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北地區少數民族(shoshmnz)人格特征研究概述2011級心理學基地(jd)班 嚴安(20112905009)摘要(zhiyo) 我國系統的少數民族心理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其中對少數民族人格特征的研究是對其人格研究的焦點。本文介紹及總結2000年以來對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人格特征的研究,歸納出已有研究重點關注的三個取向:民族間的人格特征差異、民族內的人格特征差異、人格特征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系,并分析這些研究的特點。最后,我們會討論少數民族人格特征研究存在的局限以及今后發展的方向。關鍵詞 少數民族 人格特征 應對方式 教養方式 民族心理前言我國系統的少數民族心理研究是從2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起來的。據統計,對少數民族的人格方面的研究在2000-2005年期間占到27.7%(萬明鋼等,2007),可見,在對少數民族的研究中人格心理學的重要性,而在這些人格研究中,少數民族的人格特征更是研究者關注的重中之重。人格特征是指一個人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和行為的特點。各種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多樣性和可塑性的動態特征。(韓艷萍,2005)持特質論觀點的學者采用因素分析等技術確定人格基本特征的數量,編制了量表。Hathaway & Mckinley(1943)根據效標組與對照組對題項是否有差異反應來確定題目,編制明尼蘇達多項
3、人格調查表(MMPI); Raymond B.Cattlle(1949)采用了因素分析法來最終確定了 16 種基本特質,編制 16 項人格因素調查表(16PF);Hans Eysenck 夫婦認為人格模式由內向性和外向性、神經質、精神質三個主要因素組成并編制了艾森克人格問卷(EPQ);Costa & Mccrae(1988), Digman,(1990,1992)等提出由神經質性、外向性、宜人性、謹慎性和開放性構成的“大五”模式;這些問卷或量表是人格特征研究中使用的主要研究工具。 人格是人與環境(hunjng)交互作用的產物,由于個體之間成長生活(shnghu)環境的復雜多樣性,使得人格既具有
4、人類所共用的類特性,但更具有民族性與個體性。因此,要討論東北地區少數民族(shoshmnz)的人格特征,就有必要了解東北地區的地理文化。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成分齊全,民族語言特色明顯,經濟文化類型多樣,從地理環境上看,我國55個少數民族在東北都有分布,人口較多的有滿族、朝鮮族和蒙古族等,其他的還有達斡爾、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和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從經濟環境上看,少數民族人口更多分布在農村,貧困人口所占比例較大。在東北少數民族的受教育水平上,朝鮮族、回族和錫伯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其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漢族,蒙古族明顯高于滿族。基于環境和歷史的原因,東北地區少數民族與漢族個體在生活模式
5、、家庭教養方式,人生觀世界觀都存在不少差異。考察文獻發現,一些研究者采用相同問卷對不同民族學生的人格特征進行調查,發現存在一定差異,更進一步說明不同文化對人格發展存在不同影響。研究者采用卡特爾 16PF 對藏、回、土、漢不同民族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各民族在社會文化、民俗與宗教、地域生態環境的差異影響了大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及人格特征。我們通過檢索發現,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人格特征的研究對象更集中在蒙古族個體上,僅有少數研究對象為朝鮮族,對其他民族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因此,本文主要介紹以蒙古族及朝鮮族個體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研究。踏入21世紀,少數民族的人格特征研究急速增長,對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也
6、有了更多的關注,表1列出了以蒙古族和朝鮮族為對象的2000年以來的人格特征心理學研究。由表中可以發現,研究者最先關注的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差異性,在發現不同民族間在人格特征上存在何種差異后,研究者更有針對性的探究部分可能與人格特征相關的心理學因素,如教養方式等。從研究方法上看,大部分研究是通過問卷量表、訪談等非實驗設計進行,獲得的更多是相關的結論。 結合東北地區少數民族(shoshmnz)人格特征的研究的特點,下文從與人格特征緊密(jnm)相關的三個取向:少數民族與漢族(Hnz)的人格特征差異、少數民族內的人格特征差異和人格特征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系。民族間人格特征差異性在對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人
