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隨州地域廣水市寶林鄉北部地質勘察報告目 錄緒論. 1任務目的義務 .1位置交通 1自然地理與經濟概略 .1以往地質任務評述 . 2本次地質勘查任務情況.3區域地質及礦區地質 .3區域地質 3礦區地質.5礦床地質. 7礦體分布、規模及產狀 .7礦石特征 .8礦石中有益及有害組份含量及其變化. 9礦體圍巖地質特征及覆蓋層特點 .10礦床類型及找礦標志 .10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11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11水文地質 .112工程地質 .154.3 環境地質 16勘查任務及其質量評述 16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62勘查工程質量評述 .173地質勘查工程丈量及其質量評述. 175.4 地
2、質填圖任務及其質量評述 .185.5 采樣、化驗任務及其質量評述 .19資源/儲量估算 .20儲量/估算所根據的工業目的 .202儲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根據 203儲量/估算參數確實定 .214礦體圈定原那么及塊段劃分. 225資源/儲量分類 .226剝采比計算與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23礦床開發經濟意義概略研討 .231水泥用石英砂巖資源情勢分析 232礦山開發的技術條件 .243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5結論 251結論 .258.2 建議 .26緒論任務目的義務本次任務主要義務是:經過礦區1:2000地形地質草測,根本查清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的分布、產狀及相互關系。地表以75m間距沿礦
3、體周邊布置探槽,中間以稀疏淺井控制礦體,經過系統取樣根本查清礦體的分布、形狀、產狀及礦石質量,估算資源/儲量。同時調查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為礦山開發利用和規劃開采提供根底地質資料。位置交通花崗巖礦區位于湖北省廣水礦區市北10公里,隸屬十里辦事處管轄。地理坐標 東經 。礦區面積26km2。 礦區愉有“村村通。交通方便。(見交通位置圖)自然地理與經濟概略1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礦區位于山脈東段南緣,地勢北高南低,區內溝谷發育,屬支流水系,僅在雨季洪水較大,間歇性強。區內最頂峰海拔312.70m,最低70.2m,最大相對高差242.5m。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2氣候本區屬東部季風區曖溫帶潮濕氣候,冬季受西伯
4、利亞和蒙古冷空氣影響,多西北風,夏季受海洋氣團和太平洋高壓影響,多東南風,氣候總趨勢是冬季較長偏暖,秋季較短,夏季炎熱時間不長,春季枯燥多風,平均風速3m/S,最大風速26m/S。區內多年平均氣溫10.5,多年平均降水量679.3mm,最大年降水量為1273.5mm1969年,最小年降水量為320.0mm。日最大降水量378mm1959年7月21日,多年平均蒸發量1646.8mm,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3地震本區位于郯廬地震帶和華北地震帶內,區內地殼穩定程度屬次不穩定級,地震烈度為7度。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本區蒙受了度的地震破壞。2經濟概略區內經濟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礦
5、業開發有小煤窯、水泥灰巖和建筑石材、碴石料等。區內水電充足,勞動力資源尚屬充足。以往地質任務評述區內地質任務歷史長遠,地質研討程度較高,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省地勘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在該區先后進展1:20萬和1:5 萬區域地質調查任務,九十年代#地質大隊對該區進展了水泥灰巖礦及水泥用石英砂巖礦地質普查任務, 1995年提交了,現為$水泥廠硅質配料礦山,上述任務成果為本次任務提供了豐富的根底地質資料。本次地質勘查任務情況#地質大隊于2005年初開展任務,首先進展礦區1:2千地形地質草測,然后施工槽探和淺井,于11月完成全部野外任務, 之后轉入室內資料的全面整理及報告編寫。經過本次任務共獲得水泥用石英
