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行業標準 FORMTEXT RB/T 123XX FORMTEXT 能源管理體系 熱力生產和供應企業認證要求 FORMTEX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rmal production and supply(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2020-9XXXX - XX - XX發布XXXX - XX - XX實施 FORMTEXT 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 FORMTEXT RBICS 備案號:RB/T 123-20XX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給出的規則起
2、草。本文件代替RB/T 123-2018能源管理體系 熱力生產和供應企業認證要求,與RB/T 123-2018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性變化如下:根據GB/T 23331-2020的變化調整,以確保與其他管理體系標準高度兼容;更新了術語和定義;更新了“能源評審”、“能源績效參數”、“能源基準”的內容;更新了附錄A的行業概況、附錄B的應用示例以及附錄C中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信息。本文件是GB/T 23331-2020標準在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中應用的具體要求。本文件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引言本文件依據GB/T 233
3、31-2020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結合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能源使用和管理實際情況以及用能特點制定。本文件是GB/T 23331-2020在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能源管理的具體應用,旨在指導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采用系統的方法提高能源績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文件與GB/T 23331-2020配套使用,構成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依據。也可用于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自我評價和自我聲明,或作為相關方對其能源管理體系運行進行符合性確認的參照標準。能源管理體系 熱力生產和供應企業認證要求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能源管理體系的要求。本文件的熱力
4、生產和供應指能源通過鍋爐、換熱器等裝置對水進行加熱做功生產熱力產品,或外購熱力產品,并經管道供應給用戶,以及對設施進行維護和管理。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的類型可包括區域熱源熱力生產和集中供應、企事業單位或居住小區的獨立熱源熱力生產和供應等方式。本文件適用于CNAS-SC190中規定的技術領域代碼1.4“熱力”和技術領域代碼1.5“其他(地熱、分布式能源、余熱等)”相關組織管理、控制和改進影響能源績效的活動。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23331-2
5、020 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 17167 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T 34617 城鎮供熱系統能耗計算方法CJJ/T 55 供熱術語標準DL/T 904 火力發電廠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方法DL/T 1365 名詞術語 電力節能術語和定義GB/T 23331-2020、CJJ/T 55、DL/T 136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供熱熱源/熱源 heat source of heating system將天然或人造的能源形態轉化為符合供熱要求的熱能形態的設施。注1:熱源可包括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轉換為熱能的鍋爐設備、利用工業余熱轉換為熱能的余熱鍋爐或加熱設備
6、、抽凝式或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燃氣冷熱電聯供機組、電能轉換為熱能設備等。按供熱方式可分為集中供熱熱源和用戶熱源,集中供熱熱源指通過供熱管網向城市或城市部分地區熱用戶供熱的一個或多個熱源;用戶熱源指與用戶的用熱系統直接連接的熱源。注2:根據CJJ/T 55-2011“供熱熱源”的定義改寫,并增加注1。熱電聯產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同時向用戶供給電能和熱能的生產方式。DL/T 1365-2014,定義4.4.30供熱管網/熱網/熱力網 heating network由熱源向熱用戶輸送和分配供熱介質的管道系統。CJJ/T 55-2011,定義5.1.1熱力站
7、heating station通常是連接供熱一次網和二次網并裝有與熱用戶連接的有關設備、儀表和控制系統的場所,用來轉換供熱介質種類、改變供熱介質參數、分配和計量供給熱用戶的熱量。注:根據熱用戶不同可分為工業熱力站和民用熱力站;根據熱媒不同可分為熱水供熱熱力站和蒸汽供熱熱力站;根據位置和功能不同可分為用戶熱力站、小區熱力站和區域熱力站。熱力產品 thermal product由熱源生產的并向熱用戶出售的蒸汽、熱水。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所處的環境理解組織及其環境4.1.1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4.1的要求。4.1.2 組織應建立分析內外部環境的機制。4.1.3 組織應考慮國家、