7、格特征研究的初期,研究者最迫切關注的是東北少數民族與漢族個體在人格特征上是否存在。遲希新(2000)探究分析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采用EPQ(adult)對153名對照組大學生和157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測查,對少數民族大學生人格特征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結果顯示少數民族男女大學生內外向(E)維度得分和掩飾性(L)維度得分均低于常模,神經質(N)維度和精神病性(P)維度得分高于常模,并且具有顯著性差異。李玉欣等(2003)利用EPQ作為研究工具進一步探究了蒙漢大學生人格特征差異。該研究表明與蒙古族男性大學生比較,漢族男性大學生個性具有一定的精神表1 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人格特征研
8、究概況研究類型題目方法變量*民族間人格特征差異遲希新(2000)東北少數民族大學生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測查報告EPQ漢族、東北少數民族大學生人格特征 李玉欣等(2003)漢族、蒙古族大學生EPQ測評比較EPQ蒙漢大學生人格特征鄭莉君(2003)蒙古族和漢族大學生人格特點的比較研究16PF蒙漢大學生人格特征李軍(2007)蒙古族和漢族大學生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EPQ蒙漢大學生人格特征民族內人格特征差異高寶梅(2003)蒙古族大學生人格特征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16PF性別、年齡、專業、生源地童成乾等(2008)蒙古族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16PF蒙大學生人格特征韓玉榮(2009)蒙古族藝術類專
9、業大學生人格特質研究16PF專業類型娜米爾(2013)內蒙古蒙古族青少年人格特征性別及城鄉差異研究16PF蒙青少年性別、城鄉差異人格特征與教養方式關系張成鎬, 嚴秀英(2010)朝鮮族家庭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人格形成的影響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 EMBU) 、EPQ朝鮮族父母教養方式,人格特征張艷清(2010)延邊地區朝鮮族初中生人格特質與父母教養EMBU 、 EPQ朝鮮族初中生人格特質,父母教養方式張靜等(2012)蒙漢族大學生人格特質與父母養育方式關系EMBU 、 EPQ蒙漢大學生人格特征,教養方式秦鳳華,王凱(2002)人格特征與學業成就關系漢族、蒙古族高中生人格特征對學業成就影響的比較研
10、究16PF蒙漢高中生人格特征;學業成就韓艷萍(2005)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關系蒙漢高中生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關系的比較研究中學生人格五因素問卷,應對方式量表蒙漢高中生人格特征;應對方式李軍(2012)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心理癥狀的關系蒙、漢大學生心理癥狀對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EPQ 、應對方式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 SCL 90)蒙漢大學生人格特征,心理癥狀、應對方式*民族間差異的研究同樣對年齡、性別等進行比較(bjio),而民族內研究更為有針對性。病質傾向,性格較為內向(ni xin),情緒不穩定,對外界刺激有強烈的情緒反應,自控能力稍差。其原因可能為漢族男性大學生(xu sheng)受
11、傳統觀念的影響較深,加之父母對兒子寄予厚望、期望值過高,因而對子女的要求也就愈加嚴格和苛刻所致。蒙古族男性大學生與現實生活中蒙古民族的外向、穩定、豪爽的性格是一致的;而蒙古族女性大學生傾向外向者高于漢族,并且有明顯的情緒不穩定性。這些差異可能與民族的歷史發展、經濟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環境、教育形式和自我實踐等多種因素有關。在掩飾性方面,兩個民族學生有一定的差異,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樣地,李軍(2007)對蒙漢大學生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這種差異。EPQ結果發現:1)蒙古族男大學生的內外傾向性顯著高于漢族男大學生, 在學習和生活中, 蒙古族大學生表現出熱情、真誠、坦蕩, 樂于助人、活潑
12、開朗。2)漢族男女大學生的情緒穩定性得分都顯著高于蒙古族男女大學生。3) 蒙古族男、女大學生的掩飾性均高于漢族男、女大學生.說明蒙古族男、女大學生對社會認可的需求高于漢族男、女大學生. 這與過去人們所認為的蒙古民族交往簡單, 人際關系單純, 情誼深厚, 以誠相見, 坦率義氣, 說話直爽, 很少掩飾等風格不一致。這些結果不但驗證了前人對蒙漢人格特征的差異,更進一步解釋了前人研究沒能發現的差異。研究者使用(shyng)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問卷(16PF)為測試工具對蒙漢人格特征進行調查比較(鄭莉君,2003)。研究發現,蒙古族大學生在穩定性、有恒性、興奮性、感為性方面的分值極顯著高于漢族學生,漢族
13、大學生在聰慧性、敏感性、幻想性、獨立性方面的分值極顯著高于蒙古族大學生。蒙古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人格因素方面的呈現出極顯著性差異,反映出蒙古族學生的性格特點是對人熱情、樂于助人和結交朋友,有時甚至不分彼此。在學習與人交往中不掩飾、不畏縮,膽大敢為,有敢作敢為的精神。蒙古族學生在價值觀方面,有明顯的是非(shfi)善惡的價值取向。民族內人格(rng)特征差異性少數民族內的人格特征差異也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這些研究更著重與年齡、性別、等變量對人格特征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高寶梅(2003)采用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量表(16PF),對256名蒙古族大學生的人格特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探討.
