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的涵義和VE課程內容_第1頁
課程的涵義和VE課程內容_第2頁
課程的涵義和VE課程內容_第3頁
課程的涵義和VE課程內容_第4頁
課程的涵義和VE課程內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程的涵義和VE課程內容CONTENTS1課程的涵義2課程的類型3課程的內容4VE課程模式第一節 課程的涵義課業進程我國課程朱熹: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功課及其進程)西方拉丁語(cureree)跑馬道斯賓塞:課程(curriculum)教學內容的系統組織一、課程的詞源學習路線有組織的知識體系讀書期限不能安排得過于緊湊。而一旦進入學習階段,就絕不能放松,要按照功課的進程來完成任務。二、多種“課程”定義的歸類課程教學科目教學內容學習經驗 課程含義的擴展:學科中心 包括非學科的經驗的全部經驗; 單向傳遞的教程 教程與學程的雙向流動 三、課程的定義 課程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它是為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標

2、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它的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包括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而營造的學校環境的全部內容。1、課程包含某級某類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全部內容;2、課程不限于課內所規定的各門學科,也包括課外的各項活動內容;3、課程規定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任務、教育內容的要點和范圍;4、課程規定各門學科設置的順序和課時安排,學年編制學周安排等;5、課程不限于顯性的學科內容,也包含隱性的非學科經驗。此定義的要點:三、與“課程”相關的兩個概念“課程”與“課” “課”是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學生學習規定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課”是課程的基本單位。有時“課”即指某一門課程。“課程”與“教材” “教材”即

3、“教科書”,是指根據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而編撰的教學材料,是課程內容的物質化,是課程內容的載體。(一)從課內容的組織以什么為核心的角度看,可分為學科中心課程、學生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 。(二)從課程的表現形式或對學生影響方式的不同來區分,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第二節 課程的類型學科中心課程 學科中心課程是依據教育目標和受教育者的發展水平從各門學科中選擇內容、組成學科,以學科的邏輯體系制定標準、編寫教科書、規定教學順序、教學周期與學時、分科教學的課程。 優點:具有邏輯性,系統性,簡約性特點,有利于知識的系統掌握及高效地傳遞知識。 缺點:科目之間界限分明,割裂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忽視了學生的興

4、趣需要及生活實踐,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中心課程 學生中心課程,也稱活動課程或經驗課程,即以兒童興趣發展為中心,是圍繞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動機組織的課程。 優點: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有利于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重視兒童的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發展。 缺點:兒童獲得知識不系統、不完整,不利于高效率地傳遞文化遺產。 在四年級學習希臘史時:學生自己動手建造希臘式房屋;寫作有關希臘神話的詩歌;玩希臘游戲,穿希臘服裝,不斷地排演他們所喜歡的故事或奇遇。如扮作特洛伊的英雄,在休息時用木制的劍和桶蓋做的盾交戰;舉行狄俄尼索斯式的狂歡,有禱告,有跳舞和即席吟詩;另外,一半人扮演雅典人,另一半

5、人扮演斯巴達人,爭論哪個城邦更值得向往。 弗朗西斯w帕克學校杜威的芝加哥實驗學校7-8歲學段課程計劃科目一天的時數一周的時數社會作業1.5-16.5-5原始的作業1/2-16.5-5技術(讀與寫)1/2-5/6(一周三次)1.5-2.5體育館或室內外的游戲1/22.5音樂或美術1/21.5烹飪1/2-1(一周二次)1.5旅行或集會或車間1/2-11.5例:活動課程活動課程 課外活動思考?=社會中心課程 社會中心課程,強調對社會的改造或適應,把重點放在當代社會中人們迫切關注的、有爭議的社會問題上,致力于建立一種新的社會文化,甚至是一種新的社會秩序。 優點:主張以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的邏輯為主線來組

6、織課程,使課程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缺點:夸大了學校變革社會功能,把課程設置的重心放在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上,并把它們推向極至,必然扼殺學生的主體性,阻礙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日本高中題目: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么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么地方?輸了是輸在什么條件上?分析之。” 某日本學生的分析: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后,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

7、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里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好對華抗戰的準備。” 中國高中題目: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定的叫什么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款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忙著記憶什么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么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款二萬萬銀兩,

8、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簽定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人家培養的是能力,而我們灌輸的是知識。(摘自讀者2004年第20期)“正式課程”、“公開課程”、“官方課程”是指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它按照編制的課表實施,是教材編輯、學校施教、學生學習和考核的依據之一。顯性課程隱性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隱蔽課程”是指學校通過教育環境(物質的、文化的和社會關系結構的),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公開性的教育影響。由美國學者杰克遜(Jackson,PW)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對學生

