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隱刻板印象研究的進展-1_第1頁
內隱刻板印象研究的進展-1_第2頁
內隱刻板印象研究的進展-1_第3頁
內隱刻板印象研究的進展-1_第4頁
內隱刻板印象研究的進展-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隱刻板印象研究的進展23內隱聯想測驗內隱聯想測驗是用來測量概念間自動化聯系強度的一般用途的程序,是1998年Greeenwald提出的。其原理在生理上以神經網絡模型為根底。該模型認為信息被儲存 在一系列按語義關系分層組織起來的神經聯系的節點上,因而可以通過測量兩個根本點概念在此類神經上的距離來測量兩者間的關系。在認知上,內隱聯想測驗以態度的自動化加工為根底,包括態度的自動化啟動和啟動的擴散。這種方法包括5個步驟:1被試通過按鍵反響把呈現的工程分為兩類來練習對靶子概念的判別;2對與兩類靶子概念相聯系的屬性詞進行分類判斷;3通過按鍵按照指導語,對靶子和屬性詞同時進行分類;4與1相同,只是按鍵正好

2、相反;5與3呈現的內容相同,要求反響的按鍵相反。內隱聯想測驗中的概念詞與屬性詞之間有兩種可能的關系:相容二者的聯系與被試的內隱態度一致,或對被試來說二者有著很強且合理的聯系,被試的反響就快與不相容反之相應的反響就慢,反響時就加長。內隱聯想測驗主要通過反響時之間的差異,來實現對內隱態度的測量。由于許多社會認知現象與評價聯想有關,所以內隱聯想測驗一經提出就得到了迅速而廣泛的應用。如Greenwald(1998),Mitchell(2001)及我國的蔡華儉等20012002的研究 都證實了內隱聯想測驗有著很好的信度和效度3內隱刻板印象的相關研究31內隱刻板印象的影響因素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刻板印象的形成

3、是社會信息歸類過程中的一種自動和不可防止的結果。刻板印象是基于范疇成員如年齡、性別和種族的知覺自動激活的。通過頻繁與持續的激活,某種特質便于群體節點范疇聯系起來了。當遇到一個范疇成員時,群體節點會激活,而且會傳布到其他相連的節點刻板印象特征。自動的刻板印象激活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會信息歸類過程中的范疇啟動效應。對此1993【7】發現范疇啟動對刻板印象的激活有很大的影響。Fiske1987等人在其他的領域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Hamilton1990等人也報告了范疇啟動所導致的刻板印象自動激活效應。在1994年Bargh對刻板印象的自動化概念進行了修正,強調多種成分意圖、注意力、刺激線索的特征、群體

4、的內聚力等在內隱刻板印象形成中的作用。在這一修正的自動化的概念的支持下,今年來針對自動刻板印象的適宜性研究將近50項,形成了一股熱潮。從中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影響因素:注意力的集中方面。Macrace 等1997研究中,啟動物是無生命的物體和女人的圖片,靶子是與女人有關的刻板和反刻板印象特征。一局部被試被要求確定圖畫上是否是一無生命物,而另一局部那么被要求判斷是否存在一白點。發現女人圖片只在前者判斷中,使對于刻板印象的特征便于反響;而當被試注意力集中在尋找白點是,那么不會出現自動刻板印象。Mitchell等2001利用內隱聯想測驗對名字進行歸類研究。在其中一項測驗中,讓被試依據性別歸類,另一測驗

5、要求被試依據種族。結果在前種測驗中黑人女性得到了正面的評價,白人男性得到了負面的評價,而在后一種測驗中,結論正好相反。自我和社會認同方面。Spencer et.al1998研究不同情況下被試是否產生亞洲人或美國黑人的自動刻板印象。發現當被試得到正面自我評價反響時,被試沒有表現出自動刻板印象,相反,那些得到負面反響的被試那么表現出強烈的自動刻板印象以期使自我表現感覺良好。SinclairKanda1999也發現黑人實驗者假設給被試一點肯定的評價將弱化被試對黑人的自動刻板印象,相反會強化這種刻板印象。刺激線索結構方面。Macrae等(1995)研究證實,情景中的一微小變化能對自動刻板印象的帶來很大

6、影響。一種測驗條件是化裝的中國婦女,另一種是正拿著筷子的她,與控制組相比,前種條件下被試能較快地對中國婦女的刻板印象特征作出反響,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特征作出反響較慢。而后一種情況下的被試的反響那么正好相反。這預示著刺激物是以性質不同的方式被自動地覺察到了。Wttenbrink等(2001)的研究那么說明不同的社會情景調節著群體的自動評價。呈現錄音帶上的美國黑人幫派及錄音帶上的在野外烤肉的臺架旁的美國黑人,被試對后者會產生較小的群體自動消極看法。32內隱刻板印象與信息加工和行為目前,內隱刻板印象的研究更多關注這一認知結構是如何影響各種信息加工及知覺和行為的。業已證明刻板印象以多種形式影響著信息加

7、工:1影響信息的注意和編碼。刻板印象的激活指導著注意,以至于知覺者趨向于加工和編碼與刻板印象相符而非無關的信息。2刻板印象可以影響信息理解的方式,特別是信息摸棱兩可時。3通過影響信息加工過程,刻板印象也會影響其他群體成員交往時的行為。當某人被歸類為某一群體成員時,有關該群體的刻板印象就會被自動激活,然后作為行為趨向的預期根底及人們與之交往的行為指南。內隱刻板印象這些影響又不是單獨作用的,往往在一實驗任務的完成中就能有全面表達。KundaSherman Williams1993探究了刻板印象是否會改變人們建構模糊行為的特征與細節。給被試呈現打了他討厭的人;,要求明確報告在讀到句子時所作出的精細推