8、行業的能源、環保、碳排放相關政策對能源管理體系預期結果和能源績效的影響,并持續關注其變化情況。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4.2.1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4.2的要求。4.2.2 組織的相關方通常包括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能源技術服務機構、供應商、承包商、員工、熱用戶、合作伙伴、股東或掌權人以及競爭對手等。4.2.3 組織應確保:a)識別、收集、獲取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b)將相關要求進行轉化,并傳遞或傳達到相關層次、部門及相關方,使這些要求能夠在能源管理活動中加以應用;c)對獲取的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進行定期評審。確定能源管理體系的范圍4.3.1 組織應符合GB
9、/T 23331-2020中4.3的要求。4.3.2 組織應根據其管理職責和物理界限確定能源管理體系的范圍和邊界,應至少應包括:a)能源管理體系覆蓋的活動:b)物理位置,適用時,包括多個場所的物理位置,例如多個熱源、熱力站所在物理位置不同;c)主要用能過程。d)組織如存在能源服務或用能過程外包時,應在相關文件中說明。注:附錄B.1給出了能源管理體系范圍的應用說明。能源管理體系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4.4的要求。領導作用領導作用與承諾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5.1的要求。能源方針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 5.2 要求。組織的角色、職責和權限
10、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5.3的要求。策劃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6.1 的要求。組織應通過識別能源管理體系的風險和機會,預測潛在不利情況和后果,以應對產生的非預期影響,并利用出現的機會。目標、能源指標及其實現的策劃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6.2的要求。組織應根據其用能特點,在相關能源管理層次建立相應的目標和指標,可從以下方面考慮:各級政府部門下達的節能任務要求;組織確定的能源管理重點工作;組織當前的能耗和能效水平;組織的節能技術改造情況及規劃。能源評審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6.3要求。宜按主要用能
11、系統/設施、主要用能設備的順序合理確定主要能源使用,包括但不限于:a)主要用能系統示例:供熱系統、熱力生產系統、熱力輸送系統等。b)主要用能設備示例:蒸汽/熱水鍋爐、抽凝式/背壓式汽輪發電機、大功率水泵/風機、換熱器等。對每一個主要用能系統/設施、主要用能設備應:a)識別并確定影響能效的變量,如熱負荷對熱源生產單位熱力產品能耗的影響,供熱介質溫度、流量對管網輸送熱力產品能耗的影響,流量對大功率水泵單位輸水量能耗的影響等;b)確定主要能源使用的能源績效,如供熱系統的供熱效率、鍋爐的熱效率、生產熱力產品的能耗、輸送熱力產品的能耗、供應熱力產品的能耗等。注:附錄B.2給出了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能源評審
12、的應用說明。能源績效參數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6.4要求。組織應在以下層面設置能源績效參數:反映供熱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并考慮了影響其能效的各種因素的能源績效參數,如:與室外溫度等因素相關的供應單位熱力產品綜合能耗等;反映供熱系統中各子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并考慮了影響其能效的各種因素的能源績效參數,如:與管網介質流量等因素相關的輸送單位熱力產品綜合能耗、與熱負荷等因素相關的生產單位熱力產品綜合能耗等;反映供熱系統中各高能耗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并考慮了影響其能效的各種因素的能源績效參數,如:與排煙溫度等因素相關的鍋爐熱效率、與流道摩阻系數等因素相關的泵效率等。組織應對每一個
13、能源績效參數確定測量方法或計算方法,包括對影響能效的變量的測量方法或計算方法。注:附錄B.3給出了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能源績效參數的應用說明。能源基準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6.5要求。組織應針對每一個能源績效參數建立能源基準。選擇能源基準的基準期時,組織應考慮以下方面:供熱的周期特性,如居民小區的采暖供熱季;熱能的使用特性,如產品生產的淡旺季。適用時,組織應確定影響能效的變量的歸一化方法,確保準確反映能源績效的變化。注:附錄B.4給出了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能源基準的應用說明。能源數據收集的策劃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6.6要求。組織應根據確定的能源績效參數測量
14、與計算方法制定和實施能源數據收集計劃。組織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應與確定的能源績效參數測量與計算方法一致。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應符合GB 17167的要求。依據能源數據收集策劃應明確以下內容:能源數據的采集周期、需要采集的數據、計量能源數據的設備及采集方法。支持資源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7.1的要求。能力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7.2的要求。組織應確保從事熱力生產和供應的運行、檢修人員具備節能的知識和技能。意識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7.3的要求。信息交流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7.4的要求。文件化信息組織應符合GB/T