9、起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促進或干擾教育目標的實現。泰勒泰勒生平的簡介泰勒原理的基礎泰勒原理的思想泰勒原理的評價第三節 課程的內容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1927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一、泰勒生平的簡介1953年在斯坦福大學成立“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二、 泰勒原理的基礎接受過系統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訓練學習的本質在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一)心理學基礎(二)課程思想的來源早期科學主義課程開發理論:博比特;查特斯活動分析。就是把人的活動分析為具體的、特定的行為單元的過程與方法。課程是兒童和青少年為準備完滿的成人生活而從事的一系列活動

10、以及由此取得的相應的經驗。1931年成立“學校與學院關系協調委員會”。300所大學和學院愿意參加此項研究;1933年選擇30所高中;1934年正式推行改革。共同目標:(1)致力于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生活; (2)編制一套更統一、更連貫的課程。(三)實踐基礎“八年研究”二、 泰勒原理的基礎現在人們廣泛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學校可以編制既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又為學生近大學后獲得成功作好準備的教育計劃;大學和學院認識到,在沒有達到特定科目要求的中學畢業生中,能夠在大學期間取得成功的不凡其人;在職研討班得到發展;人們普遍接受教育評價來替代測驗。主要結果:二、 泰勒原理的基礎第一,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

11、標?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第三,怎樣才能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第四,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三、 泰勒原理的思想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結果(一)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學生、社會、學科專家-教育與社會哲學、學習心理學-二維圖表(內容與行為)3、目標的表述方式:2、選擇目標的兩個篩子:1、目標的三個來源:三、 泰勒原理的思想1、目標的三個來源:-對學習者自身的研究(現狀與常模的比較)-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注重社會生活的意義)-學科專家的建議(探討學科的一般教育功能)AB 2、選擇目標的兩個篩子:教育與社會哲學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

12、的生活?什么是良好的社會?學習心理學可能目標與不可能目標目標的年齡階段問題例:一元一次方程課程目標內容行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夠說出一元一次議程的概念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給出一些代數式,能夠判斷其是否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夠說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能正確求得方程的解會應用代入法進行檢驗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會正確地設未知數能根據題意列出方程能夠用方程解答應用題3、目標的表述方式:學習經驗既不等同于一門學程所涉及的內容,也不等同于教師所從事的活動。學習經驗是指學習者與他能夠作出反應的的環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是通過學習者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取決于學習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什么

13、。(二)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選擇學習經驗的五條原則:1給學生提供的學習經驗必須既能使學生有機會實踐該目標所隱含的行為,又能使學生有機會處理該目標所隱含的內容。2必須使學生在從事教育目標所隱含的行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3所期望的反應是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的。4有許多特定的經驗能夠用來達到同樣的教育目標。5同樣的學習經驗通常會產生幾種結果。有助于達到目標的學習經驗所必備的四個特征:有助于培養思維技能;有助于獲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會態度;有助于培養興趣。1. 學習經驗組織的兩種方式2. 學習經驗組織的原則3. 學習經驗組織的三個層次4. 學習經驗組織的一般步驟(三)怎樣才能有效組織這

14、些教育經驗?1、學習經驗組織的兩種方式:縱向組織:即不同階段或時期的學習經驗之間的聯系。橫向組織:即不同領域的學習經驗之間的聯系。2、學習經驗組織的三條原則:連續性:直線式地陳述主要的課程要素。序列性:即使每一后續經驗建立在先前經驗的基礎上,且深度、廣度漸增。整合性:即課程經驗之間的橫向聯系。邏輯組織與心理組織邏輯組織反映學科專家對課程要素之間關系的看法;心理組織體現學習者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學習者對課程要素之間關系的看法。3、學習經驗組織的三個層次:最高層次學科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完全未分化的結構。中間層次按序列組織的學程;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單位的學程。最低層次課;課題;單元。4、學習經驗

15、組織的一般步驟:確定課程組織的一般框架;確定每一課程領域的組織原則;確定低層次組織的方式;制定靈活的 “資源單元”;師生共同設計活動。(四)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評價的含義評價過程實質上是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評價的一般程序界說教育目標;確認評價情境;設計評價手段;利用評價結果。泰勒模式示意圖四、泰勒原理的評價(一)歷史價值和積極意義在現代課程論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是一種成熟的課程開發理論,為課程開發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模式。泰勒本人被稱為“現代課程論之父”,而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被稱為“現代課程論的圣經”。(二)對泰勒原理的批判預設性“防教師”價值取向上