14、研究發現1、蒙古族大學生的基本人格特征表現為個性熱情外向,自律嚴謹,情緒易激動,易被緊張情境困擾,思想較為保守,尊重傳統觀念,獨立性較低,依賴性較強。2、師范大學的蒙古族大學生的人格特征表現得比綜合大學更為外向樂群,富于幻想,易感情用事,有始有終,獨立性強,比較敏感,易憂慮煩惱。綜合大學的蒙古族大學生的人格特征表現出較強的自律性,做事較為嚴謹審慎,具有充分的自信,知識范圍較廣,善于抽象思維,比較隨和,容易相處。3、蒙古族男女大學生的人格特征在所有維度均表現有顯著差異。蒙古族男大學生情緒較為穩定,處理問題力求妥善,做事理智、冷靜、持續有恒、盡職盡則,思想自由,好強固執,獨立積極,性情直率,但有時
15、自控能力較低。蒙古族女大學生則表現得更為聰明、熱情、樂群,富于幻想,謙遜順從,依賴性強,隨遇而安,自律嚴謹,做事易膽怯,缺乏自信,較為敏感,容易感情用事,情緒易激動,比男大學生疑心重、世故。4、四個年級的蒙古族大學生在十二個人格維度上均表現出顯著差異,聰慧性、敢為性、懷疑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九個維度都表現為極顯著差異。5、不同來源地的蒙古族大學生在樂群性等七個人格維度上表現出顯著差異。來自城市的蒙古族大學生聰慧性較高,來自牧區的蒙古族大學生的樂群性顯著高于其他來源地的大學生的分值,世故性的分值顯著低于其他來源地的大學生的分值,相對來說,來自農村的蒙古族大學生表現出
16、較低的樂群性,比來自牧區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憂慮性和較低的恃強性。有研究者關注少數民族人格特征的傾向性(童成乾,朱敏蘭,2008),采用卡特爾16PF量表對蒙古族大學生的人格進行測評。發現除了聰慧(cnghu)性和恃強性因子表現出傾向外,其余因子均處在中間水平,這是長期的生產生活環境、民族文化、傳統的思維及表達方式、教育條件塑造或制約的結果。娜米爾(2013)使用16PF對蒙古族青少年(11-14)人格特征測評并進行人格的性別及城鄉差異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蒙古族青少年人格特征性別及城鄉差異在興奮性、有恒性、緊張性和懷疑(huiy)性上表現顯著。男生表現為輕松、興奮、隨遇而安和易激動等性格。女生則表
17、現為嚴肅審慎、冷靜、沉默寡言和心平氣和的人格特點。城鄉差異主要表現在憂慮性這一維度上。具體為:來自城市的蒙古族青少年比來自農村牧區的青少年體驗到更多的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在性別差異與城鄉差異間出現了交互作用。人格特征(tzhng)與其他心理因素前人研究已經充分證明蒙漢人格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由于這種差異的存在,研究者開始關注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基于生活環境和文化的差異,研究者通過差異性比較,推理出可能影響人格特征的一些心理學因素,在已有的研究中發現,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對人格特征形成有顯著的影響,此外,人格特征對個體應對方式、心理癥狀和學業成就也存在關聯。父母教養方式早期的人類學家已經注意到對
18、兒童的教養方式對人格形成的影響作用。心理學家也開始關注父母教養方式對人格特征的影響。張成鎬和嚴秀英(2010),以189名朝鮮族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 EMBU)及艾森克人格問卷(成人版)進行調查,朝鮮族大學生在人格特征精神質維度上,與父親及母親的情感溫暖和理解呈負相關;與父親的過度干涉,父親及母親的懲罰、嚴厲及拒絕、否認呈正相關.在人格特征的內外向維度上,與父親及母親的情感溫暖與理解呈正相關;與父親的過度干涉呈負相關.在人格特征的神經質維度上,與父親的拒絕、否認,父親的懲罰、嚴厲呈正相關.在人格特征的掩飾性或幼稚的維度上,與父親及母親的偏愛被試,父親的過度保護呈負相
19、關;與父親的拒絕、否認呈正相關.張艷清(2010)以朝鮮族初中生和漢族初中生為對象,發現了與前人(qinrn)相似的結果,并認為朝鮮族初中生父母與子女間缺乏交流,缺乏教育藝術性和家庭環境不夠民族和諧等是影響朝鮮族初中生人格特質的主要方面。研究者同樣關注蒙古族父母教養方式對人格特征的影響。張靜等(2012)使用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 EMBU) 、艾森克人格問卷( EPQ) 和一般調查問卷對 722 名蒙漢族大學生進行(jnxng)調查。結果表明:1.在 EMBU 中,除父母溫暖理解因子外,漢族學生其余 EMBU 各因子分均高于蒙古族。2. 蒙古族女生父母過分干涉、過分保護因子高于男生。漢族無此