15、23331-2020中7.5的要求。運行運行策劃和控制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8.1的要求。組織應確定主要能源使用的運行和維護準則,該準則應考慮影響能源績效的運行條件及相應的運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編制熱負荷圖以指導不同熱負荷下的運行控制;能源儲存和輸送分配過程控制,如燃料驗收、盤存、燃料熱值管理等;熱源的熱力生產過程控制,如保證鍋爐高效運行的排煙溫度、送風量等的運行參數;熱力管網的運行控制,如管網保溫與泄漏、水力工況調節、循環水泵轉速和運行臺數調整等;熱力站的運行控制,如根據室外溫度和室內溫度變化調整二次管網流量等;根據影響能源績效的因素實施生產運行方式的調度,如室外溫度變
16、化影響鍋爐運行臺數或運行等;其他主要能源使用的經濟運行參數。必要時,建立程序以確保這些過程和活動在受控條件下運作:建立并實施主要能源使用運行和維護的管理程序,如設備巡檢、設備定期試驗/輪換、交接班等管理程序;建立并實施主要能源使用外包管理程序;建立用于監視測量主要能源使用運行和維護過程管理程序;其他確保主要能源使用的運行和維護的管理程序。注:附錄B.5給出了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運行控制的應用說明。設計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8.2的要求。組織應對以下項目的設計提出能源績效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熱力生產和供應相關設備或系統(如鍋爐、換熱設備等專用設備)的新建、改造、翻新設計;適用
17、時,其他與熱力生產和供應相關設施的新、改、擴建設計。采購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8.3的要求。組織應對主要能源使用具有或可能具有影響的能源服務(如能源審計、檢測服務、節能技術服務)、供能用能設備的采購、燃料的采購、與影響能源消耗有關的外包過程進行控制。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確定能源服務、設備和產品評價準則,評估其在計劃的或預期的使用壽命內對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影響;以適當的方式將相關要求傳遞給供方; 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在設備設施采購時,應以有利于節能、環保和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原則,選用高效節能設備,淘汰高耗能設備;策劃和實施適當的驗證活動,規定有關人員的職責、抽樣規則、判定
18、基準及驗證結果的控制要求,按照策劃結果進行驗證并保持驗證結果的記錄。對驗證、使用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采取適當的措施(見10.1)。績效評價能源績效和能源管理體系的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 總則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9.1.1的要求。適用時,組織應監視、測量影響能源績效的特性指標,包括但不限于:熱負荷種類、用量、季節性變化;室外氣溫及室內溫度的變化;管網水力工況; 供熱系統運行方式; 供、回水溫度及管網流量;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變化趨勢。適用時,應對以下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能源轉換效率;能源利用率;供熱系統熱力學優化;余熱及余熱資源;熱負荷圖和管網水壓圖;設備狀況;其他影響
19、能源績效的情況。與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的評價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9.1.2的要求。內部審核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9.2的要求。管理評審 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9.3的要求。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主持管理評審會議,對能源消耗和能源管理體系有重要影響的關鍵活動負有責任的人員應參加管理評審會議。管理評審應覆蓋能源管理體系的范圍。當發生以下重大變化時可臨時追加管理評審: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政府及節能主管部門的要求;能源管理體系,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管理體系文件、組織機構、重要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國家、地方或組織節能主管部門開展的
20、能源監察和審計的結果;組織、第二方、第三方能源審計的結果。管理評審的輸入應滿足以下要求:對能源方針的適宜性進行評審,必要時予以修訂,以適應內、外部情況的變化,包括但不限于:熱力產品、活動和服務的變化;新設備、新流程和新開發項目引起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變化;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變化;相關方的觀點;節能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能源種類和結構的變化。能源績效和相關能源績效參數的評審,包括但不限于:熱力生產和供應主要用能設備和系統運行效率;綜合能耗、節能量的監視和測量結果;相關方(包括政府、行業、顧客等)的反饋。合規性評價的結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以及相關能源消耗量限值標準的變化;考慮能源目標