16、追求“科技理性”:效率與控制 課程領域很幸運,因為有了拉爾夫W泰勒。 課程領域很悲哀,因為拉爾夫W泰勒久久不能被超越。第四節 VE課程的模式典型VE課程模式MES課程模式單科分段式核心階梯式CBE課程模式職業群集模式“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 1、單科分段式(1)定義及背景定義:指針對某一特定職業或工作崗位的需求,以學科為中心進行的課程編制,將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類。背景:該類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沿襲傳統本、專科的課程結構模式,以學科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雖然在安排與設置時會強調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和綜合職業素質的教育,但未能實質性地突破以學科教育為基礎

17、的課程框架,過于強調學科的系統性。 1、單科分段式(2)內容與結構:(3)特點:重視文化基礎知識;理論與實踐課程并列;實踐課單獨設課自成系統。 1、單科分段式(4)優點:重視知識的整體性與系統性,表現出“專、精、深”的特點,對于提升職業教育階段學生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素養無疑是有價值的。邏輯性強,有利于學生最有效地掌握已為人類所獲得的知識;系統性強,有助于學生系統地繼承和接受人類的文化遺產;辦學效益高,學科課程多以傳授知識為基礎,較易于學校組織教學和進行課程評價。 1、單科分段式(5)缺點由于教材偏重于邏輯系統,在教學時容易出現重記憶、輕理解的傾向;在教學方法上容易偏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健全人

18、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發展;整齊劃一的教學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重理論,輕實踐,其提供的職業學習機會與職業實踐的關系是間接的,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職業能力;重知識的系統性,忽視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因此,難以培養學生的“工作過程知識”和基本工作經驗,更難以培養出滿足企業和勞動市場需求的人才。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緊密聯系,也稱“雙元制”課程模式。 2、核心階梯式青少年一方面在企業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一方面在部分時間制的公立職業學校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在內的義務教育。(1) 雙元制課程結構以企業技能培訓為主,職業學校理論教學為輔,職業學校居從屬地位,共同培養學生

19、。 2、核心階梯式(2) 非學科體系的綜合體系以實踐為導向螺旋型課程結構文化基礎課(德語、社會學、體育、宗教等)職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長教育以職業實踐活動為核心,將與培訓有關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加以綜合,著重整體能力的培養。 2、核心階梯式(專業理論、專業計算、專業制圖、實踐性專業知識等)專業課由專業理論、計算、制圖、實踐性專業知識四門課組成,但卻覆蓋了專業所需的所有理論知識,即把培養目標所需的各門學科知識綜合成與職業相關的綜合專業技術知識體系。四門課程分工明確,各有側重,相互聯系、協調,圍繞實訓課程有機地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相互滲透,又相輔相成的整體,使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呈螺旋上升,為實踐課程服

20、務。橫向:課程內容緊緊圍繞培養目標的專業實踐活動這一核 心。縱向:課程內容都按培訓大綱要求劃分為基礎培訓、專業基礎培訓、專業培訓三個層次階梯,逐級上升。 2、核心階梯式(3)雙元制模式的培訓階段階梯綜合型 2、核心階梯式第一階段:基礎培訓主要是傳授職業基礎技能和知識,為下一步的專業教學打好廣泛的基礎,并為多種多樣的職業活動作好準備。第二階段:分業培訓是繼前一階段的培訓,力求為受訓者開拓盡可能多的就業渠道,使之掌握與本職業相關職業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第三階段:專長培訓主要傳授與職業方向密切相關的,必要的實際與理論知識和技能,使之能熟練地從事該職業的工作。 2、核心階梯式對承擔培訓企業的資格認定和

21、監督縮短和延長培訓時間負責審查企業與學徒之間簽訂的培訓合同 負責職業教育畢業考試 職業教育委員會 制定規章制度 監督和咨詢 仲裁委員會 (4)行會在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職責 2、核心階梯式(5)評價優點層次分明,具有靈活性校企結合,強調實踐性階梯式安排學習,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教考分離的評價制度,較客觀其缺點是 :過分依賴企業,要求具有較高的實施環境和條件要求 ,實施難度大。 2、核心階梯式(1)CBE產生的背景 :應運而生:二戰期間美國急于生產軍火需培養技術工人理論基礎:一是系統論和行為科學,即人的需要、動機、信念、態度與期望,在人的行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布魯姆(美)提出的“有效的教學始于

22、準確希望達到的目標”;三是教育目標分類學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以適當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90%的學生都能掌握規定的目標。” 經濟需要:滿足經濟界各類從業人員為適應分工日趨詳盡的崗位需要 3、CBE課程模式(2)能力本位課程的特征“整個教學目標的基點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一特定的職業所必須的全部能力。”CBE 教育的能力是指一種綜合的職業能力, 不單指動手和操作能力, 它包括四個方面: 知識: 指與本職業相關的知識領域;態度: 指從事某種職業動機、動力和情態; 經驗: 指從事某種職業的活動和公關領域; 反饋: 指評價、評估領域。 3、CBE課程模式 3、CBE課程模式8