20、現象。4. 相關及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蒙漢族大學生人格特征各維度與父母養育方式大部分因子均有一定的相關性。總的來說,蒙漢族大學生的人格特征與父母養育方式存在差異,2 個民族的父母養育方式對大學生人格特征的形成均具有(jyu)重要影響。人格特征對其他心理因素的影響隨著研究的深入,人格特征對其他心理變量的影響也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秦鳳華,王凱(2002)通過對漢族和蒙古族兩個民族高中生不同的人格特征與學業成就的關系進行比較研究,采用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問卷,利用測驗法和談話法發現漢族和蒙古族學生有三個共同的影響因素即憂慮性、獨立性和創造能力因素。除此之外,漢族學生有樂群性、聰慧性、幻想性、怯懦與果斷型
21、4項人格因素與學業成就相關;蒙古族學生有穩定性、敢為性、適應與焦慮型、心理健康因素、專業成就因素、新環境中成長能力因素6項人格因素與學業成就相關。人格特征對應對方式的影響同樣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應對是個體為了(wi le)處理被自己評價為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特定內外環境要求而做出不斷變化的認知和行為努力。韓艷萍(2005)采用了問卷法,輔助以訪談法、文獻法等方法,對 802名蒙漢高中生的人格特征、應對方式以及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gun x)進行了研究。選用鄒泓等人編制中學生人格五因素問卷與黃希庭等人編制的中學生應對方式問卷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蒙漢高中生應對方式的使用既存在共同性也存在差異
22、性。問題解決、發泄、忍耐三種應對方式不存在顯著的民族差異,求助、退避、幻想三種應對方式存在顯著的民族差異。蒙古族高中生比漢族高中生更傾向于使用求助、退避、幻想的應對方式。不同性別的蒙漢高中生的應對方式的選擇和使用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使用發泄的應對方式。不同民族、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蒙漢高中生的外向(wi xin)性、宜人性、情緒性、謹慎性、開放性的人格特征與問題解決、求助、退避、發泄、幻想、忍耐的應對方式存在顯著相關。最后,李軍(2012)還關注了心理癥狀、應對方式與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者使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 、肖計劃等編制的應對方式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 SCL 90
23、) 對內蒙古某本科院校 621 名蒙、漢大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研究顯示,人格特征中的神經質維度對蒙、漢大學生心理癥狀均有正向預測作用,其中對漢族男大學生心理癥狀的正向預測作用最為突出。現實生活中,漢族大學生家長受望子成龍、出人頭地等傳統觀念影響,大多對男孩子寄予較高期望,要求嚴格或近乎苛刻,使漢族男大學生常常表現出焦慮、擔憂、郁郁不樂、憂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強烈的情緒反映,以至出現心理癥狀。這可能是漢族男大學生 N( 神經質) 維度對心理癥狀的預測力顯著高于蒙古族男大學生的原因。N( 神經質) 維度對蒙古族女大學生心理癥狀的正向預測力比漢族女大學生略顯突出,蒙古族女大學生由于受傳統的家庭教養方
24、式影響,表現出淳樸、善良、溫柔、任勞任怨,責任感強等人格特征。同時受傳統倫理觀念的影響,她們在家庭和社會活動中有恃弱依賴傾向和比男人地位低的自卑心理。這些原因可能對蒙古族女大學生情緒的穩定性有一定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總結(zngji)從上述研究發現,已有的研究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人格特征(tzhng)研究取向有三:民族間的人格特征差異、民族內的人格特征差異、人格特征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系。從研究結果上看,各研究都發現(fxin)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人格特征存在顯著差異,在少數民族內也存在性別和年齡差異;研究同時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對少數民族的人格特征影響明顯,而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學業成就和心理