21、和指標的實現程度,結合國家對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最新要求及組織的發展方向,提出改進能源績效的建議和下一階段的規劃;適用時,國家、地方或組織節能主管部門開展的能源監察和審計的結果;適用時,組織、第二方、第三方能源審計的結果。管理評審輸出的決定和措施應包括:確定能源績效的改進目標和措施,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改進能源管理,可行時優化熱力生產和供應方式和工藝流程;重點用能設備改造、重大節能技術引進;能源結構的優化。能源方針的變化,必要時調整節能規劃;基于持續改進的承諾,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對能源管理體系的目標、指標和其他要素的調整,適用時可包括對能源基準、運行控制、監視、測量與分析的調整;資源分配的變
22、化。改進不符合與糾正措施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10.1的要求。當出現以下不符合時,應采取糾正和/或糾正措施:未達到能源目標或指標;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不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能源管理過程或活動不符合能源管理體系文件的要求;能源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不符合本文件要求。當發現過程的運行或績效不滿足相關的標準或準則要求或未達到預期結果時,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持續改進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應符合GB/T 23331-2020中10.2的要求。(資料性附錄)熱力生產和供應行業概況我國熱力生產和供應總體情況熱力生產和供應企業的熱負荷主要來自采暖、通風、生活用熱水供應和生產
23、工藝等。其中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采暖、通風、生活用熱水供應屬于民用熱負荷,生產工藝、廠房建筑采暖、通風、生活用熱水供應屬于工業熱負荷。目前工業部門是我國熱力消費的主要領域,2020年占全國熱力消費總量的比重超過70%,但居民采暖熱負荷增速高于工業部門。根據熱負荷不同用途,可分為季節性熱負荷和常年熱負荷。采暖、通風是季節性熱負荷,與室外空氣溫度、濕度、風速、太陽輻射等因素有關,室外空氣溫度是影響熱負荷的關鍵因素。生產工藝、生活用熱水供應是常年熱負荷,生產工藝熱負荷與生產性質和規模、工藝、用熱設備等因素有關,生活用熱水供應熱負荷與使用人數、衛生設備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不同熱負荷對熱力生產和供
24、應的要求不同,也直接影響熱力生產和供應企業的能源績效。目前,我國熱力生產和供應方式主要有區域集中供熱和單一熱用戶分散供熱。由于供熱設備技術水平的進步,以及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和提升生活水平的需要,區域集中供熱日益成為熱力生產和供應的發展趨勢。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受寒冷氣候影響大,在這些區域的城市集中供熱發展較快,近年來華中、華東部分區域的城市逐步發展集中供熱。同時,鄉鎮集中供熱也開始起步。熱力生產和供應的熱源有多種形式,熱電聯產機組、供熱鍋爐、燃氣冷熱電聯供機組、工業余熱利用裝置、可再生能源(地熱等)利用裝置等。供熱系統的熱媒主要為蒸汽和熱水,熱源利用煤炭、燃氣、燃油、核能、
25、地熱能、電能、工業余熱等能源生產蒸汽和熱水。根據熱負荷的性質,生產工藝熱負荷通常以蒸汽為熱媒,僅用于采暖和熱水供應的熱負荷宜以熱水為熱媒。兩種熱媒優劣各有不同:1)熱水供熱系統熱效率高于蒸汽供熱系統;2)熱水供熱系統供熱半徑大;3)熱水供熱系統供熱工況穩定;4)蒸汽供熱系統可滿足各類熱用戶;5)蒸汽供熱系統可減少換熱器的換熱面積;6)蒸汽供熱系統不受地形高差的影響。區域集中供熱系統區域集中供熱作為城市供熱的主要方式,其供熱熱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熱電聯產機組供熱,一是區域鍋爐房供熱鍋爐供熱。1、熱電廠集中供熱系統發電廠的發電機組主要有凝汽式、抽凝式、抽汽背壓式、背壓式,凝汽式發電機組只發電不供
26、熱,抽凝式、抽汽背壓式、背壓式發電機組是熱電聯產機組。由于熱電聯產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利用不同品質的能量,提高發電廠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根據近年來我國電力市場整體形勢的變化,在役凝汽式發電機組逐步開始技術改造,采取導管抽汽或惡化真空等方式降低發電功率、對外供熱。2020年我國熱電聯產裝機達到4.98億千瓦,占火電裝機比重40%左右。背壓式發電機組的熱能利用效率最高,經濟性好。其發電量受供熱量的制約,而供熱量又取決于熱用戶的用熱量,熱、電負荷相互制約,不能獨立調節,因而,適合承擔熱負荷穩定的工況。抽凝式發電機組具有根據熱、電負荷變化靈活調節的特點,設備利用率高,適合于負荷變動頻繁且變動幅度大的工況。
27、但熱經濟性不如背壓式發電機組,且輔機多、系統復雜、投資大。2、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系統區域鍋爐房的供熱設備簡單,投資少、建設周期短、選址容易,可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設計、施工、使用,有利于加速實現城市集中供熱。其熱能使用效率低于熱電廠,但區域鍋爐房使用大型鍋爐,比分散供熱的小型鍋爐的熱能使用效率高很多。由于區域鍋爐房與熱電廠有各自的優勢,調峰區域鍋爐房與熱電廠相結合的城市集中供熱系統可使熱電廠達到最佳經濟效益。其他供熱系統1、工業余熱供熱系統工業余熱通常為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排放物所含的熱,或設備的散熱,如:化工設備排放的可燃氣體、工業爐排放的高溫煙氣、高溫產品(焦炭等)的物理熱等。工業余熱的