6、砂巖礦資源量331+332+333.77萬噸。共完成實物任務量如下見下表:完成任務量總表 表1-1任務工程 單位 完成任務量 備注1:2000地質草測 Km2 1.461:1000地質剖面丈量 Km 1.052 3條探礦工程 槽 探 m3 1410 21條淺 井 m 6 1眼采 樣 刻 槽 樣 件 120小 體 重 件 22化驗測試 基 本 分 析 件 120組 合 分 析 件 2小體重測試 件 22內 檢 分 析 件 16外 檢 分 析 件 15區域地質及礦區地質區域地質本區位于華北地臺燕山臺褶帶山海關臺拱南部$盆地西南緣。區內出露地層比較齊全,巖漿活動頻繁,斷層及褶皺構造較為復雜。茲將主要
7、地質特征簡述如下:2.1.1地層:該區蛻變基底為晚太古代蛻變深成巖,自中上元古代青白口系開場接受堆積至侏羅紀中期,除志留紀、泥盆紀外,各時代地層均有出露,但受古地理環境限制,各時代地層發育情況不等。本區各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各地層巖性組合主要特征見插表2-1區 域 地 層 表表2-1界 系 統 組 代號 厚度m 主 要 巖 性新生界 全新統 Q4 河流相砂、礫石層及殘坡積層上更新統 Q3 0-5 下部為冰積層,上部為沖洪積砂、礫石、粉砂及黃土中更新統 Q2 0-3 以洞穴堆積為主中生界 侏羅系 張家口組 J3Z 332-3079 流紋巖夾流紋質熔巖、角礫巖、凝灰角礫巖白旗組 J3b 86-544
8、安山巖,流紋質凝灰角礫巖、流紋巖、粉砂巖髫髻山組 J2t 2662-3153 輝石安山巖夾氣孔狀安山巖、安山集塊巖夾煤線及薄層煤門頭溝組 J1m 178-312 薄層粉砂巖夾砂礫巖、煤層、含礫粗砂巖、炭質頁巖三疊系 黑山窯組 T3h 161.8 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炭質頁巖、粉砂巖、含煤線古生界 二疊系 石千峰組 P2Sh 0-15 紫色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一中粒凈砂巖、雜砂巖上石盒子組 P2S 0-72 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夾細砂巖、粉砂巖下石盒子組 P1X 115 灰色含礫中粗粒長石雜砂巖,有A2、A1層耐火粘土巖山西組 P1S 618 含礫細粒長石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
9、巖及粘土巖石炭系 太原組 C3t 51 灰黑色粉砂巖含鐵質結核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本溪組 C2b 70.7-82 鐵質砂巖或褐鐵礦、粘土巖、細砂粉砂巖及頁巖奧陶系 馬家溝組 O2m 101 白云質灰巖夾蟲孔灰巖、白云巖、部分為含燧石白云質灰巖亮甲山組 O1L -300 豹皮狀灰巖為主,其次有蟲孔灰巖夾鈣質頁巖,含燧石結核蟲孔灰巖夾薄層泥質灰巖冶里組 O1y 101-123.5 以灰巖為主,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灰巖,黃綠色頁巖,泥質條帶灰巖,紫紅色竹葉狀灰巖,薄層碎屑礫屑灰巖寒武系 風山組 3f 29.3-92 竹葉狀灰巖,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鈣質頁巖及泥質條帶灰巖長山組 3c 18 礫屑灰巖
10、、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藻灰巖及生物屑灰巖崮山組 3g 37-102 下部和上部為灰巖及粉砂巖,中部為灰色灰巖張夏組 2z 130-168.4 上部鮞狀灰巖夾含藻灰巖,下部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徐莊組 2x 27.3-101 黃綠色含白云母粉砂巖夾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及灰巖毛莊組 1mz 112 紫紅色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白云母小片饅頭組 1m 71 磚紅色泥巖、頁巖為主,底部具角礫巖和礫巖府君山組 1f 146 暗灰色豹皮瀝青質白云質灰巖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景兒峪組 Qnj 28-32 薄層及中厚層泥晶灰巖夾鈣質頁巖龍山組 Qnl 95 含礫砂巖夾頁巖太古界 單塔子群 白廟子組 Ab 344 混合巖化黑
