渾然一體,物從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除了第一部中關于斯萬的戀愛故事采用第三人稱描寫手法外,其余都是通過第一人稱敘述出來的,敘述者“我”的回憶是貫穿全書的重要藝術表現方式。“在我們幼小時,我覺得圣書上任何人物和命運都沒有像諾亞那樣悲慘,他因洪水泛濫,不得不在方舟里度過四十天,后來,我時常臥病,迫不得已成年累月地呆在方舟里過活。這時我才明白,盡管諾亞方舟緊閉著,茫茫黑夜

24、鎮住大地,但是諾亞從方舟里看世界是再透徹不過了。”作品的敘述角度顯然不同于傳統小說。普魯斯特的語言風格深受蒙田、塞維尼夫人和圣西蒙等法國古典作家的影響,有著曠達、高雅、細膩、婉轉的特點。1954年巴黎伽里瑪出版社出版的七星叢書本的追憶似水年華序言中寫道:“一九年至一九五年這五十年中,除了追憶似水年華之外,沒有別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說巨著。不僅由于普魯斯特的作品和巴爾扎克的作品一樣篇帙浩繁,因為也有人寫過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說,而且有時也寫得文采動人,然而他們并不給我們發現新大陸或包羅萬象的感覺。這些作家滿足于挖掘早已為人所知的礦脈,而普魯斯特則發現了新的礦藏。”2、喬伊斯他是意識流小說的卓越代表。他的作品無被尊為現代主義文學經典。喬伊斯生于都柏林,熱心政治,民族意識強烈。由于對愛爾蘭社會感到絕望,居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