28、量和品質與生產工藝直接相關,而與熱負荷無關。工業余熱供熱系統首先應考慮生產工藝流程要求,如質量、安全、節能要求,其次再考慮對外供熱、電。工業余熱供熱系統不適合對穩定熱負荷的用戶供熱。2、地熱供熱系統地熱能按其貯存形式有蒸汽、熱水、干熱巖體、地壓和巖漿5種類型。目前開采和利用較多的是地熱水。地熱水有對設備的腐蝕性和一次性使用的特點,為了有效利用地熱能需要分級利用,這將導致設備投資大。地熱能的量和品質是自然形成的,不隨熱負荷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地熱供熱系統不適合對負荷變動頻繁且變動幅度大的用戶供熱。3、燃氣冷熱電聯供系統燃氣冷熱電聯供系統是以燃氣為一次能源發電,利用發電余熱制冷、供熱,同時向用戶輸出
29、電、熱、冷的能源供應系統,具有較高的經濟性。不同于熱電聯產,聯供系統根據用戶的實際負荷需求確定裝機容量和輔助能源裝機,適合于園區、公共建筑等電能自發自用、余熱利用最大化的應用場景。典型的供熱系統構成供熱系統通常由熱源、一次管網、熱力站、二次管網、熱負荷五部分構成(見圖A.1):1)熱源,將能源轉換為熱力產品(蒸汽、熱水);2)一次管網,將熱源轉換的高溫熱媒輸送至熱力站,與二次管網中的低溫熱媒換熱,并將一次管網中換熱后的回水送回熱源;3)熱力站,一次管網中的高溫熱媒通過換熱器加熱二次管網的低溫熱媒;4)二次管網,將二級管網中的低溫熱媒輸送至熱力站,通過換熱器加熱至滿足熱負荷要求的參數,輸送給熱用
30、戶;5)熱負荷,熱用戶需要的熱量。熱源熱負荷一級循環泵二級循環泵回水泵熱力站換熱器一次管網二次管網圖A.1 供熱系統示意圖(資料性附錄)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應用GB/T 23331-2020的示例說明能源管理體系范圍在建立熱力生產和供應組織能源管理體系并確定其范圍時,應考慮組織的管理職能、活動、產品/服務,以及能源使用的區域等,特別是能源的采購、貯存、轉換、輸配、使用涉及到的有形場所及活動。可考慮的因素包括:1)組織的管理職能范圍,如組織的職能部門、崗位;2)組織的活動范圍,包括組織管理控制下的熱力生產和供應活動(包括外包),生產輔助活動(如設備維修)、附屬活動(如人力資源管理)等;3)產品/服
31、務的范圍,熱力生產和供應的全流程,包括能源采購、熱力生產、管網運行、熱力站運行等;4)活動區域的范圍,組織管理控制下能源管理活動和過程的所有場所,包括熱力生產場所、熱力站、辦公場所等。能源評審能源評審是能源管理工作的基礎,其輸出結果是制定能源管理制度、能源運行規程、節能技術改造方案、能源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據。能源評審工作的內容能源類型及其消耗1、能源類型對于有熱源的組織,能源類型為轉換、輸送熱力產品所使用的能源;對于無熱源的組織,能源類型為其購買的熱力產品及輸送熱力產品所使用的能源。能源類型僅限于占總能耗80%的能源。形成能源類型清單。2、能源消耗分析1)確定能源消耗統計期,常年熱負荷應考慮不同
32、季節及熱負荷變化規律周期,季節性熱負荷應確定完整的熱負荷持續時間。2)根據歷史數據確定統計期內每一種能源的消耗;3)形成能源消耗清單。3、能源消耗趨勢1)預測熱負荷增加或減少的趨勢;2)根據每一種能源消耗歷史數據制作能源消耗趨勢圖(表)。主要能源使用1、系統和設備分析1)清點設備數據,包括設備數量、功率、效率、統計期內運行時數等;2)確定設備運行模型,特別是確定不同熱負荷的運行模式以及設備之間能源消耗的依賴關系,可將具有能耗依賴關系的設備劃為一個系統。2、主要能源使用1)運用歷史數據確定系統、設備的能源消耗值;2)分析系統、設備能耗,宜根據設備說明書及相關技術文件確定能耗水平;3)確定能源消耗
33、量大的系統、設備;4)確定能源消耗改進潛力大的系統、設備;5)形成主要能源使用清單(系統、設備),包括候選主要能源使用清單。分析主要能源使用及其能源績效參數和能源基準1)分析每一個主要能源使用的能源消耗影響因素(相關變量),利用已有的方法學可以更快速、準確地確定相關變量,可參考的技術文件包括DL/T 904火力發電廠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方法、GB/T 34617城鎮供熱系統能耗計算方法、GB/T 40370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能耗指標計算方法、GB/T 17954工業鍋爐經濟運行等;2)確定主要能源使用涉及的崗位,確定人員操作對能耗及其相關變量的主要影響及操作能力要求,確定外包過程及人員;3
34、)確定每一個主要能源使用的能源績效邊界,主要能源使用是系統的(如熱力生產系統、一次管網系統等),邊界內應包括系統內所有設備設施;主要能源使用是設備的(如鍋爐、抽凝機組、循環泵等),應考慮能源輸入/輸出的計量點或產品(介質)輸入/輸出的計量點作為邊界(如鍋爐的給水進口至主蒸汽出口、上煤口至煙氣出口);4)確定能源績效的度量方法,形成每一個主要能源使用的能源績效參數。能源績效是包含與能源效率、能源消耗等有關的廣泛概念,因此,每一個主要能源使用可能有多個能源績效參數,如供熱系統的單位供熱量綜合能耗、熱效率,熱源的單位供熱量綜合能耗、熱效率,汽輪發電機組的熱耗率、汽耗率、熱效率等;5)根據影響能源績效
35、的變量,確定每一個能源績效參數的計算或測量的方法。例如,與爐膛溫度、排煙溫度、過量空氣系數等因素有關的鍋爐熱效率計算方法,與室外溫度等因素有關的單位供熱面積綜合能耗計算方法;6)確定能源績效的基準期,基準期應為一個完整的能源消耗統計期,根據基準期的能源績效參數值數據以及影響能源績效的各個變量值,確定能源基準。能源基準包括能源績效參數的基準值,以及影響能源績效各個變量的基準值(適用時),例如:基準期的單位供熱面積綜合能耗、基準期當年供暖天數和平均室外溫度;7)確定測量影響能源績效的變量值、能源績效參數值的設備清單,以及這些數據的采集方法和頻次;8)確定相關變量歸一化的方法,對影響能源績效的各個變