11、云角閃斜長變粒巖夾淺粒巖及黑云母角閃片巖遷西群 三屯營組 As 12122 混合巖化角閃斜長片麻巖,黑云角閃片麻巖,黑云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磁鐵石英巖2.1.2.構造*向斜是一個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組成的不對稱的向斜構造,北起城子峪,南至下平山,長20km;東自張巖子,西至花場峪,寬約10km。向斜軸向近南北,軸面西傾,傾角78左右。區域斷裂構造較為發育,西翼發育的北北東向斷裂構造,呵斥地層層序不延續和部分缺失,并明顯地使古生界地層出露寬度變窄。斷裂構造還見有北東向、東西向、北西西向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地層的延續性。2.1.3巖漿巖本區巖漿巖活動相當頻繁,以燕山期為主。西側花崗巖體的上侵
12、呵斥向斜西翼堆積巖層產狀變陡,部分倒轉;南東側&花崗巖體侵位于中生界火山巖之中。區內閃長玢巖、花崗斑巖等均有出露,呈巖床、巖脈狀侵入于各時代地層中,規模不大。2.1.4區域礦產區內礦產資源較豐富,以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水泥用石灰巖、無煙煤、耐火粘土、石英砂巖等。石灰巖礦主要產于寒武系張夏組及奧陶系冶里組、亮甲山組。煤、耐火粘土主要產于石炭系、二疊系及中生界侏羅系地層中。石英砂巖產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龍山組及古生界二疊系上石河子組地層中。區內金屬礦產規模較小,多零星分布。礦區地質礦區位于向斜西南緣,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一段、二段和新生界第四系殘坡積物。地層呈平緩單斜狀產出,斷
13、裂構造使礦區總體構成一地塹狀平臺,太古界蛻變花崗巖呈結晶基底廣泛分布于青白口系地層之下。.2.1地層1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龍山組Qnl為礦區主要地層,自下而上分為兩段:一段:一層Qnl1-1:灰白、灰黃色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中厚層狀,底部見含礫層,交錯層發育,厚12-16m,不整合于太古界蛻變花崗巖之上。見照片3二層Qnl1-2:紫紅色、黃褐色薄板狀泥質砂巖、粉砂巖互層,細粒,層厚20-25m,為礦層底板。二段:一層Qnl2-1黃褐色,褐鐵礦化含海綠石石英砂巖,細中粒,中厚層狀,交錯層發育。為本礦床之礦層,平均厚4.09m。二層Qnl2-2紫紅色、黃綠色泥質頁巖,為礦層頂板,風化剝蝕嚴重,呈弧島狀
14、分布,厚度小于1.00m。2第四系Q為殘坡積物、腐植土、砂土層及含碎石砂土等,主要沿溝谷分布,厚度05m。2構造礦區斷裂構造發育,主干斷裂為F3斷層,位于礦區東側,總體南北走向,傾向東,傾角68-70,寬3-10m,性質為正斷層。其它為次級斷裂,分布于礦區北部,主要有兩條,分別為F1、F2,斷層走向285-300,傾向S-SW,傾角80-85。兩條斷層以20夾角在北東部相交,其中F1為逆斷層,F2為正斷層。斷裂構造將礦體斷為三段,斷距較大,構成相隔較遠的三個礦段。3巖漿巖礦區巖漿巖不發育,僅見一條花崗斑巖脈,巖脈近南北向侵入于礦區西側龍山組一段粗砂巖和薄板狀細砂巖中,在礦區西北部侵入于龍山組二
15、段一層的礦體中,與圍巖呈小角度斜切侵入接觸關系。巖脈產狀,傾向150,傾角15,厚約1-3m。太古代蛻變花崗巖分布于青白口系地層之下,與上覆地層呈不整合接觸。蛻變花崗巖:淺肉紅色,粒狀變晶構造,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鉀長石和斜長石。鉀長石含量多,斜長石次之,石英含量在20-30%,暗色礦物多為黑云母,較少量褐鐵礦。礦床地質礦體分布、規模及產狀本礦床由單層礦組成,賦存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二段底部,即Qnl2-1為本區礦層,因斷裂構造破壞使單一礦層斷為三個礦段,各礦段特征如下:號礦段:礦體分布于礦區中部TC1-TC16范圍內,出露形狀為紡錘狀,長軸方向長560m,最大出露寬度240m,