23、-12項綜合能力,每項綜合能力包含6-30個專項能力對知識、技能、態度等進行分析、融合,系統排列,組成課程模塊(3)能力本位課程的實施職業分析。研究社會上哪些職業是急需的,哪些職業是飽和的,哪些職業是過剩的。以此作為職業院校確定專業方向的依據。工作分析。分析每項職業所需要的綜合能力。一般每項職業確定812項綜合能力。專項技能分析。分析每項綜合能力需要哪些專項技能,這些專項技能就是學校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 3、CBE課程模式(4)制定模塊。根據職業分析、工作分析和專項技能的分析結果,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并對每一次專項技能制定相應的單元“模塊(Module)”。(5)根據每個單元

24、模塊的要求,由任課教師擬制信息單、作業單、技能單和評估單,并在課前發給學生。(6)教學過程。教學采取靈活的方式。學生根據信息單的內容,或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在實踐場所操作練習,或在課堂上聽課,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自我學習為主。教師負責引導學習、解答疑問、組織討論和指導實踐操作。 3、CBE課程模式(4)能力本位課程模式的評價CBE開發模式的核心是能力,課程設計采用模塊式方案,重視學生的能力訓練,理論知識傳授以必需夠用為度,教學上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CBE開發以職業分析為起點,并把職業能力看作職業教育的基礎,相對于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學科系統化課程開發,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3、CBE課程

25、模式能力分析從行為主義的思路出發,把職業能力分解成一些細小的任務、要素,但無法或難以對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進行精確的分析。如職業道德、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技術創新的能力等。在教育思想上忽視人的個性發展與內在精神的培養,忽視個體自我實現的內在要求,是一種典型的工具主義。將任務疊加當做能力的綜合,忽視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忽視整體內部的辯證的有機聯系,從哲學上說,是還原主義能力觀。在當今職業崗位變化迅速的社會中,以勝任一種工作崗位為要求進行的課程開發,畢業生很難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對師資水平的要求比較高,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的設備投人很大,費用昂貴,難以實施。 3、CBE課程模式(1)理論基礎 系

26、統論、信息論、控制論 將職業技術培訓視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這種職業培訓系統觀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課程開發過程課程開發對象 (2)MES課程開發模式的指導思想不同的工種和工作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有一定差別。但是,也可能有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知識技能要求。在職業技術培訓中如何求同存異,使受訓者獲得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實際有用的技能,這正是MES課程模式指導思想的著眼點。 經濟活動按性質和任務分類職業領域1職業領域5職業領域2職業領域3職業領域4工作范圍1工作范圍2工作范圍3工作范圍4按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分類工作1工作2工作3工作4按工作性質任務分割 生產者完成某一項工作必須具備的技能標準一個職業

27、技能系統,就稱之為工作規范。職業技能系統技能標準高等級中等級低等級模塊1模塊2模塊3模塊4按照活動對象的性質按照活動順序 學習單元1學習單元2學習單元3汽車維修電工崗位主要模塊:主要工作包括汽車電源系統、起動系統、燈光信號及儀表裝置、空調、音響視聽系統、電控車窗及中控防盜系統、雨刮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的檢測、診斷與維修學習單元:如汽車空調模塊,含空調系統性能測試、制冷系統壓力檢測、冷媒回收與充注、空調系統部件檢修與更換(包括制冷系統部件檢修與更換、暖風系統部件檢修與更換、操縱及相關控制裝置的檢修與更換)等。 (3)MES課程模式的開發步驟以實用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遵循“按需施教,學用一致”原則

28、:確定職業目標。主要指技能目標,包括專業知識、技能,技能達標所需要的工具和設備等。分析崗位職責、分解工作任務、獲得職業模塊。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是由若干個部分(程序或工序)組成的,每個部分就是一個模塊。開發學習單元。對每個學習單元中的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與知識進行科學地組合,確定技能訓練的內容、標準、要求、實訓的方法,設計訓練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學習要求。 (4)MES課程模式的簡要評價省時:縮短了培訓與就業的距離 高效:利用培訓者在學習動機最強烈的時候,選修最感興趣和最為需要的內容。保鮮性:模塊短小,目標明確,保持學習熱情。時代性和先進性:可以通過增刪模塊或單元來摒棄陳舊的內容和增添新的內容 。轉移性:“模塊”課程可以在國與國之間、不同經濟背景的職業領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