8、理。結果發現被試基于不同的刻板印象報告了不同的行為。當告知一建筑工人打人了,被試會描述他用拳頭猛擊同事,換成家庭婦女,被試的描述就較善良如拍打淘氣的孩子。相似的研究結論在SlusherAnderson1997的研究也能見到。內隱刻板印象激活的方式不同時對各種心理和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Steele提出自我刻板印象威脅理論(relevantstereotype-threat theory)。該理論認為在一項評定個體相應能力大小的活動中,被試的負面刻板印象激活時在數學測驗中告知女性不擅長數學學習,其實際的行為表現就較差,理論認為較差的行為反響源于消極的刻板印象帶來的心理威脅。 Laura J.Kr

9、ayLeigh Thompson Adam Galinsky (2001)研究了性別刻板印象對談判表現的影響。他們發現當談判標定為對能力的測定和良好的談判與男性的優秀品質相關是,女性在實際的談判中表現較差,男性表現那么較出色。Beate SeibtJens Forster2004j將這方面的研究推進了一步。他們發現誘導刻板印象的不同方面積極或消極的被激活的刻板印象會影響到任務解決的策略。論文格式。實驗一與任務有關的消極刻板印象會更多地喚起防御性的解決策略;實驗二和實驗三女性更擅長于言語表達的預期的刻板印象使女性與男性相比在相應的實際實驗條件下反響更快但準確性較差;實驗四和實驗五積極的群體刻板印

10、象能導致更多創造性的活動表現,而消極的群體刻板印象帶來更好的分析性活動表現4小結刻板印象作為人們對具體的社會群體具有的心理特質的表現與預期,其研究主題已經逐漸超越了以美國文化為價值取向的種族與性別刻板印象;領域,日漸關注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的社會文化刻板印象集合。如果提供有關目標的刻板印象的個性特征時,人們隨后形成的刻板印象會更少依賴于刻板印象KundaThagard,1996,然而,從行為者的角度來說,社會文化刻板印象集合仍在人們的知覺活動中占據支配地位,具有反對個體信息效應Blacklash effect刻板印象作為認知系統的重要組成局部,極大地提高了知覺、推理和決策的速度和效率。同時刻板

11、印象的過分概括化作用也會導致種種社會認知偏差,其缺陷能否被克服、能否進行意識性的控制,Lepore等人所做的分析性研究也未得出總結性的結論.王沛2003的研究也說明:即使我們擁有有關某個人的豐富的個體化信息,并且竭力將注意力集中于在個體化的信息上來作出相應的社會判斷,但我們的判斷往往還會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同時,削弱對范疇信息主要是刻板印象的依賴不一定會導致對個體化的信息信任度的增長。刻板印象和個體化信息的加工很可能是平行的。目前,社會心理學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刻板印象效應的研究與解釋尚處于起步階段。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的缺乏:1實驗在模擬現實生活情景方面的缺乏:2具體研究方法方面缺乏。目前大多數研

12、究較難揭示刻板印象在社會認知的真正作用及其發生范圍,同時無法深刻地剖析刻板印象的心理加工機制。今后應選擇具有價值沖突特征、結構更加復雜、具有較高社會意義的社會文化刻板印象作為研究對象,促進刻板印象的機能和本質問題的進一步深入。參考文獻韓輝.內隱社會認知的無意識和自動化研究探析,社會心理科學,:aertner SL,Mclaughlin.racial stereotypes :Associations and ascription of positive andnegative characteristics.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83,46:23-40Do

13、viodio J F,Evans N,Tyler R B.Racialstereotypes:The contents of their cognitive rpresentation.Journal of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6,22(4):22-37Jocoby L L,Kelly C M.Becoming famousovernight.Limits on the ability to avoid unconscious influences of thepast.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14、logy,1989,16(2):326-338Banaji M R,Greenwald A G,Implicit stereotype andunconscious prejudice in:Zanna,M P,Olson,J M.Psychology of prejudice,TheOntario Symposium,1994(7):55-76Banaji M R et al.Implicit stereotyping in personjudgment.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5(2):272-281Lepore

15、LBrown R.Category andstereotypeactivation is prejudice inevitabale. 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1997,72(2):275-287Anthony G .Greenwald,Debbie等.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erence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1998,74(6):1464-

16、1468Fiske S T,Neuberg A E.Category-based andattribute-based reactions to others:some informational conditions ofstereotyping and individuating process.Jour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1987,23:399-427Hamilton D L,Sherman S J.Stereotype-basedexpectancies:Effect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oc

17、ial behavior.Joural ofSocial Issues,1990,4:35-60Macrae,C N 等 :On the activation of social stereotypes:The moderating role ofprocessing objectives.Jour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7,3:471-489Spencer S J,Fein S:automatic activation ofstereotypes:the role of self-image threat.Personality and

18、 Social PsychologyBullitin,1998,24:1139-1152Sinclair LKunda Z.Reactions to a Blackprofessional:Motivated 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 of conflictingstereotypes.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7:885-904Macrae C NHood B M.Are you looking atme?Eye gaze and person perception.Psychological

19、 ScienceWittenbrink B Judd C M.Spontaneousprejudice in context:Vatiability in automatically activated attitudes.Joural of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2001,81:815-827Kunda ZShermanWillims B.Stereotypes and theconstrual of individuation informat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itin,1993,19:90

20、-99Slusher M PAnderson C A.When realitymonitoring fails: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stereotype maintenances.Jour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52:653-662 Steele C M.A threat in the air:How sdtereotypesshape intellectual identity and performance.AmericanPsychologist,1997,52:613-629 Laura J.KrayLeigh Thompson Adam Galinssky .Battle ofthe sexes:gender stereotype confirmation and reactance in nego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