16、最小40m,平均寬130m。出露面積約63500m2。礦體最大厚度5m,最小0.7m,平均4.0m。產狀,傾向130-180,傾角3-15,部分20。礦體出露最高標高294.7m,最低240m,相對高差54.7m, 礦層順地形坡向沿山梁分布。呈平臺狀。其上覆蓋層厚度00.5m。見照片2、3礦體呈層狀產出,具有舒緩波狀變化特征。礦層厚度穩定,16個探槽中,僅南端的TC8、TC9厚度小于4m,分別為3.3m、0.7m,其他探槽厚度均大于4m,在45.0m之間。號礦段:分布于礦區北部TC17-TC20范圍內,出露形狀為近三角形,東西向最大長度390m,南北向最大出露寬度200m,出露面積約50000
17、m2,平均厚度4.23m;礦段出露最高標高321.7m,最低280m,相對高差32.7m,產狀傾向30-55,傾角5-16。礦層沿山梁分布。其上覆蓋層厚度00.5m。見照片1、3號礦段:由TC21號探槽控制,該礦段受斷裂破壞及地形影響呈西寬東窄半橢圓形,東西方向130m,南北向最寬100m,出露面積約10700m2礦體厚5.5m,出露標高160m,產狀傾向215,傾角15。礦層沿山梁分布。其上覆蓋層厚度01m。綜上所述,本區礦體呈層狀低角度產出,具舒緩波狀變化特征,礦體厚度變化不大,平均厚4.09m,各工程見礦厚度見下表。各工程見礦厚度統計表 表3-1礦段號 工程號 厚度m 平均厚度m 備 注
18、 TC1 4.00 4.004.654.004.104.054.024.024.603.300.704.054.104.305.004.304.40QJ1 4.30 17 4.10 4.2318 3.0019 5.3020 4.00 21 5.50 5.50礦石特征1礦石礦物成份組成礦層之礦石全部為石英砂巖,其礦石成分為碎屑和膠結物兩部分:一碎屑成分:占礦石礦物總量90-95%,其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含量占80-85%,海綠石已被褐鐵礦交代殆盡,呈假象存在,含量小于10%,并有微量鋯石、長石、云母等。二膠結物成分:占礦石總量5-10%,其成分為石英、鐵質及粘土質礦物。2礦石構造、構造礦石呈細-
19、中粒砂狀構造,以接觸式膠結為主,次為增長式膠結次生石英加大邊,亦見有空隙充填式膠結類型。占礦石礦物主體的石英呈次棱角狀-次圓狀,粒徑普通在0.1-0.3mm間,分選性較好,少量碎屑在0.03-0.1mm間。礦石呈層狀構造及塊狀構造。3礦石類型組成礦體之礦石礦物成份簡單,構造、構造單一,礦石自然類型屬細-中粒褐鐵礦化海綠石石英砂巖,工業類型為水泥用硅質砂巖礦。礦石中有益及有害組份含量及其變化礦石中主要組份為SiO2、Al2O3、Fe2O3、三者合量95%以上,其次為CaO、MgO二者合量缺乏1% ,K2O、Na2O、Cl-、SO3、TiO2等含量甚微。各礦段SiO2 、K2O、Na2O平均檔次見
20、表礦段號 SiO2% K2O% Na2O% K2O+Na2O% 86.35 0.442 0.078 0.52 84.25 0.432 0.080 0.512 87.61 0.99 0.041 1.0311有益組份含量及其變化主要有益組份為SiO2,全礦床平均85.64%,最高91.34%TC5,最低80.08%TC18,總的來看,礦層中SiO2含量均勻,沿走向和傾向無明顯變化。2有害組份含量及其變化1堿量K2O+Na2O:全礦床平均0.57 %,含量比較均勻穩定。堿量中主要組份平均含量K2O 0.50%, Na2O 0.074 %。2其它有害組份:根據組合分析結果,SO3 0.00850.00
21、97%;MgO 0.600.61%;Al2O32.993.54%;Cl 0.006%;Fe2O37.028.09%;各類有害組分含量甚微,均低于允許目的。綜上所述,礦石中不論是有益組份還是有害組份,含量變化較小,均屬于含量均勻性質。根據本區礦石主要有益組份SiO2與主要有害組分堿量K2O+Na2O的相關性,證明二者含量相互制約,即SiO2含量高時,堿量K2O+Na2O含量低,二者成反相關變化。礦體圍巖地質特征及覆蓋層特點1礦體圍巖地質特征1頂板圍巖:礦體上覆地層的層位為Qnl2-2,其巖石組合為紫紅色、灰綠色泥質頁巖,層理發育,巖性松軟,易風化剝蝕。本區僅在礦段頂部有少量出露。頂板圍巖SiO2