36、量進行標準化。識別改進機會并制定措施1)根據影響主要能源使用(特別是系統)的能源績效的變量、能源績效參數、能源績效參數值與能源基準等信息識別能源績效改進機會,例如:對于工業用戶,通常會有需加熱和冷卻的工質同時存在,宜將加熱網絡系統和冷卻網絡系統結合在一起考慮并進行分析,通過組合熱網絡系統和冷卻網絡系統的結構,合理優化或利用吸熱、放熱過程,往往會得到減少網絡外加熱量或冷量的效果,從而達到能源績效改進的結果;2)確定改進措施,預估投資及其回報。能源審計與能源評審的關系能源審計的結果可以作為能源評審的輸入信息或組成部分,但不能代替能源評審。能源審計可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1)用能概況和能源流程,如:入
37、場、入爐燃料的數量和質量,燃料庫存管理等;2)能源消費指標和技術經濟指標,如:鍋爐熱力系統指標、汽輪發電機組熱力系統指標、輔助生產系統指標等;3)能量平衡和分析;4)能源計量和統計狀況;5)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分析。能源評審的時機能源評審應在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時進行,并按確定的統計期實施定期評審;組織的熱負荷、主要能源使用等發生變化時,應實施能源評審;在節能技術改造、節能管理措施實施前后也應實施能源評審(這種能源評審可能是局部的),以確定能源績效改進效果。能源績效參數能源績效參數是表現能源績效的方式或模型,應通過能源評審過程來確定能源績效參數的測量方法或計算方法。應用已有的熱力學理論和方法學能夠指導
38、熱力生產、傳輸、熱交換等過程建立能源績效參數,應按整體系統設備各層次的每一個主要能源使用建立能源績效參數,如:單位供熱面積綜合能耗、管網輸送單位熱量綜合能耗、鍋爐生產單位熱量綜合能耗、水泵輸送單位水量綜合能耗等。組織應根據確定的方法測量或計算報告期內能源績效參數值及影響能源績效的變量值,并與能源基準進行對比。當熱負荷、主要能源使用或其他條件發生變化,能源績效參數不能體現能源績效時,應重新進行能源評審確定新的能源績效參數。能源基準報告期的能源績效參數值與能源基準對比時,如報告期的影響能源績效的變量值與基準期變量值不一致時,應按確定的方法進行歸一化。當能源績效參數發生變化時,應重新確定能源基準。歸
39、一化的應用示例:供熱能源消耗量是供熱系統的能源績效體現之一,采暖季供熱能源消耗量與室內、外溫度以及供熱時長有關,每個采暖期的室外溫度及供熱時長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可將室內、外溫度和供熱時長作為影響冬季采暖供熱能源消耗量的相關變量。假設基準期采暖季供熱天數100天,平均室內溫度18,平均室外溫度-5;報告期采暖季供熱天數115天,平均室內溫度18,平均室外溫度-7,則報告期供熱能源消耗量與基準期供熱能源消耗量的關系為:Q報告期=Q基準期d報告期t報告期d基準期t基準期=Q基準期115天25100天23=Q基準期1.25其中:Q報告期:報告期的供熱能源消耗量Q基準期:基準期的供熱能源消耗量d報告期
40、:報告期供熱天數d基準期:基準期供熱天數t報告期:報告期平均室內溫度與平均室外溫度差t基準期:基準期平均室內溫度與平均室外溫度差將相關變量歸一化的過程即為: QUOTE d報告期t報告期d基準期t基準期 d報告期t報告期d基準期t基準期運行控制熱力生產和供應各個過程的運行控制對能源績效有直接影響,應基于能源評審的結果制定能源運行控制措施,包括設備運行方式、運行參數、相關變量控制等。熱負荷圖與運行方式控制熱負荷圖是隨用戶熱負荷變化實施供熱運行控制的重要依據。1、宜根據熱負荷的性質編制熱負荷圖,如熱負荷-時間圖、熱負荷-室外溫度圖等,以反映熱負荷變化規律。熱負荷圖編制原則示例:1)熱負荷-時間圖全
41、日熱負荷圖,適用于常年熱負荷(生產工藝熱負荷),各時段生產狀況不一致,可在考慮季節性因素的情況下,分別編制冬季、夏季的全日熱負荷圖;年熱負荷圖,對月度熱負荷的預測,用于規劃供熱系統的全年運行、設備檢修計劃2)熱負荷-室外溫度圖適合于季節性熱負荷,供暖、通風的熱負荷與室外溫度有關,熱負荷-室外溫度圖反映了熱負荷隨室外溫度變化的規律,可以指導不同氣溫條件下的運行。2、確定以熱負荷圖為基礎的運行模式根據熱負荷的變化制定實時調整運行方式的運行規程,包括調整熱源設備臺數、調整循環水量、調整水溫或以上結合的調整方式。燃料運行燃料運行管理是能源管理的第一道關口以及能源消耗數據統計和計算的基礎。1、應制定控制
42、措施以有效實施燃料管理,包括但不限于:1)燃料計量及計量設備管理制度;2)燃料采樣、制樣、化驗管理制度;3)燃料存放、取用、防自燃、防熱量損失管理制度;4)燃料盤存管理制度。2、制定適宜的控制指標以監視燃料的熱量損失,包括但不限于:1)運損率;2)燃料檢斤率、檢質率;3)入場燃料與入爐燃料熱量差;4)存損率。熱力生產運行熱力生產的運行控制應首先滿足熱負荷要求和運行安全要求,在此基礎上,根據能源評審的結果對影響能源績效的各項指標實施有效控制。以下是對兩種主要熱力生產方式的控制能源績效的示例說明。1、熱電聯產熱電聯產機組是以動態反饋回路和復雜的瞬態過程為特征的設備系統,其能源績效與鍋爐、汽輪/燃氣
43、輪發電機組、鍋爐輔機、汽輪機輔機的運行方式及其相互影響有關。在設置控制能源績效的運行要求時,不宜單獨考慮設備個體的能源績效,優先控制影響系統能源績效的因素。在滿足熱負荷要求的前提下,考慮不同類型的熱電聯產特性提升熱電聯產機組的經濟性。由于熱電聯產最主要的節能原理是有效利用不同品質的熱能,因此提高熱電聯產機組的供熱量至額定值是重要節能手段。應根據熱電聯產機組的能源績效參數及其相關變量制定控制能源績效的運行要求,并設置監控指標或參數,可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主蒸汽溫度、壓力、流量,再熱蒸汽溫度、壓力、流量;2)凝汽器真空度(適用于抽凝式發電機組);3)汽輪機汽耗率、熱耗率、排汽溫度;4)鍋爐
44、給水溫度、排煙溫度、排污率、過量空氣系數;5)鍋爐輔助設備的能耗指標;6)汽輪機輔助設備能耗指標;7)熱電比。2、集中供熱鍋爐房集中供熱鍋爐房應以提升鍋爐熱效率、降低鍋爐房設備電耗為控制能源績效的主要運行要求,并設置監控指標或參數,可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鍋爐運行負荷率;2)蒸汽壓力、溫度(蒸汽鍋爐);3)熱水流量、溫度(熱水鍋爐);4)鍋爐給水溫度、排煙溫度、排污率、過量空氣系數;5)鍋爐輔助設備的能耗指標;6)蒸汽凝結水回收率。熱力管網運行熱力管網承擔熱媒輸送的功能,依據熱力管網水壓圖以及熱負荷變化調節管網運行,以保持管網水力工況正常和傳送熱量,因而熱力管網應以提高管網水力工況穩定性