25、癥狀都有一定程度的相關。從對結果的解釋上看,地域環境特征是影響少數民族人格特征形成的根基,使少數民族個體更為外向熱情;而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體現在少數民族對男女教養的差異上,少數民族女性管教較為嚴格,使她們更偏向神經質;與漢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社會壓力上,漢族個體競爭意識更強,壓力更大。從研究的特點上說,最初研究關注簡單地人格特征對比,到后來的研究中更多地引入其他心理因素與人格特征的關系;受限于研究方法的單一,各個研究較為類似,難以有所創新討論與展望 對于東北少數民族和漢族在人格特征的差異性研究已較為完善,后續研究應更多地關注與人格特征相關聯的其他心理變量,得出更多有價值的結論。上述研究的研究方法
26、還是問卷法為主,且使用的主要是EPQ和16PF這兩種問卷,方法較為單一,在對其他少數民族的研究中,研究者開始使用其他一些測量人格特征的方法,如形容詞評定(QZPASS)等(許思安,2006)。對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研究可吸取經驗,豐富研究方式。此外,我們發現(fxin),上述研究更多地是少數民族(shoshmnz)與漢族的比較。研究者有必要(byo)開展系統化的研究,建立大型少數民族人格特征數據庫,為發現和整理少數民族人格特征的多方面結論提供幫助。黃希庭等(2001)曾指出: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格特征都是其文化積淀的產物。每一個國家、民族的人格特征都打上了深深的本土烙印,由此決定了人格研究的針
27、對性和特殊性。不能簡單地套用西方人格心理學的測評工具和基本觀點來測量、描述和解釋中國人的人格。通過對各民族人格的研究,把握各民族人格的基本特征,對于促進民族團結,鞏固國防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對不同民族的人格特征研究是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重要環節。參考文獻遲希新. (2000). 東北少數民族大學生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測查報告. 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5(2), 184-187.高寶梅. (2003). 蒙古族大學生人格特征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韓艷萍. (2005). 蒙漢高中生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關系的比較研究.韓玉榮. (2009). 蒙古族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人格特質研究.黃希庭,范蔚. (2001). 人格研究中國化之思考.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低壓銅芯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西藏拉薩市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審定版
- 園藝師在產業中的角色定位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安外事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1套
- 內部培訓協議合同標準文本
- 2025至2030年急救工具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農業發展中的資金管理與運作試題及答案
- 高級理賠員考試題及答案
- 關于外匯借款合同樣本
- 振動理論習題答案
- 創新學習方法助力2024年ESG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GB/T 10810.1-2025眼鏡鏡片第1部分:單焦和多焦
- 精裝工程師轉正述職報告
- 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3課《貓》精美課件
-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虛擬主播對受眾認知影響及發展路徑研究
- 山東省威海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 數學 含解析
- 做最勇敢的自己
- 農大3號雞飼養管理手冊-
- 不公開開庭審理申請書
- 手術部位標識國家標準(2023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