22、 含量平均72.26 % ,堿量K2O+Na2O含量平均1.96。2底板圍巖:礦體下伏地層為Qnl1-2,為灰綠色、褐色、薄板狀細砂巖及粉砂巖互層,構成底板圍巖。層理發育,呈半風化狀。底板圍巖SiO2 含量平均76.09% ,堿量K2O+Na2O含量平均1.45。從以上圍巖特征可以看出,圍巖和礦體中SiO2和堿量K2O+Na2O含量有一定差別,頂板巖性和礦體界限清楚,而礦體和底板巖性界限不非常清楚。2覆蓋層特征由于礦層產于該區最高部位,加之頂板圍巖極易風化剝蝕,絕大多數礦層之上僅覆蓋少量的腐植土和殘坡積物,主要由砂土、碎石等組成,普通00.5m,最厚處亦缺乏1.00m。據相鄰的下平山礦區資料,
23、其化學成分SiO2 平均67.05% ,堿量K2O+Na2O 平均3.13。顯示硅低堿高的特點。礦床類型及找礦標志1礦床類型組本錢礦區礦層之礦石,含有少量代表海相堆積環境的標志性礦物海綠石,巖石碎屑粒度較細,構呵斥份成熟度高,礦層具程度層理,交錯層理,層面具波痕,據以上特征結合上下層位的巖石組合,闡明該礦床堆積環境屬淺海陸棚相,因此礦床成因類型屬淺海相堆積類型。2找礦標志礦床嚴厲受層位控制,產于龍山組二段底部,其上覆地層為紫色、黃綠色泥質頁巖,其下伏地層為棕褐色薄板狀細砂巖、頁巖和粗粒長石石英砂巖白色粗砂巖,特征明顯;另外,礦石因含鐵質較高呈黃褐色、棕褐色,肉眼極易識別。由于上覆地層極易風化剝
24、蝕,且礦層本身產狀平緩,較易構成平頂山地貌,加之組成礦體的礦石本身致密鞏固,地貌易構成陡坎,在本區亦屬特殊景觀地方俗稱“草帽山、“大平臺。以上特征在同類礦床中極容易見到,是尋覓同類型礦床的明顯標志之一。礦石加工技術性能本礦床與東側相鄰的下平山水泥用石英砂巖礦屬同一層位地層的相鄰塊段,其礦石類型、構造構造、物質成分及物理性能等多項目的根本一致,下平山水泥用石英砂巖礦已開采多年,為淺野水泥廠配套的硅質原料礦山,類比相鄰礦山開采、加工及利用的實踐資料,該礦床礦石易采易選加工技術性能良好。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水文地質4.1.1區域水文地質1、地形地貌本區屬燕山山脈東南部低山丘陵區,山體多為渾園狀,山頂平緩
25、,河谷發育多為“U型谷。最高山峰海拔標高312.7m,最低侵蝕基準面為%河谷,標高70.2m,比高242.5m。地表植被不發育,主要分布有人工林松、柏及野生灌木叢等。2、氣候水文本區屬東部季風區暖溫帶潮濕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0.5,多年平均降水量679.3mm,最大年降水量為1273.5mm1996年,最小年降水量為320.0mm,日最大降水量378mm1959年7月21日。多年平均蒸發量1646.88mm,多為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礦區屬河水系,呈枝叉狀分布,區內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雨季水位暴跌,平常水量很小或干涸。3、含水巖組類型及富水性根據地貌形狀,含水量富水性及水理性質,本區含水巖組
26、可劃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碳酸鹽巖溶洞裂隙水,堆積巖裂隙水及混合花崗巖裂隙水,四種類型。各含水巖組富水性表達如下:a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為第四系坡洪積物,分于河谷及溝谷之中,由砂、礫、碎石、亞粘土等組成,厚普通4-10m。分選性差。富水性普通為河谷中較強,溝谷中較弱。根據民井調查資料:水位埋深1.5-3m,單井涌水量普通100m3/d,但本層與下伏的基巖風化帶裂隙水往往構成一致的水力系統,成為當地居民的主要供水水源。b碳酸鹽巖溶洞裂隙水該巖組為寒武系的一套碳酸鹽巖,分布于礦區北部。巖溶沿構造裂隙發育,深度普通40-100m,地下水賦存于溶洞,溶孔和溶蝕裂隙之中,含水帶厚33-150m,富水性
27、普通較強。據前人資料,水位埋深10-30m,單井出水量:0.02-30m3/hm。c堆積砂巖裂隙水該巖組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一套石英砂巖,巖層裂隙發育,為透水層。據前人資料,泉流量普通小于0.1m3/h。d混合花崗巖裂隙水該巖組為本區內的基底地層,網狀風化裂隙較發育,地下水賦存于風化裂隙構造裂隙中,風化深度10-20m,富水性較弱。據前人資料:泉水流量,單井涌水量普通0.1-1m3/hm。4、區域構造及富水特征本區新構造發育,最早為東西向,而后為北東向、南北向、北北東向,老的構造表現出多次活動性。地質構造是控制巖溶發育的主導要素,構造破碎帶普遍含水。4.1.2礦區水文地質1水文地質特征礦區