45、、減少無效的管網熱能和電能消耗為控制能源績效的主要運行要求,并設置監控指標或參數,可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熱源、中繼泵站的熱媒溫度、壓力、流量;2)熱源供熱量;3)熱力站供熱量;4)熱力站網側的熱媒溫度、壓力、流量;5)補水量;6)管網保溫、泄漏檢測。熱力站運行熱力站通過二次網根據熱用戶的熱量需求提供熱量,是供熱系統接收并反饋熱負荷變化的關鍵節點,熱力站通過控制二次網供、回水溫度和流量,影響一次網供、回水溫度,為熱源調整運行方式提供反饋信號。因而熱力站應以實時響應熱負荷變化、合理運行循環泵、降低泵能耗為控制能源績效的主要運行要求,并設置監控指標或參數,可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室外
46、溫度2)熱力站內二次網供、回水溫度;3)熱力站內二次網流量、壓力;4)熱力站內一次網供、回水溫度;5)熱力站內一次網流量、壓力。(資料性附錄)熱力生產和供應能源管理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列舉熱力生產和供應能源管理適用的部分法律法規,見表C.1表 C.1 熱力生產和供應能源管理適用的部分法律法規目錄序號名稱發布日期修訂日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2018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1985年9月6日2018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2014年4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200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循
47、環經濟促進法2008年8月29日2018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02年6月29日2012年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88年1月21日2016年7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1995年12月28日2018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2013年6月29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2003年3月11日2009年1月24日民用建筑節能條例2008年8月1日天津市供熱用熱條例2010年2月25日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2011年8月12日2021年10月29日吉林省城市供熱條例2004年3月31日2021年7月30日遼寧省城市供熱條例2014年5月30日2020年11月24
48、日山東省供熱條例2014年3月28日2021年12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2011年5月26日2020年9月2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供熱條例2011年12月1日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條例2020年12月24日西安市集中供熱條例2008年4月2日2020年11月26日濟南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條例1998年10月12日2010年11月25日烏魯木齊市城市熱力管理條例2004年5月28日2013年5月29日沈陽市工業熱力管理條例2012年7月27日注:在使用法律法規時,請關注其最新修訂。熱力生產和供應能源管理適用的部分行政規章、政策文件,見表C.2表 C.2 熱力生產和供應能源管理適用的部分行政規章
49、、政策文件目錄序號名稱發布文號發布日期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33號2021年12月28日國務院關于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37號2021年12月31日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2021年2月2日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2006年8月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技術導則(試行)的通知建科2008126號2008年7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發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發改運
50、行2022559號2022年5月23日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發改產業2022200號2022年2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的通知發改環資20211524號2021年10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的通知發改運行20211519號2021年10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于加強鍋爐節能環保工作的通知國市監特設2018227號2018年11月16日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1號2020年10月23日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
