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標題完善公共消防供水設施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實施方案_第1頁
二級標題完善公共消防供水設施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實施方案_第2頁
二級標題完善公共消防供水設施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實施方案_第3頁
二級標題完善公共消防供水設施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實施方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完善公共消防供水設施,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實施方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生態環境保護為發展前提,節約資源、提升效能,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運營全周期低碳管理,助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底線思維,提升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和應急防護能力,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抵御自然災害、公共突發事件。主要問題(一)綜合交通布局尚存短板白云國際機場航站設施年設計吞吐能力僅8000萬人次,趨于飽和。港口基礎設施供給存在缺口,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較少,出海航道等級僅為10萬15萬噸級,難以適應港口生產與船舶超大型化發展要求?,F狀高鐵站遠離市中心,主要鐵路客站間互聯互通不足。四通八達鐵路通道格局尚未形成,北行通道能力接近飽和

2、,東西向通道標準偏低、能力不足。大灣區城際鐵路尚未成網,直聯功能較弱。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負荷偏大,線網結構仍需優化。進出城區高快速局部路段出現常發性擁堵,市域骨架路網建設滯后于城市拓展速度,外圍區與中心城區快速聯系及外圍區之間的直接聯系通道有待完善。(二)資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作為能源輸入型城市,本地骨干電源裝機規模需要進一步提高,電網供電設施空間分布需進一步優化;本地大型儲氣設施處于建設階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可進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5G基站建設規劃與城鄉建設規劃銜接不足,站址資源儲備仍待加強。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精細化不足,“拉鏈路”現象仍然存在。再生水利用方式相對單一

3、,非常規水源利用率不高;避險及應急備用水源建設有待提速。(三)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仍需完善生活垃圾產生增速較高,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有待加快。興豐、火燒崗、獅嶺等垃圾填埋場容量不足,需進一步提高應急填埋能力。焚燒類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等處置能力不足,部分危險廢物如鉛酸蓄電池、冷軋污泥等需要送外市處理處置。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0%)低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90%),公園綠地建設均衡性和精準性有待提高。黑臭水體整體治理效果還不夠穩固,尤其是雨季容易出現水質反復。(四)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有待加強城市防洪排澇仍有薄弱環節,存在部分河道有卡口、行洪能力不強的問題;部分堤防防洪設施離防

4、洪達標還有差距,建設標準有待進一步提升。片區內澇積水狀況得到大幅改善,但仍存在自然調蓄空間不足、部分排水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內澇現象時有發生,城市內澇防治體系需進一步完善。部分區域的消防站規劃建設相對滯后,消防站布局與新時期應急救援需求還有差距,公共消防響應效率需進一步提高。人防工程局部布局不均衡,部分應急避護場所設置不規范、標準不高、功能不全,需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建設。發展成就“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廣州抓住實施“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圍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樞紐型網絡城市總目標,推動一批鍛長板、補短板重大項目建設,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愈發完善、先導作用

5、更加凸顯。(一)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白云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商務航空服務基地投運,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376.8萬人次受疫情影響,2020年數據不具統計學意義。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339萬人次,居全球第11位、國內第4位。完成貨郵吞吐量192萬噸,居國內第5位(含中國香港)。,居全球首位。南沙港三期工程、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投產。2020年完成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6.36億噸、2351萬標箱,分別位居全球第4位、第5位。廣深港高鐵、廣石鐵路通車,白云站開建,鐵路樞紐格局不斷優化。穗深城際、廣清城際一期通車,大灣區聯系更緊密。

6、新開通地鐵14條(段)、新增里程258公里,總運營里程達531公里,實現區區通地鐵。南沙大橋、花莞高速等通車,新增高快速路171公里,總通車里程達1126公里,密度全國領先。市客運站等5個客運站功能外遷,公路樞紐布局更優化。完成廣州大道、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形成超1萬公里的城市道路網。(二)資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建成5G1基站4.8萬座,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際頂級節點(廣州)接入二級節點25個,全國居首。加快建設北江引水工程等,初步形成多水源保障格局,城市集中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北部水廠投產,至2020年底,全市37座自來水廠,總供水能力827萬噸/日,水質綜合合格率99.

7、9%。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建成黃埔電廠、華電增城電廠等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和中新知識城北起步區、從化太平、番禺萬博等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本地骨干電源裝機規模達830萬千瓦,城市供電可靠率超99.9%;上游氣源供應保障平穩;建成西氣東輸二線廣州壓氣站等國家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西氣東輸三線閩贛支干線廣州至潮州段投產并與西氣東輸二線廣深支干線實現互聯互通;建成白云國際機場第二航油管道;新增燃氣管道1754公里,居民管道燃氣覆蓋率達75%;建成明珠灣起步區綜合管廊等,累計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64公里。(三)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19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首次實現

8、劣類水體斷面清零,入選首批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新(擴)建龍歸、竹料等污水處理廠32座、污水管網1.89萬公里,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約779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7.9%。建成海珠濕地、蕉門河等碧道513公里。建成第三源熱力電廠等垃圾處理設施10座,全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2.6萬噸,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全面推進白云山、越秀山“還綠于民”,高水平建設廣州花園,建成空中云道;建成“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綠化景觀。新增森林公園19個、濕地公園13個、生態景觀林帶221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3平方米,建成區綠

9、化覆蓋率達45.5%。(四)安全設施韌性不斷加強建成珠江西航道大坦沙島堤防安全隱患整治工程、番禺南大圍段堤防達標加固工程等,中心城區珠江干流堤防達到20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成全流程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及公共排水設施“一張圖”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中心區排水設施統一管理。建成城市消防站5座、小型消防站8座,全市在用消防站達83座,消防設施布局更加完善。建成中心應急避護場所22處、固定應急避護場所294處、室內應急避護場所272處、國家II級地震應急避難場所9處,人均應急避護面積達到0.9平方米。人防工程增長快、總量高、種類全,人均人防工程面積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完善公共消防供水設施,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完善以城市管網為主、自然水體為輔的消防供水保障體系完善市政消火栓與城市道路同步建設機制,同步設計、建設城市道路與消防供水管道和市政消火栓;結合城市供水管網建設、改造,推動供水低壓區域滿足消防用水壓力需求,完善消火栓建設;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庫等多種水源,結合城市各項建設、水系整治設置吸水井、取水碼頭、蓄水池等消防取水設施,保障城市和森林火災撲救需要。推動消防安全整治工程,夯實消防安全保障開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建立消防車通道聯合執法管理機制,開展安全疏散設施綜合治理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