28、位于低山丘陵區,礦體均分布于分水嶺地帶,%河谷及孤石峪河谷分別構成了礦區的東、西、南邊境,北部邊境即為局部分水嶺。礦區位于補給區,區內最高標高312.70m,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70.20m,比高242.50m,礦體出露標高240-312.70m,最低可采標高240m。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含水巖組單一。出露地層有上元古界龍山組石英砂巖,部分夾薄層粘土巖,泥質頁巖,其下部為太古代混合花崗巖。礦層為龍山組二段一層,巖性為石英砂巖,礦層傾角3-15。此外溝谷地段有零星的第四系分布。2、含水巖組特征a石英砂巖風化裂隙水礦層以下巖石風化程度減弱,由于石英砂巖本身為透水巖層,加之風化裂隙較為發育,礦體均產
29、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該礦區富水性微弱。b混合花崗巖風化裂隙水該巖組位于龍山組地層之下,為本區的結晶基底,混合花崗巖內普遍發育有網狀風化裂隙,強風化帶可構成孔隙潛水,半風化帶那么以風化裂隙為主,富水性較弱。c構造裂隙脈狀水礦區東側F3斷裂構造呈近南北向貫穿整個礦區,斷層傾向東,傾角76,破碎帶寬度3-10m。斷層性質為正斷層,推測其為較強富水斷層。3、地下水的補給、逕流、排泄礦區地下水補給來源單一,絕大部分來源于大氣降水。根據地貌形狀特征,大氣降水大部沿山坡直接以地表逕流方式排泄,一小部分由地表風化裂隙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后,向深部浸透補給基巖裂隙水。地表水流入孤石峪下平山河谷后匯入湯河,地下水流
30、向與地表水流向一致,由高向低,由坡地向河谷逕流。4、礦床充水要素礦區附近無大的地表水體,小的水庫均低于礦體最低出露標高,風化裂隙富水微弱,構造脈狀水出露亦低于礦體最低開采標高,故礦床充水要素單一。未來礦床采用露采方案,采場范圍內的大氣降水將直接匯入采場。本礦區礦體均位于山頂,坑底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泄水。故該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4.1.3 礦坑涌水量預測風化裂隙水微弱,本次預測僅以露天采場內所接受的大氣降水來確定礦坑的涌水量。1、露天采坑降水匯入量計算計算公式:1、Q雨平均=FA雨平均式中:Q雨平均露天采場雨季日平均降水匯入量m3/dF露天采場的匯水面積m2A雨平均歷年雨季日平均降水量m2、Q雨最大=FA雨最大式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技術服務合同范
- 內墻油漆勞務分包合同
- 產品購銷合同詳細
- 外匯保證借款合同
- 工程橋架材料購銷合同
- 制作基礎知識教程
- 資質租賃合同范本合法
- 省級代理授權合同范本
- 鋼結構長廊合同范本
- 貼磚瓦工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國陜西省保險現狀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
- 七年級 人教版 地理 第八章《第二節 歐洲西部》課件 第三課時
- 電廠安全培訓課件
- 天體運動中的三大模型(講義)-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
- 克緹獎金制度
- AI智能客服建設方案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試題及答案
- 有線電視播放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三至五年行業預測報告
-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課程教學大綱
- 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競賽技術文件-混凝土建筑項目
- 白蟻防治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