51、淘汰目錄(第一批)工節2009第67號2009-07-01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第二批)工信部公告2012年第14號2012-10-01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第三批)工信部公告2014年第16號2014-03-06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第四批)節能與綜合利用司2016-2-26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第一批)工節200941號2009-05-27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第二批)工節2010112號2010-08-16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第三批)工信部2011年第42號公告2011-12-08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第四批)工
52、信部2013年第12號公告2013-02-21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第五批)工信部2014年第459號公告2014-10-29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第六批)工信部2015年第72號公告2015-11-11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第七批)工信部2016年第58號公告2016-11-15熱力生產和供應能源管理適用的部分標準,見表C.3表 C.3 熱力生產和供應能源管理適用的部分標準目錄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GB/T 1028 工業余熱術語、分類、等級及余熱資源量計算方法GB/T 1576 工業鍋爐水質GB/T 2587 用能設備能量平衡通則GB/T 2588設備熱效率計算通則G
53、B/T 2589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 3484企業能量平衡通則GB/T 3485 評價企業合理用電技術導則GB/T 3486 評價企業合理用熱技術導則GB/T 4272 設備及管道絕熱技術通則GB/T 5623 產品電耗定額制定和管理導則GB/T 6422 用能設備能量測試導則HYPERLINK /detail/122237.html t _blankGB/T 7119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GB/T 8174 設備及管道絕熱效果的測試與評價GB/T 8222 用電設備電能平衡通則GB/T 10180工業鍋爐熱工性能試驗規程GB/T 12452 企業水平衡測試通則GB/T 12497三相異步電動機經濟運行GB/T 12712 蒸汽供熱系統凝結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閥技術管理要求GB/T 12723 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編制通則GB/T 13234企業節能量計算方法GB/T 13462電力變壓器經濟運行GB/T 13466交流電氣傳動風機(泵類、空氣壓縮機)系統經濟運行通則GB/T 13467 通風機系統電能平衡測試與計算方法GB/T 13468泵類液體輸送系統電能平衡測試與計算方法GB/T 13469離心泵、混流泵、軸流泵與旋渦泵系統經濟運行GB/T 13470通風機系統經濟運行GB/T 13471 節電技術經濟效益計算與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8 Reading1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譯林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13我能行(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統編版
- 2023四年級數學下冊 數學好玩第2課時 奧運中的數學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復發性流產病人的護理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新課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 第三章 第二節 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 第2課時 原子晶體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3
- 2023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不一樣的 你我他》(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統編版
- Unit 2 Good Morning,Miss Wang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新世紀英語一年級上冊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4a-4c 教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第六章 質量和密度 綜合素質評價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北師大八年級物理下冊
- 金蝶EAS固定資產操作手冊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案第二講-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 國家開放大學《幼兒園社會教育專題》形考作業1-4參考答案
- 物理中考培訓心得體會
- 深度學習及自動駕駛應用 課件 第5章 基于CNN的自動駕駛目標檢測理論與實踐
- 山東淄博博山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
- 人教版大單元教學設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
- 中建項目商務管理手冊
- 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作業指導書
- 二氧化碳的檢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